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钱宝是人工审核吗:新课改三维目标解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4 20:24:05

来源: 金陵职业教育中心 作者:张莉 发表日期: 2009-11-23 10:54:16 阅读次数: 1623

课堂上,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的,准确、清晰、合适的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设计的基础,以下是基础教育新课改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解读,虽然职业教育在目标的划分上有不同的维度或者说法不一,但其内涵是一致的。

 

2001年6月7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的三维目标既关注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发展,又关注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还关注了更深远、更本质的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要落实总体的课程目标,就必须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实现具体的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要发挥三维目标的重要作用,就要正确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及其关系。

 

一、三维教学目标的内涵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所谓知识就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它主要是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需的活动方式,一般包括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知识与技能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知识的升华;没有知识就谈不上技能,没有技能,知识也无用武之地。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既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育,又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两者不能偏颇。知识与技能是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学生学习行为变化要达到的结果,即学生在知识方面要获取多少,在技能上要提高到何种程度,要取得何种结果,这是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都具有的共性特征,所以,把知识与技能合在一起又叫结果性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创新。所谓过程,就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方法是指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行为或操作体系,这里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过程、方法相对应的就是结论,所谓结论就是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共同结合体现一门学科的整体内涵和思想。过程与方法目标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亲历体验。体验是知识的升华,体验的信息可以成为日后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所以学生在过程中可以获得知识与技能并最终内化为个性化特征。传统教学也重视过程与方法,但是传统教学仅仅把过程与方法作为服务于结论的手段,学习的目的还是掌握结论。虽然理解并掌握正确的结论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但如果学生没有经过一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和认识活动,结论很难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基于此,新课程改革把过程与方法本身作为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经历过程和探索方法,给学生带来的是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发现的能力,这些都比那些具体的结论更重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对亲身经历过事实的体验性认识及其由此产生的态度行为习惯。其中,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它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态度是社会心理学基本概念之一,指在一定情境下,个体对人、物或事件,以特定方式进行反应的一种心理倾向;价值观就是对某一知识、事物的价值判断,就是对某一知识、事物有用无用,有多大用处等认识的价值取向。其中情感决定并形成态度,而态度体现情感,往往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消极的情感形成错误的态度。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指导学生用积极的情感战胜消极的情感,用科学的态度去克服消极的态度,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情感和态度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没有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就不会有科学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情感和态度的升华,并决定了人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影响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都有一种共同的功能,就是对师生教学过程与方法的优劣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制约作用,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有巨大的调控作用。因此,把三者放在一起,称之为体验性目标。

 

二、三维目标的联系

首先,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基础,是学生经历、体验学习过程,形成学习方法的前提;也是提高能力,酝养情感、形成态度和价值观的载体。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是学生发展的基本条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从学习具体的知识与技能开始,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各方面能力,领悟其中的过程与方法,培育和发展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其次,过程与方法是掌握知识与技能以及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中介机制,也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关键。它贯穿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既可以着眼于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又可以学会掌握这种知识与技能的方法,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这个过程中,既能牢固掌握知识与技能,又可孕育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离开了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就成为外在于人的,与人毫无关系的死知识,学生就变成被动装载知识的容器,当然也谈不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而导致人的片面畸形发展。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逐步形成科学的过程与方法的动力,它对前两个目标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即依赖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又为他们提供支持。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能在探索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反之,良好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又反作用于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三维目标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

 

三维目标是对学生发展要求的三个维度,是一个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目标。它们是统一的整体,是相互依存、互为基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如同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缺一不可一样,三维目标的三个方面是学生发展必不可少的。学生要学习知识与技能就必须运用一定的方法,不管是科学的方法还是不科学的方法;也必须要经历一个过程,可能是主动探究的过程也可能是被动接受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还会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认真的态度还是敷衍的态度,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所说,三维目标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不能完成了一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目标,就像拿一个立方体,不可能只拿起“高”而不拿起“长和宽”一样。如何在教学中全面落实三维目标?如何将这种追求统整于课堂之中呢?这是一个需要教学智慧的问题。

上课伊始,老师说:“同学们,我们来做个套圈的游戏好吗?请同学在横先后向木桩上扔圆圈每人仍3个,谁套的多谁就获胜”。如图示的样子,生2套了3个圈,生1和生3个各套了1个和2个,教师宣布:“生2获胜,因为他讨得圈最多”。

同学们一片哗然,生1激动地说:“这不公平”

“为什么不公平?”老师问。

“因为生2比别人里木桩近,容易套上。

“哦,原来生2靠的近,你们靠的远,你们感觉不公平,那你们觉得怎样才公平?”

生3说:“我想和生3交换一下位置。”

“那不行,这样我就离木桩远了。”生1立即回应。

生3说:“我们可以轮流到离木桩最近的点去扔圈。”

眼看同学们达成了协议,老师又说:“我们不想轮流套怎么办呢?”

同学们唧唧喳喳的议论后,一名同学回答:“将其他人站的点向前移。”

“移到木桩那儿吗?这么近,直接套上就不用比赛了。”老师接着说。

“不,要使这些点到木桩的距离和生1的点到木桩的距离相等才行。”

老师听后在木桩上拴一根细绳按这位同学说的量出许多点。然后说:“这些点到木桩的距离都相等,这样的点有多少个?”

同学们一起回答:“无数个。”老师拉绳转一圈画出了个圆。问:“这是什么?”

“圆”,同学们齐声答。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老师随手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案例中老师通过套圈游戏,巧妙地将同学们置身于一个充满趣味、宽松和谐的数学学习活动情境之中。以游戏为载体,自然的将知识与技能目标(圆的特征:圆的所有半径相等)、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知识的形成,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圆的兴趣、游戏的公平性)有机的融为一体,即比较完美的达成了三维教学目标。

 

(二)三维目标不是均等存在的

三维目标虽然是对人的发展不可缺少的整体,但这并不意味着三维目标对人的发展的贡献是等值的。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在不同的学科或同一学科的不同章节内容里,“三维”中的每一维度并不是均衡的。三个维度更应该是教学目标拟定的总体思路,而不是机械的把三种维度照搬到每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成为新课程对教学目标设计的统一要求。象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目标很难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找到相应的落实方法和途径。不同的教学内容蕴含的价值不同,不同的课型蕴含的价值也不同。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包含三个均等的维度,也不是每一堂课都包含三个均等的维度。可能某节课体现了三维目标中三个维度,也可能只突出反映其中的一维或二维,教师不必牵强附会,“在一些任务趋动型、研究性课题的教学中,三个维度可能体现的更明显一些,但它们不是这种模式应用的结果,而是由课程内容决定的。”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拥有三维目标意识,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的设计三维目标。

 

(三)三维教学目标的陈述要灵活

三维目标的关系既不是并列的,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并不是一种知识与技能对应一种方法与过程、对应一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在设计和陈述教学目标时,教师要从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学生基础背景的实际出发,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整合统一。目前三维教学目标的陈述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教育界的专家及学者们的意见也不尽相同,大体上可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将教学目标明确分开,标明“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个维度,然后再确定每个维度的层次目标。第二种陈述形式就是不再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截然分开,而是根据学习内容的实际情况来陈述。教学目标中一句话可能包含一个维度也可能包含两个维度甚至是三个维度。这两种陈述形式并没有优劣之分,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师得风格来具体选择。

 

例如:四年级数学《小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回忆、比较、反思等过程,体验小数加减和整数加减之问的内在联系,从而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3)情感与态度:通过数学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以上例子就属于第一种形式,将教学目标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分开来陈述的,这样陈述是为了能使师生更立体的审视它,更清晰的理解本节课应该达到的目的。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这三方面是一体的,是不能完全割裂的。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00万有多大》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活动,学会用估算的方法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能对大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2)经历对自己熟悉的事物中大数的感悟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对100万进行感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通过本节课小组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体会到数学应用的价值,并愿意和他人合作,与人交流,发展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上述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并没有将三个维度截然分开,而是将三个维度融合在一起表述。目标(1)包含两个维度,“通过小组活动”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用估算的方法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能对大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目标(2)中,“经历对自己熟悉的事物中大数的感悟过程”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从不同的角度对100万进行感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目标(4)中包括三个维度,“通过本节课小组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是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是一个知识与技能目标,“体会到数学应用的价值,并愿意和他人合作,与人交流,发展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