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蜡杆用上油吗:盘点2007年:六大民生领域之进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6/30 00:14:26
漫画:紧紧拥抱 新华社发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从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到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福利救助,各级政府改善民生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在2007年都留下了奋力探索、不断前进的足迹。
教育:资助贫困学生制度渐成体系

国家资助向职业教育倾斜 资料图片
近年来,子女教育费用的高涨,已经成为包括农民在内的城乡低收入家庭的支出重负,而这也进入了国家公共财政的关注视野。2007年新春伊始,"两免一补"这项去年惠及广大西部农村家庭的教育补助政策,开始把惠及面扩大到中东部农村地区。中央财政为此安排"两免一补"资金181亿元,免除了全国近1.5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意义
不能让教育公平只是一个美好理想
温家宝:扎扎实实搞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
中国将进入实施全民保健的国家行列
社保网络不断延伸 百姓安康获更好保障
发改委公布第一批城市社区和农村基本用药价格
在"两免一补"政策大幅度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资助工作也紧锣密鼓。2007年9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建立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其特点可概括为"每年资助500亿,受助学生2000万",让普通高校和中职、高职院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受到各种形式的国家资助。
国家"使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的决心已经开始付诸行动。这个资助体系向职业教育的重点倾斜,无疑将带来中国职业教育的大发展。
医疗:降低药价成为地方医改亮点
作为民生难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医疗体制的整体改革方案近年来几经修改、讨论,仍然莫衷一是。但是,在医疗领域的基础建设上,政府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医疗服务的目标却日渐明晰。2007年,经过多年试点证明卓有成效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始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全国约有2400个县(市、区)开始建立这一制度,约7亿农民参加。在城镇,各类公立医疗保险制度也开始走向完善。
2007年,降低药价---这一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治标之策"成为各级政府推动医改的重点和亮点。从国家层面看,国家发改委在年初就主动调整10类354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其中7成品种下调,平均降幅20%,最大降幅85%,降价金额约70亿元;卫生部也表示要进一步改进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切实把药品虚高价格降下来。从地方层面看,一些地方推行统一招标、配送等,力图从源头上控制药价。如云南曲靖市推行药品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四统一";山东济南市首批被确定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39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告别过去分散单一采购药品的历史;福建福州市通过财政补贴将"零利润药品"送进社区。
或许这些改革措施的长效机制还有待探讨,但不可否认,许多百姓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随着医疗体制改革走向深入,这些治标性的措施将有望向治本延伸。
住房:廉租房与高房价分道扬镳图表:廉租住房制度 保障低收入家庭住房 新华社发
2007年的中国大城市房价涨幅惊人,商品房从"十万元级消费"快速跃进到"百万元级消费",令工薪阶层望楼兴叹。
在商品房领域的调控陷入僵局之时,政府却在另一个以往被人们忽视的住房领域打开了局面---廉租房,这一针对低收入群体推出的住
《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将于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九部门联手构筑廉租住房保障体系
廉租住房租金将实行政府定价
三部委要高校做好对家庭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
三部门发通知要求做好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就业促进法》明年实施 性别年龄不能阻拦应聘者
房保障品种在2007年得到了高度重视。年初,建设部就提出要求,尚未建立廉租住房制度的市、县,要在2007年年底前建立,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住房困难户要实现应保尽保。为此,建设部还对廉租房的土地供应、资金保障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2007年,全国各地政府建设廉租房的热情空前高涨,如贵州省就提出把"在所有城市建立和实施廉租房制度"作为2007年10件实事之一,对享受低保、人均居住面积不足6平方米的"双困"家庭,实行应保尽保;河南省给出时间表,要求在2010年年底前,全省所有城市(包括县城)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都将纳入廉租房保障范围;海南省计划在5年内新建廉租房约69万平方米;一些地方在新建廉租房的同时还多方搜集闲置公房纳入廉租房供应渠道……与此同时,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品种也得到了加强。
政府重视廉租房建设的深远意义在于,它用实际行动明确了政府在住房领域的保障责任。
',1)">
就业:扶持创业、帮扶零就业家庭构成互补
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最近表示,今年1~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已超过1000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3%。"超额完成任务"固然可喜,同期公布的另一个数字更应引起人们重视:目前,全国95.7%的零就业家庭已实现每户至少1人就业。这表明,政府在就业任务的执行上不仅重视数量,而且注重质量。
2007年,与帮扶零就业家庭互补并行的另一个就业理念就是"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创业者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实践证明扶持创业者能够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尝试为失业人员和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支持,还有一些地方把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作为促进就业的一条主要途径,让更多的劳动者通过创业实现就业。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2007年新增就业人数将达到2400万人。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在此背景下,政府仍将执行积极的就业政策,而创业将是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解决就业难题的重要突破口。
收入分配:财产性收入有了坚实保障(资料图片 张 越作)
2007年初,股市、基金持续火爆,一时间"全民皆股"、"全民皆基",百姓储蓄资金不断大规模"搬家",即使央行多次加息,也难以遏制人们猛醒的投资热情。
不过,人们在获得一些投资收入后,又开始担心征税等问题,税收表格的一点点变动都能触痛人们敏感的神经。如果说,政府部门的澄
中共首次强调在初次分配中体现公平以遏制贫富差距
专家谈如何“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开启中国居民财富增长新格局
今年我国用于医疗救助的财政投入达71.2亿元
中国全面推行医疗救助制度保障困难群众"病有所医"
民政部明确医疗救助制度便民措施
清还不够让人放心的话,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则让很多人吃了定心丸。这意味着政府将出台更多优惠政策,提供更多机会,完善各种投资渠道,使老百姓的财产性收入增加,而不是相反。
2007年,政府在调整收入分配秩序方面的举措表面上看波澜不惊,实际上也在逐步酝酿着更大幅度的改革。提高最低工资水平为低收入者增收,利用税收和工资改革等手段培育中等收入者群体,重提"国有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制度"以规范垄断性国有企业的收入,人们从中都可看出政府调整收入分配秩序、缩小收入差距的思路逐渐清晰,措施日趋有力。引人注目的是,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对初次分配公平问题的重视表明,国家在遏制贫富差距扩大上的举措将更为深入和有效。
社会保障和福利救助:"全覆盖"成为新追求
近年来,从试点到全面推开,从最低收入人群的保障开始向中低收入人群乃至全体人群延伸,社会保障和福利救助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07年这项工作把提高覆盖率、争取"全覆盖"确定为最新目标。
如果说,社会保障和福利救助政策在过去比较注重特定人群的保障,如"两个确保"(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对农村五保户人群的救助等等,现在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救助政策更着重于构筑覆盖城乡各个人群的全方位保障网。这包括两个层面的"全覆盖":制度层面,不断填补过去由于财力不够形成的"空白点",在所有地区全面建立社会保障和福利救助政策体系;执行层面,将过去遗漏的各个人群纳入保障,努力做到应保尽保。
2007年,国家不断加大对社会保障和福利救助的公共财政投入,部分社会保障和福利救助政策已基本做到"全覆盖",如医疗救助制度在农村已实现"全覆盖"。在一些先行一步的地方,对"全覆盖"的追求更为明确,如浙江省已经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三条保障线,从制度上实现了城乡居民的"全覆盖";上海市提出在2010年力争实现各类基本社会保障基本"全覆盖"。即使在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方,对贫困生的资助政策也力求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阶段的"全覆盖"。(半月谈记者 王新亚)

十七大报告解读: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期待。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更高要求时,从广大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针对我国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情况,按照需要和可能相结合的原则,对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新要求。
今年以来改善民生措施述评: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一年来,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召开会议、下拨资金、建章立制等多种形式,积极解决百姓“最急、最盼”的事情。
新五年:从十七大前瞻国计民生八大热点走势
改革往何处去?中国发展走什么样的道路?当前,不少重要领域已进入改革“深水区”,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将呈现出怎样的大趋势?
针对十七大报告中关系国计民生的诸多内容,半月谈编辑部结合专家研讨意见,就其中社会普遍关注的八大热点问题在未来五年发展演变的基本走势,进行了前瞻和展望。
中国走进改善民生新阶段 执政重点指向民生
十七大期间,一个细节让许多人感动:10月16日,当一位12岁小记者向教育部部长周济提问“我们的小书包为何还那么重”时,周济回答,“十七大报告提到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着眼于国家发展方向和民族发展未来的十七大报告,居然关联着小学生的小书包,这个细节生动地诠释了十七大报告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从战略高度看待保障和改善民生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需要从战略上进一步认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
十七大代表谈社会建设:“以民生为重点,社会事业不欠账”
出席党的十七大的安徽代表团的代表在感受中部地区崛起的同时,十分赞同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所说的“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点击详细


(点击图片 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