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健节目:武则天说不开口的难言之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8 08:19:50

 

《武则天秘史》的播出,让这位“中国惟一的女皇帝”再次成为话题女士。其实,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一位贤能帝王,但因为她是不当得位,“母鸡司鸣”,加上后宫乱性,让大家觉得武则天“不是个好东西”,以致她的执政能力和历史贡献、操守信用都被大大低估了。

 


图:武则天(剧照)


《武则天秘史》中有的镜头几近色情,许多地方太搞,编导对史实的理解也有偏差,引来了网友的批评。比如,“长安第一美男”贺兰敏之之死,在《武则天秘史》中被理解成替母亲韩国夫人复仇,陷入与武则天的较量中,进而放纵自己,自食恶果。读者朋友想想,贺兰敏之有什么资格和能耐,与武则天较量叫板,找死啊,躲还来不及呢。


贺兰敏之之死与他母亲和妹妹确有直接关系,或者说是她们母女埋下的。这对母女双双沦为唐高宗李治的情妇,成为武则天的直接情敌,才是贺兰敏之“去死”的根本原因。而在这原因之外,还有连武则天也无法启齿的隐情。具体是什么样的难言之隐?稍后再说,先说贺兰敏之的母亲和妹妹。


贺兰敏之的母亲韩国夫人与武则天是亲姐妹关系。武则天和韩国夫人都是武士彟续娶的大龄“剩女”杨氏所生,杨氏共生了三个漂亮的丫头片子,“大丫头”就是韩国夫人,有学者考证叫武元英;武则天是“二丫头”,有学者考证叫武元华;“三丫头”有学者考证叫武元芳,婚后死得早,史书上记载不多。


 


图:武则天的姨侄儿贺兰敏之(剧照)

 

在武则天显贵,由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变成唐高宗的宠妃、皇后之后,武氏一门都沾光了,杨氏先被封为“代国夫人”,后又授“荣国夫人”;“大丫头”武元英被封“韩国夫人。


韩国夫人生有一对儿女,除了儿子贺兰敏之,还有一个闺女贺兰纳之,后被封为“魏国夫人”。虽然有一双儿女,人也长得漂亮,但韩国夫人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丈夫贺兰越石艳福太浅,过早地死了,让韩国夫人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


武则天对寡姐十分关心,常叫韩国夫人进宫唠嗑,以解守活寡之苦。这样一来二往,经常出入后宫,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好色的李治迷上了这位风情万种的寡妇大姨子。有的学者就此推测,韩国夫人与李治上床后还怀了孕,并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就是武则天的次子李贤。这种推测还挺合乎情理:一个寡妇怀孕了,这事有多丑?武则天为避免家丑外扬,便主动收下姐姐生下的这个孩子,假称是自己路上早产得来的。因为这原因,李贤后来也被武则天杀了。


但不久,韩国夫人便莫名其妙地死了。根据韩国夫人与李治上过床的事情分析,其死很可能是武则天下的毒手。有人可能弄糊涂了,既然连怀孕的事情都能帮遮丑,武则天为何又要除掉姐姐?原来是韩国夫人的存在影响到了她在后宫的地位。高宗在宠上韩国夫人期间,竟然闹着要换皇后,当时“废后诏书”都起草好了。废后虽然是一场闹剧,事情很快过去了,高宗想另立的女人到底是谁也未公布,但武则天认为,这事应该与韩国夫人有关,这才对亲姐姐下毒手的。

 


图: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剧照)


老牛偏爱吃嫩草,老男喜欢小女生。韩国夫人死后,也不知道是不是对韩国夫人旧情难忘,还是过于色迷心窍,高宗又迷上了韩国夫人时年仅十几岁的女儿贺兰纳之。有人认为,这是韩国夫人临死前一手安排的,有意让自己的女儿勾引住当今的皇帝。当然这种分析并无充分的证据,但是,不论是韩国夫人有意导演,还是李治太荒淫,在失去老情人之后,李治迅速宠上了老情人的女儿——小情人贺兰纳之是事实。李治一时间竟将“三千宠爱”全全给了贺兰纳之,事事哄小情人高兴,并几次打算将她转为公开的嫔妃,封其为“魏国夫人”。
 

贺兰纳之像母亲那样,与自己二姨妈的老公颠鸾倒凤,“老少配”在偷情中享受着别有滋味的性爱。女人对这种事情是最敏感的,武则天早就觉察到了,但她没有对姨侄女来个“现场捉奸”,并不捅破那层窗户纸,睁一眼闭一眼,装着不知道。此举正是武则天聪明过人之处,事实上即便捉到了也没有用,反而可能惹恼李治,皇帝有与任何女人性交的特权嘛。

 
眼里揉不得沙子,控制欲超强的武则天更是如此。面对小情敌的威胁,怎么办?武则天施以老套路——除之而后快!制造车祸的方法在当时不大可能,武则天还是拿出古代暗杀活动中惯用的招式——下毒。机会终于来了,在泰山封禅后,堂兄武惟良、武怀运出于讨好的目的,给武则天献上了家乡的特产小吃,武则天便差人喊来姨侄女一起品尝。贺兰纳之在情场上真是太嫩了,不知是计,还以为二姨妈真的对她好呢。结果被下过毒的食物未及吃完,便七窍流血,当场毙命。武则天最后自然是嫁祸于早就讨厌的两位堂兄,果断将他们处决了,他们的后人连姓“武”的资格也被取消了,改姓“蝮”。

 


图:武则天的姨侄女魏国夫人(剧照)


 除掉了姐姐韩国夫人、姨侄女魏国夫人,最危险的情敌消失了。武则天心安了么?没有。为什么?断草未除根,贺兰敏之还在呢。

 

对贺兰敏之这个姨侄儿,武则天其实是满心喜欢的,起初还寄予了厚望。据《新唐书》记载,武则天曾将贺兰敏之当作武氏家族的继承人,刻意进行培养,赐改“武”姓,让他袭封。但在韩国夫人、魏国夫人死后,武则天对贺兰敏之也起疑了,她很担心贺兰敏之会怨恨自己,母子连心,兄妹手足啊。


贺兰纳之暴死后,有一个人比贺兰敏之更伤心,他就是皇帝李治。李治问贺兰敏之这是怎么回事,贺兰敏之只哭不答。武则天听宫人汇报了贺兰敏之的表现后,认为“此儿疑我”。之后,便一下子改变了对贺兰敏之的态度——贺兰敏之即便现在不报仇,留下来将来也可能是祸患——让贺兰敏之去死,成了武则天必须考虑的事!


而武则天欲弄死贺兰敏之,还有一件让她说不出口的家庭丑事。

 


图:武则天母亲荣国夫人(剧照)

 

贺兰敏之的品行严重不端,是那种“头脑简单,生殖器发达”的男人,他竟然和自己八九十岁的老外婆,即武则天的母亲杨氏通奸。这就是《新唐书·外戚传》上所谓,“烝于荣国”。可以说,这是武则天要弄死贺兰敏之的一大隐情。


 外孙和外婆“有一腿”,而且年龄如此悬殊,不只在唐代是第一乱伦事件,在中国历史上也绝无仅有,令人恶心!有学者难以接受,甚至怀疑史家所记有误,因为从年龄来说,这种乱伦违反人类的生理常识。杨氏是92岁死的,贺兰敏之在29岁被弄死,两相加减,贺兰敏能做那种事情时,杨氏已近80岁,此时的杨氏能有这种性需求么?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例外,诺奖得主杨振宁是多大年龄与28岁的女生翁帆结婚的?82岁吧。不论贺兰敏之“乱伦”的真相如何,是真是假,但杨氏喜欢这个长得很帅的外孙,不应该是假的。


因为有杨氏宠着,贺兰敏之行为特流氓,色胆包天,最后连当朝太子的未婚妻都敢强奸。当时司卫少卿杨思俭的女儿已被选聘为太子妃,并且定下了迎娶婚期,贺兰敏之看到此女长得十分漂亮,便蛮横地强逼此女与他上床。还有,一次姨妹,就是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来看外婆杨氏,贺兰敏之见随侍的几个女孩有味道,也设法奸了。

 


图: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剧照)


这些糟糕的事情不可能不传到武则天的耳朵里。而令武则天对贺兰敏之不满的公开理由,或者说贺兰敏之“找死”的直接原因,则是贺兰敏之的不孝和贪财。荣国夫人死后,未等丧期满,贺兰敏之便脱下孝服,“奏音乐”娱乐开了。武则天对母亲的感情相当深厚,在荣国夫人死后,她拿出了一批金银财宝,为母亲修建佛寺,但这笔钱财到了贺兰敏之的手里后,他竟然据为己有。


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便堂而皇之地严惩了这位“长安第一美男”,将其“流雷州”。贺兰敏之最后死在流放的路上,但到底是怎么死的,有不同说法。《新唐书》上称,贺兰敏之系“道中自经死”,即走到半路上自缢而亡。这个说法不太合理,当时是有人押送的,即便贺兰敏之想自杀,能自杀成吗?可信的说法是,贺兰敏之是被武则天派的人用马缰勒死的。或许武则天早就想弄死这位该死的姨侄儿了!
 
查看博文的博客博主留
 
相关博文

慈禧与武则天,谁比谁淫?
真实武则天原来是这长相

女皇帝武则天与衣冠禽兽有关系

李世民真的碰过武则天吗?

武则天真名并非武曌

武则天的乾陵坏了大唐国运之谜

大唐女皇武则天挖坟焚尸真相

武则天老公李治的真正死

女皇帝武则天与衣冠禽兽有关系

( 说说古代艳情小说中的女性内衣》,说了女人的服饰,这里再结合黄强先生所著的《中国服饰画史》,来聊聊古代男人在官场上的着装。 图:清朝穿襵服的官员(虎门提督关天培,官从一品,麒麟补子) 

十多年前开始流行一句话,叫白天教授,晚上禽兽。意思很明显啦,一些学者在公开场合衣冠楚楚,道貌岸然,背后却干着不可见人的勾当。但是“衣冠禽兽”过去不是骂学者的,而是讥讽官员的专用词汇。细究此词汇,竟然与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脱不了干系。

 

中国古人对衣服相当讲究的。汉代班固等人撰集的《白虎通》称,“ 圣人所以制衣服何?以为絺绤蔽形,表德劝善,别尊卑也,所以名为‘裳’者?衣者,隐也;裳者,障也;所以隐形自障蔽也。”衣服“明贵贱,别等级”,在社会场合的重要自然不用多说了,特别是官员,如同皇帝上朝要着龙袍一样,官服不能随便的。


古时官服有明显的等级制度,但直到明朝才出现了一个大变化。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中国历史最狠的皇帝之一,官员的衣服自然也不能乱穿的,于是出现了“补子制度”。“补子”,就是明清时期在官服的前胸及后缀,用金线或彩丝锈成的图象徽识。补服是明代最具特色的装束,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社会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服饰。

 

补服形式各朝有不同。明代类袍,盘领右衽,长袖施缘;清代比袍短,又类似褂,但略长,其袖端平,对襟。因此,补服又称补褂。

 

根据《明史·舆服志》、《明会典》规定,明代补子图案大致是:
 

图:明代一品文官仙鹤补子实物图案

图:明代二品文官锦鸡补子实物图案
 公、侯、驸马、伯,绣麒麟,白泽。


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鸂鵣,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


武官:一品绣麒麟,二品绣狮子,三品绣虎,四品绣豹,五品绣熊罴,六品七品绣彪,八品绣犀牛,九品绣海马


 杂职未入流绣练鹊

 

 风宪官绣獬  (风宪官即御史监察官,黄案。)
 
不过黄强先生认为,补子纹样到了明代中期及后期,文职官吏尚能遵守,武官则有不遵循者,如武职品官后期补子概用狮子,也不加以禁止。麒麟补子原为公、侯、伯、驸马、一品武官专用,后来锦衣卫至指挥、事而上也有服用麒麟补子者。明武宗正德年间,滥用麒麟补子,甚至波及中低级官员。这实际是朝代纲纪紊乱的结果。至嘉靖年间、崇祯年间,又重行申饬,禁止僭越官职品服。

 

此外,明代尚有葫芦、灯景。艾虎、鹊桥、阳生等补子,乃是在品服之外的一种补子,是随时依景而任意为之的。

 

在中国古代,清朝人的服饰和发型是最有意思的。满族人建立大清政权后,要求剃发易服,但在某些方面却保留了前朝的一些东西,补服即是其中之一。清朝区别官品级的标志比明朝还多,有冠服(以顶珠区别)、蟒袍(以所织蟒纹、蟒爪之数区别)、马褂(以黄马褂为贵,非特赐不得服)以及补子等。清代的补子在纹样、标识上与明代比较是有变化的。

 

图:穿补服戴暖帽挂朝珠的清代官员

 

《清会典图》有详细的规定,兹抄录如下:


 皇子龙褂,色用石青,绣五爪正面金龙四团,五肩前后各一,间以五采云。


 亲王补子,绣五爪金龙四团,两肩行龙,色用石青,凡补服,服色都如此。

 

 郡王,绣五爪行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


 贝勒,绣四爪正蟒二团,前后各一。


贝子,绣四爪行蟒二团,前后各一。辅国公和硕额附、民公、侯、伯的补服,与贝子相同。

 

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鸂鵣,八品绣鹌鹑,九品绣练雀。未入流补服制同。


 

都御史绣獬豸,副都御史、给事中、监察御史、按察史,各道补服,制同


 

武官:一品绣麒麟,镇国将军、郡主额附子,补服制同。
       二品绣狮子,辅国将军、县主额附子,补服制同。 
       三品绣豹,奉国将军、郡君额附一等侍卫,补服制同。
       四品绣虎,奉恩将军、县君额附二等侍卫,补服制同。
       五品绣熊,乡君、额附三等侍卫,补服制同。
       六品绣彪,蓝翎侍卫,补服制同。
       七、八品绣犀。
        九品绣海马。

神乐暑有文、武生。武生袍,销金葵花,无补子,文生袍有补子。不过袍子样式与文武官补服有区别,主要是袖口。和乐生袍服,红缎为之,前后方澜,绣黄鹂,从耕农官,补服绣采云捧日。

图:清代一品文官仙鹤补子实物图案,明显比明代的色彩更丰富


 

图:亲王补子,绣五爪金龙四团,两肩行龙,色用石青


清代的补子很华丽,有闪金地蓝、绿深浅云纹,间以八宝、八吉祥的纹样。四周加片金缘如禽鸟大多白色,兽类如豹则用橙黄的豹皮色等。
 
明、清两朝“补子”的区别,黄强先生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明代补子大致为正方形,据上海松江县诸纯臣夫妇墓出土的武官补子实物测量,高36·5厘米,宽34厘米。清代贝子以上皇亲,补子用圆形,绣龙蟒,其余皆方形,尺寸比明代略小,在29厘米间。
 
明代补子是织在大襟袍上,因此明朝补子前后都是整块。而清朝补子由于是缝在对襟褂子上,前片都在中间剖开,分成两个半块。

 

明朝的补子以素色为多,底子大多为红色上用金线盘成各种规定的图案,无彩绣蟒的比较少见,四周一般不用边饰。清朝补子则大多用彩色,底子颜色很深,有绀色、黑色及深红,补子周围全部饰有花边。

 

明代文官补子除风宪官、二品锦鸡谱、三品孔雀谱外,其余的禽兽织绣为一对。而清朝的补子是单只。
 
说到这里,网友应该很清楚了,明清官服上绣的不是仙鹤、锦鸡这些禽类图案,就是麒麟、狮子这些兽类图案。自然,“衣冠禽兽”的说法就此就出现了,一开始是文武官员的统称,服装上有禽兽是地位的象征,是一种荣耀。但后来词性变了,成为讥骂为官不尊者的专用术语。那么,这个与武则天有什么关系?

 

原来,服饰上的等级制度并非明代的创造。柳诒征编著的《中国文化史》称,“虞舜欲观古人之象,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于是衣裳之文绣,盛行于中国者数千年。”以服饰别等差,其历史颇为久远,至少在西周就已形成了服色等差的制度。唐、宋时期主要以服色来区分宾品官等级,但尚不足以将各种等级差别明确表现出来。于是武则天当政时颁命绣袍,文官绣禽,武官绣兽。可见,“衣冠禽兽”的始作俑者是武则天,而不是朱元璋。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继承了武则天的思维。洪武三年(1370)正式制定,龙纹成为皇帝衣礼仪制度的专用图案。洪武二十四年(1391)定常服用补子分别品级,文官绣鸟,武官绣兽。何以以鸟兽为徽识,道理很简单,既然皇帝以龙为代表,文武百官自然该以禽兽比拟,方好“百兽率舞”了,于是,文臣武将只能以一种特定的动物为标志,把它绣在前胸及后背的两块织锦上。(作者:倪方六) 给作者留言  查看作者博客

 

作者私人律师声明本文仅供新浪博客免费阅读,倪方六享有完全的著作权。使用博客内作品需经倪方六同意,并支付相应报酬。未经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刊用、出版上述作品。倪方六保留对非法使用者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下一篇:古代女性贴身“小衣”里的秘密

 

上一篇:古代艳情小说中的女性内衣秘密

 

 推荐阅读:古代帝王死后出殡“各门下葬”玄机

 

朱元璋下葬前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明太祖朱元璋恢复人殉之谜

 

乾隆皇帝裕陵被盗开后发现的一大奇事

 明太祖朱元璋16种相貌真伪疑云(全版) 成吉思汗陵为什么至今找不到? 中国古代帝王陵址择选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