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沙漠是哪个:道德经诗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10/05 10:48:47
道德经诗解(1)

经过长时间的研习,十年磨一剑,终于完成了这个诗解。且在三门峡文艺2010年第三期发表。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 敬请方家指正,也请各位读者批评。...
《道德经诗解》
第一章  观妙
开天辟地破鸿蒙,负阴抱阳万物生。常有常无观其妙,尊道贵德璇玑经。
第二章  观缴
美丑善恶在人心,自然和谐始见真。无为不言行教化,功成业就不自居。
第三章  安民
无贪无欲最为高,强身健体逞英豪。顺应自然民自治,天下为公事逍遥。
第四章  不盈
大道空虚似无形,深远奥妙物之宗。上无生母先帝后,法天则地显神通。
第五章  守中
天地圣人平等心,万物百姓视同仁。顺其自然百事顺,中而用之虚静魂。
第六章  谷神
谷神不死谓玄牝,生养万物母性门。连绵不绝道无极,生生不息天地根。
第七章  无私
天长地久非常道,圣人无私道最真。置身度外寻心法,谦让无争善其身。
第八章  若水
上善若水比心法,善人胸怀如渊大。无形无体居善地,待人处事无失察。
第九章  持盈
不知适可露锋芒,金玉满堂无法藏。富贵骄横留祸根,含藏收敛清名扬。
第十章  玄德
处世无奇有妙门,形神兼备不离分。无欲至柔育万物,治国爱民中华魂。
第十一章  虚中
有无对应乃辨证,有利无用成虚空。凡事把有当作无,妙用自然显分明。
第十二章 为腹
声色犬马情放荡,物欲横流心发狂。圣人但求常温饱,安定生活体健康。
第十三章  宠辱
宠辱不惊是为龙,置身度外何患惊。宇宙大方心里装,造福黎民和百姓。
第十四章  道纪
宇宙之初形恍惚,开天辟地问盘古。非常之道驭天下,自然规律识万物。
第十五章  不盈
豁然通达善行道,胸怀若谷冰雪消。宽厚待人不自满,去故更新谓玄妙。
第十六章  复命
心灵虚寂到极点,清静复命归自然。轻妄举止主灾凶,公正合道保平安。
第十七章  知有
宇宙万物不知有,安邦治国信长久。无为而治主逍遥,百姓称道自然求。
第十八章  四有
大道废弃倡仁义,伪诈盛行出智慧。家庭不和显孝慈,国家混乱见忠臣。
第十九章  朴素
圣智仁义与巧利,全为巧饰惹是非。社会病态要治理,纯洁朴实少私欲。
第二十章  食母
众人观景上楼台,我抛巧智如婴孩。淡泊宁静百愁去,淳厚宽宏得道来。
第二十一章  从道
超玄理论道为尊,万物初始看得真。恍惚象物精真信,逻辑定律宇宙论。
第二十二章  报一
委曲求全道化一,贪多迷惑不知归。自我矜持难长久,低调不争好做人。
第二十三章  同道
天地狂暴不长久,人不同道便同失。同道同德得天下,取信于民成王侯。
第二十四章  不处
踮起脚跟站不高,迈开大步难远行。急躁炫耀如赘瘤,自以为是难成功。
第二十五章  混成
浑然而生天地前,周而复始总循环。我命其名叫做道,人地天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辎重
厚重静定是根本,美食胜景难吸引。安然处之中庸道,轻率失根躁失君。
第二十七章  袭明
圣人救世恶人师,尊善鉴恶为大智。做人根本善行道,内藏明智无弃物。
第二十八章  常德
知雄守雌天下溪,知白守墨德不离。身居荣耀守卑辱,朴素纯真为明君。
第二十九章  自然
治理天下不强求,世人秉性各千秋。极端妄为必失败,天下人民最神圣。
第三十章  不道
以道用兵佐君王,穷兵黩武太猖狂。无论胜败均合道,逞强骄奢定灭亡。
第三十一章  贵左
不祥之物如兵凶,常以右方论输赢。君子之道贵居左,尚右如丧天下诛。
第三十二章  知止
道虽无名如江海,知止不殆犹川谷。以道治理天下同,阴阳相交降甘露。
第三十三章  尽己
知己知彼为睿智,知足常乐是富有。明辨笃行守本分,死而不亡道长寿。
第三十四章  成大
大道行广育万物,功成事就不沽名。无欲名小众望归,有德成大伟业宏。
第三十五章  大象
知“道”不害天下往,和平安泰美好至。平淡无味难表达,化育万物力无穷。
第三十六章  微明
想要收敛先扩张,想要削弱先加强。以弱胜强微明显,刑法政教不露光。
第三十七章  无为
道常无为无不为,侯王治民是真谛。以道镇服天下宁,自生自长无贪欲。
第三十八章  处厚
上德之人不虚华,顺应自然心作为,失道有德仁义礼,上礼之人不足信。
第三十九章  得一
天得以道而清明,地得以道而宁静。人得以道而英灵,万物得道而长生。
第四十章  反复
循环往复道运动,微妙柔软道之用。万物有形看得见,有形物质生于无。
生命的道德真相2——DNA中的经文
上篇最后一句话是:老子是人类生命科学的最伟大的导师!这一篇就举《道医学》中熊老师的阐述,证明老子的伟大。老子《德道经》是一部生命科学的百科全书,他曾经在2500年前,已经将DNA双螺旋结构的两个链条分别命名为素和朴。并且将DNA双链条中央,现代科学仍未发现的能量轴命名为“”,而将细胞命名为“”。可见中国的文字是古人对生命深度内视慧观的结果,古文字里的生命信息,被当代权威科学所验证,慧观科学有着了不起的遥遥领先的地位。

老子《德道经》第63章<朴素>“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绝学无忧”。
老子《德道经》第65章<从道>“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
老子《德道经》“道恒无名,侯王若守之,万物将自”。
素是本色,朴是朴实,众是众生,同父,《字汇》:音贵,谐也。心为则事谐成。

在经典诵读老子《德道经》进入守一法中,从修身内求法的慧观中获得这种信息后,再来考察古文字中的甲骨文,非常惊奇地发现,在古代早期的画图文理基因中,在象形表意的内容上,与慧观结果惊人地吻合,很容易获得佐证和认同。
汉字图文基因的“众”,象形表意的是:一只慧眼在上进行慧观下的众生,细胞内全都具备DNA双螺旋结构,能量轴是人人体内皆具有的共性物质。众生平等,皆具此相,并无差别。
汉字图文基因中的“”,象形表意的是:左侧一个人,右侧一滴水内(细胞质中)的弯曲中轴和双环状结构,这一滴水的象形表意,极为完美地表达着这个字形是在体内水中观察到的现象,其中弯曲的中央能量轴和水内的象意极为突出,“”所代表的能量轴,是生命中最关键的物质。
汉字图文基因中的“素”,象形表意极为唯妙唯肖地在左右表达着“”的信息和DNA的双螺旋结构信息,将DNA的慧观结构作出了真实的描画记录,与高倍电子显微镜下获得的图案,惊人地相似。故老子亦曰:“见素抱朴”。
汉字图文基因的“朴”,象形表意着:修木德之仁,才能见素。从字形结构上不难看出,朴的右侧结构,与“素”的图文极其相似,只是左侧加了个阳木的仁德相引,即可以整体全部地察观到完整的细胞结构。
老子用“”的这个字为细胞命名,表达着修心的重要性和有为的障碍性,只有在心上为之,心内为之,去脑智而为,去心而从性,少私而寡欲,无为而为,才能慧观到名为“”的这个细胞。这一切都验证着我们的祖先是在修身内求法的深度慧观中,创造了文字学和生命科学。

韩金英油画《泰》2007年
DNA又称去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同时也是组成基因的材料。有时被称为“遗传微粒”,因为在繁殖过程中,父代把它们自己DNA的一部分复制传递到子代中,从而完成性状的传播,这是科学界的解释。老子《德道经》第65章<从道>“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 同父, 众之众,在《易经》的坤卦中,坤代表地、母、众等,众在我看来也就是母父。熊老师在老子《德道经》中是这样注释这句话的“宇宙万化的规律,从今追述至古,道的存在和作用一直没有隐去,并以此顺应自然之真宰。”天父地母,道父德母,《道德经》,这都是后人的思维,古人的思维是老子说的众,母父,阴为先,所以马王堆帛书中是《德道经》,因为这两个字隐含着生命最小的物质单位。《易经》中的泰卦,坤在上,乾在下,阴气向下降,阳气向上升,才是水火既济,天地交通,阴阳合一,才是生命的最佳状态。DNA双链条中央的光束,现代科学仍未发现的能量轴,老子叫它众,这个众 在我看来就是“一”,就是“道”,更加清晰地证明了我们的生命就是道,每一个人都是道德之身。
在看DNA双螺旋两个链条的名字素和朴,看到上述表格中熊老师慧观出的这两个字的图形,就知道朴素是生命的细胞,离道很近,是生命的本来面目,这才是朴素之大美也。全世界全人类都该提倡朴素之风,这是生命回归的必然需求。朴字的木字旁,木对应仁德,善德,在仁德的相引下,才能见到素,见到生命的本来。因此,心善、言善、行善是生命的本分。而又是老子为我们回归本性指出的具体方法,如熊老师说的“在心上为之,心内为之,去脑智而为,去心而从性,少私而寡欲,无为而为。”用质朴的先天慧性,杜绝后天意识的狡诈、机心、复杂。依自然无为的状态,跟着感觉走,后天意识及时地配合先天慧识的指令,如此完成的一个行为,像做梦一样美妙顺利。感而遂通,通神,感应隐态无形却起决定作用的能量,才能体会“拈花一笑”之妙,体悟雄老师说的“虚无生万有,大道运化德的一元始炁,生成天地,赋形万物。无论飞潜动植,万有万类,变化不穷,源源不息,皆是道德物质能量的作用力,是大道厚德培育的必然结果”。
老子《德道经》是一部殊胜的“哲学诗”和“万经之王”。它预言般地深刻指出:“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世界历史社会的发展,也的确就是如此一步步地下滑到了道德的最后底线,降到了仁、义、礼、智、信这五德最末的“忠信之泊”阶段。人类道德中所拥有的最根本的基础的“信德”,这一道最后的道德人格防线都出现了危机,在世界各地忠信、诚信、信誉、信仰等等都全面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危机,德和道的回归,也必将是极其迅速的一个变化过程。我们共同处在道德最后的底线上,返朴归真,修德知道的路也同样就在每个人的脚下。
天下唯道德至高至尊,它不会因为今日科技的发达而过时。反之,更加证明了大道自然真理的真实存在。无论古时的四大发明,还是现代的飞船上天,以至于当今信息时代电脑等科技成果的普及,皆得益于自然大道物理的应用。道德法则永恒不变,不分古今,并不因时间、空间的变化而改变,也不因人类无视或歪曲而消失。无论古今,人类社会都是循道德而行,始终逃脱不了“顺道者昌,逆道者亡”这一铁定的自然根本规律。当今人类偏重物质,轻视精神,否定精炁神的客观存在性,只重享受,不讲道德,正觉丧失,愚智独用,识盲三宝,血浑肉浊。故而失去了古道淳朴的元始一炁,丢失了上苍赋予人类的天良,不能以道德正确驾驭人生之舟,这正是当今人类社会的最大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