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手机网官网报价:你眼中的中国式管理是怎样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4 23:16:19

博大精深往往用来形容中国文化,但也有人用“博大精深”来形容中国的管理。处于中国市场上,在中国公司里,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中国式管理总是少不了。亲爱的读者,您眼中的“中国式管理”有哪些典型表现?您的公司是否正在实施“中国式管理”?“中国式管理”有哪些长处及劣势?怎样才能让“中国式管理”发挥最大效用?请根据以下提示词,搜索相关资料,结合您的亲身体会,谈谈对“中国式管理”的看法。

 

 

 

 

 

 

 

 

 

 

 

 

 

 

 

 

 

可能是长期从事企业管理技术研究的缘故,看到”中国式管理”几个字,就觉得很滑稽,而且也感觉有些难以理解,邓小平同志真不愧为伟人,若他老人家还在的话,一定会说:不要去争论什么”西式管理”还是”中式管理”,能为中国企业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的就是好的管理(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笔者在网上搜索”中国式管理”,结果令人吃惊地发现有许多人已陷入其中,好不热闹。网上谈论”中国式管理”,笔者归纳为以下几种现象:学者热、企业实际管理者冷;北方热、南方冷;国内热、国外冷;国企热、私企冷。 就管理本身而言,它没有国界之分,也没有地域之分。如果有的话,那不就会出现”××国式管理”、”××省式管理”、”××地域式管理”?!这样人们会更加迷失方向,找不着北了。其实有人说”美国式管理”和”日本式管理”,他们是从静止的角度去问题的,管理中的内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充实的,是动态发展的。从管理学的发展轨迹来看,能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管理的智慧最终会汇聚到一起而形成令全人类享用的科学知识。 目前网上论及的”中国式管理”命题我们只当是学术问题,对于从事企业管理人士而言,更主要地是如何为企业找到可操作性的解决之道。 “同样的产品以世界最低的成本生产”这是日本企业界在20几年前喊出的口号。今天当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时,我们是否也能喊出同样的口号。 “管理的好坏是要看结果的”。”无法量化,就无法管理”。 目标管理是目前企业中最常见的管理方式,而如何实现企业目标就必须遵循PDCA原则,处处以”数据”说话。只有管理者在数据面前人人平等,才可能在组织中形成共识。德鲁克说:”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优秀的企业永远没有大事发生。实际在企业管理中,一切以”数据”揭示其管理的真相,而不是管理者个人艺术化的感觉。管理者若被其直觉和情绪所控制,完全可能导致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的下滑。当一个管理感觉到管理混乱而无处下手时,数据、图表、曲线、模块等等一系列可靠的数据和工具,才会告诉你问题的真实来源和事实真相。然而,遗憾的是,目前有些专家”中国式管理”所推崇的情、理、法式管理毫不掩饰他们对于枯燥无味的”数据”的反感,他们更更喜欢人学会用传统的商业手段和所谓的企业政治化,使得中国企业管理在个人随意性的任性发展。 事实上,正是因为”组织数字化管理”取代了”个人随意性管理”,现代企业才会快速驶入高速公路,或者说,假设不懂得组织如何自适应复制、岗位如何自我复制、流程如何标准衔接,那么,所谓的企业做大做强做久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今天中国企业必须面对”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从而导致了岗位或流程的”可重复性”的缺失,而不能复制或重复的岗位或流程,则成为了个人凭借经验的随意性工作导致管理不够规范的罪魁祸首。 假如没有数字意识和数字化管理,那么,今天的企业管理将寸步难行,甚至连最基本的企业管理成果和个人业绩成就,都无法估算和衡量,更何况如何管理企业了。事实上,假如你愿意的话,几乎一切的管理要素、模块和结果,都可以数字化。在今天已经成为了我们经常使用的现代管理词语中,”企业战略/市场分析/4P销售/人力资源”等等词语,都是”组织数字化”在具体管理问题上的应用;确认消费需求﹑购买心态﹑消费模式﹑购买方式,也不再是凭借个人感觉、来自于数字分析。 毫不夸张的说,今天的企业管理,已经几乎全部”数字化”了,从企业战略设计到人力资源管理,几乎无所不在。各种管理和业务的指标数据收集/生成/处理/分析报告等等一系列复杂的工作,从而形成对于企业组织战略/业务流程/岗位职责等等一系列精确分析、合理配置与准确评估,这是一系列科学严谨的”数据”。在企业之间的效率竞争时代,”数据”成为了支撑企业管理最关键的技术性手段,因此,”数据”本身既是效率产生的关键技术手段、也是效率实现的结果衡量标准,没有严谨准确的数字意识,也就不存在效率管理意识。 今天的中国企业管理,必须学会面向绩效和结果负责,必须学整理和分析各种管理”数据”,因为”数据”是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历史痕迹,并且使得管理具有了可识别性和可复制性,从而使得管理变得确定并且面对结果负责。宝洁公司在全公司推行的任用干部时,必须先学会正确使用”备忘录”,否则不予任用,这一管理措施验证了”数据”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事实上,表面上的轰轰烈烈、人际和谐,并不能代表管理的成果,原因很简单:没有效率和绩效的企业,不可能造成持续性的企业成功。 实际上,早期的”数据化管理”演变至今,已经成为了今天企业的职业化、标准化、流程化的基础管理。虽然,职业化、标准化、流程化的基础管理未必会使企业管理获得成功,但是,缺乏了职业化、标准化、流程化的基础管理,则企业管理一定不会成功。 从以上意义上讲,所谓”中国式管理”应该更正为”中国旧式的商业智慧”。 为何把一些专家讲的”中国式管理”更正为”中国旧式的商业智慧”呢?如果说现代管理解决的是”组织”层面上的诸多问题,那么中国式管理思维还停留在”个人”的视角,可以说是”有个人、无组织;有组织、无纪律”。 “中国式管理”中并没有成型独立的教材,即按一个统一的教育体系,培育一个完整模式,使其具有便于接受、便于模仿、便于传承的特点—那是不可能的。像中国武学的上乘功夫一样,”中国式管理”传授的是一种无上心法,靠的是学习者的悟性。一般来说,中国式管理的基本教学内容可归结为四部分:儒家思想与现代管理;《孙子兵法》与营销学;中国帝王学与企业管理;禅宗与成功企业家修炼。如果仅从这四部分内容所包含的思想上看,的确够得上博大精深了。其中的精妙之处也称得上是无上心法。但这些东西拼凑起来,充其量是一种思想,而不是方法。愣要与管理学捏在一起,它也仅仅是管理哲学,而不是管理科学。中国人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里,是靠写诗作赋求得飞黄腾达的。文学即人学,官场即关系场,管理之术即驭人之术。因此,中国帝王学即是最高境界的管理学。帝王学无外乎三部分,一是儒学,二是兵法,三是禅学。儒学以其入世,教人进取,且安守本分,促官场人旺、保帝王安心;兵法,以其诡诈,教人深藏不露、明争暗斗、工于机巧;禅学,以其开悟,教人洗心,乐天知命,行止于慧。 然而,把帝王学命名为”中国式管理”,且在市场经济时代以全球化为背景去教育当代企业家,用以构建现代企业,是否有请马王堆女尸参加亚洲小姐选美之嫌?比如兵法,以诡为道,以诈为本,以致人死地为目标,是绝对的单赢模式。这与商业往来以诚为本,以信为用,互惠互利的双赢模式格格不入。用消灭敌人的恶性竞争方式搞市场营销,把合作伙伴当成生死较量的对手,千方百计用奸使诈,让所有与自己合作的人都倒霉,这哪里是培养企业家,分明是为信用黑名单增加后备队。 总结中国民营企业失败原因,可以找出一千条。但是有一条是贯穿始终的,那就是管理的非科学化。当我们面对全球化的大趋势,参与国际化的竞争时,不以开放的心态博取众长,反而抱残守缺,就只能被市场边缘化,最后,不得不去对照帝王学,反思自己管理的过失了。 现在,提出的”中国式管理”,只是不懂企业管理的另一种概念的自我炒作,本人曾接触过台湾的企业,这个学说在台湾已没有多大市场,最近在我们的企业管理界盛行,是需要警惕的。以佛学、道教的自我修炼来代替企业管理是非常危险的。本人不反对领导者的修为的历练,但不能和企业管理的绝对的等同。 往往一些中国文化的只言片语会变成我们的企业文化。那么什么是中国的文化?过去我们说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吃苦耐劳的。但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人变成全世界最懒的、最不吃苦耐劳的。现在为什么又开始吃苦耐劳了,并且要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完全是因为制度的变化。谁能说我们是最勤奋的,我们能比韩国人更勤奋吗?我们自以为自己很有特点的东西一旦放到全世界去比较、参照,就会发现都很难打上中国的烙印。中国的文化很多都是死文化、都是书本里的。中国人总是引用”死”文化来证明自己如何如何。它只是一种思想,但这种思想并没有成为中国人的思维的标准范式,也没有成为中国人的基本的理念,这些东西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但很难说跟中国人有多大关系,也很难说跟中国的管理有多大关系。 管理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有很多层面的含义。不同国家、不同企业都有适合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并且随着产品和经济全球互动,这些思想和方法也在快速地交融,相互汲取,共同成长。比如,起源于日本丰田的精细生产,今天在很多国家都在应用;而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如孔子、老子、孙子……也在世界各国引起重视。还有更多发源于美国而被世界采纳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如六西格玛、项目管理等等。 所以当我们谈”中国式管理”时,不要忘记,无论从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还是流程管理、生产管理等角度看,全球范围内的现状和趋势都是大融合、大发展;都在向流程、绩效、系统化的管理方向努力。只有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没有中外管理的本质区别;只有管理思想发明、发展阶段的先后,没有绝对的地域性管理。 作为企业家,张瑞敏可谓尽人皆知,他所领导的海尔是中国企业的骄傲。当他在美国了解到成功企业的现代管理向流程、绩效、系统化发展后,对海尔的管理进行了调整(包括信息系统)。他在一次讲话中谈到”海尔的管理是以订单为中心,实行流程管理。注重投入产出关系(系统化),实现同步流程(利用信息系统和工具),”并因此达到了比竞争对手更快、更省、更好的结果。而美国的GE公司也立即从海尔这里汲取了新的理念,甚至将公司前台的口号做了修改。 我想说明的是:没有绝对的”中国式管理”,也没有绝对的”美国式管理”。管理只能通过汲取别人优秀的东西,根据自己的企业情况,因地制宜,发展出适合企业自身的管理方法。 管理学一词源于西方,中国以前是没有管理学的,我个人认为,”中国式管理”,应该以西学为本,中学为用,就是本质上的东西借用西方的,方法、手段上借用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