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呀是谁偷走我的爱:邮票辨伪 赝品集中“两极”成了重灾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11 07:01:49
    2011年3月12日至15日在上海云洲会展中心,“新中国邮票辨伪展”将在这里举行。据悉,这是近年来规模比较大的一次专题辨伪展,对于帮助广大集邮爱好者掌握邮品辨伪能力大有裨益。当然,由此也引发出一个大家往往会忽视的问题──邮品作伪目前究竟达到了怎样的程度?我们又该如何面对作伪现象呢? 

    作伪手法多样 

    邮品作伪绝不是现在才有的现象,只是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不法分子也将高科技运用在了邮品作伪之上,因此目前的邮品作伪水平也相较过往来得高,危害性也就更大。 

  目前邮品作伪有臆造、变造、修补乃至直接伪造等等,手法多样。这其中,集邮爱好者相对遇到较多的还是变造和修补邮票,以次充好。而直接伪造邮票现象近些年来也有泛滥之势,从普通邮票到邮资封片,乃至“金猴”邮票等,时常都能看到集邮爱好者受骗上当的报道,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集邮市场的健康运行。 

  邮票作伪成本相对低廉,而一旦得手,则利润很高,而且邮票的实用需求量较大,因此才会成为不法分子选择的目标。同时,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违法的成本和风险比较低,在相关的执法力度上却显然存在一定欠缺。虽然《刑法》和《邮政法》都对伪造、变造邮资票品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由于邮政部门本身在执法权限和力量上比较薄弱,再加上追查作伪线索的难度极大,因此真正被绳之以法的违法犯罪分子并不多,执法缺乏应有的威慑力,则法律规定就很难落到实处。 

    赝品集中在“两极” 

  从近些年来出现赝品的情况看,呈现出较为独特的“两极”态势,即主要集中在高档品种和低价品种上:前者作伪利润高,一旦得逞,往往获利不菲,促使不法之徒铤而走险。比如T46“金猴”等早中期高档票,一直是作伪者重点选择的对象。 

  后者大多集中在打折幅度较大的普通邮票、邮资封片等实用品种上,这一类伪品因为绝对价格较低,往往会给大众造成一种错觉,那就是不会有人去作伪,但事实上相对于低廉的作伪成本而言,这些赝品依然能给作伪者带来可观的收益,同时相对于高档邮品的作伪而言,更具有隐蔽性。 

    当然,虽然邮品作伪现象有蔓延之势,但并不意味着集邮爱好者就无计可施。事实上,由于邮品的印制一般都有专用的纸张和印制设备,而这些作伪者并不容易获得,因此即使伪造得再逼真,只要细心检视,完全是可以避免受骗上当的。 

  比如邮票的齿孔是由专门的打孔设备打出的,整齐均匀,而伪造的邮票齿孔往往排列不齐、大小不规整、不圆滑,又比如真的邮票刷色非常清晰,层次分明,而伪造的邮票仔细观察之下就会发现模糊不清,这都是由于作伪者相关设备和技术“先天不足”所致,因此,对于将要购买的邮票特别是对于别人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急于脱手的邮票,一定要仔细检查。 

    初入门者尤需小心 

  在经历了十余年的低迷之后,去年以来,邮市出现了久违的“井喷”行情,大部分邮品的价格均有相当可观的涨幅,相对于低廉的作伪成本,这种利润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因此作伪现象“抬头”也是极有可能的,这就要求广大集邮爱好者要多学习、多掌握集邮知识,在选购邮品的时候多长个心眼,特别是那些被邮市热潮吸引而来的集邮爱好者和投资者,最好还是能够请懂行的朋友把把关。 

  应当引起重视的是,近年来许多集邮爱好者和投资者喜欢收藏原包、原箱的邮品,而为了保证包装的完整性,往往不愿意拆包检查,等事后发现其中有“诈”,后悔就迟了,对于这一点,集邮爱好者更要引起警惕。作者:许明罡 

邮市火爆令赝品横行 更需巧辨“李鬼”邮票


    据《劳动报》报道,1997年邮市繁荣之时,仿制、盗印的各种邮资票品纷纷出炉,特别是其中的一些珍邮赝品,害人不浅。今年邮市再度升温,“李鬼”邮票很可能卷土重来,我们特别提醒集邮爱好者要擦亮眼睛,提高辨别真伪邮品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你看,这枚真的《庚申猴》采用的是雕刻版印刷,而这枚假票用的是胶版印刷,毛发不凸出,且齿孔不规则,只要稍作比较,就能予以区别。”资深集邮家一边拿着实物,一边向收藏者讲解着辨别假邮的技巧。

  在“3?15”到来之际,云洲古玩城举办新中国邮票辨伪展,吸引了众多集邮爱好者,不少人更是带着自己的邮品前来向“老法师”取经,以鉴真伪。

  高价票是造假主要目标

  “由于市场价格较高,庚申猴票和一些早期的文革票是造假者的主要对象。”云洲古玩城邮币市场部副经理徐建华告诉记者,“这次邮展展出了真假邮票200余片(套),范围基本涵盖了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纪特、JT、文革、编号票以及封、片、小型张等各大类,其中不乏珍邮。通过展示、对比,可以使集邮爱好者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

  从之前市场上发生的一系列假邮诈骗案件来看,大多采用了低价诱惑的策略。这些骗子利用人们想捡漏的心理,编造一些故事,低价出售这些假邮,很容易让买家心动。

  去年,宝山警方曾经破获一起系列假邮诈骗案,涉案价值约10多万元,受害者都是年过花甲的集邮爱好者。其中一位陈老伯在邮局门口碰到一名中年男子。他自称父亲去世后留下一本邮册,想变卖换钱。邮册里面有“梅兰芳舞台艺术”、“毛泽东最新指示”……张张都是珍品,最后一页竟是世界珍邮“祖国山河一片红”。这枚邮票曾经卖出68万元的高价。而整本邮册男子只出价2万元。陈老伯以为碰到了不懂行的人急于出货,便用自己多年收藏的价值1万多元的纪念钱币与男子交换,回家后才发现这些“珍邮”都是赝品。

  伪票制造的几大手段

  上海集邮文献研究会会长王夫良告诉记者,假水印、假背胶、假加盖等,都是伪票制造者的常用手段。

  上述那个案件,其中的“珍邮”全是造假者从邮票目录书中抠出的印刷图片,通过重新处理冒充真邮。为达到逼真效果,造假者还用锥子和铰链自制打孔器,在图片边缘打出一圈类似邮票上的齿孔。

  这种造假手段应该说还是比较低级的,只能欺骗一些老年集邮者,而像近年来在网络上出现的一些假邮票销售则采用了“高科技”手段,欺骗性更大。

  如在某交易网站曾经出现过一枚“一片红”邮票,上面还盖有1969年的邮戳,价格才几千元,非常具有吸引力。但据业内人士介绍,这是一枚不折不扣的假邮票,其第一道工序是选用纪念张,这种用电脑扫描仿制的花纸头,其右下角有一黑斜杠;第二道工序是上背胶,即在邮票背面上一层胶水待其风干,把花纸头伪造成胶版印刷的票品;第三道工序是盖邮戳,特别是用邮戳上的某条线把花纸头上那个黑杠遮住,如果不细看很难辨出真伪。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邮戳只是用打印机打出来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做旧,使新票看上去陈旧。

  除了以假乱真,还有以真变“珍”的。这类造假是把真正的邮票加以改造,使之成为珍罕之品,以获取暴利。如把真票的齿孔剪掉,使其成为无齿票,也有将无齿票或小本票无齿孔的两边打上齿孔。

  掌握技巧免入陷阱

  王夫良认为,邮票的真假通过一定手段总是能够被辨别,关键是集邮者要掌握一定的辨伪技巧,才能免入骗子的陷阱。

  首先,要多了解一些邮票辨伪的资料。掌握邮票的纸质、版别、印刷、票幅、齿孔、背胶六大要素的基本知识和识别方法。

  就拿目前邮市中最为火爆的庚申年猴票来说,市场上充斥的假“金猴”邮票有些几乎可以乱真,但真票的雕刻刀法线条流畅,图案凸凹感丰满,刷色鲜艳。假票虽然有三四种版别,但雕刻刀法显得散乱无章,断裂现象颇多,票面上“庚申年”、“8分”的差异较为明显,有的背后无专用背胶,而用非胶性涂料冒充。

  除了庚申年猴票,一些早期发行的小型张也是造假者经常仿冒的。但最大的区别在于:真品使用邮票专用纸,彩纯正,附着感强;假票采用铜版胶版印刷,左侧文字模糊,断裂多,印刷网纹明显,刷色不正,背胶也不是专用邮票胶。许多珍邮还有专门的暗记,集邮者可以通过购买专业书籍,如《实用中国邮票辨伪录》、《中国邮票辨伪图录》、《中国邮品辨伪必备》等来提高自己的辨伪常识,并在购买邮票的时候进行比对。

  由于骗子针对的主要是贪多求全的集邮爱好者,一旦欺骗得手就溜之大吉。因此,集邮爱好者千万不能贪图便宜,到路边的“邮贩”或者网上购买高价珍邮,而应选择有固定摊位的正规邮商处购买,即使发生纠纷,也可以通过市场管理部门进行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