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产业迈上中高端:千古奇方半夏泻心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6 13:49:40
欢迎朋友光临ABC328图书馆

千古奇方半夏泻心汤
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得主,是澳利亚医学科学家巴里·马歇尔(Barry J.Marshall,临床医生)和罗宾·沃伦(Robin Warren,病理医生),他们的贡献是于1982年发现了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幽门螺旋杆菌自从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导致胃炎的病因后,西医治疗胃炎和胃溃疡的理论转抗菌疗法,采用简单的抗生素即可以大大提高胃炎和溃疡的治愈率,并不起眼的病理发现在短短地一二十年内为干百万胃病患者解除了痛苦,甚至挽救了生命。世界人民感谢他们,他们得到个国际大奖也是无愧的。在祝贺这两位科学家得奖的同时,我深深地钦佩张仲景。他虽然没有发现许胃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但他却知道这些胃病应该用黄连、黄芩这些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药物,而且知道黄连、黄芩再配伍半夏、干姜、人参、甘草、红枣效果更持久,更稳定,病人服用汤液时口感更好。因为他记录了一张千古奇方——半夏泻心汤。
这是一张治疗上消化道炎症的古方。遥想仲景当年,军阀混战,饥荒连年,百姓生活极端困苦。饮食不调,颠沛流离,惊恐不安,患有胃病的人必定很多。临床多表现为上腹部痞痛、或食欲不振、或呕吐腹泻等。这就是古代所说的痞症。张仲景经验,凡呕吐而肠鸣,心下痞者,都可用半夏泻心汤。因为本方能较快地消除心下痞的症状,所以名半夏泻心汤。
《金匮要略》说:“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伤寒论》说:“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49)”这些条文,就明确地提示半夏泻心汤可以治疗消化道疾病。上呕、中痞、下肠鸣,病变在整个胃肠道。呕吐是本方证的主要特征,患者往往见饮食物无食欲,或有恶心感,甚至入口即吐,或者进食不久以后,上腹部发胀,或者消化液返流。这是饮食不下出现上反。所谓痞,表现为上腹部不适,但按压后并不是硬满如石,也不是腹满如覆瓦,相反很软。现在许多上消化道炎症均可表现为“心下痞”。肠鸣,多伴有大便次增加,或不成形等。
近年来有关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炎的报道较多,总有效率均在90%以上,认为半夏泻心汤有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参与免疫调节,保护胃黏膜屏障的功能以及止血等功效。本人经验,慢性胃炎使用半夏泻心汤原方即有效果。如果为久治未愈,面色晦暗,舌质淡红的胃病患者,可以加肉桂5克。如咽喉疼痛,胸闷明显者,可加山栀、连翘,效果更好。糜烂性胃炎导致的出血,可加制大黄。
胃病是中国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而半夏泻心汤也是一张常用方,久经实践检验的古方。但是,现在能用半夏泻心汤原方治疗胃病者却不多。大多自拟一大方,其中有辛香药一队,草头药几把,虫类药几样,矿物药一堆,美其名日此方能消炎、止痛、制酸、抗变。临床疗效不能说没有,但总不如半夏泻心汤来得快捷,口感也没有半夏泻心汤那样苦得爽口。所以,我真心希望读者们多用此方,因为干百年来,有无数的医生用过这张方,而治好的胃病患者更是天文数字!中医不可能有动物实验,古人就是在人身上试出了这张配方。因而,这张配方更显得珍贵。
我用半夏泻心汤的经验,是家乡名中医夏奕钧先生所授的。他是苏南地区伤寒派朱莘农先生的弟子。朱先生擅用半夏泻心汤。夏老也以用川黄连而得名,老百姓见其他的方子里往往川连打头,所以,给他起了个雅号“夏川连”。当然,夏老也不仅仅用黄连,而是用黄连、黄芩配伍半夏、干姜、厚朴、吴茱萸、肉桂等,所谓的苦辛配伍法。治疗许多胃肠道疾病、发热性疾病,往往药到病除。而黄连、黄芩配伍半夏、干姜的经验,正是半夏泻心汤的核心。他看病,要摸病人的上腹部,看看有无“心下痞”,然后要看舌苔是否厚腻,还要问病人的大便是否成形或是否有腹泻。这套程序,实际上就教我们如何辨认半夏泻心汤证。
要用好半夏泻心汤,还有几点要说一下。第一,本方是胃病的专方,虽有报道用于其他系统的疾病,但一般都伴有上消化道症状。第二,本方证多见于体质较好的中青年人,其唇舌红,多伴有睡眠障碍及腹泻倾向。舌苔多见黄腻,但脉象没有明显特征。第三,本方证的病机是寒热错杂,中虚热结。半夏泻心汤为一首最具代表性的寒热补泻同用之方,只要是胃炎,虽舌红不忌姜、夏,虽舌淡不避芩、连。第四,方中人参,可用党参替代。第五,本方与黄连温胆汤相比,后者的精神症状更为突出,如失眠、心烦、心悸、易惊、多梦,者则以胃肠道症状为主。与香砂养胃丸也不同。彼方多用于面色黄、消化不良者,而本方多用于胃中有感染者,所以柯韵伯说“凡呕家夹热者,不利于香砂橘半,服此方而晏如”(《伤寒附翼·太阳方总论》)。夹热,是特征。第六,服用本方有效以后,需要小剂量守方常服,疗程常在3个月以上。即使停药以后,可常常食用生姜红枣汤。
半夏泻心汤合方免煎剂治疗慢性胃炎150例
《伤寒论》半夏泻心汤“少阳之邪,内犯于胃,胃失和降,寒热互结,中气受伤,脘腹痞满”等证所议笔者于1999年1月~2005年1月以本方为基本方合方免煎剂治疗慢性胃炎1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
本组150例患者,男68例,女82例,年龄最77岁,最小15岁,病史最长40余年,最短2年。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72例,慢性糜烂性胃炎15例,胆汁反流性胃炎4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8例。
1.2  临床症状
胀满112例,嗳气79例,灼痛64例,恶心54例,呕吐31例。
1.3  胃镜所见
所有病例均经电子胃镜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及胃体见点状、片状红斑及充血斑,部分黏膜粗糙不平,有散在出血点或出血斑;慢性糜烂性胃炎见黏膜缺损凹陷性糜烂;胆汁反流性胃炎胃黏膜有胆汁黄染,幽门孔可见胆汁返流;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症深入黏膜固有层,血管显露,黏膜变薄,呈黄白或灰白色。
1.4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以半夏泻心汤免煎剂(单味中药浓缩颗粒,专利号:ZL941143139,江阴天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为基本方:半夏、黄连、黄芩、党参、干姜、大枣、甘草。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平胃散治之,即半夏、黄连、黄芩、党参、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干姜、大枣各1袋(按饮片常用量计算免煎颗粒,下同),每天1剂,分2次空腹冲服。15天为1疗程,服2个疗程;慢性糜烂性胃炎合乌贝散免煎剂,即半夏、黄连、黄芩、党参、乌贼骨、浙贝母、干姜、大枣、甘草各1袋,每天1剂,分2次空腹冲服,30天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每疗程间歇5天;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大柴胡汤免煎剂,即半夏、黄连、黄芩、生大黄、柴胡、枳实、白芍、干姜、大枣、甘草各1袋,每天1剂,分2次空腹冲服,15天为1个疗程,服2个疗程;萎缩性胃炎合黄芪建中汤即半夏、黄连、黄芩、党参、黄芪、桂枝、白芍、饴糖,干姜、大枣、炙甘草各1袋,每天1剂,分2次空腹冲服,30天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每疗程间歇5天。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文献[1]、中西医结合文献[2]及电子胃镜图谱[3]标准制定。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复查原病变完全消失,观察1年以上未见反复;有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胃镜复查病变减轻或消失;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缓解。
2.2  治疗结果
治愈84例,占56%;有效51例,占34%;无效15例,占10%;总有效率90%。各型疗效比较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分别见表1和表2。表1  各型慢性胃炎疗效比较  (略)表2  各型慢性胃炎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  (略)
3  讨论
慢性胃炎的发病,中医认为感受外邪,情志不畅,饮食不洁所致脾胃的功能失常,中焦气机阻滞,胃气上逆而致。脘腹胀满、嗳气、灼痛、恶心、呕吐或泛酸等症状,现代医学认为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密切相关,Hp感染属中医湿热等外邪范畴,当人体脾胃气虚,气滞血瘀、饮食劳损、内伤七情等因素,使胃黏膜受损伤时,Hp感染为加重。本文所述各型胃炎的上述症状兼而有之,但一般而言,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辨证以湿困中焦,气机不畅居多,以上腹饱胀、嗳气为主;慢性糜烂性胃炎以热邪壅滞,损伤胃络居多,以脘腹胀满、灼痛、呕吐为主;胆汁反流性胃炎以胆火犯胃者居多,以嗳气、灼痛、口苦呕恶为主;萎缩性胃炎则寒邪客胃,血阻气机,中气虚损居多,以胀满、嗳气为主。
总的治疗原则应和胃降逆,开结除痞,疏通气机,止呕止痛,调补中气,就是半夏泻心汤独到之处,方用半夏和胃消痞除满,降逆止呕,干姜助半夏辛开散结和阴,黄连、黄芩苦降泄热和阳,清除Hp,党参补虚,甘草、大枣扶正祛邪,调和诸药。基本方合平胃散中的苍术、厚朴、陈皮对中焦湿重而致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显效。合乌贝散中的乌贼骨、浙贝母收敛止血,制酸止痛对慢性糜烂性胃炎有突出之功,合大柴胡汤中之柴胡、生大黄、枳实和白芍等有利疏肝胆,使胆汁下行,胆火不至于犯胃,亦可清除Hp,是治疗胆汁反性流胃炎的最佳选择。至于合黄芪建中汤的黄芪、桂枝、白芍、饴糖既可促进萎缩之胃黏膜生肌通络,修补中脏,又可达到大补脾胃之目的。
基本方和合方均用免煎剂,既方便患者,又可增强疗效,因为是单味药分开提取有效成分,比起不分升降浮沉一罐子煎要好得多,有的药微煎出汁,有的药久煎出汁,就是这个道理。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6-7.
2  周建中.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5):31.
3  林三仁.消化系统疾病电子内镜图谱.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34
作者单位: 231300  安徽舒城,舒城县中医院
 点击进入更多精彩>>>

您已欣赏本篇日志秒.谢谢朋友对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