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 3章:國民黨頂級“戰犯”的最後結局(十六)【刘峙、程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6 13:46:43
  國民黨頂級“戰犯”的最後結局(十六)  刘峙、程潜】 
★★★
還舊樓主2010年12月4日覓自《华声论坛》★★★  ★ ★ ★ ★ ★ ★★★★★   ★ ★ ★ ★ ★         1948年12月25日,中共新华社发布了43名国民党“战犯”的名单,这一名单基本上囊括了当时国民党政府党政军大员。半个世纪过去了,尘埃落定,从第一个死去的戴季陶,到最后一个离世的宋美龄,这43名“战犯”的人生发生了哪些变化?“不是冤家不对头”,国共这对老对手征战已久,时光倒流,那年,即将作为败军之将的国民党重臣高官们最终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第二十五号“战犯” 刘峙:嗟来之食  

刘峙

        刘峙1892~1971,江西吉安人,字经扶,曾任河南省主席、第五战区司令、郑州绥靖公署主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49年,逃往香港,但在九龙遭土匪抢劫,竟落到了无以为生的地步。而此时台湾当局又以他滞港久未归队,取消其战略顾问资格。当年10月,刘峙被迫流落印尼,以教书糊口。1953年10月,由何应钦、顾祝同等人说情,台湾方面终于给刘峙出了一张“入台证”。回到台湾的刘峙于次年被委任以“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虚职,他在台中的寓所深居简出,过起了现代隐士的生活。l971年1月15日,刘峙在台中病逝,终年79岁。


刘 峙         历任要职
  国民政府河南省政府主席兼河南省保安司令;   国民政府豫皖绥靖主任;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   国民政府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   抗战中期任重庆卫戍总司令兼防空司令;   抗战后期任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1946年任国民政府郑州绥靖公署主任;   中国国共二次内战期间任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   1930年剿共得力,蒋特将河南新集命名为经扶县以示表彰。   1949年1月因为战败被解除职务,后经香港到印尼养病。   1953年去台湾,任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总统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   1971年1月15日病逝于台中。  
国民党元老上将刘峙的墨迹 
二级陆军上将刘峙:嗟来之食


1940年,韩国光复军成立,刘峙致贺         徐州剿总
  1948 年5 月,何应钦担任国防部长后,推荐刘峙为徐州"剿总"总司令。蒋介石也认为刘峙虽然打了一些败仗,但终究忠信可靠,刘峙久闲无事,被蒋介石再次起用,受宠若惊,忙向蒋表示,"义不容辞"。6月14日,刘峙飞抵徐州就职。此事在国民党内部引起一场小小波澜,骄横的邱清泉说:"徐州是南京的大门,应派一员虎将(指薛岳)把守。不派一虎,也应派一狗(指顾祝同)看门。今派一只猪,眼看大门守不住。"9月下旬,济南被解放,济南解放后,徐州地区的形势顿趋紧张。国防部长何应钦和参谋总长顾祝同都觉得让刘峙指挥徐州“剿总”有些不放心,他们提出让白崇禧来统一指挥华中和徐州“剿总”,与解放淮海地区进行一场大会战。刘峙听到这一消息后,私下里发牢骚说:白健生是寡妇改嫁,对老头子可以抗衡论理,不听调动;我好像是童养媳长大,骨头多大,当婆婆的都摸得清,服从是无条件的。”刘峙手下的一些亲信将领对此也十分不满,徐州“剿总”参谋长李树正就到处散布说:“这简直是多此一举,他白崇禧又不是三头六臂,他来就一定行吗?”正当刘峙闷闷不乐之际,白崇禧却突然拒绝了这一任命 。 刘峙这时对自己也缺乏自信,他也知道就凭自己这两下子,要指挥几个大兵团与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确实吃力。向国防部建议,遵选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任兵团司令官以上职务、资力深而有作战经验、能服众望的将领,以徐州“剿总”副总司令的名义兼任国防部前进指挥部主任,具体负责指挥作战。   何应钦认为刘峙的这个建议不错,便向蒋介石推荐宋希濂和杜聿明出任这一职务。宋希濂、杜聿明与刘峙同属于何应钦派系的骨干分子,在人事关系上与刘峙不会产生矛盾,代替刘峙指挥作战很合适。当时宋希濂在华中“剿总”任副总司令兼第14兵团司令,杜聿明自从离开东北后,一直在上海养病,最后蒋介石决定派杜聿明到徐州,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以辅刘峙之不足。   济南解放后的徐州“剿总”,曾徘徊在两个作战方案上不能决定。第一个方案是北上阻止解放军南下,以佯攻济宁,收复济南为目的,采取所谓以攻为守的作战方案;第二个方案是南撒蚌埠,放弃徐州,扼守淮河,以加强南京外围防卫为目的战略撤退。这两个方案实施起来究竟有多少把握,徐州“剿总”上上下下谁也没有信心。在济南有生力量刚被歼灭的情况下,北上可能正碰在解放军的钉子上,过于冒险,很可能造成进退失据的危险局面,因而北上只可胜而决不可败。南撤扼守淮河,避开徐州四战之地,所谓恃淮河天堑之险以阻敌之直捣南京城下,顾祝同一度视为上策。但蒋介石考虑到撤防而守,部署不易,若人民解放军跟踪南下,并乘机渗透于两淮苏皖之地,不但南京直接处于威胁之下,中原屏障尽失,而且武汉三镇必将陷于暴露动摇之中。此外,蒋介石还认为徐州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重地,决不可自甘气馁而遽尔放弃。于是,上自国防部,下自徐州“剿总”,对这两个方案反复比较,争辩不体。刘峙向来是个没有主见的人,更使得作战部署和方案久拖不决。   在东北人民解放军发起辽沈战役的前几天,杜聿明奉蒋介石的命令,决定采取第二方案,将郑州放弃,缩短战线,西起商邱,东止连云港,机动地集中邱清泉、李弥2个兵团,同时调孙元良兵团自蒙城、涡阳地区,星夜向徐州靠拢,还命令黄维兵团自驻马店地区出发,靠拢徐蚌之间。杜聿明的这一部署,企图达到既可集中主力兵团策应以徐州为中心的攻防战,又可以隔断刘邓大军和陈粟大军的目的。   不料,这一计划正在开始执行之际,忽然传来锦州被东北解放军围困的消息,蒋介石慌忙通过无线电话中命令杜聿明与他一起去东北。杜聿明走后,一时急得刘峙喘不过气来,大喊大嚷:“光亭走了,这可如何是好?北进谁能做主?真是料想不到的事。”过了两天,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中将副参谋长文强请示刘峙,杜聿明走后前线的部队由谁来指挥?是坚决照原计划执行,还是有所改变?刘峙十分干脆地回答说:“光亭走了,谁能指挥得了前线的部队?我已命令前线的部队停止前进,原地待命原计划暂缓执行。”接着用手拍打着光光的脑袋,停了一会儿,接着说:“光亭已被任命为冀热辽边区总司令,不再回徐州了。我正打算保荐宋希濂来接替光亭。否则,守徐州的责任这么重,我一个人是担当不起的。” 此后一连21天,徐州地区的国民党军队一直保持原来的状态未动,以致最后陷入被动挨打的困境之中。   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后,刘峙在徐州紧张得坐立不安,连电告急。蒋介石被迫改变决心,决定在徐蚌地区与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刘峙按照蒋介石的命令,急电李延年,命令第100军星夜开赴海州,以加强海州和连云港一线的防务。但2天后,刘峙又决定放弃海州,再电李延年兵团向徐州靠拢,并命令第100军返回。李延年接到电报后,发牢骚说:“举棋不定,亡国之征。”还没等李延年做好撤退徐州的部署,新浦盐店一个姓唐的经理前来求见。李延年知道此人是专为刘峙搞贩盐生意的经纪人,便让他进来。唐经理一见面就对李延年说:“刘老总来电要我随司令一道回徐州。” 李延年闻听大吃一惊,反问道:“你怎么知道我要回徐州?”唐经理说:“刘老总给我打电话了,说是国军要放弃海州,要我赶快把这里的账目结算清楚,跟随司令官一道回徐州,路上有司令官照顾会安全一些。”李延年气得火冒三丈,事后他对蒋介石派来的战地督察官李以勖说:“刘经扶看钱财比国家的事还大,真是岂有此理!这样泄漏军事机密,不败何待。在李延年兵团开始撤退时,刘峙又命令正在撤退中的黄百韬兵团及李弥兵团一部在运河以东、陇海线以北掩护李延年,这时,解放军集中7个纵队的绝对优势兵力对黄百韬兵团实施攻击。由于运河上只有一座铁桥,黄百韬部很难迅速渡河。与此同时,中共地下党员张克侠、何基沣率第三绥靖区2万余人在贾汪前线起义,切断了黄百韬兵团的退路,黄百韬兵团被解放军围困在了碾庄地区。蒋介石这时才如梦初醒,急电刘峙火速调兵救援黄百韬兵团。但刘峙的计划与蒋介石的意图大相径庭,他拼命要巩固徐州,因此致电蒋介石称:徐州以西之共军,尚有强大力量,其企图为牵制邱兵团,策应其东兵团之作战。我军基本方针,应采取攻势防御,先巩图徐州,以有力部队行有限目标之机动攻击,策应黄百韬兵团作战,俾争取时间,然后集结兵力,击破一面之共军。朱德在解放军总部作战会议上高兴的说,刘峙的指挥对我们大有好处,他居然搞不清我们的主攻方向。   蒋介石接到刘峙的电报后,气得暴跳如雷,立即回电批示:所呈之作战方针过于消极,务宜遵照指示,集中全力迅速攻击运问以西之共军,以免7兵团先被击破。”蒋介石知道刘峙这时已真的成为不可救药的老朽了,十分后悔当初把他派到了徐州。顾忌到战场换将对士气有重大影响,蒋介石只好再把杜聿明派回徐州,协助刘峙指挥作战。杜聿明到徐州后,刘峙如释重负,立刻把徐州方面指挥作战的权力毫无保留地交给了杜聿明,他自己则找了个借口离开徐州到蚌埠去了,以求自身的安全。 然而,由于李延年、邱清泉、黄维等兵团,相继被阻、被围。11 月22日,黄百韬兵团全军覆没;25 日,黄维兵团也被全歼。   接着,杜聿明所部也于1949 年1 月10 日在青龙集、陈官庄全部被歼,杜聿明被活捉,淮海战役宣告结束。此役,刘峙、杜聿明指挥下的22个军55万人全部被歼。蒋介石恨刘峙无德无能,贻误大局,遂解除其职务。在1948年新华社公布的43名战犯中,刘峙名列第25。   刘峙被撤职后,为了求得蒋介石的宽恕,托人捎信给蒋介石说,自己已把脸上的胡须全部剃光了,所谓“刮须明志”,声称“不灭**誓不再留”。但退居溪口的蒋介石气忿交激之时,恨不得生啖其肉,所以对刘峙根本就未予理会。蒋介石下台后,一度受到蒋介石冷落的何应钦重新得势,按蒋介石的旨意,接受李宗仁邀请,出任行政院长。蒋介石还示意黄埔系学生在杭州为何应钦做60岁大寿,井特意亲笔题写了“安危同仗,甘苦共尝”八个字作贺礼。刘峙与顾祝同是何应钦手下的哼哈二将,他认为此机可趁,赶忙备齐礼物,跑到杭州,腆着脸挤进了祝寿者的行列。果然,在何应钦的庇护下,“查办”便没了下文,未几,刘峙重被委任为总统府战略顾问。 逃脱了一场劫难的刘峙,自忖国民党大势已去,便开始为自己安排后路。他先带着最受宠爱的三姨太返回江西吉安老家,最后一次祭扫了祖坟。不久,解放军发起了渡江战役,刘峙匆匆跑到广州,再次向蒋介石表示要“共赴国难”。但无论是下野的蒋介石还是“代总统”李宗仁,谁都无意同他‘安危共仗”。刘峙在广州滞留了数月,跑前跑后,上窜下跳,却没有得到一点儿复职的希望。就连他的靠山何应钦也认为刘峙太无能,也太无用了,对他表示爱莫能助。9月17日,刘峙应老友顾祝同之约,重游了黄埔军校旧地,但见“一片荒凉,令人有荆棘铜驼之感”,看到这破败的景色,联想到个人的穷途末路,刘峙禁不住悲从心来,滑然泪下。

        第二十六号“战犯” 程潜:礼遇有加  

程潜

        程潜1882~1968,湖南醴陵人,字颂云。曾任武汉行辕主任、国民党长沙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1949年8月在长沙宣布起义,使湖南全省和平解放。解放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湖南省省长、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中央政府和毛泽东对这位爱国将领、人民的功臣礼遇有加,1952年秋天,毛泽东邀请他到中南海划船游览,曾亲自为年已古稀的程潜操舟。l968年4月9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  
程潜          1882年3月31日生于湖南省醴陵县,程潜出身耕读世家,九岁入私塾,十六岁通过童试成秀才。   十八岁(1900年)进入长沙岳麓书院,开始了解中外时局后,决定放弃科举之途,弃文习武。   1903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湖南武备学堂。   1904年通过考核被保送留学日本,在日本结识黄兴、宋教仁、李烈钧等人,开始倾向革命,并组成革命同志会。   1905年程潜加入刚成立的同盟会。与孙中山面谈即成为孙之追随者。程潜同时加入以军人学生为主的丈夫团。   1907年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炮科。   1908年底毕业后后回国,到四川训练新军。   1910年任第十七镇参谋官。   1910年任新式陆军陆军第十七镇参谋官。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程潜到武昌,助黄兴指挥炮兵反攻汉口。失败后转往长沙。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任湖南军事厅长。   1913年二次革命时组织讨袁,但旋即失败,湖南取消独立,程潜逃亡日本,进入早稻田大学。期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中华革命党,程潜反对入党方法而未加入。   1915年袁世凯洪宪帝制后,程潜赴云南加入护国战争,受蔡锷命为湖南招抚使,到湖南召集其旧部反袁,被举为护国湘军总司令,驱逐湖南督军汤芗铭。但之后段祺瑞委谭延闿为湖南省长兼督军,程被迫离职。   1917年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程潜联络旧部支持,被任为湖南护法军司令,在湘南大败南下进攻广东之北洋政府部队,一度进攻至长沙。后因与谭延恺之争,再被迫离职。至1920年孙中山第二次在广州护法,程被任为陆军次长。在第二次护法时的北伐,与陈炯明冲突中皆支持孙中山,因而颇受器重。孙中山得以于1923年回广州第三次护法,亦得助于程潜平定广州。程更曾在广州建立军校,自任校长培养军事人材。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时,曾一度考虑以程为校长,以蒋介石及李济深为副。
        程潜为政府委员之一
  孙中山逝世后,广州于1925年组织国民政府,程潜为政府委员之一。   1926年被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委。同年国民政府下部队改为国民革命军,程部为第六军,程潜为军长,军代表林伯渠,下属三个师。   北伐时,第六军攻陷南昌,但之后被孙传芳成功反攻,第六军损失过半。经重组后再战,并于1927年12月23日首先攻陷南京。   之后宁汉分裂,程于次年3月被武汉国民政府选为军事委员会委员,第二方面军指挥。武汉方面曾一度要程潜逮捕蒋介石,但程未有行事,而蒋亦已有防范。之后程曾一度试图调解宁汉之争但无效。而第六军亦在南京附近被蒋介石包围缴械收编。宁汉合流后,程潜与桂系合作击败反蒋之唐生智。   但程之后又与桂系冲突,于1928年被李宗仁扣留,免去各职。而第六军亦被完全分化收编。之后数年程潜寓居上海。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内各系谋求和解,程潜方再被选为政府委员,中央执委。   1935年升任二级陆军上将,任总参谋长。   七七事变后指挥平汉路抗日   1938年起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南省主席。曾指挥兰封会战等大战役。同年底,改任天水行营主任,驻西安。   1939年5月13日晋升为一级上将   1940年调任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至抗战胜利。   战后程潜任武汉行营主任,掌管华中军政。   1948年3月参加副总统选举,最后放弃,所得票改投李宗仁,令蒋介石支持的孙科未能当选。之后武汉行营取消,由桂系白崇禧出任华中剿总代替。程改为湖南绥靖公署主任兼省主席,但仍集湖南军政大权。   1949年1月,蒋介石在压力下下野,桂系上台,李宗仁代任总统。同年4月国共和谈失败,解放军渡过长江,湖北亦失守。7月22日,程潜、陈明仁派出代表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8月3日,长沙市民组成长沙各界迎接解放筹备会,并举行第一次会议,到会有53个单位的各界代表和民主党派多人。当晚,国民党湖南党、政、军有关人员集会,决定接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提出的《国内和平协定》八条。4日,程潜、陈明仁率湖南保安部队及国民党第一兵团全体官兵在长沙举行起义。5日,湘中和平解放。中共领导对在长沙起义的程潜、陈明仁委以重任。   1949年后,程潜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大常委副委员长,湖南省省长、民革中央副主席等各职。文革时受周恩来特别保护,个人未受冲击。   1968年4月5日病逝于北京。
 
1904-1910年程潜(左)雷崇修(右)李烈钧在日本留学


护法军湘南总司令程潜  
1937年,国民政府特派军政部参谋总长程潜抵桂时与李宗仁握手 
程潜抵桂后接见第五路军将领 
促成长沙和平解放的程潜将军 
1949年程潜和夫人郭翼青在长沙 
当时的《中央日报》关于长沙和平解放的报道 
1949年9月毛泽东邀请程潜(右一)、陈明仁(左一)等作客 
1949年11月湖南军区司令员萧劲光(左一)在长沙火车站迎接程潜、陈明仁


毛泽东(右二)与程潜(右一)张元济(右三)1949年9月在北平天坛 
1954年4月,毛泽东和程潜(右二)、程星龄(右一)、表兄王季范(左一)在十三陵 
1955年,陈明仁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  點擊進入更多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