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大腿根外侧疼痛:王维:道德就是河水 制度就是河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10/05 22:05:36

王维:道德就是河水 制度就是河床

发布时间:2011-10-24 12:51 作者:王维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226次

  ——社会的制度与道德


  每一个社会的特征是由社会制度和社会风气或称道德水平双重决定的。为什么?因为社会由人构成。人之本性是自利。为引导人们向善逐利,于是有了道德规范,也就是善意的劝诫;为避免人们向恶逐利,于是有了制度约束,也就是暴力威慑。统治阶级、既得利益者要建立稳定的获利机制,于是才有了社会秩序(由制度和道德双重决定)。为什么要向善?并非源于统治者的道德高尚,而是因为向善才会有秩序,才会长远稳定的获利。


  集权社会,少数人获得最大利益;民主社会,多数人获得更多利益。因此,制度与道德的表现由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


  道德其实就是更高层次的社会制度,是全社会达成心理共识的一种默契。因此,道德像水,道德建设需要基础;制度就是河床,就是基础,因为制度是强力的约束,是道德的底线。水沿着河床的方向发展,河流的形态深受构成河床的地质的影响。也就是说,一个社会的道德特征是和它的制度模式息息相关的,而制度是统治阶级设计的--无论他是少数或多数。


  在威权社会,社会制度就是多数服从少数,谁拥有社会权力谁就能够获利。权力很少受到约束,而没有权力则常常被束缚。道德及社会风气建立在此基础之上。


  刚才提到,从社会的范畴讲,向善是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方法。因为作为既得利益者,他们已经享受利益果实,不需要偷,不需要抢,也不需要骗。因此最优方案是大家立一个君子协定,人人都做这规范中的“好人”,这就是道德约束;如果突破这一协定的底线,就要受到惩罚,这就是制度。


  在威权社会,只有少数人获利。那么由少数人约定的这一道德准绳是不可能推而广之成为全社会的风气的。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未获得同样的利益,因此绝大多数的被统治者没有达成这一心理默契的利益基础。与此同时,在自利性这一本性的驱使下,被统治者会想方设法权衡利弊。由于这一社会的秩序本身就是建立在用威权向恶获取利益的基础之上,因此绝大多数人的原始冲动也是向威权、向恶而获取利益。在这种氛围下,想要人们自觉地向善维护社会正义与公正是很难的。


  道德是河水,制度是河床。威权社会,河床有多高,水位就会有多高,制度若很严,社会风气就不敢不好;相反,河床有多低,水位就会有多低,制度若很松,社会风气就不会太好。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在没有公正、公平的社会本质下,严格的制度约束才能压制多数被统治者不敢冲破道德的底线;而一旦管制松懈,要想使人们保留良好的社会风气,是缺乏利益驱动的,社会道德水平将日益沦丧。这就是威权社会的特点。


  与之相反,民主社会,是多数人为统治者的社会。与上面的推理类似,统治者为维护既得利益将约定社会道德契约。那么,全社会大部分人在这一社会状态中获利,他们达成的道德共识具有比威权社会更大的普适性。因此,绝大多数人们愿意向善而维护自己的利益;因此,社会风气良好。民主社会,社会制度的建立也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民主社会的特点是对公权力的约束,对私权利的解放。自由与平等是建立在消灭特权的基础之上的。因此社会制度的宗旨就落在了对权力的制约上。没有过度放任的威权与特权,就为全社会营造了一个更加公平的环境,就会使人们更愿意接受向善之路,守诚信、讲素质;此时,向恶逐利的成本因为缺乏统治阶级的利益基础而变得非常之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健康的社会制度,才能引导一个健康的社会风气。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民主社会的道德水平之高,是由于它的制度威慑更加严酷,因为它将制度之剑指向了权力。


  因此,社会风气好与不好不一定是管制的严与不严决定的,还要看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了何种社会制度与道德规范。


  没有河水,河床会枯竭,没有河床,河水将无以附着。道德就是河水,制度就是河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