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的论文:红眼岔*太平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4 22:54:49

红眼岔·太平峪

 

(一)

红眼岔,是杏林镇进得石头峪内第一个村子——车湾行政村的一个村民组所在的支沟名称。距山口有10㎞之距,在红眼岔沟里住的村民有几十户人家,分居在沟内上、中、下位置。沟口朝西,沟向向东伸去。沟的底顶部是背靠着太平峪、潭峪底顶部和去少华山峪(小敷峪)的山梁交汇处。即到红眼岔的底顶部可分别能到达太平峪、潭峪和少华山峪方向峪道。

(二)

初冬周六,和驴友4人,一起徒步穿行红眼岔到太平峪。经十几个小时的艰苦行走,完成了这一环形的漫长行程。

早8:00时,我们4人坐出租车从华县城出发,向石头峪山口进发;8:30分到达山口,开始徒步爬山旅程;10:30分,来到红眼岔沟口,开始向太平峪方向挺进;14:00时,到达红眼岔沟底部第一平台地;14:40分,又到第二平台地;15:10分,到最后的第三处平台地;15:50分,返回到红眼岔与太平峪分水岭——哑口处。在哑口处合影之后,开始下山;初冬的天气,白昼较短,从哑口开始,我们一口气未歇足地向太平峪出山方向走去,到太平峪山口,时针已指18:10分,在山荘稍时休息片刻,又徒步到郭子仪牌楼处,找到出租车,回到华县城正是18:40分了。

 

(三)

红眼峪岔到太平峪,这是一条十分经典的路线。也是古人多少辈走的古步道。是石头峪人与太平峪、潭峪和少华山峪三道峪内人员东西方向,往来的唯一便捷通道。2009曾走过一次。这次走红眼岔路线,亦是第二次了。不过,这次走,我们还是有不少收获的。

(四)

在红眼岔沟里逆行上山,看到的收获主要有:

(1)古道旁屹立着一棵古老的核桃树。生长在红眼岔古道旁的这棵老核桃树,树高有25m,树冠径50m,主杆高2m,胸围380㎝,胸直径120㎝,树主干枝呈“Y”强势分叉型古树,树龄约500年历史。年产核桃150㎏上下。

据年愈八旬的树主人讲:“自他记事时起,这树就没么粗”。如今,这棵古树,仍年复一年,枝叶繁茂,生命力旺盛,果实累累。

据笔者所知,这棵古老、高大的核桃树,系华县境内目前所知,最大,最高,树龄最古老的一棵一级古树。

(2)红眼岔顶部山凹特殊的地形地貌。在红眼岔底顶部高山巅的山凹里,分别分布三级三个高山巅平台地。这里雨水充沛,土质丰厚,土地肥沃、平展,台田面积较大,林木茂盛。

第一级平台地约80亩地;第二级平台地约5亩地;最高处的第二级平台地面积约300亩地。过去,这里为集体的耕地,分别有住房残迹留存。由于远离居民,耕种不便,现已弃耕还了林,林木生长的极为旺盛。古时,这里是历代农民起义军发迹屯兵屯粮之地。这里地形险要复杂,易守难攻。也真有“天高皇帝远”之感。据资料知,这里也曾是王伯当义军的屯兵养马跑马场食物供给之地。据高山之巅,西扼石头峪南北通道,东临少华山主峰,南、北尽为重叠山峦相拥。

跑过秦岭山地不少地方。在山脊顶部,能有这么大的面积的地形、地势、地貌条件,也还真没见到过。唯有红眼岔山巅独有,真是得天独厚。难怪被落草为王者占据!

(3)风景独秀高山山地“天池”。在红眼岔第三级平台地的东北部,有一个十分有趣的“天池”景观。这次看到天池的别样风情,令人眼前闪亮,风光独秀。只见天池内积水清莹而透明,水面飘上浮着许多绿色水生小植物,悠然地漂荡在天池水面。天池南侧有古树千年守池,与身边的景物相映成趣,真是繁密林中一独秀。看见此情此景,驻足者无不为之倾倒。天池的再现,更彰显出雄壮大山的柔情似水的柔性另一面。有雪的冬季,我们也曾光临天池,池水干枯,积雪尺厚,与大地无有别情另样,只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平底土坑而已。

(4)古文化遗迹犹存,尽显当年的旺盛香火和人气聚合场面。在第三级台地的东北角,有两处石质古文化建筑遗存。特别是东北高台地上的石质窑洞式“三教宫”建筑遗存。

由石质窑洞式建筑构成,坐北面南。全由石条构筑,顶部为拱形,外观长宽各5m,墙壁厚度达1.1m,异常坚固耐用。废弃后,由于年代久远,石质拱形顶又下塌过一次。后又有人清理后加高,搞了个木质平顶。如今,木质平顶早也塌了下来。只留下四周坚挺石墙和面南孔洞完好寒立。

这里遗留不朽的残存石墙残迹,往日的辉煌仍依稀可见一一斑,不断向游人翻译着这里曾辉煌过信息密码和今天的荒芜境地,唯户外者光顾而已。

今天的三级台地,森林茂密,视野无边,究竟里面还有什么文化遗存,还有待今人的继续发现与发掘。

(5)零距离观看野猪雄姿。我们近距离见到的这头野猪,身高为65㎝,体长160㎝,体重可达200㎏,雄性,全身着浅黑灰色的硬毛,毛端泛白。体大肥重,异常雄健。常在秦岭山中走,多次看到过野猪拱地的土坑痕迹。也曾在西涧峪的东岔内近距离听见过野猪下河饮水时的吭哧吭哧声音。这次零距离观看它,还是第一回。据了解,野猪是较为凶猛的一类野生动物,跑起来,异常的快捷,一口气可翻过几架大山,生存能力极强,生存林地域面积较大。

 

红眼岔沟,诸多的神秘文化信息,是少华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日的看法和发现,只是笔者一些初步浅显的认识而已。

 

                       华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李吉超

                       2011年11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