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买iphone旧版攻略:千锤炼一字,一字值千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11 09:24:56



千锤炼一字,一字值千金  

 

 

弈者对垒,高明的棋手往往只需搬弄一子而使满局皆活。诗词炼字也同此一理,有时虽是只字之易,却能点石成金,妙手生辉。我国古代的诗人。文学家经常为一个字的恰当而苦心经营、精心切蹉。

 

一字千金成美谈。言语是进行创作的基本工具和表现材料,正如盖高楼必用水泥黄沙一样,要使文学作品深刻动人,文字功夫时不可忽视的。任何一篇好的文章在文字上都应生动活泼,清新凝练。人们常说“一字千金”来赞美别人文辞精妙,钟嵘《诗品》说:“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一字千金。”确实,我国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都在文字上下过苦功。有时为了一个字的增减却不惜花费大代价,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吕不韦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同一批儒生编了一部《吕氏春秋》,书成后,“公之于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这“一字千金”的用字典故已为大家所熟知,古人这种一字不苟的精神一直成为美谈。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就是贾岛推不出来,韩愈帮他定夺的。敲既有动作又有声音,确实精妙。而且此事还促成了贾岛还俗,世上少了一个和尚,多了一位诗人,可以说是佳话吧。

 

一字增补非易事。古代诗人写诗改诗常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字眼表情达意而自觉苦恼,刘勰说过,文章大家虽然他“富于万篇”,却也免不了为了一字所“窘”,这确实甘苦之言。窘者,陷入困境之谓也,或者因词乏字穷而受窘,或者因用字不当而受窘。在诗作修改的趣谈中,为一字而窘的例子很多。南庆巍庆之《诗人玉屑》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陈舍人以易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误;至送蔡都尉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陈公因与数客各用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减’,或云‘起’,或云‘下’,莫能定。其后得一善本,乃是‘身轻一鸟过’,陈公叹服。余谓陈工所补四字不工,而老杜一过字为工也”,诗作的一字增饰删改不能所欲从心,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清人袁枚认为,“改诗难于作诗”,这是为什么呢?他说:“作诗兴会所至,容易成篇,改诗兴会已过,大局已定,有一二字于心不安,千万力气求易不得”。这话说得很中肯,何况增补别人的诗呢?

 

一字改动满篇活。改诗虽比作诗难,但只要细斟酌,多请教,肯吃苦,困难是定能被征服的。须知,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为灵丹一粒,其妙无比。唐代有个诗僧名叫齐己,写的诗清逸隽永,耐人寻味,在当时的诗坛上享有盛名。有一回,他写了一首题为《早梅》的诗,其中有这样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恰巧诗友郑谷来访,看后认为梅花数枝开不能算早,就提笔改了一个字,将“数枝”改为“一枝”,突出其独在百花之先绽开。齐己看了,佩服得五体投地,叩地膜拜,并尊郑谷为一字之师。郭沫若先生曾说:“诗,硬是可以点石成金的嘛,改一个字,诗就活了。”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改一字而全诗活。

 

20世纪40年代初,重庆公演郭沫若编写的话剧《屈原》,正好郭沫若本人也在那里看戏。台上扮演婵娟的演员张瑞芳念着痛斥宋玉的台词:“宋玉,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诲,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郭沫若听到这里时,总觉得这句台词缺了点味道。隔天,他就与张瑞芳交谈自己的感受,打算把那句台词改一改。这时,旁边扮演钓翁的张逸生插了一句嘴:“‘你是’不如改成‘你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些了。”郭沫若品念着这句话,发觉果然生色不少,高兴地采纳了张逸生的意见,并尊称他为“一字之师”。为此,学识渊博的郭沫若还特意地写下一篇短文附在剧本后面。

 

一字吟安数须断。创作是艰苦的劳动,比创作更难的修改是更艰苦的劳动。唐代诗人卢延让有两句诗说:“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为了“吟安一个字”,何惧“拈断数茎须”,诗作修改就要有这种不怕吃苦的精神;为了“吟安一个字”,哪怕是穷尽岁月,诗作修改就要有这种坚忍不拔的毅力。不仅要能经得起琢磨之苦,而且还要有持之以恒的韧劲。

 

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还镇成都。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何等开阔! 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好诗是锤炼出来的。不经作者认真推敲的诗,也经不起读者的推敲。古人改诗连一个字也不轻易放过,实在令人敬佩。当然,他们对某一个字的改动也决非故弄玄虚,附庸风雅,作无聊的文字游戏,而是紧密结合了诗歌表情达意的需要。古诗文的鉴赏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活动,要达到识其象外之象、悟其韵外之致、辨其味外之味的最佳境界,鉴赏者需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古诗词知识积淀,方可成为古诗文的知音。

 

刘勰《文心雕龙.章句篇》中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字、句、章、篇的关系如此密切,所以对诗句中的某一个字的增补或调换就不仅仅是个别文字的调整润色,它同样需要诗作者有雄厚的生活基础。正如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所说的那样:“你想把一个文字安排的妥当,就需要几千吨语言的矿藏”。这同样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