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给女儿的回信500字:大众医药网 - 文献资料 - 母乳喂养干预及其对产妇和婴儿的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6 18:31:09
母乳喂养干预及其对产妇和婴儿的影响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0年第4期第9卷 研究报告
作者:董秀 张巧云
单位:董秀(272029 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张巧云(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
  母乳喂养干预可改变母亲对婴儿的喂养行为,促进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其中孕期干预关系到孕妇母乳喂养知识积累和信念的建立,产房干预有利于促成母乳喂养早期行为的形成,院后社会系统的支持能巩固院内形成的母乳喂养行为。通过产前、产后及院后访视可对母乳喂养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能较好的促进产妇养成、保持4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行为,对产妇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乳房疾病及婴儿的发育均有良好的作用。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选择与分组:干预组为预产期来院分娩的产妇,统计入组孕妇要求产前、产后至少接受6天以上的院内母乳喂养知识教育,共158例,均为初产妇,年龄24~33岁。未干预组为临产时来院分娩、分娩后即要求出院未接受干预的产妇(均为初产妇),共74例,年龄23~35岁。
  二、母乳喂养干预内容和方法
  1.哺育知识教育:入院后向孕妇讲解母乳喂养对产妇身心健康和对婴儿营养、抗病力、口腔颔面发育的好处以及人工、混合喂养的缺点,从知识、态度上,纠正孕妇母乳喂养方面的不当认识。
  2.心理干预,培养、增强母乳喂养信心:母乳喂养、婴儿吸吮有利于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促进子宫复旧。分娩前应做好哺乳的心理准备,强调良好的情绪,有利于乳汁的分泌。产前紧张、宫缩腹痛、体力消耗、尿潴留、应用腹带、肢体制动等不良刺激,可引起产妇不同程度的烦躁、焦虑,甚至出现抑郁情绪。不利于产妇身心健康及乳汁分泌。应注重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家属均应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心理上的疏导。
  3.咨询乳房问题,指导纠正婴儿乳头错觉:产前作初乳喂养乳房准备,分娩前无初乳分泌者,进行乳房按摩,促进乳腺发育;有初乳分泌者每日用湿热毛巾擦洗;乳头处有垢痂者,用植物油浸软,温水擦洗;乳头平坦凹陷者作乳头牵拉或作负压吸引等;强调婴儿吸吮的是乳晕,不是乳头,婴儿吸吮有助于乳头向外拉出。婴儿喂水、或其它原因母婴分离、中断哺乳,可致婴儿乳头错觉,哭闹拒食,导致母乳喂养失败,应及早纠正。
  4.母婴同室,早吸允、早开奶:新生儿出生后,如无异常情况,在婴儿产出30分钟内进行母婴皮肤接触,时间30分钟以上,同时注意协助婴儿吸吮双侧乳头。婴儿与母亲接触、早吸吮,能增进母婴感情,消除母亲的疼痛和烦躁不安的情绪,促进乳汁分泌和子宫收缩复旧。+5.哺乳姿势与技巧教育:向其他产妇观摩、学习哺乳姿势和技巧,哺乳时掌握正确的母婴姿势和吸吮部位;进行婴儿喂乳次数、婴儿吸吮时间、乳房吸空所需时间等知识教育,指导、纠正不当哺乳姿势及不当的乳头含接方法等。
  6.疼痛护理:会阴切开、剖宫产产妇切口疼痛,不仅增加产妇的痛苦,而且可伴其它生理机能的紊乱,影响产妇活动、睡眠、哺乳姿势及乳汁的分泌等。临床干预应以心理支持为主,改善产妇因疼痛带来的负性情绪反应。对于剖宫产产妇,可硬膜外少量应用镇痛药物缓解疼痛。
  7.院后访视、指导:中断、改变纯母乳喂养,多发生在产后的1~3个月内。出院后1、2、4个月追访或电话联系,巡查母乳喂养状况和婴儿发育情况,解答有关问题。产妇有疑难问题,可随时来院咨询或电话联系。
  三、评价方法与内容:统计分娩时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小时出血>400ml)、产妇12小时开奶率、产后第3天子宫复旧情况(产妇排空膀胱,测量宫底高度);出院后访视统计婴儿4月龄时的纯母乳喂养率、家庭成员对产妇哺乳的满意情况、哺乳妇女乳房问题(统计急性乳腺炎、乳房湿疹、乳腺囊肿)发生率及婴儿体重增重情况。统计处理采用t检验。
  结果
  一、两组产妇分娩出血量、产后12小时开奶率、产后第3天宫底高度比较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干预组均显著优于非干预组(P<0.05)。
表1 两组产后出血、开奶、宫底高度的比较
 产后出血
  (n,%)产后12小时
  开奶率
  (n,%)产后第3天
  平均宫底高度
  (±s,cm)
干预组
  (n=158)12(7.59)152(96.20)7.22±1.36
非干预组
  (n=74)10(13.51)49(66.22)9.66±1.45  二、婴儿4月时纯母乳喂养率、家庭成员产妇哺乳满意度、乳房问题发生率及婴儿增重情况的比较,见表2。经统计学处理,干预组均显著优于非干预组(P<0.05)。
表2 两组纯母乳喂养、哺乳满意度、乳房问题、婴儿增重情况的比较
 纯母乳
  喂养率
  (n,%)母乳喂
  养满意
  (n,%)乳房问题
  (n,%)婴儿增重
  (±s,g)
男女
干预组
  (n=158)132(83.54)149(94.30)12(7.60)4469.663978.24
非干预组
  (n=74)35(47.30)34(45.95)15(20.27)3886.233567.52  讨论  一般健康的孕妇都具有哺乳的能力,如不能有效控制不利因素可导致母乳喂养失败。孕妇必须有心理和躯体两方面的准备。心理准备是从妊娠开始,甚至贯穿整个哺乳期,要有充足的哺乳信心,躯体准备是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合理的营养,防止各种有害因素(物理、化学、生物因子)的影响等。医护人员必须对母乳喂养干预予以足够的重视,应善于运用人际交流技巧,指导、监督产妇养成和保持健康的喂养方式。在知识教育的同时,应重视行为干预、行为监督及行为强化因素。
  本研究母乳喂养干预结果表明,产前、产后干预,较早地建立母乳喂养行为,增进母婴感情,改善产妇的情绪,能更好地促进乳汁分泌和子宫收缩,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指导产妇克服分娩、手术创伤疼痛所致的恐惧心理,通过鼓励、心理支持,使产妇保持乐观情绪,尽可能早的密且母子感情,对产后早期泌乳有重要意义[1,2]。系统的母乳喂养知识教育、技术指导及母婴同室、早吸吮、早开奶有利于母乳喂养信念的建立和喂养行为的养成。院后访视干预影响因素、强化纯乳母喂养因素,能有效地保持母乳喂养行为,提高母乳喂养率。新生儿生长发育与所采取的喂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母乳喂养是全球公认的最佳喂养方式,本观察干预组婴儿4月龄增重均显著优于非干预组,说明医护干预措施必须持之以衡,单纯发放母乳喂养教育宣传资料是不够的。随着婴儿月龄增加,纯母乳喂养率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影响4个月纯母乳喂养的因素如母亲自觉乳量不足、自感疲劳、不愿喂乳、婴儿腹泻、母婴亲因病住院、乳头因素等[3],均影响母乳喂养行为的坚持,应重点予以干预和指导。
参考文献
  1.周月瑞,陈秀华.增加母乳分泌的因素.河北医学,1998,4(4):83~84.
  2.万爱兰,邹小平.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心理的影响.江西医学院学报,1999,39(3):87~89.
  3.吴光弛.母乳喂养因素研究—母亲产后“无奶”原因调查.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1,6(5):226.
(收稿日期:200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