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二手自卸车转让:【国画欣赏】名画之山水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4 19:25:33


【国画欣赏】名画之山水篇
 

《庐山高图》

 

                   明 沈周 纸本淡设色 纵193.8厘米 横9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沈周(1427—1509)吴门四家之首。字启南,号石田,更号白石翁。长州人。

                       世代隐居吴门。

                   他凭借想象描绘庐山为他的老师陈宽作寿。

                   在画法上宗学王蒙,景色繁茂,草木华滋,笔法甚密,风格细秀,属“细沈”代表作。

                   整幅作品在近于王蒙的繁密的笔墨中展现了想象中庐山的雄伟,

                   开创了以山水画象征人品的表现手法。

                   画面上部沈周自题“庐山高”(篆文)三字,

                   末尾自识:“成化丁亥端阳日,门生长洲沈周诗画,敬为醒庵有道尊先生寿。”

《空林积雨图》

 

                  明 沈周 纸本墨笔 纵21.7厘米 横29.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久雨阴连结,晴天安在哉?”

                 这件作品是画家在积雨郁闷之日所作。

                 画中描绘一平坡后的雨中树林景色。

                 画面构景简洁,坡石后的林中溪水,缓缓流淌。

                 低屋掩映,云气弥漫,雨雾迷朦。

                 画家以粗笔而写,墨色浑润,淡墨渲染,使画面显得湿气欲滴,

                 阴雨连绵与画家郁闷难解的情绪跃然画上,

                 与画家自题两首诗恰相对照。

                 其一曰:“茅檐何日霁,溜响漫沉沉,

                 气郁惟添睡,愁多亦怕吟。

                 积润变鸣琴。安得东轩月,皓然当我襟。”


 

《落花诗意图》

 

                       明 沈周 纸本设色 纵35.9厘米 横60.1厘米 南京省博物馆藏

                       此画笔墨厚重,风神淡冶,花瓣平舒,作将残之状。

                       此画用淡墨写出枝干,枝干穿插自然得体。

                       树叶用墨浑厚,沉重响亮。整幅作品,花、枝、叶之间结构严密而舒展。

                       行笔凝重简练,实按虚起,虽为将残之花,但却风韵独存。

                       古来文人多慕牡丹高洁华贵,

                       形诸笔墨,贵能“状物”与“得意”相兼,

                       沈周此图足以为之。

《东庄图册·北港》

 

                  明 沈周 纸本设色 原24页 今遗失其中的3页 南京博物院藏

                  此画描绘其师吴宽家的庭园景色。

                  吴宽官至礼部尚书,是沈周的老师和挚友,多有诗文唱和。

                  东庄是吴宽的庄园,

                  也是江南士大夫经常聚会、吟诗、品茗的地方。

                  后人盛赞沈周的《东庄图册》,

                  “观其出入宋元,如意自在,位置既奇绝,

                  笔法复纵宕,虽李龙眠山庄图、鸿乙草堂图不多让也。”这里所选的一幅是“北港”,

                  图中画一荷塘,波光如镜,荷叶亭亭玉立,

                  疏密有致,摇曳多姿,岸上树木点写自然,

                  情态各具;坡岸皴染结合,浓重得宜。

《雪际停舟图》

 

                   明 沈周 绢本设色 纵249.2厘米 横94.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艺术创作不能远离现实生活,

                   对自然静物的描写更离不开对自然的仔细观察。

                   沈周善于运用传统的笔墨技巧来描绘现实中的生活景物,

                   故能随意挥洒,笔墨生动,意趣盎然。

                  《雪际停舟图》是沈周山水画中赋色比较重的一幅,

                   还用了青绿山水画的表现技法,

                   是他水墨浅绛画的典范。

《两江名胜图》

 

                       明 沈周 绢本设色 纵42.2厘米 横23.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沈周的山水画,有些描写的是高山大川,

                       表现传统山水画的三远之景,在画法上,

                       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后来博采众长,出入于宋元各家,

                       主要继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的水墨浅绛体系,

                       又参以南宋李、刘、马、夏劲健的笔墨,融会贯通,

                       刚柔并用,形成粗笔水墨的新风格,自成一家。

                      《两江名胜图》表现的是江南水乡那种湿润清丽,

                       明媚幽雅的风光。集中体现了沈周山水画风格。

《雪际停舟图》

 

    

《秋江渔隐图》

 

                      明 姚绶 纸本淡设色 纵128.4厘米 横58.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姚绶(1423—1495),字公绶,号丹丘生,又号谷庵子,云东逸史。

                      擅长画山水及其竹石小景。《秋山渔隐图》画面所描绘的是秋林远岫,湖中钓舟。

                      整幅作品意境萧然而静穆,给人以沉静的美感。

                      在表现技法和意趣上,画家继承了元吴镇的笔墨传统,

                      风格粗放老辣,富于率达朴茂的情韵。

                      在这幅作品中,画面苍凉萧疏,充满荒寒意境,

                      虽有渔舟在天地间,但却带有一种悲苦、严峻和感伤的情调。

                      画法多变,层次森然有序,显示了苍劲纷披的意态,

                      远山近石,皴染结合,笔力沉稳,墨彩滋润。

《雪溪放舟图》

 

                   钟钦礼 绢本墨笔 纵170.8厘米 横103.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钟钦礼,生卒年不详,号会嵇山人,浙江上虞人。

                   画山水纵笔粗豪,横刮外强,学戴进而有所变化。

                   成化、弘治年间入直仁治殿,为内廷画师中顶尖高手。

                  《雪溪放舟图》是钟钦礼的代表作,

                   画中表现的是渔人雪后在寒溪上放舟的情景。

                   画面萧寒清幽,远处山峰积雪皑皑,

                   山的轮廓用重墨线勾勒,树枝劲虬弯曲,

                   层次分明,深得雪骨水韵之妙。



 

《瑞雪凝冬图》

 

                明 王谔 绢本设色 纵139.6厘米 横91.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谔,字廷直,奉化(今浙江奉化)人。

                生卒年不详。活动时期为成化、弘治年间。

                初画山水从师同乡萧风,后研习唐宋诸家。

                凡奇山怪石、孤木惊湍,尽摩其妙,孝宗喜马远之画,

                称王谔为“今之马远也”。

                一生主要学习马远的画法,就其画法当属浙派。

               《瑞雪凝冬图》墨笔画雪山行旅之景,所画松石瘦硬,气象寒冷。

                高山巨石以及山下的庭院和山上的寺庙都由硬笔画出,冷峭逼人。

                山下远水高阔,船帆点点,

                落墨不多衬托了整幅绘画的冷寒的意境。

《江阁远眺图》

 

                      明 王谔 绢本淡设色 纵143.2厘米 横22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画描绘的隔江远望的平远景象。

                      松林石壁前临大江,江边有水榭楼阁,

                      远处隔江对面,云雾弥漫之中,

                      峰峦起伏,山城环抱,楼船停泊江岸。

                      中间一片江波浩渺,水天空阔,横无涯际。

                      近景的楼榭和远景的山城遥遥相对,

                      画面气势开阔,意境幽美。

                      湖中水波细密,前重后淡形成高远空阔,

                      水天相接之势。对岸远山,晕染清淡,

                      和近景中的浓墨重染形成对比,

                      整幅作品用笔细劲,是学宋朝马远一派。



 

《山水图》

 

                   明 张复阳 纸本墨笔 纵33.2厘米 横1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复阳(约1403—1490),字复阳,以字行,号南山,浙江平湖人,道士,山水仿吴镇,

                   墨气苍劲淋漓,其所画草树人物各臻其妙。

                   画家描绘江南水乡,透过大批密林杂树 ,隐现村落茅舍,

                   田野农事以及农居生活,富有生活气息,

                   远景云气弥漫,有很强的空间感。

                   此画墨笔苍茫浑厚,破笔纵横挥洒,

                   焦墨、淡墨层层积染,淋漓尽致,远近层次毕现。

                   整幅作品开合、疏密、动静、虚实,

                   皆得自然之妙,富有耐人寻味之意趣。

《烟江远眺图》

 

                          明 朱端 绢本设色 纵169厘米 横107.3厘米

                          此画描绘了高岭烟霭,远浦水村。

                          左半边作高远景色,山峰巍峨高耸,气势雄奇。

                          隔山坡地翠树葱葱,松柏苍劲,山势和树姿均具雄伟之姿。

                          板桥、村落,远景是舟帆和水乡,精致开阔,幽美而疏秀。

                          在画法上多学郭熙,那劲峭的山石,奇异的峰头,盘虬的树干,

                          蟹爪的枝杈等等都来自郭熙笔意。

                          画家将北宋郭熙山水的雄奇、繁复、精密等特点与南宋院体山水的简洁、空旷、疏

                          朗等格局有机地结合起来,

                          创造了有别于宋代院体的明代院体画风。

《松院闲吟图》

 

                   明 朱端 绢本设色 纵230.2厘米 横124.3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朱端,字克正,号一樵,海盐人。生卒年不详。

                   明代正德年间的宫廷画家,正德中直仁智殿,授指挥。

                   他的山水画,一方面受当时流行宫内的南宋院体画风影响,

                   近马远;另一方面,也有专学北宋郭熙的一路。

                  《松院闲吟图》就是这类山水的代表作。

                   整幅作品雄中透秀,工细之中见随意,反映了明代的时代风貌。

                   朱端的山水作品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方面有一定的建树,

                   他使宋代院体绘画的风貌得以发扬光大,

                   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对后世的积极影响。

《雁荡山图》

 

                  明 叶澄 绫本设色 纵35厘米 横290.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自识:“雁荡山图。嘉靖丙戌燕山叶澄作。”

                  后纸清·梁清标题记。

                  叶澄,字原静,号常山,原藉吴人,世居燕京(今北京),嘉靖年间(1522—1566年)画家。

                  善画山水,师法戴进,徐沁《明画录》评“其神似处,几莫能辨”。

                  作品所绘景观,自石门潭起,

                  计有章毅楼、石佛岩、石梁洞、灵风洞、罗汉洞、净明寺、蓼花峰、响岩等。

                  这些景色描绘真实,各具奇姿,很典型地展现出东南第一山的奇秀特色和壮阔气势。

                  作品画法与戴进有相似之处,但笔墨更见繁细,

                  并呈现出对景写生、随景而运之迹,很像一幅实地写生稿,

                  这在“浙派”后学中是比较少见的。

《灞桥风雪图》

 

                    明 吴伟 绢本淡设色 纵183.6厘米 横110.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吴伟(1459—1508),字世英,又字次翁,号鲁夫,又号小仙。江夏(今湖北武昌)人。

                    吴伟是戴进之后的浙派名将,是“江夏派”的创导者。

                    早年画法比较工细,中年后变为苍劲豪放、泼墨淋漓一格。

                    灞桥在陕西长安县东,亦称霸桥,唐人送别者多于此折柳相赠,有“灞桥折柳”典故。

                    又有“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之说,故画家亦常以“灞桥风雪”为画题。

                    这幅作品,描绘一老者骑驴在风雪中过桥,低首沉思。

                    为烘托主题,景作山野悬岩,树木凋零,

                    风雪弥漫,河流封冻,寒气逼人。

                    在艺术表现上,用侧锋卧笔,线条粗简,水墨淋漓,

                    一次皴染,颇得气势。

《杂画册》

 

                明 徐端本 纸本水墨或淡设色 每开纵29.4厘米 横39.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徐端本(1438—1519),又明史忠,字廷直,金陵人。

                17岁才能讲话,外呆内慧,人以痴呼之,自号痴翁,又称痴仙,亦称痴痴道人。

               《杂画册》共有12幅图:

                1.渔翁垂钓图;2.山桥吟行图;3.荷莲萱草图;4.秋溪沙鸥图;

                5.野航图;6.澄江飞帆图;7.江天晚照图;8.携琴晚归图;

                9.临流独钓图;10.水亭静居图;11.携琴访友图;12.树下闲眺图;

               《杂画册》大多描写山野逸士的生活情状,或溪边独钓,或小桥策行,

                或山村访友,或闲眺江天,表达出远离尘嚣,

                忘情泉石的志趣。画家在这些画幅中着意渲染野逸的意蕴,

                从而衬托出他放达率真的性格和超脱尘世的理念。


 

《江山渔乐图》

 

                            明 吴伟 纸本设色 纵270厘米 横173.5厘米

                            画家少时生活孤苦,由常熟钱昕收养,

                            后流落于南京,因而对民间渔民的生活抱有极强的同情心,

                            作品的生活气息很浓厚,在表现技法上较清新和自由。

                            此画在空间处理上,前实而浓重,远景虚淡,

                            更接近真实的自然风景,整幅作品画法比较粗纵,

                            当属画家中年以后的作品。《江山渔乐图》表现的是江南的秀色和渔民生活。

                            江边高树坡石,其上远山层叠,江中渔舟有停泊,

                            一幅秀润美丽的江山渔乐图卷。


 

《山雨欲来图》

 

                       明 张路 绢本水墨 纵147厘米 横10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山雨欲来图》墨笔画风雨欲来,一渔人收网而归。

                       近景的山峦草树以及淙淙溪水,刻画得生动有致,远山迷蒙,

                       在阴暗的天空下或阴或现,很有山雨欲来前的气势。

                       在具体表现技法上,画家运用的是粗笔湿墨,

                       气韵很是生动。画家着意营造一种山雨欲来前的气氛,

                       用笔粗放,风格雄健,但又透出画家用笔的潇洒和灵巧,

                       显然是受到宋元粗笔水墨一派以及吕纪、林良等人水墨写意画风的影响。

                       在背景的渲染方面,也明暗适度,

                       尽量表现出风雨欲来前的自然界的丰富二微妙的变化。


 

《溪山放艇图》

 

                      张路 绢本设色 纵165.8厘米 横97.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张路(1464—1538),字天驰,号平山,仅以字行于世,祥符(今河南开封)人,

                      少年聪慧,见吴道子、戴进所画人物,临摹肖其神,

                      以画成名,是明代追随戴进、吴伟的重要浙派画家,

                      在人物上师法吴伟,但秀逸不足,狂放过之,山水上有戴进的风致。

                      张路的绘画艺术很受世人赞誉,明朝詹景风就盛赞他“足当名家”。

                      在当时,缙绅们咸加推重,得其真迹,如若拱壁。

《柴门送客图》

 

                                       明 周臣 纸本淡设色

                                       此图以封建文人的隐居生活为表现题材,

                                       反映了士大夫寄情山水,志耽林泉的闲雅情趣,

                                       画面描绘的是主客二人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感人情景。

                                       在表现这类隐逸生活题材时,

                                       画家不同于元明文人画那般追求荒率空寂的意境,

                                       而是赋予雄伟恢弘的气势,

                                       有着自己的艺术特色。周臣的山水画脱胎于李唐和马夏,

                                       但他并不囿于宋代院体画的程式,

                                       而山雨摄取文人画家某些布景和笔墨的长处,

                                       形成结构严谨而气脉流动、造型真实生动、

                                       笔力刚劲峭厉、墨韵充足的风格。

《雪村访友图》

 

                     明周臣 绢本设色 纵224.3厘米 横96.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构图十分奇峭险峻,中间巨石之上的几棵挺拔秀逸的苍松是全画的视觉中心。

                     画面左上角山石峻秀耸立,直插云霄,气势雄壮。

                     图中采用高远布局法,系取法北宋中原山水画派景物的描写,

                     近景和远景造型坚实明晰,中景桃源处虚化朦胧,

                     则又吸收了元文人画的构景的长处。笔墨技法主要出自李唐,

                     近景用墨浓重,皴染结合,石用拖泥带水法描绘,

                     并兼用小斧劈皴和铁皴钩斫,表达出嶙峋坚实的石骨。古松虬曲和倒挂的形态,

                     颇接近马远的松树法。整幅作品用笔尖劲,气势雄浑,是周臣绘画的代表作。

《山斋客至图》

 

                        明 周臣 绢本设色 纵13**厘米 横72.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以封建文人的隐居生活为表现题材,

                        反映了士大夫寄情山水,志耽林泉的闲雅情趣,

                        画面描绘的是主客二人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感人情景。

                        从船工坐在船头,伏膝熟睡,等待主人会友归返的细节,

                        可以看出画家创作艺术构思的精妙。

                        在表现这类隐逸生活题材时,画家不同于元明文人画那般追求荒率空寂的意境,

                        而是赋予雄伟恢弘的气势,有着自己的艺术特色。

                       《柴门送客图》可以体现这种风格。

 

《浒溪草堂图》

 

                  明 文徵明 纸本设色 纵26.7厘米 横142.5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

                  长洲(今江苏)人,与沈周是同乡,并师事沈周。

                  此画画法秀润,意境清幽。画面上描绘的是高木浓荫,

                  掩映草堂,群山环抱,清波蜒曲,帆樯林立,榭阁屋宇错落。

                  近处草堂敞轩,二高士案前对坐,正在高谈阔论;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用笔细腻严谨,

                  山石仅用渴笔微抹,以点苔显出明暗,

                  经营位置,得写生之助化出清幽境界。

《兰亭修禊图》

 

                       明 文徵明 金笺纸本 青绿设色

                       此画描绘的是晋朝王羲之等人在兰亭溪上修禊,

                       作曲水流觞之会的故事。修禊是古代的风俗。

                       兰亭修禊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

                       王羲之与谢安等41人,在浙江兰亭修禊的故事。

                       王羲之等人临曲水而洗涤,每人都作了诗文,王羲之作了序,

                       记述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时欢乐的心情。

                       在这幅作品之中,画家以兼工带写的方法勾画了曲水湾湾,

                       兰亭环抱其中。树木和竹子画得非常工细,但不刻板。

                       山峦皴擦简练,临流水而坐的文人的衣纹概括,富于一种装饰趣味。

《仿米氏云山图》

 

                    明 文徵明 纸本墨笔 纵24.8厘米 横60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就是文徵明的粗笔作品,笔法粗简,墨气淋漓,气象萧森,笔力遒劲,

                    在粗放中抒写了宁静典雅的气质。在寂静萧索的大自然之中,

                    一人策杖过桥,似在略停深思,其沉静思索的姿态映衬了自然的萧森与静穆。

                    画面苍润,题字苍老,题诗韵致,表现了画家诗、书、画兼长并擅的文人墨气,

                    画家凭借此抒写了沉静的文人名士生活的情怀。

                    此画是画家晚年的作品,风格粗放,用笔老辣,很能体现画家艺术功力。

《春深高树图》

 

                           明 文徵明 绢本设色 纵170.1厘米 横65.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文徵明师沈周而不为所囿,博取众长,自成一体。

                           山水、花鸟、人物都极为精妙,为明代最为杰出的画家之一。

                           文徵明的画,大体可分两种:一为细笔,秀丽柔密,

                           一为粗笔,苍劲朴茂,都为人们所称赏。

                           他的及门弟子很多,画风影响于后代很大。

                           此图描绘深山高树,笔墨苍润劲健、朴茂多姿,

                           同时又端庄工丽,是文徵明的经意之作。

《古木苍烟图》

 

                     明 文徵明 纸本墨笔 纵26.2厘米 横跨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文徵明的画多写江南湖山庭院和文人生活,

                     布局平稳,笔墨苍。早年画风细谨,中年粗放,晚年醇正,粗细兼备,

                     而以粗笔为贵,人称“粗文”。与沈周统称“沈文”,为“明四家”之一。

                     画中笔法秀雅,描写细美,墨色清淡而变化丰富,

                     使画面意境清雅开阔,宁静安详,画家的心境情怀,不语而自明。

《雨晴纪事图》

 

                     明 文徵明 纸本墨笔 纵130厘米 横跨60.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入春连月雨淋漓,一日雨晴春亦深。

                    碧沼平添三尺水,绿榆新涨一池荫。”

                    这件山水小景是画家在阴雨初晴之时所作,

                    以纪事且记情。画中描绘了一雾气弥漫的平沼近岸,

                    碎石散置,绿苔满布,细草丛生。

                    数棵杂树相簇,绿叶枯枝,相互扶助。

                    此作笔法宽厚,墨色浑润,浓淡变化,层次丰富。

                    虽为小景,但亦显得境界开阔,气势厚重,有翠湿欲滴之意。


 

《骑驴归思图》

 

                         明 唐寅 绢本淡设色 纵77.7厘米 横37.5厘米

                         唐寅(1470-1523),初字伯虎,更字子畏,号六如居士,

                         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

                         均为他题画的别号,吴县(今苏州)人。

                         赋性疏朗,任逸不羁。

                         曾经刻其章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骑驴归思图》描绘的是奇峰杂木,

                         山坞人家;溪水湍流,穿行山涧;绿树迎风,舞姿婆娑;

                         在艺术表现上,山石用带水长皴,非常湿润。

                         秋树青黄,多做空钩夹叶,在画风上接近李唐、马远等院体,

                         但具“文人画”风格。

《看泉听风图》

 

                     明 唐寅 绢本淡设色 纵72.5厘米 横34.7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此画绘崇山峻岭,峭壁陡险,山崖间老树虬曲,

                     枝叶苍茂,岩隙清泉下泻。两位“高士”坐石上,正陶醉于山水之间。

                     近处的树木蟠曲槎桠,高出半空,皆夹叶,敷以淡彩。

                     远处树木用水墨点叶,树头倾斜,作风吹之状。

                     上方山势险峻,用细长的线条画出山的轮廓,

                     以斧劈皴单层刷染,表现出了坚硬的石质。

                     整个画面明快、滋润、刚挺秀媚。

                     在画的右上角题诗曰:“俯看流泉仰听风,泉声风韵合笙镛,

                     如何不把瑶琴写,为是无人姓是钟。”

《落霞孤鹜图》

 

                    明 唐寅 绢本水墨 纵189.1厘米 横105.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画描绘的是高岭峻柳,水阁临江,

                    有一人正坐在阁中,观眺落霞孤鹜,

                    一书童相伴其后,整幅画的境界沉静,蕴含文人画气质。画家自题云“画栋珠帘烟水中,

                    落霞孤鹜渺无踪。千年想见王南海,曾借龙王一阵风。”

                    表示他羡慕《滕王阁序》作者王勃的少年得志,为自己坎坷的遭遇鸣不平。

                    在表现技法上,近景的山石多用湿笔皴擦,勾斫相间,用墨较重。

                    全画墨色和悦润泽,景物处理洗练洒脱。

《山路松声图》

 

                    明 唐寅 绢本设色 纵194.5厘米 横102.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山路松声图》在表现技法上,

                    画家以畅达自如的笔墨挥写山石树木,笔法上略近杜堇,

                    较南宋画家更为洒脱灵活,与笔法匀细、设色秀艳的风格判然有别。

                    此画以淡墨晕染,浓墨强调,浓淡枯湿,恰到好处,

                    形成了生动的墨韵,令人感到色泽丰富无穷。

                    用笔顿挫转折,遒劲飞舞,巧妙的点出了松声之意境。

                    背景的处理极为简括,疏疏落落,给人以空旷萧瑟、冷漠寂寥的感受。

                    本幅右上有自题:“女儿山前野路横,松声偏解合泉声。

                    试从静里闲倾耳,便觉冲然道气生”。

《步溪图》

 

                    明 唐寅 绢本设色 纵159厘米 横84.3l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唐寅是一个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的画家,

                    后来家里变得“僮仆据案,夫妻反目,归有狞狗,当门而噬”。

                    画家在给文徵明的信中说:“昆山焚如,玉石皆毁,下流难处,众恶所归,

                    海内遂以寅为不齿之士,握拳张胆,若赴仇敌。知与不知,皆指而唾,辱亦甚矣!”

                    唐寅在山水画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

                    他将北宋郭熙的全山全景、曲折奇险、缜密劲健的特点,

                    与南宋刘松年、李唐以小见大、以白计黑、简洁明快的手法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创造了自身周密雄劲而又清旷秀美的艺术格调。

                   《步溪图》即是体现唐寅这种风格的山水画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