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是什么元素:论儿童插画创作中的创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2 02:26:12
[ 作者:谢晶    转贴自:湖南社会学网    点击数:323    更新时间:2010-8-3    文章录入:admin ]
一、与所有的生命对话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说曾说:“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个人兴趣的人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事实与规律的世界。儿童世界的主要特征不是什么与外界事物相符合这个意义上的真理,而是感情与同情……在成人眼中,这个世界就是一个事实与规律的世界,其中充满各种规则与秩序,而儿童眼中只有“人”。说明儿童把一切有生命的生物都看成人来对待,他们或者把动植物看成是自己的朋友,或者看成是自己的敌人,他们不不忍心看着流浪的小狗和小猫在外面受苦,他们想带着它们去找妈妈,因为他们把它们看成了与自己一样,是人。在儿童插画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用孩子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去对待我们作品中的各种角色,我们赋予它们以一切人性的特点,与它们对话,进行生命的对话,这样我们就可以创造出更为生动,更为本质的生命世界。
二、唤醒没有生命的物体
在儿童的眼中,一切没有生命的物品也是“人”,幼儿一本正经地给小布熊喂饭,把小布熊当成了同自己一样的人;下雨了,儿童会说是云在哭,或者神仙在泼水,窗户是房子的眼睛,房子也是活的。儿童可以与它们展开对话。儿童的这种拟人化的心理,是博大的关怀、同情与奇特的想像力的源泉,体现出了人性美好的一面,世界在儿童眼里是“泛灵的”、情感性的。做为儿童插画的工作者,我们有必要同儿童一样与所有的物体进行对话,给所有的物体带来生命,让儿童在他们的世界里寻找他们的快乐,幸福与真理。唤醒没有生命的物体,在这一的点上,美国的儿童插画家兰.史密斯最有说服力。他在作品《剪刀﹑石头﹑布》中,把纸剪成了一张哭丧着的嘴巴形状。在《臭起司小子爆笑故事大集合》等都有着把物体人性化的特点。
三﹑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
因为还没有深入的进入到社会,也没有大人们的认知观念,所以儿童对什么事情都很感兴趣,他们总是问为什么,他们会对一只蚂蚁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想知道它的家在哪?它有没有妈妈,它现在是迷路了还是……。这种好奇心会导致他们去思考他们的问题,因为他们没有已知的知识和概念,所以他们开始了自己的奇思妙想。儿童插话师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也可以抛开自己原有的一切认识事物的观念,对事物进行重组,这种创作方法在儿童科教作品中会起到很好的效果,通过这种不合常理的思考,我们会发现另一个世界。
四、对所需求的事物的想象
在那里,幼儿不是按固定的眼光或所谓科学、客观的标准去看待事物的,不是按习惯性的常规或“理论框架”来分析事物合不合理、对与不对,而是按自身的感受与需要直言不讳地表达事物可不可爱,以及自己喜不喜欢。这与人类原始的生命意识和生命需要是一样的原理,人类发展到今天,在那只有石器取火的年代,谁会想到今天的人可以在没火的情况下都能把食物煮熟,在古代出门只能靠步行,远行只能靠马的年代,谁会想到今天的交通工具这么的发达,可上天入地。这种发展也是人类在自己的生命所需里进行的不断的生命需要的幻想,而这种幻想在未来的某一天就真的会是真实。因此,儿童插画工作者们也可以按照这种生命需求的想象力来进行创作,这种生命所需的幻想用插图的形式表现出来,会让作品更接近孩子的幻想世界,也更容易让我闷的教育从孩子的内心出发,而不是条条筐筐的说教,这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以儿童为本体的教育理论也是相符合的。
参考文献:
1.陈敏编著:《儿童书籍插图》,浙江大学出版社,杭州,2006.
2.张雪.插图设计[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英]马丁.萨利斯伯瑞著《英国儿童读物插画完全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作者简介:谢晶(1985—),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水彩画创作、儿童插画创作。
来源:湘潮(下半月)2010年第1期
上一篇文章:《红楼梦》中四字词语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