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压力大吗 老大爷:一位母亲的呼唤 救救我们的孩子吧 别再麻木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4 03:32:02

一位母亲的呼唤 救救我们的孩子吧 别再麻木了

  核心提示

  

从上初中以来,女儿每天给我的定格就是背影!背影!!——一个永远趴在写字台旁埋头疾书的背影。。。


  
一查视力,左眼0.5,右眼0.2。晕。小学毕业时她左眼1.2,右眼0.6。她说:“妈妈,我算好的了。班里有56名同学。有40多个近视呢。我算好的啦!”


  
大家对于课业负担都麻木了。这种麻木源自弊端重重的教育体制何时从根子上改?源自主管部门的有没有将现行的减负落到实处?(山东省教育厅规定初中生每天作业不得高于1.5小时,睡眠不低于9小时,在校时间不超8小时)还源于我们的家长,是否给孩子太多的施压?


  
18岁以前是孩子们最有活力和可塑造性最强的时间,而我们的教育要做一把剪刀,把孩子们剪成路边齐刷刷的冬青吗?殊不知,当这些小树一旦被剪成冬青时,他们也将永远失去了成为参天大树的权力!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得好:我以为,对于学校来说,最坏的事是,主要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这些办法来进行工作。这种做法摧残学生的健康的感情、诚实和自信;它制造出来的是顺从的人。……要使学校不受到这种一切祸害中最坏的祸害的侵袭,那是比较简单的。教师使用的强制手段要尽可能地少,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当青年人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发展独力思考和独立创新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与工作,他必定会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主要以获取细节知识为其训练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为适应进步和变化。


  
一个终生在思考宇宙和人类未来的人,他的人生见解和格局又岂是我们这些天天盯着分数和排名的老师和家长所能企及!愿这些灼见能够刺痛中国的教育者警醒和行动!请那些想为孩子终生发展负责的人们行动起来,一起来救救我们的孩子吧!


  正文:

  我的女儿洋洋(化名)今年12岁了,长得亭亭玉立。今年刚刚进入初中,还是本市不错的一所初中。全家人皆大欢喜。

  对女儿的教育我一直采取的是放羊式的,认为自己当年也没怎么努力,中学后加把劲就行了。小学时她在班里十来名,不差也不太好。所以一上初中,我和老公就一起给女儿语重心长地谈了一次话:从现在起要加把劲了!女儿狠狠地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变化却超出了我预料--尽管为此我曾经听各位已经有上初中的孩子家长吹过风—初中生很累啊……但我没想到会这么累!!!

  下面我把子孩子一天的行程简单列表哂给各网友:

  早上6:00起床,6:30离家。

  早7:20必须到校。

  7:30—8:00早自习。

  8:00—12:00连续四节课(注:中间15分钟课间操。每节课课间10分钟休息。)

  12:00—12:30排队吃饭。

  12:30—1:00赶写上午部分作业

  1:00—1:30学校规定午自习

  1:30—5:30四节课。(注:中间有课间10分钟休息。)

  5:30--5:40放学回家。

  5:40--9:30写作业(注:中间有15分钟左右吃饭时间。八成情况下能在9:30前完成作业,遇作业多时可至10点左右)

  10:00—10:30上床睡觉(注:睡前在被窝里她会抢过我的电脑玩上10分钟左右的游戏,这是一天中她最放松的时刻。作业多时也会到11点,较少。)

  周六周日约有半天休息时间,一天半用来写作业。

  因工作忙,我每天下班到家会在7点左右。从上初中以来,女儿每天给我的定格就是背影!背影!!--一个永远趴在写字台旁埋头疾书的背影。我不知道别的妈妈是否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反正我每次看到这个弯下去的稚嫩背影时,就会有隐隐地心痛……

  孩子真的有必要这么累吗?我们小时候好像没这么累吧??我们为什么要把孩子累成这样???

  记得她还在呀呀学步时,看到我下班,她会跌跌撞撞地踩着学路的“婆婆椅”撞到我跟前;上幼儿园后,她张开双臂会飞奔着扑到我怀里;上了小学,她会推开正在忙碌的作业,过来和我叨叨不停;但是从小学五六年级起,她便经常给我这个沉默的背影了。到了初中,这个镜头终于成为了定格!

  有时候我想孩子大了,可能不习惯这种交流了。但是后来我发现,不是的,真的是孩子太累了!她已经疲惫地没有兴致给爸妈亲热了。最近,她总是向我抱怨眼睛发涩,我就给她习眼药水点点,她说能舒服一点。但几乎每天都喊涩。我决定带她去医院检查。一查,左眼0.5,右眼0.2。晕。小学毕业时她左眼1.2,右眼0.6。

  我记得那天我站在医院门口给孩子班主任去了很长的一个电话,问:我们到底要给孩子什么?我说:首先应该是健康。她也很同意,说:有什么办法呢?其实她的女儿在本市一所名校上初二,作业更多。去年春节孩子只休了一两天。年初四以后就开始上课了。作业写到10点、11点是常事。而且,从初二开始,她给女儿找了课外辅导老师,初二以后的孩子不补课,很少。她说看着孩子每天写到十来点,她也心疼。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应试教育体制不改,学校、家长、孩子都得围着高考指挥棒转……年年喊减负,负却越来越重,还是没从根上解决问题!我们这些做老师的又有什么办法呢?

  根据医生的要求,我配孩子散了瞳,结果是左眼假性近视,右眼需配200度近视镜。大夫嘱咐:只要用眼注意休息假性是可以恢复的。但是,可能吗?一个孩子每天需要伏案12个小时以上的学习,她能够得到充分放松吗?(他们是我们成人的工作时间1.5倍。而且在这12小时中,成人还可以经常活动活动。记得我因伏案得了颈椎病后医生嘱咐:伏案工作的人最好20分钟就起来活动活动。而我们的孩子一坐是就是45分钟。据说小学为了鼓励孩子坐得正,一动不动,还经常以蓝卡\绿卡以示激励。)我又激动地向其他家长询问,他们安慰我:别难过了,我们的孩子早就近视了。我们准备借助将来做激光手术了。再问女儿,也没这么难过。她说:“妈妈,我算好的了。班里有56名同学。有40多个近视呢。我算好的啦!”

  这就是环境的魔力!当你周围的人群已经默认了一个不合理的规则时,不合理便成为合理。合理反而因不合群成为不合理。

  我突然想起了乔布斯的名言:活着就是为改变世界!还想起了马克思的话:共产主义者就是要改变主观世界,通过改变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改变,这个改变真的就这么难吗?也许乔布斯之所以成为乔布斯,马克思之所以成为马克思,就是因为他们不从众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卓而不群吧。

  可怕的是,我们中太多的人已经麻木了!这种麻木源自弊端重重的教育体制何时从根子上改?源自主管部门的有没有将现行的减负落到实处?(山东省教育厅规定初中生每天作业不得高于1.5小时,睡眠不低于9小时,在校时间不超8小时)还源于我们的家长,是否给孩子太多的施压?而我们的孩子又是一个多么弱势的群体。他们不会抗争和表达!他们生下来就习惯了听长辈的话、老师的话。当他们看到的同学和他们一样从早写到黑时,他们会认为这是非常正常的。他们有时也会抗争。我的一位朋友的儿子有一天反问他:老爸,凭什么你们下班后不是喝酒看电视,我却还要写作业。他当即反驳:那是因为你爹熬出来了!这位同学当即哑然。他会想熬吧。当他有一天成为爸爸,他的儿子再问他时,他也会像父亲一样回击。

  他们也有极端地抗争:近日杭州一中学生跳楼自杀事件便是一个例证。但他们的死就像一颗石子投入了湖中,激起一轮涟漪重又归于沉寂。还有一部分明哲保已的人,他们的抗争就是逃离。最近一份《移民的理由》报道中显示,中国的中产选择移民六成以上是因为对国内的教育体制不满!

  据医学专家介绍:小学生每天睡眼不得低于10小时,初中生不得低于9小时,否则就严重损害孩子的健康,无异于慢性自杀。而最近一份网上调查显示:70%以上的中学生10点前无法做完作业。如果以10点入睡,6点半起床这一理想的时间计算的话(实际更少),这意味着70%以上的中小学生的健康正严重受损。

  那么做这么多作业到底有多少用呢?是不是所有的孩子必须做一样多的作业呢?即便是孩子们通过做这么多的作业取得了高分就意味着他们的成才呢?这之间又是一个一下子难以分析透的问题。她引申出的另一个问题是作业可能带来高分,高分并不等于高才。社会的真正需求与高等教育脱节更加厉害。当今大学生就业难。公务员考试1:1000。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大学生难找工作作,这是一个怪圈。

  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妈妈我不想在这里做更多的剖析了。我只想呼吁天下所有爱孩子的人警醒:一起救救我们的孩子吧!他们是当今社会最累的人!!就连成人每天连续工作12小时以上,都严重违反劳动法。这种劳动强度在孩子的青春生长期,长达6年的时间。我们到底想要一个健康的孩子呢,还是其他?作为青青岛的一位忠实网友,我一直在关注社区中所做的《课业问卷调查》。发现原来有那么多的家长和我一样在关注孩子的课业与健康,更让我欣慰的是,有七成以上的家长表示首要关注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品质,然后是习惯,最后才是成绩。原来有这么多家长和我一样,首先关心的是孩子的健康。

  是啊,当所有的要求与健康发生冲突时,健康第一,不是吗?记得乔布斯大致有这样一段表述:如果你知道自己明天就要离去,你今天会做什么?人的生命何其短暂,我们每一个来到世上的人都要努力让自己的每一天每一刻活得有意义!让我们的孩子日复一日地做大量的甚至重复性作业,甚至牺牲正常的睡眠和健康,他们的生活有意义吗?他们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每一个成人认真负责不从众地思考过吗?

  记得在有一期的《读者》上看到了一篇这样的文章。她讲一位移居美国的华人一家人住在美国一个当地人较多的区。孩子也因此转到附近一所当地人集中的中学上学,学习成绩名前茅。后来,又有不少的华人孩子转到这所学校,这些中国孩子成绩也大多排在前面。有一天,他的邻居来向这位华人告辞,说一家人要转到另外一个区居住。他问:为什么?这位美国邻居回答:是因为这里的中国孩子学习太用功,成绩太好。搞得他儿子很压抑。他们最想做的是让孩子快乐。他们不想孩子在一个压抑的环境中生活。这位华人甚为惊讶,继而感慨成千。这可能就体现了两个国家不同的教育观念吧。

  让孩子快乐!据说这是大多数美国中产阶级对孩子的定位。他们很多人表示,只要让孩子做他们喜欢的事,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也许正是这种宽松的氛围能给孩子更多成长的空间和快乐吧。

  近日还在网上读了一篇美文――《给一棵草开花的时间》。由此联想,其实我们的孩子就如森林中一棵棵小小树,每棵树都因她(他)各自的基因、禀性不同,加之气候、地质、雨水等自然条件的不同。将来会成为一棵棵千姿百态的大树。而如果我们的教育面对着千姿百态的小树,用沉重的课业把他们的时间全部占满,用同样的试题(不管是数字这样的客观命题还是像语文这样存在大量非客观命题)要求他们必须做出一样的答案。这样的教育何有创造力可言?要一直等到大学分科时再让他们发展自己的所长吗?晚矣。殊不知18岁以前是孩子们最有活力和可塑造性最强的时间,而我们的教育要做一把剪刀,把孩子们剪成路边齐刷刷的冬青吗?

  殊不知,当这些小树一旦被剪成冬青时,他们也将永远失去了成为参天大树的权力!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得好:我以为,对于学校来说,最坏的事是,主要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这些办法来进行工作。这种做法摧残学生的健康的感情、诚实和自信;它制造出来的是顺从的人。……要使学校不受到这种一切祸害中最坏的祸害的侵袭,那是比较简单的。教师使用的强制手段要尽可能地少,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当青年人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发展独力思考和独立创新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与工作,他必定会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主要以获取细节知识为其训练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为适应进步和变化。

  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是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因此,他对教育下这样的定义:“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

  过分强调竞争制度,以及依据直接用途而过早专门化,这就会扼杀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一切文化生活所依存的那种精神。

  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

  一个终生在思考宇宙和人类未来的人,他的人生见解和格局又岂是我们这些天天盯着分数和排名的老师和家长所能企及!愿这些灼见能够刺痛中国的教育者警醒和行动!

  请那些想为孩子终生发展负责的人们行动起来,一起来救救我们的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