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独舞视频大全舞蹈:加快发展 创新发展 特色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7 11:47:05

加快发展 创新发展 特色发展
在奔向基本现代化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进

在中共xxx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xxx
2010年12月20日

同志们:
  这次市委全会是在告别辉煌“十一五”,跨入崭新“十二五”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省经济工作会议、扬州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我市2010年和“十一五”工作,谋划部署2011年和“十二五”发展,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拼搏、争先进位,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在奔向基本现代化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进。
  下面,我受市委常委会委托,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坚持以“四干”精神推动工作,全面实现今年和“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发展已经站在历史新起点
  今年以来,市委常委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争先进位、创新发展,决战决胜全面小康”主题,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大力践行“四干”精神,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园区建设、项目建设、城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新业绩,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连续四年被中国社科院评为“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和“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9亿元、增长16.8%;财政总收入35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4.4亿元,分别增长30.9%、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70元,分别增长12%、11%。对照省定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全市总体上达到了全面小康社会创建标准。
   1、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坚持工业“第一方略”,大力实施“微小企业进规模”工程,全力扶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保增长与促转型互动并进。全年预计实现全部工业产值超1000亿元、增长30%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600亿元、增长3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240亿元、增长35%以上,“工业超千亿、实现新跨越”的目标圆满实现。现代高效农业扎实推进,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8.5万亩,其中设施农业4.7万亩。扬州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20家,全年实现销售45亿元、利税2.6亿元。新增农业“三品”52个。新增农村“三大合作”组织151家,累计达800家,创成国家级“五好”示范社2家、省级10家、扬州市级30家。建筑业发展迅速,全市建筑业产值突破300亿元、增长42.1%,施工面积2300万平方米、增长10.1%。服务业亮点纷呈,北海商业圈初具规模,闽商钢材市场交易额超10亿元,苏中农贸城(一期工程)交易额超5亿元,诚信应急物流动员中心纳入省重点投资计划,首家创业投资基金成立并运营,镇国寺创成我市首家国家级3旅游景区,加洲阳光大酒店创成首家四星级旅游饭店,全年接待游客15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3亿元。
   2、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园区开发为载体,提高有效投入质态,切实增强发展后劲。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务实招商活动举措,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双黄鸭蛋节,招商引资再创历史新高,全年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56亿美元、增长20%,新增民资注册资本100亿元、增长20%。树立“干好分管是常态、主抓项目是核心”的工作理念,市委连续五次召开重大项目督查推进会,不断强化挂联重大项目建设责任,对乡镇、园区主要负责人实行亿元项目末位代理制,全市上下形成了市四套班子领导牵头谋项目,乡镇、园区主要负责人带头抓项目,干部群众埋头干项目的生动局面。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5个,比去年增加15个;竣工投产亿元以上项目30个,其中当年开工当年竣工项目10个。136个5000万元以上在建工业项目中,新兴产业项目达48个,占总数的35%,永辉丙纶纤维、锦绣前程触摸屏等10亿元(1亿美元)以上特大项目、高新技术项目的实施,为我市优化经济质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强劲动力。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在领导力量、资金投入、用地保障、政策支持和部门服务等方面向市经济开发区倾斜,出台“飞地开发”政策,举全市之力推进市经济开发区大开放大开发。全市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50亿元、增长35.7%,其中市经济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45亿元、增长42.2%。城南经济新区发展不断加快,菱塘光电科技园区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县域经济初步形成了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新格局。
   3、城乡建设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严格执行《市城市总体规划》,着力完善综合交通、绿地系统、商业网点、住房建设等专项规划,实现了城市规划区控制性详规全覆盖。实施新一轮小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加大重点中心镇规划建设力度,三垛镇总体规划通过扬州市论证,湖西地区城镇总体规划和龙虬、横泾等小城镇总体规划相继编制完成。积极推进城建“双十”重点工程和撤县建市20周年城建项目,城市东入口改造、文游广场新建、大小淖河及马饮塘河综合整治、后街后巷改造、安居房和廉租房建设等一批民生工程振奋民心,237、333和中医院东区建设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完成了户外广告专项整治和海潮路、文游路、通湖路街景综合整治工程,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建成通村公路46条、62.9公里,改造乡村公路危桥64座,城乡交通网络不断完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工作取得新成效,连续四年通过全省“土地执法模范县”考核验收。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加快推进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新建10套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13座垃圾中转站,海潮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投入运行,镇等8个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通过省级验收,全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88。大力开展农村环境长效整治,“五位一体”长效管护模式实现全覆盖,夏、秋两季秸秆禁烧率达100%。
   4、社会建设稳步推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围绕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目标,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努力让人民群众在科学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文化产业有序推进,民歌唱进世博会和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小康宣传系列活动丰富多彩,一批书法、美术、摄影作品获得国家、省级大奖,农村基层文化共享工程实现全覆盖。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高考成绩稳中有升、再创佳绩。卫生基础设施和医务人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三级医疗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和大病救助水平不断提高。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建成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市。社保体系逐步健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三大社会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6.7%、97%、96.5%。新农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全面落实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80.1%。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募集慈善资金708万元,用于救助各类困难群众512万元。全年采集就业岗位4.3万个,推荐就业5000余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大力推进平安、法治建设,扎实做好征地拆迁专项治理和信访积案化解工作,严格落实校园安保“十项措施”,以“五道防护林”为抓手,推进青少年关爱工程取得新成效。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人民群众安全感和社会治安满意度不断提升,率先创设法治建设中心的经验在全省推广。
   5、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抓党建、促发展、建和谐”的成效。坚持理论武装,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市委常委会带头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完善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周末课堂学习制度,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干部群众中起到了率先垂范的榜样作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弘扬文明新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好人——见义勇为的大学生耿高鹏、拾金不昧的管霞荣登中国好人榜。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严格遵守《干部任用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选人用人公信度明显提升。积极稳妥地做好政府机构改革和乡镇党委换届人事安排,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完善。着力推行干部竞争性选拔,不断优化干部资源配置,全年共调整交流市管干部46名。加大党管人才工作力度,申报省级“双创”高层次人才6名,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11名,引进支柱产业发展急需专业技术人才112名,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围绕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发展有成效、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大力开展“在一线创争、在一线展现”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开展了“一支部一主题、一党员一规划”、“支书进家门、党员作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等系列活动。市领导带头投入创争实践,开展好“六个一”活动,基层党组织活力有效激发,党员作用得到有效发挥。首次普遍采用公推直选形式进行村级党组织换届,全市有208个村级党组织如期完成换届工作。关心大学生村官成长,12名大学生村官通过公推直选担任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以扩大农村基层党内民主为重要内容,推行重大问题由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决议,公开决议、公开实施结果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一步规范村级事务管理。切实加强村级阵地建设,新建或改建了85个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继续加快推进城乡党建统筹发展步伐,广泛开展机关部门和非公企业与经济薄弱村结对帮扶,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结对共建,银企统筹共建,机关部门、驻区单位与社区共建等活动,基层组织建设形式多样、特色明显。大力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启动了北海商圈党建,从机关选派130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实现规模非公企业100%建立党组织。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学习贯彻《廉政准则》,扎实开展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活动,规范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行为。专项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建立完善工程建设领域长效管理机制。坚决惩治腐败行为,共查处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134件。在连续四年中纪委和国家统计局组织的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调查中,我市群众对反腐败满意度不断提升。进一步加强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人大、政协的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壮大,健全和完善了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系交友制度,成立了市光彩事业促进会,募集光彩事业基金612万元,实施光彩事业项目64个。人民武装、群众团体、老干部、民族宗教、残联、外事侨务、对台和港澳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2010年全市各项工作务实推进、成效明显,为“十一五”完美收官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也集中体现了过去五年鲜明的发展特征。这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五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的总体目标,强势推进经济社会发展,顺利完成了“十一五”各项目标和任务,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与“十五”期末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倍,年均增长18.9%;财政总收入增长2.5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1倍,年均分别增长28.4%、3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3.9%,年均分别增长14.6%、11.7%。90%乡镇财政收入超千万元。这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五年。五年来,我们通过大力推进农业增效、工业转型、服务业提升,高效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逐年提高,三次产业比重已由“十五”期末的23.8∶44.6∶31.6优化调整为17.2∶49.8∶33,二、三产业比重比“十五”期末提高6.6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企业已达630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25家,分别比“十五”期末净增344家、101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约占规模工业产值的40%。这是城乡面貌明显改善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每年实施城建十大工程,累计投入53.25亿元,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着力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共投入25亿元,建设三级以上公路300公里,全面建成了“七纵五横”的骨干公路网络;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工程创建,全市95%以上的村实现全面小康,90%以上的乡镇建成全面小康乡镇,65%的乡镇达到国家级生态乡镇标准。这是发展活力持续增强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加快推动市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规划建设菱塘光电科技园区、城南经济新区,为重大项目建设打造新载体,为高新技术产业拓展新空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86亿美元、民资83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7.9%、29%;累计出口10.7亿美元,年均增长25.4%;累计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50个。这是社会建设全面进步的五年。五年来,市委每年以一号文件下发改善民生的政策意见,累计投入3.83亿元,大力兴办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实事好事,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增强,关心发展、支持发展、参与发展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成绩来之不易,令人鼓舞。这是市委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市人民开拓创新、团结拼搏、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市委,向为发展作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十一五”特别是今年以来走过的发展历程,我们不仅在应对挑战中实现了新发展,而且在探索实践中积累了新经验。所有这些,为我们指导和推动新一轮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
  必须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强大动力。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我们必须把解放思想,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把全市上下的思想统一到“争先进位、创新发展”上来,统一到“解放思想干、激情惯性干、创新务实干、团结一心干”的“四干”精神上来,激发全市上下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斗志与激情。
  必须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不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必须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特别是面对县域经济你追我赶、百舸争流的态势,我们要始终把发展不够快、发展不够好、发展不充分作为发展的最突出问题和最主要矛盾,以发展先于一切的责任感主攻项目建设,以发展高于一切的危机感狠抓工业经济,以发展重于一切的紧迫感强推招商引资,以发展大于一切的使命感加快载体打造。
  必须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力引擎。勇于改革、善于创新是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源泉。面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倒逼压力,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发展之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坚持保增长促发展与调结构强素质紧密结合,以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增长点,以自主创新抢占发展制高点,以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地去破解发展难题,不断推进经济加快转型升级。
  必须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执政理念。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宗旨,深入推进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安民,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大力实施一批为民办实事工程,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全市人民。
  必须始终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注意统筹处理好各方面关系,坚持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紧密结合,努力形成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的总量和效益还不够高,对经济发展有巨大拉动作用的重特大项目还不多;社会建设和管理还不能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还较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仍很艰巨;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少数党员干部的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发展的意识还不强,抓落实、促发展的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把握形势,高点定位,奋力推进十二五”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新跨越
  今后五年,是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加快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仍然极其复杂,我们既面临许多新困难、新挑战,也面临许多新机遇、新空间。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特别是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使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但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从国内看,当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内在动力仍然不足,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增大。但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方针没有变,我国“十二五”的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我市看,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县市的发展态势依然强劲,苏北部分县市则异军突起,对我市形成赶超之势。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例,五年来,在苏中13个县市中,与第一名靖江市的差距,已从2005年的5亿元扩大到2009年的16.8亿元,与江都、仪征的差距也分别扩大了8.6亿元、1.6亿元;在全省51个县市中,排名下降了3位,先后被苏北的赣榆、灌南、东海、灌云、新沂等县市赶超。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十一五”以来,我市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跃上一个新平台,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同时,高铁时代、空港时代的来临,一批1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的突破,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为的发展开拓了新空间,为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入了新动力。因此,我们要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形势,既要正视困难,更要增强信心,牢牢把握发展新机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努力开创“十二五”发展新局面。
  今后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奋战十二五、建设新”的总体要求,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为重点,着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科教人才战略、城镇化战略、民生幸福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富裕、创新、生态、文化、幸福,在“十二五”期末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为加快推进基本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奋战十二五、建设新”,就是要通过全市上下未来五年的努力,在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征程中加快向基本现代化迈进。届时,的综合实力和各项事业跨上一个新台阶,社会各界对的综合评价和感官印象提到一个新高度,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达到一个新水平。
   ——建设实力倍增的富裕。到2012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比2009年翻一番。到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51个县市中排名较2010年前移5位,其中,地区生产总值确保突破6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突破5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3万元和1.5万元以上,“消灭”财政收入低于3000万元的乡镇、集体经济收入低于30万元的村,涌现一批财政收入超5亿元的乡镇、集体经济收入超100万元的村,人民群众富裕程度赶上苏中平均水平。
   ——建设充满生机的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促进全社会思想观念更加解放,创业热情得到充分释放,全民创业、自主创业、科技创业成为全社会的主流。党政工作更加富有创造性、探索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效能明显提高。
   ——建设秀美宜居的生态。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节能减排达到国家和省级标准,建成国家生态市。人居环境更加舒适,生态特色更加彰显,农村环境整洁有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城乡面貌更加优美,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建设底蕴深厚的文化。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历史文化遗存得到有效保护,建成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力弘扬时代精神,发展和培育现代文化,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城市文化底蕴更加厚重,全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人文优势不断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
   ——建设平安和谐的幸福。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各阶层利益得到保障,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全民法治意识、诚信观念进一步增强,民风纯朴大气,社会安定祥和,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在工作上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加快发展,就是要在最短时间内,以高于全省的平均速度,高于历史的最快速度,奋力做大的经济总量,做强综合实力,努力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推动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扬州勇争上游、实力在苏中积极跃升、排名在全省不断进位。创新发展,就是要以创新的举措,最大限度地把发展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把发展的优势和特色发挥出来,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创新源泉涌流、创新活动活跃、创新氛围浓厚、创新机制灵活、创新体系健全,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的创新型城市。特色发展,就是要在发展路径上,立足实际,跳出全面抓、跟风走的思维定势,放大优势,培植强势,打造特色,加快推动产业集聚,着力形成产业特色鲜明、区域布局合理、城乡融为一体的经济结构,实施错位化竞争、差别化发展,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
  一是要坚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重中之重。聚焦政策、聚集资源、聚合力量,努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依托的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集约发展水平,加快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着力打造千亿级经济开发区、千亿级新能源新光源产业、千亿级机电装备制造业、千亿级建筑业,从整体上提高产业竞争力。以推进企业整合、资产重组、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点,支持优势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挂靠联合,壮大实力,跨越发展。
  二是要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强力支撑。坚定不移地实施大项目战略,把重大项目建设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全力以赴谋划实施一批对产业结构调整起到引导作用、对经济发展起到支撑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提速、实现大调整、促进大发展。有效调整招商策略,从单纯抓招商引资转到抓产业发展、产业集聚、产业体系上来,从抓一般项目转到抓战略性、支撑性、有效性项目上来,从抓低端项目转到抓科技型项目、人才型项目上来,努力提升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三是要坚持把加快城镇化建设作为有效载体。注重城市功能完善、品质提升和人居环境改善,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得益彰,加快建设以中心市区、重点中心镇为核心的城镇体系,以重点中心镇的率先做大做强,带动一般镇快速发展。不断提升重点园区承载能力,推动农民集中居住点规划和建设,着力优化城乡环境,引导生产要素和公共服务加快向城镇集聚重组,为加快发展二、三产业拓展空间、创造条件。
  四是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对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让发展成果体现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体现在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上,体现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
  五是要坚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重要保障。环境出生产力,环境出竞争力。“奋战十二五、建设新”迫切需要我们创新服务思路,拓宽服务领域,着力提高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要从要素保障、税费负担、执法管理等方面入手,全力做好针对企业的各项服务工作,致力去创造一个更为宽松的社会环境、更为公平的体制环境、更为合理的政策环境和更为高效的服务环境。
  三、凝心聚力,务实干事,以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新业绩强劲开启“十二五”发展新局面
  奋战“十二五”,关键看头年。扎实做好2011年各项工作,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01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9%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25%以上,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和12%以上;单位能耗下降3%以上。
  在具体工作中,要紧紧围绕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关键举措,着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转型升级,增强创新发展新优势
  坚持调高调优调强的基本取向,紧紧围绕“因地制宜、好中求快、重组整合、创新驱动”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重点领域求突破,在薄弱环节下力气,使经济发展结构更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竞争力更强。
   1、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构建产业结构优化、生产技术先进、工艺安全低碳、产品附加值高的现代产业体系。要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加强政策扶持和规划引导力度,推动以太阳能光伏、绿色照明、生物质能、新材料新医药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加快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努力以技术优势抢占发展高地,以规模优势抢占市场先机。2011年力争新兴产业实现产值300亿元,到“十二五”期末跃上千亿台阶,成为我市支柱产业。要全面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全面改造提升机电制造、电线电缆、纺织服装为代表的主导产业和传统产业,培育一批适应市场需要、拥有核心技术、重视创新、机制灵活的优势企业,促进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提高产业集中度。要大力扶持企业做大做强。继续加大激励力度,着力实施“微小企业进规模工程”和“规模企业上台阶工程”,2011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0家、亿元以上企业20家、10亿元以上企业1家。充分调动各类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发展的积极性,鼓励各类银行增加信贷投放规模,力争引进2家以上金融单位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确保2011年新增信贷总额30亿元以上。要积极引导骨干企业整合提升。鼓励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品牌、有市场、有竞争力的优势企业与世界500强、中国100强、央企和上市公司等大企业、大集团开展各种形式的挂靠联合、重组整合,引导扶持华尔光伏、传艺科技、华富能源等企业进入上市操作程序,全力推进上市企业尽快实现零的突破,并形成逐年上市企业梯队。要强势推进建筑业加快发展。深化建筑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大力拓展建筑市场,确保2011年建筑业产值突破400亿元。
   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要提升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水平。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连线成片的现代农业亮点工程,促进农业生产布局优化、配置合理、转型升级、规模发展。2011年新增高效农业园区面积5万亩,其中设施农业面积3万亩以上,重点打造2个扬州市亮点工程、20个千亩高效农业园区和10佳园区。要深入推进农村“三大合作”。着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土地向专业大户、农业经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集中,不断提高合作组织的产业扩张能力、区域辐射能力和增收带动能力。2011年建成在省、扬州市有影响力的合作社10家以上,力争5个以上的村在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村社合一上取得突破。要完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水平,支持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推进农产品品牌创建。积极发展各种电子商务、固定直销、超市配送、连锁经营等新型农产品流通业态,积极培育具有区域性、特色性和竞争性的农产品市场。要大力开展农业招商。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投入现代高效农业,2011年招引民资16亿元、实际到账外资4500万美元以上,组建农业贷款担保公司1家以上。要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向精深加工、品牌经营、规模发展转变,实现农产品效益最大化。2011年销售亿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3家以上,龙头企业带动全市高效农业比重达80%以上,新增有机食品基地5000亩以上,新增“三品”农产品25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江苏省名牌农产品1个以上。
   3、提质发展现代服务业。创新服务业发展业态和经营管理模式,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功能配套提供强劲支撑。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要双双突破100亿元。要重点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利用我市制造业基础,重点发展研发设计、软件与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金融商贸服务、创意服务、职业培训、信息咨询、服务外包等生产型服务业,加快推动企业非核心业务分离,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共生共赢。要加快推进生活性服务业。适应消费结构升级,重点发展商贸流通、医疗保健、居家养老、社区家政、体育健身、宾馆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建设文游路、秦邮路、北海、城市东区四大服务业集聚区,大力提升集聚区对要素资源的吸纳能力、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要着力推进旅游业。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生态度假游为主题,以文化旅游为特色,加大旅游开发投入,完善功能配套,加快推进旅游、休闲、餐饮、娱乐、购物、商务、度假联动发展,2011年接待旅游人数2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收入10亿元以上。
   4、注重发展创新型经济。以建设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园区、创新型乡镇为目标,推动经济发展由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由“制造”向“创造”提升。2011年科技研发投入要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5%以上,市级财政科技费用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以上。要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围绕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011年力争吸收引进重大科技成果10项,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改造类项目80项以上。加大力度推进公共科技研发、服务平台建设,建成省级道路照明器具检验检测中心。要继续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切实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以政产学研合作、资本运作、人才引进为重点,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技术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2011年推动年销售5000万元以上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每年用于研发机构的投入不低于年销售的2%。全市建设院士工作站1家、博士工作站1家、各级各类工程技术中心10个,培育科技型示范企业10家。全力打造以市经济开发区科技创业中心为主体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确保2011年全市建设科技孵化器面积8.5万平方米以上,孵化高科技企业45家以上。加快推进光电科技园区科技创业园建设。要广泛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围绕我市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着力引进掌握核心技术、具备持续研发能力、具有国际国内行业领先水平的高层次领军人才来邮创业,或担任企业研发骨干。2011年引进高层次人才15名以上,引进、造就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中青年专家。
  (二)突出开放开发,激发集聚发展新动力
  开放开发是推进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的强大动力,要进一步优化全市发展布局,加大开发建设力度,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清晰、各类要素集聚的开放开发新格局。
   1、狠抓重大项目,力促壮大经济总量。重大项目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撑”,各乡镇、各园区要以大项目促进结构调整,以好项目促进产业升级。2011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要达到50个以上,其中10亿元(1亿美元)以上工业项目6个以上,竣工投产亿元项目40个以上。要全力做好重大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深入研究国家“十二五”产业政策走向和我市产业实际,精心包装、储备一批前景好、效益高、对接度强的项目,力争挤进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项目“笼子”、争取到土地点供政策。要用创新的思维超前做好项目立项、环评、土地储备等工作,加快项目落地进程。要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对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和重点洽谈推进项目,继续实施市领导、部门挂联制度,定期督查推进,强化跟踪服务,及时协调处理项目实施推进中的各类矛盾和问题,重点推进总投资60亿元的康博高纯硅、20亿元的华鑫光伏、20亿元的协合风力发电、1亿美元的波司登物流园等一批重特大项目,确保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竣工、快产出。继续加强投资服务软环境建设,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势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工作,确保全部行政权力在网上公开、透明、高效、规范运行。要全力突破项目瓶颈制约。有效发挥现有创业投资基金作用,并继续加大力度引进创投风投基金,完善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联动机制、政银企对接机制。进一步完善信贷担保体系,新建小额贷款公司2家以上。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推进抵(质)押方式创新,扩大贷款规模,缓解重大项目“融资难”问题。继续坚持集约节约用地,通过土地整理、项目清理、盘活存量等方式挖掘用地指标,特别是要强化点供指标的向上争取力度。要强化督查考核措施。严格落实重大项目督查推进举措,盯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对没有完成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任务、考核处于末位的,继续严格执行重大项目建设专项考核意见。
   2、组织强势招商,加快集聚生产要素。要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干部都要自觉把自己列入招商引资“第一方阵”,市四套班子领导要全力抓好分管条线、挂钩乡镇的招商引资工作,既要统筹指挥,更要主动靠前、冲在一线;各乡镇、各园区、各有关部门的“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做“招商书记”、“招商局长”;市商务局、各招商分局和专业招商人员要强化责任意识,一门心思抓招商、千方百计引项目。要优化招商方式。大力推进产业招商,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大、带动能力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大项目、大企业。大力推进以企招商、以商引商,积极做好本地企业、在邮客商的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他们门路多、联系广的优势,以强引外、以优引外、以外引外。要突出招商重点。以2011年“4·17”第七届中国双黄鸭蛋节暨撤县建市20周年庆典为契机,发起招商引资新攻势,确保签约、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力争上半年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的60%以上。在引资策略上,坚持利用外资、争取国资与激活民资相结合,重点突出利用外资;在招商对象上,要紧盯大企业、大集团,着力引进一批“中字头”、“国字号”、“世界级”投资商;在项目选择上,要围绕“税源型”项目,重点引进一批税率高、税额大的项目,变产值扩张为税收增效,变数量经济为质量经济。
   3、聚焦龙头园区,推动优化产业布局。市经济开发区是我市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主要平台,是推进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战场,是全市集约化、集聚化、集群化发展的主阵地,必须举全市之力加快建设市经济开发区。要加快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市经济开发区要科学谋划发展定位,瞄准建设省级创新型园区目标,全力提升服装服饰、电子电气、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软件与信息服务等高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以科技公共服务中心、科技中介机构和行业重点研发中心有机结合的园区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要不断提升承载能力。加快市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性开发,加大拆迁安置力度,进一步完善提升区内主干道及区间道路、供水、排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绿化、亮化、美化等配套工程建设,加快功能区建设步伐,为园区发展筑好“起飞跑道”。2011年,全市园区基础设施投入要达8亿元以上,市经济开发区新开工建设拆迁安置房20万平方米以上。要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探索与大公司、大财团合作共建开发区的新模式,确保新增融资5亿元以上。要落实好“飞地开发”政策。充分调动乡镇积极性,在下达“飞地开发”任务、财税分成、土地利用和乡镇经济工作考核等方面加大激励力度,对把重大项目招引到市重点园区的乡镇给予加分考核,鼓励把更多的重大项目集聚到市重点园区。要着力发展特色园区。积极引导各类园区向高新园区、特色园区转型,菱塘光电科技园区、城南经济新区要努力建成我市新兴产业的特色基地;其他乡镇工业集中区要进一步彰显特色,放大一镇一品优势,实现从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化、高新化发展转变。
  (三)突出统筹协调,打造城乡发展新特色
  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以民生为根本,努力提高城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走城镇化与工业化“双轮驱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1、加快推进中心市区建设。围绕建设区域性中等城市的目标,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不断提升城市品质,打造精致。要科学规划城市发展。超前研究高铁时代、空港时代来临对我市城镇化空间布局的影响,切实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分片规划、各类控制性详规和专业规划的编制、完善工作,进一步优化中心市区功能分区,加快建立以镇、市经济开发区、城南经济新区为主板块的中心市区协同发展的格局。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安置后拆迁、先储备后开发、先造景后出让,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要加速实施城建重点工程。以撤县建市20周年城建项目为重点,强势推进新一轮城建“双十”重点工程,新开工建设拆迁安置房40万平方米以上,加快打造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重点人居环境工程、重要节点精品工程,推进重点路段、河道、广场、商业集中区亮化改造、绿化提升,打造精品街区、景区、廊道,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热爱、建设、奉献的豪情壮志。要注重对邮文化、古文化、水文化的提炼、创新,并有机融入到城市建设中去,使人文之城与生态之城、创新之城、幸福之城交相辉映,彰显城市“精气神”的个性魅力。要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按照“洁净、有序、文明、优美”的要求,切实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实施老居住小区物业管理,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力度,重点解决好违法建设、马路市场、“牛皮癣”、渣土运输管理等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2、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强镇兴村富民、建设幸福家园”为目标,巩固提升全面小康村建设成果,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要加大富民增收力度。千方百计发展财源经济,谋划实施镇村财力倍增计划,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带动农民致富能力。要围绕农业、就业、创业、物业“四业富民”,加快推进农民“三年增收三千元”行动计划,鼓励农民自主创业、联合创业、返乡创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有效机制。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2011年农民就业创业培训1万人次以上、实用技术培训2万人次以上,新增内转外输劳动力5000人以上。要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以“六清六建”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实施“五位一体”长效管护模式,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快区域供水步伐,新、扩建水厂5座,铺设联并管网110公里,确保区域供水覆盖所有乡镇。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市集中处理、镇区生活污水乡镇集中处理,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全覆盖。要积极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借助重点工程、工业项目、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2011年规划建设500户以上规模的农民集中居住点30个以上。要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加强经济强村、非公企业、机关部门对经济薄弱村的挂钩扶持,不断创新帮扶机制,促进经济薄弱村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增强“造血”功能。动员社会力量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鼓励党员干部“双带双创”,通过独办、领办、合办各类创业项目,带动更多农民勤劳致富,到“十二五”期末基本消除绝对贫困。
   3、稳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着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加快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共同繁荣。要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围绕“中心市区+重点中心镇+一般镇+新型社区”的发展格局,编制完善梯度分明、发展有序、布局合理的城乡规划体系,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在城乡合理流动、互动共建、联动共享。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统一布局、统一建设,力求形成一体化的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加快临泽、三垛、菱塘三个重点中心镇规划建设步伐,带动其他镇完善城镇功能,形成各具特色的城镇发展带。积极推进京沪高速扩容、333、237、淮扬镇铁路等重点交通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启动实施乡村公路危桥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先期改造200座,加快建设对外更加通畅、对内更加完善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路网体系,为“十二五”构建“一铁、两水、四纵、四横”综合交通骨干网打下坚实基础。要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延伸城市管理和城市服务,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重点向农村倾斜,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体系,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要统筹城乡资源配置。按照节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序流转制度,积极推进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以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村住房置换城镇安置房“双置换”工作,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规范完善市乡两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加快推进“万顷良田建设工程”,优化区域土地利用布局。
   4、强势推进生态建设。生态是财富,环境是资本。要围绕2011年创成国家生态市的要求,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要大力推进全民环保行动工程,切实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确保80%以上的乡镇创成国家级生态乡镇。要强化节能减排工作,健全网络,完善制度,积极推广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水平,加快淘汰技术水平低、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企业,关闭“三高一低”企业10家以上,淘汰落后用能设备300台(套)以上,加快实现从“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转变。大力推进北澄子河治污工程,确保国控断面稳定达标。要继续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努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全市所有行政村通过省绿化合格村验收。大力实施城乡饮用水源地环境专项整治,加快城市饮用水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完善饮用水源保护长效管理机制,让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让人民群众真切享受不断“增值”的生态财富。
   (四)突出社会建设,创造和谐幸福新生活
  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必须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完善保障民生各项制度,办好惠民利民各项工程,提高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努力使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1、不断提高群众收入水平。人民群众是社会建设的主体,也应该是社会建设的受惠者。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及时掌握全市重点企业、服装企业用工情况,盯紧全市重大项目用工需求,加强职业观念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对困难群众、特殊群体就业援助力度,促进社会充分就业。要积极推动全民创业。梳理、完善鼓励全民创业的相关政策,切实提供创业引导、技术支持、融资担保、人才培训等创业服务,鼓励引导城乡居民自主创业、大学生村官实践创业,2011年确保新发展民营企业2000家、新增民营企业注册资本金120亿元。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严格执行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不断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继续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支付保障和正常增长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努力实现劳动者的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提高。要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深入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活动,普遍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善劳动条件,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
   2、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加快完善社保政策体系。在巩固和扩大现有覆盖面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保障标准,有序提高统筹层次,努力使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相协调。要全面提升新农保运行质态,简化办事流程,优化服务水平,加快乡镇、村经办服务平台建设,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确保低保家庭住得上廉租房、低收入家庭住得起经济适用房、新就业人员租得起房。2011年提供经济适用住房200套、廉租住房20套、公共租赁住房200套,发放租赁住房补贴150户。要着力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落实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2011年城乡低保标准达到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20%以上,五保供养标准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45%以上,力争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85%以上。加快完善临时和重残生活救助制度,及时向低保家庭发放“实物券”、物价补贴。全面完成农村草危房改造任务。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提高救助比例和封顶线;加快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3、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要大力发展城乡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要着力推进教育公平。以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校际、城乡教育发展差距,保障外来投资、务工人员和贫困家庭子女平等享有教育权益。2011年保持幼儿入园率94%以上,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巩固率100%,职校毕业生就业率100%,继续提高高等教育入学率。要切实加强文化建设。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提高全民文明素质。进一步弘扬“四干”精神,广泛开展争做、推荐、学习、宣传“好人”活动,激发全社会建设美好家园的创造活力。积极启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加快建设和完善一批高水平城乡公共文化功能设施,推动公共文体设施免费开放。扎实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鼓励支持打造一批文化品牌和精品力作,谋划筹办“秦观故里七夕节”,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大力扶持文化龙头型企业,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影视信息、文化旅游、文化会展、工艺美术等产业,提升文化产业贡献份额。要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增加财政投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行绩效工资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着力改善基层卫生机构服务条件,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管理现代化,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确保新农合参保率稳定在100%、标准由人均150元提高到250元,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建立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长效管理机制,强化计生优质服务,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4、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按照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加强社会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着力巩固基层基础建设。全面推行和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民自治组织为主体、社区工作站为纽带、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为重点的“四位一体”社区治理模式,推进政府公共服务进社区,扩大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居民自我管理能力。关注网络舆情民意,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和改进社会服务管理。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指导和监督社会组织在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开展对内对外业务,参与社会管理,提供社会服务。要深化平安、法治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和社会丑恶现象,努力降低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发案率。加强村(社区)、“两新”组织等重点社会领域和部位的依法管理工作,推进阳光问政、阳光问效、阳光问责等法治“三问”工作,充分发挥市法治建设中心的作用。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筑有效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完善落实各类公共突发事件预警、应急机制。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要认真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坚持稳定压倒一切,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积极畅通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切实做好“市委书记信箱”、“寄语市长”的来信办理工作。各级干部都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实际,深入群众、重心下移,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真正把心系在基层,把情用在基层,把劲使在基层,及时将各类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四、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再上新台阶
  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保2011年各项工作高开高走,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市各级党组织要主动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1、不断解放思想,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昂扬斗志。在“十二五”发展的新时期,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思想观念的大解放。思想有多远,行动就能走多远;思想的大门打不开,发展的大门也打不开。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理论学习,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牢固的群众观,不断推进思想解放。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审视我们有什么、缺什么、要什么,做到扬长避短、取长补短,集中精力抓重点、破难点、促发展,努力形成干事业、谋发展、促和谐的整体合力。要在解放思想中敢闯敢试、敢破敢立,旗帜鲜明地鼓励创新、支持探索、善待挫折、宽容失败,更大力度推进发展思路、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的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路和举措破解发展难题,争创新的优势。要在解放思想中勇于超越,以宽广的视野考量自身的发展,清醒认识与先进地区存在的差距,不为过去的成绩而自满,不为既有的经验所束缚,不为传统的模式所局限,树立更高的发展定位和追求,将的发展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2、加强队伍建设,全力打造攻坚克难的干部团队。加强党的建设,关键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坚持在一线培养干部、在一线使用干部、在一线提升干部,努力建设一支正确判断、有效执行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结合市、乡两级党委换届,突出党政一把手配备,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健全换届后党委工作运作机制,增强班子整体功能。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筹备好全市第十次党代会。要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完善公开选拔、公推公选、公推直选和阳光选任“四位一体”的干部竞争性选拔机制。要建立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坚决把创业有功的人用起来,把有位无为的人调出来,把怕苦畏难的人换下来,不让务实干事者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要建立在基层和一线培养干部的机制,有计划、分步骤地选调一批后备干部和年轻干部到乡镇园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信访维稳、拆迁拆违等一线锻炼成长。要探索建立干部信息公开制度,努力提高干部工作的社会满意度和公信度。要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组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党员进一步强化党性意识、增强荣誉感。要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校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各级干部能力本领。坚持党管人才,不断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精心谋划和落实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人才开发资金发放实施办法和人才引进考核细则。要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拓宽招才引智渠道,大力实施省“双创计划”、“企业博士集聚计划”和扬州“绿扬金凤计划”,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和人才支撑。
   3、强化组织建设,不断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执政基石,是推进现代化建设最基层的战斗堡垒。要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以创先争优活动为主线,按照形式丰富、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要求,深化主题实践活动,以创先争优推动“强基工程”,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镇(乡)、村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实施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切实提高农村干部政策水平、服务水平和素质能力。要建立完善村“两委”换届后的长效运行机制,促进农村基层组织科学规范运行。以丰富阅历、增长才干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提升大学生村官整体素质。要不断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做好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按照“三有一化”要求,加大社区阵地建设和便民服务的投入,突出抓好“双联三服务”活动和党员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的积极作用。要继续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创新活动载体,激发“两新”组织内在活力,2011年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要达50%以上,工会组织实现全覆盖。要继续加强机关、学校、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党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深入实施党群一体化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格局,拓宽党建工作指导员选派领域,切实推动农村、社区党建规范化建设。要积极支持人大、政协充分行使职权、有效履行职能,使参政议政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社会各界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引导到“奋战十二五、建设新”的大局上来,同舟共济,共谋发展。
   4、提升能力水平,积极争做干事创业的时代先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市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确立干不到一流就是失职,争不到第一就是落后的理念,奋力争先,激情赶超,争当发展先锋。要着力提高统筹全局、突破重点的能力。现在工作千头万绪,情况千变万化,需要处理的问题和矛盾越来越多,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统筹意识,敏于大事,善抓关键,牢牢扭住那些牵一发动全身、下一子活全局的重点工作,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突破。要继续坚持市四套班子领导挂联重大项目制度,各乡镇、园区主要负责人主要精力要放在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上,着力形成各级干部奋战在招商引资一线、项目推进一线、服务企业一线、维护稳定一线的政治氛围,以重点工作的突破推动全局工作的深入开展。要着力提高狠抓落实、高效执行的能力。说一千、道一万,不如真抓实干。各级干部要真正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胆识体现在“敢干事”上,把能力展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落实在“干成事”上。要勇抓落实、会抓落实、快抓落实,对已经落实的工作要看效果,对正在落实的工作要讲进度,对没有落实的工作要找原因,对落实不力的工作要查责任,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能真正达到主动对接、无缝衔接、高效办结的效果。要坚持“快”字当头,说了算、定了干,说一件、办一件、成一件,不说则已、说就兑现,不抓则已、抓就到底,不干则已、干就干好,以强大的执行力保证各项工作的到位率。要着力提高开拓创新、破解难题的能力。面对宏观环境进一步趋紧、资源要素制约进一步加剧、前进中的困难进一步增多、新老矛盾错综复杂的新情况,各级领导干部要勇于突破陈规陋习、思维定势、偏见歧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提高工作策划力、资金运筹力、市场运作力、要素整合力。要善于在复杂局面中把握大势,看清主流,见微知著,周密部署,努力把可能出现的风险解决在萌芽状态。要超前研判发展趋势,完善应急应对机制,使各类复杂的矛盾和难题及时有效化解。要切实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机关部门作风建设考评力度,坚决反对“你不买我账、我不买你账”的衙门作风,大力倡导“主动服务、优化服务、创新服务”的部门新风,难事巧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事事快办,创造零障碍发展环境。要着力提高尊重群众意愿、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基层涉及的许多问题,都直接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一定要强化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提高群众工作水平。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总结基层新鲜经验,善于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大力倡导“四线六心”工作法,领导干部深入一线、乡镇园区干部干在一线、机关干部服务一线、普通党员奉献一线,真正做到走村入户知民心、解决突出问题凝民心、兴办实事赢民心、发展集体经济合民心、加强法治建设顺民心、建好村两委班子聚民心,汇聚民力、集聚民智、推动发展。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将心比心,才能换取真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良策。要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排忧解难,以扎扎实实的工作为人民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
   5、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一心为公,则立身正;一心为民,则事业兴。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时刻绷紧拒腐防变这根弦,干净干事、廉洁自律,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以实实在在的政绩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努力做一个人民群众满意拥护的人,做一个同事部下敬佩信服的人,做一个家属子女引以为荣的人,做一个回顾人生问心无愧的人。要持之以恒抓好《廉政准则》的学习贯彻,警钟长鸣,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不断提高教育实效。要完善制度,充分发挥制度廉洁性审查评估机制的作用,深入推进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加强对部门重点制度的审核把关,从源头上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质量,在提高制度建设水平和执行力上取得新突破。要旗帜鲜明地支持纪检监察机关依纪依法办案,严厉查办利用职权或职务影响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严厉查处纪律松弛、作风浮躁、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把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要求,更好地落实到对干部的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上,促进各级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更好地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十二五”发展的宏伟蓝图已展现在我们面前,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站在了历史的新起点,美好的愿景催人奋发向前,历史的责任担在我们肩上。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上级党委和中共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断解放思想、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奋力开创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新局面,以高开高走的优异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万众一心把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