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界魅影逍遥txt微盘:中国股市暴跌引发的再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8 18:28:46
本周三以来,沪深股市的大幅下挫让大部分投资者感到茫然无措。但除了一些勉强可被视为催化剂的理由(如国际板“随时可能推出”的言论),未有其他令人信服的理由出现。由此,我们不禁需要理一下这波上涨走势的来龙去脉,以了解市场是否高估了某些因素,又或者低估了某些因素,并藉此进行纠错和修正。

我们身处何处?

这一轮上涨行情的开始,始于市场对紧缩货币政策松动的预期逐渐浓烈。汇金增持银行股之后市场并未见底,而随着CPI拐点的确定、M1增速回落至10%以下、PMI反复挣扎于50%的荣枯线附近以及不断放缓的GDP增速,市场越来越确信政策松动即将到来,并由此开始买入股票。

来自于中国政府的言论也印证了市场的判断,政策微调预调正式进入各种政府报告。随之而来的,是银行间资金面的持续宽松,SHIBOR持续处于相对低位,同时10月份的新增信贷较9月份大幅反弹,明显超出市场预期,呈现反季增长特征。这一切都巩固了市场对于政策松动的判断,货币政策和信贷管制正朝着市场希望的方向发展,而按照全年7.5万亿元的新增信贷预期,今年剩下两个月的月均新增信贷有望超过6000亿元。

当然,市场也很清楚,这种政策松动只是结构性的微调,信贷只可能在小微企业和国家重点项目上放量,其他领域依然难以获得信贷资金。

除了货币政策外,财政政策也在出现积极变化。针对小微企业的税费减免和营业税转增值税试点也很快出台,这被认为是具有针对性的减税计划。尽管成效多大还有待观察,但方向基本还是被市场认可的。

在欧债危机方面,希腊和意大利在政治问题上搞得颇为反复,一度让全球市场情绪十分糟糕,但最终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欧元区各国就救助方案达成广泛一致的认识,框架似乎已经确定,就剩下注入流动性的细节操作了。然而,在对EFSF注资上,现在很难找到心甘情愿的出资方,就连德国也坚决反对欧洲央行不计代价地为欧债危机注水,这便造成了欧债危机救助计划实施进程的缓慢。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国债收益率期间不断上升。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而期间上证综指从2307.15点开始反弹,触及了2536.78点高点后,又回落至2400点附近了。

哪些需要修正?

如果一开始就将这轮行情定义为反弹,其实市场在货币政策认识方面并不需要修正什么。市场似乎没有对政策放松寄予太大希望,市场上积极呼吁信贷开闸的几乎没有。从市场热点表现来看,中小盘股和概念股表现火热,周期类股依然低迷,这就说明市场本身就很清楚,政策转向还未到来,现在既没有理由也没有资金做多周期类股,对于这类品种只能密切关注。

市场大多数人对于货币政策的松动,方向判断没错,力度判断也没错,如果非要修正,可能修正情绪上的波动很有必要。

对于救助欧债危机的进程来看,结果似乎令人遗憾。在各方积极表态和救助框架基本确认后,事情的进展开始变得缓慢起来。希腊的公投事件和意大利的政治因素只能算是跳梁小丑般的表演,随着希腊公投的取消和两个政府完成更替,事态正朝著有利的方向前进。

但是,G20会议未能就EFSF扩容细节达成协议,各国似乎都不愿在无担保的情况下朝这个池子扔钱,筹钱就成了现在最头疼的问题。当然,如果意大利也面临希腊那样的窘境,又或者其他国家步其后尘,以现在EFSF的规模是不足以挽救局面的,如果引入杠杆,则需要外部资金的协助。

德国方面的态度变得强硬起来。德国坚决反对欧洲央行通过印钞来缓解欧元区危机,就现在的形势来看,即便是救急也不行,认为这只能解决短期问题,长久来看是个“重大错误”。

如果讨论金融危机的本质,关键就在于流动性,而缓解流动性风险,绝对是救急不救穷。一旦金融市场因信心或货币缺失导致流动性断流,则2008年的危局很可能重新上演。德国成了这一条救助路线上的绊脚石。而德国主要的担忧,是未来通货膨胀的不可控。

据《财新网》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日前表示,“要恢复市场信心的唯一办法,就是执行已经达成协议的改革,并修改《欧盟条约》建立一个更为紧密的欧洲政治联盟”。此外,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由德国外交部起草的一份备忘录显示,德国方面打算设立一个新欧盟机构,后者有权接管那些陷入困境的欧元区经济体。这项计划无疑会引发外界的担忧,德国恐将以牺牲成员国主权为代价来解决欧债危机,从而建立欧洲超级大国”。

德国的诉求很明确,是希望借约束各国财政来缓解欧债危机,这本无可非议,但这种约束如果以政治形式来完成,很可能引发欧元区其他各国的反对。一方只是要钱救急,另一方虽然在推行最正确的事却有趁火打劫的嫌疑,这可能使欧洲局面更加复杂化。这完全不利于欧债危机的缓解以及欧洲经济的复苏。要知道,现在欧元区已经承认了经济二次探底风险的可能,只要欧元区继续扯皮,不利于全球市场和全球经济,中国经济和股市不可能不受到波及。

对欧债危机的发展,或许应该重新审视和修正,无论是德国妥协或是其他国家妥协,都能缓解目前的危局,并给从根本上进行的改革预留时间和空间。但欧债危机在处理进程上最怕拖延,而它们正在拖延。

今后怎么办?

现在主要的风险在于外部,而中国经济内部的风险暂时无需太过担忧,即便是市场曾普遍担心的地方债务和房地产市场,现在都存在政策放松的空间,政府在这些问题上,并未显得束手无策。

但对欧债危机需要重新重视起来。如果欧元区经济缓慢衰退,中国目前有一定的政策空间来进行对冲。这一逻辑主要是货币增速维持低位,而通胀压力确实已经开始减缓。如果欧债危机引发急剧变化,比如金融危机再度出现和欧元区经济快速衰退,则中国可能会反应不及,第一波冲击肯定会经受,后续对冲措施则是后话。

落实到股市层面,反弹基本可以确认告一段落,至少技术面已经对此不予支持。如果市场中大部分投资者自沪指2307点起至今从未相信过反转,至今仍抱着反弹的心态,所要做的可能就是确认心中期待的反弹已经出现并结束了。这一波猛烈的下跌,可能只是市场本身存在调整需求,而又恰逢一些负面的催化剂出现而已。

政策底的逻辑依然存在,沪指2307点暂时还看不到从内部被打破的理由,最大的风险来自于欧债危机的进程变化。这需要整个市场重新重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