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手遮天小说:佛法的智慧(看佛法是如何解决成长诸烦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6 16:40:04

作者:善言涤生  发表日期:2011-8-12 23:14:00

回复 

    《金刚经》云:“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又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所谓佛法者,则为非佛法,是名佛法者。
  释迦摩尼佛自成道以来,明明说法四十九年,一部大藏经,还不能完全包含其所说的法,但为何佛又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
  答案还得从《法华经》找。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这部经可不简单,自古云:成佛法华,富贵华严,开慧楞严。而且,中国天台主要教义就是《法华经》,故天台宗也被称为法华宗。
  看过佛经的皆知,佛说的大部分经典皆是有弟子、俗家居士以及有缘之人请教缘起的。比如某某人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而后求问:“世尊。我欲问佛。云何......?云何......?”而后,佛祖都会比求问者更高兴地赞叹:“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可以说,佛是毫不吝法,还就怕求者不问不听呢。可是法华这部经典,佛祖却是顾虑再三,金口难开,而且再三复止求问者舍利弗,并说偈语:
  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
  诸增上慢者。闻必不敬信。
  佛为什么觉得那法华不但于诸增上慢者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呢?须知,佛所说的诸增上慢者,都是些长期从佛受化的比丘尼等,可以说修为也颇高!
  看此情况,舍利弗当然是为“诸增上慢者”开脱,又请教再三(欲知无上妙法,须先让佛祖开金口,当然要豁出去了)。
  看来佛也抵不住死缠烂打,最终答道:“汝已殷勤三请。岂有不说的道理。你今认真地听。并要善思念我所讲的。我当为你分别解说。”
  可就在佛说此话时,会中有比丘等五千人即从座起,礼佛而退。
  佛则默然不止,并解释道:“此辈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有如此过失。所以离开了。”
  以上这句话,就是答案了。佛法者,权也,非实!而诸学佛法者,执着佛法,唯法独尊,即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何谓也?未得实,只得佛法,只得皮相,却谓己已得。未证实,虽依法行事,然唯法独尊,丢了自家真实,却谓己已得。此是诸增上慢人。
  佛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实在不是说自己从没有说过法,也不是说大家都不要佛法了,而是想说:“佛法,犹如筏,而非彼岸。如人欲从此岸到彼岸,虽必须用筏,然目的地是彼岸。众生大多执了筏忘了彼岸。甚至,到了彼岸,还要背筏而行,忘记本来的目的地。”
  本贴是欲用佛法以解决现实之烦恼、困境,然上面所言,却似乎矛盾,但有心者可看出,并无矛盾。上述所言,欲开明宗义,示本帖用法之准则,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
  开权显实,即是本帖用法的规矩!
  世俗之人常言:“佛法是出世法,于入世,并无大作用。”此言只说对了一半,佛法不但是出世法,也是入世法,乃圆法也。
  且先看世间有成就之人与佛法的因缘。
  
范仲淹与佛教
  提起范仲淹,则无人不知晓。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范文正公,真圣人也!
  然范仲淹不止是个圣人,还是个牛人。庆历四年,他竟然偶然发现《藏经》所未录的一卷佛经,名为《因果识见颂》,这可是佛祖所说的法啊,当年唐三藏欲得佛经,是千难万难,至天竺求法,九死一生,而文正公,确有佛缘,竟能轻松地、偶然地发现未被录的佛经,不可说不牛。他也颇为吃惊,并为其作序,自称“一句一叹,一颂一悟,以至卷终,胸臆豁然,顿觉世缘,大有所悟”。大作广告云云:“方知尘世之中有无边圣法 ,《大藏》之内有遗落宝文。”可见其对佛教之推崇倾心。

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
  苏东坡在瓜州任职时,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相交莫逆,经常一起参禅论道。一日,苏东坡静坐之后,若有所悟,便撰诗一首,遣书童送给佛印禅师印证: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禅师从书童手中接过诗作,莞尔一笑,拿笔批了两个大字,叫书童带了回去。苏东坡见书童归来,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修行的境界,急忙打开诗作,却赫然看见上面写着“放屁”两个大字,不禁怒火中烧,立刻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
  船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已在岸边恭候多时。苏东坡见禅师,大声质问:“大和尚!你我是至交道友,我的诗,我的修行,你不赞赏也就罢了,怎么可以恶语中伤?”
  禅师若无其事地反问:“我骂你什么了?”
  苏东坡把诗上批的“放屁”两字拿给禅师看。
  禅师看过,哈哈大笑:“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打过江’来了呢?”
  苏东坡呆立半晌,终于恍然大悟,惭愧不已。 ---引自百度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先看苏东坡的禅诗,颇有佛气。
  苏东坡稽首的是“天中天”,就像元音老人推崇“心中心”。佛经中,释迦摩尼佛眉出毫光的时候,也就是开讲大法的时候,这好比现在的演唱会,开唱的时候,先要来一下闪光。所不同的是,佛所放的毫光是普照三千大千世界,而演唱会的闪光只能照亮演唱者。毫光照大千,正是此意。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不管是八风还是是大,其为客,性为主,性哪有被客牵引的道理。
  苏东坡是个好诗人,然却做不得主人。其友佛印和尚只用了个屁,就此把他打过了江。佛印和尚不是吃饱了没事做捉弄苏东坡。行点化而已!估计就此以后,苏东坡可“端坐紫金莲”。
  无独有偶,唐朝的不空三藏国师也是行此机缘教化的高手。有一天代宗和不空三藏在讨论佛法,当时的丞相名叫鱼朝恩,他对佛法已了解很多,也一同在座。谈论之间,鱼丞相问国师:「佛说一切众生都原有佛性,那么无明从何而起?」不空三藏说:「你不配问这个问题!」鱼朝恩听了这句话之后大为不悦,可是在皇帝的面前,不敢发作,只好忍著气,满脸气愤,不空三藏缓缓的说:「无明即从此而起」。
  这些个得道高僧,应机点化,冒犯、捉弄等,皆可成其权,为实所用!

 

作者:善言涤生 回复日期:2011-08-13 22:03:16 
回复 

林则徐与佛教  
  林则徐青年时即与佛结缘,23岁时,曾手书《佛说阿弥陀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和《大悲咒》、《往生咒》五种经咒,共贮一函,上题“行舆日课”、“净土资粮”八字,并作为每日必诵的早晚功课,其经本有四寸多长, 三寸多宽,每面六行,每行十二字,以便于随身携带。所书经咒,笔力遒劲 ,端严秀美,一丝不苟,足见其对佛教的虔诚与恭敬。
  另附其著名的《 十 无 益 格 言 》: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父母不孝,奉视无益;   
   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作事乖张,聪明无益;   
   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为富不仁,积聚无益;   
   巧取人财,布施无益;   
   不惜元气,服药无益。   
   淫逸骄奢,仕途无益。
  
   可以说,自佛法传入东土,无数的中华儿女便与佛法结下深缘,受其影响者不计其数!

 

作者:善言涤生 回复日期:2011-08-13 22:05:36 
回复 

自爱,幸福的开始
  求名求利,人之所欲,实乃正常不过的事情,然众人虽求,求之不得却不计其数,就是求到者,因其求法不对,最终也并无幸福,不是心病,就是身病,真幸福的富贵者,少矣。
  其实,太多人不懂如何是爱?尤其不懂如何去爱自己。可以说,如果懂得自爱,你也就登上了幸福的列车,带你驶向成功!
  佛说自爱经
  这本经典是由一位国王所问缘起的。
  这位国王亲奉佛祖,私认为自己能做得国王,皆是蒙受佛恩,享此洪福。经上说,这位国王往诣佛所,下车却盖。解剑脱履,拱手直进,五体投地稽首足下,长跪问佛:“普天下人,都说要自爱。请佛祖开示,自爱的要义是什么?”
  佛说:“你问的非常好。若人处世,心所怀的是恶毒的念头,口施出的是恶毒的语言,所做的是邪恶的事业,三事酝酿于心,道于口,行于身,则造恶多端。受其恶毒者即有怨恨,则想方设法地报仇,以至于冤冤相报,求无出期。所谓自爱者,爱其心,使其常存善念;护其口,使其常发慈语;动其身,使其常行善事。所谓不自爱者,谓乐危亡之祸而不求悔改!”
  这位国王就进一步问道:“佛祖善教,我等该如何自爱?”
  佛的回答,可概括如下:
  一、 首先心要有所归!
  可以说,常人心猿意马,是造成痛苦、失败的最大根源。我们经常以猿、马、流水等来比喻心,谓心没有个总持,随波逐流,随客异主,四处造业,不得安稳。
  心有所归,若万行无个总持,揽制万念万行,则道德不成,事业也必无成。
  佛开出的药方是三归,即是归于佛,皈依法,皈依僧。这看起来是出家之道,实不是也。
  其实,佛即是法身。法身即自性,六祖说自性可生万法。归于佛,即是要让自家的自性清净!而法,即是报身。我们常说的思想,即是法身。思想要圆满!至于僧,即是千百亿化身,我门的身体,日常行住坐卧,化身而已。化身有千百亿,善随方便。所以说,这三自归,是不分在家出家的。
  总之,万念万行,皆有所归,此乃自爱之本。
  二、 慈爱众生,平等共济,结恩于众,无怨于众。
  此乃行法,即大舜的“善与人同,乐取与人以为善。”
  三、 亲亲仁仁。
  可借佛祖偈语,阐明自爱之宗旨。
  心为法本,心尊心使,
  中心作恶,即言即行,
  罪苦自追,车轹于辙。
  心为法本,心尊心使,
  中心念善,即言即行,
  福乐自追,如影随形。
  恶念、自私、贪取、勇力是自爱吗?能获得幸福吗?佛举了个生动的例子。
  说时有两名商人,一人念想:“佛身庄严,巍巍至上。佛犹如帝王,沙门犹如忠臣,佛陈明法,沙门则宣诵。所以国王才明白事理,可知佛是要尊重的!”
  须知佛有他心通,知道这位商人有如此善念,就久久地看着他。弄得此人心喜如狂,如获至宝。
  而另一名商人则念想:“这位国王竟如此愚惑,身为国主还有何求呢!佛就像牛,其弟子就像车,牛牵着车,东西南北的跑。佛就如此而已,国王去身奉佛是荒谬不堪的!”
  佛也知道这位商人有此恶念,必获殃,怆然愍怜他。这边佛经没有交代如何怜悯他,估计也是长久地盯着这位商人。致使这人心里发毛。
  结果呢,有一个国家的太子死掉了,无人继位,心发善念的商人被阴错阳差地拜为国王。而心发恶念的商人却因饮酒过度,卧于路中,惨遭车碾。
  而后,这位当上国王的商人就去请教佛祖,说道:“我本是个商人,无德无能,何缘获如此福报?”
  佛告诉他:“昔日你听佛讲何为自爱,你心想 “佛犹如国王,沙门犹臣下”,你种下此因,所以今获其果。而一人和你同为商人,心想“佛犹如牛,其弟子如车”,他种下恶因,现已被车碾而死,所以说,不是你勇敢进取能得到王位,也并非侥幸,更不是自私、贪取所能获得!为善福随,履恶祸追,响之应声善恶如音,非天、龙、鬼、神所能为,也非先灵所能为,造于你的心,成于你的口和身啊!”
  可见,自爱只是为善。心善则行善。从心而觅,感无不同。尊心为本,配于行善,则谓真自爱!

 

作者:善言涤生 回复日期:2011-08-14 23:38:41 
回复 
发财之道
  台湾星云大师大力推崇人间佛教,刚开始极受佛教界争议,就是世间人,也不是很领情,然从现在的效果上看,还是极其成功的。其实,星云大师说佛教的前途在人间,是极其正确的,岂不见六祖有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在世俗中习练佛法,可以说是大多数人学佛的途径。
  发财之道,该是那些励志书籍所谈的重点。如果一本励志书不谈如何发财,我看没有一个人会买下它。如果一本励志书谈如何发财,那是它的本职;那你信不信佛曾告诉诸弟子发财之道?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这本经典,它好比手机中的战斗机,可以算是励志书中的宝典。
  《佛说福利太子因缘经》
  说有一天,诸位比丘集会讨论:“世间之人,如何修作可以多获义利?”
  这时,阿难就发话了,说:“若人有好的色相,则可以多获义利!”
  众所周知,释迦摩尼佛有三十二相,潘安的美貌不及佛祖百分之一。阿难尊者,是佛祖的堂弟,可能是家族基因吧,这阿难也是具足三十二相,相貌极好,所以说阿难说“若人有好的色相,则可以多获义利”是极为合理的。
  阿难说完以后,闻二百亿尊者言:“若人勤奋精进,则多获义利!”
  这位尊者,可能好多人不认识,但是,说起他的一个故事,可能大家就晓得了。
  闻二百亿尊者出身在富贵人家,而且本是个非常有名的音乐家。出家后,闻二百亿尊者修行可谓最刻苦、精进了,比苦行僧还要苦行僧,搞得身体衰弱,极度虚脱,但还是开不了悟。后来,他自己都觉得这样下去身体是会垮掉的,而且修行也毫无进展,就请教佛陀。佛陀对他说:“你出家用音乐来帮助我宣化,长养你和大家的信心,这是很好。但你现在又欢喜独自勇猛的修行,除坐禅以外,别的事都引不起你的注重。我想问你,你弹琴,假若弦子太紧的时候怎样呢?”
  “佛陀!琴弦太紧是会断的!”闻二百亿回答。
  “太松呢?”
  “没有声音!”
  “修行也是和弹琴一样,”佛陀慈悲譬喻说法道:“不要太紧,也不能太松。太紧太松都轻易出毛病。把心放得平和些,凡事都有程度。”
  闻二百亿遵奉佛陀的指示修行,心就安静下来,不久就开悟证得阿罗汉果。
  想必这个故事大家非常熟悉吧!
  随后,阿泥楼驮就说了:“应该是工巧(手艺,技术员),若人修作,则可以多获义利!”想必这阿泥楼驮未出家前,应该是个巨匠,好不鲁班之类,而且比较有钱!
  最后,舍利子道:“智慧,有智慧的人可以多获义利!”舍利子又常称为舍利弗,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舍利弗绝对是个神童,据说他八岁的时候便升上论师宝座,语惊四座,受到诸大论师的佩服及国王的赞叹。在佛陀僧团里,其有“智慧第一”的美誉!
  话毕,四人懵了,所说差别太大了,不知谁说的最有道理。于是,就请教佛祖去了(有个名师真好,不懂就可以问,难怪佛祖说生佛世难!)。
  佛祖这回是先立结论,而后给予解释。结论就是下面的偈语:
  色相工巧与精进。智能于中为最胜。
  若诸有情修福因。所获福果又极胜。
  佛陀的意思是舍利弗说的智慧在四人所说当中最为胜,但是,福,比这四者更为胜! 
  佛陀是最好的理论家,他老人家说法,绝对会让你如饮甘露,欲罢不能。哲理、故事双下手,这帮学生也就身临其境了!故事开始了!
  从前,有位国王,名为眼力。大家只要知道,这是以为仁王就行了。一日,眼力和王后戏乐,生一子,名为色力。后又生三子,这第二子精进具足,第三子工巧具足,第四子智能具足。生完这四子后,这王后又做了个胎梦,恐怕又得生了???  
  次日,王宫中竟有种种珍宝从天而降(如若是在中国的王宫,可就不是珍宝,而是灵芝了),毋庸置疑,这是天降祥瑞!
  国王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赶紧召来相师,问说:“今日出现如此殊特之相,想必是?”
  相师对答:“恭喜大王,贺喜大王。大王当知,王后有子,是乃圣人托胎,其子有大福也!”
  话毕,大王喜出望外,而且这王后自从怀了太子以后,性情大变,完全是另外一个人,做了如下几件不可思议、甚有功德的事。
  一是大赦天下,释放牢囚禁系。
  二是游园林。
  三是祈天说法,坐师子座。天竟响应,王后感动地一塌糊涂,乃作偈语:
  人当修作诸福因。如彼所作勿间断。
  随其乐欲施作时。由福藏故获妙乐。 
  满足十月,日出之时,太子诞生了!随后,天雨妙华,种种珍宝,华树结果,和风甘雨,旃檀香水,遍洒清净,总之,新世界来了,旧世界去了,果然是圣人出世,天地覆新!
  国王、眷属及其佐臣等观如是吉祥胜相,咸生叹异。众人觉得此祥瑞有福有力故,遂立太子名为福力。
  福力太子聪明好学,通习诸书,叫做随学即能穷究奥妙,至长大以后,可谓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太子内心清净,一切所行,自利利他。常行布施,无所积集。一切能舍,大舍遍舍。于法自在,哀拯有情。所谓不分贫富贵贱,皆能慈心爱之!
  一日,福利太子与其诸兄,集会讨论:“世间之人,作何修作,多获义利?”
  大太子色力说:“若人修作色相,则具足妙色。所谓秀色可餐,为人所喜。则人人喜欢,追求瞻奉。因此可多皆人缘,得诸供养,多获义利!”
  二太子精进具足者说:“若人勤奋精进,多获义利!若人虽有好相貌,然不勤奋精进,也不能得到其所愿。唯有勤奋,农夫植种,方有丰收。商贾经营,方能获利。学子苦读,方可进士。学人研习,方能通教。比丘修习,方得禅定!可以说,一切事业,皆要依靠勤奋精进。所谓天道酬勤,勤能至富!
  三太子工巧具足者说:“若无手艺、技术,则勤奋用于何处?勤奋岂不是无用武之地!若人能精通技术,学得独门绝艺,则多获义利!”
  四太子智能具足者说:“虽美貌可人,若无智能,则为愚痴男女;虽勤奋不已,若无智能,则如苦工,虽获义利,却只能养家糊口;虽有技术,若无智能,则同机器,无脑指挥!所以说,智慧能成就一切事业。若人修作。多获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