剑网三兽王佩颂山:我喜欢的古典诗词 / 阳台一隅 / 第37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8 18:57:09
我喜欢的古典诗词共266页 
       作者:阳台一隅 提交日期:2009-12-30 19:54  第48首
  
   回乡偶书(之二)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写作背景]
  
   唐朝经过李世民、武则天的养精蓄锐,到李隆基接手时已日见丰满。
  
   物质上的充盈必定带来文化上的繁荣,就像我们手里银子多时就想喝小酒、卡拉一样。
  
   唐诗到李隆基执政时怒放。
  
  
   贺知章(公元659-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浙江杭州萧山)人。
  
   公元695年,37岁的贺知章考中进士,然后经人引荐任太常博士,大概就是在贵族学校里专门给高干子弟们上课,当个老师。
  
   此时的贺知章随遇而安。
  
   公元725年,贺知章升官了,当了礼部侍郎(宣传部部长),皇帝李隆基又安排他一个兼职:太子侍读(陪太子读书)。
  
   此时的贺知章在皇帝李隆基眼里是个重量级。
  
  
   贺知章性情率真,豪放旷达,不拘小节,喜欢开玩笑。
  
   这种性格的人很多单位里都有,口无遮拦,玩笑开过头,领导看着心堵,同事厌烦。
  
   但贺知章是贺知章,绝非凡类,拿捏的很到位,人缘极好,得到皇帝及大臣的一致欣赏,如鱼得水。
  
   所看到的史料中,他没有政敌,没有仇家,整天乐呵呵。
  
   宫庭斗争就怕站错队,可贺知章根本就不站队,不属于任何派别,一个无党派人士。这个容易吗?地球人都知道。
  
  
   阁下在工作中站队了吗?
  
   不站队可以,比较多的结果是各方都欺负你,最后你不得不站队。
  
   如果想在各方都游刃有余,就需要智慧。贺知章具备这种智慧,而且乐此不疲,智慧并快乐者。
  
   外表幽默诙谐,大大咧咧,但总能分到一杯羹,得到各方的尊重,这就是贺知章。
  
  
   哪些话恰到好处,哪些事适可而止,在贺知章的心里必有一张结构图。
  
  
   贺知章没干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儿,没有什么明显的政绩,IQ极高的他也许早已看透了人生。
  
   贺知章拍马吗?没有任何史料证明他这样,当时奸相李林甫横行霸道,贺知章泰然处之,井水不犯河水。
  
   有些东西是学不来的。
  
  
  
   史料记载,贺知章晚年时更加性情放任,甚至有些怪诞,这种怪诞的表现,不是像阮籍那样,是一种内心痛苦的掩饰,他是真的心灵放飞,是一种典型的老玩童周伯通式的玩法,并给自己取号:“四明狂客”。
  
   无独有偶,贺知章常和另一书法大家张旭喝酒,喝到状态时,2人就东倒西歪地夜出,专钻黑胡同,手舞足蹈,哼着小曲,高兴时就在墙上留墨:“办证”。
  
   贺知章也是书法家,尤其擅长草书和隶书。此时的贺知章已80多岁。
  
   这是这么玩,仍然得到大家的敬重,皇帝的喜欢,这就是水平。
  
   公元744年,老玩童有病了,精神恍惚,并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到了天宫,感觉自己可能要不好,就上书皇帝,表示想退休,当一名道士,要求将自己老家的宅院改为道观,皇帝李隆基批准,并亲自赐名“千秋观”,还将他的儿子贺曾升迁为越州(贺知章家乡)司马,以便更好地照顾这个老玩童。面子真足。
  
   贺知章离开京城时,李隆基亲自为他饯行,还特地为他写了一首诗,文武大臣排队与老玩童握手道别,就连当时的李林甫还写了一首诗赠别。
  
   如此高级别的规格,谁有?
  
  
   回到家乡后,老玩童继续玩,充分享受生命给他的最后恩赐。
  
   这首诗就是回到家乡后所写。
  
   可惜,这位可爱的老玩童当年便离开了人世,终年86岁。
  
  
  
   非常羡慕老玩童贺知章,可惜我们玩不起,不具备他那种性格和智慧。
  
  
  [本诗简析]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近来:最近一段时间,指作者到家乡以后这段时间。
   半消磨:多半都没了。
   离开家乡的日子太久了,回来后才知道很多儿时的同伴都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这2句是对现实的描述,当年作者已86岁了。引出下面的感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镜湖: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内,也称鉴湖。贺知章退休时,李隆基批给了作者一段。
   这2句表面写景,实际上是作者以86岁高龄发出的感慨。
   人世间的一切都会过去,只有自然永恒。
   应该享受生活,心胸远阔。
   作者那个时代,86岁绝对是高寿,如果没有一种健康的人生理念,恐怕很难。
   作者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带有哲学味道的思维方式。
  
   幽默诙谐的背后,是对人生一种沉静的思考。
  
   这首诗,寓含哲理,一点没有老玩童的痕迹。
  
   解析完毕。
  
   =========================================
  
   贺知章的绰号还有:“醉中八仙”(与张旭、李白合称)、“吴中四士”(与包融、张旭、张若虚4人组合)。
  
   =========================================
  
   当时的工部尚书陆象先对贺知章称赞有加,说过一句话:“我的亲兄弟不见面,我不会想,如果一天不见贺知章,我就会觉得自己狭隘很多。”
  
   可知贺知章侃大山的功力。
  
   =========================================
  
   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早闻其名,在一家小酒馆与李白相见,看到李白的《蜀道难》时,性爽的老玩童脱口而出:“这是人写的诗吗?简单是神仙所为,你不会是太白星精吧?”
  
   李白这人经不住表扬,又拿出《乌夜啼》,“此诗可以泣鬼神。”贺知章说完这句话,就激动地拥了白。
  
   最后,一定要请李白喝酒,可这老玩童平时身上不带银子,一笑,就把皇帝李隆基赏给他的金貂往吧台一扔,“兑!”
  
  
   老玩童贺知章死后,李白写诗怀念恩人《重忆》。
  
   =========================================
  
   金庸笔下的老玩童周伯通将人世化繁为简,行走江湖。
  
   贺知章在险恶的朝庭斗争中独善其身,享受国家的高官厚禄,信步京城,远远不是周伯通所能比拟的。
  
   =========================================
  
   “乡音无改鬓毛衰”是贺知章写的另一首诗中的句子。
  
   贺知章在京城高官几十年,口音一点没变,决不京腔示人。
  
   很多人在京城说京腔,回家乡说俚语,而这个老玩童从来就是“乡音无改”。
  
   =========================================
  
   贺知章的书法自成一体,有人索字时,从不拒绝,有求必应。
  
   =========================================
  
   刘禹锡在洛阳为官时,有一次看到贺知章在洛中寺北楼的题壁。“贺草”的神韵令刘禹锡赞叹不已,写诗以示仰慕。
  
   这首诗就是《洛中寺北楼见贺监书题诗》。
  
   =========================================
  
   贺知章有一断句,本人也比较喜欢。
  
   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颠。
  
   将花纷纷扬扬的飘落比喻成喝醉了酒,一醉一颠。
  
   诗人的好几首诗,都充满了童气。
  
   =========================================
  
   这首诗,是放任背后的一种睿智。
  
   回乡偶书(之二)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谢谢阅览
  
 作者:深邃的天空2009 回复日期:2009-12-30 23:37:31 
     一隅兄不辞劳苦,每天定时更新,给予我们精神粮食,实在令人感动。今天回来晚点,但心思思的,总想上来看看才觉得舒服。
     今天让我感动的不是贺知章的诗,而是他的处世哲学。诚如楼主所说的那样,羡慕他的豁达、智慧、潇洒。一句话:这贺老头活得忒舒服了!获得一点感悟:旷达者寿。
  =============================
  没有朋友们的支持,这帖子也就毕业了。
  非常感谢朋友的鼓励,坚持对一个帖子的关注也不易,这我有体会。
  大家都有点辛苦,最主要的是辛苦中的快乐。

    作者:深邃的天空2009 回复日期:2009-12-30 23:37:31 
    旷达者寿
    ------------------------------------
    总结的真妙
  =============================
  严重同意
-
作者:阳台一隅 提交日期:2009-12-31 20:16  第49首
  
   袍中诗
  
   开元宫人
  
   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眼?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
   今生已过也,愿结来生缘。
  
  [写作背景]
  
   李隆基当皇帝后,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开元年间已显盛世。
  
   此时的李隆基相对来说是一位明君,政治清明,国泰民安,唐诗大放异彩,俨然到了人人会写诗的地步。
  
   就像我国改革开放,你不做买卖开商店,那还是中国人吗?最起码也得摆个地摊吆喝2声,才算对得起国家政策。
  
   当然志得意满的李隆基后宫也粉黛三千,个个翘首以盼,等待着那幸福的时刻。
  
   皇帝也是人,不是孙悟空,没有揪撮毛一吹复制无数的本事。
  
   很多宫女的希望更是无限接近于零。
  
  
   一个有志向的皇帝考虑最多的还是他的子民,百姓别闹事,士兵别造*反,这需要皇帝用心思,让他们感受到皇恩浩荡,至于皇帝他老人家是真心还是假意,如果皇帝自己不说,乱猜不礼貌。
  
   守卫边防的士兵无疑会成为皇帝最关心的群体,那时候还不流行文工团慰问演出,怎么才能让他们被感动呢?
  
   “送温暖”活动也不能随便搞,否则效果不佳反受其累,一定要“稳、准、狠”。
  
   李隆基愁眉苦脸之际,有高手进言:“让宫女为士兵做棉衣”
  
   这个合理化建议一经提出,立即得到李隆基皇帝的首肯,“对呀,她们在后宫也没事干,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后宫女人做的棉衣穿在身上能不暖和吗?打仗能不往前冲吗?
  
  
   “不过要是穿着它胡思乱想,那我也只能2眼一闭,忽略不计。”皇帝管不了那么多,安抚士兵最重要。
  
   就这么办,李隆基下定了决心。
  
   很快第一批棉衣如期送往前线。
  
   士兵们看着远远而来的“送温暖”车队,喜涮涮地一并跪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感动的泪差点下来。
  
  
   事情发生了,一位士兵打开棉衣正准备试穿时,发现了棉衣里面的一张纸条,小心翼翼地打开,是几行字,再仔细看时,妈呀,是一首诗。
  
   士兵吓坏了,这是一首求婚诗,“谁呀,能看上我这个苦当兵的,这诗可是来自皇帝的后宫啊?”
  
   这事弄不好,脑袋得搬家。
  
   急忙报告上级领导,上级领导再报告上级领导,上级领导的上级领导直至皇帝李隆基。
  
   皇帝有点懵,这是谁呀?李隆基心里泛酸。
  
  
   年轻的李隆基是一个好皇帝,冷静下来后,理解了后宫女士们的心,是啊,人家也是人,我又不能阳光普照,有想法是正常的。
  
   决定开一会,把这事儿说一下。
  
   开会当天,人山人海,后宫佳丽全部出席,人头撺动。
  
   “首先感谢你们不辞劳苦为边防士兵缝制棉衣,为我大唐的江山社稷做出了贡献。我谢谢你们。”
  
   说完,故意停顿,等着掌声。
  
   大家都明白,立即掌声如雷,经久不息。
  
   李隆基笑着做着手压的动作,继续:“你们中的有一位,在缝制的棉衣里,写了一首诗,你能不能站出来,让我认识一下。”
  
   台下窃窃私语,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
  
   然后沉默。
  
   李隆基笑着继续鼓励:“放心,我不会为难你,我会答应你的要求,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我说话算数。”
  
   继续沉默。
  
  
   突然有一女子站出来,扑通跪下:“奴俾罪该万死,请皇上赎罪。”
  
   “是你喽”李隆基有点惊喜。
  
   “是奴俾”那宫女有点紧张。
  
   “好,今天我就成全你,答应你和那个士兵结成伉俪。”
  
   “谢陛下开恩。”眼光中放出兴奋。
  
   “抬起头来。”
  
   李隆基看着这个宫女,有点酸了吧唧的舍不得,心里嘀咕:“这么漂亮,多情多义的才女我咋没发现呢?”
  
   再看其它宫女时,满是期盼的眼神,那意思是说:“啥时候还做呀?”
  
  
  
  [本诗简析]
  
   ————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
  
   戍(shu4):军队防守。 若:你。
   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守卫边防的士兵,你们辛苦了,现在睡觉了吗?
   这2句,亲切,体贴。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女子。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我亲手做的这个战袍,不知道会穿在谁的身上?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
  
   我有意多缝了一些线,我的情意全在这里面。
  
   ————今生已过也,愿结来生缘。————
  
   今生已经没有机会了,但愿来世我们有缘。
  
  
   这是一个情意绵绵,同情达理的女子,那个士兵,一定受到了感动,没有想法那是缺心眼。
  
   这小子有福气。
  
   ========================================
  
   史料记载,唐玄宗李隆基时,后宫女子人数达到4万-6万,这些宫女活累薪少,绝大部分会老死在宫中,运气好的到出嫁年龄可以结婚。
  
   至于受到皇帝的宠幸,概率小的就别想了。正式的嫔妃,皇帝还忙不过来,哪会对她们另眼相看。
  
   大部分宫女的青春在后宫中香消玉损。
  
   机会属于勇敢者。
  
  
   袍中诗
  
   开元宫人
  
   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眼?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
   今生已过也,愿结来生缘。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23270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