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温度单位和华氏:乘风忽登举 仿佛见众仙——道教与佛教关于死亡的别称(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10 18:43:15

 

2、蜕解

“蜕解”即葛洪所谓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者。

蜕  “蜕”指蜕皮,引申为变形变质。如“蜕化变质”。道教说先死后蜕,认为死亡就像蝉蜕去其外壳一样,修道者死一般称为“蜕”。唐代王适《潘尊师碣》:“翌日,师曰:‘吾其蜕矣!’”“蜕”也可为用于不是道士的人来表示一种尊敬,如清代潘耒《韩蕲王墓碑歌》:“韩王蜕去五百载,当年英名至今在。”

蝉蜕  “蝉蜕”本指蝉蜕去的外壳,道教则指先死后蜕为尸解仙者。由于佛道在中国文化中的相互影响,所以也有称佛教徒之死为“蝉蜕”的。唐代贯休《禅月集四•经旷禅师院》诗:“再来禅师已蝉蜕,  株枯醴泉竭。”“  ”是译名,即郁金香;“醴泉”指甜美的泉水。

遗形  “遗形”也是尸解成仙的一种说法。“形”即形体,指身体。道教认为道人死就是遗弃了身体,而本人已得道成仙。唐代岑文本《京师至德观法王孟法师碑铭序》:“以贞观十二年七月十二日,遗形而化,春秋九十有七。”宋代梅尧臣《长行歌》:“遗形得极乐,升仙上玉京。”

解    道教认为修道者不会死,而是修练到一定程度之后魂魄脱离形骸而成仙,其实也就是死。《太平广记》卷五八引前蜀杜光庭《集仙录•夫人》:“所谓尸解者,假形而示死,非真死也……白日解者为上,夜半解者为下。”

尸解  “尸”指人的形体,“解”即解脱。道教认为修道成功者,因阴阳已成,形体已无作用,即蜕去外形,成仙而去。《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你道怎么叫做尸解?从来仙家成道之日,少不得该离开人世……有一样也似世人一般死了的,只是棺中到底没有尸骸,这为之尸解。”东汉唯物主义论者王充在《论衡•道虚》中有几段话说:“世学道之人,无(李)少君之寿,年未至百,与众俱死,愚夫无知之人,尚谓之尸解而去,其实不死。”“所谓尸解者,何等也?谓身死精神去乎,谓身不死得免去皮肤也,……如谓免去皮肤乎,诸学道死者骨肉俱在,与恒死之尸无以异也。”王充是个不信鬼神的人,在《道虚》中还说:“鸟有毛羽,能飞,不能升天。人无毛羽,何用飞升?使有毛羽,不过与鸟同;况其无有,升天如何?”他还说:“夫人,物也,虽贵为王侯,性不异于物。物无不死,人安能仙。”王充对羽化升天、尸解成仙都持鲜明的批判和否定态度,一针见血地指出道教所谓“升仙”、“尸解”之类实质是死亡的别称。如《花月痕》第四十八回:“生死者人之常事,就像那草木春荣秋落一般,成仙的尸解,成佛的坐化,总是一死。”

形解  《史记•封禅书》:“(燕人)为方仙道,形解销化。”唐代颜真卿《茅山玄静先生广陵李君碑铭》:“德本无累,道心有常,实曰形解,孰云坐化?”

解化    “解化”指舍弃肉身,修行成道。宋代黄庭坚《书问政先生诰后》:“杨氏(杨行密)之未解化而去,弟子葬之。”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三》:“王子乔事,旧说浮丘公携与乘鹤,共登嵩山,此事又不同,解化时年正十五六云云。“

蜕解  宋代沈辽《零陵先生贤赞•澹岩先生》:“人孰不死,富贵何为?秦人徵之,蜕解其尸。”

蜕骨  唐代孟郊《孟东野集•终南山下作》诗:“因思蜕骨人,化作飞桂仙。”“飞桂仙”即飞月仙。

蜕化  宋代周密《癸辛杂识别集•杨髠发陵》:“尝闻有道之士能蜕骨而仙,未闻併骨而蜕化者,盖天人也。”明代王宠《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仙人蜕化处,千载空芙蓉。”后来也泛指死亡,如柔石《二月》十七:“我是紧紧地执住他底手,好像这样执住,他才不致去死似的;谁知他灵魂之手,谁有力量不使他蜕化呢?他死了。”

解形  唐代陈子昂《体玄先生潘尊师碑颂》:“遂解形而遗世,乘白云以上宾。”前蜀杜光庭《仙传拾遗•张子房》:“子房佐汉,封留侯,为大司徒。解形于世,葬于龙首原。”

解体    汉代蔡邕《九疑山碑》:“泰阶以平,人以有终。遂葬九疑,解体而升。”

解骨  南朝•宋•鲍照《白云》诗:“探灵喜解骨,测化善腾天。”“探灵”、“测化”皆道号。

尸解还有分类,借木而解蜕成仙者谓之“木解”,死于兵刃者谓之“兵解”,死于水中者谓之“水解”。唐代黄滔《祭先外舅》:“余辄疑道有形全、气全、兵解、木解,考斯事矣,或其义也。”看来黄滔对尸解一说至少是存疑的。汉代刘向《列仙传•琴高》:“是任水解,其乐无穷。”葛洪所著《神仙传•郭璞》:“敦(王敦)诛璞……殡后三日,南州市人见璞货其平日服饰,与相识共语,非但一人。敦不信,开棺无尸,璞得兵解之道。”类似这类故事,道教经籍中很多,有名有姓,言之凿凿,而皆不见于正史,可见其伪。

就化  “就化”指道士和僧人去世。白居易《唐抚州上弘和沿石塔碑铭》:“言讫趺坐,恬然就化。”“趺”(f ,音夫)即坐,是双足交叠而坐。

遁化  “遁化”是专用于道士的死亡婉称。《至顺镇江志•道观•宫》:“(金坛县)燕洞宫,在茅山燕洞口,女仙钱妙真遁化立祠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