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世九重天楚阳h风雨柔:苏州园林——千秋隽永的城市博物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2 18:39:00

苏州园林——千秋隽永的城市博物馆

(2007-05-31 15:39:11)转载 分类: 园林莺花  

     今天,人类生活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爆炸性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文明交流融合的大势下,我们不仅需要回头看看自己来时的路,也需要看看这条路会延伸至哪个方向。

    苏州古典园林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作为园林的保护者、管理者,当我们越来越以更深更广的眼光审视我们的工作对象时,园林,这个储存着前人种种文化信息的载体,也越来越使我们感到这份遗产的深邃和厚重,古代人们的智慧创造和曾经拥有的,在某种程度上,远远超出了我们今天了解的和想像的,更多的时候,历史只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背影。我们欣喜地发现,苏州园林,在苏州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大背景中,是一个至今还焕发着蓬勃生命力的城市博物馆。

 

           苏州园林是苏州的城市建筑博物馆

    按史书记载,苏州城已经存在了2500多年,今天能够真正领略古城风貌的,是成于南宋的石刻“平江图”,图上有街巷河道,仓署寺庙,而令人怦然心动的,却是显著地标示出了园林和风景区的名称和位置。“相土尝水”是在山林里建造城市,而“城市山林”则是在城市的生活环境里营造自然风光。有诗句说,“苏州好,城里半园亭”。面积并不大的苏州古城在明清时最多曾经挤下二百多座园林,已经很难说它究竟是“城市里的山林”还是 “山林里的城市”。在园林里,空间划分井然有序,亭、台、楼、阁、轩、馆、斋……建筑类别齐全,生活需求安排合理,大型园林有居住区、休闲区、游乐区、接待区……小型庭院结构紧凑,清新雅洁。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9处古典园林,无一不是其中的佼佼者,以实物形式为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城市建设和科学技术提供了依据,也为21世纪的城市建设理念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苏州园林作为苏州的城市建筑博物馆,它的另一重意义还在于,它和其他博物馆截然不同,不是静止的、仅仅向现代人展示了一段消逝了的岁月标本,而是仍然充满活力的,和苏州人千百年来生活状态紧密依附的。时至今日,苏州民居的主基调仍然是粉墙黛瓦,在天井或院落布置花坛、漏窗、峰石等园艺小品,屋宇错落有致, 小弄狭长幽深,四季有花,时时飘香,人和建筑之间保持着宁静、亲切而随和的关系。在苏州城里,小街民居、水巷小桥沟通四方,人们漫步古城,处处有景,一道门,便是一个世界,一扇窗,就是一幅画卷。山林野趣,绿叶红花,泉石清流成为苏州城市的一个特别动人的特征。

 

            苏州园林是苏州的文化艺术博物馆

    自古以来,人们用各种词句称呼园林,有“苑”、“囿”、“圃”、“林”等等,其中最常用的还是“园”字,从繁体的“園”字里,就能看出园林的各大基本要素:外面的方框是围墙,里面的“土”象征建筑,“口”的形状像水池,其余的就像是高低起伏和枝杈伸展的山石花木。

凡到过苏州园林的人,无论是国内同胞还是海外游客,无一不惊叹于苏州园林艺术精湛、巧夺天工。苏州园林富于个性的建筑、诗情画意的美感、充满人性的寓意,甚至成为了整个苏州的艺术标志和象征。

    苏州园林审美观念的发展如“疏密得当”、“移步换景”、“巧于因借”,以及“虚”、“实”、“藏”、“露”等也是中国其他艺术类别的美学依据。在苏州园林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表现出具有中国民族传统特点的审美意识和整体美感。

    在苏州古典园林的兴盛时期,苏州的经济、文化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涌现了大量全国一流的文学家、诗人、书画家、建筑师、工艺师、音乐家、戏剧家……园林既成为他们创作的源泉和舞台,也成为展示他们优秀作品的场所。这些综合的艺术成就,被完整地保存在苏州园林之中,成为各种传统艺术取之不尽的财富。

 

        苏州园林是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

    苏州园林,建造在一条条幽雅静谧的深巷中,本身就是一种宁静的家居。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借助园林里的各种建筑,以及春夏秋冬的四季景物变化,在舒适的环境里生活,穿戴得体的服饰,遵照一定的礼仪和风俗习惯,在不同的节令中,举办各种休闲、宴饮、拍曲等活动。古城春色,深巷花影,这种居住方式和居住环境,体现了苏州人绵长悠久的生活情调和生活过程。

    苏州人的生活方式,和苏州的文化发展息息相关,在人和自然和谐的生活环境里,和谐融洽、充满人情味和人性化的生活方式又促进了苏州文化——包括士大夫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协调发展。在苏州园林里,我们至今还能领略到苏州居住文化对人们的感召力。

    正因为园林有和谐的生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昆曲和古琴艺术,都曾经在苏州园林里大放异彩,可以说,是苏州园林在近代为它们提供了振兴和传播的平台。

 

    采用博物馆的形式,收藏“文化记忆”,是人类一、二百年才开始进行的对文明发展的深刻回顾和重新理解,而像苏州园林那样“活”的博物馆,在世界范围内,也还是屈指可数。

    10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位官员给苏州市领导写了一封信,里面说道:“苏州是如此特殊的一个城市,如果只有几个园林列入遗产名录,那真是极大的遗憾,苏州的河网、数百个园林,以及绿树掩映的街道给予了苏州独特的韵味。相信最终能保护古城不被汽车的呼啸所淹没。” 

    我们无法准确预测各种人为因素对古典园林和城市历史风貌造成的破坏,甚至连已经发生的也无法详尽统计出来。但是“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和亲近自然的“不出城郭,宛若郊墅”的居住环境日渐不再,却是无法回避的事实。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城市博物馆的的意义,其实远远超出了它们的本身,对古典园林的深刻认识,实际也就是对苏州这座古城元素的重新认识,现在和将来,它必将成为人类环境创作的极有价值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