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声音 常在心田600:黄帝阴符经 新论(张绪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7 14:26:44
阴符经》的开头第一句话是: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尽矣”是:话尽于此,讲到底,讲完了,引申为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完善、全备了的意思。只要人能够观天之道,执天之行,那么一切的一切都就成了。这好象是一句结尾的话,而把“结论”放到了“前言”的位置,这是一奇。


观天之道的观,执天之行的执,都是人的行为,要人去观,要人去执。意思是:以“人”为主体,去观察,稽考,分析,体会,领悟和认识宇宙自然界运行的规律和原理原则,然后照着这个规律去操作,依着这个原理原则去实行,那么,做人做事,一切的一切都就完善、全备了。如果大家记不住本经下面的一些细节,只要时常记住这一句话,也就不错了。作者把它放在开头,好象是一句格言性的警语。也好象是一个当头棒喝,让人们好好的去想,好好的去做。同时,恐怕还有一个重要的提示:就是要人们根据自己的知识,智慧和能力去实际的发现,认识和实行。这里并没有丝毫的神灵,密教和迷信的成分在里面,完全是实证的,科学的,透明的“人的”措施。所以把它放在开头,很可能就是叫人不要走歪路,求捷径,白白浪费光阴;而是叫人正大光明的,实实在在的去观,去执,以期达到人类最完善和全备的境界。


中国古人对宇宙的研究,很早很早就已经开始。历史证据显示在纪元前四千年就有中国与古埃及人互相讨论天体和金字塔建造的资料。阴阳的概念和使用也早在一万年前已经形成。不过中国人研究宇宙自然,总离不开两个基本原则,就是:注重它的平衡原理和要它直接对人生产生效应。西方的研究则不然,纯物理学,纯数学,和人事几乎豪不相干。即使有一天真的能乘飞船去月球或火星,其目的不外是为了战争,物资与金钱。在《阴符经》里也说得很清楚:“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之于天。宇宙在乎手;万物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这个立天之道,以定人也。这句话就充分概括和说明了,中国人研究宇宙自然的原理法则,主体是人,目的在于定人。所谓“天之道”,是由“人”所创立,然后由“人”来运用,以达到安定人之目的。就是:基于对天道的发现,认识和实行,来奠定和加强人的身体健康和寿命,进而使人的社会、国家机能达到平衡,为全体人民谋取长治久安的幸福。这也是《阴符经》的一奇,它非常坦率,直接而大胆的作了这样鲜明的宣告。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之于天。”《阴符经》在说了“观天之道”之后,马上接着说:“天有五贼”。把天之道的内容,具体的放在“五贼”的上面。那么,五贼到底是什么呢?过去解经的人们,百分之九十八都承认:五贼就是五行。就是《阴符经》本身也说过:“火生于木”。这里为什么不直接称五行,偏要称它五贼?这恐怕就是《阴符经》的又一个奇。


阴与阳的概念是中国哲学特有的大发明。开始在非常非常古远的时代。阴与阳除了它们本身的对立和统一的原理外,又分两路展开。一路是:数学的展开。例如阴与阳的三次方,是八卦,六次方是六十四卦,构成了整个《周易》的思想体系和它的实用价值。另一路是物理的展开,就是:五行学说。
  • 2008-6-8 16:35
  • 回复
  • 鬼谷白狼
  • 6位粉丝

6楼

五行学说,在黄帝的时代有没有?现在还没有特别的证据,说它一定没有。不过,根据黄帝的政府分为五个部门运作,就很有五行的痕迹。早在《书经》的《洪范》里,就有五行的说明。《春秋.左传》里不止一次的提到五行的运用。此外,《管子》,《孙子》都提到五行。可见五行学说不是战国时候才有的,更不是邹衍的发明。现在让我们先看一看什么是五行。五行学说可以分成下面五个部分来了解:


(1)五行的基本名称:木、火、土、金、水五个基本元素。英文是:Five Elements。木是一切植物,甚至生物的代表。火是一切热量的代表。土是砂土,地球承载万物的基本物质,可能在别的星球上也有这种基本相同的物质。金是一切金属和矿物的代表。水是一切液体物质的总代表。宇宙是这五种基本物资或元素所组成。


(2)五行的阳性循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一直循环无穷。譬如:木柴的燃烧,是火的基本来源。火的结果是灰烬,也是土的最大部分的构成。矿产是从土地里生成和挖掘出来的。金属和矿石在极高的热度下,变成液体。水既是液体的总代表,一切植物或生物又必须依靠水而存活、生长。


(3)五行的阴性循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一直循环无穷。克有时用“胜”字来代替,如:木胜土。有时也说木制土。例如《左传》哀公九年,史墨说:“水胜火,伐姜则可。”如果五行只有其阳性的循环,只能相生,一直生下去,必定越滚越大,成了个大雪球,可以大到“其大无外”的无限。如果五行只有其阴性的循环,只能相克,削克的结果,就越过越小,一直小到“其小无内”的无限。如果五行依照阴阳的原理,既相生也相克,就能保持事物适度的平衡。在西方和印度哲学里,只发展到:“四行”(Four Elements)。就是水,土,空气和火。其实空气与火可以算作一个元素,那么,他们只有三行,永远达不到平衡。所以,他们思想里根本没有凡事讲究平衡的要求存在。凡事要求平衡,当作一种理念追求的,是中国哲学的一个显著特色。


(4)五行的反贼:在一定的条件下,五行不能相生,也不能相克。譬如:金克木,并不是,金一定可以克得到木的。如果用铁锯子或斧头,多大的树木都一定可以砍倒。如果用一个小小剃须刀片去砍坚实的柚木,不但木不受丝毫之损,那小刀片必定断碎折损。这时的金不但克不了木,反被木克。在这种情况下,其专有名词叫做:反贼。又如:杯水车薪,那一杯水,不但灭不了一车的火,那点水立即被烧干。再如:烧掉一棵草的灰土,想用来增加大山的高度,那棵草算是白牺牲了。诸如此类。五行的阳性循环或阴性循环都是普通平常的运动,唯有在条件反射之下产生的“反贼”现象才是突出或不平常。宇宙之间普通平常的现象反而不如突出不平常的现象惹人注意,因此,五行运行里的反贼现象是具有相当代表性的,也是在五行运用里必须时刻注意的事实。《阴符经》称五行为五贼,虽然又是一个奇语,却又是用意深刻的。


(5)五行的运用:大致可以分为下列甲乙丙三类。(甲)五行在自然界里,是木,火,土,金,水。运用在个人的身体上就是:肝,心,脾,肺,肾,五脏。用在食物和药物上就是:酸,苦,甜,辛,咸,五味。此外有五音,五色,五谷,五穴(针灸治疗用穴位),五果,五畜....。中国的医学和膳食学就都是根据五行的运用而发展出来的,下面还有更多的说明。(乙)运用在管理学上,有木、火、土、金、水五种类型的人(参看《黄帝内经.灵枢经》阴阳二十五人第64)。任何机构,不论现在设有多少个部门,而职务的分类,基本上只有:计划(木),行政(火),制造生产(土),监督,审计,赏罚(金),和财政金融,会计出纳(水)五类。如果五类职能没有偏废,又能用五种适当类型的人服务于适当的职务部门,便能自自然然的成功兴旺,否则必定失败殒灭。(详情参照拙著《管理之道》)。(丙)运用在政治上,有五德相胜,朝代的变更,都根据五德相胜而来。这就是邹衍的五德相胜学说。每一个朝代都有一个性德,如果它以金德王(动词)天下,那朝代的服色、旗帜等都尚白,以土德王天下,则尚黄,火德王天下,则尚红...,以证明本朝政权在天地间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以火德王天下者,可能被水德的新朝所代替,这是被水德之人以武力革了命去。如果是自己里头的人壮大起来,和平转移了政权,那么,新朝必定是土德之人。譬如汉代刘邦以赤帝斩白蛇起义,刘邦打进了咸阳,灭了秦朝,是以火德王天下。那么,秦朝算是金德。周朝是以土德王天下,被秦朝取代。秦本是周王的附庸,在周的西边,祠白帝,都属金。秦取得天下并非直接从周王手中直接抢过来,而是受周朝“培育”出来的一个势力,她从诸侯手中取得天下。所以短暂的秦朝是曾以金德王天下。中国从前历朝历代,都为这件事伤透了脑筋。改朝换代,也都根据五行的相生相克来预测。


《阴符经》以五贼来代表五行,是以五行的反贼的意义,来特别突出五行。在《道德经》里,老子从未直接提到五行这个名词,不过连连说了: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道德经》第12章)。虽然没有叫名说五行,而五色,五音,五味根本就是五行。没有基本的五行,根本不可能有五色,五音和五味。唐朝李筌注解这里说:“人因五味而生、五味而死。五味各有所主,顺之则相生,逆之则相胜。久之则积气薰蒸、人腐五脏,殆至灭亡。后人所以不能终其天年者,以其生生之厚矣。是以至道淡然,胎息无味。”这是根据《老子》来注解五味,五行,以至于五贼。除了太嫌简单了一点,基本上没有错。可是张果说他:“李筌等以五贼为五味,顺之可以神仙不死。诬道之甚也。”其实李筌被冤枉了,他并没有说过,顺五味就能不死。那么张果说什么是五贼呢?他说:“五贼者,命、物、时、功、神也。”这恐怕是在过去诸种注解之中,唯一把五贼注成:命、物、时、功、神的,而为什么他们又有贼的意思呢?很含混。当然人们可以任意体会五贼的定义,不过分析来分析去,还是觉得把五贼解为五行,比较合理,合适,也比较言之有物。

  • 2008-6-8 16:41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