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旅游哪里好:笔记心理学:两个笔迹分析实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6/30 19:57:05

笔迹作为个体的一种无意识或较少意识参与的一种行为活动结果(我们书写的时候几乎很少会对笔迹进行注意,例如字体的力度、速度、大小、走向、间距等),一个人的笔迹更是长时间所形成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结果。而且每个人的笔迹都是不同的。都是尤其各自的特点。就是临摹或模仿,也只能是形似而神否。天底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笔迹就如天底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说,个体的无意识行为总是反应或投射着其某些内在的心理特征;或者说,笔迹可以成为个体某些心理特点的投射。如果这样的话,通过对笔迹特征的分析应该能够获得相关的个体心理特点的。国外以前的笔迹心理分析研究大多都是以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为研究基础。


    这是毛笔书写的笔迹,硬笔中的“力度”大小实际上相当于毛笔中的“刚峻”程度。仍用“力度”一词来说明。

    基本笔迹特征:力度较弱,速度适中,线条灵动飘逸,结构疏朗。

    灵动的线条和疏朗的结构这是形象能力很强的体现,如“悲”的上部两边距离大,却彼此呼应,左边的两点显得空灵,尽管距离近却没有局促感,右边三点相互相呼应,距离却拉得很开。也表现了书写者本人那种敢于打破常规的自由化,再加上线条的飘逸特征,那这就是造型绘画等艺术天才的流露了。也说明了本人生活很没规律,在纪律上较为散漫。

   “徐”的左边第一笔撇,起笔率性,运笔快速,收笔则急促,这是感知能力强的体现。尽管“徐”本身的笔画布局较密,但却是线条之间的距离近而已,没有造成“紧实感”,说明了书写者的条理性,逻辑性以及由二者形成的抽象能力较弱。

    柔软且书写速度慢的线条体现了书写者在社会中行动竞争能力较弱,不适应那种激烈的打拼生活。这三个字的下部均显得呆滞,这表明书写者生活境况不如意,显得那样孤独和凄凉。

     不喜欢支配人,相反很具有服从性,缺乏独立性,很依赖。本性诚实善良,少心计。永远透着一股孩子般的天真气。

     基本笔迹特征:书写力度强,速度较快,结构不稳定。

     整体上看这是一个心胸不能放开的人。线条之间互相挤压,让人觉得透不过气来,几乎字字都是如此。表明看问题的高度和长远性都比较欠缺,喜欢钻进具体的事务中不停地忙碌着。内心很难轻快起来,易对人对事耿耿于怀。这种心理若不改变,必然身心俱损。
笔画态不够展放,这是潜意识中自私的流露,如字母“C”收笔内绕,第一行“去”下部的撇和捺之间的夹角已经合成一个笔画了,最后一行的“气”也是如此“后”“层”两字的撇都向内收。这些都体现了书写者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性格,始终盯着自己的腰包。

  线条呈大趋势的内绕这是占有欲望强烈的表现,如第二行的“显”“白”等字的横折之处就是最好的体现。

  情态高昂的笔画线条是敢于坚持自己观点的心理体现,如第一行“片”的末笔,第三行“色”字的末笔等。把正常的笔画进行移位在这里也是这种心理的体现,如第一行“除”的撇捺向左进行了移动。这些都说明了书写者在学习生活中敢于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看法,敢于对传统的观点和权威提出异议,具有很强的“破立”精神和创造性。同时也易走到偏执的路上去,容易轻视和不屑别人的观点。

  具有一定的冒险欲望,却对利益得失念念不忘,因此经常显出“蠢蠢欲动”之举,而经常没有“动”起来。体现得最明显的如第二行的“少”字。

  从字的神态上来看显得稚嫩,有的笔画线条沉着,说明书写者比较诚实,虽然不够深沉却也算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