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国企对外担保规定:食物的营养成分与医疗价值(1一10)绪 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6/29 23:09:39

 

食物的营养成分与医疗价值

 

                        一  绪     论

 

    1  概  述

    饮食营养、体育锻炼和道德修养,是增强体质、增进智慧和养生健身的三大要素。而饮食营养是后二者的物质基础;是正在兴起的第四医学--“自我保健医学”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食,是人与生俱来的本领,人活着就必需吃,饮食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和人体代谢的能量来源。古人云“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身也”。知食宜即是指所食之物,必需适合人体生长、发育、健脑、健体、美形和生理、病理、毒理的特点。吃出健康,吃出智慧,吃出性格,吃出优美的体形,是现代人的饮食观。忙学习、忙事业、忙育人。事业、学习、家政、游乐天天忙个不停,这是现代人人生的追求。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大脑,是一事无成的。而每天摄入必需的营养及其正确组成,才能使人生的理想变为现实。

    食物的品种广泛,成分复杂,而且基本上来源于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所以具有种属的特性。各种食物所具有的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无机盐(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和理、化特性差异很大。合理的膳食除要求有一定数量的各种营养外,还必需注意它们间的科学搭配。从中医的食养、食治观点而言,还必须知食物的食性、归经等知识。提倡合理摄取,平衡营养。食物可以养生,但进食过量、过杂与偏食,也可致病戕生。

    病从口入。除了吃进不卫生的东西外,还有另一层意义:这就是不讲究吃法,也会吃出疾病来。营养过剩、营养不良和营养组合失调;一餐摄入的食物种类过杂;当人体有不同的证候时,不注意饮食的宜忌;食物的温度过高、过低;用餐的速度过快等等不良的饮食习惯,都是病从口入的重要方面。众所周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泌尿系统结石,甚至癌症,无不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科学的饮食习惯是营养摄入合适,组成比例合理,于人体有利无害,而且做到饮食有节。节制饮食还是防止癌症发病率的一个主要方面。

 

    2  蛋白质

    蛋白质是一种化学结构非常复杂的化合物,它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它的最大的特点是含有氮,有的蛋白质还含有硫、磷、铁、碘、钴等元素。这些元素首先按一定的比例和结构组成氨基酸,许多氨基酸再按一定方式连结成蛋白质,所以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是由氨基(-NH2)和羟基(-COOH)组成的酸,所以称氨基酸。氨基酸又分“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两类。凡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够快,不能满足需要,必需由食物提供的称“必需氨基酸”;另一部分可以在体内合成的称“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包括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和组氨酸;非必需氨基酸有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酪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丝氨酸、脯氨酸、门冬氨酸、精氨酸和瓜氨酸等。食物中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的种类越多和数量越接近人体的需要,其营养价值也就越高。习惯上把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适合人体需要的称为完全蛋白质,动物性蛋白质、植物性蛋白质中大豆蛋白质属此类;所含氨基酸齐全,常缺少赖氨酸和蛋氨酸,数量不充足,称之为半完全蛋白质。植物性蛋白质如米,面,土豆等含的蛋白质大多属于此类;缺乏某些必需氨基酸,数量也不足,如肉皮和蹄筋的蛋白质、玉米、豌豆中的蛋白质,称之为不完全蛋白质。

    蛋白质被消化酶分解的程度越高,则被人体利用的可能性越大,营养价值亦越高,称之为蛋白质消化率。而蛋白质在体内被利用的程度,称之为蛋白质的生物价,生物价越高,则营养价值也就越高。食物中若缺乏必需氨基酸,就会直接影响肌体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导致蛋白质缺乏而发生疾病。

    蛋白质是生命的存在形式,是构成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之源--其本质就是指氨基酸。人体的一切细胞和组织都由蛋白质组成,人体有许多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物质,如对代谢过程中具有催化和调节作用的酶、激素、承担氧气运输的血红蛋白、进行肌肉收缩的纤凝蛋白和构成人体支架的胶原蛋白,都主要由蛋白质构成。成年人体内平均约含蛋白质16·3%。分散在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体液内。人体肌肉、血液、皮肤、毛发、骨骼都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参与表现生命现象的酶,某些蛋白激素和抗体,它们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蛋白质。如果某种组织或细胞的蛋白质供应出现障碍,人就会发生疾病甚至死亡。所以,蛋白质被称为生命的根本。每人每天每千克体重应摄入一克,小儿可多些,老人可多少些。人体对外来的微生物感染所产生的抗体,一般都由丙种球蛋白形成。如膳食中的蛋白质的摄入长期不足,将导致负氮平衡,难以维持组织细胞的更新,一些更新速度较快的细胞将首先受到影响。肝脏内血浆蛋白的合成也依赖于蛋白质,当摄入不足,将发生合成障碍,血浆白蛋白浓度下降,全身可出现水肿。肌肉也由于蛋白质合成更新不足而发生萎缩。由于免疫体合成减少,对于各种感染的抵抗力下降。胶原蛋白合成障碍而使伤口不易愈合。儿童期蛋白质缺乏可使骨骼生长不良、智力发育障碍。膳食中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生殖机能也将受到影响,在女性还可出现月经失调、乳汁分泌减少。另外,膳食中蛋白质中所包含的氨基酸构成比例应与人体需要相符。特别是在人体内不能自身合成的8种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蛋氨酸,必需每日从食物中摄取。对于婴儿来说,组氨酸也是必需的氨基酸。高蛋白含量的食物有牛奶、蛋、肉、鱼类动物蛋白;谷类、豆类及硬果类(花生、瓜子、核桃等)植物蛋白。摄入的蛋白质最好是两者混合,不可偏废,可减少冠心病发生的机会。

 

表一  几种食物蛋白质的消化率表

食品名称    消化率(%)  食品名称    消化率(%)

奶  类      97-98         鱼  类        98

肉  类      92-94         谷  类      66-81

蛋  类       98           豆  类      60-96

油  脂      81-98         薯  类      70-74

 

表二  常用食物蛋白质的生物价表

食品名称    生 物 价    食品名称    生 物 价

大  米        77        红  薯        72

小  麦        67        土  豆        67

白面粉        52        猪  肉        74

小  米        57        牛  肉        76

玉  米        68          鱼          83

生大豆        57          虾          77

熟大豆        64        全鸡蛋        94

蚕  豆        58        鸡蛋白        83

绿  豆        58        鸡蛋黄        96

扁  豆        72        牛  奶        85

花  生        59        白  菜        76

 

表三  正常人血浆中氨基酸水平(毫升/升)表

 

        新     生     儿               成       人

 氨 基 酸   平 均 值        范    围        平 均 值    范     围

 组氨酸       11.9           7.6-17.7         11.5.       4.9-16.6

 赖氨酸       29.3          16.7-39.3        22.4       12.9-34.6

 亮氨酸        9.5           6.1-14.3         14.5        9.8-23.8

异亮氨酸      5.2           3.5---6.9           8.3        4.8--12.8       

  蛋氨酸        4.4            1.3-3.1          3.4         8.9-15.9

苯丙氨酸     13.0          6.9-18.2         8.8.         6.1-14.6

苏氨酸       25.9          13.6-39.9        15.4        9.4-23.8

色氨酸        6.5          痕迹-13.7         9.8.       5.1-14.9.

缬氨酸       16.8           9.4-28.8        .25.0        15.5-37.1

精氨酸        9.4           3.8-15.3        13.0         3.7-24.0

瓜氨酸        2.8           1.5-5.8          5.3         2.1-9.7

胱氨酸       14.7           3.5-20.2        10.5.        2.0-20.2

谷氨酸        7.6           3.0-15.7         8.5         2.1-28.2

  谷氨酸胺    111.6          73.6-140.        83.0        60.7-101.5

 酪氨酸       12.6           7.6-18.0        9.4          3.9-15.8

   牛磺酸       17.6           9.3-27.8        7.9          3.4-21.0

      鸟氨酸       12.1           6.5-20.0         7.9          3.9-14.0

        丙氨酸       29.4          21.0-35.5        29.9         18.7-58.9

  甘氨酸       25.8          16.8-38.6        17.8          9.0-41.6

β-丙氨酸    1.3                            0.8

丝氨酸       17.2           9.9-25.5        11.8     .    6.8-20.3

羟脯氨酸      4.2

 脯氨酸       21.3          12.3-31.9        21.2        11.7-38.7

γ-氨基丁酸  1.5           0.6-3.0          2.1

  乙醇胺        3.2           1.6-5.6          0.1          0.0-0.7

天冬酰胺      6.0                            5.8

天冬氨酸      1.1          痕迹-2.2          1.8          0.0-3.2

 

    3  脂肪

    脂肪被称为建造人体的主要物质,在营养学上,一般分为脂肪和类脂。除供应人体的能量外,还是人体组织细胞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特别是磷脂和胆固醇等,细胞膜和外周神经组织都含有这些成分。成年男子体内脂肪含量约为13·2%。脂肪是三分子的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化合物,又称三酸甘油酯或甘油三酯,在体内主要分布在皮下、腹腔、肌肉间隙和脏器周围,容易受进食的影响,故称为动脂;类脂是一些能溶于脂肪的物质,有磷脂和胆固醇等,是组成人体脑组织、细胞和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能保持细胞膜的通透性、毛细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磷脂和固醇类称为类脂和脂质,主要存在于细胞原生质和细胞膜中,不受进食情况的影响,故称定脂。磷脂使血中胆固醇及脂肪颗粒变得极细,使其在血液中保持悬浮状态,防止胆固醇及脂质沉积于血管壁上,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是胆汁的主要成分,有助于脂类的消化与吸收;与人类新陈代谢、激素的合成和增强免疫机能都有关。但高胆固醇血症、高血脂血症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形成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脂肪也有动物脂肪和植物脂肪两大类。动物脂肪主要含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熔点都较高;而植物脂肪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都较低。在室温下,饱和脂肪酸一般呈固态,容易凝固、沉积在血管壁上,导致动脉硬化;不饱和脂肪酸为液态,不易凝固、沉积在血管壁上。一般说来,植物脂肪优于动物脂肪,是因为植物脂肪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它可以使血液中胆固醇转移到组织中去,而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动物脂肪是脂熔性维生素A和D的主要来源,这两种维生素和人的生长发育有密切的关系;植物脂肪是脂熔性维生素E和K的主要来源,这两种维生素和血液、生殖系统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动物脂肪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它在人体内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但是如果中、老年人血液中胆固醇过高,容易得动脉硬化、高血压病。植物脂肪不含胆固醇,而崐含豆固醇、谷固醇等植物固醇,植物固醇不但不被人体吸收,而且能阻止人体吸收胆固醇。植物脂肪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崐必须脂肪酸的量都比动物脂肪高。这是因为不饱和脂肪酸越多,熔点就越低,容易为人体吸收。必须脂肪酸是人体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缺乏它生物膜结构的更新就会受到影响。必须脂肪酸还能促进胆固醇变为胆汁酸盐,阻止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对防止动脉硬化有一定的作用。正确的植物脂肪与动物脂肪的摄入比例是4∶1。

    近来,人们发现,脂肪是导致肥胖的元凶的说法值得怀疑。越来越多的饮食营养学家认为,脂肪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著名的美国饮食营养学家罗伯特·阿特金斯很久以前就肯定地说导致人发胖的罪魁祸首是面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以及水果和饮料中的糖,而不是脂肪,反对食用碳水化合物,他建议以脂肪取而代之。人们已逐步地认同他的说法。不久前斯洛伐克公共健康学校饮食专业主任瓦尔特·乌依列特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后表示,他的实验结果推翻了“脂肪有害无益”的说法。当然,这种说法还有待时间来证明,但鼓吹多食用碳水化合物的始作俑者最近也无法继续鼓吹他们的倡议,起码在美国这种说法没有行得通。自1980年后,美国大胖子剧增,正是从那时起开始流行一种说法,含热量低、碳水化合物高的食物有益无害而引起的。

 

表四  常用的食油脂肪组成及维生素E含量表

脂肪量            组     成 (%)                 维生素E

油脂名称  克/100克  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  多饱和脂肪酸  毫克/100克

豆  油    100          14.8        20.9          62.3         92-280

花生油    100          19.9        42.5          37.6         22-59

芝麻油    100          12.5        40.9          46.76        50

菜籽油    100           4.5        74.8          21.5         55

猪  油     99          42.7        45.6           8.5.         2.7

黄  油    82.5          58.3        34.3           5.8.        2.1-3.5

 

表五  常用食物胆固醇含量表

食品名称  食部(%)胆固醇        食品名称  食部(%)  胆固醇

毫克/100克                         克/100克

瘦猪肉    100       77           牛    奶    100       13

 肥猪肉    100      107           全脂奶粉    100       104

瘦牛肉    100       63           脱脂奶粉    100       28

 肥牛肉    100      194              鸡        34       117

猪  肝    100      368              鸽        88       110

猪  肾     82      485              鸭        58        88

猪  肚    100      150            填    鸭    67       101

 羊  肉    100       65            蛋    黄    88       600

 蒜  肠    100       61            大 黄 鱼    70        79

 粉  肠    100       69            鲤    鱼    63        83

腊  肠    100      123            水发鱿鱼    100       265

火腿肠    100       70            带    鱼    72        97

 

    4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也称糖类。它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而且氢和氧的比例和水一样,所以称碳水化合物。它是构成人体的必不可少的物质,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并具有构成组织、保护肝脏和抗生酮等生理作用。如糖蛋白、粘蛋白、糖脂、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等都参与人体的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食物中所含的糖的含义很广,有甜的、也有不甜的。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经常食用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具有甜味,易溶于水,可不经消化液的作用被人体直接吸收和利用;双糖是由两个分子单糖接合在一起的,再脱去一个分子水所组成。有蔗糖、麦芽糖和乳糖,易溶于水,需分解成单糖才能被吸收利用;多糖是由数百个甚至数千个葡萄糖分作所组成,无甜味,不易溶于水,但经消化酶的作用可分解成单糖,有淀粉、糖元、糊精和纤维素等。这些都是一大类化合物,统称之为糖。人们每时每刻都在做功,就不断地需要能量供应。而从热能供应看,糖类、脂肪、蛋白质这三大类营养要素中,糖居首位。糖在动物中含量甚微(主要是乳糖),其主要来源是植物性食品。我国主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因而冠心病发病率较低。

    从年龄来说,按每千克体重计算,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和青少年所需要的热量相对较成年人多,而人过中年已后所需的热量相应减少一些,成人男性体重63千克,每天摄入碳水化合物以488克;女性体重53千克,每天摄入碳水化合物450克为宜。40岁以上减少5%,50岁以上减少10%,60岁以上减少20%;70岁以上减少30%。而18岁以下则相应增加10%。

 

    5  食物纤维

    由于人体消化道内缺乏分解纤维的酶,它不能被消化吸收。但是它在大肠内能吸收水分,而增加几倍体积,膨胀后促进肠蠕动,刺激肠壁产生便意,加速粪便从肠大中排出,减少粪便在肠道中滞留,缩短粪便中致癌因子与肠壁的接触时间,可大大地降低结肠癌的发生机会。纤维素能排除较多的胆汁酸,降低体内胆固醇,可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能降低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对防治糖尿病有一定的作用。故食物纤维被称为第七营养素。但摄入过多,会使体内的钙与铁的排泻增多,导致缺钙和贫血;过食还会引起腹部胀气和不适。

 

    6  无机盐

    无机盐,又称矿物质,是人体多功能元素。目前已知内人体有60多种元素。其中:碳、氢、氧、氮、磷、硫、钙、镁、钠、氯、钾这11种元素因在人体内含量相对较高,称宏量元素(常量元素);铁、锌、铜、钴、锰、硒、碘、氟、钼、镍、铬、钒、硅、锡、锗等因其含量占人体重量不足万分之一,称之为微量元素。它们在人体中所占数量虽微不足道,但却有着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使骨骼坚硬,支持身体;有的构成人体软组织,存在于细胞、神经、血液、内分泌和肌肉柔软组织中。无机盐溶解于体液中,调节着人体许多功能,使肌肉伸缩自如、神经兴奋,维持血液酸碱平衡。一个人只要不偏食、挑食,这类无机盐是可从食物中获得的。

 

    7  维生素和水

    维生素也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要素之一,主要是从食物中摄取。只有在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以维生素类药物予以补充。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少,但却是维持生命的必不可少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它在人体中既不提供能量,又不构成细胞组织,但在维持人体生长发育,调节正常代谢功能等方面,却是不可缺少的。维生素的种类很多,已知的有20多种。对人体最重要的有维生素A、B族、C、D、E、K、P(PP)、U等。其中维生素A、D、E、K属脂溶性;余属水溶性。

    水是人体营养的介质,一个成年人体内有三分之二是水。人体内的水是一种溶解多种无机盐、糖、蛋白质、水溶性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溶液。摄入体内的营养物质,必须先溶解,才能在人体内进行氧化、还原、合成、水解等生物化学反应,溶解的物质才易于消化、运输、吸收和代谢废物的排泄。所以说水是生命的媒介。一个成年人,每天摄入的水量在1500-2000毫升左右。喝水的最佳时间是晨起,上、下的两餐饭间,睡前及夜间。合理的饮水应是多次慢饮,而不宜一次性大量快速地饮水,以减轻心脏的负担。

 

    8  食物的性味

    祖国医学认为食物与药物一样有四气五味之说。四气指寒热温凉,介乎寒和热、温与凉之间者为平,在于区别食性的强弱。寒性食物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多用于阳证、热证;温性食物有温阳、救逆、散寒等作用,多用于阴证、寒证;平性食物则不偏不倚,介乎两者之间,具崐有健脾、开胃、补肾、补益身体等作用。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以阳胜阳,以阴胜阴,以阳补阳,以阴补阴,这是中医常用的治病规律和原则。五味指:甘、苦、咸、辛、酸。四气,五味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保证。五味入五脏。如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因此,健康的人饮食必需调和,使五脏各得其味,而维持其正常功能。五脏的精气也都是由食物的五味来供给的。《素问》有:“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本草备要》中说:“凡酸者能涩能收,苦者能泻能燥能坚,甘者能补能缓,辛者能散能横行,咸者能下能软坚,淡者能利窍能渗泻,此五味之用也”。性味的不同,而阴阳的属性也不同。辛甘发散、淡渗泻为阳;酸苦咸涌泻为阴。如偏嗜五味,亦可伤及五脏。如酸伤筋,苦伤气,甘伤肉,辛伤皮毛,咸伤血等。当五脏有病时,应对五味有所克制,以免伤害五脏。如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咸,肺病禁苦等。这是古代人民对食物性能作用的朴素认识。食物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它们各有自已的生理功能,也可能兼有多种功能。各营养素的基本生理功能就是构成人的肌体组织,供应热量和调节生理功能。但每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同,数量多寡不一,因此常常表现为不同的生理功能和作用。其所表现的特性,称为“食性”。食性是指食物具有的性质和功能,性质是指食物所具有营养和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功能是指食物在应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食性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同时又与中医中药的理论结合起来,用之于阐述食物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理论体系。食疗和食养都是利用食物的偏性,来调整人体阴阳的偏性使之恢复正常,即健康状态的一种手段。如果不了解食物的性能和作用,也就无从运用食物的偏性来防治疾病。实践证明,按照食性理论进行食治食疗,可获得理想的效果。

    近来发现,热药中含锰量最高,而含铁、钙、锌的含量较低。热药和温药中锶、锌有相反的含量变化,前者锌低锶高,后者锌高锶低。温热药中锰高铁低,寒药中铁高锰低,温药中钙最低,凉药中钾最高。辛味药中锰高钴低与前热药锰高一致;酸味药中锰高锶低,与前寒凉药一致;酸味药铁、钙、锌含量最低,咸味药中含量却最高,咸味药中镍含量也最高。

 

    9  食物的归经

    食物的归经是中国医学在长期医疗保健实践中,根据食物作用于人体脏腑经络的反应总结出来的理论,为中医学所特有。

    人体的脏腑经络对食物有一定的选择性和适应性。如同属寒性食物,都具有清热的作用,有的偏于清肺热,有的偏于肝热,或偏于清心火等,各不相同;又如补益食物,也有偏于补肺、肾、脾等不同的作用。因此,中医学对此有一个完整的食养、食治的理论体系--归经。明确指出不同的食物对于人的肌体不同的脏腑经络的所起的主要作用或特殊作用,有目的地加以选择。根据生理、病理之所需,有的放失地选择食物,而进一步完善食物性能理论。对指导食疗有一定实用意义。在实践中还应根据食物的四性、五味、升降、沉浮等性能,因为同一脏腑经络发生的情况,可能有寒、热、虚、实等的不同,而归入同一脏腑经络的食物也有温、清、补、泻等不同。因此,只有将食物的各种性能综合考虑,才能达到理想的养生和食疗的效果。

    分析研究证明: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与微量元素关系密切。微量元素在人体内所起的生物学效应是一系列有序的、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结果。微量元素是中药归经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柴立提出的“归经”假说,认为微量元素也是中药的主要成分,归经是通过微量元素的迁移、密集和亲合运动来进行的。微量元素含量及其配体的密集和亲和作用,就是中药的归经。实验还表明,13种补肾中药中含有较高的锌、锰,提出补肾药通过锌、锰归经而达到补肾的设想。研究还发现,归肺经中药锰含量低,归肾经中药的镍含量最高,归脾经的中药中铁含量最低,归肝经的中药中富含铁、锌、铜等,这与脾脏内含有微量元素规律相吻合。

 

    10  食物的升降沉浮

    食物的升降沉浮是指食物具有升、降、沉、浮这四种作用的趋向。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体的功能活动有升有降,有沉有浮,升与降,沉与浮的相互协调平衡就构成了人体的肌体的生理过程。反之升与降,沉与浮相互失调和不平衡又导致人的肌体的病理变化。如当升不升时,则可表现为泻痢、胃下垂、脱肛等下陷的病证;当降不降时,则可表现为呕吐、喘咳等气逆病证;当沉不沉时,则表现为多汗等外向的病证;当浮不浮时,则可表现为肌闭无汗等内向的病证。而能协调肌体升降沉浮的的生理活动、或具有改善、消除升降沉浮的食物,就可相对地分别具有升、降、沉、浮的食养、食疗作用。

    升与降、沉与浮是相对的两种作用。升指上升或提升,升多用于病邪在上的病证,如涌吐以祛邪外出;降多用于病势下陷的症状,如补气升阳以止泻止痢,补气升提以治内脏下垂等。降是指降逆,多用于病势上逆的病证,如降逆以止呕吐。浮是指外浮或发散,多用于外闭在表的病,如发汗以解表。沉是指收敛或泻痢,前者多用于外脱的病证,如补气固表以止虚汗,后者多用于内积不泄的病证,如泻痢以去里邪。总之,凡属升浮食物主上升而相外,为阳;性属沉降的食物主下行而相内,为阴。升降沉浮的作用并不是所有的食物都具备的。此外,还有少数食物具有双向作用,如生姜既能发汗解表,又能降逆以止呕吐。

    食物升降沉浮的作用与其本身性和味有着密切的关系。凡具备升浮作用的食物,大多数性属温热,味属辛甘,如葱、姜、花椒等;凡具备沉降作用的食物,大多数性属寒凉,味属涩咸酸苦,如莲子、杏、冬瓜等。李时珍指出“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在日常食物中崐,有沉降作用的食物多于升浮的食物。

    此外,食物的升降沉浮与炮制和烹调有关。如酒炒则升,姜炒则散,醋炒则收敛,多盐则下行等。这说明升降沉浮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逆转的,在食养、食治时应加以注意和利用。

 

    11  饮食与疾病、药物的相互关系

    我国古代的饮食与健康、疾病、药物间的关系,实际上包括了食物与个体的适应性,食物与疾病,食物与药物,以及不同食物进入人体时对人的影响等问题。这里包括了物理、化学、生化、免疫、药理、毒理等方面相互作用关系等比较复杂的问题。

    食物与个体适应性 

通常食用的食物对大多数人来说不会引起不适,但对某些人则可能引起不适应,最常见的是食物过敏。

食物与疾病的关系 

特别是某些食物对某些疾病是有利或有害,这是患病时饮食必需注意的问题。每种食物都有各自的营养成分和理、化性质,对人体代谢功能、生理、生化过程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人的疾病千差万别,生理、病理也各不相同。因此各种食物对疾病也起着不同的作用。如甜食(包括碳水化合物)与糖尿病、食盐(包括钠类盐)与肾脏的关系。某些食物的摄入对某些先天性代谢疾病有明显影响。如苯丙酮尿症为先天性氨基酸代谢障碍所引起的。典型病例由于肝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而导致苯丙氨酸不能正常代谢为酪氨酸,使大量丙苯氨酸及苯丙酮等在血液、尿中积聚,引起神经中枢系统损害而导致智力低下。饮食对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是有密切的关系,目前已基本肯定饮食对脂质代谢紊乱及脂质在动脉壁上沉积有影响。长期摄入过多的糖,能升高血清中甘油三酯的水平。美国报告:30-40%的男性癌症和60%的女性癌症与膳食有关,认为改善膳食可以明显降低癌症的发病率。

食物与药物的关系 

二者关系非常密切。可分为三种情况:

    ⑴  药物与食物之间各自所含的成分的相互影响。四环素族药类与钙、镁、铁等离子,可成形影响吸收的络合物,故不可与牛奶、豆腐等同时服;但豆腐中的镁离子与双香豆类药物形成的络合物,却能加快吸收速度。高蛋白饮食能降低抗震颤麻痹药左旋多巴的吸收。

    ⑵  食物和药物在代谢过程中的相互影响。药物与食物也有吸收上的竞争作用。含有苯丙氨酸的食物与左旋多巴有相同的主动运转机制,因而引起吸收上的竞争。含嘌呤嘧啶糖的食物与结构相同的药物,如α-甲基多巴嘌呤、嘧啶类抗癌药都有吸收上的竞争作用。在代谢过程中的影响,如一些含酪胺较多的食物,如啤酒,葡萄酒,酵母,咸鱼,肝脏,扁豆,奶酪等,如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优降宁或闷可乐、盐酸苯乙肼等同服,易造成高血压危象,因酪胺最后形成去甲肾上腺素,没有单胺氧化酶去破坏,使去甲肾上腺素积蓄过多而导致血压突然上升。D860等具有妨碍体内氧化乙醛的作用,酒精及含酒精饮料,在体内变为乙醛,进而氧化为乙酸,当此氧化作用被阻时,体内乙醛积蓄,可引起恶心、呕吐、头昏、头晕、呼吸困难、低血压等酒精中毒症状。因此,服D860时严禁饮酒。

    ⑶  食物与药物在摄取时间上的影响。一些对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如硫酸亚铁和阿斯匹林等,宜在饭后服;肠胃反应较重的如氯化钾溶液等可在食间服;驱虫药及泻药多空腹服;一些开胃助消化药则在饭前服,以发挥药效。某些退热药如扑热息痛等在饭前服吸收较快;维生素B2饭后服吸收率较高。都因食物与药物之间在服用时间不同而有不同的影响和结果。

    中药大部分是植物,也有不少动物,其化学成分和结构都很复杂,但其与饮食之间所产生的关系,与上述西药基本相似。

 

    12  饮食的宜忌

    这里有配伍、组方、禁忌三个方面的问题。

    ⑴配伍 

各种食物都有各自的性能,当不同的食物同时进人体后,会产生各种变化。这种变化可概括为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等五个方面。

    相须  指性能相似的几种食物配合食用,可起到协同的作用,增强其食疗效果。如山药与母鸡同炖,黄芪与母鸡同煮都能明显地增强补益强壮的作用。

    相使  指几种食物同时食用,以一种食物为主,其它为辅,以提高主要食物的作用。如黄芪炖鲤鱼,黄芪益气,可提高鲤鱼利水消肿之功效。两者起协同作用。

    相畏  又称相杀,指两种食物同时食用,一种食物可减轻另一种食物的毒、副作用。如食螃蟹常配生姜,主要是以生姜减轻螃蟹的寒性,并解蟹毒。又如作猪肉菜肴时,加洋葱,可减轻胆固醇的吸收。

    相恶  指两种食物同时食用,一种食物能降低另一种食物的作用,甚至相互抵消。胡萝卜、黄瓜等食物含有分解维生素的酶,不宜与白萝卜、旱芹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同吃。

    相反  指两种食物同时食用,能产生毒、副反应。如牛奶不可与富含草酸的食物同食,这会使牛奶中的钙形成不可吸收的草酸钙,可影响人体健康。又如虾同维生素C同时食,可使虾中的五价砷转换成有剧毒的三价砷,可使人中毒。

    ⑵  组方原则

    食疗的组方是关系养生食疗和食治质量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这里有:微量元素的组合问题;氨基酸组合的问题;维生素的组合问题;各种食物本身的“君、臣、佐、使问题”。所谓君是指食疗起主导作用的一种或几种食物;臣是指辅助主要食物加强养生或治疗效果的食物;佐、使指消除毒、副作用的食物和增强食物的色、香、味等的调味品、添加剂。

    ⑶  食物的禁忌

    食物禁忌除上面谈到者外,还有发物禁忌、疾病禁忌等方面的问题。

    中医临床上常见的寒热虚实证饮食宜忌有:

    寒证:  宜忌的原则为益气温中,散寒健脾。宜食温、热性食物;忌食寒凉性、生冷食物。

    热证:  宜忌原则为清热,生津,养阴。宜食寒、凉、平性的食物;忌食温燥伤阴的食物。

    虚证:  阳虚者宜温补,忌食寒凉食物;阴虚者宜滋补,清淡,忌用温热。一般虚证病人忌吃耗气损津、腻滞难化的食物。阳虚病人不宜过食生冷瓜果、冷性及偏寒凉的食物。阴虚病人则不宜吃一切辛辣刺激性食物,如酒、葱、大蒜、辣椒、生姜之类的食物。由于虚证患者多数有脾胃功能减退,难以消化吸收,忌食油腻、油煎、质粗坚硬的食物,以清淡而富于营养的为宜。

    实证:  是指病实、邪实而言,如热证、寒证中都有实证,在虚证中也有正虚邪实的。饮食宜忌也要根据辩证病情,标本兼治,或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抓住主要矛盾,才能配合药治而获良效。常见实证如水肿忌盐、消渴忌糖,是最具针对性的食治原则。

 

    病从口入只是一个方面;病也可从口治。这就是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医疗价值、食物的药理、毒理作用;不同体质对食物的适应性;食物的合理搭配等。本书将向您详细地介绍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食性、归经及其在医疗上的作用等方面的最新、最全面的知识。让人民大众吃出健康,吃出智慧,吃出体形美来。

 

 本书是我退休后,从安徽省图书馆借阅大量有关图书,用了五年时间,编辑而成。


 --------------------------------------------------------------

食物的营养成分与医疗价值(二、粮食)

二   粮  食

 

    粮食(包括谷类、薯类和豆类),谷类和薯类主要提供所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豆类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热量的主要来源。

 

(一)  谷类

 

    1  稻米

    稻分籼稻、粳稻、糯稻三类。此外还有红米和黑米。

    糙米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的含量都比精米高。在高氟地区,糙米内的氟的含量特别高,严格禁止食用糙米。

    谷芽富含B族维生素,具有健脾开胃,下气消食的作用,可用于食欲减退及消化不良等症;可治脚气病。

黑米和红米的营养价值很高,而黑米的含铁量为米类之最。黑米是贫血和营养不良的首选;红米可治脚气,肿胀,营养不良等疾病。对于先天不足或未老先衰者,用药期间,每天两餐红米粥饭,收效更好。

 

    ⑴  籼稻米

    禾本科植物籼稻Oryza sativa L.的种仁。又称南米、机米。

    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为补益强壮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补五脏、益脾胃、养荣卫、生精髓、充肌肤。

    主要成分有:淀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脂肪以酯型胆甾醇、自由胆甾醇、菜油甾、豆甾醇、谷甾醇、磷酯、廿四酰基鞘氨葡萄糖、自由脂肪酸及甘油一、二、三酯等形式存在),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和蛋氨酸等氨基酸,钙,磷,铁,钾,钠,镁,氯等无机盐,单糖、有机酸、B族维生素等。均为人体之必需。其中蛋白质、磷、镁、钾的含量均较粳米高,以上熟、中熟为佳,晚熟次之。稻米(籼米和粳米)不仅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大量热能,其所含的各种成分,均为人体之所需,且米饭和粥,有使人久食不厌的特点。米的各种制成品,能调整食欲使胃扩张增加。

    有温中健脉,养胃和脾、益气、长肌肤,调理内脏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虚烦口渴,反胃呕吐,湿气,泄泻,小便不爽等症。

    若煮硬饭,难以消化,对胃疾病患者不宜。

 

    ⑵  粳稻米

    禾本科植物粳稻 Oryza sativa L.的种子仁。又称大米、白米。

    性平,味甘。归脾、胃经。为补益强壮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益五脏、厚肠胃、充津液、状筋骨、长肌肉。适用于一切养生者。

    主要成分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含有酯型胆甾醇和自由胆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谷甾崐醇,甘油一、二、三酯,磷酯,廿四酰基鞘氨醇葡萄糖,自由脂肪酸等),少量维生素B族,乙酸、延胡索酸、琥珀酸、甘醇酸、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单糖;钙、磷、铁、钾、钠、镁、氯等无机盐(大都集中在谷皮和粉糊层中,其中还含有一定的维生素A、B1、E)及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如缬胺酸、亮氨崐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组氨酸、胱氨酸等。粳米中蛋白质的生理价值较其他谷类高,所含氨基酸也较全面,为米中之佳品,被誉为“五谷之长”、“资生化育神丹”。既可养生,又可治病。以迟粳和晚粳为佳。

    有补脾养胃,强壮身体,养阴生津,明目益智之功效。可用于治疗体虚瘦弱,脾虚腹泻,食欲不振,食物中毒,衄血吐血,热病津伤烦渴,小便短少,筋骨不利,眼目昏花等症。粳米粥常用作病后康复的辅助食疗。宜煮粥吃。

    粳米粥有避寒、消滞、清凉的作用,受凉的青壮年,吃白粥配合生葱、蒜可去凉。白粥有清理肠胃热滞的效果,并可预防春季发病。

    近来研究发现,粳米对腹水型肝癌小鼠的腹水生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腹水涂片上,看到用药组的肝癌细胞退变现象都较对照组为显著;肉眼观察,对照组腹腔内肿瘤生长较给药组广泛,粘连也较严重。

 

  ⑶  糯稻米

   禾本科植物糯稻 Oryza sativa L.的种子仁。又称江米、元米。

    性温,味甘。归脾、胃、肺经。为补益强壮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补益脾肺,温暖五脏、强壮身体。适用于脾胃虚寒、大便不实、易汗怕冷,以及无病强身者。

    主要成分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均较粳米高),钙,磷,铁,钾,钠,镁,氯,维生素B1、B2、烟酸,延胡素酸、琥珀酸、甘醇酸、柠檬酸和苹果酸等多种有机酸,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单糖,人体所必需的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赖氨酸、胱氨酸等。

    有补中益气,益肺,暖脾胃之功效,被誉为“脾之果”。可用于治疗消渴除烦,自汗盗汗,泄泻,肠胃虚寒,夜间多尿,小便频数,妊娠胎动,腰痛腹痛(炒热外敷),头疮等症。宜煮粥食。炒热外敷,可治腰痛。

    实验表明糯米对腹水性肝癌小鼠的腹水生成有抑制作用,对腹腔肿瘤生长有对抗作用。糯米泔(淘米水)可治霍乱、心悸等。

    糯米不易消化,多食令人腹泻,胃病患者慎食;痰热风病或感冒病人不宜。

    糯稻根有止血的功效,可治体虚多汗、盗汗和肺结核,慢性肝炎之虚热症,并可预防传染性肝炎,每天60克,水煎服。糯稻根配红枣或槟榔,可治丝虫病。近代研究报道,糯稻的根须治疗马来丝虫病的平均治愈率达80%以上。

 

(4)黑米

 与精白米相比,黑米中的B族维生素含量是它的4倍左右;钾、镁、铁、锌、锰等微量元素含量分别是它的4.4倍、6倍、1.7倍、3.8倍和1.7倍;赖氨酸含量是它的2—2.5倍。自古以来,黑米就被人们当成一种滋补保健品。《红楼梦》中所说的“御田胭脂米”就是指紫黑色的血糯米。中医认为,黑米具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的作用,可以治疗贫血、头昏、视物不清、头发早白等多种病症。由于黑米中含膳食纤维较多,淀粉消化速度比较慢,血糖指数仅有55(白米饭为87),因此,吃黑米不会像吃白米那样造成血糖的剧烈波动。此外,黑米中的钾、镁等矿物质还有利于控制血压、减少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所以,糖尿病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把食用黑米作为膳食调养的一部分。为了更多地保存营养,黑米往往不像白米那样精加工,而是多半在脱壳之后以“糙米”的形式直接食用。这种口感较粗的黑米最适合用来煮粥,而不是做成米饭。煮粥时,为了使它较快地变软,最好预先浸泡一下,让它充分吸收水分。夏季要用水浸泡一昼夜,冬季浸泡两昼夜。然后用高压锅烹煮,只需20分钟左右即可食用。为了避免黑米中所含的色素在浸泡中溶于水,泡之前可用冷水轻轻淘洗,不要揉搓;泡米用的水要与米同煮,不能丢弃,以保存其中的营养成分。一般来说,黑粳米和黑糯米用来煮粥口感最好。黑籼米煮粥时,最好配些糯米来增加黏度。除了粥之外,黑米还可以做成点心、汤圆、粽子、面包等。现在还开发出了黑米酒,其中含有黑色素,能起到保健作用。

 

    2  小麦

    禾本科植物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的种子仁。又称淮小麦。

    性凉,味甘。归心、脾、肾经。为补养心脾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补养心脾、养肝益肾、厚壮肠胃、益助气力、令人肥健。适于气血虚弱、倦怠乏力、形体瘦弱及无病强身者。

    主要成分有:淀粉,蛋白质(高于大米),碳水化合物,糖类,粗纤维,糊精,脂肪(主要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的甘油脂,少量的谷甾醇),维生素B族、E(含量在粮食中为最),钙(为大米的9倍),磷,铁,钾,钠,镁,氯及帮助消化的淀粉酶、麦芽糖酶、蛋白分解酶,胆碱,卵磷脂,多种氨基酸,如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胱氨酸等。它给人以热量和多种营养素,有“须臾不可分离”的生命之物之称。所含的维生素E,能养心益肾,是保护人体血液、心脏、骨骼、肌肉、神经等正常的作用和必需营养品;其所含的胆碱,卵磷脂,精氨酸等,可增强记忆,提高儿童智力。

    有除热止渴,养心安神,健脾止痢、益肾敛汗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内脏燥热,烦热、消渴、泄泻,痈肿等;外用可治外伤出血,痔疮出血,痈肿、烫伤等。

    麦丕中含有植物凝集素。小麦麸皮(浮小麦)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可治脚气病,末梢神经炎。每天在食物中添加少许麦麸,可治便秘,肠癌,痔疮,盲肠炎,胆结石,冠心病,糖尿病和肥胖症。

    精制的面粉中,仅保留镁、锌20%,铜、钴30%,铬、锰10%。长期吃精制面粉,应与其他食物搭配。

    小麦面做成的馍,烤焦后可治腹泻,胃酸过多。科学研究证明,馍的焦末,如同吸水的海绵,上面有很多的空隙,可吸收水分和气体,它们在肠道内,犹如吸尘器一样,把肠道内的多余的气体、水分、细菌和毒素吸住,随粪便排出体外,净化和增强肠道功能。

    小麦能壅气作渴,故气滞口渴、病湿热者应少食。

 

    3  大麦

    禾本科植物大麦 Hordeum  Vulgare L.的种子仁。又称饭麦、倮麦、牟麦、赤膊麦。

    性微寒,味甘咸。归脾、胃经。为益气健脾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益气健脾、清暑解热。适用于脾胃虚寒体质、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疲劳过度、暑期炎热时食用。

    主要成分有:淀粉(含量略低于大米、小麦),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钾,钠,镁,维生素B族等均远高于大米、小麦;还含有多种酶类,如淀粉酶、水解酶、蛋白分解酶及尿囊素,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组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胱氨酸等氨基酸。

    有和胃宽肠、健脾,利水利尿,回乳等功效。可用于治疗食滞泄泻,脘腹满胀,食欲不振,小便淋痛,水肿等症;所含的尿囊素,外用可治水、火烫伤,能促进脓性创伤和顽固性溃疡的愈合。宜煮粥或磨粉制饼食或炒熟磨粉调食。

    大麦芽有和胃健脾,帮助消化,疏肝利气,回乳,帮助调整肠胃功能。药理研究证明,麦芽煎剂对人体胃液分泌有轻微的增加作用,对胃蛋白酶分泌也有轻度的促进作用,但对淀粉酶的分泌没有影响。可用于消化不良,伤食,积食,胃满腹胀及乳汁郁积而引起的乳房肿痛。(但用量过小或萌芽过短者均影响疗效,未出芽之大麦有增加乳汁之效。)

    麦绿素是将大麦的嫩苗(大麦长到28-35毫米时,将其榨汁。再将麦苗汁在华氏97°F的真空状态下,在2-2秒内急速干燥所成。麦绿素为翠绿色的粉末状,在麦绿素中添加少许糙米粉和海藻粉即成产品。含有蛋白质(是牛奶的15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是苹果的65倍),矿物质有铁(是菠菜的5倍),钾(含量也很高),活性激素有酵素,叶绿素。为防治癌症和抗衰老的营养佳品。对糖尿病、胃溃疡、胰腺炎、过敏症都有很好的疗效。

    体弱、脾胃虚寒者少食或不食。

 

    4 高梁

    禾本科植物蜀黍 Sorghum  vulgare Pers 的种子仁。又称黍米、小米、谷籽、秫米、番黍。

    性平,味甘咸。归脾、胃经。为健脾利胃的养生食品。

    主要成分有:粗纤维,蛋白质(高于大米,为大米的一倍,有清蛋白,谷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等),淀粉(略低于大米),碳水化合物,黍素,脂肪含量远高于米、麦,近似于玉米,其中棕榈酸,廿四烷酸、十七烷酸,油酸、亚油酸、异亚油酸等对人体生长发育均甚需要,钙,磷,铁,钾,钠,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烟酸等。含有多种米、麦中所缺乏的氨基酸,对调补肌体代谢有着重要意义。

    有益气补中,健脾胃,解暑热,燥湿敛疮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泻痢,霍乱,小便不爽,烦渴,咳嗽,胃痛,吐逆,中暑发热,头痛,烦渴,胃痛,不思饮食,小儿鹅口疮,杖疮,烫伤等。宜煮粥、饭食或磨粉制饼食。

    高梁的幼芽和果实所含的P-羟基扁桃腈-葡萄糖甙,水解后产生P-羟基苯甲醛、HCN和葡萄糖。

    高梁的糠皮内含有大量的鞣酸与鞣酸蛋白,有较好的收敛止泻作用。据临床报道,用高梁的第二遍糠皮,治疗104例小儿消化不良的患者,100例在服用6次以内治愈,仅4例无效。高梁的谷壳浸水色红,可作为酿酒的色素。高梁苗含有氢甙,有毒,加热后能破坏。因此不可生食。

    黄黍米还有温肺止咳、治肺虚咳嗽,燥湿敛疮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鹅口疮和水火烫伤。

    黍茎可治小便不利,水肿,妊娠血尿。

    消化功能差者及便秘者均不宜多吃。

 

    5  玉米

    禾本科植物玉蜀黍 Zea mays L.的种子。又称玉蜀黍、鹿角黍、珍珠米、苞米、玉麦、六谷。

    性平,味甘。归脾、肺经。为健脾胃的养生食品。

    主要成分有:淀粉(略低于稻米),蛋白质、脂肪油(均高于稻米),生物碱类,生物素,维生素A、B1、B2、B6、E、K、烟酸,泛酸,玉蜀黍素,胡萝卜素,槲皮素,异槲皮甙,果胶、谷光甘肽,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胱氨酸等氨基酸,钙,磷,铁,钾,镁,氯,硒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有调中益气,开胃健胃,渗湿利尿,利胆退黄及降血脂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胃炎,消化不良,高血压,盗汗,小便不利,慢性肾炎水肿,膀胱结石,胆结石,胆囊炎,肝炎,黄疸等症。嫩者蒸煮食、玉米粒磨粉作糊、糕、饼食,或炸米花食。

    玉米中的镁和硒有抗癌和抑制癌的发展的作用。玉米含有一种长寿因子--谷胱甘肽,它在硒的参与下,生成谷胱甘肽氧化酶,有抗衰老作用,其作用比维生素E高500倍。前苏联科学家认为,这种成分具有恢复青春,延缓衰老的功能,并能抗癌。在以玉米为主食的非洲,意大利、西班牙、巴西等国及我国的新疆、云南等地,癌病的发病率很低。镁还能帮助血管舒张,加强肠壁蠕动,增加胆汁,促使肌体内废物的排除。此外,玉米中卵磷脂含量高,富含维生素A,是治疗上述疾病的理想食物及良药。玉米中所含的谷氨酸,能帮助和促进细胞进行呼吸,常吃玉米食品,有利于增强脑细胞的功能。但由于玉米中缺乏一些必要的氨基酸,故不宜长期单独食用,可与米、麦、豆类混食,以弥补其不足。

    玉米油中的脂肪酸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其中亚油酸高达60%)等,均为人体肌体各组织所必需。玉米油是一种富含维生素E,并富含多个不饱和键脂酸的油脂,是胆固醇吸收的抑制剂。长期食用玉米油,可降低血中胆固醇并软化血管,是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脂肪肝,心肌梗塞及血液循环障碍,肥胖症和老年人理想的食用油;并可延缓衰老。据膳食控制试验证明,用其对年龄较轻而血浆胆固醇较高的人,有降脂和预防冠心病的作用,而对预防65岁以上病患者复发的效果较差。近代试验也表明,因它含有大量B族维生素,所以能促进食欲,起健胃作用。

    玉米心有健脾利湿作用,可治小便不利,胆囊炎、胆结石,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肝炎黄疸,盗汗等症。

    玉米须中含有植物固醇,葡萄糖,失水乳糖,过氧化酶,脂肪油,树脂,苹果酸,柠檬酸,玉蜀黍酸,木胶,维生素K等。这些物质有助于消化,增进食欲,促进胆液分泌,缓冲胆汁中的沉渣,减低其浓度比重,减少胆红素的含量等作用,为有效的利胆剂。同时还有使尿蛋白减低或消失的功能,有利尿,扩张末梢血管,止血等作用。可治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高血压,溶血性贫血并发血红蛋白尿,胆囊炎及胆结石等症。玉米的叶和根,煎汤服,亦有同样的效果。

    但玉米中含有的尼克酸(烟酸),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因此,以玉米为主食的地区,易发生癞皮病。煮玉米时略加一点碱(0.6%)可使玉米中的尼克酸转换成为易于被肠胃吸收的一种形式,对人体有利。

    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玉米,吃后可使血糖升高。服用甲苯磺丁脲时忌食,因为玉米可使其降糖的药效大大地降低。服用糖皮质激素时亦不可吃,因为吃后可使体内糖分迅速升高。遗尿的儿童不可多吃,因玉米有利尿作用,多吃会使病情加重。

 

    6  粟米

    禾本科植物粟Setaria italica L. Beaur. 种子仁。又称粟谷、芦粟、小米、谷子、稷子。

    性凉,味甘、咸、涩。归肾、脾、胃经。为益肾健脾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益肾养阴、健脾益胃、补益虚损、泄降胃火、强壮身体。适用于肾虚脾弱体质、病后虚损、孕妇产后、小儿养生、肾病、脾病调养以及无病强身者。被誉为“肾之谷”。

    主要成分有:脂肪(不含皂化物、固体脂肪酸、液体脂肪酸),淀粉,纤维素,碳水化合物,还原糖,蛋白质(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等含量均较大米为高),蛋白质中有谷蛋白、醇蛋白、球蛋白等多种,并含有较多崐的谷氨酸、脯氨酸、丙氨酸、和蛋氨酸等,钙,磷,钾,铁,钠,镁,氯等元素;维生素B1、B2、烟酸等(其中钙、磷、B2、烟酸等与大米相似或略高)。新鲜植物含有β-苯丙氨酸和γ-丁氨酸,少量β-胡萝卜素。若与米、麦等交叉吃,可使不同的氨基酸和各种营养素互相补充,以提高人体对营养的需求。

    有益脾和胃,滋阴液,养肾气,强心,预防心脏病发作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肾脏病所引起的浮肿,糖尿病,霍乱吐泻,胃虚呕吐,脾胃虚寒,寒湿内盛,小儿消化不良性泄泻,小便不利,身体烦热,腰酸膝软;还可利胆,对于胆囊炎和胆汁分泌障碍发生的消化不良和黄疸病有一定的疗效;也有一定的利尿的作用。外用有燥湿敛疮作用,可治杖疮、鹅口疮等症。宜煮食或磨粉制糕、饼食。

    发芽的粟米,含淀粉酶,维生素B,淀粉,蛋白质等,有良好的助消化的作用。可晒干或用低于60度烘干研末服用。

 

    7  荞麦

    禾本科植物荞麦 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 的种子。又称油麦、乌麦、花荞、筱麦、三角麦。

    性凉,味甘。归脾、胃、大肠经。为下气净肠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下气通肠、清洁肠胃、去除污秽。适用于喜嗜肥腻、肠胃不洁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族,钙、磷、铁,钾,钠,镁(钾的含量高于其他粮食),瘦果中含水杨胺,4-羟基苯甲胺、N-水杨叉替水杨胺。以北方产者为佳。荞麦全草中所含的芸香甙,有维生素P的活性。《怪症奇方》中有这样的记载:一个人患头风病,特别怕冷,30多年未愈。后来用荞麦面2斤,加水调制成大饼,临睡时敷在头上,微汗而愈。

    有下气利肠,开胃消积,清热解毒,除湿热、祛风痛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腹泻,腹痛、痢疾,白带,白浊,痘疮溃烂,气盛热湿等症。对水、火烫伤有一定的疗效。宜磨粉制糕饼或煮粥食。

    荞麦俗有“净肠草”之称。对消积食、清肠道有一定的疗效。实验表明,在体外有杀灭肠道圆虫的作用。临床证明,对糖尿病初期也有一定的疗效。

    以砂糖水调炒荞麦面6克服治痢疾;荞麦炒焦,热水冲服,治绞肠沙痛。

    荞麦性凉,食之能动寒气,发痼疾及脾胃虚寒者禁食;荞麦中含有致敏物质,对皮肤可产生某些刺激,对某些人可能产生过敏症状。所含的红色萤光色素,食后可导致对光敏感症,出现耳、鼻、咽喉、支气管、眼部黏膜发炎及肠道、尿路的刺激症状。《食鉴本草》中有:“荞麦与猪肉同食,落眉发,同白矾食后杀人”但这种说法,未经药理证实。

 

    8  燕麦

    禾本科植物燕麦Avena sativa的种子仁,又称雀麦、野麦、。

    性平,味甘。归脾、肝、心经。为健身强体,保心脏,利肝脾的养生食品。长期坚持食用,可延年益寿。适宜亚健康人群和无病强身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为粮食作物中含量最高的一种,主要由单一不饱和脂肪酸、亚麻油酸和次亚麻油酸所组成),碳水化合物,淀粉,维生素B1、B2、烟酸、E,钙,磷,铁,锌、锰等。

    有益肝和脾,滑肠催产,止血止汗,促进伤口愈合,降低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血糖之功效。用于治疗病后体虚,纳呆,便秘,难产,虚汗、盗汗,出血,冠心病、糖尿病等症;并可预防骨质疏松。

    燕麦已被列为十大健康食品,名列第五。燕麦中的亚麻油酸占全部不饱和脂肪酸的35.52%。亚麻油酸是人类最重要的必须脂肪酸,不仅用来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而且是合成前列腺素等的必要成分。燕麦中含有多种能够降低胆固醇的物质。如单一不饱和脂肪酸,可溶性纤维,皂甙素等,都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从而减少心血管病的风险。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胆固醇很高,她不吃药,每天早晨坚持吃燕麦面包,治好了她的病。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已101岁,他每天早晨也吃燕麦粥。近年来,北京很多人都在早晨吃燕麦粥。

    现代医学证实,燕麦对冠心病、糖尿病有很好的疗效,对减肥,便秘亦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老年人如能每天坚持吃一次燕麦粥或燕麦面包,对延年益寿非常有益。

    燕麦有滑肠和下行之力,便溏及孕妇禁食。

 

 

(二)  豆类

 

    1  黄豆

    豆科植物大豆 Glycine max(L.) Merr.的黄色种子。又称大豆、胡豆、菽。

    性平,味甘。归脾、大肠经。为补益健脾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补益气血、健脾益胃。适用于气血虚弱、脾胃虚弱体质及无病强身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含量最丰富),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钾,钠,镁,氯,维生素B1、B2、烟酸、叶酸,D、E,胡萝卜素,唾液酸,生物素,异黄酮,大豆黄酮甙,染料木甙,大豆皂甙Ⅰ、Ⅱ、Ⅲ、A1、A2,核酸,卵磷脂,亚麻油酸,亚麻油烯酸,脑磷脂,胆碱及纤维素,人体所必8种必需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赖氨酸,以及精氨酸、组氨酸、胱氨酸等。尤以赖氨酸含量较高,这正好补充谷类食物中赖氨酸不足,而黄豆蛋氨酸之不足又可从谷类中得到补充,豆谷混食,可使蛋白质互补是食物的一种理想的搭配。营养为豆类之首,有“豆中之王”的美称;“植物肉”及“绿色牛奶”之美誉。以粒大而圆、光滑而亮者为优。

    有健脾宽中,润燥消水,祛风散热,健脾宽中,活血解毒,降血脂、血压、血糖,除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疳积泻痢,腹胀赢瘦,风湿痹痛,疮痈肿毒,无名肿毒,外伤出血,肾炎水肿,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症崐。宜煮食、炒食、油炸食、或水磨后制成豆制品食。

    有一种称磷脂质的人体营养成分,其中最主要的磷脂质来自大豆磷脂质,是大豆油精炼时得到的,含量约18.2%。大豆磷脂质的组成是: 卵磷脂29.5%、 脑磷脂29.5%、肌醇磷脂31.6%,其他为糖和配糖体。磷脂对大脑神经的发育特别重要,鸡蛋中含卵磷脂最多,动物脑中含脑磷脂最多,而大豆磷脂中这两者均很丰富。根据人体的生化机制,卵磷脂吃入肠胃后被分解成胆碱,经小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液中代谢为乙酰胆碱,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中。乙酰胆碱在大脑神经细胞结合部的突触部分起着化学传导作用,被称为“化学信使”。脑内乙酰胆碱越多,信息传递的速度便越快,其记忆、思维等能力也越强,人也越聪明。日本大阪大学的著名脑营养学权威中川八郎教授推荐:毛豆、花生加啤酒、米饭、鸡蛋配纳豆(煮熟后发酵的大豆食品)和酱汤,是最理想超级脑营养食品。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研究人员,从大豆中提取一种磷脂称为维生素Q,对人体的血凝作用有影响。

    近年来,日本医学界证实,大豆中的皂甙对爱滋病毒有抑制作用。其中微量元素有防止癌症的发生,降低血液粘度,保持血壁结构与功能的完整,延缓肌体衰老。黄豆中的皂甙可抑制脂肪的吸收并促进其分解,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对预防肥胖和动脉硬化有效。皂甙还可抑制血中转氨酶升高,从而保护肝脏。大豆油的营养价值为最高,且能降低胆固醇。大豆配猪肝常吃,还可防止缺铁性贫血。近来有报导,黄豆中大量的黄酮甙和染料木素有雌激素样的作用,在试管中试验,具有抑制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功效,临床发现有抑制食道癌、结肠癌、直肠癌和预防肝癌的作用。

    黄豆芽中有一种分解致癌物质的酶,经常食用有预防消化系统癌症的作用。据《医药养生保健报》报道,大豆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美国科研人员发现大豆中含有一种叫三羟基异黄酮的抗氧化剂几乎能完全遏制前列腺癌细胞的扩散。实验显示,老鼠食用大豆中三羟基异黄酮后,前列腺癌细胞的扩散几率减少了96%。

    黄豆有稳定血糖的功效,其中的纤维素能阻止人体对糖的吸收。国外有位医生研究后指出:豆腐渣纤维本身有抑制血糖素分泌的作用,还能延长糖在胃内的滞留时间,抑制血糖急剧上升,达到防治糖尿病的目的。这位医生给糖尿病人每日的饮食中增加一定量的豆腐渣,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豆腐渣中含钙量丰富,易为人体吸收,经常食用,能有效地防治老年骨质疏松,是老年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患者的理想食品。豆渣炒焦研末,取10克,用红糖水送服,可治大便下血。

    然而,最近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大豆中某些成分能造成男性的精子数量下降,从而影响生殖功能。许多人一致推的豆奶和大豆酸奶,竟然成为杀死精子的食品。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的生殖医学教授、课题组负责人西娜﹒路易斯领导了这项关于大豆和男性生殖功能的研究。研究人员认为,大豆中所含有化学成分可以“模拟”雌性激素雌二醇的功能,从而导致精子数量减少。

    大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红血球凝集素等,它们影响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但这些物质在加工过程中随着加热而遭到破坏。多食壅气、生痰动咳,疲倦昏睡,易生疮疥等弊端;服四环素,土霉素时忌食。风寒湿重,痛风,作闷反胃,胃肠溃疡,夜尿频,遗精梦泄者不宜吃豆浆、豆腐。

 

    2  黑大豆

    豆科植物大豆 Glycine max(L.) Merr 的黑色种子。又称乌豆、黑豆、冬豆子。

    性平,味甘咸。归脾、大肠经。养生与适用范围与黄豆同。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含量最高、品质最好,虽蛋氨酸不及动物蛋白丰富,但不易造成高血脂症之患),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钙,磷,铁,钾,钠,镁,氯,维生素B1、B2、B12、烟酸、泛酸、叶酸、亚叶酸,大豆黄酮甙,染料木甙,皂甙有大豆皂醇A、B、C、D、E五个甙元,胆碱,核酸,生物素,唾液酸等,这些成分均对肌体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人类较理想的主选食品之一,也是清凉性滋补强壮的廉价补养食品。

    有活血利水,解毒清热,滋阴补肾,利孕育,防耳聋,止盗汗、自汗,补血活血,祛风,明目,益肌肤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水肿胀满,肾虚,腰酸膝软,黄疸浮肿,风湿脚气,痈肿疮毒,不育不孕,产后诸疾,产后风痒,耳聋,自汗盗汗等症;并可解毒,如砒霜、甘遂、天雄、附子、巴豆、斑蝥及诸药、酒食之毒。久食黑大豆,可使肌细肤白,有抗衰老的功效。宜煮食、水磨取浆食。

    动物实验黑豆所含的大豆黄酮对小鼠小肠有解痉作用。

    黑豆煮汁服可治烫伤,不但可以促使创面愈合,且愈后不留巴痕。将黑豆煮成粘稠汁,含口内,并饮之,可治喉痹不语;连续饮用黑豆汁,可治新久水肿。

    黑豆的皮、叶、花均有药用价值。中医称黑豆衣为料豆衣或稆豆衣。性平,味甘。含矢车菊甙,飞燕草甙,果胶,糖类等。有养血平肝,除热止汗,利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眩晕,头痛,虚热,盗汗,小便不爽等症。黑豆叶含叶酸,亚叶酸,维生素A、B2,胡萝卜素等。捣烂如泥,外敷可治蛇咬伤。黑豆花能治目翳。黑豆芽阴干后,水煎服可治风湿性关节痛。

    黑豆忌厚朴,蓖麻子;服四环素,土霉素时不可食。黑豆不易消化,纳呆消化不良者不宜多食。

 

    3  绿豆

    豆科植物绿豆  Rhasealus radiatus L. 的种子。又称青小豆、交豆。

    性凉,味甘。归心、胃经。为清热解暑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清热解暑、通利小便,厚肠益胃,且凉而不伤胃。适用于热性体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含量甚少),碳水化合物,钙,磷,铁,钾,钠,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烟酸,核酸等。蛋白质主要为球蛋白类,少量蛋氨酸,色氨酸,酪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赖氨酸,组氨酸,胱氨酸等氨基酸;磷脂成分中有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磷脂酰甘油,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酸等。被誉为“豆中第一佳品”。以紧小者为佳。这些成分为肌体许多重要器官营养所必需。

    有清热解毒,利尿,退肿利水,消暑,解疮毒、丹毒、食毒、药毒之功效。可用于暑热烦渴,水肿,泻痢,丹毒,痈肿,疮痘,消渴,高血脂,咯血,衄血,咳血,肺结核低热,无名肿毒,及附子、砒石、诸石药、热药中毒病变;亦可治疗各种食物中毒;各种里热腹泻或热毒下痢等症;并有抗过敏、治荨麻疹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绿豆的不同制品有兴奋神经、增进食欲的作用。宜煮食或研末调食。

    生绿豆中所含的皂甙,可增加体内胆酸通过粪便的排泄,从而明显地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减少局部缺血型心脏病的发病可能性。

    绿豆性凉而不伤胃,解毒而不解药。解小毒可煎汤频饮;解大毒则用其生粉以冷水调之服下,服之必吐,吐后再服、再吐,如此放复,毒物倾囊而出,毒立解之。

    绿豆皮性寒、味甘。其清热解毒功效,胜于豆。特别是用于眼病,明目退翳效果显著。绿豆花、叶,均有清热解毒功效。

    脾胃虚寒,滑泻者不宜。体质虚寒不可久食;服用温补类药物时,不宜吃绿豆及其制品。

 

    4  红豆

    豆科植物赤豆 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或赤小豆 Phaseolus Calcaratue Roxb  的种子。又称赤豆、赤小豆、小红豆、红饭豆。

    性平,味甘、微酸。归心、小肠经。为利水解毒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利小便、解热毒、助胎产、瘦肥人。适用于内有水湿、热毒、肥胖体质及产妇临产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磷,钾,镁(含量均高),钙,铁,钠,维生素B1、B2、C,烟酸,三萜皂甙,核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胱氨酸等氨基酸,均为人体之必需。以干燥、颗粒饱满光泽、色赤而发暗者为优。

    有利水除湿,清热和血,消肿解毒,退黄,和血排脓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水肿脚气,黄疸,泻痢便血,痈肿,恶疮血不尽,产后恶露不净,妇女闭经或经血淋漓不净,痔疮出血,肠痈腹痛,湿热黄疸,畜肉中毒,丹毒,腮颊肿痛,痄腮,虱搔瘾疹,重舌鹅口,风疹块,肾盂肾炎等症。宜煮食。

    现代研究表明,赤小豆有利尿,抗菌消炎,解除毒素等作用。

    血津枯燥,体瘦,蛇咬伤者忌食;久食令人枯燥;多尿者忌用。赤小豆外形与相思子相似,均有红豆之别名,切勿误用,相思豆有毒,其特点是半红半黑。

 

 5  豌豆

    豆科植物豌豆 Pisum sativum L. 的种子。又称寒豆、雪豆、荷兰豆、金豆、淮豆、青小豆。回回豆。

    性平,味甘。归脾、胃经。为调理脾胃养生食品,日长食之可理脾胃、调中气、适用于脾胃气滞体质以及老年、产妇。

    主要成分:含糖量及蛋白质较高,脂肪含量较少,尤其是矿物质含量丰富,钙、磷、铁(含量均较高),钾,钠,镁,氯,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如: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胱氨酸等;此外有:植物凝集素,止杈素,赤霉素2C,赤霉素A20,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B2、烟酸,胡萝卜素,核酸等。以粒大者为佳。对增强人体新陈代谢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可对抗食物中的亚硝酸氨致癌物质,有防癌作用。

    有和中下气,补脾胃,助暖驱寒,生津补虚,强肌体,利小便,通乳,解毒疮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痈肿,痘疮,小便不利,乳汁不畅,小腹满胀、霍乱及消渴等症。研末外敷,可治痈肿,疥疮。近来用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宜煮食。

    不可多食,过食腹胀。

 

    6  蚕豆

    豆科植物蚕豆 Vicia fabe L.的种子。又称胡豆、佛豆、南豆、夏豆、马齿豆。

    性平,味甘。归脾、胃经。为补益脾胃养生食品。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磷脂,胆碱,葫芦巴碱,呱啶酸-2,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B2、烟酸,钙,磷,铁,钾,钠,镁,植物凝集素以及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如: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胱氨酸等。以粒大、皮薄、粉质细腻者为优。常食可避免如维生素缺乏崐症等多种营养不良病症,尤其丰富的植物蛋白质对人体延缓动脉硬化,抗衰老具有较大的意义。

    有益气健脾,利湿消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膈食,水肿,尿少,便秘,倦怠等疾病。外用可治疗湿疹等皮肤病。嫩蚕豆宜作菜食,老蚕豆宜煮食、炒食或制酱食。

    据南京铁路医院报道,蚕豆衣糖浆治疗慢性肾炎,对少量蛋白尿疗效较好。《纲目》记载,用蚕豆和韭菜同煮,治疗一误吞铁针者,从大便排出。

    据近年研究,蚕豆有降低胆固醇作用,对动脉硬化有辅助治疗作用。

    本品含有一种巢菜碱甙,对此有过敏体质者,食后即可引起溶血而发生蚕豆黄病,其症状为食后1-4天出现发热,头痛、腹痛、呕吐、随之皮肤发黄,小便呈棕红色,全身乏力衰弱,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此病多见于生食和小孩。中毒可用鼠曲草、车前草、凤尾草、茵陈各10-15克,同煎服。先煎去水后煮,炒食,或经多次浸泡后再煮食,可避免发病。

    蚕豆有壅滞性,过食损伤脾胃,令人腹胀,进食应适量。

    蚕豆叶有止血功效,可治疗咯血,消化道出血,外伤出血,倦怠少气,便溏,水肿少尿等症。

    蚕豆皮常用于治疗水肿,脚气,小便不利和黄水疮等。

    蚕豆茎有利尿,止血,止泻等作用。

    蚕豆荚壳有止血作用,还可治疗天疱疮和烫伤。

    蚕豆叶性温,味微苦。主要成分有:山柰酚,甘油酸,天门多氨酸,多巴等。有止血消炎,醒酒之功效。可用于消化道出血,外伤出血,咯血,臁疮等症。

    蚕豆花有凉血止血作用,可治疗咳血,鼻出血,血痢,咯血,吐血。若配合马兰头,白茅根治鼻出血效果更佳。

    蚕豆衣为利尿药,治浮肿,小便不畅等症,常与扁豆衣、冬瓜皮合用。蚕豆叶、茎、荚均有止血的作用。全株新鲜嫩苗榨汁服,止血效果更好。

 

 

(三)  薯类

  

 1  甘薯

    薯蓣科植物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 (Lour.) Burkill. 的茎块。又称山薯、红薯,白薯、番薯、地瓜。

    性平,味甘。归脾、肾经。为补益强壮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补脾胃、益气力、肥五脏、益肺气、宽肠胃、和血脉、御风寒、益颜色。适用于脾胃虚弱、瘦弱体质及无病强身者。

    主要成分有:淀粉,蛋白质,糖类,胡萝卜素,脂肪,维生素A、B1、B2、C(其中维生素A、C含量为主食品类之首)、烟酸,灰分,钙,磷,铁,钾,钠,镁,氯,胶原和黏液多糖物质(为一种多糖蛋白质的混合物)以及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如: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赖氨酸、胱氨酸等。

    有补虚益气,强肾健胃,消炎解毒,清肝利胆,坚肾强腰,营养视神经,明目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痈疮,黄疸,下痢,乳腺炎,夜盲、夜尿频、胶原体系统疾病等。外用可治疗无名肿毒。

    山芋中含有80%的纤维素,不易为人体消化吸收,有清除肠道废物,有利排便,被誉为“肠道清道夫”。现已证明,甘薯的营养成分优于大米和小麦,并有降低胆固醇,止血,利便,抑制癌细胞生长,防止肝脏和肾脏中结缔组织萎缩及抗衰老等作用。红薯含碱、含钾量高,食后可防止血液酸化,从而保持和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公认为长寿食品。

    红薯中的黏液多糖类物质能维护心血管弹性,预防心血管系统脂肪沉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减少皮下脂肪,防止肝脏和肾脏中结缔组织萎缩,能防止胶原病的发生。能防止疲劳,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可促进消化道、呼吸道的润滑,使关节腔、浆膜腔等器官不因黏液质减少而发生炎症。

    最近发现红薯中有一种活性物质,对脑细胞和内分泌腺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延缓智力衰退,预防直肠癌和乳腺癌。日本的最新研究证实:甘薯为抗癌效果最高的食物,其有效率名列首位。美国费城医学院的何·塞维兹教授从甘薯中分离得到一种活性物质叫去氧表雄酮(DHEA),能防止结肠癌和乳腺癌。这种物质对脑细胞和内分泌腺素的活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故能延缓智力衰退和增加人体的抵抗力。因此,美国和日本科学家还在联合研究,拟将甘薯作为未来的太空作物,种植在航天器中,供太空人员食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和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的探究人员也在研究甘薯高抗癌和防癌作用,取得了肯定的成就。

美国史华兹教授研究发现甘薯中含有类似女性激素的物质,对保持皮肤细腻、延缓细胞衰老有一定的作用。巴西科学家专门培育出一种称“西蒙二号”的甘薯,具有止血功能,对鼻出血,眼底出血,牙龈出血,胃肠出血,外伤出血等出血症,均有明显的止血作用。我国徐州市人民医院用这种甘薯,治疗白血病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获得了一定的效果。

最近发现,红薯是一种良好的减肥“良药”。因为它的含热量低,又可以使人具有饱腹感。一些国家还专门制作以红薯为原料的冰淇淋、糖果、点心等。

    鲜嫩红薯叶与鲜冬瓜等量同煮服,可治糖尿病;鲜嫩红薯叶与羊肝等量同煮服,可治夜盲症。鲜嫩红薯叶与冰片少许同捣烂,涂患处,可治带状疱疹。

    甘芋中含有龙葵碱,适当的龙葵碱有解痉挛作用,能减少胃液分泌,但大量龙葵碱对人体有害。甘薯若发芽,龙葵素含量则大大地增加,切不可食用。

    红薯中含有气化酶,可引起腹胀等症状,患有消化性溃疡的病人不宜吃。同时,红薯含糖较多,吃多了,在胃里产生大量的胃酸,对胃病及糖尿病的患者亦不利。

    甘薯中含有气化酶,吃多了可以腹胀,患有消化性溃疡、胃炎、消化不良的人不宜多吃。烂甘薯中含有黑斑病毒,可使人中毒出现呕吐、腹泻、发热,甚至死亡。此病毒高温烘烤、蒸煮均不能杀死。切不可吃。此外,甘薯在收获前,在地里泡在水中时间较长,会使甘薯内部细胞组织起变化,外部的水通过甘薯细胞膜进入细胞,导致细胞内原生质异常,引起细胞死亡。结果使膜内钙、铁、镁等元素与果胶原的游离羧基结合生成一种复杂的化合物,这种物质受热不分解,所以煮不软,这种也甘薯不能吃。红薯不可与柿子同食,以防胃结石,也不宜与鸡蛋同时吃。

 

    2  马铃薯

    茄科植物马铃薯 Solanum tuberosum L. 的茎块。又称洋山芋、土豆、山药蛋、洋番薯。

    性平,味甘。归脾、胃经。为健脾胃强体养生食品。

    主要成分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氮化物,糖(含量较丰富),钙,磷,铁,钾,钠,镁,氯,维生素B1、B2、C、烟酸,胡萝卜素,以及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如: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赖氨酸、胱氨酸等。被列为世界五大粮食作物之一,有“第二面包”及“地下苹果”之称,从营养角度看,土豆优于大米和小麦。土豆含热量低于其他谷类食物,含脂肪也低,吃土豆有明显饱胀感,所以是一种良好的减肥食品,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等国都开设有土豆美食减肥餐厅。国外营养学家认为“土豆是十全十美的食物”。在欧洲各国被称为“健美面包”。美国科学研究机构认为:一个人每天只吃全脂牛奶和土豆,可得到人体所需所全部食物元素。

    有调中补气,强身益肾,健胃利脾,消炎解毒,壮筋骨,软化血管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不和,腮腺炎,烫伤,湿疹,动脉硬化,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痛、习惯性便秘、皮肤湿疹等症。若将土豆与生姜合用,可促使肌体活血消肿。如将两者混合捣烂外涂,可治关节肿痛和腮腺炎等症。用煮熟的土豆皮包扎伤口,能使伤口尽早愈合,也可作为烧伤患者作植皮的代用品。

    现代医学研还究表明,土豆含有大量的钾,对治疗消化不良和利尿有特效,是胃病、高血压和心脏患者的“良药”。中医认为:土豆有和胃调中,健脾益气的功效。土豆中果胶能改善肠道功能,缓解便秘,对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痛胃寒,习惯性便秘,皮肤湿疹等症都有很好的效果。

    土豆有抗癌作用,它所含的丰富的维生素A和C,以及矿物质,大量的木质素和一定量的干扰素,这些综合作用,产生了抗癌威力。

    许多长寿国家,有不少超过百岁老人,均出于盛产土豆和以土豆为主食的国家,如前苏联的高加索、保加利亚、厄瓜多尔等国,常吃土豆而祛病延年,身体苗条而健康。

    荷兰摩根国际公司从土豆中提炼出一种HSA蛋白质(人类血清白蛋白),可以用于输血,对严重失血和严重烧伤及接受手术治疗时使用,可以避免因用人血输血时感染艾滋病的可能。

    土豆榨汁饮,可治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痛风,肾脏病,胃酸过多等症。

    土豆中的主要微量元素存在于皮和芽眼之中(氟75%集中于皮中),如削皮吃,则营养成分大大地减少。高氟地区不可连皮吃,以防止氟中毒。

    土豆的皮和芽眼中含有一定的龙葵碱,发芽的土豆含量大大地增高,每百克土豆中含龙葵素17-19.7毫克。 阳光暴晒后可增加到30-40毫克。它能破坏红细胞,严重中毒时能导致脑充血水肿,胃黏膜发炎,眼结膜炎,应及时抢救。

 

    3  魔芋

    草本科植物魔芋Amorphopallus riveri (A.Konjac) 的茎块。又称鬼芋、星芋、黑芋头、蛇六谷。

    性温,味辛,有小毒。归胃、肺经。为化痰消肿,保健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健胃消食,温化痰浊。适用于肺寒痰湿体质及消化不良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灰分,钙,磷,铁,葡萄糖,甘露聚糖,淀粉,多种生物碱及多种维生素等。蛋白质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就有7种。是人类优质碳水化合物的来源之一。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魔芋中除了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外,还含有一种其他植物中少有的特殊成分――甘露聚糖,它具有高膨胀和高粘度的特性,吃了会降低食欲,产生饱腹感。

    有化痰散结,行瘀消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肿瘤,鼻咽癌,甲状腺癌,脑部肿瘤,肺痨,痰咳,食物积滞,痈肿,丹毒,蛇咬伤,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症。摩芋外用,切片涂擦可治脚癣;用醋磨汁涂患处或煮熟捣烂外敷,可治疖肿和皮肤癣症。

    魔芋中所含的甘露醇和多种生物碱,对多种细菌和病原体均有明显的抑制、毒杀和忌避作用。因而,可作为保护和保存食物、水果、蔬菜的防腐剂,并延长其保护期。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魔芋中所含的甘露醇聚糖对细胞代谢有干扰作用。故可用于治疗白血病,颅内肿瘤,鼻咽癌,甲状腺癌。有学者还认为魔芋中的凝胶,可给肠壁穿上防癌的膜衣,可预防消化道肿瘤。魔芋还可以减少胰岛素的分泌;其所含的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胆固醇;魔芋还可以增加胃肠蠕动,能促进肠内废物及有毒物质的排出,具有清洁肠道的效果,防止便秘;魔芋的温浸液有扩张末梢血管,降低血压,兴奋离体肠管的作用。

    魔芋加工成的食品是一种理想的保健食品,具有减肥的作用。日本前几年发明的一种特优控制体重的食品“海漫纳”就是用魔芋加工而成的。

    魔芋有毒,食用时必需经过加工,内服必须煎2小时,取汁服,切勿吃渣。中毒的症状为舌、咽喉部有灼热、痒痛、肿大。可用稀醋酸(白醋或黑醋亦可)30-60毫升,加姜汁少许,内服或口含、漱口。

 

 

 

-------------------------------------------------------------------------------------------------
食物的营养成分与医疗价值(三、蔬菜)

三   蔬  菜

 

    蔬菜是人类生存所必需膳食纤维、维生素C、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主要来源和维持人体酸碱平衡必不可少的养生食品。

 

 

(一)    蔬菜养生歌

 

    百菜白菜为最上,清热生津通利肠。萝卜止渴消积食,油菜散血治劳伤。南瓜性温补中气,茄子消肿性甘凉。黄瓜利尿消烦渴,丝瓜解毒疗痈疮。茭白清热退黄疸,茼蒿和胃消腹胀。竹笋化痰通二便,芹菜平肝血压降。莴苣利尿下乳汁,韭菜散血暖胃阳。通乳利尿黄花菜,开胃去湿辣椒强。健胃明目胡萝卜,和血利尿荠菜香。凉血通便空心菜,逐寒畅胃数生姜。鲜藕生津散瘀血,香椿收敛止便溏。菠菜止血解热毒,芫荽消食胃口香。冬瓜利尿去头热,苋菜止痢目明亮。大蒜暖胃行滞气,大葱散寒血脉畅。山药健脾固肾精,芋艿散结宽胃肠。百合润肺除涕泪,慈菇止咳消痈疮。黄豆作菜通大便,降压消肿饮豆浆。绿豆利尿消热毒,黑豆活血性寒凉。蚕豆消肿补中气,豇豆健脾壮肾阳。香菇抗癌降血脂,木耳益气疗痔疮。紫菜清热除口臭,散瘿消肿海带凉。

 

 

(二)  叶  菜  类

    1  大白菜

    十字花科植物白菜 Brassica pekinensis Rupr. 的茎叶。又称白菜、黄芽菜、黄芽白、交菜、菘。

    性平,味甘。归胃、大肠经。为养胃清肺养生佳品,日常食之可清肺热、养胃津、利小便、并可防治坏血病。适用于肺热体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粗纤维,灰分,钙,磷,铁,钾,钠,镁,钼,锌,氯,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烟酸(其中钙和维生素B2、C含量高于苹果和梨子),以及多种氨基酸如: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胱氨酸等。成人每天吃350-400克大白菜,就可满足对维生素C的需求,所含微量元素锌高于肉、蛋类。白菜中的粗纤维能促进肠壁蠕动,增进食欲和利于排便。大白菜四季可见,唯冬季最佳,被誉为“百菜之王”。宋代诗人范大成在《田园杂兴》中写道:“拔雪挑来地塌菘,味如蜜藕更肥浓”,有“冬蔬一宝”之美称。近代植物学家吴其浚称之为“蔬中神品,不虚也”。以菜身干洁、菜心结实、菜叶软糯、老帮少根小、形状完整、菜头包紧者为上品。

    有养胃利肠,宽胸除烦,解酒消食,清热解毒,通二便,止咳止渴,润肌肤,清声音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咳嗽,肝肿大,肝炎综合征,烦热咳嗽,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出血,秘便,小便不爽,慢性胃病等症。

    现代营养学家认为,常食白菜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某些心血管病、便秘大有好处。据认为,白菜有抗癌作用,是因为白菜中的钼可抑制人体内致癌物质亚 硝酸胺的吸收与合成。白菜中的纤维素可以促进肠壁蠕动,帮助消化,防止大便干燥。最近医学家认为白菜对矽肺有辅助治疗作用。民间常用白菜根煎汤来治感冒,用白菜汁治疥肿等。白菜可以治疗内热炽盛、表现为津液不足,唇舌干燥,牙龈肿胀,牙缝出血,喉头作梗等现象。此时可多吃白菜或将白菜煮汤喝,可逐渐消除内热,白菜可以用于婴儿饮牛奶后出现的内热现象,如眼角生眵,眼角发红,嘴唇干燥等情况,可将白菜捣烂后加冷开水滤汁,煮沸后放温,令婴儿吮吸。如此一周后,可以逐渐消除内热。白菜也可用于感冒初起和消化不良。

    现代研究发现,白菜中含有少量的会引起甲状腺肿大的物质。这种物质干扰了甲状腺对必需的矿物质碘的利用。应同时加食碘盐、海产品以补充碘。大白菜制成的酸菜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对肠胃不利。在食用大量未腌熟的酸菜时,肠道内细菌可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它能将血液中蛋白质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使其失去携带氧的能力,使肌体出现缺氧症状。吃酸菜要品质好、煮熟透,而且不可久放。

    用大白菜叶贴面部,可减少面部粉刺的生长。白菜籽油可生头发乌黑发亮。

    性滑泻,痢疾患者及气虚胃寒者不宜。

 

    2  青菜

    十字花科植物青菜 Brassica chinensis L.的茎叶。又称小白菜、菘菜、油白菜。

    性平,味甘。归胃、大肠经。为养胃清肺养生佳品,日常食之可清肺热、养胃津、净肠胃、防治坏血病。适用于烦热便秘患者。

    主要成分有:粗纤维,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B2、C、烟酸、钙,磷,铁,胡萝卜素以多种氨基酸如: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胱氨酸等氨基酸。青菜是蔬菜中含矿物质和维生素最丰富的蔬菜,有“蔬中美品”之称。

    有清热除烦,通肠利胃,解油腻之功效。可用于治疗便秘,热咳,消化不良,消渴,漆疮,发背等症。

    一个成年人一天吃500克青菜,就可满足人体对钙、铁、胡萝卜素和维生素的需求。其中粗纤维有助于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利于谷物消化,清洁肠道,对防治便秘有特殊的效果;粗纤维与脂肪结合后,可防止血浆胆固醇形成,促使胆固醇代谢物-胆酸排出体外,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它所含的维生素C,可形成一种“透明质酸抑制物”,具有抗癌能力,食后在体内可排除亚硝酸胺,使癌细胞丧失活力。

    英国科学家已证实小白菜可预防阑尾炎。

    脾胃虚寒,大便溏稀者不宜。

 

    3  油菜

    十字花科植物油菜 Brassica canpestris L. var. oleifera DC. 的嫩茎叶。又称芸苔、胡菜、寒菜、台菜、菜苋、油菜苋。

    性凉,味甘、辛。归肝、脾经。为清热解毒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清热解毒、利肠胃。适用于热性体质及肠胃不洁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钙,磷,铁,钾,钠,镁,氯,胡萝卜素(含量最为丰富),维生素B1、B2、C、K和烟酸,以及缬氨酸、亮氨酸、亮异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胱氨酸等氨基酸。油菜中还可分离出一种12S球蛋白,一种具有高度分枝结构的多糖,并含有少量的槲皮甙,营养极高,均可被肌体生理代谢所利用。成人一天吃500克油菜,则钙、铁、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营养素就足够了。

    有散血去瘀,消肿散结,清热解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劳伤吐血,血痢,丹毒,痈疮,无名肿毒,乳痈,乳腺炎,小儿赤丹,妇女痛经、产后恶露不下腹痛等症。外用可治疮疡痈肿。

    麻疹出后,产后,疥疮,目疾和慢性病患者不宜。

 

    4  包心菜

    十字花科植物甘蓝 Brasica oleracea L. var. capiata L.的叶。又称包菜、卷心菜、葵花白菜、洋白菜、莲花白。按其形状可分平、尖、圆三种。

    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肾经。为补益强壮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补益肾气、填脑髓、补心力、利五脏、调六腑。适用于虚弱体质及无病养身。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葡萄糖,芸苔素,硫珀抗甲状腺物质,酚类物质及维生素B1、B2、烟酸、C(为西红柿的3.5倍) U、E,钙,磷,铁,钾,钠,钼,锰,钴,铜,锌,硫,氯,胡萝卜素,黄酮醇,花白甙及多种氨基酸如: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胱氨酸等。以心坚、无灰心为佳。包心菜叶大而厚,是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常吃包心菜对人体骨骼形成和发育,促进血液循环大有好处。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包心菜能使人精神饱满、身心愉快。

    有益肝肾,利五脏,补骨髓,通经络,健脑明目及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解毒、解油腻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功能障碍,慢性胆囊炎,小儿先天发育不足、发育迟缓或久病体虚、四肢软弱无力,耳聋健忘,便秘,粉刺,脓疱,湿气,皮肤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肿大和甲亢等症。并可预防胃癌。宜生食、炒食、煮食或榨汁饮,尤以生拌吃为佳。

    包心菜含有较多的钼,能抑制亚硝酸胺的合成而具有抗癌作用。还含有一种吲哚类化合物,也是抑癌物质,能和体细胞(尤其是肝脏细胞)中的微粒体多功能氧化酶系统,协同分解进入人体内致癌物质,对癌症有一定的防治功效。

    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Cheney和他的同事在包心菜中发现了维生素U的活性成分,包心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U因子,所以新鲜包心菜叶汁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有止痛和促进愈合的作用。最近有人发现维生素U含有蛋氨酸,但单独的蛋氨酸无治疗胃溃疡的作用。用包心菜中抗溃疡因子来治疗胃溃疡病,每天要饮1升的鲜包心菜汁,相当1350克包心菜,才有治疗的效果。科学家已找到使菜汁浓缩而不破坏维生素U的办法。

    包心菜中的丙醇二酸可阻止脂肪和胆固醇的沉积,防止碳水化合物向脂肪转移。同时包心菜含热卡低,对动脉粥样硬化和肥胖病人有益。其中果胶和纤维素对冠心病和胆结石病人有一定疗效。但丙醇二酸在极热时易被破坏,而用包心菜作泡菜就可保留此成分。酸泡菜中有中度至强烈的导泻作用,因酸泡菜发酵可产生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能刺激神经冲动作用,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和消化道蠕动。未发酵的包心菜只有轻度至中度的导泻作用,故能通便。胃肠道不好的人不要吃过多的酸泡菜。

    绿叶包心菜含有人体造血和代谢过程的叶酸,血液病病人可多吃。近来还发现包心菜对血压有双相的调节作用。包心菜中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钼,可抑制人体对亚硝酸胺的吸收与合成,常吃包心菜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包心菜中的钾盐含量高而钠盐低,对体液代谢有益。包心菜属中性,适合胃酸过多者食用。它含糖量低,几乎不含淀粉,最适合糖尿病人食用。它含热量低,多吃也不会使人发胖,是美容者首选食品。

    包心菜和其他芥属蔬菜均含有致甲状腺肿的物质,可以干扰甲状腺对碘的利用。当肌体打算补偿甲状腺激素的不足时,使甲状腺变大,形成甲状腺肿。包心菜的这种作用可用膳食碘来消除,可补充碘盐或食用海藻和海产品来补充碘。

    采用包心菜汁涂抹头皮,有助于头发的生长。包心菜汁亦可治疗创伤,关节痛,瘀血,骨折,颈扭伤,湿疹,咽炎和牙龈炎。

    包心菜榨汁常饮,对高血压、低血压,糖尿病,胃、肠溃疡,便秘,消化器官障碍,粉刺,脓疱,湿气,皮肤病均有良好的疗效。

    包心菜所含的粗纤维多而质硬,婴儿及消化功能差的人不宜多吃。胃酸过多者忌食。

 

    5  菠菜 

     藜科植物菠菜 Spinacia oleracea L.的带根全草。又称菠棱菜、赤根菜、鹦鹉菜、波斯菜。

    性凉,味甘。归胃、大肠经。为养血滋润养生佳品,日常食之可养血补血、滋润脏腑、清洁肠胃。适用于血虚体质及妇女、老人。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钾,钠,镁,氯,氟,胡罗卜素,维生素A原、B1、B2、C、D、E、K(维生素A原可与胡萝卜相似,和蛋类相仿)、尼克酸,草酸,叶酸,芸香甙,叶黄素,菠菜素,麻叶素,菠菜皂甙A和B,α-生育酚,α-菠菜甾醇,胆甾醇,6-羟甲基喋啶等物质,对人体的新陈代谢有良好的效果;所含的酶对肠胃和胰腺分泌功能起良好作用;菠菜中的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胱氨酸等均较多。菠菜中蛋白质可与牛奶媲美;500克菠菜中所含的蛋白质相等于2只鸡蛋的含量;100克菠菜可满足人体一昼夜对维生素C、两昼夜对胡萝卜素的需求,对增进人体健康很有好处,被誉为“蔬菜之王”和“补血蔬菜”。

    有养血活血,止血敛阴,通肠利胃,止渴润燥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衄血,便血,坏血病,高血压,糖尿病,小便不通,胰腺炎,肠胃积热,痔疮,肛裂,慢性便秘,咳喘等症。还可解酒毒。近来用于神经衰弱,高血压,糖尿病等的辅助治疗。此外,对患有贫血、胃肠失调、呼吸道和肺部疾病的患者,也有较好疗效。

    菠菜中叶绿素对血液有清洁作用,菠菜中的铁质为红血球的重要成分;菠菜中的大量纤维素和可溶性纤维素,对习惯性便秘和痔疮患者大有好处;菠菜能促进胰腺分泌,辅助消化;又有养肝明目之功效。用菠菜炒猪肝可治夜盲症;凉拌菠菜可治高血压和便秘;用菠菜根和鸡内金同煎服可治糖尿病。

    菠菜所含的酶,对胃和胰腺的分泌功能起着良好的作用,故对糖尿病和高血压有医疗价值。菠菜中虽含有铁,但这种铁很难为小肠吸收,其本身所含的鞣酸和铁相互作用可生成沉淀,不能为人体吸收利用。

    菠菜榨汁饮,可治便秘,怕冷,贫血,肠胃不佳;对高血压、低血压的患者亦相宜;孕妇常饮,可使婴儿发育良好,产妇常饮可使乳汁分泌丰富。

    国外学者最近又发现,菠菜具有抗衰老和增强青春活力的作用。这和它所含的维生素E和另一种酶-Q10有关。最新药理研究发现,菠菜中含有一种类胰岛素样物质,其作用与哺乳动物的胰岛素样物质非常相似。故糖尿病人(尤其是Ⅱ型病人)不妨经常吃菠菜,以使体内血糖保持平衡。

    菠菜中含有草酸与钙盐结合形成草酸钙结晶,使肾炎病人尿色浑浊,管型及结晶增多,肾炎和尿路结石患者不宜,老人、儿童不宜多吃;肠胃虚寒及腹泻者不可吃;菠菜中草酸妨碍钙质吸收。不宜与豆腐、鸡蛋、牛奶同食。也不可与木耳、虾米、海带、紫菜等同时烧菜。食用前用沸水略煮一下,可除去大部分草酸。美国科学家通过临床试验,认为大量吃菠菜会使人体排泄掉许多锌和钙。

 

    6  旱芹菜

    旱芹菜为伞形科植物旱芹菜 Aprium graveolens L. var dulce DC 的茎叶。又称药芹、香芹。

    旱芹性凉,味甘、苦。归肝、胃经。为清热泄热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健胃清热泻热。适用于热性体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比一般瓜、果高),脂肪,芹菜甙,佛手柑内酯,挥发油,有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烟酸、P、C、D,特别是维生素D的含量较高,糖类,钙,磷,铁(其中钙、磷含量较高),钾,钠,镁,氯,甘露醇,环已六醇,呋喃香豆素,芫荽甙,芸香甙,生物碱,有机酸,胡萝卜素,佛手柑内酯及挥发油中的α-蒎烯,β蒎烯,α-芹子烯,月桂烯,苄烯及具有特殊香味的多种丁基苯酞类化合物,包括:丁基苯酞、新蛇床酞内酯、瑟丹内酯等是旱芹菜特殊气味的来源。其中的一种α-芹子烯,对人脑中枢神经有安定和抗痉挛作用。旱芹的药用价值远胜于水芹菜。

    有平肝清热,祛风利湿,降压和保护心血管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眩晕头痛,面目红赤,眩晕头痛,痰喘,咳嗽,血淋痈肿,糖尿病,乳糜尿,小便出血等症。炒食、煮食或榨汁饮。芹菜茎以深绿色者为佳。对高血压,糖尿病,防治动脉硬化均有显著的效果。

实验表明:所含的维生素P,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管弹性,具有防止动脉硬化和毛细血管的弹性,具有降低血压、防止动脉硬化和毛细血管破裂等功能,是高血压患者和中老年人的保健佳品。但芹菜必须连叶生吃(凉拌或榨汁),才有明显的降血压的作用,其降压原理主要是通过主动脉弓化学感受器所致。长期生吃芹菜,对高血压、血管硬化、神经衰弱等症有辅助治疗的作用。高血压专科门诊临床经验表明芹菜有很好的降压效果,尤其对早期高血压疗效更为显著。

芹菜的醇提取物的碱性物质无降压作用。其持续时间随增量而增加延长,并有镇静和抗惊厥作用,对子宫有收缩作用。

    芹菜可以消除人体浮肿,可以促使人体组织内过多水分的排泄,达到消除浮肿的目的。

    芹菜汁加酒饮,还有增进夫妇性生活的作用。古代欧洲人就把芹菜作为增进夫妇幸福的吉祥之菜。泰国一位女医生发现芹菜具有使男子精子数量减少的作用,她认为芹菜有避孕作用。现代科学认为,芹菜不但不能增进性生活和谐,反而会使男性的精子减少。

    生疥癣者勿用,脾胃虚弱,便溏等患者少食。低血压忌食。美国科学家发现,大量接触有病害的新鲜芹菜的人员,经常会发生皮炎,这是由于芹菜中的呋喃香豆素所致,但不会有毒害。血虚病人忌食。

    野芹菜和毛芹菜有毒,不可食用。芹菜不宜与鸡肉、兔肉同食。

 

    7  水芹菜

    水芹菜为伞形科植物芹菜 Oenanthe javanica (BL.) DC.的茎叶。又称水营、野芹菜。

    水芹性凉,味甘、辛。归肺、胃经。为清热利尿养生佳品,日常食之可清内热、利小便、洁肠胃。适用于热性体质。

    水芹菜的主要成分有:多种游离氨基酸,芳香油,芫荽甙,甘露醇,环己六醇,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异松油烯,苄醇和多种维生素,常吃不但增进食欲,还有促进血液循环和健脑作用。

    有平肝清热,化痰下气,利水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暴热烦渴,淋病,水肿,痰多胸满,瘰疠,去瘀止带,崩漏带下,解毒消肿,痄腮,解百药毒等。

    水芹中所含的挥发油有兴奋中枢神经、升高血压、促进呼吸、提高心肌兴奋性、加强血液循环的作用,可治疗血压过低,心动功能不全。因此高血压患者应注意,煎煮时间要长,以不保留挥发油为宜。

 

8  苋菜

    苋科植物苋 Amaranthus mangostanus L.的茎叶。又称赤苋、紫苋、青苋、米苋。

    性凉,味甘。归胃、大肠经。为清热利窍养生佳品,日常食之可清热利窍、滑胎易产。适用于热性体质及产妇临产时食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比牛奶中的蛋白质更能被人体充分吸收),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以钙的含量为最高)钾,钠,镁,氯,胡萝卜素,维生素A、B1、B2、烟酸、C,多种氨基酸如: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胱氨酸等;赤苋中的钾、钠、镁、氯的含量尤为丰富。苋菜中含铁量高,且不含草酸(也有文献认为苋菜含有草酸,据编者考证,苋菜中含有较高的草酸,洗时应多搓揉,以除去一不部分草酸),易为人体吸收。一天吃100克的苋菜就可满足对维生素C及B2需求。苋菜的叶及籽,含高浓度的赖氨酸,可补充谷物氨基酸组成的缺陷,古有“长寿菜”之称。药用以紫红苋为好,

    有清热解毒,收敛止泻,利胆散瘀,通血脉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肠炎,痢疾,黄疸,大小便不畅,慢性尿道感染,膀胱炎,尿道炎,淋症,急性肠炎,咽喉炎,盆腔炎,子宫颈炎,子宫癌,漆疮,痈、疥,毒蛇咬伤等症。

    由于苋菜中含钙易于被人体吸收利用,是贫血和产后贫血、骨折等病人的理想食品。也是小儿的优良菜肴。

    脾弱腹泻者慎用,忌蕨粉。不宜与菠菜同吃;也不宜与鳖同吃,两者均属凉性,同食对体弱者不利。

 

    9  韭菜

    百合科植物韭 Allium tuberosum Rottler.的叶。又称起阳草、长生韭、扁菜、懒人菜。

    性温,味辛。归肝、脾、胃、肾经。为温暖五脏养生食品,又是温肾补阳的良药。日常食之可温暖五脏、散寒助阳。适用于寒性体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甙类,苦叶质,钙,磷,钾,铁,钠,镁,氯,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烟酸,糖类,以及多种氨基酸如: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胱氨酸;韭菜中还含有一种挥发性精油、甙类苦味质和多种硫化物,所以韭菜具有芬香味和兴奋、杀菌作用。有“绿色蔬菜之王”之美称,还含有丰富的纤维素,食后在肠内增强肠蠕动,抑制食物中胆固醇的吸收,对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有一定的效果;纤维素还有利于粪便的形成及将体内过剩的营养物随粪便排出,有利于减肥和防治老年性便秘。并有抗衰老及防治老年病的功能,被列为保健食品。元代诗人许有壬称其为“气较荤蔬媚,功于肉食多”。

    有温中壮阳,行气散瘀活血,消炎解毒,补虚益阳,调和脏腑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胸痹,噎膈反胃,呕血衄血,尿血,痢疾,消渴,痔漏脱肛,阳痿早泄,跌打损伤,虫、蝎螫伤,食积腹胀,赤白带下等症。近来用于肠炎痢疾,肺结核,淋巴结核,荨麻疹,高血压,冠心病。可生食、炒食或榨汁饮。

    《本草纲目》记载:一位老者得了噎嗝症,吃下去的食品,就吐出来,有人叫他用韭菜汁加盐梅卤汁少许,慢慢地喝下去,果然能吃东西,饭量也渐渐地增加。有一次,他突然吐出了好多浓稠痰涎,以后病就痊愈了。对有些误吞针、钉及其他金属,整吃韭菜,可将误吞之物包裹随大便排出外。   

    韭菜叶中所含的二甲二硫化物、二烯丙基硫化物,甲基烯丙基二硫化物,二甲基四硫化物等;韭菜鳞茎中所含的挥发油含有蒜氨酸,甲基蒜氨酸等。这些成分都是韭菜抑制和杀死细菌的主要物质。实验证明,韭菜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所以多吃韭菜,有杀菌消毒和祛病强身的作用。我国自古就有:“种块韭菜,祛病消灾”之说。民间有用韭菜与猪血同煮,吞食,以排除误入腹中的固体异物,如铁丁、针、钮扣之类的东西。

    韭菜中含钾比较丰富而含钠低,可改进体内钾钠平衡,对高血压,冠心病人有利。据记载,韭菜能防治多种疾病如:白内障,动脉硬化,营养不良,肺心病,习惯性流产,某些皮肤病,肾虚阳痿,尿频,噎膈反胃,淤血胸痛,吐血,尿血,痢疾等。

    现代医学研究还表明,韭菜对人体有兴奋作用,能分泌一种杀菌剂,在肠内消毒,治疗胃肠道流行病;韭菜含有较多的粗纤维,能刺激肠道,增强肠蠕动,有利于排便,可治疗阳虚便秘。有人认为,韭菜有抑制癌细胞的功能,特别是对消化道癌。韭菜有降低血压、抗癌作用,对于防止癌细胞转移及癌症复发有一定的作用。有报道用韭菜原汁对兔血管有轻度扩张、轻度降压作用;对小鼠注射可发生休克样症状、狂躁、发绀、呼吸麻痹而死亡;对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对痢疾、伤寒、大肠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欧洲的营养学家认为,韭菜是铁和钾的上等来源,也是维生素的一般来源。欧洲人长期以来,将韭菜作为营养食疗食品。其主要作用是刺激食欲;抑制致病病菌和有害生物的生长;刺激排尿,去除体内过多的水分。

    韭菜籽性温,味甘、辛。归肝、肾经。为是传统的壮阳固精良药,有“起阳草子”之称。其中的皂甙和生物硷可用于治疗阳虚所致的阳萎遗精、小便频数,遗尿,白带,白浊和肾虚引起的腰膝冷痛,小腹疼痛等症。可水煎、炒熟研末冲服,或入丸、散。

    韭菜根中的硫化物,甙类和苦味素,有兴奋、散热、活血止血,止泄,补中助肝,通血脉和消炎的功效。

    春韭菜较夏韭菜好,夏韭菜纤维多且粗糙,不易为肠道消化吸收,但对便秘的患者,有良好的润肠通便之效。吃韭菜后用茶水漱口,可除异味。

    阴虚内热,疮疡,目疾,慢性气管炎及甲状腺肿大患者不宜。胃病少食,孕妇及痘、疹出后禁食。 

 

    10  芥菜

    十字花科植物芥菜Brassica juncea (L.) Czern et Coss. 的嫩茎叶。又称雪里蕻、大芥、弥陀芥菜。

    性温,味辣。归肺、胃经。为温通行气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温中利膈、宣通行气。适用于寒性体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比大白菜、豆类、瓜类多十几倍),纤维素,维生素B1、B2、C、烟酸,钙,磷,铁,钾,钠,镁,氯等。芥菜叶嫩质脆,纤维少,具芥辣味,有刺激食欲的作用。以紫芥菜茎叶食用最美。

    有宜肺豁痰,利气开胃,消炎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寒饮内盛,咳嗽痰沸,胸膈满闷,肺脓肿,牙龈肿痛溃烂、慢性喉炎声音嘶哑,肾炎,泌尿系统结石等症。宜煮食、炒食。

    芥菜子:性热,味辛。含有黑芥子甙,水解后可刺激胃粘膜,增加胃液和胰液的分泌。有利气豁痰,温中散寒,消肿通络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胃寒呃逆,呕吐,肺寒咳嗽,痰多等症。

    白芥子为白芥菜的种子,含白芥子甙,芥子甙,芥子酸,芥子碱,芥子酶,脂肪,蛋白质及粘液质。白芥子甙经芥子酶水解后产生异硫氰对羟基苄酯(白芥子油)、酸性硫酸芥子碱及葡萄糖等。酸性硫酸芥子碱经水解可生成芥子酸和胆碱。白芥子水浸液对堇色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及皮肤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白芥子可刺激呼吸道黏膜,促进黏液分泌,使痰易于咳出。用白芥子泥外敷可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久敷可使皮肤起泡。

    芥末可内服和外敷。内服可治疗上气呕吐、脐下绞痛。用芥末醋调外敷贴患处可治关节炎及痈肿瘰疠。

    芥菜叶和芥菜属的其他蔬菜,含有少量致甲状腺肿物质,该物质可干扰甲状腺对碘的利用。防止办法是加食含碘的食品。芥菜为发物,平素热盛之人,目疾,疮疡,哮喘,痔疮、便血者忌食;多食易积温成热,引动肝风。

 

    11  雪里蕻

    雪里蕻  var crispifolia Bbaiey 的嫩茎叶。为芥菜的一个变种。

    性温,味辛。归肺、胃经。为温通行气养生食品。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化物,粗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等。

    功效及医疗价值与芥菜同。

   

  12 茼蒿

  菊科植物茼蒿 Chrysanlhemum coronarium L. var. spatiosum Bailey. 的茎叶.又称蓬蒿、蒿菜、蓬蒿菜、菊花菜。

    性平,味辛,甘。归脾、胃经。为健胃、清热和消食养生食品。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钾,钠,镁,氯,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烟酸,天门冬素,谷氨酰胺,丝氨酸,苏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缬氨酸,腑氨酸,酪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β-丁氨酸,挥发油,胆碱等,其营养成分无所不备。

    有降压补脑,补脾健胃、助消化,清热养心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停食、脘腹胀满,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消痰饮,小腹冷痛,高血压,头昏脑胀,睡眠不安,消炎,通二便等症。可用于疝气偏坠者的辅助食疗。常吃茼蒿对咳嗽多痰,脾胃不和记忆力衰退,习惯性便秘均有好处。

    茼蒿中所含胆碱级腺体等有机质,具有补脑增强记忆的功效;所含的胡萝卜素,钾、钙,铁,钠等,具有开胃和健脾的作用。

    对于肺热咳嗽,痰多黄稠,贫血及骨折的患者食用之更佳。

    多食令人气满,泄泻及疮毒患者忌食。

 

    13  芫荽

    伞形科植物芫荽 Coriandrum sativum.的全草。又称香菜、胡芫、莞荽、香荽。

    性微温,味辛,微毒。归肺、胃经。为温中健胃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温暖脾胃。适用于寒性体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钾,钠,镁,氯,丰富的维生素B1、B2、烟酸、C(成年人一天吃10克就可满足人体对维生素C的需求),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纤维素,特别是含有正癸醛,壬醛,芳香醇,甘露醇,单萜类化合物,黄酮类,苹果酸钾及挥发油等,具有浓烈的特殊香气,是酒席宴上醒酒解油腻的佼佼者。以鲜嫩而香气浓厚者为佳。

    有发汗驱风,透疹解毒,消气下食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麻疹透发不畅,风热头痛,鱼肉中毒,食物积滞,食欲不振,水肿,大、小肠积气,虫、蛇咬伤等症。宜生食、煮食或烫食。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本品能促进周身血液循环,使麻疹病毒大量流至皮肤的毛细血管,血清渗出而形成皮疹,可用于麻疹不透,发不快,疹出后,内脏所受病毒侵害减少,全身症状好转。所含的沉香油酸,苹果酸钾等能促进血液循环;所含之香精油能促进唾液的分泌,加速肠胃蠕动,增加胆汁分泌;还有利尿及改善心肌的收缩能力。

    近来发现,香菜有调整人体内血糖平衡的功能。

    不宜多食,长食多忘、口臭、昏目耗气及记忆力减退。小儿麻疹己透,成人患有溃疡者不宜;服一切补药及中药有白术、牡丹皮者不可食。哺乳期妇女食之可使乳汁减少。阴虚病人、皮肤搔痒者忌食。

 

    14 茴香菜

    伞形科植物茴香 Foeniculum vulgare Mmill.d 嫩苗。又用香丝菜。

    性温,味甘辛。归肝、肾、脾、胃经。为温里健胃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温脾散寒、健胃助食。适用于寒性体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维生素B1、C,莲甙,桂皮酸,咖啡酸,茴香酸等多种有机酸。

    有温胃利噢,驱风散热,顺气止痛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痧气,氙气,肾虚腰酸,经痛,阴囊肿痛,痈肿等症。

    茴香菜的根有温肾和中,行气止痛作用。可用于治疗寒氙,胃寒呃逆,腹痛,风湿关节炎等症。

 

    15  蕹菜

    旋花科植物蕹菜Ipomoca aquatica Forsk.的茎叶。又称无心菜、空心菜、蓊菜、瓮菜、藤菜。

    性寒、滑,味甘。归肠、胃经。为清热通便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凉热血、清内热、利二便、利产。适用于热性体质、易鼻衄者及产妇临产时食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胶浆,果胶,钙(含量均高),磷,铁,钾,钠,镁,氯,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烟酸,以及多种氨基酸如: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胱氨酸等。以鲜嫩者为佳。蕹菜与瘦肉同煮,可使肉质嫩滑,加深色泽,且不与肉争味,有“君子菜”之美誉。广东民谚中有:“新生蕹菜芽,香过猪油渣”之说和“南方奇菜”之称。

    有清热解毒,通便利水,止血活血,除口臭,消肿去腐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小儿夏季热,鼻血,喀血、便血,尿血,消渴、痔疮,便秘,淋浊,带下、痈肿,跌打损伤,蛇虫咬伤等症。临产妇食用有利于生产,为产妇临产时保健食品。蕹菜粥及蕹菜汁调酒饮,可用于治疗难产。宜榨汁饮、炒食、与肉同煮食。

    医学界认为,空心菜的嫩梢中所含的蛋白质与钙均超过西红柿,因而有凉血止血作用。适用于便血、尿血和鼻衄的患者食用。医学界还认为,空心菜中有各种食物纤维,如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胶浆、果浆等,除适用于糖尿病患者食用外,还可促进肠道蠕动,通便解毒和降低胆固醇,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的活力。对治疗便秘和血脂过高均大有好处。

    蕹菜中的无机盐在体内代谢后其最终产物呈碱性,可以预防由于经常吃肉、蛋、鱼等酸性食物而使血液趋向酸性的毛病。蕹菜所含的维生素A能抑制某些致癌物质的活性。其纤维素可增强肠蠕动。蕹菜中粗纤维含量丰富(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胶浆及果胶组成),能促进肠道蠕动,通便解毒。特别是果胶能使体内有毒物质加速排泄,木质素可把巨噬细胞的吞噬细菌的活力提高3倍。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在蕹菜的嫩梢中蛋白质的含量比同等的番茄高4倍,钙高12倍。蕹菜为碱性食物,食后可降低肠道内的酸度,预防肠道内细菌群失调,对防癌有益。蕹菜能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具有降脂减肥作用。它的叶绿素有“绿色精灵”之称,可洁齿防龋,健美肌肤,堪称美容之佳品。近代用于治疗糖尿病,药理研究证明:紫色蕹菜中含胰岛素成分,能降低血糖,对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疗效。蕹菜性凉,菜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有抑制作用。因此,经常吃些蕹菜可防暑解热、凉血止痢。用蕹菜汁内服或外敷,可治疖、痈等皮肤化脓性感染。

    胃虚泄泻者不宜。血压过低者忌食。

 

    16  莼菜

    睡莲科植物莼菜 Brasenia schrebei J.F.Gmel.的茎叶。又称水葵、浮菜、马蹄草、茆。

    性寒,味甘。归肝、脾经。为清热解暑养生食品,又为夏季保健佳品。日常食之可清胃火、利小便,解暑热。适用于胃热体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叶背分泌琼脂样粘液多糖,有L-阿拉伯糖、L-岩藻糖、D-半乳糖D-半乳糖醛酸、D-葡萄糖醛酸、D-甘露糖、L-鼠李糖、D-木糖,D-果糖,D-氨基葡萄糖,故胶质越黏厚越好;还含有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脯氨酸、苏氨酸、组氨酸、天门冬素,维生素B12。莼菜煮汤,滑腻而鲜美,古有鲈莼齐名之说。以鲜嫩者为佳。 

    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胃癌,胃纳不香,呕吐,疮疖,疽痈(外用时捣烂外敷患处),热痢,消酒积,止暑热成痢等症。宜作汤羹食。

    中医认为,莼菜适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皮肤感染,急性黄疸性肝炎,高血压及各种癌症食用,尤其适用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食用。

    据药理研究报道,莼菜叶背的粘液,经动物筛选后,具有抗癌、降血压作用。莼菜鱼羹对老年人,脾胃虚弱,胃纳不佳最相宜,能下气止呕。

    因性寒而滑,伤脾胃,损毛发,不宜久食。孕妇、经期妇女和产后均不宜食用。   

 

    17  木耳菜

    木耳菜的学名尚未统一,一说落葵,又称西洋菜、胭脂菜、御菜、滑腹菜、藤菜、豆腐菜、软浆、潺等。为落葵科一年生蔓生植物。因其软滑似木耳,故名。

    性寒,味甘酸。归胃、大肠经。为清热凉血养生食物。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维生素A原、C、B1、B2、尼克酸等。

    有清热凉血,滑肠通便,解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发热,大便秘结,便血,痔疮,湿热痢疾和疽肿疔毒等症。

    现代医学认为;木耳菜在炎夏季节,多汗时食用,可以给体内补充大量的维生素C和矿物质。

    脾冷和孕妇不可食用。

 

    18  冬寒菜

    锦葵科植物冬葵菜。又称冬葵、冬苋菜、蕲菜、滑菜、和葵等。

    性寒,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维生素A原,C,烟酸等。

    有清热,滑肠,行水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咽喉肿痛。

 

    19  豆瓣菜

    十字花科植物豆瓣菜。又名水生菜、水田菜、水芥菜、无心菜、水苋菜、山葵菜、荷兰菜、水胡椒草、凉菜和西洋菜。

    性寒,味甘。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A、B、C、D等。其种子中含有一种特殊的芥子油和丰富的油酸、亚油酸。

    有清心润肺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吐血,肺结核。

    中医认为,豆瓣菜是治疗肺痨的理想食物。近来国外有报道,豆瓣菜具有通经作用,并能干扰卵子着床阻止妊娠,所以可作为避孕通经及流产用。

    孕妇不可食用。

 

    20  蒲菜

    香蒲科植物蒲菜。又称香蒲、甘蒲、蒲黄草、蒲笋、蒲芽、蒲儿根、蒲草、野茭白、菜芽、台湾莞菜等。

    性平,味甘。归脾、肾经。为利水清热,安神健体养生食品。

    主要营养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维生素A原、C、B1、B2、烟酸,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氨基酸。

    有清凉解毒、凉血、利水、消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烦躁不安,月经不调,白带过多等症。尤其是夏季闷热时消暑之佳品。

 

    21  牛皮菜

    黎科植物牛皮菜。又称忝达菜、君达菜、光菜、根达菜、厚皮菜、甜白菜叶用甜菜、菠箩菜、茄米菜、根刀菜、火焰菜、猪婆菜、甜菜等。

    性凉,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A原、B2、C等。以春、秋两季所产为佳。质量以颜色正,鲜嫩,株棵均匀,叶片完整,无折断,无枯黄叶,无抽薹,无泥沙,无虫害为优。

    有清热、凉血,补血和解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贫血,肠炎,痢疾,疖肿等症。对小儿出麻疹透发不快时,食用后可助麻疹透发。

    脾胃虚寒,胃寒疼痛,腹泻便溏者不可食用。

 

    22  生菜

    菊科植物生菜。又名叶用莴苣、牛利菜、散叶窝苣、卷心窝苣、皱叶窝苣、锯齿窝苣、苦苣、菊苣、苣荬菜、包心生菜、凉麻、东山菜、软尾生菜和西洋生菜等。其叶可生食,故名。

    性凉,味甘、苦。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A原、B1、B2、B 6、、烟酸、C、E等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素。有钙、磷、钾、钠、镁及少量的铁、铜、锌。其白色状液中含有橡胶质,菊糖,甘露醇和莴苣素等。以株棵均匀,鲜嫩无黄叶,干爽,根须小者为上品。

    有通乳汁,助发育,消水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小便不通,血尿,水肿等症。对孕妇产后缺奶、乳汁不通及儿童生长发育尤为有利。

常吃生菜能改善肠胃血液循环,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是脂肪肝的理想食疗食品。生菜还能保护肝脏,促进胆汁形成,防止胆汁淤积,有效预防胆结石症和胆囊炎。另外,生菜可以清除血液中的垃圾,具有血液消毒和利尿作用;能清除肠内毒素,防止便秘。

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球形生菜中含有一种原茶儿酸物质,对胰腺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过去已知原茶儿酸对舌癌、胃癌、肝癌、大肠癌、膀胱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现在认为它对胰腺癌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古有常食生菜可导致眼痛、昏眼之说。现代医学认为生菜中的生化物对视神经有刺激作用。

 

 

(三)  根  茎  类

 

    1  莴苣

    菊科植物莴苣 Lactuca sativa L.的根茎。又称莴笋、生菜、藤菜、千金菜、香乌笋。

    性寒凉,味苦、甘。归胃、肠经。为清热利尿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清内热、利小便、补筋骨、洁牙齿。适用于热性体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B2、C、烟酸,胡萝卜素,钙,磷,铁,钾,钠,镁,氯,等。这些物质在人体的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肥大、肉质细嫩者为佳。

    有补筋骨,开胸膈,通经脉,通乳,利小便,清热解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小便不利,血尿,牙衄,鼻衄,乳汁不通,食积,腹痛,水肿腹水,痰火凝结,坏血病,乳腺炎等症;对神经官能症,高血压,心脏病,心律紊乱也有一定疗效。宜生食、炒食或煮食。

    莴苣含铁,钙多能补筋骨,通血脉,小儿常吃,对换牙长牙有帮助。莴苣嫩茎折断流出的白浆有安神催眠作用。莴苣的汁液,稍带苦味,但味道清新,可增强胃液、胆汁和消化酶的分泌,并刺激胃肠道平滑肌的蠕动,可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和通大便。莴苣中的丰富钾,其钾离子是钠盐的27倍,有利于体内水盐平衡,能维持心脏节律,促进排尿,调节神经传导。经常吃莴苣,对高血压,冠心病,心律紊乱,失眠等症都大有好处。莴苣含糖量低,但含烟酸量较高。烟酸被视为胰岛素的激活剂,因此,很适合糖尿病人食用。莴苣还含有碘和锌等有益元素。莴苣含水分高,热量低,对减肥有益。

    莴苣叶的营养素含量比茎高,蛋白质高6倍,糖类高10倍,维生素C高15倍,胡萝卜素高20多倍;还含有一种乳状的汁液,内含有多量的菊糖类物质,据现代医学研究,它有镇静和安眠的功效。

    莴苣子可治乳汁不下。

    多食损目,有眼疾者忌食;脾胃虚寒及目疾者不宜。

 

    2  茭白

    禾本科植物菰 Zizania caduciflor (Turcz.) Hand-Mazz. 的茎花。又称菰菜、菰首、菰笋、茭耳菜、茭瓜。

    性寒,味甘。归肺、胃经。为清热利湿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解热毒、清湿热。适用于热性、湿热体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碳水化合物,钙,磷,铁,钾,钠,镁,氯,胡萝卜,维生素B1、B2、烟酸、C等有机酸等。由于纤维素极少,味道鲜美,与莼菜、鲈鱼同被誉为“江南三大名菜”。

    有解毒热,除烦渴,利二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烦热,消渴,催乳,风疮,黄疸,痢疾,目赤,二便不通,高血压,便秘,心胸烦热等症。宜煮食或榨汁饮。

    茭白在老熟以前,其有机含氮物是以氨基酸形式存在的,故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也高。常吃茭白能通大小便,对高血压和糖尿病均有好处,对湿热黄疸,目赤等症亦有功效。

    传说武则天产后少乳,当时食疗造诣很深的学者献了一副单方:“茭白泥鳅豆腐羹”加醋调服,不意竟奏奇效。

    脾胃虚寒、腹泻患者不宜。因含难溶性草酸钙,肾病尿路结石、尿中草酸盐类结晶较多患者忌食。阳痿、滑精,腹泻患者不宜。亦不可与豆腐同煮、同食;不宜与牛奶、鸡蛋、蜜同食,以免妨碍对钙的吸收。大便溏稀,阳痿遗精者均不宜。

 

    3  萝卜

    十字花科植物 Raphanus sativus L.的根。又称莱菔、芦菔、萝白、萝葡。

    性凉,味甘。归肺、胃经。为健脾化痰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健脾消食、化痰去湿、清洁肠胃;久食可预防胆石症。适用于脾胃虚弱、痰湿等体质及孕妇和无病强身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维生素B1、B2、烟酸、C,胡萝卜素,钙,磷,铁,钾,钠,镁,锰,硼,氯,葡萄糖、蔗糖、果糖,胆碱,腺嘌呤,胡芦巴碱,甲硫醇,咖啡酸,香豆酸,阿魏酸,龙胆酸,莱菔甙,莱菔胶,以及各种酶类,如氧化酶腺素、甘酶、触酶,有助消化的淀粉酶,有机酸有:香豆酸,咖啡酸,阿魏酸,苯丙酮酸,龙胆酸,羟基苯甲酸等,以及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胱氨酸等。有人作过测定,它所含的胡萝卜素,钙,铁,磷,比梨子、苹果、橘子还高。被誉为“蔬菜中盛品”;被称为“不是水果的水果”。以坚实无筋而皮光滑者为佳。宋代王安石患偏头痛,久治不愈,一方士以白萝卜汁加冰片滴鼻,稍时即止。科学实验表明,一个成年人每天吃250克的萝卜,就可满足对维生素的需求。常食有益于身体健康,被誉为“小人参”。

    有健胃消食,止咳化痰,宽中顺气,除燥生津,清热散瘀解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矽肺,肺结核喀血,流行性感冒,百日咳,白喉,结核性、机械性、粘连性肠梗阻,胸嗝满闷,积食胀满,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痰喘咳嗽,痰咳失音,吐血衄血,消渴生津,痢疾头痛,口疮脚气,尿路结石等症;生食可预防胆结石。可生食、煮食或榨汁饮。

    现代研究表明,萝卜有防癌功能。其中所含的木质素,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的能力,可吞噬癌细胞;萝卜中含有能把致癌物质亚硝酸胺分解的酶;萝卜中的辣味素也具有防癌作用。日本宇都宫大学农学系的研究人员认为,萝卜所含的MTBI这种成分形成的辣味,萝卜越辣,则防癌的性能越好;萝卜的粗纤维能刺激胃肠蠕动,减少粪便在体内停留时间,保持大便通畅,使粪便中的致癌物质及早排出体外;萝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能保持人体细胞膜屏障结构的完整,对防癌有益。最近,日本九洲大学用动物实验发现,红、白萝卜中的木质素、化合物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的活力,具有抗癌作用。可吞噬和杀灭各种致癌病毒和癌细胞。增强抗菌、抗癌能力。可解除其它食物中的致癌物质的毒性。

    现代研究表明,所含莱菔脑、胆碱、胡芦巴碱等都有药用价值。萝卜中的芥子油,可以帮助消化酶,能促进肠胃蠕动,增进食欲,治疗消化不良。其酶可分解致癌物质亚硝酸胺,从而可防癌。

    萝卜还可治疗煤气中毒。所含的2-异硫氢酸苯酯,具有杀虫效果;萝卜醇提取物有抗真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更为有效,水浸剂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萝卜的液汁有防止胆结石形成的作用;白萝卜含有促进脂肪代谢的物质,避免脂肪在皮下堆积有减肥作用。

    红萝卜有轻微而持续的发汗作用,能把潜在体内的病毒从汗中排出;有分解作用,能把有碍消化和吸收的胶质消除,使消化机能恢复正常;有补血作用,使母乳营养丰富,预防夜盲症,减轻近视等功效。

    萝卜榨汁饮,除治咳嗽痰多、气喘外,还有助消化,治头痛,喉痛,脚气,胆结石等症和降低胆固醇,预防高血压等作用。

    红萝卜中含有一种抗坏血酸的酵素,会破坏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所以红、白萝卜不可混。

    萝卜叶:性平,味辛、苦。功效同萝卜。煎汤或捣汁,可治脘腹痞闷作呃,积食不消,痰多,乳肿,乳汁不通等症。

    萝卜子:具有抗真菌和干扰甲状腺素合成作用。临床应用功效优于萝卜。

    地枯萝:又称地骷髅,为萝卜结子后的老根,经晒干而成。功效同萝卜,且能利水。可用于浮肿。

    脾胃虚寒、食积不化者不宜。不宜与黄瓜、胡萝卜同食;忌地黄、何首乌、鹿茸、人参(现已证明萝卜与人参可同服)。气虚者不可单食,可与生姜同食。

 

    4  胡萝卜 

    伞形科植物胡萝卜 Oaucuscarota L. var. sativa DC.的根。又称红萝卜、黄萝卜、金笋、胡芦菔。

    性平,味甘。归肺、脾、胃经。为养血健脾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养血益目、益气健脾、补五脏、强身体。适用于血虚体质及无病强身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α、β、γ、δ多种胡萝卜素,α-蒎烯、莰烯、月桂烯等多种挥发油,番茄烃,维生素A、B1,B2、B6、烟酸、叶酸、C,钙,磷,铁,钾,钠,镁,铜、钴、氯,葡萄糖、果糖、蔗糖(这三种糖的总重可达其自身重的7%,高于一般蔬菜。);淀粉,果胶,木质素,挥发油,甘露醇,甜没药烯等萜类化合物,咖啡酸,没食子酸,对羟基苯甲酸,有机酸,胡萝卜碱以及多种氨基酸如: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胱氨酸、苯丙氨酸(尤以赖氨酸的含量为最高)等,还含有一种免疫力很强的物质-木质素,它可提高人体巨噬细胞的活力,减少罹患感冒;且对胃肠有保护作用。目前世界上己发现的20多种维生素,胡萝卜就占了一半以上,这些维生素能维护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和正常代谢功能,能使人体免遭细菌、病毒的侵害。营养素丰富,有“小人参”之称。胡萝卜中所含的琥珀酸钾盐是一种降血糖,降血压的物质,为高血压,糖尿病人的理想食物;所含丰富的胡萝卜素被人体吸收后能转换为维生素A,有强心、益皮肤、视力、抗衰老及抗癌作用。

    有宽中下气,补肾益阳,降压,强心,抗炎,抗过敏,抗癌,抗衰老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视力衰退,夜盲,气管炎,百日咳,慢性咳嗽,消化不良,久泻久痢,麻疹,水痘等症;以及用于癌症的辅助治疗和食疗。宜生食、煮食或榨汁饮。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协办的“β-胡萝卜素及氧化维生素在预防疾病上的功能”北京科学研究会上,与会的80多位中外科学家交流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认为胡萝卜素和维生素(如维生素C、E等)对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和老年性疾病均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科学研究的各种数据表明:β-胡萝卜素能发挥抗氧化作用,并能消除自由基,而且自由基在人体内是癌症的隐患。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约翰-伯特伦博士说:“在一般情况下,调节生长细胞功能的信息,是经由称为'间接口’(由联系蛋白质组成)的细胞膜上的微细通道传递的,如果通道出了问题,扰乱了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可能导致癌变。而β-胡萝卜素和其他一类胡萝卜素能开通遗传基因,向联系蛋白质发出指令,增加细胞间的交通和刺激免疫系统,其作用出人意料。富含β-胡萝卜素除了胡萝卜外,还有许多红色、黄色、橙色和深绿色的蔬菜水果如杏、桃、木瓜、南瓜、菠菜、西兰花等,都富含β-胡萝卜素除了胡萝卜素。)

    近来发现胡萝卜汁有使癌细胞转化为正常细胞之功能。有健脾消滞,宽中下气,补肾益阳,防癌,特别是胃癌,抗衰老之功效;胡萝卜汁的吸收率高,常饮可滋补强身。用于消化不良,脾胃虚弱,咳嗽,夜盲,久痢及癌症康复;还可预防维生素缺乏,白细胞下降,食欲减退等症。同时有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智力的发展。患有癌症的人,常饮胡萝卜汁,可使癌细胞破坏、消失。动物试验表明,胡萝卜中的维生素A能使动物减少40%的患癌机会。胡萝卜素对防治肺癌特别有效。

    胡萝卜中的果胶,能与汞结合,降低汞离子的浓度。因此,胡萝卜有加速排出人体内汞离子的功能。医学就把胡萝卜作为汞作业人员的保健食品。

    现代医学研究还表明,胡萝卜有降血压、强心、抗炎和抗过敏作用。美国农业部的科学家认为胡萝卜有降低胆固醇、止泄、增进消化和杀菌等功能。可用来治疗小儿疳积。胡萝卜中的胡萝卜素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防止放射性对肌体的伤害。但不可一次过量地吃,人体内血液中胡萝卜素含量过高时,会发生一种叫“胡萝素血症”,人体皮肤表面出现黄色素沉淀,多见于鼻尖、前额、耳后、手掌、足底、胸腹周围。

    最新的医学研究证实,胡萝卜是一味营养药物,能降低血糖,可用于治疗糖尿病;有降低血压的功能,对高血压有明显的疗效;能提高造血能力,是治疗贫血的一种良药。可提高肌体免疫能力,减少阑尾炎,痔疮,静脉曲张等病的发病率;适当地多吃些胡萝卜,可以提高内分泌系统的机能。

    胡萝卜生吃,胡萝卜素不易被肠胃吸收,90%会排泄掉,应用油炒或与肉同炖。胡萝卜忌醋,醋酸对胡萝卜素有破坏作用,吃胡萝卜时不可加醋。吃胡萝卜时,也不可以饮酒,这对肝脏不利。

    欲生育的妇女,不宜过多的吃胡萝卜,美国新泽西州罗特吉斯医学院的妇科研究发现,妇女吃胡萝卜后,摄入大量的胡萝卜素会引起闭经和抑制卵巢的正常排卵功能。

 

    5  芜青

    十字花科植物芫青Brassica rapa L.的根块。又称大头菜、蔓青、火芥、九荚菘、扁萝卜。

    性平,味甘、辛、苦。归脾、胃经。为开胃下气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开胃益气、宽中利膈、滋补轻身、令人肥健。适用于气机壅滞、消化不良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及维生素B1、C、烟酸等。所含的淀粉和糖比萝卜多,有一种特殊的辛香味,生吃脆甜可口。

    有开胃下气,温脾,祛湿解毒,清肝,清火明目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衄血,积食不化,黄疸,消渴,疔疮,乳痈,乳腺炎,热毒风肿,无名肿毒,小便不利等症。宜煮食、腌食或榨汁饮。

    大头菜根块的水提取物可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其根块中的黄色油状物在1∶100000浓度时,有抑制细菌、真菌及人体某些寄生虫的作用;可增加大白鼠甲状腺中碘酪氨酸而降低碘甲状腺氨酸的量,也就是干扰甲状腺后阶段的合成。

    大头菜(叶更佳)榨汁饮,可治痔疮,胃酸过多等多种疾病。

    大头菜花、子均可入药。能明目、清热。治青盲眼障,小儿秃头,眉毛脱落等症。

    不宜过食,过则动气,令人气胀。

    6  榨菜

    榨菜又称榨菜头、棒笋、是茎芥菜的一个分类品种。

    性平,味辣。归胃、大肠经。为消食解毒养生食品。

    主要营养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维生素C等。

    有开胃消食,温脾胃,下气宽中,利湿解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食欲不振,寒积腹痛,黄疸,如痈和皮肤疮痈,疖肿等症。

 

    7  甜菜 

    藜科植物甜菜 Beta vulgaris L. var. cicla L. 的茎块。又称  菜、光菜、牛皮菜。

    性平,味甘。归肝、脾、胃经。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糖类(内有蔗糖、葡萄糖,果糖,棉子糖,为白糖加工的主要原料),甜菜碱,胆碱,卵磷脂,以及多种氨基酸如: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酸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胱氨酸等氨基酸,有机酸,草酸,维生素C、烟酸,钙,磷,钾,铁,铜,锰,镁,碘和云香甙等。

    有补中下气,行瘀止血,通经脉,解热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肠风热毒,肛门肿痛,肠炎,痢疾,脾胃气滞,外伤出血等症。

    甜菜中的铁,铜,锰元素可治疗贫血,伤风。碘可预防甲状腺肿大,防治动脉硬化。甜菜中的镁元素可调节血管的紧张度,阻止血管中血栓的形成,并可治疗高血压。甜菜中的胆硷和卵磷脂,能促进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改善肝脏功能。甜菜还有一定的抗癌功能。

    最近发现用甜菜汁擦脸,待汁干后,涂一层雪花膏,可使皮肤光泽红润。

    脾虚泄泻者,糖尿病患者均不宜。多食有腹胀、腹泻反应。

    甜菜根  性平,味甘。有通经脉,开胸膈之功效。为炼糖之原料,以东北绵白糖为最有名。

 

    8  芋头

    天南星科植物芋 Colocasia esculenta (L.) Schott.的茎块。又称毛芋、芋奶、芋艿、芋魁、蹲鸱、家芋。

    性平,味甘、辛,生则有毒。归肠、胃经。为补虚健脾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补虚健胃、养肝益肾、利胎化痰。适用于脾虚体质及孕妇临产及产后食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淀粉,脂肪,钙,磷,铁,钾,钠,镁,氯,维生素A、B1、B2、烟酸、C,胡萝卜素,灰分及粘液皂素等。另外,芋头的乳头状液体中含有一种复杂的化合物皂甙,对人体的皮肤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手接触后会发生奇痒(用火烤一下即可缓解)。以甘香者为佳,而广东、广西、福建出产的槟榔芋最有名。

    有补肝肾,添精益髓,消疬散结,开胃通肠,清热止渴,洁齿防龋,保护牙齿,祛痰,消除肿痛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无名肿毒,腹中结块,烫烧伤,牛皮癣,关节炎,肾炎,烦渴,便血,泄泻,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块,肠中癖块,瘰疬,气虚乏力等症。常食可增强抗病能力。宜煮食。以猪五花肉、腐乳等烹制的芋头扣肉。很有风味。

    生食有毒,多食有滞气之弊,腹胀勿食;糖尿病患者不可吃。

 

    9  豆薯

    豆科藤本植物根块豆薯。又称凉薯、山薯、沙葛、番葛、香芋、地瓜、土瓜等。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维生素A原,B1、B2、C,钙,磷,灰分等。所含糖分为葡萄糖和麦芽糖。以个大均匀,无虫害,无损伤,少根须者为上品。

    有生津止渴,补虚益气,健胃强阴之功效。可用于治疗便秘,食欲不振,体虚等症。可生食或炒食。

    糖尿病患者不可食。其藤含有鱼藤酮,对人、畜有害,但可制成杀虫剂。

 

    10  粉葛

    豆科植物葛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的根块。粉葛。又名葛、葛薯、食用葛藤等。

    性凉(也有文献为平),味甘、辛。归脾、胃经。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葛根黄酮甙,葛根素木糖甙,大豆黄酮甙,花生酸,β-谷甾醇,维生素C、E等。以肥大端正,无病虫害,无损伤,不留须根,入土深者为上品。

    有健肌退热,生津止渴,增强骨骼,延缓衰老,除脾胃虚热,散郁火之功效。可用于治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

    现代医学认为,粉葛有降血压、血糖、血脂,改善心脑血管循环的功能。尤其是野生粉葛,对糖尿病,颈锥肥大,皮肤红肿和肠胃不适有很好的疗效。药理研究发现,粉葛中提取物能增加大脑冠状动脉血管流量,使血管阻力下降,心律减慢,血压下降,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并有解痉作用,可明显缓解心绞痛,抗心律失常,使心肌工作效率提高;对平滑肌有解痉作用,并有提高肌体免疫力、降低血糖及解热、解酒作用;还具有雌激素样作用。

    粉葛能有效地降低血液中酒精的浓度。酒醉后,用粉葛或葛粉5克,枳实5克水煎服,有良好的解酒效果。民间常用粉葛戒酒,当酒瘾上来时,吃些粉葛,连吃2-4周,即可戒除酒瘾。

 

    11  荸荠

    莎草科植物 Eleocharis tuberosa (Roxb). Roem et Schult. 的球茎。又称马蹄、地栗、乌芋、凫茈。

    性寒,味甘。归肺、胃经。为清补健脾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清心降火、补肺凉肝、健脾化痰。适用于热性体质。

    主要成分有:淀粉,少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灰分,碳水化合物,钙,磷,铁,钾,钠,镁,糖类,维生素A、B1、B2、烟酸、C等。荸荠还含有不耐热的抗菌成分荸荠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及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以个大干净、新鲜、皮薄肉细、味甜多汁、少渣、脆嫩者为上乘。

    有清热生津,祛湿化痰,消积开胃,利尿降压,清音明目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温病,消渴,痢疾,咳嗽多痰,热淋,痞积,目赤,视力下降,前列腺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消化不良,腹胀,大便燥结,胆囊炎,肝炎,黄疸,高血压,矽肺病,口腔炎等。对阳热亢盛之体及热病后阴虚之人补养作用更为明显。宜生食、煮食或榨汁饮。荸荠与鳖甲、神曲、白术、茯苓、枳壳同煎汤服能健脾消积食。

    有文献记载,荸荠有一定的降血压效果,并含有抗癌的成分;有预防铅中毒的作用,从事冶炼、铸造、排字、印刷、蓄电、颜料等工作人员,常吃荸荠有好处。

    荸荠汁加鲜梨子汁、鲜芦根汁、麦冬汁、鲜藕汁一起,称“五汁饮”,用于消炎祛痰,降低血压,对发烧烦渴,痰热咳嗽,津液不足,咯血,吐血,衄血有良效,尤以热血引起的各症最宜。荸荠配海蛰皮食能消热去痰。嗓子干痛,用荸荠捣汁加白糖饮有效。

    据文献报道:鲜荸荠、生石膏适量煮汤代茶,可预防流行性脑膜炎。民间有用荸荠解铜中毒的经验。如误吞铜物及硫化铜中毒,用荸荠绞汁灌肠可解。

    脾胃虚寒及虚劳咳嗽者不宜多食。吃生荸荠易感染姜片虫病。

 

    12  藕 

    睡莲科植物莲 Nelumbo nucifera Gaertn. 的肥大根茎。又称莲藕。

    性寒,味甘。归心、脾、胃经。为清热生津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清内热、生津液、润肠肺、散瘀血。适用于热性体质、津亏内燥者及产后食用。熟为健脾养血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健脾胃、补五脏、养阴血。适用于脾胃虚弱、病后体虚及妇女产后食用。

    主要成分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糖(含量达20%以上),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天门冬素,维生素C,焦性儿茶酚,α~没食子儿茶精,新绿原酸,无色矢车菌素,无色飞燕草素,多酚化合物,过氧化物酶,以及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胱氨酸等。有“果中蜜品之称”。以头小身粗、皮白且第一节壮大者为上乘。

    有清热利尿,止渴生津,止血凉血之功效。生可用于治疗支气管扩长,上焦痰热,上消化道出血,热病烦渴,消瘀止血,解渴醒酒,吐血、衄血、痢疾,目赤疼痛,霍乱吐不止,热淋等症;熟用可以健脾开胃,补五脏,强筋骨,益血生肌,久咳,久痢久泻及溃疡不收等症。宜生食、煮食、蒸食或榨汁饮。

    据记载,明代朱孝宗有一次因食湖蟹而患痢疾,经太医医治无效,大臣推荐一位无名郎中,将新采嫩藕捣烂,调热酒,让孝宗服之,竟药到病除。红枣与藕同煮食,可补血养血。

    藕节含鞣酸,天门冬素等。有清热凉血,散瘀之功效。常用于吐血,鼻血,尿血,便血,血痢,妇科出血,咳嗽等症。炒炭后止血效果更强,因其含有丰富的鞣酸,有收缩血管和收敛作用。

    藕汁止血效果明显,对支气管咯血,消化道出血,尿血,皮下出血,齿血,鼻衄,肿瘤出血等出血症都有一定的疗效。藕汁还有解毒、强身及治妇科病之功效。对助产及产后复原,治遗精等均有良效。若与胡萝卜、芹菜、苹果等汁合用效果更佳。

 

    13  慈菇

    泽泻科植物慈菇 S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的茎球。又称茨菇、借姑、剪刀草、白地栗、慈菰。

    性微寒,味苦、甘。归心、肝、肺经。为清热利窍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清热利窍、调畅气血。适用于热性、瘀血等体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磷,钙,铁,钾,钠,镁,氯(其中磷的含量最高,比土豆、芋艿高5倍,比山薯高11倍),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B族、C,胰蛋白酶抑制素等。在广州,慈菇被列为“泮塘五秀”之一(慈菇、荸荠、莲藕、菱角、茭白)。慈菇的优良品种有广东的白肉慈菇、苏州的沈荡慈菇、宝应的圆慈菇。以皮薄肉嫩者为佳。

    有行血通淋、润肺止咳,清暑解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产后血崩,淋浊尿闭,咳嗽痰血,尿路结石,食物及药物中毒,皮肤搔痒,蚊虫叮咬,恶疮丹毒等症。对肺结核,尿路结石崐,胞衣不下(榨汁饮服),狂犬咬伤等均有一定的疗效。煮食或榨汁饮。外用可捣敷。

    中医认为慈菇主解百毒,清热行瘀,健胃止咳。

 

   14  竹笋

    禾本科植物淡竹 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Munro var. henonis (Mitf.) Stapf ex  Rendle.的嫩苗。又称冬笋、春笋、毛笋、鞭笋。

    性寒,味甘。归肺、大肠经。为清热化痰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清热化痰、通利九窍。适用于痰热体质及肠胃不洁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维生素B1、B2、烟酸、C,胡萝卜素,磷,钙,铁,草酸及16种氨基酸等,其中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特别丰富。以肉厚色白而鲜嫩纯甘者为佳。竹笋的特异风味,能使不少菜肴增添美味,有利食物摄入,起到特殊的营养作用。宋代诗人杨万里有“顿顿食笋莫食肉”的诗句,他认为笋是“蔬菜中第一佳品”佳肴。

    有消食化痰,透疹解毒,消炎利肠,通脉化食,利水利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热痰多,咳嗽,痘疹不透,浮肿,腹水,尿少及疮疡等。还可美容,使面部肌肤细腻光泽,改善面部黄褐斑等。宜煮食。

    近年研究发现,毛笋中有抗小白鼠艾氏癌和肉瘤-180作用的多糖类。由于含有大量的纤维素,食后能促进肠蠕动,有助消化,防止便秘和结肠癌的发生,并有减肥作用。虫笋(虫蛀之笋)为有效的利尿药,常用于浮肿,腹水。

    脾胃虚弱者不宜;笋中含难溶的草酸钙偏多,肾炎、尿路结石及胆结石患者均不可食用。儿童不宜多吃,因其中的草酸易与钙结合产草酸钙,肠胃对钙的吸收利用率就低,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骨骼发育尚未成熟,如果体内缺钙,会造成骨骼畸形,易患佝偻病,15岁以下的儿童,都应忌多吃。亦不可与豆腐同煮,不可与牛奶、鸡蛋同食,以免妨碍钙的吸收。

 

    15  芦笋

    禾本科植物芦苇 Phragmites communis的幼嫩苗。又称石刁柏、龙须菜。

    性寒,味甘、苦。归脾、肾、膀胱经。

    主要成分有:非蛋白含氨物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灰分,钙,磷,铁,钾,钠,镁,氯,硒,叶酸,核酸,芦丁,甘露聚糖,核糖,各种维生素,天门冬氨酸等17种氨基酸及天冬酰胺。不仅营养丰富,而味极鲜美(其中甲基甲酮和胺类,使芦笋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是近年来风靡世界餐桌是的名菜之一,现已被列为“世界十大名菜”。欧洲和日本将芦笋、冬菇、鲜蘑菇、家鸽并列为“迷人的食品”。经常吃可消除疲劳,降低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

    有滋阴益燥,健脾益气,生津解渴,抗癌解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全身乏力,怠倦,食欲不振,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尼古丁中毒,动脉硬化,神经痛,神经炎,湿疹皮炎,淋巴结核,贫血,疲劳症,关节炎,浮肿,肥胖症,风湿痛等症。并对心脏病,胆结石、肾结石,癌症,水肿,膀胱炎等各种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法国拉波里的研究,芦笋内的阿司巴拉净酸与钾、镁等混合物,可调整或消除人体血液中疲劳素的异常积蓄,又可使血液中及呼吸气中的碳酸减少。绿芦笋汁有净血强身的作用。它与胡萝卜汁混合用,可使人体内尿酸结晶破坏,所以治偻麻质斯、神经痛很有效。

    近年来还发现,芦笋中所含天门冬酰胺对人体有许多特殊的生理作用和增强免疫力,从而使细胞恢复正常生理状态。芦笋所含丰富的组织蛋白,能有效地控制异常细胞生长,使细胞生长正常化。美国《癌症新月刊》报导,一位淋巴腺癌的患者,食用芦笋一年以后,经医院检查癌症已痊愈;另一位患膀胱癌16年的患者,应用多种抗癌治疗,全无效果,而后食用芦笋3个月,经医院检查,其膀胱癌已消失。发现芦笋能治癌症的是美国科学家理查德·艾塞尔和生化学家卡尔·卢茨。他们的临床试验有60例成功的病例。芦茨认为芦笋中的大量组织蛋白内含有一种能使“细胞生长正常化”的物质,可以有效地控制癌细胞的生长,并能使细胞生长正常化。特别是芦笋中所含硒,增强了病人对癌症的抵抗力。据有关专家研究指出,芦笋对淋巴肉瘤,膀胱癌,肺癌,皮肤癌和肾结石等有效。而且还有暖胃,利尿,降压,保护血管,消除疲劳,增进食欲等作用。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水肿,视力减退,疲劳无力等症。1985年国外报道:芦笋原汁可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并从芦笋中提取出可以抑制DNA合成和转化蛋白质的物质。我国近年来也开展了以芦笋为原料的植物药制剂。杭州制药厂已生产出以芦笋为原料的治乳腺癌的片剂;广州侨光药厂研制出“复方芦笋胶囊”,用于治疗乳腺增生,并生产出服用方便的芦笋冲剂;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医生用华西医科大学制药厂提供的芦笋提取液,对癌细胞进行体外筛选,证明其对癌细胞有杀灭作用。

 

    16  山药

    薯蓣科植物Dioscorea opposita  (D.batata)的茎块。又称薯蓣。

    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为养阴益气、补气壮阳之佳品。日常食之可健脑益智、滋养肌肤、强壮筋骨、抗衰延年。适用于气阴亏虚体质及老年人。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皂甙,多巴胺,淀粉酶,碘,磷,钙,铁,钾,钠,镁,氯,维生素B1、B2、烟酸、C,胡萝卜素、粘液质,山药碱,纤维素,尿囊素,胆碱,甘露醇聚糖,植酸,多氛氧化酶等。蛋白质中氨基酸有: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胱氨酸等多种。山药营养丰富,为老少皆宜的强壮身体的食品。最著名的有河南的“怀山药”,素有“怀参”之称。以身干坚实、粉性足、色洁白、味微酸者为上品。

    有健脾补肺,补中益气,长肌肉,化痰涎,润皮毛,止泻痢,降血糖,益精固肾,滋养强壮,利于食物消化吸收和营养转化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肾虚,脾虚泄泻,肺虚久咳,久痢,遗精,盗汗,白带,糖尿病,夜尿频,小便频数,慢性腹泻,虚劳体弱等症。宜煮食,或研粉调食。

    山药鸭羹、山药核桃羹为养生良方。

    山药的粘液蛋白能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持血管的弹性,保护血管壁,防止动脉硬化过早发生,减少脂肪皮下组织沉积而避免出现肥胖。山药中所含的粘液多糖物质与无机盐结合,可以形成骨质,使软骨具有一定的弹性。山药所含的皂甙,是激素的原料,说明中医关于山药有补肾涩精之科学依据。山药中的多巴胺,具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之功效。临床实验证明,山药确有增进食欲,改善人体消化功能,增强体质等疗效。用山药治疗糖尿病有这样的记载:上海天厨味精厂创始人吴蕴初,患糖尿病多年,经多方治疗,注射胰岛素亦无效,有人劝他服用黄芪、山药。吴先服用黄芪,效不显;后易山药,未几,尿中糖分逐渐减少,坚持服而病愈。用山药治疗糖尿病,可将山药煮熟后去皮代茶;或与黄芪、生地、麦冬、天花粉配伍用。

    山药是防衰老的食物之一,在补剂中应用最广,是一种使人神情体壮、祛病延年的食品。早在两千多年东汉名医张仲景就用以为药。

    山药中所含的淀粉酶不耐高温,要晚些加入,煎时不可过久。

    脾胃虚寒、胃阴不足者可多食用。大便燥结、实邪者忌食。切不可与甘遂同食。

 

    17  菊芋

    菊科植物菊芋Hhelianthus tuberosus的根块。。又称洋姜、洋生姜、鬼子姜、洋大头。菊芋其根块似芋头,形状似菊花而得名。从颜色上可分白菊芋和紫菊两种。

    性平,味甘。归脾、胃经。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菊糖,淀粉,多缩戊糖,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等。

    有利水消肿,和中益胃,清热解毒,祛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小便不利,糖尿病,浮肿。肠肿等症。可水煎服,外用可捣烂敷患处。

    菊芋可用来磨制淀粉或酿酒。

 

    18  铃铛菜

    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萎的地下茎,形似铃铛故名铃铛菜。又名委萎、女萎、尾参、玉参、玉竹、竹叶三七等。

    性平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等。

    有生津止渴,养阴止燥之功效。可有于治疗小便不爽,大便干燥等症。

    体虚及便溏者不宜。

    19  仙人掌

    从墨西哥引进一种药食两用的健康菜。

    性平,味甘。归心、肾经。为清热美容和促进新陈代谢的保健食品。适用于肥胖和亚健康人群和无病强身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钾,镁,维生素A、B1、B2、C、多种氨基酸,其中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齐全。还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如:抱壁莲,玉芙蓉,角带仙,三萜化合物及黄酮类物质。宜凉拌、热炒、煲汤。

    有抗菌,消炎,提高肌体免疫力,降血糖,降血脂,抗癌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肥胖症等。并可用于美容,护肤,减肥等健美食疗。

 

20  芦蒿

芦蒿又名蒌蒿、香艾、水艾等,菊科蒿属,有白蒿、青蒿等多种种类,青蒿是芦蒿中的珍品。

根性凉,味甘,叶性平。有利膈、开胃行水、清热解毒,平抑肝火、祛风湿、消炎、镇咳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胃气虚弱、浮肿及河豚中毒等病症以及预防牙病、喉病和便秘等症。同时也可起保护头脑的作用和充当肝脏贮备肝糖而起解毒的作用。根茎含淀根茎含淀粉量高,可为肌体提供热量能源,也可作为神经结构、成分和酶、激素的主要成分。

主要成分有:多种维生素,钙、磷、铁、锌等多种矿物质元素,每百克嫩茎含有蛋白质3.6克、灰分1.5克、钙730毫克、铁2.9毫克、胡萝卜素1.4毫克、维生素C 49毫克、天门冬氨酸20.4毫克、谷氨酸34.3毫克、赖氨酸0.97毫克。并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酸性洗涤纤维素。含有侧柏莲酮芳香油(C10H100)而具有独特风味。其中抗癌微量元素硒是公认抗癌植物芦荟的十倍。另外,它对降血压、降血脂、缓解心血管疾病均有较好的食疗作用,是一种典型的保健蔬菜。芦蒿不仅有如此之高的食用价值,同时含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芦蒿在古代已成为人们食用之菜,在北魏《齐民要术》及明代《本草纲目》中均有记载,芦蒿在古代已成为人们食用之菜,在北魏《齐民要术》及明代《本草纲目》中均有记载,专吃它的茎部。它有一种浓郁的清香味,吃口外脆,里糯、嫩,很少有纤维感。专吃它的茎部。它有一种浓郁的清香味,芦蒿,明朝时,芦蒿与笋同拌肉食之,最为美味,碧如玉针,嫩不须嚼,芦蒿可凉拌或炒食。芦蒿抗逆性强,很少发生病虫害,所以是一种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四)  花  菜  类

 

    1  菜花

    十花科植物菜花,是甘蓝的一个变种的花球。又名花椰菜,花菜。

    性平,味甘。归胃、肺经。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糖分,维生素A、B1、、B2、C(发白的菜花比紫色的菜花含维生素A低。),钙,磷,铁,钼,锰,多种吲哚类衍生物等。

    有强肝肾,开胃健脾,抗病毒,减肥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病咳嗽,便秘,消化性溃疡,感冒,怀血病等症。

    菜花含热量低,对减肥有利。常吃菜花可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并能提高肌体的免疫力,防止感冒和坏血病的发生。

    科学家们发现,菜花等甘蓝类蔬菜中所含的多种吲哚类衍生物,能增加肌体对致癌物质苯并芘和甲基苯蒽的抵抗能力,因而具有抗癌能力。

    菜花含有少量致甲状腺肿的物质。吃时宜加吃含碘量多的食品。为防止吲哚类物质和维生素C的损失,烹调时间不宜过长,宜急火快炒。

 

    2  黄花菜

    百合科植物萱草 Hemerocallis fulva L.黄花萱草 H. flava L.或小萱草 H.minor Mill.的花蕾。又称金针菜、萱草花、忘忧草。

    性平、微凉,味甘。归大肠、膀胱经。为清热利湿养生食品,又是炎夏的保健食品。日常食之可清热利湿、利小便、益心智、安五脏。适用于热性体质及产后食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胡萝卜素,灰份,钙,磷,铁,钾,钠,镁,氯,维生素B1、B2、C、烟酸,以及多种氨基酸如: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胱氨酸等氨基酸。黄花菜与香菇、木耳、冬笋并列为“山中珍品”。以金黄而干燥者为佳。

    有利湿清热,利尿消肿,宽胸,解烦,消食明目,养血平肝,止血消炎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腮腺炎,肝炎,尿路结石,神经衰弱,大便下血,小便赤涩,失眠,水肿,黄疸,鼻衄,肺结核,胸膈烦热,痔疮便血,淋病,吐血,耳鸣,心悸,烦热,夜盲症等症。宜煮食。将黄花菜与老母鸡同炖食,既可补身体,又能镇静解忧;将黄花菜同猪肉剁碎,蒸肉饼吃,可补乳汁缺乏,肾虚腰酸,耳鸣,头昏等症。

    用黄花菜炖鲤鱼,对老年体虚,头昏,胃肠不适等均有效。

    近年研究发现,黄花菜还有降低动物血清胆固醇,安神等作用,乘船航海吃黄花菜可减轻晕船,对神经衰弱者有镇静安眠作用。忧愁太过,烦热,用黄花菜煎汤代茶饮,对镇静有显效。

    鲜品不可食,因含秋水仙碱,有毒。皮肤骚痒者不宜。粗纤维较多有肠胃病者不宜多吃。

 

 

(五)   果  实  类

 

    1  辣椒

    茄科植物辣椒 Capsicum frutescens L. 的果实。又称大椒、番椒、秦椒、椒茄、辣火、腊椒。

    性热,味辛辣。归心、脾经。为温中健胃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温暖脾胃、健胃消食。适用于脾冷胃寒体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糖类,辣椒碱,二氢辣椒碱,降二氢辣椒碱,高辣椒碱,高二氢辣椒碱,壬酰香荚兰胺,辛酰香荚兰胺,隐黄素,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磷,钙,铁,钾,钠,铜,钴,镁,硒,氯,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烟酸、C、K(维生素C含量为蔬菜之首,一个人一天吃100克辣椒,就可满足对维生素C的需求),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等。以色红者为佳。具有独特的辣味,可刺激舌、胃,增进食欲。被誉为“红色药材”《本草纲目拾遗》中有用辣椒治疟疾的故事:“一小仆暑热食冷水,卧阴地,至秋发疟,百药罔效,延至初冬,偶食辣酱,颇适口,每食需此,又用以煎粥食,未几疟自愈”。 

    有温中散寒,发汗,开胃消食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寒滞腹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呕吐泻痢,冻疮疥癣,风湿等症。宜制成粉调味食、或炒食。

    现代研究认为,辣椒能防治癌症是由于富含维生素C和丰富的微量元素钴,钴能活跃体内新陈代谢,促进造血系统活力,钴还参与体内维生素B12的合成,并可以抑制肌体中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辣椒素进入血液循环,达到肝脏后,能转变为一种特殊化合物,能够吸收致癌物质,促使吸收对人体组织细胞有致癌作用的“自由基”。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大学癌症研究所的专家说:人的肌体中常有一种强烈的致癌物--DMN,可使正常细胞癌变,而辣椒素中的生物酶“细胞生素-450”,可抑制癌细胞时长。但是,另外的美国癌症专家指出:辣椒内含有一种化学物质,具有抗癌的双向调节功能。在印度、韩国等地区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

    美国的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临床试验后证实,辣椒素是一种强烈的镇痛剂。试验者在前臂内侧皮下注射辣椒素,对照试验相比较,可以看出辣椒素能够减轻灼伤的疼痛感觉,研究人员认为这是辣椒素杀死直径小的,即那些导致疼痛神经纤维而起止痛作用。它对大直径的神经纤维没有影响。因此,辣椒素使痛觉消失,而不导致神经麻痹现象。美国伊利诺斯州的Genderm公司生产了一种辣椒素乳膏,外用能治疗三叉神经痛,糖尿病性神经痛,灼性神经痛,乳房切除后以及外科手术后的神经痛,都很有效。辣椒素的镇痛机制被认为是它能抑制及防止神经多肽P周围感觉神经元上的重新积聚,这与阿斯匹林类及阿片类药的止痛作用截然不同。英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报道,红辣椒中提取出来的辣椒素,对一种膀胱机能障碍,主要由神经病学引起的失禁的多发性硬化病人有治疗作用。当给病辣椒素后,5名病人中有4名膀胱的控制能力得以改善。

    国外最新的一项研究指出,辣椒有治疗性欲不振和阳痿的效果。

    辣椒碱有很强的刺激性,有杀菌作用。

    美国医生报道,辣椒可防治气管炎,习惯吃辣椒的人很少患气管炎,美国俄亥俄洲立大学的营养学家公布了一项研究报告,指出辣椒除了对癌肿,坏血病,和风湿痛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心脏病和冠状动脉硬化的功效。

    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研究入员,对36个国家4500种蔬菜作了深入地研究,认为辣味品因其具有杀菌、防腐、调味、营养、驱寒等功能,为人类治病、防病、改良基因、促进人类进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一成果被誉为“菜谱中发现的进化线索”。辣椒已被列为美国宇航局的太空食品之一。日本人发现辣椒能有效地抑制脂肪积累,减肥效果明显,成为日本女性减肥的热门天然减肥食品。

    辣椒中所含的辣椒碱,二氢辣椒碱等辛辣成分,并有隐黄素,柠檬酸等。所以食后能使唾液腺受到刺激,增加唾液分泌,增加食欲。可加速肠胃的消化功能,对由于消化不良所引起的肠胀气,腹部胀满症有治疗和预防作用。辛辣素还有刺激心脏加快跳动,收缩血管和升压作用。使血液循环加速,可增加血浆内游离氢化考的松。有振奋精神,驱寒、活血助暖的作用,暖胃和预防心脏病及延缓衰老的功能。有辣味辣椒的辣椒素既能发汗,又能调整和促进人体排水功能。

    台湾大学医学院实验证明:辣椒素对于凝血酶胶原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外用可使皮肤局部血管反射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旺盛。

    有人认为辣椒会伤胃,其实不然,只要在不过量食用的情况下,辣椒是一种健胃剂。辣椒能刺激口腔黏膜,反射性加强胃肠蠕动,增加唾液和胃液的分泌酶和淀粉酶的活性,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消化功能。美国贝勒医学院的试验证明辣椒对胃无损伤作用,因为辣椒的刺激能促使胃黏膜不断合成和释放前列腺,可以缓冲盐酸对胃黏膜的损伤,从而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但是,如果在消化道内已经出现炎症或溃疡时,吃得太多,则又当别论。

    辣椒根对治疗气虚体弱,小便困难,点滴而出的患者有效。老人耳聋,眼朦,可用辣椒根炖鸡吃。

    辣椒外用,可使皮肤局部血管扩张,防治冻疮,治疗风湿痛,腰肌痛等。辣椒油滴龋齿内可止痛。

    辣椒叶含有丰富的钙,胡萝卜素,维生素和其它的营养素,常食辣椒叶可起到驱寒暖胃,补肝明目,减肥美容之效。

    青椒汁可治疝气,高血压(但也有文献认为,辣椒可刺激人的味蕾,放射地引起血压上升,特别是舒张压),腹部胀痛,糖尿病,胆结石,疲劳等症。

    尖椒及朝天椒含辣椒素高,对口腔、消化道、呼吸道、胃肠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使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发生溃疡。有人发现长期吃辣椒的人,可引起慢性胃炎,并能抑制肠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中医认为:辣椒属温辛燥烈之品,吃多了会损伤人体津液,导致胃阴不足,胃酸过少,影响消化吸收。

    吃辣椒不宜过量,凡阴虚有热者,眼部有炎症,喉炎,咯血,消化道溃疡,痔疮,肠炎等病人,均忌食;久食发痔疮,令人咽喉肿,齿痛;气管炎咳嗽,高血压,溃疡病不宜多食。

    最近的一个研究指出,茄科植物的蔬菜,包括辣椒、茄子、番茄和爱尔兰马铃薯在内,能使敏感者的关节炎加重,有关节炎患者慎食。痔疮、肛裂、便秘、口腔炎、咽喉炎、结膜炎、胃溃疡、高血压、肺结核、疖肿及发高烧等患者忌食。

 

    2  茄子

    茄科植物茄Solanum melongena L.的果实。又称落苏、酪酥、矮瓜。

    性凉,味甘。归脾、胃、大肠经。为清热泻火养生食品,又是暑期炎热时的保健食品。日常食之可清内热。适用于内热火重体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葫芦巴碱,水苏碱,胆碱,龙葵碱,钙,磷,铁,钾,钠,镁,胡萝卜素,维生素A、B1、B2、烟酸、C、E、P(P高达3100毫克,是一般蔬菜和水果望尘莫及的),糖类,紫苏甙,色素茄色甙,皂甙等活性物质,还含有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等8种氨基酸,都是人体所必需,特别是维生素E为茄果类之首,常食具有提高毛细管抵抗力、防止出血和衰老的作用;所含皂草甙能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常食对预防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有很大的好处。以紫色嫩而子少者为佳。

    有清热消肿,止痛,活血散瘀,宽肠利气,祛风通络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高血压,高血脂,血管硬化,冠心病,水肿,黄疸,皮肤紫斑,热毒疮痈,皮肤溃疡,乳房皴裂,肠风便血,口疮牙痛,脚气,血痔,皮肤溃烂等症。可生食、煮食、凉拌食、或腌制食。轻度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吃生茄子可以解毒。

    茄子中所含的紫苏甙、色素茄色甙和其他皂甙等活性物质都是抗癌活性。龙葵碱可以抑制消化道肿瘤的增殖(紫茄子中龙葵碱较其他品种高)茄子能增强体内抗氧化物的活性,从而减弱和清除衰老的自由基反应的影响,达到抗老的目的。

    印度科学家从茄株中研制出一种对胃癌和子宫癌有良好治疗作用的药物。茄子所含的抗癌物质--龙葵硷,可以抑制消化道肿瘤的增殖。

    在欧洲,茄子自古以来,一直作为药用植物应用。人们相信茄子可以刺激胆汁分泌,起到利尿作用,以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现已证明,茄子中有一种物质会阻止神经传导物质乙酰胆碱的分解。因此,食用茄子可造成消化液的分泌和消化运动的增强,是由于茄子的作用增加了乙酰胆碱的释放而引起的。

    茄子中所含的维生素P(紫茄含量最高),又称芦丁,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能增强人体细胞间的粘着力,具有增加血管弹性,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提高微血管对于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并可预防小血管出血,对毛细血管具有保护作用;对动脉硬化、高血压、咯血等有一定作用,常食大有裨益。

    近代医学还测得葫芦巴碱、水苏碱、胆碱等对降低胆固醇有独特的功能,在美国被列为“降低胆固醇的十二法”之一。

    茄子性滑,消化不良,脾虚泄泻、中焦虚寒者不可多食。妇女多吃能伤害子宫。秋后有微毒病人勿食。

 

    3  番茄

    茄科植物番茄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的果实。又称番李子、西红柿。

    性微寒,味甘酸。归胃经。为提高人体免疫力防癌抗癌养生佳品。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占番茄干物质的50%,含量占第一,主要是葡萄糖,少量多糖,微量的棉籽糖,阿拉伯糖,木糖,半乳糖,庚酮糖,糖醇和肌醇;碳水化合物(只有苹果的一半),粗纤维,腺嘌呤,胡芦巴碱,胆碱,和少量番茄碱,钙,磷,铁,钾,钠,镁,锌,硼,锰,铜,氯,硒,钴,镍,铬,硼,锡,铝,镉,铷(其中以钾和磷含量最多);维生素A、B1、B2、烟酸、P、PP、C(其中C含量很高);番茄中的有机酸占干物质的10%以上,主要是柠檬酸和苹果酸,少量的甲酸,乙酸,乳酸,甲羟戊酸,丙酮酸,顺乌头酸,二羟酒石酸,丙二酸,草酸,琥珀酸,酒石酸等;游离氨基酸占干物质的2%-2.5%, 主要含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算,γ-氨基丁酸和天冬氨酸,谷胱甘肽等;果胶,色素,番茄素,番茄碱等。

    有止渴生津,健胃消食,去热消暑,补肾利尿,防癌和抗衰老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食欲不振,口干舌燥,伤津口渴,清热消暑,暑热内升,补肾利尿,止血,火烫,高血压,便秘,食肉过多,口渴口臭,胸隔闷热,暑热内盛,食欲不振,肥胖症,牙龈出血,咽喉肿痛及目疾等。宜生食或作汤食。

    番茄是维生素A和C的较好来源,有“天然维生素C”之称。维生素C占干物质的0.5%,且不易被破坏,人体利用率高。被誉为“蔬菜中的水果”、“低热量高营养水果”。成人若一天吃100-200克番茄,就可以补偿其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消耗。常吃番茄,对防治坏血病,过敏性紫癜、感冒和促进伤口愈合都大有好处。番茄中大量的维生素C,是人体结缔组织中所必需的成分,结缔组织主要集中在软骨、血管壁、韧带和骨的基层部分,番茄对于这些部分有增大其动力和伸缩自如的能力。维生素P可保护血管,防治高血压。维生素PP,可保护皮肤健康,治疗癞皮病,维护胃液的正常分泌,促进红细胞的形成。苹果酸和柠檬酸,对消化有好处,可帮助胃液对脂肪进行消化。番茄素有利于消化和利尿作用。还有谷胱甘肽,为抗氧化物,能使体内某些细胞推迟衰老及使癌病率下降,有防癌及抗衰老等作用;还含有多种酶(抗坏血氧化酶)及一种番茄素的物质,具有助消化和利尿的功能;所含的番茄碱,能抑制某些有害的真菌;所含的柠檬酸、苹果酸能分解脂肪,促进消化;所含的黄酮类物质有显著的止血、降压、利尿、缓下作用,治疗血友病可与可的松匹敌;烟酸既可保护人体皮肤健康,又能促进胃液正常分泌和红细胞的形成,因此治疗癞皮病有特殊功效;番茄汁中还含有氟化汞,对肝脏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番茄纤维素与体内生物盐结合后,由消化道排出体外,而生物盐需要由胆固醇来补充,这样血液中的胆固醇就减少了。番茄是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理想食品和保健佳品。

    番茄的营养成分,在烹调时遇上碱、高温都不易破坏。特别是维生素C在有机酸(柠檬酸等)的保护下,不论鲜储烹饪都不会损失。

    番茄汁对人体有多方面的功效,是健身强体的天然饮料。与胡萝卜、青椒同榨汁饮,保健效果更佳。

    由于番茄里含有大量的胶质、果质、柿胶酚、可溶性收敛成分等。空腹吃后,这些物质很易于与酸性物质起化学反应,并结合成不易溶解的块状物质,这种物质会把胃的出口堵住,使胃内压力升高,引起胃扩张,发生腹痛等症状,故不宜空腹吃。   

    未成熟的青番茄内含有大量的“番茄碱”,吃后会中毒,出现头晕、恶心、呕吐、流涎及全身疲乏,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中毒轻者可饮淡茶或淡盐开水;重者应送医院救治。番茄也不可空腹吃。胃肠虚寒者也不可食。

    番茄熟吃比生吃好,熟吃的总体营养价值比生食高,虽维生素C少些,但番茄红素和和其他抗氧化剂的含量却明显上升。

    4  瓠子

    葫芦科植物瓠子 Lagenaria siceraria var. clavata 的果实。又称夜开花、葫子、扁蒲。

    性寒,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C、烟酸等。其中亚油酸对高血压、冠心病有一定作用。

    有清热解毒,止渴除烦,利水润肤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烦热口渴,口鼻生疮,腹胀水肿等症。

    现代医学发现,瓠瓜含有一种干绕素的诱生剂,可刺激肌体产生干绕素,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发挥抗病毒和肿瘤作用。对治各种水肿,如心脏性水肿,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等都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苦瓠子含有毒素,不可吃。吃后会出现口干、头晕、头昏、恶心。继之腹痛、腹泻。腹痛多在肚脐周围,为阵发性疼痛,少数为痉挛性疼痛。大便如黄稀水样,一天十多次,无发热,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脚气病,虚胀者不宜。

 

    5  玉米笋

    禾本科植物玉蜀黍 Zea mays 的幼嫩种苗。又称金笋。

    性平,味甘。归胃、大肠经。为养胃利肝养生食品。

    主要成分有:丰富的蛋白质,少量的脂肪,糖类,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并含有人体所需的维生素A,B1、B2、B6、C、K、烟酸等19种维生素,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胱氨酸等11种氨基酸,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也很丰富以及钙,磷,铁,钾,钠,镁,锌,生物碱等。现已成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

有调中开胃,利胆退黄,降压降脂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肠胃炎症,高血压,高血脂,膀胱、胆道结石,胆囊炎,小便不利等症。

 

 

(六)  瓜  类

 

    1  丝瓜

    葫芦科植物丝瓜 Luffa cylindrica (L.) Roem和粤丝瓜  Luffa acutangula Robx 的鲜嫩果实。又称天罗、天丝瓜、蛮瓜、布瓜、棉瓜、絮瓜。

    性凉,味甘。归肝、胃经。为清热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清热凉血、解暑生津、通利肠胃。适用于热性体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比冬瓜、黄瓜高2-3倍),脂肪,维生素A、B1、B2、C、烟酸,钙,磷,铁,钾,钠,镁,氯,胡萝卜素,淀粉,纤维素,粘液脂,皂甙和瓜氨酸,黏液,木聚糖,瓜氨酸,苦味素,多样粘汁,木胶等。以北方种者为佳,细长嫩者为美,广东的丝瓜含有少量的氢氰酸,对鱼类有较大的毒性,对人体则无毒。研究表明,丝瓜的皂甙有洋地黄样的强心作用。

    有止渴生津,清热化痰,凉血解毒,止咳平喘,止血,利尿,下乳,杀虫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多痰,百日咳,风热烦渴,乳汁不通,神经性皮炎,喉炎,痈肿疔疮,肠风痔漏,尿路炎症,崩漏血淋等。宜煮食或炒食或作汤食。

    现代药理研究,丝瓜中含有干扰素的诱生剂,能刺激人体产生干扰素,能抗病毒,抗癌;丝瓜有利尿、除热作用,可治疗浮肿;丝瓜中的粘液、瓜氨酸和木胶,具有化痰作用;丝瓜中含有老后形成的丝瓜络的因素和成分,故能通经络,利血脉,治疗筋骨酸痛;丝瓜中的皂甙,据认为具有止咳化痰作用;用丝瓜煮猪蹄汤能治产妇乳汁不足,若用丝瓜络炖猪蹄,加黄芪6克,当归9克,白芷3克,穿山甲6克同煮,饮汤吃肉,效果更佳;生丝瓜汁内服,可治咽喉肿痛;丝瓜含有丰富的钙和磷,吃丝瓜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丝瓜与含维生素D的食物同食,如虾皮、鱼肝油、奶油、猪肝等,可促进肌体对钙的吸收,对防治小儿佝偻病有效。吃丝瓜最好与肉类同食,因为大部分肉类属热性,而丝瓜属凉性,以求凉热适中,不致因食丝瓜而泄泻损阳之虑。

    丝瓜是著名的美容食品有通经络、下血脉、去垢腻的功能。日本医学家认为:丝瓜汁液中所含的多种营养成分中,具有通络、祛痰、清热、解毒、利水、润肤、益颜、疏通经络、防止日晒等功效。日本崎山县新座市有位名平林英子的女作家,年逾8旬,颜面无丝毫皱文,她从不用化妆品,只是每天早晨用自制的丝瓜汁涂面,这一美容秘方来自她的母亲祖传,她母亲活到90多岁,也毫无皱纹。丝瓜汁具有抗皱、消炎、预防皮肤老化、消除雀斑、蝴蝶斑、黑色素沉着和老年斑、延缓细胞老化等功能。平林英子的文章在报刊、电台、电视台广为传播后,成千上万的妇女迷上了丝瓜,并采用她自制的丝瓜汁的方法。日本化妆品厂商很快就推出“丝瓜美容液”上市,成为抢手货。平林英子的丝瓜藤水的制法是:当丝瓜藤尚未挂瓜时,在距地面60厘米处切断瓜藤,将瓶口套住切断的藤茎,收集流出来的液体。放置一夜,次晨直接用此水擦面。这种丝瓜藤水,我国古称“天罗水”。

    丝瓜子含有脂肪油及磷脂等。这些营养素对肌体生理活动均甚需要。可驱虫,下乳。

    丝瓜络性平,味淡。有凉血解毒,通经络,行血脉,下乳汁,治疗大、小便下血,血气阻滞的作用,可用于胸肋痛,筋骨酸痛。宜煮食或炒食。

    丝瓜不可多食,过之则损人阳气;肾虚阳萎者慎食。慢性肝炎、慢性胃炎患者均不可久食、多食。

    丝瓜藤可止咳通经。

    丝瓜叶可清热解毒,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

    丝瓜花可治疗肺燥,疔疱等症。  

 

    2  金瓜

    葫芦科植物金瓜的果实。又称吊瓜,鼎足瓜。

    性平,味微苦。归脾、肺经。为为防癌抗癌养生佳品。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B2、B6、C、P,钙、磷,糖类及少量有机酸及多种氨基酸,其中的瓜氨酸、天门氨酸、异亮氨酸以及腺嘌呤等,有调整人体新陈代谢的功能;特别还有一般蔬菜所不含、或少含的葫芦巴碱、丙醇二酸,有减肥、抗癌作用;所含维生素C,被人体吸收后,在胃内迅速与亚硝酸盐物质牢固地结合,能大大地阻止体内亚硝酸盐和引起致癌物质的亚硝酸胺会合,而且维生素C还有另一番独特本领,能与细胞结合得非常完善和紧密,构成一道:“铜墙铁壁”的保护圈,可延缓晚期肿瘤的发展;所含的丙醇二酸等物质,能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可起到减肥的作用。由于它营养丰富,色泽金黄艳丽,含有特异物质,清香诱人,脆美爽口,独具风味,是酒席宴上的珍馐凉菜,有“璀灿明珠”和“植物海蛰”之誉。

    有补中益气,利湿消渴,健脾润肺,清肺平喘,消食清火,通经脉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癌症,支气管哮喘,脾虚少食,暑热烦渴,肺热咳嗽等症。

    瓜子可驱虫。

 

    3  冬瓜 

    葫芦科植物冬瓜 Benincasa hispida (Thunb.) Ccogn.的果实。又称白瓜、东瓜、枕瓜。

    性凉、微寒,味甘淡。归肺、大肠、小肠、膀胱经。为清热利水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清热泻火、利水渗湿、减肥瘦人。适用于热性体质及孕妇食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糖类,灰分,粗纤维,钙,磷,铁,钾,钠,镁,氯,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烟酸、C,葫芦巴碱,丙醇二酸等。冬瓜是瓜类唯一不含脂肪的蔬菜。

    有利水消痰,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消炎降暑,利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营养不良性水肿,慢性肾炎水肿,腹胀,脚气,淋病,咳嗽,气喘多痰,痈夏日痱,痈肿,痔漏,鱼毒,酒毒等症。常食可减肥。宜炖肉食、作汤食或榨汁饮。

    冬瓜所含的丙醇二酸,可抑制糖类物质转化为脂肪,能防止人体内脂肪的堆积,而且是美容、减肥的佳品,常食有体瘦轻健之好处。由于含钠量低,又是冠心病、高血压、肾脏病、糖尿病、浮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据现代医学研究,冬瓜不含脂肪,而含有葫芦巴碱和丙二酸醇,前者对人体新陈代谢有独特的作用,后者能阻止体内的脂肪堆积,有效地阻止糖类转化为脂肪。冬瓜中多量的维生素B1、B2、B族维生素能改变膳食中的淀粉和糖类,使其不转化为脂肪,故能轻身。冬瓜含钾高而钠低,同维生素C协同作用,能利尿、降低血糖,是糖尿病人理想食品。糖尿病人消渴严重症状时,可用去皮切块的冬瓜,绞汁饮服能生津止渴,改善症状。治水肿小便不利,可以冬瓜煎汤代茶,或常以冬瓜佐餐,均有消肿之效。治疗痰壅气喘,可常吃用冬瓜和生姜煮浓汤服,能减轻发作和改善症状。冬瓜连皮煎汤服,可治疗荨麻疹。

    冬瓜皮煎汤饮,可治疗浮肿,肾炎。

    冬瓜子:性寒,味甘。有清热,排脓,消毒之功效。煎汤饮,可治疗肠炎,肺炎,疖肿。

    冬瓜瓤水煎洗面,可使皮肤润滑、光泽。

    虚寒肾冷,久病滑泻者忌食。

 

    4  南瓜

    葫芦科植物南瓜 Cucurbita moschata Duch  的果实。又称饭瓜、麦瓜、倭瓜、金冬瓜、番瓜。

    性温,味甘。归脾、胃经。为防癌抗癌养生佳品。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瓜氨酸,精氨酸,,腺嘌呤,果胶,葫芦巴碱,天门冬素,特别是胡萝卜素含量较高,因为它是维生素A的前身,一旦被人体吸收后,很快转化成为维生素A而被吸收,对保护正常视力具有重要作用,维生素B1、B2、、烟酸、C、E,葡萄糖,果糖,蔗糖,戊聚糖及甘露醇,磷,钙,铁,钾,钠,镁,钴,铜,氯,精氨酸,天门冬氨酸,南瓜子氨酸等。

    有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之功效。可用于肺痈,糖尿病,驱蛔虫,汤火烫伤,气虚乏力,肋间神经痛,疟疾,痢疾,解雅片毒等。

    瓜瓤治烫伤、创伤;瓜子驱虫;瓜蒂治痈疡、疔疮、烫伤等。

    近代研究发现,所含的钴食后有补血的作用;还发现它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高血压以及肝脏等一些病变,又被称为“防癌食物”。南瓜中钴的含量,在瓜果蔬菜中名列前茅,钴在人体内参与维生素B12的合成,是人体胰岛细胞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因此,常吃南瓜可以摄入并补充钴,能增加体内胰岛素的释放,降低血糖,用南瓜粉治疗糖尿病,观察到本品能明显改善气阴两虚、脾气虚弱及阴阳两虚的主要症状,尤其对兼有血瘀症者效果更好。并且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神经病变,肾病,便秘,及视网膜病变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日本北海道一个村子,村民以南瓜为主食,这个村子没有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因而成为风靡全日本的天然食品。但这一说法,没有得到科学上的证实。南瓜中所含的锌,能参与人体内核酸、蛋白质的合成,是肾上腺素皮质的固有成分,为人类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南瓜中的果胶,能促进胃肠溃疡的愈合,与体内多余的胆固醇粘结,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果胶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粘结或消除体内细菌和其他的有害物质,如铅、汞、镉和放射性元素等;果胶能增加肠的运动,有利排便。南瓜中所含的丰富柔嫩纤维素具有降血脂和减肥的作用,能防止中老年人的便秘,避免粪中毒。熟南瓜可作胃和十二指肠的食疗食品。新鲜南瓜粉能促进胆汁的分泌。南瓜中的胡萝卜素可以防癌,对保护视力预防眼病有显著作用;能促进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南瓜中的酶,能破坏亚硝酸胺和食品中残留农药等有害物质的致癌作用。南瓜汁能加快肾结石和膀胱结石的溶解作用。 所含的甘露醇又有通大便的作用,可减少粪便中毒素对人体的危害,对防止结肠癌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此外,南瓜有润肺及利尿作用,不仅养身,而且减肥。可以与虾仁、香菇一起经常食用。

    气滞湿阻病人忌食,多食发脚气,黄疸;疟疾病人不宜。

    南瓜子  性平,味甘。主要成分有:南瓜子氨酸,亚麻仁油,油酸,硬脂,蛋白质,维生素A,B1,B2、C,胡萝卜素等。有驱虫,止咳,消浮肿之功效。可用于驱蛔虫,绦虫,产后手足浮肿,百日咳,痔疮,糖尿病等。可生食或炒熟食。亦可研末外用或煎水熏洗。多食可引起腹胀。生和炒熟的南瓜子,均可治疗前列腺肥大症。每天吃50克,连吃3个月,能使因前列腺肥大引起的小腹痛、尿频和排尿困难等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吃到5个月后,经B超检查,几乎肥大没有了。

 

    5  苦瓜

    葫芦科植物苦瓜的果实。又称锦荔枝、癞葡萄、癞瓜、凉瓜。

    性寒,味苦,嫩时偏寒,宜于清热;熟时偏温,宜于养生。归心、脾、胃经。为清热解暑养生佳品,又为炎夏酷暑的保健食品。日常食之可清心火、解暑热、明目。适用于热性体质。

    主要成分有:少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苦瓜甙(是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和5,25-豆甾二烯醇-3-葡萄糖甙的等分子混合物),苦味素,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瓜氨酸、β-丙氨酸、α-氨基丁酸等,粗纤维,糖类,维生素B1、烟酸、C,胡萝卜素,钙,磷,铁,钾,钠,镁,氯,奎宁,5-羟色胺等。均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此外,还含有半乳糖醛酸、果胶等成分。以表皮如荔枝核者为佳。苦瓜不把苦味传给同作菜肴的食品,被誉为“君子菜”。

    有清热解暑,养血滋阴,明目解毒,和脾补肾,益气壮阳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热病烦渴,中暑下痢,风热赤眼,痈痛恶疮等症。宜煮食或榨汁饮。养生宜与鱼肉同食。苦瓜焖蛤、苦瓜排骨汤为夏令养生之佳品。

    美国科学家从苦瓜中提炼出一种奎宁精的物质,含有生理活性蛋白质,有利于人体皮肤的新生和创伤的愈合,常吃苦瓜能增加皮肤的活力,使面容变得细嫩。

    实验表明,苦瓜含有类似胰岛素的物质,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比治疗糖尿病药-苯磺丁脲为强,其机理有胰脏、非胰脏两种途径。印度民间用以治疗糖尿病。该国的凯赫娜博士发现在苦瓜中存在一种名为“多肽-P”的化学物质,对糖尿病的治疗,如同胰岛素样的作用。广州部队197医院和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联合报道,苦瓜对糖尿病有疗效。实验药理证明,将苦瓜汁灌服糖尿病病理模型的家兔,可使血糖降低。随后用大鼠作试验,也取得同样的结果。但临床试验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苦瓜蛋白脂成分有提高免疫功能,使免疫细胞具有歼灭入侵之“敌”的作用,因而苦瓜有可能成为治疗癌症的新药。

    日本医学家从苦瓜中提取得到苦瓜蛋白,据认为和天花粉蛋白一样,都能对癌症有效,并有抗艾滋病的作用。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教授杨显荣也得到相同的结论,他认为苦瓜蛋白有解毒功能,从1986-1989年间和美国旧金山的加州大学分校合作,由美国方面负责进行临床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苦瓜蛋白的毒性属可接受程度,现在正与注册的抗艾滋病药物AZT同时使用进行第三期临床。苦瓜蛋白对艾滋病的作用是增强病体的免疫功能,延长存活率。有科学家认为,苦瓜的生理活性蛋白质,有利于人体皮肤新生和创伤的愈合,所以常吃苦瓜能增强皮肤活力,使面容变得细嫩。

    苦瓜一次不可多吃,苦瓜中的草酸会影响食物中钙的吸收。在作苦瓜菜肴时,先将切好的苦瓜,放沸水中浸泡一下,以除去一部分草酸。苦瓜不宜与豆腐、鸡蛋、牛奶等同时吃。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

 

    6  黄瓜

   葫芦科植物黄瓜 Cucumis Sativus L. 的果实、又称胡瓜、王瓜、刺瓜。

    性凉,味甘。归肺、胃、大肠经。为清热泻热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清内热、解暑热。适用于热性体质。

    主要成分有:少量脂肪,蛋白质虽少,却含有多种游离氨基酸,其中有精氨酸等必要的氨基酸,糖的种类较丰富,有葡萄糖,鼠李糖,半乳糖,甘露糖,木糖,果糖等,芸香甙,异槲皮甙,葡萄糖甙,咖啡酸,绿原酸,挥发油,维生素B1、B2、烟酸、C、E,胡萝卜素,钙,磷,铁,钾,钠,镁,氯等,黄瓜的头部还含有带苦味的葫芦巴素(葫芦巴素有A、B、C、D四种)。此外,鲜黄瓜还含有丙醇二酸,乙酸,有抑制人体内糖类物质转换为脂肪的作用,但不影响糖类向人体提供热量,且无毒副作用。肥胖者常食,有减肥的效果。黄瓜中含有娇嫩的纤维素,对促进肠道中腐败食物的排泄和降低胆固醇大有裨益;黄瓜的青皮中含有绿原酸和咖啡酸,能起抗菌消炎和刺激白细胞吞噬的作用,因此,带皮食用黄瓜,对经常咽喉肿痛的人是一剂良药。黄瓜含水量达95%,细嫩清香,为夏季一道凉伴的佳肴。

    有清热祛湿,利水滑肠,解毒镇痛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烦渴,咽喉肿痛,火眼,烫伤,小便不利,热痢,食欲不振,疮肿热毒,烫伤、灼伤等症。宜生食、炒食、拌食。

    黄瓜中所含的糖甙、甘露糖、木糖醇等糖类不参与体内糖代谢,糖尿病人常吃不但血糖不会升高,反而有一定的降糖作用。黄瓜中的多种氨基酸,对保护肝脏有帮助。国外用丙氨酸和谷氨酸治疗酒精性肝硬化,取得疗效。故酗酒者在喝酒后吃些黄瓜可防止酒精中毒;精氨酸是制造生殖细胞的重要原料,肥胖而性功能减退者,常吃黄瓜对减肥和改善性功能均有效。

    医学科学家认为,葫芦巴素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具有抗癌、化毒、抵御肿瘤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慢性肝炎和迁延性肝炎,对原发性肝癌有消除疼痛,延长生存期的效用,特别是葫芦巴素C,有助于防治食道癌。动物实验表明:黄瓜所含的葫芦巴素C,有抗癌作用。最近,美国科学家从中国黄瓜中提取一种物质,对艾滋病的治疗有效。

    新鲜黄瓜含水量高,而热量却很低,每100克只有15千卡,其他的营养成分也很高,有铁,钾,维生素A、C。而维生素A存在表皮中,吃时最好连皮吃。

    黄瓜汁常饮,可利尿;对浮肿,淋病,高血压、低血压,偻麻质斯病,均有很好的疗效。黄瓜汁外擦有可以美容。

    黄瓜头部苦味,微毒。内含有葫芦素A、B、C、D及胡萝卜素等,有抗癌作用。

    慢性气管炎,溃疡病、结肠炎、胃痛、脚气病等患者不宜。不宜与白萝卜、旱芹同食。

 

    7  北瓜

    葫芦科植物北瓜的果实。又称吊瓜、红南瓜。

    性平,味甘、微苦。归肺经。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糖分,多种维生素和多种氨基酸,玉蜀黍嘌呤,甾醇等。

    有平喘止咳,滋阴养肾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肺阴不足,喘咳止气。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有一定的疗效。

    多食令人壅气,气滞胀满者忌食。

    8  葫芦

    葫芦科植物葫芦 Lagenaria siceria的果实。又称蒲瓜、壶瓜、葫芦瓜、蒲芦。

    性平,味甘、淡。归肺、脾、肾经。

    主要成分有:胡萝卜素,丰富的维生素B1、B2、C,葡萄糖,少量的脂肪和蛋白质,钙,磷,铁,钾,钠,镁,氯等;干瓤中含有葡萄糖和戊聚糖,果实成熟时木质素含量增多,而苯草酸含量减少。动物实验表明,葫芦煎剂有显著的利尿作用,较虫笋略强而持久,如与虫笋合用效更显;所含的葫芦素B,可使动物由于急性肺水肿而致死。

    有显著的利尿通淋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臌胀,黄疸等症;葫芦榨汁加蜜调服,可治尿路结石。

    现代医学发现,葫芦中含有一种干绕素的诱生剂,可刺激肌体产生干绕素,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发挥抗病毒和肿瘤作用。对治各种水肿,如心脏性水肿,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等都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老葫芦中的木质含量增多,而莽草酸等含量减少。另外,含有药理活性成分葫芦素B,有小毒,对兔的致死量为每千克体重为0.5克。

    中焦虚寒者忌食。某些变种葫芦有致泻作用。

 

    9  笋瓜

    笋瓜又称揽瓜、茭瓜、番瓜、冬南瓜、印度南瓜、玉瓜、瓜北、番南瓜、白玉瓜、米拉瓜、腊梅瓜、洋瓜等。

    性寒,味甘,无毒。归胃、大肠经。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钾(含钾较多),维生素A原,B1、B2、烟酸、C等。以肉质白嫩,无虫害、个头均匀,用指甲掐得皮破者为佳。老笋瓜品质不佳。

    有补中益气,调理肠胃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夜盲等症。宜炒、熬、煎、作汤食用。

    现代医学认为笋瓜含钾量较高,是夜盲患者的理想食品。

 

    10  西葫芦

    西葫芦又称美洲南瓜、西洋南瓜、夏南瓜、观赏瓜、美国南瓜等。

    性寒,味苦、甘。归胃、地肠经。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维生素A原、B1、B2、烟酸、C、D、E(维生素E、D的含量特别多),钙,磷,铁,钾,镁(其中钾、镁的含量较高)等。以果肉多,皮薄,多汁,色泽鲜艳,果形端正,无损伤者为佳。

    有补中益气,调理肠胃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肠胃不适,食欲不证,消化不良,夜盲等症。

 

 

(七)  豆  类

 

    1   扁豆

    豆科植物豆角 Dolichos lablab L. 嫩荚壳及种子。扁豆又称茶豆、南豆、沿篱豆、小刀豆、藤豆。

    性平,味甘。归脾、胃经。为健脾化痰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健脾胃、化水湿、补五脏、强身体。适用于痰湿型体质及嗜食肥腻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比白菜、番茄、柿子椒、黄瓜高),脂肪,钙,磷,铁,锌(含量丰富),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C、烟酸、泛酸,淀粉,淀粉酶抑制物,血球凝集素A、B,胡萝卜素,氢甙,酪酸氨酶,豆甾醇,磷脂,葡萄糖,半乳糖,氨基酸等;豆荚含哌啶酸-2。所含的血球凝集素A为一种毒蛋白,对人体有害,血球凝集素B为胰蛋白酶抑制剂,在体内不易消化,并能抑制凝血酶而延长凝血。豆荚中的哌啶酸-2为溶血素。在烹调时要炒熟透,这种毒素方可破坏。扁豆种子有白、黑、红褐色之分,以色白者为佳,为夏季消暑名菜。

    有健脾和胃,和中益气,消暑化食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虚食少,暑热呕吐,小儿疳积,百日咳,赤白带下,霍乱,水肿,疮和砒霜中毒等。

    扁豆有赤、白二种,药用者为白扁豆。宜炒食或煮汤食或煮粥食。。

    扁豆的叶、根、藤、花、种皮均可入药。扁豆叶含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叶可治吐泻,疮毒,跌打损伤。扁豆根含天门冬素酶,根瘤中含多种游离氨基酸。治便血,痔漏,淋浊。扁豆衣功效同扁豆,力稍逊。

    扁豆必需煮熟透方可食。扁豆中有两种对人体有害成分--皂素和红细胞凝集素。皂素对胃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可引起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严重时还可能破坏红血球而引起溶血现象。红细胞凝集素可以破坏人体细胞,降低细胞膜的携带氧功能,使红细胞凝集引起中毒。

 

    2  刀豆

    豆科植物刀豆 Canavapia gladiata (Jacq.) DC. 洋刀豆 Canavalia ensiformis (L.) DC.嫩荚壳及种子。又称大刀豆、关刀豆、挟剑豆。

    性温,味甘。归胃、肾经。为温中补肾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补脾肾、通肠胃。适用于脾肾虚寒体质、肠胃气机不畅以及老人。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淀粉,钙,磷,铁,钽,锌,维生素B1、B2、烟酸,刀豆氨酸,刀豆赤酶素Ⅰ、Ⅱ,尿素酶,糖类及血球凝集素等,能满足人体发育的多种需要,有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功能,促进人体内多种酶的活性度增强,提高肌体抗病能力,预防龋齿等作用;对人体镇静也有很好的作用,可增强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使神志清晰,精力充沛。嫩刀豆中尚可分离出刀豆赤霉素Ⅰ、Ⅱ,有治疗肝性昏迷和抗癌的作用。以个大饱满而色泽鲜艳者为佳。

    有温中止呃,下气,益肾补源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遇凉则呃逆频作,腹胀,胃气不降,肾虚腰痛,痰喘,疝气,鼻渊,心脏病,高血压等症。

    《本草备要》中有“温中止呃,烧存性服,胜于柿蒂”。对晚期肿瘤病人引起的呃逆,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还具有补肾之功效,与猪腰同煮吃,能防治肾虚腰痛。宜煮食或焙干研末调食。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刀豆所含的血球凝集素等多种球蛋白,在洋刀豆中,含量较多,可激活淋巴细胞转变为淋巴母细胞,从而增强肌体的免疫能力,能凝集癌细胞而具有抗癌功能,对肿瘤细胞具有特殊作用。其所含的尿素酶治疗肝昏迷患者,可使尿素水解减少,氨的产生随之减少,从而使肝昏迷患者症状减轻或痊愈。

    1926年,美国生物化学家萨姆纳(Sumner)首先从刀豆中提取和制纯了一种尿素酶,并鉴定它是一种蛋白质。尿素酶的作用是加速尿素转化为氨和二氧化碳。现在临床上用尿素酶治疗肝昏迷病人,在病人体内注射尿素酶,使体内产生一种抗体,即抗尿酶素。这样,使尿素酶的作用被抑制后,尿素的水解即减少,氨的产生也减少,肝性昏迷可以好转和恢复。

    洋刀豆内含刀豆血球凝集素等多种球蛋白。其他尚有尿素酶、精氨基琥珀酸酶,刀豆酸,刀豆氨酸等。最近因洋刀豆血球凝集素对肿瘤细胞的特殊作用而受到重视。洋刀豆血球凝集素(Concanvalin  A)是植物血球凝集素的一种,具有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的原理是可以引起的淋巴的变形(即淋巴细胞受到刺激而转变为淋巴母细胞),但并不产生相应的细胞毒性,还可抑制其他植物血球凝集素引起的细胞毒性。用动物试验表明,洋刀豆血球凝集素对用病毒或化学致癌剂处理后而得的变形细胞毒性,大于对正常细胞的毒性。经胰蛋白处理后的洋刀豆血球凝集素,还能使肿瘤细胞重新恢复到正常细胞的生长状态。

    胃热盛者忌食。

 

    3  豇豆

    豆科植物豇豆 Vigna Sinensis (L.) Savi 的嫩荚果及种子。又称长豆、长红豆、腰豆、饭豆。

    性平,味甘。归脾、肾经。为健脾补肾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健胃益脾、补肾益精。适用于脾、胃、肾虚弱者及老年和儿童。

    主要成分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维生素B1、B2、烟酸、C,钙,,钾,钠,镁,氯及丰富的铁、磷。以色白肥大者为佳。

    有健脾益气,补肾生精,助消化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糖尿病,尿血,肾虚遗精,带下,白浊,小便频数,泄泻,下痢,吐逆,食积腹胀,小儿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脚气等。外用可消肿解毒。对解断肠草(鼠莽)毒最佳。嫩者宜炒或蒸食;老者宜煮食。

    平时常吃白米饭的人,易缺乏维生素B2,而患脚气病,食豇豆可改善症状。虚性便秘或一时大便干燥,可食豇豆调理。糖尿病人可用豇豆作主食。豇豆与米同作饭、粥是一种很好的食物搭配。

    李时珍称豇豆:“此豆可菜可食,可果,可谷,备用最多,乃豆中上品”,“昔卢廉夫教人补肾气,每日空心煮豇豆,入少盐食之”。可见其补肾作用,早已为人所知。

    豇豆的根、茎、叶均可入药。叶治淋症;壳治腹痛,乳痈;根治小儿消化不良,妇女白带,男子白浊。

    豇豆富含铁,在炒、煮时均可发现黑色的汁液,这是铁元素经氧化后而分解出来的色素,属正常现象。

 

    4  菜豆

    豆科植物菜豆 Phaseopus vulgaris L.的荚果。又称白饭豆、四季豆、白豆、云扁豆、豆角。

    性平,味甘。归脾、肾经。

    主长成分有:蛋白质,糖(甘露糖、葡萄糖胺、阿拉伯糖、木糖。岩藻糖),蛋白质部分含大量的芳香氨基酸,少量胱氨酸,胰蛋白酶抑制物,血球凝聚素等。皮含矢车菊素,锦葵花素等的糖甙。凝聚素是一种蛋白质或多肽,能凝聚人的红细胞,尚有促进丝分裂,增加DNA和RNA的合成作用。能激活肿瘤病人的淋巴细胞,产生淋巴毒素,对各种动物细胞有非特异性的伤害作用,有显著的消退肿瘤的作用。此外,水提取物能抑制离体豚鼠、兔小肠运动。

    有滋阴解热,利尿消肿,抗癌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爽和作为癌症病人的辅助治疗食品。 

 

    5  豆芽

    黄豆芽性平,味甘;绿豆芽性寒,味甘。

    主要成分有:胡萝卜素,钠,铁,磷,钙,维生素B2、B2、B12、C、烟酸等。

    有利三焦,解毒,增强人体抵抗疾病防止坏血病的发生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痹,膝痛,痉挛,牙龈出血,鼻衄,便秘,肠胃蠕动不足,解酒毒,热毒等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豆芽就为美国舰队立下汗马功劳。当时水兵们因长期吃不到新鲜蔬菜,而染上坏血病,战斗力受到严重影响。这时舰队上厨师自己繁育豆芽代替蔬菜,大量供应士兵,治愈了士兵们的坏血病。从而恢复了战斗力。最近,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豆芽中含有一种预防癌症的酶。德国科学家证实豆芽中的叶绿素能分解亚硝酸胺类致癌物质,可防治直肠癌和其它一些癌变。经常吃些豆芽,可清除体内的致癌物质,可减少吸烟人肺癌的发病率。

    豆芽中的维生素C,胆硷,磷,游离氨基酸,这些物质是脑组织的良好营养剂。日本学者还发现豆芽含丰富的天门冬氨酸,这种物质可抗疲劳。

    豆芽必须要炒熟方可吃。因生豆芽中含有皂素和蜡样芽胞杆菌有毒,吃了会中毒,发生恶心、呕吐、头晕、腹痛、腹泻等症状。必需炒熟透方可食用。

    临床报道,黄豆芽治寻常疣效果最佳。用清水煮黄豆芽,连汤淡食,吃饱为止。一日三餐,连吃3天为一疗程。治疗期间不吃其他食物和油类。第四天起,改为普通饮食,继续以黄豆芽佐餐。

    脾胃虚寒者不可吃绿豆芽。

 

    6  豆腐

    性凉,味甘。归脾、胃、大肠经。为补益清热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补中益气、清热润燥、清洁肠胃。适用于热性体质及无病强身。

    所含营养成分与大豆同。

    有宽中和脾,生津润肺,清热解毒,宽肠降浊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哮喘,久痢,杖疮青肿,吐血,崩漏,乳汁不足,解酒毒、醒酒,咽痛,便秘等症。火咳久不愈者,以石膏制成的豆腐,煮老加糖霜,每晚睡前服,有显效。

    疔疮患者禁忌,尿酸高及虚寒者不宜。过量食者会出现腹胀、恶心,吃些萝卜可解。

 

 

(八)  野  菜  类

 

    1    荠菜

    十字花科植物荠菜 Capsella bursa-pastoris (L.) Medic.的茎叶、又称枕头草、护生草、清明草、榄豉菜、野菜、沙荠。

    性平,味甘。归肝、胃经。为清热利水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清内热、凉热血、健脾胃、助消化。适用于热性体质及麻疹流行期食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在叶菜及瓜果中屈指可数),脂肪,叶绿素,糖类(有蔗糖、山梨糖、乳糖、葡萄糖、甘露醇、侧金花盏醇等),钙(含量在蔬菜中为最),磷,铁,钾,钠,镁,锰,氯,粗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烟酸、C,有机酸类(草酸、酒石酸、苹果酸、延胡索等),黄酮类(有芸香甙、橙皮甙、木樨草素、槲皮甙等),胆碱,乙酰胆碱,酪氨,皂甙,香叶木甙,木犀草橙皮甙,马钱子碱,二氢非瑟素,槲皮素3-甲醚,刺槐乙素,黑芥子甙,含氨基酸多达11种,所以荠菜味鲜,而含水量在叶菜中最少,所含营养既丰富又均匀,较大多数蔬菜为优。此外还含有多种药用成分,荠菜中所含的荠菜酸能缩短凝血时间,其提取物用于各种出血病人,有明显的止血作用;荠菜有类似麦角和催产素的作用,能收缩子宫和肠管;荠菜中还含有降血压的有效成分;还能兴奋呼吸,使气管平滑肌收缩。以青嫩者为佳。

    有利尿、退热,解毒,收缩血管和止血作用;能轻度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收缩子宫,利水明目,解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及其引起的眼底出血,冠心病,乳糜尿,痢疾,肾炎水肿,肾结核,血尿,便血,吐血,麻疹,肾炎及月经过多等均有一定的疗效。民间有“到了三月三,荠菜可以当灵丹”之说。宜煮食或调馅作面点食。

    有报道荠菜有收缩子宫作用;荠菜酸有明显的止血作用,缩短出、凝血时间;有一过性降压作用;能抑制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加速应激性溃疡的愈合,对小鼠有利尿作用;对发烧的兔略有退热作用。

    早先认为荠菜的降血压作用与胆碱及乙酰胆碱有关,但在荠菜的醇提取物中发现了一个不同于乙酰胆碱的季胺化合物。香叶木甙有维生素P样作用,其降低兔毛细管渗透性的作用比芦丁强,治疗毛细管脆性增加的效果也比芦丁强,且毒性较低。

    民间用荠菜水煎治痢疾,预防流脑和麻疹。荠菜煎蛋可以清肝、明目,并可补益脾胃。据记载,荠菜还有驱蚊作用。

    荠菜子、荠菜花能入药,荠菜子能明目,久食视物清晰。花能治血尿和尿崩漏。

    荠菜开花后不要吃,不要与其他野菜混吃。

 

    2  马兰

    菊科植物马兰 Kalimeris indica (L.) Schuly-Bip.的嫩芽.又称马蓝头、田边菊、紫菊、螃蜞头草。

    性凉,味辛、苦。归肝、胃、肺、大肠经。为清热泻火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清泻火热。适用于内热火重、血热易出血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少量脂肪,钙,铁,钾,胡萝卜素,纤维素,糖类,维生素A(超过番茄)、B2、C(超过柑橘类水果),鞣酸等。马兰头的活性成分与其所含的挥发油有关。油中含乙酸龙脑酯,甲酸龙脑酯,酚类,倍半萜烯,二戊烯及辛酸等。以清嫩者为佳。

    有清热,凉血止血,利湿解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急性喉炎,扁桃体炎,口腔炎,牙周炎,结膜炎,乳腺炎,吐血,衄血,血痢,肠炎,菌痢,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创伤出血,高血压及其所引起的眼底出血,疟疾,黄疸,急性肝炎,水肿,淋浊,喉痹,咽喉肿痛,流行性腮腺炎,痔疮,丹毒,痈肿,蛇咬伤,青光眼,夜盲,眼球胀痛等症。宜拌食或榨汁饮。

    马兰头作用与板蓝根同,但无苦味,不引起恶心,呕吐。有青梗和红梗两种,药用以红梗为好。

 

    3  马齿苋

    一年生草本宿根植物。其形似马齿而得名,又称长命菜、安乐菜、五行草、九头狮子草、瓜子菜、酸米菜、瓜仁菜、马苋菜等。

    性寒,味酸。归脾、大肠经。为清热抗菌养生佳品。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胡萝卜素、B1、B2、C,钙,磷,铁,钾(含有多种钾盐),去甲肾上腺素,二羟乙胺,苹果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等氨基酸,苹果酸,柠檬酸等有机酸,配糖体,黄酮类,蒽醌甙,生物碱,香豆精类,皂类,尿素,强心甙等。

    有清热解毒,散血消肿,清肠止痢,凉血止血,利尿之功效。可要于治疗下痢脓血,肠痈腹痛,热性出血,高血压,冠心病,百日咳,肺结核及化脓性疾病等症,马齿苋注射液用于治疗产后流血效果很好;外用可治疗热毒内结,疮疡痈肿等症。可煎汁服,也可炒作菜食。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马齿苋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对痢疾杆菌的作用很强,有天然抗生素之称。常用于细菌性痢疾,胃肠炎,急性关节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痔疮出血,产后流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痈节和湿疹等。马齿苋还有防治矽肺病的功用,它能消除尘毒,防治吞噬细胞变性和坏死,防止淋巴管发炎和阻止纤维性变化,杜绝矽肺病结节的形成。

    近年来,美国科学家小诺曼·塞勒姆发现,马齿苋中含有被称为α亚麻酸的ω-3不饱和脂肪酸,每半杯马齿苋汁中约含有12.2 克的维生素E和350毫克α亚麻酸,是菠菜中维生素E的7倍多,α亚麻酸主要存在海洋鱼类,而在蔬菜中较为罕见,然而,在马齿苋中却含量丰富。小诺曼·塞勒姆认为在地中海地区人民喜食马齿苋,特别是法国人喜欢将马齿苋调合在色拉中食用。他认为这是该地区的心脏病和癌症发病率低于其他地区的原因之一。因为奥米伽-3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抑制人体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酸生成的生理功能,是防止心脏病发生的有效物质。此外,奥米伽-3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它可以使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前列腺素增多,使血小板形成的血栓素A2减少(这是一种强烈的血管收缩剂和血小板凝结剂),这样,就使血液的粘度下降,抗凝血脂增加,起到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ω-s三脂肪酸还可有效治疗冠心病。所富含的维生素A原样物质能维持上皮细胞如皮肤,角膜及结合膜的正常机能,参与视紫质的合成,增强视网膜感光性能。

    《中药大辞典》中介绍,马齿苋的临床用途很广,可预防菌痢,治疗菌痢,肠炎和痢疾带菌者,治疗钩虫,淋巴结核溃烂,治疗疮疖及化脓性疾患,用于收缩子宫和治疗小儿单纯性腹泻等。试验证明,马齿苋水煎液,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以及常见的皮肤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预防痢疾有良好的效果。其疗效不亚于黄连素和其他抗菌素。

    马齿苋性寒滑利,脾胃虚寒、肠滑腹泻者忌食。 

 

    4  蕨菜

    凤尾蕨科植物蕨菜,还处于卷曲未展开时的嫩茎叶。又称龙头菜、乌糯、拳菜、荃莱、如意菜、吉祥菜、紫蕨、鹿蕨、蕨其、蕨儿菜、鳖脚和娃娃拳等。蕨菜的根很长,粗壮,匍匐在地,被容茸毛。生长在林下草地,分布全国各地。

    性平、凉,味甘。归肺、胃经。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糖类,有机酸,钙,磷,铁,锌,猛,铜,硒,钾,纳,镁,淀粉,粗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C,1-茚满酮类化合物(蕨素、蕨甙、蕨内酰胺、蕨甾酮等)。营养丰富,被誉为山菜之王。

    有清热润肠,降气化痰,活血止痛,消肿利尿,镇静安神,补益五脏,强健脾胃,祛风除湿等功效。可用于治疗食隔,气隔,肠风热毒,急、慢性胃炎,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肥胖,头昏,失眠,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疼痛,乳靡尿,泌尿系统感染等症。近年来,还发现蕨菜有防治癌症的作用。

    蕨菜有小毒,久食成瘕,多食令人落发,鼻塞目暗。冷气人食之腹胀。

 

    5  苜蓿

    豆科植物紫苜蓿 Medicago sativa L. 和南苜蓿 Medicago hispida Gaertn. 的嫩茎叶. 又称金花菜、草头、木粟、黄花草子、风光草。

    性凉,味苦。归脾。胃、肾、大肠经。为清热利尿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清内热。适用于热性体质。

    主要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所含维生素比较全面,有A、B1、B2、B12、C、D(经日晒后产生维生素D)、E、K等多种,苜蓿酚,苜蓿素,刀豆酸,瓜氨酸,色氨酸,果胶酸,皂甙,大豆黄酮,葡萄糖甙,果胶酸,钙,磷,铁,钾,钠,镁,氯,卢瑟醇等。南苜蓿还含有胡萝素。主要用作畜类的饲料,被誉为“牧草之王”。

    有利五脏,轻身健人,清热利湿,舒筋活络,利大小肠,去脾胃邪气,诸恶热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肠炎,白血病,膀胱结石,尿路结石,湿热黄疸,风湿筋骨痛,浮肿,维生素K缺乏症,目黄赤及夜盲症等。宜炒食或榨汁饮。

    苜蓿素对离体豚鼠肠道有松弛作用和轻度雌激素样作用。

    有渗利作用,不可多食、久食。有一种变种苜蓿食后可产生过敏性皮炎,应注意。

 

    6  榆钱

    榆树在暮春开花后结果的种子荚,象一串串缀满榆树的古币。其形薄如纸,酷似小钱而得名。

    性寒,味甘。归脾、胃、大肠经。

    主要成分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糖甙,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等。榆钱是低脂肪高蛋白,多纤维符合现代营养学特点的食品。

    有利水通淋,去湿热,助消化及安神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食欲不振,便秘,贫血,杀虫等。

 

    7  苦菜

    菊科苦苣菜的全草,又名苦苣、苦荬、紫苦菜。生于路边、田野。

    性寒,味苦。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嫩叶中含有17种氨基酸,包括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甘露醇,生物碱,甙类,所含维生素比白菜、芥菜还高,钙,镁,铁,锌,铜等元素。

    有清热凉血,明目解毒,醒脑提神,通乳,去烦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痢疾,黄疸,血淋,痔疮,疔肿,蛇咬,目暗,乳汁不下等症。对治疗渴和热引起的疾病大有好处。

    澳大利亚学者发现,生长在澳大利亚的苦菜全草有抗癌的成分。一般的苦菜有健胃的功能。江西民间有用苦菜和浆草等量,同猪肉炖服,治肝硬化;内蒙古的新医药疗法中介绍,用苦菜和大枣熬成膏,内服可治慢性气管炎。

    苦菜性寒,脾胃虚寒者不可食;也不可与蜜同食。

 

    8  香椿

    楝科植物香椿Toona sinensis (A.Juss.) Roem的嫩芽。又称香椿头、椿树头、椿芽。

    性平,味甘、苦。归大肠、膀胱经。为清热解毒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清内热、解热毒、利肠胃。适用于热性体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居群菜之冠),脂肪,钙,磷,铁,胡萝卜素及维生素B1、C等。以清明前后采摘的嫩芽为佳。安徽太和县的香椿最负盛名。品种有紫油椿椿、黑油椿、红椿、青椿等。其中紫油椿驰名海内外。

    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收敛止血,止泻止痢,杀虫之功效。可用于肠炎,痢疾,子宫炎,阳痿,遗精,白秃,湿疹,疥疮,漆疮,无名肿毒等。宜烫后食或炒食。以香椿和大蒜等捣烂加食盐少许,外用可治湿疹,疥疮。用香椿叶捣烂和酒饮之可治唇上生疔。旅行外地如遇水土不服,产生不适,可用香椿代茶饮可解除。经常吃香椿,可清除胃肠湿热内蕴所致的小便短赤、涩痛、食欲不振、目赤肿痛等症。

    现代研究表明,它所含的蛋白质居蔬菜之首,钙的含量也名列前茅。

    多食动风,令人神昏,血气微。

    椿树皮入药,主治崩漏带下,久痢便血,遗精尿频等症。香椿子可作药用,主治胃痛,炖肉(猪肉、羊肉)吃可治风湿关节痛。

 

    9  枸杞头

    茄科植物枸杞 Lycium chinense 的嫩苗。又称枸杞苗、枸杞菜、枸杞叶。

    性凉,味甘、苦。归肝、肾经。为补益清热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益精血、清内热、明目。适用于热性、虚热等体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维生素A、C,肌甙,芸香甙,鞣质,β-谷甾醇葡萄糖甙,6-氧嘌呤,胞啶酸,尿苷酸,草酸及谷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脯氨酸、赖氨酸、天门冬氨酸、甘氨酸、丝氨酸、酪氨酸和精氨酸等氨基酸,丁二酸,苹果酸等有机酸,枸杞甾酮A、B等。

    有清热补虚,养肝明目,坚筋益骨,除风湿,去虚劳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目疾,眼涩痛,生翳,眼结膜炎,崩漏,带下,咽干喉痛,头昏目糊,功能性低热,阳气衰竭,腰脚疼痛,糖尿病,高血压等症。

    枸杞头是强壮抗衰老之物。吃时可用开水汆一下,以除去其苦涩之味。

 

  (九)   海  藻  类

 

    1  海带

    藻科植物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 的全草。又称海带草;另一种海带科植物Laminaria japonca Aresch的叶状体。又称昆布海麻兰、海马蔺、纶布。

    性寒,味咸。归肝、肾、胃经。为补养化痰养生食品。日常食用可补血养阴。清热化痰。适用于阴虚血弱、肥胖痰湿、及热性体质。

    大叶藻的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粗纤维,戊聚糖,灰分,氮,碘,钾,钙,钴,氟,大叶藻素等;海带的主要成分有:蛋白质(粗蛋白),脂肪,褐藻酸,蹂酸、半乳糖醛酸、甘露醇,灰分,淀粉硫酸脂,琼脂,钾,钙,铁,碘,钴,铜,氟等10余种矿物质(其中碘的含量居食品之首,钙、铁的含量也颇惊人),胡萝卜素,维生素A、B1、B2、B12、烟酸、C、D,多糖类成分藻胶酸,阿拉伯糖,木糖,O-甲基木糖,洋芫荽糖,并含有18种氨基酸。以辽宁大连市一带所产质厚者为上品。海带貌不惊人,却有“海上蔬菜”、“长寿菜”、“含碘冠军”之美称。

    有软坚化实,利水泻热,镇咳平喘,祛脂降压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大,甲状腺肿瘤,颈淋巴结肿大,慢性支气管炎,肝肿大,肝硬化,睾丸肿痛,皮肤搔痒,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等症;并能清理胃肠积蓄。还可暂时抑制甲状腺功能亢进新陈代谢率减轻症状。宜煮食或凉拌食。

    海带含碘量极高,每百克中含300-700毫克,从浸泡海带的水中就可提取出碘来,说明碘在海藻体中是最容易溶解于水的物质。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物质,当碘缺乏时,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脑下垂前叶的反馈作用降低,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就会增加,引起甲状腺组织增生肿大。海带中的碘可以纠正腺体亢进的新陈代谢率,使症状减轻。孕妇缺碘会造成胎儿发育不良,智能低下,所以,孕妇也要适当地吃些海带。为了避免海带中碘的流失,专家建议干海带先蒸后用水浸泡,才能较好地保存碘的成分。海带中碘对预防乳腺癌很有效。动物试验得知,用无碘的饲料喂养的动物,乳腺癌的发病率很高。在乳腺癌生长时,若给予含碘的饲料,就会使乳腺癌得到治疗。有人作过调查,在缺碘地区,居民中患乳腺癌的比例就高。爱吃豆腐的人,因豆腐中含皂角苷,有使人排出碘的弊病,在吃豆腐时吃些海带,能起到理想的营养效果。

    海带中含有一中种贵重的药用物质-甘露醇,为一种渗透性的利尿剂。进入人体后可有效地降低颅内压、眼内压、减轻脑水肿等症;对乙型脑炎,急性青光眼均有明显的疗效;甘露醇对降压、利尿、消肿、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脂肪在体内积蓄也有良好的效果;为脑水肿,浮肿,水肿,小便不利等患者的食疗佳品。将海带中的甘露醇硝化剂制成的冠心病特效药,适用于高血压、高血黏、冠心病患者服用。

    海带中的铁、钴有补血的功能,钴是维生素B12的核心元素,铁为补血剂,可防止贫血。海带中的叶绿素和血色素在化学上均为卟啉结构。

    海带淀粉硫酸脂为多糖物质,能明显地抑制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上升,有抗凝血作用和降低血脂功能,可治冠心病和中风。在油腻过多的食品中加入海带,可减少脂肪在体内的积蓄,同时使血液中的胆固醇降低,因而,对血管硬化、冠心病、高血压和肥胖症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1960年日本医生报道了他用摄氏50°-60°的水浸泡海带,再将水浓缩后给患高血压的人服用,不断地测量血压,结果血压明显地下降。为弄清楚这种物质降压的药理作用,采用了植物化学、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的综合研究,搞清楚了海带中的降压物质是一种叫褐藻氨酸的氨基酸。这种氨基酸与海带中的其他17种氨基酸的含量比较起来是很低的,只有海带重量的十万分之七左右。但是含量如此之低的褐藻氨酸,却有明显的降压效果。可是褐藻氨酸易溶于水,所以吃海带的降压效果并不明显。海带中的褐藻酸钠盐有预防白血病和骨痛病的作用,对动脉出血有止血的功能。用乙醚提取的一种海带成分,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此外,海带还被列为国际抗癌食品,因为海带具有抑制癌细胞发生的作用。最近科学家发现,海带中的钙具有防止血液酸化作用,而且血液酸化正是导致癌变的因素之一。又据日本北里大学山本一郎教授的报告,海带对抑制大肠癌症有明显的效果,其治癌成分主要是硫酸多糖中的一种岩藻多糖成分,在海带黏液中。据《日本新技术》报导,海带中含有一种U-岩藻多糖,它是一种对癌细胞有强大的诱杀作用的物质。浓度每升高1克的U-岩藻多糖注入一万个癌细胞培养液中,结果在24小时内,有50%的癌细胞被杀死,72小时后几乎全部杀灭。岩藻多糖对防治血管硬化、高血压和血栓有药理效果。患有心肌梗塞、血管硬化、高血压和脂肪过多的病人,平时应多吃些海带,会使脂肪在人体内的积蓄趋于皮下和肌肉组织,减少在心脏、血管、肠壁上积存。同时,血液中的胆固醇也会降低,对疾病有防治作用。妇女在月经期吃海带及饮海带汤,可补充碘及组氨酸之不足。日本人食用海带历史长,而日本妇女患乳腺癌的发病率很低。日本僧侣历来高寿者居多,其原因之一就是经常食用海带烧豆腐这道菜。另有资料表明,长期食用海带的老人发病率平均低5%-8%,寿命平均高4-5岁。

    在所有的蔬菜中,海带的碱度是突出的。而现在人们的动物性食品日益增多,偏酸性食品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为了保持体液的弱碱性,减少人体中钙、镁等碱性元素的过多损耗,多吃一点碱性食品是很有必要的。适当地吃些海带是大有好处。

    海带有美容和护发的作用。海带中的碘、铜,铁,磷等微量元素,可供给头发生长需要。常吃的海带会使毛发保持乌黑、有韧性,不易脱落。

    干海带含砷,有人建议应多浸泡一些时间,这样做会使海带中的碘和甘露醇等成分流失。医科院的陈志远教授认为,海带中的砷,百分之九十九是毒性甚低的无机砷,有毒的无机砷含量甚微,不足造成危害。

    脾胃虚寒,体温不足,肾亏尿多均不宜食用。海带不宜与柿子、葡萄、石榴、山楂、青果同时吃。因为这些水果中的蹂质可与海带中的钙结合,影响钙的吸收和对肠道产生刺激。服用抗生素类药物也不宜吃,这会使药效降低。

 

    2  昆布

    翅藻科植物昆布Eckionia kurome Okam 和裙带菜 UndariaPpianatifda(Hharu.) Sur的叶状体。又称鹅掌菜。

    性寒,味咸。归肝、胃、肾经。为补养化痰养生食品。食养与适用体质效果与海带同。

    昆布主要成分有:粗蛋白,脂肪,藻胶酸,甘露醇,钾,碘等。裙带菜的主要成分有:粗蛋白,氨基酸,脂肪,藻胶酸,有机酸,碘,溴,钙,维生素B1、B2,甘露醇,岩藻甾醇,黑麦草内酯等。以质厚者为佳。宜煮食或拌食。

    其功效与海带大体相同。昆布可纠正缺碘引起的甲状腺机能不足,同时可以抑制甲状腺机能亢进,而改善症状。昆布还具有清除血管壁上的血脂肪作用,有助于动脉硬化的病人。昆布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

 

    3  紫菜

    红毛科植物甘紫菜 Porphura tenera kjellm.的叶状体,又称索菜、紫英、子菜。

    性寒,味咸。归肺经。为补养强身及小儿保健食品。日常食用可补血养心,清除内热,促进小儿生长发育,预防肠道寄生虫。适用于虚弱、热性体质及小儿。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居海藻类之首),脂肪(含量甚微),粗纤维,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B1、B2、B12、烟酸、C、U(其中维生素A可与有维生素A宝库的动物肝脏媲美,是牛奶的67倍;维生素U是卷心菜的70倍。这些维生素能使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物质-各种酶出色地发挥作用,),钙,磷,铁,碘(含量亦高),多种氨基酸,藻红蛋白,藻青蛋白、磷脂,甘油三酯,生物素,叶黄素,叶绿素,红藻素,胶质,胆碱,甘露醇,有机酸,挥发油等。甘紫菜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B2、烟酸、生物素、C、U、硫辛酸,丙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缬氨酸,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叶黄素,玉蜀黍素,藻红蛋白,藻青蛋白,脂肪中总脂约1.7%,其中磷脂占35%,廿碳色烯酸占40.8%,α-蒎烯d-柠檬烯,异松油烯,  牛儿醇,葛缕酮,糠醛等。以淡干者为佳,历来被视为“珍贵的海菜”。宜煮汤食。

    有化痰软坚,清热利水,降低血压,补肾养心,和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大,高血压,支气管炎,淋巴结肿大,湿性脚气,皋丸肿痛,瘿瘤,瘰疠,喉炎,水肿及麻疹,乳腺小叶增生及肿瘤等症。

    紫菜的营养丰富、全面,碘的含量可与海带媲美,蛋白质比鲜蘑菇高9倍,作为滋补品的紫菜,对老年人和儿童是非常有益的。特别是夏季食用最佳。

    近年来有人发现紫菜可增强人的记忆力,因为紫菜含有丰富的神经细胞传递信息不可缺少的化学物质胆碱,长食紫菜,对记忆力衰退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民间常用紫菜作孕妇产后催乳剂。患有肺脓肿吐臭痰的患者,可嚼干紫菜,有显著的疗效。夏天多食用紫菜有消暑热、补身体的作用。紫菜含有明显降低胆固醇的成分。有人试验用紫菜直接饲养小白鼠,可见到肝脏及副肾胆固醇的含量减少而排出量增加。

    紫菜中的碘,对人体血液有中和作用。如因血热毒或血液的酸碱度失调,以致皮肤病久治不愈,可食用紫菜调理。紫菜有利尿作用,可治疗水肿和淋病。高血压经常头痛的患者,可用紫菜配合肉类食用。经常用紫菜煮汤给小孩吃,可补充发育期间所需碘,还可预防肠道寄生虫、疳积等症。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紫菜可以降低血浆匝的胆固醇的含量。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与阻碍胆固醇在肠道内的吸收有关。常食用紫菜,对防治动脉硬化和降低血压有一定的疗效。更适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脚气病和气管炎。

    紫菜中的维生素U含量特高,具有预防胃溃疡和促使溃疡面愈合的作用。《本草纲目》将紫菜作为一种治疗胃溃疡的药。经常食用紫菜对治疗胃溃疡和促进溃疡面的愈合都有明显的效果。

    多食胀人,腹痛,便溏者不宜。兰色紫菜不可食,此种紫菜中含有环状多肽等有毒物质,即使在高温下,也不能解毒。紫菜不宜与含鞣酸较多的橘子、柿子、石榴等水果同食,以免影响钙的吸收。服用四环素、红酶素、灭滴灵、甲氰米胍、安体舒通及补钾等药物时,均不宜吃紫菜,以免影响疗效。

 

    4  海藻

    马尾藻科植物羊栖菜或海蒿子,三角藻Sargassum tortile 或马尾藻S.enerve等全草干燥状叶体。又称海赢、乌菜、海带花。

    性寒,味苦咸。归肝、胃、肾经。为补养化痰养生食品。日常食用可预防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肿大。

    主要成分有:粗蛋白,碳水化合物,海噪酸,粗纤维,甘露醇,钙,磷,铁,钾,碘(含量最高),糖类及多种氨基酸。

    有抗血液凝固,降血脂,软坚化痰,抗甲状腺肿,利水泄热之功能。可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瘰疬,瘿溜,水肿,脚气,睾丸肿大,淋巴结肿大,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症。宜煮汤食或刨酒饮。与绿豆同煮汤,对降血压有良效。

 

    5  石莼

    石莼又称孔石莼、海白菜、海菠菜、海条和海母菜。为生长在沿海岩石或石沼潮间带的藻体。主要分布在上海以北的海岸边。

    性寒,味咸。归肾经。为清热消暑养生食品。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决化合物,钙,磷,铁,钾,碘(含碘量在海藻类中较低),氮,可溶性盐,麦角固醇,维生素A原,B1、B2、C等。宜将石莼煮汁饮。

    有降压利水,清毒解热,软坚散结,降低胆固醇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颈项淋巴结肿大,甲状腺肿大,中毒,疮疖,小便不利,水肿,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症。

     将石莼与铜藻等量捣烂外敷,可治内毒,疮疖。 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可将石莼、海蒿子、决明子各15克,炒山楂9克,玉米须30克,水煎服。小便不利、水肿患者可将石莼、蛎菜,车前草各15克水煎服。颈项淋巴结肿大患者,可将石莼、昆布、大青叶各15克水煎服。

    孕妇及脾胃虚寒者不宜。

 

    7  石花菜

    红藻门类石花菜科植物。又称海冻菜、红丝、凤尾、大本、小本、牛毛菜等。主要分布在渤海、黄海和东海沿岸的中潮或低潮带的岩石上。

    性寒,味咸。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镁,钾,钠,硫酸盐,维生素B1、B2等。

    有防暑。解毒,清热功效。可用于治疗肠炎,肾盂肾炎,肛周肿瘤,乳腺癌,子宫癌等症。

    脾胃虚寒者不宜。

 

    8  螺旋藻

    螺旋藻又称蓝藻,为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生长于海水或湖泊中的绿色水生藻类植物,是地球上生存最古老的植物之一,距今约35亿年的历史。

    性寒,味咸。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每100克中含天然植物蛋白70克,其中有15%-18%是蓝藻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18种氨基酸,17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维生素B1、B2、B3、B6、B12、E、β-胡萝卜素等。所含之维生素和蛋白质都可直接为人体所吸收。因而有“保健品之王”的美誉。

    有抗衰老,抗癌,提高免疫力,降血压,降低胆固醇,降血脂,降血糖,预防冠心病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症。   

    螺旋藻不含胆固醇,脂肪的含量亦仅占5%。所含的多种微量元素和多种活性物质也是其他植物所罕见,对于改善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增强造血功能等都具有极大的作用。

    螺旋藻中所含的蓝藻蛋白是一种特殊的光合蛋白,对改善淋巴系统的功能及提高人体免疫力有独特的效果。

    螺旋藻作为食品和新型药品,适用于一切需要提高人体免疫力之人的食用,也是一种抗氧化、抗衰老、抗癌变的药物资源,不仅对调节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微量元素失调、对老年人衰老的减缓、对运动员体能的释放和恢复,都具有显著作用。而且,能有效地降低人体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多余的脂肪,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及中风均具有相当的作用。

 

 

(十)  食  用  菌  类

 

    1  木耳

    木耳科植物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 (L.Ex hook  )Underw的子实体。又称黑木耳、云耳、耳子、川耳、榆耳、桑耳、木蛾、树鸡等。因侧生于树木上,形似人耳而得名。

    性平,味甘。归胃、大肠经。为益气强壮养生佳品。日常食之可益血不饥,轻身强智,宣利肠胃。适用于虚弱体质及老年人。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其含量相等于同等肉类,为蔬菜和其他食品所不能比),脂肪,糖类(甘露聚糖、甘露糖、葡萄糖、葡糖酸醛、木糖、戊糖、甲基戊糖、岩糖等),粗纤维,钙(为肉类的30-70倍),磷,铁(为含铁量最高的猪肝7倍),镁,钾,胡萝卜素,甾醇,麦角甾醇、维生素B1、B2(为米、面和大白菜的10倍)、烟酸、C,磷脂为卵磷脂、脑磷及鞘磷脂等。蛋白质中含氨基酸多达17种,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齐全,还含有婴儿所必需的组氨酸。由于木耳的营养丰富,滋味鲜美,被誉为“素中之荤”。还含有较多的核酸,具有抗衰老作用,故又有“长寿食品”之称。以生于桑、榆树、朵大、干燥、肉厚无树皮、泥沙等杂质为佳。春耳优于秋耳。我国木耳的主要产地有:湖北、湖南、云南、陕西、河北、吉林、黑龙江、江苏、福建、台湾、广东等省,以湖北的“房耳”、“郧耳”个大肉厚,品质最佳,驰名中外。木耳质地清脆滑爽,鲜嫩可口,是各种中西菜肴的理想配料。

    有补血益气,凉血止血,润燥利肠,清涤胃肠,调经止痛,降脂降压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气虚血亏,虚劳咳嗽,肠风血痢,月经不调,子宫颈癌,吐血衄血,崩漏痔疮,大便干燥,慢性胃炎,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眼底出血,创伤出血,创面肉芽等症。宜煮、蒸、炒食或研粉调食。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木耳是天然的抗凝剂,含有一种抑制血液凝固的成分,能活血强心,软化血管,清除血栓之功效。有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的作用。已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如坚持常吃木耳,可使硬化的血管逆转。国外科学家发现黑木耳能减低血液凝块,有防治冠心病的作用。最早是由美国的苏达医科大学的哈默斯米特报道的。他在作人体血液试验时,偶然发现一个人在吃了中国菜木耳烧豆腐后,他的血液凝结很慢,以后他又让4个人吃同样的菜,也得到相同的结论。他在《新英国药物杂志》上说:“中国菜木耳能影响血液的凝结,我们预期木耳(经常和大葱、大蒜一起用),将对冠状动脉硬化起缓和作用。经常吃木耳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从而可以理解这种真菌是种延年益寿的补药”。北京的安贞医院和北京心血管研究中心动脉硬化研究室等单位,通过动物实验和人体观察也得到如上的结论。研究者认为,木耳的降脂作用可能与富含有利于降血脂和抗动脉硬化的粗纤维和亚油酸有关。木耳中的腺嘌呤核苷,具有抑制血小板的作用,木耳对正常人及脑血栓形成的患者,均有明显的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作用,尤其对脑血栓抑聚率更高。一些医生建议,每人每天适当地吃些木耳,能预防脑中风,有中风前兆的人,每天晚上吃一碗冰糖炖木耳或木耳炒豆腐,能有效防止这类中风的发生。

    木耳还有一种奇特的功效,可使伤口愈合。可将木耳泡发,用酒精消毒后,贴于创面上,用胶布固定,有生肌愈伤作用。

    木耳中的胶体物质食后能帮助消化纤维,木耳所含的多种发酵素和植物素,对纤维植物等异物均能起到催化作用,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被溶化或分解掉,因而成为纺织业和矿山工人的保健食品。

    长吃木耳还能起到美容作用,这是它的补血作用而驻颜的。又是减肥良药,其中卵磷脂起到抗衰老、延长青春的功效。

    近代研究还发现,木耳有抗癌及防治胆结石等症的作用。

    血小板减少患者、脾胃虚寒、孕妇、大便溏稀者均不宜吃;有出血倾向者忌食。可不与四环素、土酶素等抗生素同时吃。木耳有降低性欲作用,性冷淡及阳痿患者不宜吃。新鲜木耳中含有卟啉物质,食后经日晒可引起日光皮炎。

 

    2  银耳

    银耳科植物Tremella fucirmis  Berk 的子实。又称白木耳、雪耳、白耳子等。

    性平,味甘淡。归肺、胃经。为传统的补阴美味,是滋阴强壮养生之佳品。日常食之可滋阴益肺、补肾健脑、润肤健美、抗衰延年。本品滋补不腻,补不峻猛,尤宜养生常食。适用于阴虚衰弱、老年体衰及无病强身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灰分,钙、磷,铁,硫,镁,钾,钠,维生素B1、B2、烟酸,糖类有肝糖,酸性多糖杂多糖A、B、C(主要由木糖、甘露糖、葡萄醛酸组成)胞壁多糖,胞外多糖和酸性低聚糖等,酶类有辅酶Q10、β-D甘露糖苷甙酶,β-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磷酸,草酸,琥珀酸,富马酸,苹果酸,柠檬酸等。蛋白质中含有20多种氨基酸,其中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均有,特别重要的是,必需氨基酸中很多食物所缺乏的色氨酸在银耳中含量很高,在椴木中栽培的银耳中色氨酸的含量达1.16%,对平衡人体营养极为重要。银耳历来被视为“山珍”,是珍贵的高级滋补品。可与人参、燕窝、鹿茸媲美。被誉为“菌中明珠”,历来为皇家贵族视为“延年益寿佳品”和“长生不老良药”。以干燥、色白、朵大、嫩、体轻、有光泽、胶质厚者为上品。著名的有四川通江和福建漳州的银耳。清代学者张仁安称银耳“独有麦冬之润而无其寒,有玉竹之甘而无其腻,诚润肺滋阴之要品”。银耳还以其独特胶性来作为多种美味佳肴的赋形剂,有利于肌体摄入更多的营养素。主要产地在福建、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浙江、江苏等省以四川通江和福建漳洲所产的银耳为最优。

    有活血强心,滋阴润肺,生津养胃,补脑强身,益气健体,嫩肤美容,延年益寿,驱除肌体疲劳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虚劳咳嗽,痰中带血,喀血,齿衄,鼻衄,肌衄,崩漏,月经失调,慢性肾炎,肺瘘,肺燥干咳,久咳络伤,肺痈,高血压,血管硬化,肺热胃炎,大便闭结,大便下血,神经衰弱,虚热口渴,夏季低热易汗,老年支气管炎,肺结核,肺源性心脏病等症。宜炖食。

    银耳制剂可促进T细胞和B细胞增多,增加淋巴细胞转化率,并且显著提高球蛋白G、A及总补体滴定度水平,促进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α银耳多糖能兴奋骨髓的造血功能,实验证明α银耳多糖能对抗由于放射性钴的珈玛射线和注射环磷酸酰胺所致的骨髓抑制;能提高人体对原子辐射的防护能力;还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细胞的免疫功能。由于银耳多糖能提高肌体免疫功能而抑制肿瘤生长,故有抗癌作用。药理实验证明,银耳中的酸性异多糖能抑制S180肉瘤的生长;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有扶正固本的作用,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有显著的疗效;能增强人体抗病而延年益寿的功效。银耳多糖还能改善肝、肾功能,可使一部分高血脂病人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下降,并能促进肝脏蛋白与核酸的合成。银耳可用于病后的恢复期,阴虚体弱,服用冰糖银耳羹,可促进身体康复,又可使大肠滑润,利于通便。银耳也可用于高血压,眼底出血,大便秘结,妇女崩漏等属于因虚者服用。银耳有提高肝脏解毒的作用,对保护肝脏有良好的效果。银耳所含的胶原可增加血液的粘度,可防止出血。

    银耳中的类阿拉伯树脂胶,可润泽肌肤,对皮肤角质有良好的滋样保护和延缓衰老的作用。常食银耳可使皮肤细嫩、柔软而富有弹性。因此,银耳也是一种天然高级美容品。

    风寒咳嗽和高血粘度患者忌食;便秘腹胀者不宜,不可与四环素、土酶素等抗生素同服。外感初起口干症患者忌食。

 

    3  金耳

    一种极为珍贵的食用真菌Tuemella aurantiallba  Bandoniet Zang 的子实体。又称金木耳、黄耳、黄金银耳、黄木耳、脑耳、橙黄银耳、胶耳等。

    性温带寒,味甘。乖脾、肝、肾经。为养生保健之佳品。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总糖,还原糖,纤维素,灰分,磷,铁,硫,锰,镁,钙,钾,钠,锌,硒,核黄素,烟酸,胡萝卜素等。蛋白质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齐全。

    有化痰止咳,定喘调气,平肝阳,理肺热,润肺补血,补肝益气,消炎解痛,去淤生新,补脑提神,扶正固本,强心健身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虚劳咳嗽,肺热胃炎,气血亏损,慢性肝炎,肝腹水,神经衰弱,失眠,五劳七伤,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痰多哮喘,贫血,白带过多等症。

    近代医学研究表明,金耳还含有相当丰富的酸性异多糖等抗衰老,抗炎症,抗放射线及抗癌物质。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抑制癌细胞有很好的疗效,是心脏病,肝炎及肿瘤病人的食料佳品。此外,金耳还有增强人体免疫力及对原子能辐射的防护能力,可保护肝脏。由于金耳含有丰富的胶质和氨基酸,常食金耳可以嫩肤美容,保持青春健美。

    现已开发出:“金耳琼浆”,“金耳蜂王浆口服液”,“金耳冲剂”,“金耳胶囊”,“金耳多功能丸”等药品和保健品问世。

 

    4  石耳

    念珠科植物葛仙米的菌体石耳Umbiliaria esculenta 的子实。又称石木耳、石壁花、岩菇,天仙菜等。石耳因形似人耳,又生于山石或悬岩峭壁阴湿的石缝中而得名。

    性寒,味甘。归肝、肾、肺经,为润燥清热,补气益血之养生佳品。为清热祛燥,滋阴强身,护心益脑养生之佳品。适用于热性体质和无病养身者。

    主要营养成分有:蛋白质,胶质,多糖,纤维素,多种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及石耳红粉苔酸等。《本草纲要》记载:“石耳作菇,胜似木耳,佳品也”。石耳鲜美如蘑菇,在我国八大菜系中占有一席之地。清代药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赞道:“石耳,清脆鲜美,味最甘香,为山蔬第一”。石耳一般需6-7年方可长成,产量极低,是菌类之稀世珍品,主要产于我国西南和西北各大山区,其他地方少见。石耳入菜,可炒、拌、溜、烩,具有泷郁的山野风味。宋代诗人黄庭坚咏赞曰“公庭退食饱下箸,杞菊避席遗萍齑,雁门无花不复忆,况及桑鹅与楮鸡”。在诗人看来,石耳的美味远远胜过香菇、平菇及黑木耳。石耳被认作稀世珍品,价格十分昂贵,自古以来,只有在上等宴会时才有机会略加品尝。

    有养阴补心,益气补血,健胃清肺,健脑益智,清热明目,解毒利尿,降压强心,止血止咳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肝阴不足,目昏夜盲,目赤肿痛,大便干燥,小便疼痛,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动脉硬化,咯血,便血,脱肛,痔疮,膀胱炎,胃肠炎,女子红崩白带,月经不调等症。外用时可治蛇咬伤和烧烫伤等。民间常用于男子益精填髓,女子食用可清宫易孕。

    现代医学发现,石耳中含有一种多糖物质,有明显的抗癌功能,可用以预防癌症。

    石耳因其性寒凉,脾胃虚寒及大便泄泻者不宜。

 

    5  地耳

    地衣科植物地衣Lichenes真菌和藻类的共生物。又称地踏菇、地木耳、地检皮、地踏皮、地软等。

    性寒,味甘。归肝、肾、大肠经。为清热祛燥,益目利肝之养生食品。适用于热性体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淀粉,多种微量元素,多重维生素和纤维素等。

    有清热明目,利二便,利胃肠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肝阴不足,目昏夜盲,大便干燥,小便不爽等症。

    脾胃虚寒,大便溏稀者不宜。

 

    6  蘑菇

    黑伞科植物蘑菇Argaricus  bisporus(Lange)Sing的子实体菌及菌柄。又称肉蕈、蘑菇蕈、蘑菰、鸡足蘑、白菇蘑、双孢菇、洋菇等。野生菇蘑又称口蘑。

    性凉,味甘。归肺、胃、大肠经。为补气强壮养生佳品。日常食之可益气、悦智、强身体。适用于脾胃虚弱体质及无病强身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以亚油酸居多),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钾,钠,锰,镁,铜,锌,碘,氟,氯,维生素A、B1、、、B2、B6、烟酸、叶酸、泛酸、生物素、C、D、E、K,核酸,磷酸腺甙,磷酸尿核甙,酪氨酸酶(有α-、β-、γ-、δ-几种),己糖醇,戊糖醇,木糖醇,纤维素,胰蛋白酶等。蛋白质中含有氨基酸及与氨基酸有关的含氮物质,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在菇蘑中都具备,尤以赖氨酸、亮氨酸的含量相当丰富。特别是还含有一般生物所少有的口蘑氨酸、鹅膏氨酸,非特异性植物凝集素等成分,为一般蔬菜、水果所不及。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其消化吸收率高达70%-80%,具有较高的保健功能,古往今来,被人们誉为“山珍”。是人类理想的食品;国际上被誉为“保健食品”;素有“高级美味佳肴”之声望。菇蘑是世界上栽培区域最广、生产规模最大、产量最多的一种食用菌,故又称为“世界菇”。

    有悦神益智,开胃消食,健脾养胃,止泻止吐,化痰理气,降糖降压之功效。可用于治疗体虚纳少,肝炎,肝硬化,白细胞减少,痰多咳嗽,腹胀恶心,泄泻,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气虚乏力,脾虚食少等症。近来多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蘑菇中所含的核糖核酸能诱发人体产生干扰素,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和发展,对小白鼠肉瘤S-180和艾氏瘤的抑制率分别为90%和100%,对水泡性口炎病毒、脑炎等症也有效。日本科学家从蘑菇中提取出一自多糖,定名为PS-K,具有抗癌作用而无毒害。对乳腺癌,皮肤癌,肺癌等都有一定的效果。临床上用蘑菇多糖片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有效率达76.4%,用同样的片剂治疗传染性肝炎28例中有27人获得满意的效果。被称为“天然的抗癌良药”。

    蘑菇的水煎浸膏可治迁延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患肝脏疾病的人可多吃蘑菇。

    蘑菇又是低热能的碱性食品,菇体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食后不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可预防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症。蘑菇中含有胰蛋白酶等多种酶类,能分解蛋白质和消化脂肪,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

    蘑菇中含有广谱抗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对病毒也有抑制作用,还有抗炎,预防感冒,治疗肝炎和白细胞减少及消化道障碍之功效。

    常食蘑菇的人,可增强肌体的抵抗能力,起到预防人体各种黏膜和皮肤的炎症及毛细管破裂的作用。

    蘑菇不可用铁锅和铜器煮,忌将几种不通的蘑菇同时吃,亦不可多吃,多吃动气而发病,有慢性病者不可多吃。野生蘑菇不可随意采食,谨防中毒。

 

    7  口蘑

    口蘑Trichollma  mongolicum  Tmai 的子实。又称口菇、白蘑、蒙古口蘑、云盘蘑、银盘等。是我国北方草原上生长的一种珍贵野生食用菌。为生长在张北草原上一群生态极近的野生菇类的总称。通常的商品口蘑主要为香杏口蘑Tricholoma  gamwum及杯伞属的雷蘑Clitoeybegiahtea。有的地方包括范围更广。

    性平,味甘。归肺、胃、大肠经。为健胃益气养生佳品。适用于虚弱体质及无病强身者,尤宜老人和儿童。

    主要成分有: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维生素B1、B2、烟酸,C,糖类和多种微量元素等。蛋白质中含有多种氨基酸,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基本上都有。口蘑中的香杏口蘑和银盘为口蘑之上品,尤以银盘最优。口蘑主要产地在塞外草原内蒙古和河北省的沽源、张北、尚义,集散地在张家口,故称口蘑。口蘑菌肉肥厚,质地细嫩,香气浓郁,味道鲜美而驰名中外。郭沫若曾写下“口蘑之名满天下,不知缘何叫口蘑?原来产在张家口,口上蘑菇好且多”的赞美诗句。口蘑因其具有清香宜人的独特风味,所以还有一个引诱鱼群的传说。古代有一商人从张家口贩运蘑菇到天津,当装运蘑菇的船起航不久,船体就颠簸不停,摇摇晃晃。船老板感到十分奇怪,便急忙查找原因。他发现船体四周被鱼包围,成群的鱼簇拥在船底,将船顶得摇摇晃晃,时刻有翻船的危险。于是船老板对商人说,你那蘑菇的清香诱来大批鱼群,赶快拿些蘑菇撒入水中,以便驱散鱼群,否则就有翻船之危。那商人只得忍痛割爱,将一筐蘑菇撒入水中,鱼群便纷纷追食而去。

    有补益肠胃,化痰理气,补肝益肾,降脂降压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肝脏疾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高胆固醇,软骨病,肾脏疾病,支气管炎等症。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口蘑具有抗肿瘤、抗肝炎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经常食用,还有降低血压及胆固醇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高血压、高血脂,肝炎及软骨病。

 

    8  香菇

    侧耳科植物香蕈LentinusL edodes (Berk)Sing的子实体。又称香蕈、冬菇、冬菰、香信、椎茸。

    性平,味甘。归肺、胃、大肠经。为补气强壮养生佳品。日常食之可益气力,抗病邪,强身体。适用于体质虚弱及老人、小儿。是古今中外极为名贵的一种食药兼用菌。

    主要营养成分有:蛋白质(有白蛋白、谷蛋白和醇溶蛋白,三者之比为100∶63∶2),脂肪(所含脂肪酸的不饱和度甚高,在不饱和脂肪酸中亚油酸占80%以上),碳水化合物,水溶性物质,纤维素,半纤维素,灰分,钙,磷,铁,钾,维生素A、B1、B2、B12、烟酸、C、D(香菇中维生素D2是大豆的21倍、海带的8倍、甘薯的7倍。正常人每天需要维生素D2400国际单位,食用3-4克香菇就可满足需求。),核酸,乙酰胺,胆碱,腺嘌呤,亚油酸,油酸,棕榈酸,麦角甾醇,菌甾醇,甘露醇,海藻糖,葡萄糖糖原,戊聚糖,甲基戊聚糖,香蕈肽和30多种酶(人体缺酶,会降低新陈代谢功能,甚至引起某些疾病)及有香菇精,月桂醛,月桂酸等成分,再加上香菇中含有各种糖类及核苷酸等构成香菇的独特香味(鲜品中松苏醇为香气的主要成分,干品中正戊基乙酶为香气主要成分)。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中,香菇中就有7种,尤以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最为丰富,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用菌。素食者若常食香菇就不会出现营养不良。成为医治人体缺乏酶和氨基酸的首选食品。香菇因其营养丰富,香味浓郁,鲜美可口,在宋代被列为宫廷贡品,享有“菌中之王”、“菇中之凤”、“蔬菜之王”、“菌星”、“保健食品”和“抗癌新兵”等美称。(外国人将香菇誉为“植物性食品的顶峰”)。以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所产为最佳,而肉厚、个大、完整、边圆,气味芳香为上品。

    有滋阳补阴,健脾补虚,益胃气,补肾虚,抗衰老,养血驻颜,透疹防癌之功效。可用于治疗久病气虚,气短乏力,食欲不振,气血两亏,神疲力倦,面色无华,腰酸背痛,乳汁不下,小便不禁等症。近来多用于治疗痔疮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贫血,佝偻病,病毒性感冒,高血压,高血脂,传染性肝炎,肝硬化,糖尿病,白细胞减少及癌症等多种疾病。宜煮汤食。

    香菇中还含有一般蔬菜所缺乏的麦角醇,麦角醇经日光或紫外线照射与否,均可转换成维生素D2,可在人体中调节磷酸和钙的代谢,有利儿童骨骼和牙齿中钙的存积,促进骨骼和牙齿的生长,是防止儿童佝偻病不可多得的食品之一。《现代实用中药》认为香菇是补偿维生素D的要剂,孕妇常食可帮助胎儿骨骼发育,可抗先天性佝偻病。香菇中所含的多种酶,有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是补充人体缺乏酶的独特食品。

    从研究香菇多糖开始,科学家纷纷将研究课题瞄准各种植物类多糖类。早在1981年,日本的千原五郎提出了香菇多糖的特异抗癌作用的学说,认为香菇多糖是作用于巨噬细胞,增加淋巴细胞活化因子HFA的产生,刺激辅助性T淋巴细胞,以及释放各种辅助性T细胞因子。这是当今研究细胞免疫学的中心课题。有人预测,今后数十年将是“多糖时代”,研究对象将不仅是香菇。从香菇中提取的多糖物质,还可以治疗艾滋病。日本神户女子药科大学的难波宏彰教授也发现,香菇多糖物质可抑制艾滋病毒的侵袭,他把十万分之一的提取物(称古尔康),注入艾滋病的免疫T细胞中,结果发现病毒受抑制,97%的细胞免于死亡。这个发现在美国的临床实验中得到验证。

    香菇中的胡颓子状菌及香蕈多糖有一定的提高免疫作用和抗癌功能,可治疗癌症,提高肌体抗癌能力。肿瘤患者食之有益。近年来,对香菇研究最大的成果是发现香菇中的抗癌活性成分,并且已经提取的制剂上市。据报道美国、日本等国10多年来在菌类中寻找抗癌物质作了很多的研究,结果在香菇中发现一种叫做“1,3-β-葡萄糖苷酶”的物质能提高肌体的抗癌能力,且无一般抗癌药物的不良反应。日本味之素工厂生产的香菇多糖注射液,适用于包括白血病在内的多种癌症,可用于临床治疗和辅助治疗或配合化疗,有升高白血球和提高免疫抗癌能力。我国也生产了香菇多糖针剂和片剂。一般人若长期吃香菇,可预防癌症的发生。20世纪70年代后,有人发现波西美亚人因长期吃野生香菇,而无一人患癌症。近年来,又研究发现香菇中含有一种1′3B-葡萄糖苷酶的物质,经临床试验对患有癌症病人,用这种药物治疗,能明显地增强肌体抑制癌细胞的能力,增强肌体的抗癌功能。香菇在国际上被誉为防治癌症的“核武器”。据有关资料介绍,一个日本人日食香菇50克,可抑制身上癌细胞的发展,可避免癌细胞手术后的转移。

    香菇菌丝体细胞液,可作宇航食品。

    在香菇中,含有一种干扰素的诱导剂--双链糖核酸,可诱导人体产生干扰素素,能进入癌细胞中抑制其增殖;并能防止病毒的传染。人们发现,经营香菇行业的人,很少患感冒,研究证实,原来这与他们经常吸入香菇粉有关。因为香菇粉末中含有一种干扰素的诱导剂,能诱导体内产生干扰素。而干扰素能干扰病毒蛋白的合成。日本药学界已从香菇中提取出这种诱导剂作为药用。日本产业医科大学的白幡教授等,在临床研究中证实。

    近来研究发现香菇中水溶性木质素,在试管中有刺激巨噬细胞的功效。有助于骨髓细胞的增殖,对艾滋病毒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更可贵的是香菇中含有一种核酸物质,可抑制血清和肝脏中胆固醇上升,并可防治动脉硬化和血管变脆,降低血压,因而有防治心血管疾病的良好作用。香菇中所含的腺嘌呤,胆碱,酪氨酸,氧化酶,核酸,可抑制血清中肝脏中的胆固醇的增加,有防治动脉血管硬化,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磷脂,总脂,非脂肪型脂肪酸和降血压的作用。日本国立营养学研究所通过临床测试后,认为香菇对胆固醇,高血压以及急、慢性肾炎,尿蛋白症,糖尿病等患者,无疑是食疗佳品。名古屋大学万谷教授发现,香菇所含的特殊氨基酸,能使患者尿蛋白显著下降。临床资料表明香菇可以治疗多种肾脏疾病,且无副作用。据报道,香菇对糖尿病,肺结核,传染性肝炎,神经炎,感冒等也有疗效;对消化不良,便秘,肥胖,神经衰弱等症亦有好处;香菇还可辅助治疗湿疹,麻疹,头痛等症。平时多吃一些香菇,对身体健康是有益的。

 

    9  平菇

    伞科菌真菌侧耳Plerotus ostretus (Jecg,  Fr)Quei的子实。因其侧生而得名。又称粗皮侧耳、北风耳、陈菌、白杨菌、核桃菌、梨菌、鲍鱼菌、漏斗菇、凤尾菇、白灵菇、美味侧耳等。为低温型菌类,故又有“北风耳”之称。平菇是个大家族,仅我国栽培的就达30多种。平菇、双孢唇菇、香菇和草菇为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四姐妹菇。

    性微温,味甘。滋补养身,通经活络的养生食品。适用于体弱、老人、小儿及无病强身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高于鸡蛋、猪肉、木耳),脂肪,糖类,D-甘露醇,D-山梨子酸,纤维素,维生素B1、B2、烟酸、C,麦角固醇(维生素D的前身),钙,磷,铁等。蛋白质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齐全;非必需的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丙氨酸的含量特别丰富。是一种低热量、高营养的保健食品。

    有益气补虚,追风散寒,舒经活血,补脾除湿,缓和枸挛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肝炎,胃溃疡,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软骨病,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手足麻木,腰腿酸痛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平菇中所含的多糖能提高肌体的免疫力,有较强的抑制肿瘤的作用。平菇中还含有核糖核酸和侧耳菌素,具有杀菌和抗病毒的作用,能杀灭细菌和抑制病毒的合成和繁殖。长期食用平菇,可促进新陈代谢,能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为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和肥膀人的保健食品。平菇还能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特别是对更年期综合症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脾胃虚寒者不可吃。

 

   10  草菇

    担子纲伞目小包脚菌真菌草菇Volvarilla  volvaced(Bul.ex. Fr)的子实体。又称杆菇、麻菇、兰花菇、美味苞脚菇、中国蘑菇等。因其喜生于糜烂的稻草上而得名。

    性平,味甘。为强身壮骨,增进肌体免疫力的养生佳品。适用于虚弱体质及无病强身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还原糖,转化糖,灰分,钙,磷,钾,钠,镁,铝,锰,铜,锌,硫,硅,钴,氯,维生素B1、B2、烟酸、C,核酸等。蛋白质中含有组成人体蛋白质的20多种氨基酸基本上都有,其中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齐全,且含量较高,占总氨基酸量的32.8%(尤以赖氨酸最为突出),高于肉、奶、蛋类。维生素的含量也特别丰富,高于很多蔬菜和水果。草菇味道鲜美,为素菜中之珍品。以广东曲江县华南寺所产最著盛名,称华南菇。在清代被定为进贡朝廷的“贡菇”。该地为我国草菇草的发源地。

    有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发乳肥孩,护肝健胃,解毒抗癌,增进健康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肝炎,高血压,冠心病,感冒,胃肠疾病等症;并对多种癌症有辅助治疗的效果。外用可治创口不愈。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草菇有降低胆固醇,强身壮体,保护肝脏,健胃利肠的作用;对乳汁不足可产生良好的补乳作用。草菇中所含丰富的维生素C,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加速伤口愈合,防治坏血病;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当有害物质(如铅、砷、苯等)进入人的肌体后,维生素C便与之结合,形成抗坏血元,随小便排出体外,使人免遭毒害;维生素C还能阻止亚硝酸盐的形成,以免除致癌物质亚硝酸胺产生,所以对预防癌症有良好的作用。草菇中还有一种异种蛋白质物质,可以增强人体的抗癌能力,对肿瘤的抑制率达97%。

    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

 

    11  竹荪

担子菌纲鬼笔科竹荪Dictyophora sp .的菌帽。又称竹参、竹笙、竹菌、竹笋菌、僧笠蕈、竹鸡蛋、网沙菌等。可食用和药用的有长裙竹荪  D.indusiata

(Vent Pers)Fisch短裙竹荪D.duplicata(Bosc)Fisch,红托竹荪D.Rubro-uolvata Zang  jiet Liou),黄群竹荪D.multicolor  Berk..et Br 等,以长群竹荪最为有名。它具有青如碧玉的帽状菌盖,有一圈洁白的薄纱样菌群悬挂其下,其中的菌柄若隐若现,再配上粉红色或褐红色的菌拖,形态优雅,风韵动人,令人赏心悦目。故有“仙人笠”、“面纱女郎”、“穿群子的少女”、“真菌之花”等美称。

    性平(有文献认为性寒),味甘。归肺、胃、心经。为滋补养生之佳品。产于云南、四川、广东、广西、浙江、江苏、湖北、湖南等省、区。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高于鸡蛋),脂肪,粗纤维,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蛋白质中氨基酸有16种,其中谷氨酸含量最丰,高达1.78%。谷氨酸是一种鲜味剂,故其鲜美冠于诸菌之首。

    有滋阴养血,镇痛补气,健脾益胃,润肺止咳,益气补脑,降压降脂,助消化,除脂肪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高胆固醇,动脉硬化,支气管炎,肥胖等症。

    竹荪子实体脆嫩爽口,香甜鲜美,别具风味。作为菜肴,其色香味勘称三绝,有“植物鸡”之称。是宴席上著名的“山珍”,以竹荪、鸡蛋为主料制作的“竹荪芙蓉汤”是中国国宴上的一大名菜。美国总统尼克松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等人访华时,曾用此菜招待嘉宾,其清香鲜美为客人所倾倒,因此获得“饱食千滋百味,难得竹荪一味”的赞赏。

    国外有报道,竹荪对癌症有预防作用。外敷可治脚气病。

    菌群为桔黄色或柠檬黄色的竹荪有毒,不可食用。鲜竹荪菌盖有一臭头,具有臭味和毒性不可食用。

 

    12  金针菇

    担子菌纲伞菌目金钱菌属真菌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Curt:Fr) Sing 的子实体。又称金钱菇、冬菇、金线菇、白金针菇、黄金针菇、金菇、朴菇、构菇、冻菇、毛柄金线菇等。

    性平,味甘。为理气化痰,益肠健胃的养生佳品。适用于虚弱体质及无病强身者。日常食之,可强身益智,延缓衰老,祛病健身。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烟酸、C,核酸,灰分,钙,磷,铁,钾,钠,镁等。蛋白质中含有16种氨基酸,其中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的含量都很高,占氨基酸总量的44.5%,高于所有的食用菌类。在所含的氨基酸中,尤以精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特别丰富。金针菇中还含有一种著名的增鲜剂乌苷-S-磷酸,故做出来的菜肴风味极佳,既清香扑鼻,又滑润爽口,令人百食不厌。有关专家声称,用金针菇作配料煮汤作菜,汤味之美,是任何食用菌所无法相比的。金针菇形态优美,子实丛生,菌柄细长,婀娜多姿,色泽金黄或乳白,十分艳丽,宛如鲜花怒放,盛似秋菊傲霜,颇具观赏价值。

    有益肠胃,助消,理气化痰,护肝脏,益智力,防癌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肝炎,胃肠道溃疡,高血压,记忆力下降等症;并有防癌效果。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金针菇中含有一种称“金菇素”(又称火菇素、朴菇素)的碱性蛋白和多糖体,有很强的抗癌作用。据日本报道,用金针菇子实体热水提取物,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达82%以上。日本癌症研究所发现,金针菇中金菇素具有抗癌作用,长期食用金针菇,可以预防和治疗肝癌和胃溃疡,还可以降低胆固醇,预防高血压等。我国已从金针菇中提取了“火菇素”,被认为是世界上目前已知的毒副作用最小的抗癌新药。浙江医科大学营养系通过实验,证实金针菇对幼儿园的孩子能增进食欲和长得结实。在动物实验中证实金针菇能降低胆固醇含量,升高血红蛋白和降低血脂作用。

    金针菇中所含的丰富赖氨酸和精氨酸和较高的锌能促进记忆、开发智力,儿童如果常食用金针菇,不但聪明多智,记忆力特别强,而且体重和身高可明显增加。老年人常食用金针菇,可防止记忆力衰退和延缓衰老。孕妇常食用金针菇,可防止胎儿先天性软骨病和畸形。金针菇被誉为“增智菇”。金针菇高钾低钠,为高血压和老年人的理想保健食品。

    脾胃虚寒者不可多食。

 

    13  松口蘑

    树木外生菌根菌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  的子实体。又称松蕈、松茸、松蘑、鸡肉丝菌。

    性平,味甘。归胃、肺经。为强身壮体,保肺健胃养生食品。适用于虚弱体质,老人及无病强身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灰分,钙,磷,铁,维生素B1、B2、C及胶原性物质等。蛋白质中含多种氨基酸,其中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齐全。松口蘑鲜美可口,口感滑润,富有弹性,风味独特,享有“菌中之王”的美称,在日本被视为菇中之珍品。我国黑龙江、吉林、安徽、山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台湾等地均有出产。

    有益肠健胃,理气化痰,平喘止咳,止痛驱虫,降糖降脂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胃炎,肠道疾病,咳嗽,哮喘,阳痿,小便频数,便秘,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脂等症。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松口蘑中所含的多元醇和多糖类物质,可治疗糖尿病;子实体的热水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高达92%,对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为70%。

 

    14  猴头菇

    多孔菌科植物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e(Bull:Fr) Pers的子实体。因其外貌酷似小猴子的脑袋而得名。又称小株猴头菇、小鼠猴头菇、猴菇菌、刺猬菌、猬菌、猴头蘑、山伏优菌、花菜菌、对脸蘑、阴阳蘑等。

    性平,味甘。归肝、脾、胃经。为利五脏,护胃肠的养生佳品。适用于脾胃虚弱体质,老年体弱及无病强身者。

    主要成分有: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维生素B1、B2、烟酸,多肽类,多糖类,胡萝卜素,挥发油等。蛋白质子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齐全,且含量与人体需要相近。猴头菇营养丰富,肉质肥厚,味道鲜美,是一种十分珍贵的食药兼用真菌。被誉为“素中之荤”,烹调和食用方法多样,宜荤亦宜素,能咸也能甜(成熟的猴头菇有苦味,烹调前应先浸泡或用开水汆一下以除去苦味),自古以来就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说。它与熊掌、海参,鱼翅齐名,被列为中国传统的“四大名菜”之一。明、清两代定为“贡品”,专供皇宫、贵族享用。野生的猴头菇产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河北、四川、甘肃、浙江、湖南、湖北、广西、云南等地。其中以黑龙江小兴安岭和河南的伏牛山区出产的最著盛名。

    有健胃和脾,扶正固本,抑制癌细胞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窦炎,胃痛,胃胀,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神经衰弱等症。特别是对消化系统疾病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据报道猴头菇对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总有效率达87%-93%;对慢性胃炎有效率达85%-96%。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猴头菇中所含的多糖体和多肽类,脂肪及族酰胺等物质,对癌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有阻碍和抑制作用,因而有很好的抗癌功能。据美国抗肿瘤药物中心报道,猴头菇的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S-180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临床实验表明,候头菇对胃癌,贲门癌和食道癌等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的有效率达69.3%。这类病人在食用猴头菇及其制剂后,能增进食欲,精神好转,疼痛减轻。动物实验表明,猴头菇的抗癌作用为抑制癌细胞的DNA和RNA的合成,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临床实验还表明,猴头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炎的疗效都十分令人满意。对胃痛,胃胀,嗳气,泛酸,大便隐血,食欲不振等都有缓解作用。

    猴头葫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血液循环,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理想食疗和保健食品。猴头菇还是一种有效的免疫力增强剂,手术后和化疗后的患者多吃,可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目前,利用候头菇作原料开发出的成药有:候菇片、候头菌冲剂、猴头菇糖浆、胃友、胃愈、胃乐新等,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腹泻病人,有外感者暂不宜食用。猴头菇若与虾仁等“发物”制成菜肴,有皮肤病和皮炎和皮肤过敏者不宜食用。

 

    15  茶薪菇

      担子纲伞菌目粪锈伞科田蘑属茶薪菇Agrocybe  cglinra cglinraea (Fr:) Maire的子实体。又称茶菇、油茶菇。因生于油茶树而得名。

    性平,味甘。归脾、肾经。为健脾胃养生食品。适用用于虚弱型体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蛋白质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其中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齐全。茶薪菇鲜脆可口,别具风味,是一种药食两用价值很高的大型真菌。为宴席上一道美味佳肴。

    有利尿渗湿,健脾止泻,清热平肝,补肾明目,平喘抗癌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头晕,头痛,呕吐,小儿低烧,尿频尿床,老人气喘等症。

 

    16  鸡油菌

   鸡油菌Cantharellu Cibarius Fr:的子实体。又称黄丝菌、杏菌、鸡蛋黄菌。因其菌体颜色艳丽似鸡油或蛋黄而得名。

    性平,味甘。归肺、胃、肾经。为清热利肺养生食品。适用于虚弱型体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灰分,钙,磷,铁,维生素A、C(其中A的含量尤丰),胡萝卜素(含量较丰富)等。鸡油菌的子实体肉质细嫩,香气浓郁,味道鲜美,可烹调出许多名贵佳肴。

    有清心明目,利肺,益胃肠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因维生素A缺乏所引起的皮肤干燥或干燥症,角膜软化症,视力失常,眼炎,夜盲等症;可治疗尿频,贫血,腰膝酸软等症。

    据报道,在红鸡油菌Cantharllus  Cinna barihus中含有较多的类胡萝卜素,又称鸡油素Canthaxthin 是一种多烯类脂肪酸衍生物,在人体内会转化为维生素A,有降低致癌物质致癌作用。用鸡油菌的子实体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S-180有抑制作用。

 

    17  鸡枞

    担子菌纲伞菌科鸡  Collybia albuminoas又称鸡脚菇、鸡松菌、鸡菌、荔枝菌、伞把菇、豆鸡菇、夏至菇、鸡松、鸡宗等。夏至前后生于蚂蚁洞相连的山地、田野、草坡和林间。因而有蚂蚁菇和夏至菇之称。

    性平,味甘。归心、脾、胃经。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维生素B1、B2、烟酸,含有16种氨基酸。菌体表面有黑皮、青皮、白皮、黄上和花皮之分,以黑色为佳。菌体白色,质细嫩,气浓香,鲜美可口。

    有健脾益气,可胃提神,止痛消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痔疮,高血压,腹泻,水肿,食欲不振,肠癌等症。

    现代医学发现,鸡  除对痔疮有特效外,还能预防肠癌,降低血压,增强人体免疫力,是防治久泻不止、食欲不振、水肿,痔疮的理想食疗佳品。

    患有感冒或肠胃不适者不宜。

 

    18  葛仙米

    葛仙米为一种水生藻类植物。又称天仙米、水木耳、田木耳等。产于湖北西北部的襄西南和神农架一带。在我国分布面极窄。

    性寒,味甘淡。归脾,肺经。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粗纤维,多种维生素,钙,磷,铁,锌(其中钙、铁的含量比木耳高)等。

    有益气,收敛,明目之功效。可有于治疗便秘,高血压,冠心病,多种癌症等。

    自古以来,葛仙米的产量极低。据说,因葛洪将此米献给皇帝后,体弱的太子食后病除体壮,皇帝乃赐名“葛仙米”,以感谢葛洪之恩。

    近年来研究发现,葛仙米还具有明显的防癌、抗癌的生理活性,所含丰富的粗纤维不仅有促进排便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而且也是防癌抗癌物质,对防治高血压,高血脂和动脉硬化均有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

    《本草纲要》将葛仙米视为“肥绝佳品”。民间把它看成是集健体与滋补于一体的名贵山珍。

 

 

(十 一)  佐  料  类

 

    1  葱

    百合科植物葱 Allium fistulosum L. 的鳞茎(葱白)或带根全草。又称大葱、火葱、四季葱、青葱、菜伯、和事草、和事菜。

    性温,味辛。归肺、胃经。为温通阳气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温散通阳、健脾开胃;孕妇食之可安胎止血,产后食之可通乳。适用于虚寒体质、胃寒少食及孕妇和产后食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糖类(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及多种低聚果糖),维生素B1、B2、也含有少量淀粉,半纤维素,纤维素Ⅱ,α-纤维素,木质素,黏液,钙,磷,铁,钾,钠,镁,氯,胡萝卜素等;葱白主要成分有:葱蒜素,二烯丙基硫醚,草酸钙,维生素A、B1、B2、C、烟酸(尤以维生素C和磷的含量最丰),原果胶和水溶性果胶,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油酸,亚油酸,黏液等。所含的挥发性硫化丙烯(葱油)和葱蒜素,有辛辣和香味,能去腥解膻,增味提鲜,改善食品风味和促进食欲;蛋白质中含有多种氨基酸氨酸如: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胱氨酸等。葱是一种“广域性”蔬菜,能杀鱼肉之毒,食品所不可缺,千家万户都离不开了它,故又有“菜伯”、“和事草”等雅称。

    有祛风发汗,解毒消肿,温肾补目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肾结石,胃痛,胃酸过多,消化不良,蛔虫及蛔虫性急性腹痛,尿血,小儿初生不小便,儒痈初起,水肿,风寒感冒,头痛鼻塞,疮痈肿痛,肾虚目眩等。葱还可用于治疗中风和面部浮肿,防止动脉硬化。作调味品食。

    葱头有兴奋作用,对流行性感冒,头痛,鼻塞等症效果明显。葱中所含的大量维生素B1,能促进皮肤表层细胞对血液中氧的吸收,有利于细胞间介质的形成和增加细胞的修复能力。葱有杀菌、抑菌作用,并可抑制亚硝酸盐的形成,从而防止癌症的发生。所含的葱蒜素能促进胃液的分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兴奋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和发汗作用,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葱中的挥发油,其成分为葱蒜辣素,是一种植物杀菌素,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白喉杆菌,肺结核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及链球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乃作用于细菌的酶系统所致。水浸液制成1∶1在试管内对许多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若将大葱绞汁,加等量的豆油,用以滴鼻,每日3次,可治副鼻窦炎。若将葱和毛豆同食,葱内的葱蒜素可使毛豆中的维生素B1的吸收率和利用率提高10倍;若将葱与烤肉同食,可消除烤肉中的致癌物质。

    葱的鳞茎可治鸡眼。先将脚的鸡眼处洗干净,再将葱的鳞茎剪比鸡眼略大一点,贴于鸡眼处,用纱布固定,2-3天换一次,一般2次可治愈。

    表虚多汗者不宜食用葱白。葱与豆腐不可同食,因为豆腐中的钙和葱里的草酸结合在一起,就会产生沉淀,影响钙的吸收,严重的可患软骨病。不可多食,过之损目、伤肝。

 

    2  洋葱

    百合科植物洋葱 Allium cepe L. 的鳞茎。又成玉葱、洋葱头。

    性温,味辛。归脾、胃、肺经。为健脾解毒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健胃消食、祛痰止咳。适用于胃弱食少、肠胃不洁。有红皮、黄皮和白皮三种。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硫醇,芥子酸,柠檬酸盐,苹果酸,咖啡酸,阿魏酸,原儿茶酸,芥子酸,胸嘧啶,多糖A,多糖B,槲皮素,邻羟基桂皮酸,对-羟基桂皮酸,维生素A、B1、B2、C、烟酸,胡萝素,钙,磷,铁,钾,钠,镁(尤以维生素C和磷含量最丰),及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胱氨酸等。所含的二钾二硫化物,三硫化物,硫化丙烯等油脂性挥发液体,具有辛辣味,可增进食欲;所含的二烯丙基硫化物及大量的蒜氨酸,可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健康的成人吃60克油煎洋葱,能抑制高脂肪饮食所引起的血浆胆固醇升高,并使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下降,常吃洋葱,可以治疗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症;所含的类似甲磺丁脲的降糖物质,对四氧嘧啶和肾上腺性高血糖,具有抗糖尿病作用。所含的谷酰甘肽和硒,能使人体内的过氧化物变成无害物质,而人体内谷胱甘肽成分增多,癌的发生机会就减少;洋葱还可以使人的头发秀美绸密;洋葱的提取物具有杀菌作用,在1∶10的浓度时,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滴虫性阴道炎;洋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用于维生素缺乏症,特别是维生素C缺乏;洋葱还具有提高肠胃道张力,增加消化道分泌作用。

    有健脾胃,祛寒痰,活血,利尿,消炎杀菌,降血糖、降血脂,防癌,抗衰老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伤风多痰,饮食不佳,肠炎腹泻,小便不畅,创伤溃疡,滴虫、阴道炎,及维生素缺乏症等。

    洋葱有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的作用。将洋葱捣烂外敷,可治疗一些皮肤病和皮肤溃疡。洋葱还有增进胃肠道功能,对肠无力症和非痢疾肠炎,有一定的疗效。洋葱放进口内咀嚼3分钟,就可以杀死口腔内全部细菌。从洋葱中分离得到的一种结晶物质,在1∶10万的浓度时,能杀死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妇科中可用于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洋葱含钙量高,吃洋葱补钙,对老年人有一定的好处。民间将洋葱作为利尿剂和祛痰剂。洋葱对四氧嘧啶及肾上腺素性高血糖具有抗糖尿病作用。洋葱中还含有较多的半胱氨酸,这是一种抗衰老物质,能推迟细胞的衰老。

    现代研究表明,洋葱能溶解血栓,是由于洋葱中含有环蒜氨酸和硫氨酸等化合物,有助于血栓的溶解。洋葱几乎不含脂肪,故能抑制高脂肪饮食引起的胆固醇升高,有助于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因此,洋葱能降低血脂。洋葱对肾上腺素高血糖有明显的降糖作用,是由于洋葱中含有类似降糖药物--甲磺丁脲物质所起的作用。洋葱细胞中含有一种和人体激素相同的物质--前列腺素A1,能使血管扩张,对降低血压有显著的作用。美国化学家发现洋葱中含有前列腺A,每只洋葱含前列腺A高达25毫克,是目前所知唯一含有前列腺A的蔬菜。这是一种较强的血管扩张剂,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压下降。它能增加肾血流量和尿量,促进钠和钾的排泄。日本医学家认为洋葱可以长期稳定血压,减低血管脆性,对人体动脉血管有保护作用。洋葱内的槲皮苦素在人体黄酮的诱导作用下,可以成为一种活性植物苷类,具有较强的利尿作用。

    洋葱中含硒较多,能刺激人体免疫反应,使环磷腺甘酸增加,抑制癌细胞分裂和生长,因此,洋葱也是一种抗癌食品。

    洋葱中所含的维生素很丰富,每100克洋葱中含维生素A(4毫克)、B1(60毫克)B2(50毫克)、C(20毫克),堪称“维生素的宝库”。营养学家对洋葱评价很高,被誉为“蔬菜皇后”。并作为钾和维生素A、C的一个好来源。欧洲人长期以来,把洋葱作为治疗感冒和祛痰、提高消化能力和增进食欲、改善睡眠的食疗佳品。在食物的制作过程中添加洋葱可以起到防腐作用。洋葱中所含的腺苷,可以促进血纤维蛋白原分解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是血液中能与能与血液起凝聚作用的一种蛋白。目前,营养学家和制药行业正致力于洋葱的系列研究,将洋葱精加工和精分离,用来开发成保健食品和药品,发挥洋葱的食疗用途。食用洋葱时以保持一定的辣味为好,不宜煮得太久,太烂。

    洋葱所含的纤维素对人体的保健也起到重要的作用。肠道内胆固醇和胆汁酸遇到洋葱中的纤维素容易吸收,这样,既减少了血液中的胆固醇,又减少了胆汁酸的肝肠循环,使胆石症的发病率降低。肠道中洋葱纤维素,既能增进食欲,又有防治肠炎的作用。

    民间利用洋葱治病的单方很多。如将洋葱捣烂,外敷可治创伤、溃疡及冻疮;用新鲜洋葱片煮水外用,可治妇女滴虫性阴道炎;用1-2个洋葱切开放在枕边,睡觉时闻其味,可防治失眠;常吃洋葱制成的菜肴可治风湿性关节炎、脚气肿痛和痢疾等;用切开的洋葱,将切面在光秃顶上摩擦,可刺激毛囊,促进头发生长。

    洋葱、红糖、酱油、盐、花椒、大料等一起烧开后放冷,装入坛中封口。吃起来清脆香甜,可开胃口增食欲。

    老年气管炎患者不宜。多吃目糊、发病,热病后不宜食。洋葱与大蒜不宜同时吃,以减轻对肠胃的刺激。

 

    3  胡葱

    百合科植物胡葱 Allium ascalonicum L. 的茎叶和鳞茎。又称冻葱、冬葱、回回葱、蒜葱、分葱、科葱)。

    性温,味辛。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槲皮醇,维生素B1、B2、C,岩酸,槲皮素-3,4’-二葡萄糖甙,苹果酸,黏液,绣线菊甙等。

    有温中下气,健脾开胃,消谷化食,利五脏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水肿,食欲不振,浮肿,胀满,肿毒,小便不爽,消谷食滞,喘息气急等症。

    胡葱子可入药,用以治疗肉食中毒。

    久食令人多忘、损神。

 

    4  大蒜

    百合科植物大蒜 Allium salivum L.的鳞茎。又称胡蒜、葫、蒜头、大蒜头、独蒜。

    性温,味辛,强烈的蒜臭味。归脾、胃、肾经。为健脾解毒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健脾胃、清肠道、解诸毒、强身体。适用于胃弱食少、过食油腻及肠道病、癌症。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淀粉,维生素B1、B2、烟酸、C,大蒜辣素,大蒜氨酸,挥发油,钙,磷,铁,钾,钠,镁,硒,锗,碘(微量),氯,大蒜挥发油分为大蒜新素,二烯丙基二硫化物,甲基烯丙基二硫化物和二烯丙基硫醚;还有二甲基三硫化物,二甲基二硫化物,三甲基三硫醚等。从新鲜的大蒜中分离出蒜氨酸、甲基蒜氨蒜、环蒜氨酸和其他砜类化合物,还有许多胡蒜素和多种酸性硫肽。蒜氨酸不稳定,亦无抗菌活性,但受蒜酶分解产生抗菌活性的大蒜辣素。大蒜辣素也不稳定,放置后能产生大蒜新素和二烯丙基二硫化物等。大蒜为世界五大调味品之一,也是防癌、抗衰老食品。被誉为“地里生长的“青霉素”。

    有行气血,暖脾胃,消炎解毒,杀虫消积,护心脏,防癌,抗衰老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饮食积滞,水肿腹胀,腹腕冷痛,肠炎,菌痢,心腹冷痛,淋病,崩漏,带下,食蟹中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伤寒,营养不良性水肿,钩虫、蛲虫等诸虫,痈疽肿毒,白秃癣疮,虫蛇咬伤,支气管炎,大叶肺炎,百日咳,预防感冒等症;还可降低胆固醇、血压、血糖及预防冠心病和抗癌。宜生食、糖醋食、或作调味品食、榨汁冲凉开水饮。

    大蒜可促进胃液分泌,治疗胃酸缺乏症,肺结核等症均有一定的疗效。大蒜还可以调整人体内的排水机能,对积水引起的水肿,有防治之效。

    大蒜挥发油,味辣,特臭。含蒜素或大蒜辣素以及多种烯丙基,丙基和甲基组成的硫醚化合物,有杀菌作用。大蒜素的杀菌作用,在新鲜的大蒜液中并不存在,是大蒜中所含的蒜氨酸受大蒜酶的作用,经水解产生。大蒜辣素遇热时很快失去作用,遇碱也失效,但不受稀酸的影响。大蒜为效力最大的植物广谱抗菌素之一,其有效成分就是蒜素。蒜素虽是纯品,但性质很不稳定,所以一直没有实际应用价值。我国近年从大蒜中提取分离得到一种较稳定的大蒜素,1979年2月在上海鉴定,并命名为Allitridum.经临床证实具有防治深部霉菌感染,如肺结核及消化道霉菌感染,隐球菌脑膜炎,白色链珠菌血症,霉菌性肠炎,伤寒,百日咳,浸润性肺结核,肠炎,结肠炎等细菌感染。现已将大蒜制成口服胶囊、注射剂、灌肠剂、雾化剂和糖浆等剂型,广泛应用于治疗痢疾、肠炎、大叶肺炎、百日咳、白喉、急性阑尾炎、化脓性软组织感染、肺结核、伤寒、副伤寒、萎缩性鼻炎等疾病,疗效显著。大蒜还能杀灭阿米巴原虫、阴道滴虫,对真菌感染或霉毒感染也有效,如足癣等。现已研究证明,大蒜的抗真菌成分为大蒜素,大蒜素通过对真菌所含巯基成分的氧化使蛋白质灭活,同时对真菌中某些酶功能也有抑制作用。由于大蒜如此广泛的抗菌功能,被誉为“广谱抗菌素”、“地里生长的青霉素”。

    动物实验表明,大蒜能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β-脂蛋白的含量。产生的机制可能是大蒜油抑制了含有巯基基团的酶或底物的活性,从而使胆固醇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减少。大蒜素的二次代谢产物--甲基丙烯三巯,它具有阻止凝栓物A2的合成作用,故能防止血栓,以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等。尼日利亚学者认为,食物中的脂肪酸参与酶和胆固醇的合成,而大蒜对酶的形成恰好起到阻止作用,这对治疗肥胖症也有好处。1985年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研究者们对20位高血胆固醇病人治疗时,进行了服用大蒜的实验。与对比组相比,服用大蒜的人其胆固醇下降明显,同时显示了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也降低。现代医学证实,大蒜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的作用比洋葱强;它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和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因而可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大蒜也有降低血压和血糖的作用。《大众医学》(1983年10月)报道:“经常吃大蒜既能降血脂又可补充微量元素硒,对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病是有益的。大蒜素的含量以紫皮大蒜和独头蒜为最高,白皮蒜和马牙蒜次之。临床观察114例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大蒜可使收缩压下降0.8-5千帕(6-38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0.530-2.66千帕(4-20毫米汞柱),主要症状明显改善。印度的泰戈尔医院用大蒜治疗432名心脏病患者,结果病人的高血压明显降低。这种降压作用来自大蒜中含有的甙类。大蒜中有一种阿霍烯的成分,是由委内瑞拉科学家从大蒜中提取得到的,并合成了它。具有明显的抑制血小板的作用。这是由于阿霍烯抑制了血小板中脂氧化酶和环氧化酶,阻断了血栓素的合成,同时也抑制了前列腺素的合成。进一步研究证实,进食大蒜汁使胆固醇下降7%以上,纤维蛋白下降10%,凝血时间延长22%,纤维蛋白原酶活性升高15%。这些结果证明,大蒜对冠心病患者是有益的。流行病学的临床研究证实,每人每天吃大蒜20克以上,其心血管并的死亡率比不食大蒜者下降显著。德国Lichtwer制药公司开发出以大蒜为主要原料的Kwai糖衣片。每片含大蒜100克,(至少含1.3%蒜氨酸,相当于0.6.%大蒜辣素),芦丁4克,山楂提取物1毫克,欧洲槲寄生提取物1毫克。适用于早衰、老年病、动脉硬化、心脏和循环系统衰弱等症。本品已销售到英国,大受欢迎。德国Bipharm制药公司开发出大蒜胶囊,于1989年上市。其特点是大蒜的活性物质含量高,并通过与β-环糊精形成络合物,以改善吸收率。适用于高血脂症和衰老所致的血管硬化。德国埃尔姆斯恩的Synomed公司于1987年推出一种名为Kyolic的新大蒜制剂。这是根据日本发明的发酵法制备的。该发酵法将新的大蒜进行长达20个月的天然发酵过程,将大蒜中含有的蒜氨酸代谢为蒜素,然后转化为一系列极有用的硫化物氨基酸。其中有气味的蒜素绝大部分被除掉。每片含有硫化物氨基酸高达270毫克。

    现代研究表明,大蒜所含的蒜辣素,脂溶性硫化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抗原虫作用。对葡萄球菌,痢疾杆菌,霍乱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炭疽杆菌,霉菌等均有很好的杀灭作用。在1∶15大蒜汁液中各种球菌在10分钟内即被抑制,停止生长;在0.05%大蒜水溶液中,5分钟内可杀死各种杆菌;把大蒜放在口内嚼3-5分钟,口腔内细菌全被杀死。大蒜还有抗真菌和抗原虫作用。治疗流行性脑炎,流行性感冒,伤寒、副伤寒,大叶性肺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疟疾,白喉,肺结核,百日咳等,均有很好的效果。大蒜捣汁,滴耳可治化脓性中耳炎,滴眼可治沙眼,滴鼻可治萎缩性鼻炎,拴剂可治滴虫性阴道炎。在1∶15的大蒜液中,5分钟可杀死各种杆菌。大蒜有健脾治肾气,有益老年健康,现代医学已把大蒜列为抗衰老药物。化学家已从大蒜鳞茎中提取出大蒜素的单体,是具有蒜臭味的黄色液体。药理试验证明大蒜辣素具有抗念珠菌属菌、隐球菌属菌和发须癣菌等抗菌作用。临床上大蒜辣素可治疗痢疾、百日咳、肺结核、头癣及阴道滴虫等症。

    最近,奥地利学者研究证明,大蒜可预防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并能减轻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

    大蒜中含有多种抗癌物质,其中包括硒化合物,能阻断致癌物质亚硝酸胺的合成,而且还能抑制人体对亚硝酸胺的吸收。大蒜中的脂溶挥发油,可激活巨噬细胞的功能,加强免疫力,故能抗肿瘤的形成。流行病学的调查表明,胃癌低发区人群许多人从幼童起就有生食大蒜的习惯。大蒜能参与细胞遗传物质DNA的正常分裂和修复过程,大大地降低DNA的异常。因此,能降低肺癌、肝癌、食道癌的发病率。美国几个大学和肿瘤研究机构的研究证实,大蒜及其制剂可防治乳腺癌、结肠癌、膀胱癌和皮肤癌。山东医科大学的研究者发现,每天只要吃5克生大蒜,就可阻断亚硝酸胺的合成,使人体免受害,从而预防和控制癌症的发生。另一种大蒜的抗癌机制是大蒜中有丰富的“烷化剂”,这是一种抗氧化剂,在体内可以切断癌细胞所需的氧,癌细胞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抑制。同时烷化物在体内构成谷胱甘烷,使癌细胞失去毒性。体外实验表明,大蒜制剂及合成大蒜素,对人体鼻咽癌细胞转化的细胞株(CSN3,CSN7),小白鼠肉瘤的细胞株(S180)等都表现出较强的抗癌作用;我国研制的具有抗癌作用的大蒜素成分为三硫二丙烯。临床上用以治疗肺癌,胃癌,脑癌,肠癌及食道癌等患者,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意大利政府曾经调查了胃癌死亡率的地区差异,发现患癌症最低的地区是撒丁省。究其原因是该省的人几乎每天都吃大蒜。我国山东省也作过调查,研究五种葱属植物:大蒜、蒜苗、大葱、细香葱和洋葱对健康的影响。结果是吃这些食物的人,其胃癌发病率只有那些少吃的人的40%。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威廉·布络特说:“初步结论显示大蒜有防癌的功效”。有可能减少各种癌症如胃癌,食道癌,大肠癌,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的发病率。”

    有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爱吃大蒜的母亲,在母乳中含有大蒜味,哺乳期的婴儿吃了这种乳汁,可使婴儿食乳量增大,吸食的时间也较长,从而增强了婴儿的体质。

    大蒜中的硒、锗、磷、硅、镁、锌等微量元素和稀有元素,同时还由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A、B、C。若能经常吃些大蒜,可增强物质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体质,对提高免疫功能是有益的。我国援非医疗队在乌干达用大蒜治疗98例艾滋病患者,有64例的症状有明显好转。可能是提高肌体免疫功能的缘故。

    实验证明大蒜素对正常家兔的血糖有降低的作用,还可提高正常人对葡萄糖的耐糖量,主又为治疗糖尿病提供一个新药源。英国著名的《柳叶刀》杂志曾报道,大蒜汁能降低糖尿病人的血糖含量。印度和埃及医生也有类似的报道。

    美国科学家发现大蒜有健脑作用。因为大脑营养主要来源靠葡萄糖,在大脑获得葡萄糖时,必需有维生素B1的参与和分解。大蒜中含有一种“蒜胺”,能帮助分解葡萄糖,促进大脑对其吸收。

    吃大蒜时要将大蒜头捣碎,因为大蒜的鳞茎中含有蒜氨酸和蒜酶,这两种成分在鳞茎中各自存在,互不相干。只有把鳞茎捣碎后使其互相接触,蒜氨酸才能在蒜酶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会挥发性的蒜辣素(一种比水重的油状无色液体)。

    大蒜汁和红酒(果酒)混合饮,可降胆固醇,其中黄酮素把附着在动脉壁上的脂肪迅速排除。据威新西兰灵顿大学教授麦坚的研究,饮这种酒的人心脏病发病率下降70%。德国学者对280名成人进行研究,日服大蒜粉900毫克,降低动脉斑块成功率达80%,女性效果更优于男性。已为德国E委员会(食品既药物管理局)认可。

    阴虚火旺、目疾,口腔炎,喉炎,皮炎,湿疹,痔疮,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不宜。久食伤肝损目。

    大蒜对黏膜及皮肤有很强的刺激作用,生吃时必须与食物拌服。如用作外敷,大量的大蒜辣素会使皮肤水肿、上皮细胞脱落及组织坏死,千万不可滥用。

 

    5  生姜

    姜科植物姜 Znigiber officinale的茎块。又称姜、老姜。

    性热,味辛。归心、肺、脾、肾、胃经。为温肺暖胃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温肺暖胃,开胃助食。适用于肺脾现寒体质及预防晕车、船和胆结石。

    主要成分有:钾,镁,磷。硒,铁,锰,铜,锌(其中钾的含量很高),姜醇,姜烯,水芹烯,莰烯,姜油酚,姜油酮,姜油醇,姜烯酮,柠檬醛,壬醛,甲基庚烯酮,龙脑,α-龙胆,哌啶酸-2芳樟醇,姜辣素,天门冬素,桉叶油醚,茴香菇,枸橼醛,谷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树状物质及淀粉等;此外,还含有辣味成分的姜辣素,分解则变成油状辣味成分姜烯酮和结晶性辣味成分姜酮、姜萜酮的混合物。生姜与葱、蒜、辣椒齐名,被称为食品王国中的“四辣”。以坚实、粉性足,少筋丝而味浓者为佳。著名的品种有山东莱芜片姜,安徽临泉姜,浙江红爪姜和黄瓜姜,广西西林姜,湖北来风姜,湖南茶陵姜,四川犍白姜,陕西汉中姜,辽宁丹东白姜,河南鲁山张泉姜,江苏宜兴渎上姜。姜具有芳香刺激辛味,食后对口腔和胃黏膜有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帮助消化,增进食欲,并能增强血液循环,有健胃作用。被誉为“呕家圣药”。药用及调味以老姜为好。《东坡杂记》曾描写钱塘净慈和尚,年80有余,颜如童子,自言服姜40年余,可见生姜对人体健康有利。

    有发表散寒,温肺化痰,增加分泌,和脾健胃,祛风止吐,增强食欲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蛔虫造成的肠梗阻,慢性支气管炎,风寒外感,咳嗽多痰,噎膈反胃,妇女宫冷不孕,除敏解毒,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痹痛等症;并可解半夏、天南星、鱼、蟹禽兽肉等毒。外用(擦患处)可治白癜风,手癣,斑秃等皮肤病。产后服用可破血逐瘀。牙痛时切一小块生姜咬在痛处,可止痛。可研粉或作调料食。

    美国科学家发现,生姜中有一种与水杨酸十分相似的物质,而传统的血液抗凝素是以水杨酸为主要原料的。根据这一原理,他们认为,用生姜来作血液稀释剂,以防止血液的凝固是十分理想的。此外,生姜还有降血脂的作用。

    老姜能兴奋神经,对体内黏膜有刺激作用。如身体由于排水机能有停滞的问题,引起四肢强直或腹部不舒及怕寒的人,可用老姜煎汤饮,有一定的效果。正常人口含生姜1克,(不咽下),可使收缩压平均上升11.2毫米汞柱,舒张压平均升高14毫米汞柱,对脉搏则无明显影响。生姜的酒精提取液对麻醉猫的血管运动中枢有兴奋作用,对心脏也有直接兴奋作用。体外试验水浸剂对堇色癣菌有抑制作用,对阴道滴虫有杀灭作用。

    日本的科研人员研究指出,生姜有防胆结石的功效。原理是姜酚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如果人体内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可导致胆汁中粘蛋白含量增加。粘蛋白与胆囊中的钙离子和非结合型胆红素,是合成胆囊结石的支架和结晶核。因此,姜酚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就相应地降低胆汁中的粘蛋白的含量,达到抑制胆结石症的目的。有发生胆结石可能的肥胖者、不爱运动的人和患有慢性胆道炎的人,平时可多吃些生姜。

    现代医学证实,生姜能防止含脂肪物的氧化变质,即可减慢变质、变酸、变臭的氧化速度。在烹调时放入适量的生姜能减轻的变质的速度。生姜中的姜辣素,在体内能产生一种抗衰老物质过氧化物质歧化酶,能抑制体内脂褐质色素的产生,防止氧化自由基对肌体的侵害,起到抗衰老的作用。所谓的老年斑就是脂褐质色素在皮下的沉淀所产生的。姜辣素的抗氧化作用比目前在食品中应用的丁羟基茴香酸、丁基化羟基甲苯、没食子酸丙酯以及抗氧化剂--维生素E更为有效。因此,中老年人在膳食中经常放些生姜,对降低体内脂褐质色素的沉着和改善,延缓衰老,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生姜中的姜醇、姜烯和姜辣素等有消炎镇痛和抑菌作用。

    丹麦医生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密切的关系。而生姜中的姜烯酮和姜油酮可抑制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尤其对抑制沙门菌效果十分明显,可起到某些抗生素的作用。临床证明,有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每天每人服用鲜姜5克或生姜粉0.5-1.5克,连续3个月,患者均改善了关节活动、疼痛、肿胀和僵硬症状明显减轻,无毒副作用。丹麦科学家对100名海军士官出海远航的研究中发现生姜是减轻晕动症状的最理想的天然药物之一。它虽不能完全使症状消失,但能使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尤其可以大大地减轻呕吐症状,有效率达90%以上,药效可持续4小时左右。该国已用生姜制成防晕的生姜胶囊,其效果优于“晕海宁”,且无嗜睡副作用。

    实验表明,生姜对胃液、胃酸有先抑制后兴奋的双向调节作用;所含的姜油酮、姜烯酮有止吐作用;可使肠道张力、节律及蠕动增加制止因胀气所致的肠绞痛;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心脏均有兴奋作用;对癣菌,阴道滴虫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据印度1992年《医学和芳香植物文摘》杂志报道,生姜的提取物对治疗神经失调和偏头痛有效;用生姜、补骨脂、旱莲草、石榴、诃子和硫黄可配制成外用药,用于治疗白癜风。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生姜主要含有姜辣素,可以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抑制肠内异常发酵,促进气体排出,起到驱风作用。姜辣素还具有使人发汗的作用,对心脏和血管都有刺激作用,能使心跳加块,汗液增加。因此,常用生姜汤来发汗治疗感冒。中医用生姜治疗风寒感冒和发热恶寒等症。如感冒较重,可用麻黄4克与生姜同煮服,即可散寒。如体质虚、有恶风、汗出现象,可用生姜5片加桂枝4克、白芍8克、大枣5枚水煎服,风邪便能散去。因风寒而发生呕吐、厄逆现象时,可用生姜加红糖煎服,使胃部温暖,症状即可消除。古人认为生姜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经常服用对人体益处甚多。《遵生八笺》记载:“一斤生姜半斤枣,二两白盐三两(甘)草,丁香、沉香各半两,四两茴香一处捣,煎也好煮也好,红白容颜直到老。”民间有“清茶一杯一片姜,驱寒暖胃是良方”;“冬有生姜,不怕风霜”;“每日三片姜,不劳医生开处方”,“早吃三片姜,赛过喝参汤”之说。

    生姜汁功效与姜同。能止呕,散寒,祛风,化痰。可治外感风寒,恶心呕吐,咳嗽多痰,噎膈反胃等症。一般用3-10滴冲服。德国科学家证实生姜汁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美国科学家也有同样的认识,他们把生姜汁涂擦在老鼠身上,然后让它们接触会引起皮肤癌的化学剂,与空白实验组对照,结果说明生姜汁有防癌作用。

    生姜皮的利水消肿功效较佳,与冬瓜子、车前子配伍一起煎汤服,可治水肿。生姜可作为灸治的药物,以引郁毒,透通疮窍,使内毒外发。也可作为敷剂,借药性而行血气,使血气运行旺盛而驱散寒气。把姜捣烂敷患处可消炎止痛,用姜片敷太阳穴治头痛最有效;饮用姜汤,可防止四季感冒;把姜敷在肚脐上可防止晕车晕船。

 

    常用量3-9克,不可多用。阴虚内热,出水痘及孕妇不宜。高血压患者慎食。小儿生机旺盛,多食容易发生热性病征。目疾者、子宫出血、痈疮等患者不可食。生姜素成分可刺激膀胱等泌尿系统的粘摸,多食可加重泌尿系统感染的炎症反应。烂生姜中有一种黄障素,能诱发肝病,切不可食。

 

    6  黄姜

    姜科植物黄姜的根茎。又称宝鼎香。黄姜原产亚洲南部。

    性微温,味辛、苦。为调味品和保健食品。咖哩粉即是以黄姜为主要原料,另加香辛配料配制而成。

    主要成分与、功效及适用的治疗范围与生姜大致相同;并有行气通经,止痛破血功效。

    近年来日本研究人员经临床试验证实,黄姜经发酵后,具有增强肝功能的效果,同时对胃、肺、肾和皮肤等部位的疾患也有良好的作用。黄姜的黄色素可即激活肝细胞并抑制肝细胞癌变。

 

 

 


-----------------------------------------------------------------------------
食物的营养成分与医疗价值(四、畜禽昆虫) 

四    畜  禽  昆  虫

 

    畜、禽之肉、蛋、奶及,蛇,昆虫类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及B族的主要来源。

 

                        (一)  畜  类

    1  猪

    猪科动物猪 Sus scrofa domestica Brisson 的肉及其产品。猪又称豚、豕、彘。

    ⑴  猪肉

    性平,味甘咸。归脾、胃、肾经。为滋补强壮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滋阴液、益精髓、充胃液、补肝血。适用于瘦弱体质及无病强身者。

    主要成分有:大量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B族、C、D、K等,钙,铁,铜、磷,钾,铬、钴、锰、硒、硅、氟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并含有人体所必需: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赖氨酸多种氨基酸;以及组氨酸、精氨酸、酪氨酸、胱氨酸非必需的氨基酸等。以壮嫩花猪、糯而易熟、香而不腥臊者为佳。猪肉以雄为好,经阉割者,称阉猪,其质尤佳。好的猪肉肉质坚实,纹理清晰,皮薄纤维细。若猪肉中含脂肪和含水多,猪肉就软。注水肉就很软。猪肉营养丰富,馨香味美,是我国汉族人的主要的肉食类。

    有提供热量,滋润肠道,润泽肌肤,开胃生津,补肝肾,滋阴液,益气血,倍精神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治眩晕,腰酸,热病热退,津液亏虚,通二便,气血两亏,精神不振,皮肤粗糙,贫血,止渴,消渴多饮等症。瘦人常食猪肉可使肌肉丰满;发育期的儿童吃猪肉,可助长肌肉发育。烹调法甚多,惟整块洗净,略抹糖霜,干煮极烂、味全力厚。最为补益,古称之蒸豚。

    猪肉中含脂肪、胆固醇较高,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肝脏疾病,胃病的患者及老人不宜多吃,特别是肥肉更不宜。健康人多食也会生痰助湿。据分析,一个成年人,每天摄入量不宜超过200克。外感风寒,湿热内蕴,痰浊阻滞,食滞便溏者忌食。不可与甘草、苍耳子、吴茱萸、巴豆、黄连、胡黄连、桔梗、乌梅、菱角等同食。

⑵  猪肝:

性平,味苦。归肝经。为补血养肝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养血补血、保护视力。适用于血虚体质及无病强身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含量较猪肉、猪心高,脂肪则甚少,肝淀粉含量不仅比瘦猪肉高,且易水解为葡萄糖,并含有钙,磷,铁,钾,钠,镁,氯(而含铁量为猪肉的18倍),维生素A、B1、B2、C、烟酸,还含有丰富的核酸和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等。故补血作用较强,对血衰体弱,视力不足的人有补养作用。以淡紫色光泽细嫩者为佳。

    有补肝、养血,明目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贫血(首选食疗佳品),血虚痿黄,夜盲目赤,浮肿,乳肿,乳水不足,闭经,脚气,肺痨,肝炎,佝偻病等症。宜煮食

    美国人在实验中发现,猪肝能有效地补充血液成分,能有效地防治贫血。20世纪20年代初期,美国罗斯特大学的病理学家惠普尔,曾试用各种食物来补充血红蛋白,他将狗血放掉一些后,让狗处于贫血状态,然后喂以各种食物,结果惊人地发现,能使狗快速制造血红蛋白的食物是猪肝。在惠普尔这个实验的启发下,1926年美国波士顿医生迈诺特和墨菲,便采用猪肝作为贫血病人的主要菜肴,获得了惊人的疗效。为此,惠普尔、迈诺特和墨菲共享1934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胆固醇高的人不可多吃猪肝。

⑶  猪胆:

性寒,味苦。

    主要成分有:有胆汁酸类、胆色素,粘蛋白,脂类及无机盐。

    有清热润燥,解毒,镇渴,平喘,抗过敏之功效。可用于治疗便秘,黄疸,百日咳,哮喘,泄泻痢疾,目赤喉痹,痈肿,疔疮。

⑷  猪血

 性平,味咸。

    主要成分有:碳水化合物,矿物质,钙,铁,钾,镁,锌,铜,铬,钴。蛋白质含量比猪肉、鸡蛋均高,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人体不能自身合成),特别是含有一般植物蛋白所缺乏的精氨酸、组氨酸、赖氨酸和色氨酸(尤以赖氨酸含量相当高),是老年人、妇女及生长发育的儿童首选之保健食品。

    所含的铁有良好的补血作用;所含的微量元素铬可防治动脉硬化;所含的微量元素钴,可防止恶性肿瘤的生长。可预防儿童缺铁性贫血,佝偻病,软骨病。能治疗头痛、眩晕,脘腹胀满,恶心呕吐,食积不消,不饥食少。

    近年来,也有用于治疗宫颈糜烂。经过多年研究,从猪血中分离出一种“创伤激素”,可将坏死和损伤的细胞除掉,并能为受伤的部位提供新的血管,从而使受伤组织痊愈,并恢复正常功能。这种激素对器官移植,心脏病,癌症的治疗有重要作用。

⑸  猪脚(猪蹄)

性平,味甘。归胃经。为补血益精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健腰脚、益肌肤。适用于精血不足、形体瘦弱及无病强身者。

    含有丰富的胶质蛋白,其他成分与猪肉同。有“猪蹄赛熊掌”之说,猪蹄经水解后,所产生的天冬氨酸、胱氨酸精氨酸等11种氨基酸的含量与熊掌不相上下,所含的丰富胶原蛋白,是构成肌肉腱和韧带的主要成分,也是骨骼框架的重要成分,对保持人体细胞中的水分极为重要。根据实验观察发现,人体胶原蛋白缺乏时,细胞代谢就会减弱,组织的可塑性就会降低,引起老年器官的萎缩,弹力下降,人体衰老。因此,经常吃猪蹄,能保持健康,延年益寿。以母猪前蹄为佳。《随息居饮食谱》有:“填肾精而健腰脚,滋胃液以滑肌肤,长肌肉可愈漏疡,助血脉能充乳汁,较肉犹补”之说。

    有下乳汁通血,滑润肌肤,填肾精,健腰脚,解百毒,利败疮,去寒热之功效。可用于治疗乳少,痈疽,鼻衄,齿衄,紫瘢,疮毒,胆结石,贫血,高血压,白细胞减少等症;产后食之,可预防瘀滞发热等产后疾病;此外,还可美容及润肌肤。宜煮食。

    猪脚油脂较多,老年人,胆石症,动脉硬化,高血压等患者以少食为宜;痰湿者慎食。

⑹  猪心

性平,味甘,咸。归心经。为补心养血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养血补心、安神强志。适用于血虚体质。

    蛋白质的含量是猪肉的2倍,脂肪仅有猪肉的十分之一,并含有较多的钙,磷,铁,钾和维生素B1、B2、烟酸等成分。

    有安神定惊,补心养血,营养心肌,增强心肌的收缩力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惊悸,怔忡,惊邪忧虑,心悸气逆,妇女产后中风,自汗盗汗,神志失常,痰火入心,不眠等症。宜煮食。

⑺  猪肺:

性平,味甘。

    除含脂肪,蛋白质外,还含有钙,磷,铁,钾,维生素B1、、B2,烟酸等。

    有补肺之功能。可用于治疗肺虚,久咳,咯血,痰喘,润肺理肠,声音嘶哑等症。

⑻  猪肾

性平,味甘。归肾经。为补肾强壮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补肾强肾。适用于肾虚腰痛、体虚易汗者。

    主要成分与猪肝同。以鲜嫩者为佳。

    有理肾气,通膀胱,暖腰膝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耳聋、耳鸣,补虚损,治产后虚汗,下痢,肾虚腰酸,浮肿,遗精,盗汗等症。宜煮食。

⑼  猪肚

性温,味甘。归脾、胃经。为补益强壮食品,日常食之可脾胃。适用于脾胃虚弱体质及产前产后食用。

    除含有脂肪,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外,还含有糖分。以肉厚洁净者为佳。《本草经疏》有:“猪肚为补脾胃之要品,脾胃得补,则中气益,利自止矣”。

    有健脾胃,补虚损,补中益气之功能。可用于治疗风寒咳嗽,消积滞,泄泻,小儿疳积,带浊,小便频数,遗精,恶疮等症;所含胃膜素等消化活性物质,对胃黏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宜煮食。

⑽  猪肠(猪脏)

性微寒,味甘。归大肠经。为埠益肠胃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厚肠胃、强身体。适用于肠胃虚弱体质。

    其营养成分与猪肚相似。大肠脂肪较高,小肠则较低,小肠还含有钙,磷,铁等。

    有润肠通便,补下虚竭,润肠去燥,祛肠内脏毒之功能。可用于治疗虚渴,小便频数,便血,痔疮,脱肛,止咳呕,噎嗝及反胃,补下虚竭,润肠去燥。

    大便溏稀者不宜。

⑾  猪骨

性平,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尤以钙含量为高,对骨骼生长有一定的营养作用,其鲜香汤味,可增进食欲。

    有补肾强筋骨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骨骼生长发育不良,骨折,下痢,疮癣,肺热咳嗽,咳血,解丹毒,肾亏遗精,妇女带下等症。

⑿  猪皮

性凉,味甘。

    营养价值比猪肉高,蛋白质比猪肉高2.6倍,碳水化合物比猪肉高4倍多,脂肪仅为猪肉的一半。特别是猪皮中富含胶原蛋白质(占肉皮蛋白质的85%左右),具有改善人体皮肤组织的储水功能,使皮肤不易皱缩;弹性蛋白可使皮肤保持弹性。常吃肉皮不但可减少皮肤皱纹,还可延缓皮肤细胞的衰老,使皮肤光泽、柔润、细腻。

    有利咽喉、消肿痛,清心肺,除烦满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咽喉痛,胸满,心烦,耳鸣,失血性贫血,阳虚,衄血,齿出血,皮肤粗糙,紫癜等症。

⒀  猪脑

性平,味甘。为滋补脑髓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滋补脑髓。适用于用脑过度、老年体衰者。

    含较高的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少量糖分,其钙,磷,铁,比猪肉高,维生素B1、B2、烟酸等。

    有补骨髓,益虚痨,滋肾补脑等功效。可用于治疗眩晕,正、偏头痛,心悸多汗,失眠,神经衰弱,脑震荡后遗症,冻疮,皲裂等症。宜隔水清炖或蒸食。

    含胆固醇很高,老年人、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忌食。

⒁  火腿

性平,味甘、咸。为补益气血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益气血、健腰脚。适用于气血虚弱、病后体虚及无病强身者。

    脂肪较猪肉低,蛋白质为猪肉的2倍,无机盐含量较高。有开胃健脾,生津益血,

    补肾壮阳之功效。可治虚劳怔忡,胃口不佳,虚痢,久泻,漏疮,疮疡久不愈合等症;火腿能促进肌肉生长,加速创口愈合。

    外感未清,湿热内蕴,积滞胀闷者不宜。反复剩热或冻藏加温的肉品可因肉中细胞膜的裂解与蛋白质变质而产生细菌、毒素及亚硝胺类等致癌物质,久食可危害健康。

 

    2  牛

    牛科动物黄牛 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 或水牛 Bubalus bubalis L. 的肉及其产品。

⑴  牛肉

水牛肉性凉,黄牛肉性温,味甘。归脾、胃经。为补益气血养生佳品,日常食之可益气血、健脾。适用于气血、脾胃虚弱、产后及无病强身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较猪肉高),少量的脂肪,钙,磷,铁,钾,维生素B1、B2、烟酸,并含有一定的胆固醇,所含的氨基酸甚多,有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酪氨酸、胱氨酸等,其各种氨基酸的比例差不多与人体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完全一致;黄牛肉还含有肽类,肽酸,牛胺酸,乳酸,黄嘌呤,糖原等,以肥大肉嫩者为佳。营养价值甚高。牛肉大补脾胃,中医认为“脾胃者后天气血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韩氏医道》有:“黄牛肉补气,与锦黄芪同功”之说。

    有养脾胃,补中气,强筋骨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脘腹隐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久病体虚,虚损赢弱,营养不良,面浮足肿,神疲乏力,气短唇白,面色委黄,自汗,手足不温,畏寒怕冷,腰膝酸软,疮疡,手术后创口不愈合等症。手术后病人,牛肉加红枣炖汤吃可助肌肤生长,促进创口愈合。宜煮或炖汤食。

    美国波士顿的一个医疗研究小组证实:常食牛肉的人,可使血清中胆固醇升高,血压也略有上升,高胆固醇及高血压患者慎食。痈疽、湿症、热病患者忌食。

    近有报道,多吃牛肉后会导致肠癌。美国医学家巴顿的研究表明,牛肉中含有一种叫丙醛的强烈致癌物质,若将丙醛涂在剃光毛的小鼠背上,10分钟后皮肤会变成橘红色,三周内约有一半的小鼠会发生肿瘤,其致癌的速度令人吃惊。当然,猪肉、鸡肉和鱼肉中也含丙醛,但其含量远不如牛肉高,这就是长期大量吃牛肉容易患肠癌的原因。一般而言,只要吃得不过多或不经常吃,对人体无害。变质或存放时间过长,牛肉中丙醛含量最高,特别是在冰箱中存放的牛肉,若取出后在室温下化冻或立即烹调,则会加速丙醛的形成,经常吃这种牛肉自然会致癌。即使新鲜的牛肉也最好现作现吃,不宜放在冰箱中长期冷冻。否则会生成更多的丙醛。凡从冰箱中取出的牛肉及其他的肉类,食用前应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慢慢地解冻,切不可放在室温下化冻,更不可立即加热烹调,以免加速丙醛的形成。

    牛肉忌与仙茅、牛膝等同食;牛肉与栗子同食,会发生呕吐,黄牛肉性温,多吃能助热生火,热盛之人或火热症者不宜。患有湿疹、疮毒、搔痒等皮肤病者忌食。

⑵  牛胆

性寒,味苦。

    主要成分有:胆红素,胆麦角固醇,胆固醇,胆酸,脂肪酸,卵磷脂等。

    有清热解毒,镇惊安神,开窍豁痰,清心止痉的作用。

⑶  牛角

性寒,味苦咸。

    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

⑷  牛血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有机物,无机盐,氨基酸等。

    有理气补中之功效。牛血煮熟食可用于治疗便血,血痢,妇女闭经。对血虚瘦弱,病后体弱,不思饮食者食用后可增强体质,健脾开胃。

⑸  牛肚

性平,味甘。为补益脾胃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益脾胃、补五脏。适用于脾胃、气血皆虚体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少量脂肪,灰分,钙,磷,铁,钾,维生素B1、B2、烟酸等。其营养价值仅次于牛肉。有强体魄,益脾胃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病后体虚,气血两亏,消渴,眩晕,神疲乏力,脾胃皆虚所致消化不良,恶心,胃痛等症。

⑹  牛奶

性平,味甘。归脾、胃经。为滋养阴血养生佳品,日常食之可滋阴血、益五脏。适用于阴血不足、形体瘦弱、肌肤枯燥及老年体弱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主要为酪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磷蛋白),含人体所需的全部氨基酸;脂肪(主要为棕榈酸、硬脂酸的甘油脂、丁酸、乙酸、辛酸等),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B2、B6、C、烟酸,胡萝卜素,生物素,少量的卵磷脂和胆甾酸,钙,磷,铁,镁,钾,钠,硫,糖类(主要为乳糖,也含有葡萄糖)等。牛奶中的胆固醇比肉、蛋类都低。牛奶营养丰富能全面供应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供给热量和生长发育要素,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有养血脉,补虚损,益肺肾,生津利肠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虚弱劳损,气血两亏,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噎嗝反胃,消渴,便秘,小儿呃逆,下焦虚冷等症。

    美国学者发现牛奶中含有乳清酸,可阻断肝脏合成胆固醇,从而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牛奶可刺激胆囊排空,从而抑制胆结石的形成。牛奶中的钙,蛋白质和氨基酸可保持血管的弹性,预防高血压和脑溢血。日本科学家从牛奶中提取了一种吐液酸的物质,可分化人体细胞,控制人体的免疫功能和生命。长期饮用酸牛奶,可预防神经系统过早老化,20世纪初俄罗斯微生物学家米契尼柯夫发现,保加利亚的一些地区,普遍有饮酸牛奶的习惯,而长寿老人很多。

    牛奶不宜冷冻,冻后其中脂肪,蛋白质分离,口味明显减薄,营养成分不易被吸收。

    据有关资料报道,喝牛奶过多,可诱发眼睛白内障。这是由于牛奶在小肠内经过消化吸收所形成的半乳糖,一旦半乳糖的含量超过能被半乳糖酶分解代谢能力时,未被代谢的半乳糖就会在体内积聚,主要集聚在眼的晶体及肝、肾等组织器官中。眼晶体中的半乳糖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白钮障的生成。因此,容易患白内障的人要限制乳制品的摄入量。世界上已发现由于饮用牛奶而发生健康问题,表现为几种代谢紊乱,其中有牛奶过敏症,乳糖不耐性,牛奶不耐性,半乳糖症,牛奶性贫血和在胃手术后喝牛奶的不良反应。

    牛奶不可与仙茅同食。

⑺  牛脑

为滋补脑髓养生食品。

    可补脑,对内分泌失调,新陈代谢障碍等症也有一定的作用。可治糖尿病,老人多尿,精神欠佳可配合一些药物食用。

    牛脑的胆固醇含量高,老年人和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均不宜。

⑻  牛骨髓

性温,味甘。

    含脂肪高达95.8%,少量蛋白质,灰分,维生素B1、B2、烟酸等。脂肪酸种类很多:如棕榈酸,硬脂酸、十四烯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油酸、亚油酸、不皂化物等。

    有润肺,补肾、填髓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虚痨赢瘦,精血亏损,壮阳助胃,泄泻,消渴,跌打损伤,手足皲裂等症。

⑼  牛肝

性平,味甘。归肝经。为养血补肝研生佳品。

    有补胆明目,养血益精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血虚所致头晕眼花(与枸杞子同煮汤服)。

⑽  牛筋

性平,味甘。

    有补肾强筋,益气力,续绝伤。如血虚,用牛筋、大枣煮汤服;如血红细胞减少,用牛筋、鸡血藤各50克,补骨脂15克,水煎后去渣吃牛筋喝汤。

 

    3  羊

    牛科动物山羊 Capra hircus L.或绵羊 Ovis aries L. 的肉及其产品。

    ⑴  羊肉:

    性温,味甘。归肾经。为温补强壮养生佳品和冬令进补佳品。日常食之可壮阳气、益精血、强筋骨。适用于虚寒体质及无病强身者。

    主要成分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不及猪肉的一半),少量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B2、烟酸,钙,磷,铁,钾(其中铁、钙高于猪、牛肉),及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如: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蛋氨酸、精氨酸、组氨酸、酪氨酸、胱氨酸、赖氨酸等。以冬季肥大而嫩的羊,肉质易熟而不膻者为佳。冬天吃羊肉可促进血液循环,可以增温御寒。有“人参补气,羊肉补形”之说,历来为冬季补阳之佳品。

    有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温中补虚,益气血,健体魄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阳痿早泄,经少不孕,气血两亏,中阳不振,腹痛寒疝,胃寒腹痛,食欲不振,纳食不化,肺气虚弱,久咳哮喘,虚寒呃逆,腰酸膝软,遗尿尿频等症。宜煮或炖食。

    羊肉中所含的肉碱,又称左旋肉碱,是一种新的营养添加剂,正在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已有19个国家将左旋肉碱作为婴儿营养添加剂。运动员服用左旋肉碱能提高运动员的体力、耐力和抗疲劳能力,因而能提高运动员的成绩。在老年人的营养方面,左旋肉碱也能增强对酶和激素的活力,尤其对心脏的营养起着重要作用。人体除自身能合成左旋肉碱外,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品,而羊肉中每千克中含左旋肉碱高达2.1克(牛肉0.64克,猪肉0.3克,鸡肉0.075克,牛奶0.02克,鸡蛋0.008克)为肉类之首。大量研究表明,老年人和婴儿最易发生肉碱缺乏症。婴儿自身不能合成,靠母乳供应;老人自身合成能力下降,需要靠食品补充。近来研究发现,冠心病、高血脂症、肾病、肝硬化、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某些肌肉和神经疾病等患者,体内肉碱水平均低。

    羊肉可作为滋补强壮、补血的营养品。常吃羊肉,对肺结核、支气管咳嗽、哮喘和贫血及一切寒症最为有效。据报导,羊不容易患肺病。而猪、牛则容易患肺病。所以吃羊肉、喝羊奶对肺部疾病有防治作用。气管炎咳嗽和伤风咳嗽,只须喝羊肉汤,就可减轻或治愈。对老年多病、体质虚弱者以食羊肉为最好。特别是冬季,温补大有裨益。

    羊肉必需炒熟煮透方可吃,尤其是涮羊肉更应注意。因为其中含有一种酷酸棱状芽孢杆菌,不易为胃酸和肠消化液所消化。吃后会引起四肢乏力,昏迷不醒。严重的危及生命。羊肉一次也不宜吃得过多,最好同时吃些萝卜、青菜、粉条。

    体质偏热,高血压,疮疖,热性关节痛和各种不明出血等热症及阴虚者,即使冬天,也不宜多食。此外,口干牙痛、咽喉肿痛、痰稠色黄、便秘尿黄、热病初愈及性欲亢进者应少食或不食。羊肉忌铜器,反半夏,菖蒲;不可与西瓜、南瓜同食。

⑵  羊脑

性温,味甘。

    为滋补脑髓养生佳品。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灰分,钙,磷,铁,维生素B2、C、烟酸,卵磷脂、脑甙(其中卵磷脂、脑甙有补脑和调节神经功能的作用)等。新鲜羊脑还含有丰富的抗坏血酸及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丰富,可补脑,使大脑皮质运动加强,血管壁的运动和神经活动能力恢复正常。

    有补骨髓,益虚损,润皮肤等功效。可用于治疗骨折损伤,体虚神衰,风寒入脑,头痛久不愈等症。

    由于胆固醇含量高,老年人及冠心病、高血压患者不可吃。

⑶  羊血

性平,味咸。为温血强身养生食品。

    含有铁,蛋白质,脂肪(磷脂和胆甾醇),无机盐,葡萄糖等,营养价值与猪血相近,补养血液作用较好。

    有止血祛瘀,凉血补血,解毒之功效。羊血煮熟加醋内服,可治疗痔疮,口服新鲜羊血,可治吐血,鼻出血,产后出血不止,肠风痔血,妇女崩漏,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等症。羊血外用可治疗各种外伤出血(对小伤口使用一次就可止血)。误食毒菌中毒,用鲜羊血灌服,有解毒救急之效。

⑷  羊奶

性温,味甘。为温补强壮养生佳品,日常食之可温补肺肾、养胃润肠。适用于虚寒体质及无病强身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灰分,钙,磷,维生素B2、C,人体需要的多种氨基酸,羊奶中的乳蛋白比酪蛋白多,比牛奶容易消化吸收,脂肪结构中碳链短,不饱和脂肪酸高,且有良好的乳化状态,脂肪球的大小也接近人体,有利于肌体直接吸收利用,羊奶中胡萝卜素的含量高。成人一天喝100毫升的羊奶,就可以获得一天所必需的氨基酸。

    有滋阴养胃,补益肾脏,润肠通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虚劳赢瘦,消渴反胃,呃逆,口疮,中风,惊闲,腰酸等症;外用可治漆疮。

    羊奶中的铁质,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C含量较低,尤其是叶酸较少,如长期服用,有可能发生贫血,而羊奶中的钙、磷含量均较牛奶高,多饮有可能发生高磷酸血症的危险;羊奶也可能造成过敏。  

⑸  羊肝

性凉,味甘、苦。归肝经。为补血养肝养生食品。

    主要成分有: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A、B1、B2、C,核酸等。营养相当于猪肝,而维生素含量高于猪肝,尤其是维生素A为猪肝3倍,居肉类食品之首。

    有补肝养血,明目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血虚,萎黄赢瘦,目暗昏花,雀目,青盲,障翳,夜盲,产后贫血,肺结核,小儿疳积等症。

⑹  羊肚

性温,味甘。归脾、胃经。为补益强壮养生食品。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1、B2烟酸等,其他成分与牛肚同。

    有补虚,健脾胃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虚痨赢瘦,食欲不振,消渴,自汗,盗汗,尿频等症。

⑺  羊肾

性温,味甘。归肾经。为补肾养精养生食品。有补肾气,益精髓之功效。

    可用于治疗肾虚劳损,腰脊酸痛,足膝痿弱,耳聋,消渴,阳痿,尿频,遗精等症。

    4  狗

    犬科动物狗 Canis familiars L. 的肉及其产品。

    ⑴狗肉:

    性温,味酸、咸。归脾、胃、肾经。为温补强壮养生食品,尤为冬令进补佳品。日常食之可补五脏、暖脾胃、强腰膝。适用于脾胃虚寒体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灰分,维生素B1、B2、烟酸,嘌呤类,肌肽,肌酸,钾,钠,氯等。以黄狗肉为佳。狗肉虽粗,但风味独特,热量高,不失为大补之品。为隆冬季节抗寒强身的最佳滋补食品,有“冬吃狗肉一身暖”的民谚。对年老体虚、虚寒阳痿的人大有裨益。《本草纲目》中有:“安五脏,轻身,益气,补胃,暖腰,宜胃,壮气力”之说。

    有补中益气,温肾助阳,补血脉,填精髓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肾气虚,胸腹胀满,浮肿,腰酸膝软,肾虚遗尿,小便频数,夜间多尿,阳痿早泄,老年体弱,足冷,脾胃虚弱,疟疾和痔漏等。宜炖食。

    《本草逢原》:“犬肉,下元虚人,食之最宜,但食后口必燥,惟吃米汤以解之。败疮稀水不敛,日啖狗肉最佳。痔漏人久不愈,日食自瘥。”虚劳肾亏的病人吃狗肉可以使气虚、失眠得到改善,能有效地治疗肾虚阳痿、早泄、遗精、遗尿、腰膝冷痛等。常吃狗肉对神经功能减退和神经衰弱也有很好的益处。冬天吃狗肉,可以御寒,不拍冷;小孩吃狗肉不尿床。

    高血压、中风、心律不齐、严重心脏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胃炎、胃溃疡、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患者均不可吃狗肉;肝、肾阴虚火旺者亦不宜吃。《本草纲要》中有“热病后食之,杀人”之说。狗肉不可与杏仁、蒜、菱角、绿豆等同吃,否则会发生腹胀等不良反应。

⑵  狗血

有止血,解毒排脓,消肿止痛之功效。狗血热饮,可治虚劳出血;狗血与酒同服,对急、慢性阑尾炎有效。狗血外用,可治疔疮恶肿。

⑶  狗宝

为狗胃中结石,性平,味甘咸。归肾经。为温肾壮阳养生食品。食之可壮肾阳、益精髓。适用于阳衰体质。

    含碳酸钙,碳酸镁及磷酸镁等。

    有开郁结,解毒之功效。

⑷  狗肾(狗鞭)

性温,味咸。归肾经。为温肾壮阳养生食品。食之可壮肾阳,益精髓。适用于阳衰体质。以冬季取粗壮而完整者为佳。

    有补命门,暖冲任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阳痿,带下。煎汤服或焙干研粉吞服或酒送服。阴虚火旺者忌服。

 

    5  兔

    兔科动物家兔 Oryctolagus domesticus (Gmelin)的肉及其产品。

    ⑴  兔肉:

    性凉,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高于猪、牛、羊肉,为完全蛋白质),脂肪(胆固醇低于多数肉类),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卵磷脂,维生素B1、B2、烟酸及人体所必需的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酪氨酸等。肌肉纤维细腻、疏松,水分多,肉质细嫩,易消化,吸收率达85%,有利于人体皮肤黏膜的健康和代谢,故有“美容肉”之称。从营养角度看,兔肉堪与鸡肉媲美,优于其他肉类,所以有“飞禽莫于鸽,走兽莫于兔”,“吃遍走兽,莫于兔肉”的说法。

    有补中益气,凉血解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胃热呕吐,脾虚气弱,营养不良,体倦乏力,消渴赢瘦,病后体弱,过敏性紫癜,呕逆,小便不禁,便血等症。并能泽润皮肤。

    兔肉所含的蛋白质高而脂肪低,所需的氨基酸齐全。日本他称之为“美容肉”,特别受怕胖的妇女所青睐。

    现代研究表明:常食兔肉可使人体血液中磷脂含量增加,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有害作用,有助于避免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肝脏病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孕妇及阳虚者忌食。不可与芹菜同食,这会导致头发损伤。

⑵  兔血

性寒,味咸。有凉血止血,解胎中热毒,催产之功效。兔血与茶末、乳香混合制成丸剂,可治疗心绞痛。

⑶  兔肝

性寒,味甘、苦、咸。主要成分有:蛋白质,少量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硫胺素,维生素A、B2、C、烟酸(其中维生素A最丰富),核酸等。对视神经有很好的营养作用。有补肝明目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肝虚眩晕,夜盲,目暗昏糊,干眼病,目翳目痛等症。

 

    6  鹿

    鹿科动物梅花鹿 Cervus nippon Temminck 或马鹿 C. elaphus 的肉及其产品。

    ⑴  鹿肉:

    性温,味甘。归脾、肾经。为温补强壮养生食品,日常食之补五脏、壮肾阳、益精气、强腰脊。适用于虚寒体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多种维生素及人体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等。有较好的营养价值。古人认为,鹿乃仙兽纯阳多寿之物,鹿之一身皆利于人。其肉对人有益无损。

    有利五脏,益气补血,补虚赢,补肾益精,壮阳,调血脉,通督脉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虚损赢弱,气血不足,体倦乏力,产后缺乳,肾虚阳衰,肾精不足,腰背酸软乏力,畏寒肢冷,尿频,阳痿等症。宜炖食。

    鹿肉性热,一次不可多吃,以不超过150克为宜,过则鼻出血,身感燥热;阳盛、内热者忌食。

⑵  鹿鞭

性温,味甘,咸。归肾经。为温补强壮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补五脏、壮肾阳、益精气、强腰脊。适用于虚寒体质。

    有安五脏,益肾,壮阳,益精,活血催乳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妇女血虚,不孕,腰膝酸痛,阳痿,肾虚,耳聋,乳汁不下等症。

    阴虚火旺,咽喉干痛,出血症,性欲旺盛,便秘,心烦及外感实热者忌食。

   

    7 马

    马科动物马 Equus caballus L.的肉及其产品。

    ⑴  马肉

    性寒,味甘、酸。

    主要成分与牛肉相当,而脂肪含量较少,含有钙,磷,铁等二十多种金属元素,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及非必需的精氨酸、组氨酸、酪氨酸等。马肉中脂肪及胆固醇均低,但营养成分不低于其他畜肉。马的脂肪熔点是30°C,具有半液体特性,可以加快吸收,又不致使胆固醇久滞体内,可防止血管硬化。

    有除热下气,滋养筋脉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动脉硬化,寒热痿痹,头疮,白秃等症。

    泄泻、便溏,患疮者不可食。马肉中毒可用萝卜汁解之。

⑵  马乳

性凉,味甘。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灰分,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仅次于牛奶,但性凉不腻。

    有补血止燥,清热止渴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血虚频热,虚弱赢瘦,虚劳骨蒸,消渴,牙疳等症。

 

    8  猫

    猫科动物猫 Felis domestica Brisson  的肉。

    性温,味甘、酸。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无机盐等。对虚劳之体有补养作用。有益阴,温阳,散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劳虚风湿痹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颈淋巴结核,气血两亏,瘰疠恶疮及烧烫伤等症。

    猫肉有助湿发毒作用,湿毒患者忌食。

 

    9  熊

    熊科动物黑熊 Selenarctos thibetanus G.curier 或棕熊 Ursus arctos L. 的肉及其产品。

    ⑴  熊肉

    性温,味甘。

    主要成分有粗蛋白,粗脂肪,灰分,人体所必需的缬氨酸、天门冬氨酸、酪氨酸、组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等。有补中益气,强筋骨,润肌肤,状筋力,健脾胃,补气养血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风痹,筋骨麻木不仁,驱虫,气血两亏,筋骨损伤等症。

    有锢疾者忌食。

⑵  熊掌

性温,味甘、辛。

    主要成分有:粗蛋白质(55.23%),脂肪(43.9%),总氮(8.88%),灰分(0.94%);蛋白质水解后产生天门冬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酪氨酸、组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等,均为人体之所必需,也含有少量的矿物质。味美而营养丰富,为历史悠久的名菜。

    有健脾胃,除风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风寒湿痹,气血两亏,筋骨损伤,筋软无力,风湿关节痛等症;以及诸虚损之症。

⑶  熊骨

性温,味甘、辛。

    有祛风湿之功效。煎汤或浸酒服,能治风湿关节痛。

 

    10  老鼠

    老鼠又称耗子、鼠等。

    目前世界上不少地区把鼠肉作为美味菜肴,加以食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原、B1、B2、烟酸、E,钙,磷,铁,钾,钠,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可炒、炸、焖食。

    有清热消肿,收敛止痛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烫伤,外伤出血,骨蒸涝热等症。民间有用幼鼠肉与石灰同捣成泥治烫伤及烧伤。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鼠肉同其他肉类一样,是一种无毒、无异味的肉食品,其肉、肝、肾、皮及其尾均可入药治病。

                       (二)  禽  类

    1  鸡

  雉科动物家鸡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的肉及其产品。

    ⑴  鸡肉:

    性温,味甘。归脾、胃经。为补气益精养生佳品,日常食之可补五脏、壮身体。适用于体形瘦弱、病后、手术后、产后食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为猪肉的3倍),脂肪(仅及猪肉的二十分之一),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B1、B2、烟酸、泛酸、C、E,钙,磷,铁,铜、锌、钾,镁,钠,氯,硫,甾醇3-甲基组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精氨酸、酪氨酸、胱氨酸等多种氨基酸等。有“补食之王”之称。由于鸡肉中含有多种游离氨基酸,所以滋味非常鲜美。以细皮肉嫩而肥大者为佳。对产后和病后有良好的滋补作用。鸡肉鲜美气清香,能促进食欲。

    有温中益气,补精添髓,补劳损,健脾胃,强筋骨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虚劳瘦弱,中虚胃呆食少,脾胃虚弱,泄泻下痢,水肿,神经衰弱,消渴,小便频数,崩漏带下,产后缺乳,潮热盗汗,病后体弱等症有疗效。宜炖或蒸食。

近年来,有用鸡皮移植治疗烧伤创面,证明可防治感染,消除局部给予全身的不良影响。

近有报道:烤鸡翅等烧烤类食品,含有大量的三巴苯并芘(无三大致癌物质之首)含导致蛋白质炭化变性(加重肾脏、肝脏负担)。有研究发现,一个烤鸡腿,等于60支香烟的毒性。

    温燥动风、热症和小儿惊风者忌食;胆囊炎患者不可喝鸡汤。鸡不可与附子同吃。附子是乌头植物的根,有毒,民间有用作冬令补品,近代医学研究证明。乌头类药物有毒,乌头碱致死量为2.5毫克,如用附子制成的附片炮制不当,吃了会中毒。高热症者忌食红烧鸡肉,鸡肉中蛋白质非常丰富,食后可以增加氮质血症和加重尿毒症的病情,患尿毒症者忌食。公鸡肉性温助热易动风,尤易致内中风。故有中风先兆者忌食公鸡的头、翅、爪。鸡肉与芹菜同食,会伤元气。

⑵  鸡胆

性寒,味苦。

    有清热止咳,祛痰解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咳嗽,目赤流泪,耳后湿疮,痔疮等症。对百日咳效果尤为明显。

⑶  鸡内金

性平,味甘。

    有消积滞,健脾胃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食积胀满,呕吐反胃,泄泻遗尿,疳积等症。

⑷  鸡血

性平,味咸。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2、C、K、烟酸,无机盐等。所含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比猪、牛血低,而矿物质和维生素K和猪血相近;其红细胞含维生素C。

    有活血通络,祛风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目赤流泪,痈疽,疮癣,小儿惊风,口眼歪斜,筋骨折伤,目赤流泪,疮癣痈疽等症。鸡血兼有理气分热,补中益肾,利水通经的效果。对口疮,疮癣搔痒,用热雄鸡血,外擦患处,效果更好。对筋骨折伤,饮热鸡血,能舒筋活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鸡血与酒同服发痘效果尤佳。

⑸  鸡脑

性平,味辛。

    可治多梦易惊,小儿惊痫等。

⑹  鸡心

性平,味甘。以雄者为佳。

    可补心镇神,治心悸,虚烦失眠,健忘等症。

⑺  鸡肝

性微温,味甘。为养肝补血养生食品。以雄者为佳。

    主要成分有:丰富的蛋白质,少量脂肪,碳水化合物,灰分,大量的维生素A、B1、B2、C,、烟酸,核酸,胆碱,对人体有全面的营养作用。

    有补肝益肾,明目养血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肝虚目暗,小儿疳积,妇人胎漏,萎黄,夜盲,目生障翳等症。

⑻  鸡肾

可治耳聋、耳鸣,咽干,盗汗,肾亏遗精。

⑼  鸡冠

可治妇女月经不调。

⑽  鸡肠

性温,味甘,有补肾缩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遗尿遗精,白浊,痔漏等症。

⑾  鸡蛋

性平,味甘。为滋阴补血养生佳品,日常食之可滋阴补血益肾健脑、促进小儿生长发育。适用于阴血不足、病后、产后及用脑过度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为食物中质量、种类、组成平衡中最优良的理想蛋白质)含有所有的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脂肪(全在蛋黄中、蛋白中几乎没有脂肪),无机盐,丰富的卵磷脂,维生素A、B族、C、D、E,其中A、B2也在蛋黄之中),铁,磷,钙和糖等。营养学家认为鸡蛋、大豆、牛奶、蔬菜等合着吃,可大大地提高鸡蛋的营养价值,使人体获得的营养更加全面。

    有驱风消痛,止痒除瘀,滋阴除燥,养血安神,补脾和胃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哮喘,疟疾,贫血,慢性喉炎,无名肿毒,乳汁减少,眩晕,夜盲,病后体虚,营养不良,阴血不足,失眠烦燥,心悸,肺胃阴伤,失音,咽痛,呕逆,安胎及小儿食谷物糖类所引起的腹泻或消化不良等症。不宜生食,也不宜久煮。

    现代营养学家对鸡蛋的研究颇为深入。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鸡蛋蛋白质有很高的消化率和营养品质。鸡蛋蛋白质有很高的生物利用率,以满度为100的话,鸡蛋的生利用率可达94%。鸡蛋蛋白质是完全蛋白质,其氨基酸的含量很全面,它含有牛奶中蛋白质所缺少的含硫蛋白质,因此鸡蛋腐败时会产生很臭的硫化物。

    鸡蛋中脂肪类包括甘油三酸酯、胆固醇和磷脂。还有两种和蛋白质相结合的卵黄脂磷蛋白类和低密度脂蛋白类,营养价值很高。

    据国外研究报道,鸡蛋黄是一种健脑食品。它可以帮助中老年人增强记忆力。卵磷脂在人体内转化乙酰胆碱,是人脑记忆保持旺盛所不可缺少的物质。蛋黄中的卵磷脂是一种强化乳剂,能使胆固醇和脂肪颗粒变小,并呈悬浮状态,有利于脂类透过血管壁,为组织所利用,使血脂大大减少。有些营养学家认为胆固醇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一种“脂白蛋白”,按粒子大小,可分为超低浓度脂白蛋白、低浓度脂白蛋白和高浓度脂白蛋白。前两者可以沉积于血管壁上,而后者却有清除血管壁上胆固醇的作用。它们互相制约,相互抵销。只要不是吃得太多,是不会有怀处的。

    现在,科研单位通过改变鸡饲料的办法,生产出各种不同的微量元素的鸡蛋,如碘蛋、硒蛋、锌蛋等。不久将会生产出更多的能治病的“药蛋”。

    鸡蛋为各种年龄的人提供一种极为均衡的营养源。鸡蛋能满足婴儿、儿童和十几岁青少年迅速发育时的营养需要。对于年纪较大的人,由于热量低,而且便于咀嚼。

    吃鸡蛋后不可饮茶,因茶中单宁会阻止蛋白质、铁、钙等营养素的吸收。最好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以增加铁在人体内的利用率,防止贫血的发生。鸡蛋不可多吃,吃多了消化不掉的蛋白质会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腐败生成各种胺、酚、吲哚、甲基吲哚、5-羟色胺酸等,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蛋黄中大量胆固醇会引起血脂升高,而诱发动脉硬化。

    鸡蛋壳可治反胃,小儿佝偻病,各种出血,眼生翳膜,头、身疮疖,耳内流脓等。不可与鹅肉同食,否则会伤脾胃。

    鸡蛋白性凉,味甘。可润肺利咽,清热解毒。鸡蛋黄性平,味甘。可滋阴润燥,养血息风。

⑿  凤凰衣(孵出小鸡后的蛋壳内白皮):

性平,味淡。

    有养阴润肺之功效。可治久咳,咽痛失音,瘰疠结核,溃疡不敛等症。近来日本科学家发现鸡蛋壳膜是皮肤增殖的基础,可用来治疗皮肤损伤、烧伤,制造化妆品。用鲜蛋内衣,贴脚癣(洗脚后贴患处)1-2次即愈。

 

    2  鸭(骛、家凫)

    鸭科动物家鸭Anas domestica L. 的肉及其产品。

    ⑴  鸭肉

    性凉,味甘。归肺、肾、脾经。为滋阴补血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滋补五脏、养阴益血。适用于阴血不足、体形瘦弱、阴虚内燥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略低于鸡肉),脂肪,碳水化合物(均高于鸡肉),钙,磷,钾,钠,镁,锌,铁,硒。维生素A、B1、B2、烟酸、E,并含多种氨基酸如: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胱等氨基酸。鸭肉历来为滋补食品之一。

    有滋养五脏,养胃生津,补虚劳,健脾胃,利水消肿,强筋壮骨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虚劳潮热,痨热骨蒸,食少便干,水肿,贫血,盗汗,咳嗽,遗精,月经量少,因血虚而营养不足,肌肉枯萎,形体消瘦,慢性肾炎,咽干口渴等均有疗效。若无其它疾病,可将鸭作补品,可收良效。宜清炖或配以火腿、海参同炖更佳。

    鸭以黄雌者滋补力最佳,老鸭更好。也有“诸禽尚雌,而鸭独尚雄”;“诸禽贵幼,而鸭独贵长”之说,认为雄鸭、老鸭最补。普遍地认为鸭的补益,视鸭的雄雌、老幼、毛的色泽有关,以绿头雄鸭为好。鸭以北京填鸭,南京盐水鸭最负盛名。

    多食易滞气滑肠,故痞胀、便泻、肠风下血者忌食,感冒者亦不可食。

⑵  鸭血:

性寒,味咸。

    含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等成分(与鸡血略同)。

    有补血,清热解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劳伤吐血,痢疾,行经潮热,小儿白痢等症;又可用于治疗热血上冲,中风眩晕或药物中毒;并能解金、银、砒霜、鸦片、虫咬诸毒,鸭血热服能解诸毒。凡妇女月经来潮时胃气不开,不思饮食,白鸭头血与酒同服有良好的效果。还可用于消化道肿瘤的预防。

⑶  鸭蛋:

性凉,味甘。

    主要营养成分与鸡蛋相似,并含有与鸭肉相同的多种氨基酸。

    有补阴,清热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阴虚肺热,咳嗽,痰少,咽干,肺胃津伤,鼻衄,风寒、风火牙痛,口渴,大便干结,腹泻,痢疾等症。

    脾阳不足,寒湿下痢,气滞食积者忌食。

 

    3  鹅  (家雁、舒雁)

    鸭科动物家鹅 Anser domestica Geese的肉及其产品。

    ⑴  鹅肉

    性温,味甘。为补气生津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补虚益气、通利五脏。适用于气虚体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低于鸭肉),脂肪,糖(均高于鸭肉),维生素A、B1、B2、C、烟酸,钙,磷,铁,铜,锰,以及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如: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胱氨酸等。

    有益气补虚,和胃止渴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全身浮肿,面色不佳,食欲不振,泄泻,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倦怠乏力,少食消瘦,消渴等症。对体弱多病的老人有一定的疗效。

    民谚有“喝鹅汤,吃鹅肉,身体壮,能长寿”之说。

    湿热内蕴,皮肤疮毒者不宜食用。肝炎患者不可多吃,否则会加重肝、胆病的病情。

    鹅肉与鸡蛋同食会伤脾胃。

⑵  鹅血:

性平,味咸。

    含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等,其营养成分与鸡血相近。

    有促进血红细胞生长,增强肌体免疫能力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噎嗝反胃,药物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少经闭经,食欲不振等症。

    现代研究证明鹅血中含有较高浓度的免疫球蛋白,对艾氏腹癌的抑制率达40%以上,可增强肌体免疫功能,升高白细胞,促进淋巴细胞的吞噬功能。有促进人体血细胞生长作用,可治再生障碍性贫血。煮熟(或干燥研末)内服,可治疗噎嗝反胃,解各种药物中毒。鹅血中含有一种抗癌因子,增强人体的体液免疫能力而产生抗体。鹅在家禽中是免疫机制较完善的一种动物。幼鹅的胸腺特别发达,成年鹅血液中血清球蛋白的含量较高,周围的白细胞总数正常值,也比其他家禽为高。因为免疫能力和肿瘤的发病率有密切关系,大多数患有恶性肿瘤的病人,其肌体免疫能力显著下降。在鹅血中含有免疫球蛋白、抗癌因子等活性物质,能通过宿主中介作用,强化人体的免疫系统,达到治癌目的。

    鹅的唾液可治鹅口疮。

⑶  鹅蛋:

性微温,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糖分,卵磷脂,维生素,钙,铁,镁(所含氨基酸与鹅肉同)等。

    有补中益气之功效。可用于治疗中气不足,纳少,脱肛,少气乏力等症。

    痈疮、热病者忌食。

 

    4  鸽

    鸠鸽科动物原鸽 Columba livia Gmelin 家鸽 Columba livia domestica Gmelin 岩鸽 Columba rupestris pallas 的肉及蛋。鸽又称飞奴、鹁鸽、信鸽。

    ⑴  鸽肉

    性平,味咸。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较猪肉高),脂肪,钙,磷,铁,等。其中血红蛋白十分丰富,营养作用与鸡相似,且比鸡更易消化吸收,故民间有:“三鸡不如一鸽”之说。由于含脂肪低,并含有少量灰分,对老年人或久病体虚者尤为适宜,对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者更为有益。特别是对脑力劳动和夜间工作者的神经衰弱有明显的疗效。

    有益精气,健筋骨,补脾胃,壮肝肾,祛风解毒,利水除湿,解诸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恶疮疥癣,如皮肤生疮、癣、癞久而不愈,或时好时坏不能根治,食用白鸽可促进愈合;并治虚赢,消瘦,久疟,妇女血虚闭经,恶疮崐,疥癣等症。

    内脏生瘫疮,或癌肿疾病,切切勿食。

⑵  鸽蛋:

性平,味甘。

    主要成分有:含优质蛋白质与脂肪,少量糖分,灰分,多种维生素。且易于消化,是理想的营养食品。

    有补肾养心,润燥,安眠,养血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肾虚或心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疲乏无力,心悸失眠,烦渴,贫血,失眠,燥咳,咽痛,目赤,胎动不安,产后口渴等症;并有解疮毒和痘毒和预防麻疹等作用。

 

    5  鹌鹑

    雉科动物鹌鹑 Coturnix japonica Ttemminck et schlegel又称鹑鸟、赤喉鹑、红面鹌鹑。

⑴  鹌鹑肉

性平,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比鸡肉高),脂肪相对较少,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B1、B2、、C、D、E、K、烟酸,卵磷脂,钙,磷,铁,芦丁等。对体虚有补养作用,有“动物人参”之称。其鲜香滋味能令人胃口大开,为现时人们喜爱的食物。

    有补脾益气,利五脏,健体魄,强筋骨,清水利湿,养肝清肺,消疳积,止泄痢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虚赢少气,脾虚久痢,疳疾,湿痹,营养不良,贫血,消渴,结核病,高血压,血管硬化,百日咳,支气管哮喘,各种慢性咳嗽,水肿,肾炎浮肿,四肢乏力等症。

⑵  鹌鹑蛋:

所含蛋白质,脂肪与鸡蛋相近,而胆固醇则较鸡蛋为低(有的文献认为比鸡蛋高),维生素B1、B2,卵磷脂,赖氨酸,胱氨酸,钙,磷,铁等的含量均高于鸡蛋,并含芦丁和对大脑有益的卵磷脂、激素等。

    有补益气血,健脑,安神,降血压,降血脂之功能。可有于治疗神经官能症,支气管哮喘,肺虚久咳,肺结核,气血两亏,神经官能症,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胃病,哮喘,神经衰弱和小儿营养不良等症。

 

    6  野鸡

    雉科动物雉 Phasianus Colchicus torguatus 又称山鸡、雉、环颈雉。

    性平,味甘。贵心、脾、胃经。为补气强壮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补脾胃、益气力。适用于气虚体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少量脂肪,钙,磷,铁,维生素A、A原、B1、B2、C、烟酸,硫胺素等。具有独特的野味,能增进食欲。

    有补脾益气,润湿止燥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少食腹泻,消渴口干,小便频数,食欲不振等症。

    多食易发疮疥;疮疡,痔疮,热病及痼疾之人不宜。

 

    7  麻雀

    文鸟科动物麻雀 Passer mentanus satratus stejneger 又称宾雀、瓦雀、家雀。

    ⑴  雀肉:   

    性温,味甘。归肾、膀胱经。为温补强壮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壮阳益精、温暖腰膝。适用于肾阳虚衰、腰膝崐冷痛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以冬季捕获为佳。据记载:有位老翁,年愈80,仍然面色红润,手足常暖,过冬不穿棉衣,就是他常吃麻雀粥之故。

    有补肾养精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肾气虚衰,精髓不足,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阳痿不举,小便频数或余沥不尽,慢性支气管炎,小儿百日咳等症。宜煨或炖食。

    ⑵  雀脑:性平,味甘。

    可治疗  耳(以药绵裹雀脑塞耳)可治  耳,冻疮。用雀脑烧灰以麻油调涂亦可治疗冻疮。

    阴虚火旺者不宜。

    ⑶  雀蛋:性温,味甘、咸。

    有补肾壮阳,滋补精血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肾虚所致之阳痿,精血不足之闭经,头昏眼花为补肾益精养生食品,又为妇女保健食品。日常食之可补肾阳、暖胞宫。适用于虚寒体质。可用于治疗阳痿,早泄,滑精,血枯经闭,崩漏,带下等症。

 

    8  乌鸦

    鸦雀科动物乌鸦 Paradoxornis webbianus。又称鸦雀。

    性平,味甘、酸。归肺、肝经。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等。有镇惊定痫,除痨止血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痨骨蒸,咳嗽咯血,阴血亏虚,肝阳上亢,头昏眩晕,小儿癫痫,产后缺乳等。

 

 

                      (三)  昆  虫  类

    1  蚯蚓

    巨蚯科动物参环毛蚓 Pheretima saperigllum 或正蚓科动物背暗异唇蚓 Allolobophera caliginosa trapezoides的全体。又称地龙、曲蟮、土龙、虫蟮。

    性寒,味咸。归脾、胃、肺经。为清热利尿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清内热、利小便。适用于热性体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类脂化合物,胆固醇,胆碱,维生素B族,黄嘌呤,多种氨基酸和磷(其中精氨酸是花生的2倍多)等;还含有溶血作用的物质-蚯蚓素;解毒物质-蚯蚓解热碱。其所含的维生素B1,有展平皮肤皱纹之功效;B6对调节糖,脂肪代谢,维持体形的健美和灵巧有特殊的功能。

    有镇惊熄风,平肝通络,通脉行水,清热解毒,平喘降压,舒筋活络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高血压,骨折,高热狂燥,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热结尿闭,半身不遂,头风疼痛,咳嗽喘促,慢性肾炎,高血压及痹症等。外用可治疗丹毒,漆疮。

    实验证明,地龙有降血压、舒张支气管、肠管、解热、镇静抗惊厥等作用;对甲型链球菌有轻微的抑菌作用。

 

    2  蜗牛

    大蜗牛科蜗牛Eulota。又称负壳蜒蛐、天螺、圆螺虫、天螺蛳、小牛螺、黄犊、附赢、蠡赢、陵螺、山蜗、瓜牛、蠡牛、海羊、土牛儿。

    性寒,味咸。

    主要成分有:丰富的蛋白质(比鸡蛋高),多种氨基酸,少量脂肪,大量的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食品,以法国蜗牛、散大蜗牛、玛瑙蜗牛为最佳。蜗牛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为国际上流行的菜肴。

    有清热解毒,利尿,平喘,软坚,治疝等功能。可用于治疗痔疮,脱肛,夜尿,喉风肿痛,哮喘,咳嗽,咽炎,各期鼻咽癌、淋巴结核,颈淋巴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疝气等症。

    有小毒,不可久食、多食。小儿虚弱多泻者不可吃。

 

    3  蚂蚁

    蚂蚁,昆虫纲、膜翅目、蚁科昆虫的通称。又称蚍蜉、玄驹、蚁等。有大、小、黑、白、黄赤、褐色等多种。 

    性平,味甘,酸。归肝、脾、肾经。为强身健体,抗病、抗衰老的养生食品。适用于虚损型体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含量高达42%-67%,可与黄豆、牛肉媲美),蛋白质中含有28种氨基酸,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齐全。脂肪,维生素B1、B2、B12、E,钙,磷,铁,硒,锰、锌(锌的含量最丰富,每千克蚂蚁含锌高达120-198毫克,是黄豆的10倍,猪肝的7倍),钴,铬,植物多糖,活性酶,甾醇,更含有珍贵的滋补物质--草体蚁醛和抗衰老物质--超氧化歧化酶SOD。含有大量的高能化合物二磷酸腺甙(ADP)。为营养丰富的滋补食品。

    有抗病,抗癌,抗衰,抗风湿,活血化瘀,驱风散结,补肾养肝,健脾益气,泽颜,催乳,增强体质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肿瘤,支气管炎,糖尿病,肝炎,肺结核,肺气肿,哮喘,胃病,阳痿,脱发,腰腿痛,,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炎,肾炎,老年斑,皮肤粗糙等症。并有攻、补兼施和保健、抗衰老的作用。

    蚂蚁是动物王国中的大力士,能举起自身重量400倍的东西,有拉动自身重量1700倍的力量。我国食用蚂蚁已有3000年的历史。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主中有益气力,泽颜色者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蚂蚁体内含有抗氧化物可以降低过氧化物质,在人体内的含量,增强细胞活力,从而起到减缓老年斑,雀斑等皮肤表面衰老的作用,提高和调整人体的免疫功能。中国中医研究院近年来还发现,蚂蚁有补肾的作用,可以增强性功能,并且有抗炎、抗肿瘤、镇痛、解痉,护肝和平患喘等作用。用蚂蚁等原料制成的蚂蚁二肝宁、蚂蚁类风湿灵、蚂蚁支气管炎灵、蚁蚂糖尿病灵等中成药已相继问世。

    科学研究表明蚂蚁中所含的丰富氨基酸,植物多糖,活性酶,甾醇,不饱和脂肪酸及修复胰岛素所必需的锌,钴,铬等微量元素,能调节内分泌紊乱,为胰岛素细胞合成胰岛素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基础,从而营养细胞复活胰脏,达到胰岛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功能。使糖尿病患者象正常人一样分泌胰岛素,停药后不反弹,有效地减轻及控制并发症。

    现代医学研制的蚂蚁提取液,用于乙肝、丙肝的临床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经临床观察,蚂蚁制品对慢性肝炎的乏力,纳差,肝区疼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有72.7%的患者肝功能得到改善,16%的病例乙肝病毒复制静止,提示蚂蚁有抑制乙肝病毒的作用。

    科学实验结果表明,蚂蚁是广谱免疫增强剂。蚂蚁体腔液中90%以上是草体蚁醛,这种物质在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现代医学分析,风湿与类风湿均属免疫性疾病。而蚂蚁对病理免疫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对维持肌体生理平衡,抗御病邪的双向调节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科研人员与临床工作者的配合下,食用蚂蚁治疗癌症已有了可喜的苗头。据报道,解放军肿瘤研究中心和几家解放军医院,口服蚂蚁提取液配合化疗、放疗,用于治疗恶性肿瘤,能改善患者饮食、营养状况,增加白血球,减轻疼痛,延长存活时间及明显减轻放、化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蚂蚁提取液的抑癌率达38%。

    蚂蚁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对促进儿童健康发育,抵御青少年的脑体疲劳,防止老年早衰都有很大的帮助。

    鉴于滥食蚂蚁引起中毒,有关专家强调,目前,卫生部批准可供食用的蚂蚁只有鼎突多刺蚁和血红林蚁两种,居民家中常见的小黄家蚁、举尾蚁等是有毒蚂蚁,切不可食用。对有哮喘过敏史,活动性胃及十二指溃疡的患者及阴虚阳亢之人均不可食用。

    4  蚕蛹

    蚕蛾科昆虫家蚕的蛹

    性平,味甘。归心、脾、胃、肾经。为营养健身食品。适用于体弱、老人和儿童。

    主要成分有:丰富的蛋白质(有高蛋白营养品之称,一个蚕蛹一个蛋之说),脂肪(内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多种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尤以维生素E的含量为最高。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含量多达20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齐全;另含有特种物质脱皮松,蛹油甾醇,蛹醇和甘油酸等。

    有生肌,止渴,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疲劳,小儿疳积,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糖尿病,胃下垂,慢性胃炎,肺结核,脂肪肝,小儿疳瘦和驱蛔虫等症。白蚕蛹可治小儿惊痫。可油炸,炒,煎服,研粉。治肺结核、慢性胃炎,胃下垂,则用蚕蛹焙干研粉,每日2-3克,一日2次。

    现代药学和营养学家发现,蚕蛹对肌体糖和脂肪代谢能起到一定的调整作用;蚕蛹油有良好的降脂作用;用蚕蛹油的提炼纯品制成的药丸,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对降低胆固醇和改善肝功能有显著的疗效。医学界普遍认为,蚕蛹及蚕蛹油的提取品,不仅可以降低血脂、胆固醇,而且可以降低血糖,增加血清蛋白,增强人体机能。适用于高血脂,高胆固醇,高血糖,脂肪肝,早期肝硬化,慢性肝炎,胃下垂,慢性胃炎,夜尿频数,阳痿滑精以及老年腰酸膝痛者食用。

    阴虚火旺,脚气病患者及有过敏史者忌服。

 

    5  原蚕蛾

    蚕蛾科昆虫家蚕蚕蛾的雄性全虫。

    性温,味咸。归心,肝,脾,肺,肾经。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尤以维生素B12、烟酸的含量丰富。蛋白质中含有20多种氨基酸,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齐全。蛾翅中含有三种萤物质,主要者为萤光青细胞素C,变态激素α-脱皮松及β-脱皮松等。雄蚕蛾中含有激素成分,为一种价格便宜的壮阳良药。

    有补肾,益精壮阳,止血镇痛,生肌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肾精不足,阳痿,早泄,阴茎痛,遗精,白浊,肾虚血尿,刀斧外伤,金创出血,水、火烫伤,溃疡不愈,夹疮斑等症。煎服,入药为丸,或泡酒饮。外用捣烂外敷,或制成散剂撒于创面。

    阴虚火旺及性欲旺盛者不宜。

 

    6  白僵蚕

    白僵蚕Beauveria bassiana (Bals.)Vuill  家蚕被白僵菌感染而致死后的僵体。又称僵蚕、僵蚕蛹。

    性平,味咸辛。归肺、肝经。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棕榈酸,油酸硬脂酸,多种维生素,尤以维生素E的含量较高。为一种药食兼用的食品。

    有解毒,清热,抗惊厥,祛痰,降血脂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惊厥,喉痹,中风失音,头痛,齿痛,丹毒搔痒,瘰疬结核,糖尿病,痛经等症。并可用于镇痛,中风半身不遂,小儿痉挛,夜啼,破伤风,口眼歪邪等症。外用可治诸疮斑痕。

    近年来,采用僵蛹代替僵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临床试用于腮腺炎,扁桃腺炎,上感等常见病及癫痫,脑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病变和部分动脉硬化症等,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据蒋三俊(1996)报道,白僵蚕含有抗癌物质棕榈酸等,临床上已治疗21种癌症有效。其中以胃癌,食道癌,肠癌,鼻咽癌,乳腺癌,脑癌,肝癌等疗效较好。抗癌的机理是含有抗癌物质棕榈酸,油酸硬脂酸等。这些崐物质有抑制癌细胞的呼吸作用,因而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与繁殖。

 

    7  白花蛇

    蝮蛇科五步蛇 Agkistrodon acutus。又称银环蛇、五步蛇。

    性温,味甘咸。有剧毒。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凝血样物质,酯,酶等。用量在2.7-5克。宜炖食或泡酒饮。

    有祛风湿,定惊厥的作用。可治疗风湿性瘫痪,关节疼痛,麻风病,小儿惊风,抽搐,筋脉构急,口眼歪斜,疥癣,梅毒(扬梅疮),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等。

 

    8  乌梢蛇

    游蛇科乌梢蛇 Zaocys dhumnades。又称乌蛇、青蛇、黑花蛇、三棱蛇。

    性平,味甘。有小毒。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灰分和维生素等。用量5-14克。宜炖食或泡酒饮。

    有通经络,祛风湿,定惊,解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风湿性麻木,风湿性痹痛,骨、关节结核,风湿性关节炎,风疹癣疥,皮肤生癞,眉须脱落,庖疹疥癣,麻风,破伤风,小儿麻痹症等。

    市有成品乌蛇酒出售,可防治麻风病。

 

    9  蟒蛇

    蟒蛇科动物蟒蛇Pythor melurus binitcatus Schlegel的肉。又成蚺蛇肉。

    性温,味甘。为祛风活络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舒筋活脉。适用于肢体麻木、筋骨无力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A、B1、B2、烟酸等。以肉质肥嫩者为佳。味美无比,营养丰富,是宴席上很负盛名的菜肴。

    有祛风通络,定惊安神,除湿杀虫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瘫痪,筋挛骨痛,痹木搔痒,手足风痛,杀三虫,疥癣,恶疮,御瘴,惊痫,狂犬咬伤,风湿痹痛等症。

 

    10  田鸡

    蛙科动物黑斑蛙 Rananigro maculata hallowell。金钱蛙 Rana plancyi plancyi lataste 的肉。又称青蛙、长股、青鸡、坐鱼、哈鱼。

    性凉,味甘。归脾、肾、膀胱经。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肽类,钙,磷,铁,维生素A、B1、B2、B12、C、烟酸,磷肌酸,三磷酸腺甙,肌酸,肌肽,糖原等。从黑斑蛙的皮、肉中可分离三种肽,其中一种为缓激肽,可使离体子宫收缩。

    有滋阴补虚,清热利水,解毒消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阴虚内燥,虚劳烦热,水肿浮肿,疳积,水臌,噎嗝,牙痛,脐伤,痢疾,小儿热疮,小便不利等症。

    多食有助湿、生热之虑;孕妇不宜。宜煮、红烧食。

 

   11  蜍蟾

    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和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tus schneider。

    性凉,味辛。有毒。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灰分及维生素等。

    有破疹结,行水气,退虚热,化毒,杀虫,定痛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腹中冷癖,小儿疳瘦,口舌生疮,慢性支气管炎,恶性肿瘤,小便不爽等症。

    蟾蜍肉虽美,食用能中毒。有报道食蟾蜍肉引起中毒,一般在食后30-60分钟内发生中毒症状。主要表现有恶心、腹痛、腹泻、头晕、头痛,甚至神志昏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微弱,心率不齐等。心电图表现酷似洋地黄中毒。蟾蜍的卵及腮腺、皮肤腺的分泌物均含有多种毒性物质,烧煮均不能破坏或消除其毒性。

    蟾皮:性凉,味辛。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痈疽,肿瘤,瘰疬,肿毒,疳积,腹胀,慢性支气管炎,内服煎汤或研末。

    蟾酥:性温,味甘、辛。有毒。有解毒,消肿,强心,止痛之功效。多用于丸散,外用研末调敷。孕妇忌服。外用时不可入目。

 

    12  蛤士蟆

    蛙科动物中国林蛙或黑龙江林蛙除去内脏的全部。称称红肚田鸡、雪蛤、蛤蟆、巴拉蛙。

    性微温,味甘、咸。归肺、肾经。为滋养强壮养生佳品,日常食之可滋养五脏、抗衰延年。适用于形体瘦弱、病后体衰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少量脂肪,磷,维生素A、B族、C,蛙醇、三磷酸腺甙,二磷酸腺甙,多种激素等。以肥鲜者为佳。

    有较高的强壮作用,能提高人体能量,改善营养状况。有补肾益精,养阴润肺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结核。神经衰弱,营养不良,小儿疳积,产后虚弱,肺痨吐血,盗汗,阳痿,肾气虚衰,阴虚精少等症。宜炖汤食。

    风寒咳嗽及大便溏薄者忌用。

    蛤士蟆油为雌性中国林蛙或黑龙江林蛙的干输卵管。性平,味甘。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磷,灰分,维生素A、B、C以及多种激素。有补肾益精,养阴益肺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病后体虚,产后衰弱,肺痨咳嗽,吐血,盗汗等症。一般用量3-10克。煎汤或作丸服。

 

    13  蛤蚧

    壁虎科动物蛤蚧Gekko gecok。去内脏的尸体。又称壁虎。

    性平,味咸。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动物淀粉等。

    有补肺气,定咳喘(同人参);养阴血,助精扶赢(如羊肉),补肾肺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劳虚瘦弱,气短乏力,消渴,尿频,气喘,阳痿,遗精,早泄,石淋,淋沥不畅,月经不调,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等。宜煮食或泡酒饮。

    蛤蚧的乙醇提取液可延长正常雌小白鼠动情期,对去卵巢鼠则可出现动情期,并使子宫及卵巢重量增加。又以小鼠前列腺、精囊提肛肌的重量为指标,蛤蚧提取液表现雄激素样作用。

    近年来,临床上用人参配蛤蚧两味研粉吞服,治久病咳喘,面目浮肿,行动气急乏力之症。

    蛤蚧之尾与身长相等,行常雌雄相随。药用须存其尾。

 

    14  蝗虫

    蝗虫又称蚂蚱、蚱蜢、蝗蝻、稻蝗等。

    性温,味甘、辛,无毒。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是高蛋白质动物食品),脂肪,18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

    有补益强壮,暖胃助阳,健脾运食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结核,神经衰弱,小儿颈部淋巴结核,失眠,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 

    食用蝗虫的习惯,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民间就有油炸蚂蚱这道菜。

 

    15  蝎子

    蝎子Buthus martens  又称蝎虎

    性平,味咸、微辛。有毒。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灰分,维生素A原、B1、B2、烟酸、E,钙,磷,铁,锰,锌,铜,风含卵磷脂等。

有息风止痉,活络除湿,消肿解毒,化瘀止痛,降压平喘之。

 

 

 

----------------------------------------------------------------------------------------

食物的营养成分与医疗价值(五-水  产)

五   水  产 

 

 

(一)  综  述

1  鱼的分类

    水产类可分为淡水鱼类、咸水鱼类和贝类等三大种群。咸水鱼类生活在占地球总面积的70%海洋中,咸水鱼类又可分溯河性鱼(在淡水里生,长大后游回海洋,然后再回到出生地产卵,如鲱鱼、大马哈鱼),底栖鱼(又称深水鱼,它们生长在海洋深处,如鳕鱼、比目鱼、海鲈鱼)和浮游鱼(生活在海水上层,如黄鱼、带鱼)。淡水鱼类生活在陆地上的湖泊、河流和池塘内。甲壳类,则在海洋、内陆河流、湖泊、池沼内均可生存。

    鱼类名目繁多,很少有人将世界上的鱼类全都吃过。人们常吃的鱼有:鲫鱼、鲤鱼、草鱼、鲢鱼、鳙鱼、鲳鱼、黄鱼、带鱼、青鱼、鳜鱼、鲑鱼、鳗鱼、鲥鱼、刀鱼、鲮鱼、畹鱼、银鱼、鲇鱼……等等。

 

2  鱼的烹调方法

    在烹调鱼时要用葱、姜、蒜、此外,还有料酒、酱油、醋、盐、糖等。料酒以黄酒、果酒、啤酒为好。做鱼一定要放酒,因为酒能溶解鱼肉腥臭的三甲胺类物质,加热时随酒精挥发掉。最通常的吃法为红烧和清蒸。用微波炉烹调鱼特别鲜嫩,达到原汁原味。

 

3  鱼的营养和医疗价值

    中医认为鱼类性温,味甘,无毒。功能补气、开胃、强筋、补脾肾。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鱼肉的化学组成与人体肌肉化学组成接近。鱼肉中所含的微量元素比其他肉类为高,特别是维生素A、B1、B12和D值得重视。

    鱼中的蛋白质质量优,人体消化吸收率达96%。鱼类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蛋白质组成相近。含人体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其生理价值较高,是优良的蛋白质。鱼肉纤维比较短,是由肌纤维较细的单个肌群所组成的。在肌群之间存在着相当多的可溶性成胶物质。鱼蛋白质组织结构细微而松软,经煮熟后,损失水分只有10-30%。所以鱼肉细嫩,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其消化吸收率可达87-98%。所以很少有人因吃鱼而患腹胀和消化不良。鱼肉非常适应老人、儿童和体弱多病者。鱼的蛋白质还有一种功能,是肉类蛋白质所没有的,就是鱼的蛋白质中含有钙和钾,能使血压下降。因鱼的蛋白质有排盐作用,排盐的同时就可降低血压。

    鱼肉中的脂肪虽然也是动物脂肪,但它与其他动物脂肪不同。一般的动物脂肪多为饱和脂肪酸,胆固醇高,可使血管硬化。而鱼油的脂肪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作用。吃鱼的脂肪对大脑发育十分重要,尤其是孕妇和婴儿,更要适当地多吃些鱼。鱼油是从鱼类中提取的脂肪物质,富含n-3(即第三个碳链上有一个双链系列,另一系列是n-6,这二个系列互相不能转化)的多个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中也含多个不饱和脂肪酸,但是它们每个分子中不饱和键只有2-3个,而鱼油中的不饱和键有4个、5个甚至6个。例如鱼油中含有十八碳二烯酸、十八碳三烯酸、廿碳四烯酸、廿二碳六烯酸等。鱼油中最关键的多烯脂肪酸是EPA(廿碳五烯酸Eicosapentanenoic Acid  的缩写)和DHA(Docose  Hexaenoic Acid的缩写)这两者是人体中很重要的必需脂肪酸。一般情况下在体内含量较少。然而n-6系列多烯脂肪酸在体内则较多,以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缩写AA)为代表。它们可以从植物油中获得。但是n-3系列多烯脂肪酸,需要从鱼类和某些海洋贝类动物中获得。这一类脂肪酸除了廿碳五烯酸(  Eicosapentanenoic Acid缩写EPA)和廿二碳六烯酸(Docose Hexaenoic Acid缩写DHA)外还有γ-亚油酸,也是常见的多烯脂肪酸,可以从植物油中获得。n-3系列多烯脂肪酸的生理活性有:

    1  可以调节血脂:n-3多烯脂肪酸可降低在体内能使动脉粥样硬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同时能升高抗动脉硬化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2  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和保护动脉内膜的效应。

    3  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强红白血细胞的可塑性。改进微循环。

    4  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此外,还能提高智力商数和健脑功效。EPA还能够被代谢成为前列腺素链(Prostaglandin 缩写PG).

    最近,美国几位科学家都发现鱼油对改善早产婴儿的视力有突出的功效。某些科学家认为DHA应作为早产儿的一种必要营养物质。医学界认为鱼油可延长妊娠,防止早产,鱼油作为一种高营养价值的保健食品。对它的机理的阐明,在全世界备受推崇。我国已成功地开发出鱼油制剂“多烯康”是其一种。可以用来抑制动脉硬化的发展,甚至有一定的逆转作用,这主要是它能轻度改变血小板凝聚力和使动脉壁环产生的前列环素样物质的降低,以及减少血小板与管壁间的相互作用所致。老年人经常食用,对预防和推迟动脉硬化的发生,效果不错。鱼油中DHA的含量与鱼的品种有关,其所含的DHA由高到低的依次是:金枪鱼、蛳鱼、秋刀鱼、鳝鱼、沙丁鱼、鱼卵、虹鳟鱼、青鱼、鲑鱼、鳗鱼、花鲫鱼、带鱼、鲣鱼、鲤鱼、鲈鱼、比目鱼、章鱼、墨鱼、牡蛎等。人乳中含有DHA,而牛奶中却没有。在用牛奶喂养婴儿时,应添加DHA。5-6岁的学龄前儿童、初中、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和老人都要补充DHA。

    鱼类含有丰富的钙,磷(高于肉类低于鸡蛋、大豆和花生),有助于骨骼和大脑的发育,可补充钙、磷的不足,对防治佝偻病、骨质疏松或脆弱性大有好处。为了提高钙和磷的利用率,应将鱼烹调成酥鱼或糖醋鱼,可使其更好地为人体所利用。部分鱼类含铁较多,是婴儿和贫血者的理想补铁佳品。有些鱼含碘,对甲状腺肿大有益。鱼类自古以来就当作药用。近代制药工业从鱼的肝脏中制造鱼肝油,是维生素A、D的重要来源。有些鱼类是制造胰岛素的原料。从鱼的精子中提取鱼精蛋白等等。

    科学家发现,带鱼的那层银白色的油脂中,含有一种抗癌成分6-硫代鸟嘌呤,它能有效地治疗急性白血病和其他癌症。这层银白色的油脂还具有促进毛发生长的作用。

    鱼卵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最常见的鱼卵是大麻哈鱼子、鲑鱼子和鳟鱼子。其实一切的鱼子都很好。鱼卵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12、E等。每百克鳕子中含维生素E高达5130微克。

    鱼鳞中含有大量的卵磷脂和脑磷脂。这是大脑所必需的最佳营养品。但人们吃鱼时,往往把鱼鳞刮去,这是很可惜的。可将鱼鳞洗净煮汤,加葱、姜、蒜、醋或料酒,味精和盐,冷却后冻成膏,是一道很爽口的美味佳肴。

    黑金抢鱼中含有丰富的硒,特别是它的白肉部分含量更高。人体缺硒是影响男性性功能、精子形成障碍的一个主要因素。硒还有抗癌的功能。研究指出硒与维生素E同时服用其作用比分别服用的功效要大一倍,而金抢鱼中的维生素E含量也很丰富。

    水产类的蛋白质比肉类蛋白质更易于消化,脂肪的质量也较肉类高,通常为液体状态存在,消化吸收率达95%左右。

    鱼肉中含有硫胺酶,能分解为硫胺素。因此鱼类死后应仅快加工烹调,及时破坏硫胺酶,以防硫胺素的损失。鱼肉容易腐败变质,鱼死后,由于微生物作用,使鱼体内蛋白质分解成组胺,时间越长,组胺越高。组胺能引起中毒。因此不能存放太久。即使在冰箱中也有限制。

    鱼干片和鱼松吃多了会酿成孩子氟斑牙。原来海鱼中含氟较高,而90%的氟化物集中在鱼骨中。鱼干片和鱼松含有大量鱼骨,含氟量特高。吃得多日积月累,就会导致慢性氟中毒。儿童正在长牙期,对氟很敏感。吃生鱼片容易使肝细胞怀死。鱼受水中污染物污染后,有一种中华睾吸虫最喜欢生长在河塘里的鱼肉内,生吃这种鱼,有可能将寄生虫转移的肝脏内,引起细胞怀死。

    雄鱼的精巢称为“鱼棉”颜色很白。通常的鱼棉和鱼卵都可食用有特殊的风味。在鱼棉中含有一种特殊的碱性蛋白,称为鱼精蛋白。这种蛋白与核酸结合成核蛋白,是组成精子头部的主要物质。碱性的鱼精蛋白可与碱性蛋白生成盐,可溶于水,加热也不凝固。利用这一特性可将其与蛋白分离出来。鱼精蛋白具有喜欢与其他物质结合的性质,这一特性在医学上有广泛的用途。如与胰岛素结合形成络合物,这种络合物在人体内可以缓慢释放出来,延长药效。给糖尿病人注射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只要每天一次,就能维持体内药效浓度。另一个用途是鱼精蛋白可以与肝素的硫酸基相结合,使肝素很快失去抗凝活性。医院都用鱼精鱼蛋白来抵消肝素的抗凝作用。此外,鱼精蛋白还有止血作用。

    鱼油中含有廿碳五烯酸(EPA)和廿二碳六烯酸(DHA)能增加脑神经的信息传递,提高思维和记忆能力。但是有人长期服用鱼油制剂“脑黄金”后,后引起神经过度兴奋,影响睡眠。专家认为,对于血小板偏低的者和少年儿童不宜服用“脑黄金”一类制剂。这也是物极必反的例子。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老年人适当地多吃些鱼,可预防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的原因中,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脑血管障碍,另一是退行性脑病变。后一种原因可通过多吃些鱼来防治。痴呆老人的脑细胞有部分死亡,如果摄入大量的DHA,可以使残留下来的脑细胞存活并发挥作用。这是一项很有希望的治疗方法。在对以鱼为主要食品的因纽特人的研究中,发现他们很少患癌症(特别是妇女不得乳腺癌)、心血管病、哮喘、风湿病和各种炎症。通过长期的研究证实,因纽特人经常吃鱼,大量摄取DHA后,抑制了体内前列腺素E2和前列环素的作用的结果。

 

4   鱼鳞的营养

  鱼鳞,通常都将它刮下来当废物扔掉。其实,鱼磷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还有铁、锌、钙和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以及胶质。鱼磷中还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可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积聚,具有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及心脏病等功效。目前国外已经开始兴起一股“鱼鳞食疗”热。鱼鳞可以用来做汤或做成鱼鳞冻。刮下的鱼鳞,清洗干净后放锅里加适量水,开锅后改用文火炖1小时,煮到鱼鳞变白、卷曲以至汤呈糊状,然后捞出渔鳞残渣。做鱼鳞冻则水要加得少一点,熬成后加些切碎的葱、蒜,再次开锅后,略加味精拌匀,倒入容器,冷却后,即成胶冻。食前若加些香油和花生酱,风味更佳

 

 

(二)  淡水鱼类

    1  鲤鱼

    鲤科鲤鱼 Cyprinus carpio 又称六六鱼、鲤拐子、赤鲤鱼。生长于江河、湖沼、水库中。

    性平,味甘。归脾、肾经。为补益利水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补益强壮、利水祛湿。适用于虚弱体质、内有水热及孕妇浮肿者。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B2、烟酸,钙,磷,铁,钾,钠,镁,肌酸,挥发性含氮物质,挥发性还原性物质,组织蛋白酶A、B、C,游离氨基酸及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肌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赖氨酸、组氨酸、胱氨酸等氨基酸,鳞含鳞硬蛋白。以黄河鲤鱼为上品,被誉为“诸鱼之长”。鲤鱼肉蛋白质含量随季节变化而有所不同,夏季其体内蛋白质和部分氨基酸最丰;到了冬季,其体内的胱氨酸、组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肌氨酸等氨基酸就会减少,而赖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尚稳定。故有“春桂夏鲤”之说。有开脾健胃,利尿消肿,清热解毒,止咳平喘,下乳安胎,利水消肿,退黄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慢性肾炎水肿,黄疸,脚气,水肿胀满,咳嗽,久咳气喘,少乳,特别是对孕妇的浮肿、胎动不安有良效。宜煮食。

    临床报导证明,鲤鱼对门静脉性肝硬化腹水或浮肿;慢性肾炎水肿有利尿消肿作用,可用作利尿剂。

    脑和脂肪可治癫痫,止眩晕;鳞可止血。

    鲤鱼肉有通利之力,多食易发动病气,加重病情。患发热病、传染性热病痈疽皮肤病、痢疾、腹部结块症的病人及有肝昏迷倾向及尿毒症患者均忌食。

 

    2  鲫鱼

    鲤科鲫鱼 Carassius auratus(L) 又称鲋鱼、喜头、鲫拐子。生长于江河、湖沼、池塘。

    性平、偏温,味甘。归脾、胃、大肠经。为补脾利水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益脾胃、安五脏。适用于脾胃虚弱、病后产后及内有水湿者,尤宜养生食用。主要成分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B1、B2、B12、烟酸,钙,磷,铁,钾,钠,镁,以及对人体有利的多种氨基酸如: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胱氨酸等;鱼肉中含有大量的水溶性蛋白质和蛋白酶;鱼油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廿碳五烯酸等,这些物质均可影响血管功能,降低血液粘稠度,促进血液循环。鲫鱼以冬季捕获雄性为佳品,肉厚子多者,其味尤美,有“冬鲫夏鲇”之说。有健脾益气,利尿消肿,清热解毒,通络下乳,利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呕吐,淋病,痈肿,溃疡,乳少,子宫垂脱,乳癌,四肢无力,痢疾,疝气,便血等症;以及慢性肾炎水肿和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病症的补调及治疗;对先天不足以及产后、术后、病后体质虚弱者,经常吃一些鲫鱼有益于康复。

    此外,鲫鱼煅灰存性,外敷可治痞肿、乳癌;其头煮汤可治脱肛、子宫下垂;子能明目;骨煅灰外敷可治黄水疮;鳞片熬膏内服可治妇女白带、血崩、血友病及子宫癌出血。

    鲫鱼和中药配合使用,可治老年高血脂并发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症。

    鲫鱼甘淡和平,若与鹿肉、猪肝、芥菜等温性食物同食,容易引起或加重过敏反应。鲫鱼温和养胃,有发动病气之力,多食可加重皮肤病的病情。慢性疮疡及疔疮、疥癣等皮肤病患者忌多食鲫鱼。鲫鱼有偏温之性,多食容易诱发和加重咳嗽哮喘、支气管炎之症。

 

    3  青鱼 

    鲤科青鱼 Mylopharyngodon Piceus (Richardson)。又称青鲩、鲭、黑鲩、乌鲭鲩。生长于江河、湖沼、水库中。“青、草、鲢、鳙”合称“四大家鱼”,为人工饲养的主要鱼类。

    性平,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灰分,钙,磷,铁,锌,硒,维生素B1B2、烟酸以及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胱氨酸等多种氨基酸,核酸等。

   有补气养胃,化湿利水,祛风除烦,预防流感,增长气力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气虚乏力,脚气湿痹,烦闷,疟疾,血淋,月经不调,痛经,久病体虚等症。

    青鱼中所富含的核酸,在生命细胞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又极为复杂的作用,以富含核酸的食品来滋养身体的细胞,有助于长寿。青鱼肉嫩刺少,营养价值高于其它三大家鱼。有益于抗癌和滋养细胞,有助于长寿。1883年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身体极虚弱,犹太医生施文格博士,建议这位肥胖的宰相吃青鱼膳食,此后,发现俾斯麦睡眠深长而平静,眼睛变得炯炯有神,肤色红润,体重下降,出人意料地活到83岁。

    胆:苦,寒。有泻热明目之功效。将胆囊连胆汁,挂通风处阴干,取汁研末,点患处,可治喉痹,痔疮。

    糟、醉青鱼易动风发疥,有病之人当慎食。

 

    4  草鱼

    鲤科草鱼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 又称白皖、混子、草鲲、皖鱼。生长于江河、湖沼、水库中。

    性温,味甘。归脾、胃经。为温中补虚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温暖脾胃、补益五脏。适用于胃寒体质、久病及无病强身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钾,钠,镁,维生素A、B1、B2、烟酸,以及多种氨基酸如: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胱氨酸等。以肥大色白者为佳。营养价值与青鱼相近。

    有暖胃和中,平肝祛风,治痹截疟等功效。可用于治疗体虚气弱,胃痛寒冷,风虚头痛,高血压,肝阳上亢之头痛眼花,目疾,少食,疟疾,感冒风寒,头痛,鼻塞等症。宜煮或蒸食。

 

    5  鲢鱼

    鲤科鲢鱼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Cuv.et val)又称白鲢、白脚鲢、白  。生长于江河、湖沼、水库中。

    性平、偏温,味甘。归脾、胃经。为温中补气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暖脾胃、泽肌肤。适用于脾胃虚寒体质及皮肤干枯者。

    主要成分有: 蛋白质,脂肪,灰分,糖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B1、B2、C、E、烟酸,钙,磷,铁,钾,钠以及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蛋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胱氨酸等多种氨基酸。以肥大鲜嫩者为佳。

    有补中益气,暖胃,泽皮肤,除热痰,祛风湿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气虚所致的纳少,少乳,神经衰弱,高血压,记忆力减退,痈肿,水肿,咳嗽等症;平时胶粘黄痰很多,咳吐困难,以致胸隔不时发生郁闷者,可吃鲢鱼消除这些症状。宜煮或蒸食。

    鲢鱼性温体有热者不宜食用,有触发宿疾疮毒之弊,有病患者均忌食用。多食令人内热口渴,体阳盛者和内热而口舌生疮,渴喜冷饮,便秘,生疮疡者均不宜。

 

    6  鳙鱼

    鲤科鳙鱼 Aristichtys nobilis (Richardson)又称胖头、花鲢、大头鱼、包公鱼。产于江河湖泊。

    性温,味甘。归胃经。为温补强壮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温中补虚、益脑充髓。适用于脾胃虚寒、脑力衰退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灰分,钙,磷,铁,钾,钠,镁,维生素A、B1、B2、烟酸,以及有益于人体的缬氨酸、亮氨酸、亮异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胱氨酸等。各种营养成分均较鲫鱼为丰。以肥大者为佳。民间有'花鲢吃头,青鱼吃尾,鸭子吃大腿”之说。清蒸花鲢头和花鲢汤是宴席上的名菜。

    有暖胃益脑,去头眩,强筋骨之功效。可用于治疗体虚眩晕,感冒,风寒头痛,老人痰喘,疣,妇女头晕,神经衰弱等症。宜煮汤食。

    多食易动风,发疥。热病及内热者慎用。有触发宿疾之弊。

 

    7  鳊鱼

    鲤科三角鲂 Megalobrama terminalis (Richardson)。又称鲂鱼、平胸鳊、法罗鱼。产于江河、湖泊、水库中。

    性温,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铁,磷,维生素B1、B2,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等。河南民谣云“伊洛鲤鲂,美如牛羊。”为河鲜珍品。

    有调胃气,利五脏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气血两亏,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脾胃失调,浮肿,咳嗽多痰,心悸失眠等症。脾虚者可配扁豆;多痰者宜加葱、姜;浮肿者可合米仁;失眠者须配莲子。

 

    8  鳟鱼

    鲤科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 (Richardson)。又称必、赤眼鱼。生于江河、湖泊。

    性温,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灰分,钙,磷,铁及维生素等。

    有暖胃和中,通乳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胃寒冷痛,产后少乳,寒凝经痛,胃痛寒冷,冻疮,寒凝经痛及调奇经八脉等症。

 

    9  感鱼

    鲤科感鱼 Elopichthys bambusa (Rich)。又称黄颊、竹鱼。生于江河湖泊。

    性平,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镁,锌,多种氨基酸及维生素B族等。

    有暖中和胃,通乳止吐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胃寒冷痛,产后少乳,呕吐,呃逆,小儿吐涎等症及肿瘤病人化疗的辅助治疗等。

    临床使用证实,感鱼作为肿瘤化疗期病人的食疗,可使呕吐症状明显减轻,且能保持食欲。

 

    10  鲦鱼

    鲤科鲦鱼 Hemiculter leucisculus (Basil)。又称白鲦、肉条鱼、囚鱼、参鱼。产于江河湖泊。

    性温,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及多种氨基酸等。有“健脾益气,功如同参、苓”之说。

    有暖胃止泻,健脾益气之功效。可有于治疗老人畏寒,脾虚寒泻,气血两亏等症。

 

    11  鳑魮鱼

    鲤科中华旁比Rhodeus sinensis Gunther。又称鳑魮、青衣鱼。生长于华东、华南江河湖沼中。

    性平,味甘。归脾、肾经。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灰分,维生素A、B族、E及多种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等。

    有益脾胃,补三焦,添精益髓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虚无力,阳痿,早泄,虚疮内陷,除痘毒等。

 

    12  鲃鱼

    鲤科锯倒刺鲃Spinibarbichthys denticulatus Oshima。产于西南、华南及海南岛各水域。

    性热,味甘。归脾、肾经。为温补强壮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暖五脏、补脾肾。适用于脾胃虚寒体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硫等。以鲜嫩者为佳。

    有温中壮阳,补肾益气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肾虚腰痛,阳痿早泄,乳癣等症。宜煮汤食。

    阴虚火旺者慎用。

 

    13  鳜鱼 

    旨科鳜鱼 Siniperca chuastsi (Basilewsky)。又称鳜鱼、石桂鱼、锦鳞鱼、鳌花鱼。生长于江河湖泊中。

    性平,味甘。归脾、胃经。为补益强壮养生佳品,日常食之可补五脏、益气血。适用于气虚血弱体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钾,钠,镁,维生素B1、B2、烟酸等。以肉质鲜嫩者为佳。有“鱼中珍品”之誉。其营养价值超过鲈鱼、鲤鱼。桂鱼春季最鲜嫩、味美,“桃花流水鳜鱼肥”就是赞誉春天桂鱼的佳句,为“鱼中上品”。

    有益脾胃,补气血,疗虚损,运饮食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虚劳体弱,痨瘵纳少,肺结核,小儿软疖化脓,肠风下血等症。内用煎煮、或作汤羹食,外用捣烂敷患处。桂鱼胆阴干研末,黄酒煎温呷,可治骨刺鲠喉。

    有寒湿之人不宜,若加入葱、姜则无此弊。

 

    14  黑鱼

    鳢科鳢鱼 Ophicephalus argus Cantor又称生鱼、乌鱼、七星鱼、蛇皮鱼、蠡鱼、鳢。产于江河湖沼。

    性寒,味甘。归脾、胃、肺经。为补益利水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补肝肾、益阴血、调经血、利水湿。适用于肝肾不足体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含量较高),多种氨基酸如组氨酸、3-甲基组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胱氨酸,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营养成分与青鱼相近。以肥嫩者为佳。此鱼皮厚,生命力顽强,有“龙宫大将军”之浑号。

    有补脾利水,去瘀生新,清热祛风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肾病水肿,心病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肺结核,脚气,湿痹,小便不利,痔疮,疥疮,顽癣,耳痛,口眼歪斜,产妇少乳等症。还可治疗妇产科和外科手术后虚弱,可使子宫和伤口愈合复原。宜煮食。

    黑鱼血可活血通络,治筋骨不舒;黑鱼肠煅存性研末,可治痔肿。

 

    15  鲥鱼

    鲱科鲥鱼 Macrura reevesii (Richardson)又称瘟鱼、三黎、三来、时鱼。生长于长江、珠江、钱塘江等大江入海河口水域。

    性平,味甘。归脾、胃经。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含量为鱼类之首,鳞下脂肪尤多,食时不用去鳞,否则会失去一部分营养),钙,磷,铁,维生素B1、B2,C、烟酸,碳水化合物等。

    有增进食欲,畅脾开胃,温中补虚,滋补强身,清热解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劳虚咳嗽,血气不足,体弱多病及水、火烧伤等症。鲥鱼汁液外敷,可治疗疔疮。以生鲥鱼肉贴疔疮上,固定后按紧,再用力揭起,可拔除疔疮之根,为拔疔第一妙药。鳞亦有同等除疔效力。

    鲥鱼最易腐败变质,鲥鱼出水即死,应及时食用。变质的鲥鱼不可吃。鲥鱼的某些部位有细刺和毛,还有三角刺,吃时要当心。鲥鱼患疥癞者不宜。体质过敏的皮肤病患者慎用。

 

    16 鮠鱼

    鮠鱼科长吻危 Leiocassis Longirostris Gunther。又称名丕、洄鱼。阔口鱼。主长江流域。

    性平,味甘。

    主于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B2、烟酸,钙,磷,铁等。以清明后营养最丰富,味极佳。古有“鮠食清明后,桃红柳绿时”之说。

    有补中益气,开胃利水之功效。可用于治疗体虚浮肿,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小便不爽等症。

    药理证实,有利尿作用。

 

    17  黄颡鱼

    鮠科黄颡鱼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又称  、黄颊鱼、黄樱、黄刺鱼。生长于江河湖泊中。

    性平,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多种氨基酸等。

    有益脾胃,利五脏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水肿,浮肿,瘰疬等症。煅灰可治喉痹。

 

    18  刀鱼

    科刀鲚 Coilia ectenes Jordan et seale 又称鲚鱼、子鱼、江鲚、凤尾鱼、河刀鱼、望鱼。

    性平,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锌,硒等无机盐,有益于儿童大脑发育。

    有补中益气,活血散瘀,调理肠胃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中气不足所致瘦弱无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纳少,呃逆喘促,疮痈,痔漏,慢性肠胃功能紊乱等症。

    药理研究证实,刀鱼所含的锌、硒能促进血中抗感染淋巴细胞增加,临床上也证实了刀鱼有提高人体对化疗的耐受力。

    刀鱼有助火发疥之弊,湿痰盛者及疮疥之人不宜。

 

    19  银鱼 

    银鱼科尖头银鱼  Salanax acuticeps Regan 又称面条鱼、面丈鱼、银条鱼、残脍鱼。

    性平,味甘。

    主要成分有:较高的蛋白质,少量脂肪,碳水化合物,富含钙,磷,铁(其中以钙的含量为鱼类之最高),维生素B1、B2、烟酸,以及多种氨基酸如: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氨苯丙酸、苏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胱氨酸等。经干制后,营养更高。银鱼的可食率达100%,为营养学家誉为“鱼参”。

    有滋阴补肾,益肺止咳,宽中健胃,和经脉,利水补虚之功能。可用于治疗营养不良,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腹胀水肿,胃寒疼痛等症。

    胃寒者食之加葱、姜;咳嗽者食之配淡菜;产后食之加精肉,可增加疗效。

    据日本《治疗》杂志介绍,有位日本妇女生于1871年,死于1972年,终年102岁。日本老年病学专家曾对这位妇女进行长寿因素的回顾性调查发现,老人生前喜欢吃银鱼,几乎每天必备。

    有资料证实,银鱼可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20  鲶鱼

    鲶鱼科鲶鱼 Parasilurus asotus (L)。又称额白鱼,  鱼、粘鱼、石  、  鱼。生于江河池沼中。

    性平,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多种氨基酸等。

    有滋阴开胃,催乳利尿,滋养强壮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痔疮出血,肛肿痛,水肿,食欲不振,血虚眩晕,消渴等症。鲶鱼尾生贴,可治口眼歪斜。鲶鱼目煅灰,可治皮肤脓疮。

 

    21  鳣鱼

    鲟鱼科鳣鱼 Huso dauricus (Georgi)。又称蜡鱼、颊鱼、玉版鱼。生长于大河、两江汇口处。

    性平,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氨基酸等。

    有利五脏,壮筋骨,长力气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病后体弱,补虚,疥癣,恶疮,消肿,止血等症。

    其肝治恶疮疥癣;鳔含大量胶质,可治破伤风。

    含胆固醇较高,老年人不宜,心血管病患者忌食。

 

    21  黄鳝

    鳝科黄鳝 Monopterus albus (Zuiew) 又称鳝鱼、长鱼。  

    性温,味甘。归肝、脾、肾经。为补益气血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补五脏、益气血、填精髓、壮筋骨。适用于气血虚弱、病后体虚者。

    主要成分有: 蛋白质,脂肪,钙,磷,铁,钾,钠,镁,维生素A,B1、B2、烟酸、C、E,尤以维生素A和铁的含量最丰。能使新陈代谢活跃,性功能旺盛,这正是人们吃黄鳝“壮阳生精”之所在。黄鳝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如: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胱氨酸等,尤以组氨酸的含量最高,构成了它的浓郁鲜美滋味。以肥大鲜活者为佳。黄鳝与甲鱼、泥鳅,乌龟同称“四大河鲜。”

    有补虚损,祛风湿,止痉,益气,活血壮阳,强筋骨之功效。可用以治疗贫血,肺结核,老年虚弱,小儿疳积,痢疾,淋巴结核,内痔出血,体倦乏力,心悸气短,足痿无力,虚劳咳嗽,消渴,下痢脓血,风湿痹痛,筋骨酸软,化脓性中耳炎,产后血淋,臁疮等症。此外,将黄鳝剁成泥,敷贴患处,可治臁疮久不愈合。宜煮、炒、炖食为佳。

    每100克黄鳝肉中的维生素A高达5000国际单位(100克猪肉中含17国际单位,100克牛肉中含40国际单位)常吃黄鳝,可以增进视力,促进皮肤新陈代谢。有人说“黄鳝是天然眼药”,患眼疾的人应适当地多吃黄鳝。

    黄鳝的脂肪中富含DHA和卵磷脂。DHA是廿二碳六烯酸,对脑发育有好处。卵磷脂是构成各器官组织细胞的主要成分,而且是脑细胞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根据美国试验研究资料表明,动物摄取卵磷脂后,记忆力可提高20%。

    黄鳝体内含有黄鳝素A和黄鳝素B,这两种物质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及调整血糖的生理功能。日本科学家已经提炼出这两种物质,并以此为原料,制成了一种降血糖的新药--糖尿清。据广西陆川县人民医院科研组的研究论文也证实了这一点。

    《名医别录》将黄鳝列为上品,指出黄鳝为温补强壮剂,适用于气血两亏,产后瘦弱,肾虚腰痛,四肢无力,风湿麻痹,子宫垂脱,口眼歪斜很有效果。

    黄鳝血有祛风,活血,壮阳的作用。可治疗面部神经麻痹所引起的口眼歪斜,左歪斜者涂右面的颊部;左面则涂右面颊部,半小时后洗去,三天后再作第二个疗程。黄鳝血还可治疗疮癣,耳痛,鼻出血。将黄鳝放于水中喂养6-8小时,取出用消过毒的夹子夹住其颈部,再用消过毒的剪刀剪断其尾部,让鲜血滴入耳内,侧卧30分钟左右。滴血前将患耳用3%的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擦洗干净,可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黄鳝皮可治妇女乳核硬痛。

    黄鳝肉内寄生一种颌口线虫的囊蚴,这种寄生虫可随半生不熟的鳝肉进入人体,引起感染,半个月后,患者体温升高,颈颌部及腋下、腹部皮下等部位,长出一个个的指节状疙瘩,这种疙瘩还会“爬行”,而一般药物无法治疗,只有切开疙瘩,取出囊蚴,方可治愈。

    多食动风发疥,外感热病或阴虚内热者忌食。疟疾、痢疾、胀满者不可食。不可与皮蛋同食,孕妇不可在食用黄鳝的同时食用甲鱼。

 

    23  泥鳅

    鳅科泥鳅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又称鳅。生长于湖、塘、沟及水田中。

    性平,味甘。归脾、肺经。为补气强壮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益气强身、通利小便。适用于气虚体质及孕妇、产妇、儿童和老人。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高于一般鱼类、肉类),脂肪,糖类,胡萝卜素,钙,磷,铁,维生素A、B1、B2、烟酸;还含有一种类似廿碳戊烯酸的不饱和脂肪酸,它是抵抗人体血管衰老的重要物质。泥鳅虽其貌不扬,但却是高档营养食品。被誉为“水中人参”。以春季捕获肥大者为佳。民间有“天上斑鸠,河里泥鳅”之说。尤以日本人所最为喜爱,大量从国外进口内销,为世界上独崇尚泥鳅和鳝鱼之国。

    有补中益气,补益脾胃,祛风利湿,解毒消炎之功效。可用于阳萎,痔疮,腋臭,跌打损伤,黄疸,泌尿系统感染,消渴,小儿盗汗,手指疔,传染性肝炎,热淋痈肿,水肿,疥癣和慢性溃疡久不愈合等症。宜煮食或炖食。将泥鳅皮贴于风湿痛和神经痛的部位,止痛效果明显。

    临近产卵的泥鳅,其维生素、矿物质和脂肪的含量均比鳝鱼多,其铁含量比菠菜高,维生素B2比肝脏高。因此,当身体疲劳,体力下降时,可以吃些泥鳅补补身体。据《素女经穴秘传图说》一书介绍:泥鳅是一种良好的强精壮阳药,功效理想。据报道,泥鳅还是一种保肝药,泥鳅能明显促进黄疸消退和转氨酶下降,尤以急性肝炎疗效显著。对肝功能及其他项目的恢复,对迁延性和慢性肝炎也有明显的作用。

    临床报道,用泥鳅和大蒜炖,不加盐食,可治水肿。用泥鳅炖汤服可治皮肤痒或疥疮痒。泥鳅炖豆腐治疗糖尿病饮水无度有良效。

    泥鳅肉中含有一种类似廿碳烯酸的不饱和脂肪酸,它是能抵抗人体衰老的重要物质。古养生家认为泥鳅“安于泥水,故调养脾肾。伏淤不病,故邪毒难犯;善窜深泥,故通经络;潜蛰若龟,故可长寿”。

    用泥鳅治疗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缺钙和佝偻病等引起的小儿盗汗,效果显著。泥鳅分泌的滑涎,有强力抗菌消炎作用,可用于治疗急性关节炎,腹膜炎,瘰疽,疔疮,横痃、中耳炎,耳下腺炎,腮腺炎,卵巢及输卵管炎,乳房炎及乳头炎等。采取泥鳅滑涎的方法,可滴红糖于活的泥鳅身上,即能加速滑涎的分泌。

    本品补而能清,诸病不忌,为肝病,糖尿病,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理想食疗佳品。

    不宜过食,肝病有肝昏迷倾向者忌食。

 

 

(三)  甲壳类

 

    甲壳类水产品,因其体内含有无毒的五价砷,如与维生素C结合,可转换成剧毒的三价砷--砒霜,故不可与维生素C同食,

 

    1  鳖

    鳖科中华鳖 Amyda sinensis (Wiegmann)。又称甲鱼、团鱼、元鱼、水鱼、王八、老鳖。生长于河湖、池沼中。

    性平,味甘。归肝经。为大补阴血养生佳品,日常食之可大补阴血、益气壮阳。适用于阴血不足、久病体虚、及妇女。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B1、B2、C,D、烟酸,钙,磷,铁,碘等。鳖肉不仅易于消化吸收,且产热量高,可促进血液循环,抑制癌细胞生长,提高肌体免疫功能。鳖中最佳部分是它的四周下垂的“鳖裙”。以4-5月捕获、背黑而光泽肥大者为佳。甲鱼肉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水产中佼佼者,为著名的滋补食品。

    有滋阴凉血,潜阳清热,散结消痞,益肾健骨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慢性肾炎,脾肿大,劳热咳嗽,子宫下垂,崩带,脱肛,阴疮,崩漏带下,寒湿脚气,阴虚骨蒸,痨热瘰疬,肿核,虚疮,久疟久痢,肝硬化腹水,肝肾不足之胁痛,慢性支气管炎,神经衰弱,慢性肝炎,肝硬化,十二指肠溃疡等症。宜蒸食,饮其汁更补人。

    甲鱼血为滋阴退热药,主治虚痨潮热,对肺结核有低热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外涂可治脱肛、面瘫。甲鱼头入药可补气助阳,治疗脱肛,子宫下垂,阴疮等。鳖甲含动物胶,角质蛋白,碘,维生素D等。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

    现代药理研究,鳖能抑制肝脾结缔组织增生,提高血浆蛋白水平,治疗肝脾肿大及肝炎并发贫血,白血球蛋白倒置。

    日本东京大学药学系的斋藤洋教授等人研究证实,食鳖有助于解除疲劳。他认为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剧烈的体育运动,用脑过度者,在感到疲劳时,可适当吃鳖,既补充了营养,又能很快解除疲劳,有利于身体健康。中医认为,鳖的功能是滋阴,只适用于阴虚的病人。该大学已将鳖制出粉剂,对高血压和肝炎病人有很好的疗效。鳖粉的作法:将绝食2天的鳖,净化体内后用-196°C的液态氮瞬时冷冻并破裂成碎片(1厘米的颗粒),再在-50°C温度下超微粉化而得。

    鳖的头、血、脂肪、胆、卵、鳖胶及鳖甲等均可入药。

    不可过食,尤以消化不良、孕妇及产后泄泻,失眠等患者不宜。孕妇不可将鳖与鳇鳝同时食用。

 

    2  龟

    龟科乌龟 Chinemys reevesii (Gray)。又称水龟、元绪、金龟。产于全国各地。

    性平(有文献为温),味甘、咸,有小毒。为大补阴血养生佳品,日常食之可大补阴血、强健筋骨。适用于阴血不足、产后体虚及老年人适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胶质,动物胶,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B2、烟酸等。以黑色者为佳。龟是地球上学古老的动物之一,已有两亿年的历史。它是动物中的“老寿星”,生命力很强,数月不食,可以不死。龟肉为人们所喜爱,所含营养物质易为人体吸收,是重病初愈的理想补养食品。

    有益阴补血,清热解毒,利胆明目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骨蒸痨热,止寒咳,血痢,筋骨酸痛,尿多,小儿遗尿,子宫垂脱,脱肛,胃下垂,糖尿病,痔疮下血,久咳咯血(尤以寒咳),疟疾日久,血痢,肠风痔血,筋骨疼痛,崩漏带下,心肾阴虚所致的腰腿酸痛、失眠、心烦、心悸,神经衰弱等症。宜炖食。

    龟板含动物胶,角质,蛋白质,脂肪,钙等。能抑制肿瘤细胞S-180、EC等,并可增强肌体免疫功能。可用于治疗肾阴不足,吐血,鼻出血,久咳遗精,血崩,带下,小儿囱门不合等症。龟板胶可滋阴补血。龟头可治脑震荡后遗症,头痛,头晕。民间用龟的胆汁涂面部丹毒,用龟尿点涂脑溢血舌肿难言。

    不宜与猪肉,瓜,苋菜同吃。

 

    3  虾

    肢节动物虾科虾。又称长须公、虎头公、曲身小子。产于河沟、湖泊、池沼、水田及大海。

    性温,味甘。归肾、肝经。为温补强壮养生佳品,日常食之可补五脏、益经血、通乳汁。适用于肾虚体质及产后乳汁不足者。

    主要成分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钾,钠,镁,碘,维生素A,B1、B2、烟酸以及多种氨基酸如: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胱氨酸等。虾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龙虾、对虾、海虾、河虾、白虾、青虾、毛虾、湖虾等。以青虾肥嫩者为佳。以海虾营养价值最高,所含的蛋白质比猪肉和河虾高20倍;脂肪则比它们低40%左右,维生素A又比它们高40%,还有抗衰老的维生素E及碘。虾皮中含钙量最高,且钙、磷比接近人乳,是任何食品无法比拟的补钙佳品。

    有壮阳益精,补中益气,补肾,通乳托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肾虚阳痿,腰膝酸软,倦怠无力,乳汁不足,小儿麻疹,水痘,皮肤溃疡,疮毒等症。宜煮食。

    孕妇常吃虾皮,可防止缺钙抽搐症及胎儿缺钙症;在高山野漠工作者常吃虾皮,可补充碘和食盐的摄人不足。

    药理研究证明,虾可使淋巴蛋白浓度增高,凝固性下降。犬静脉注射虾肉提取物,可使淋巴中血蛋白浓度升高,增进胸导管淋巴流量,血浆中有三磷酸腺甙类(ATP)出现,所以虾有增强肌体免疫能力的作用。《本草》中有“托痘疮,下乳汁,壮阳道,煮汁吐风痰,捣膏敷虫疽”的记载。近来研究发现,虾还可降血压,降低血脂。用虾米30克与大米同煮粥,加调味品常吃,可以降血压、血脂;与猪蹄同煮汁吃,可使乳汁充沛。

    虾中含磷丰富,仅次于鱿鱼干和全脂奶粉,名列第三。虾皮和连壳的制品,含钙量特别高。且钙、磷比例接近人体所需,使钙、磷能协同地为人体吸收利用。美国科学家认为,食用含钙量高的食物,比单纯服用钙片要理想得多。血压与含钙量有相连的关系,适当地补钙,可使血压下降;并能防治脑血栓、脑溢血等疾病。虾皮是补钙的最好食品。

    用鲜虾肉和猪蹄煮汤,可增加乳母的乳量,提高乳汁的质量。常吃虾仁炒韭菜能治肾虚阳痿和四肢无力。用活虾煮汤喝,可治小儿麻疹和水痘。

    有过敏性皮肤病,哮喘病患者不宜。遗精、早泄、阴茎异常勃起者不宜。

在食用虾等甲壳类水产品时,切不可同时服用维生素C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因为虾等甲壳类食物体内含有无毒的五价砷,当它与维生素C结合后,可以转换成为巨毒的三价砷――砒霜,可以使人中毒致死。

 

    4  对虾

    肢节科动物对虾科对虾 Penaeus orientalis Kishinouye。又称明虾。产于沿海各水域。

    性温,味甘、咸。归肝、肾经。为温补强壮养生佳品,日常食之可补五脏、益精血通乳汁。适用于肾虚体质及产后缺乳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灰分,钙,磷,铁,维生素A、B1、B2、烟酸等。营养丰富,为开胃之美食。能提升血浆中ATP的浓度。增进胸导管淋巴液的流量。

    有补肾壮阳,健胃,化痰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阳痿不举,痰火后半身不遂,筋骨疼痛,皮肤搔痒等症。其壳有镇惊作用。子可通乳。

   

    5  蟹

    方蟹科动物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 Sinensis H.Milne-Edwards。又称螃蟹、清水蟹、毛蟹、绒鏊蟹、河蟹、横行公子、横行介士、石蟹、稻蟹、湖蟹、无肠公子。产于沿海、长江流域江、河、湖、荡。

    性寒,味甘、咸,有微毒。归肝、胃经。为滋阴清热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滋阴液、养筋脉、清内热。适用于阴虚内热体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B1、B2、C、烟酸,甲壳素,胆固醇,钙,磷,铁,灰分,游离氨基酸和谷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胱氨酸等氨基酸,其组氨酸含量尤多。以霜后大而肥脂满者为佳。蟹味鲜美,能促进食欲。

    有补骨髓,充胃液,清热散血,通经络筋,接骨,催产下胎,抗结核,散瘀,治疽愈核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筋骨损伤,血瘀肿痛,疥癣,漆疮,烫伤,湿热黄疸,胎死腹中,胎盘残留和临产阵缩无力,胎儿迟迟不下,产后血闭,水肿,肩胛疼痛等症。宜蒸食或浸酒饮。

    古有用蟹治骨折的传说:“倘骨断筋折,损伤过重,服过童便、黄酒后,即取生蟹捣烂,以好酒冲服之,其渣敷于患处,日日服、敷之,同时服童便、黄酒,可治愈。为跌打损伤第一奇方。”

    蟹壳性凉,味咸。蟹壳是由几丁质的化学物质组成的,用碱和高温处理后衍生出一种新型的生化聚合物、脱乙酰壳多糖。这种壳多糖有许多医药用途,如在外科手术中制成的无菌纤维,缝合伤口的线等,还有防腐和作为分离介质等用途。蟹壳还有清热解毒,破瘀消积,止痛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伤筋折骨,瘀血肿痛,漆中毒,胎死腹中,临产阵缩无力,胎儿迟迟不下等症。患接触性皮炎,漆过敏等症,可用蟹煎汤,洗患处。或捣烂涂患处。跌打损伤,可把全蟹焙干研末,每次9克,温酒送服。乳痈初起,可打烂一只蟹,滤去渣。黄酒冲服。

    甲壳素能增强抗癌药物的药效。

    蟹性寒,腥气重,含蛋白质多,而蟹黄中胆固醇每百克中含量高达460毫克。所以有些人不宜吃。如:伤风、发热、胃痛、腹泻的病人吃后,会加重病情。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结石、肝炎活动期,也不宜吃;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脂患者均不宜吃蟹黄。此外,脾胃虚寒的人、老人、小孩、孕妇也不宜多吃螃蟹。有蟹不宜与柿子同吃之说。蟹肠、胃、腮不可吃,食之中毒。皮肤病和呼吸系统咳喘病人也不可吃。

 

    6  梭子蟹

    方蟹科动物海蟹。又称海螃蟹、飞蟹、枪蟹。

    性寒,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A、B1、B2、烟酸等。

    有活血止痛,消炎解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漆疮,湿热,产后血闭,风湿性关节炎,皮炎,接触性皮炎,漆疮等症。

 

    7  毛蚶

    蚶科毛蚶 Anadara Subcrenata Lischke。又称瓦楞子、瓦垄子。

    性温,味甘。

    主要成分有15种氨基酸,粗蛋白,粗脂肪,糖元,维生素A、B1、B2、C、烟酸等。能控制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其肉味鲜美,为名食。

    有养血活血,益气补中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气血两亏,贫血,胃酸过多,积年胃脘痛等症。

    壳性平,味咸。含碳酸钙,有机质,铁,镁,硅酸盐。能抑制胃酸。

 

    8  田螺

    田螺科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又称螺蛳、黄螺、方田螺、福寿螺。生长于池沼,河沟,水田内。

    性寒,味甘咸。归膀胱经。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甚微,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A、B1、B2、烟酸等。其糖类、钙,磷,铁及维生素的含量高于蛋类和黄鳝。中秋节前后田螺肥大,螺肉肥美。也有人认为清明前尚未进入繁殖期,此时田螺体肥肉厚,有“清明螺,赛过鹅”之说。

    有清热利水,解毒消痛之功效。可有于治疗湿热壅阻所致的黄疸,水肿,小便不通,脚气,痔疮便血,目赤肿痛,疔疮肿毒,腹中结热,脚气冲上等症。宜煮后加调味品食。将其肉捣碎外敷可治热疮。生浸取其汁饮,可治消渴。

    田螺对治疗小便不下有良效。宋朝《夷坚志》记载:江西上饶熊彦诚医生,年五十五,得病大、小便不通已五天,腹部胀大如鼓,无法治疗,即派人送信请好友慧月和尚前来诀别。慧月在途中遇一异人,此人听其所述,从水中捞起一只大田螺,对慧月说:“你的朋友有救了,将大螺拿到他家中,用盐半羹匙,同捣如泥,放在病人脐下一寸半处,用布包扎紧,稍等片刻大、小便即通”。如法医治,果然二便具通,病人得愈。

    据现代营养研究,田螺的营养成分和含量的组成,优于板鸭、鹅肉、鸡蛋、猪肉,不亚于鲫鱼、海参、鱿鱼、墨鱼。常吃田螺肉可以滋阴补肾,明目,增强肌肉弹性,使皮肤光泽细嫩并有多种保健功能。

    田螺中含钙量丰富,每100克田螺中钙的含量高达1300毫克,为牛奶的13倍。因此缺钙而患有骨质疏松的人,可将田螺作为食疗之首选。

    脾胃虚寒,外感未清,大便溏稀者不宜。

 

    9  螺蛳

    田螺科方形环棱 Bellamya quadrata (Benson)。又称蜗篱、蜗赢、蜗螺。生长于池沼、河沟、水田内。

    性寒,味甘。归膀胱经。

    主要成分有:丰富的蛋白质,钙(其含量为牛、羊、猪肉的20多倍),磷,铁亦较家禽高,维生素A、B1、B2、烟酸等。滋味鲜美,促进食欲。“清明螺,赛过鹅”,清明前后的螺蛳营养价值高,滋补作用强。

    有清热利尿,明目,解酒热,退黄疸,利大小肠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黄疸,水肿,淋浊,消渴,痢疾,目赤翳障,中耳炎,痔疮,疮痒风肿,肿毒,白浊等症。

    近年来,有文献报导,螺蛳中含有某种抗癌物质。

    多食不宜消化,令人腹痛。吃时应洗净烧透。

 

    10  海螺

    蝾螺科节蝾螺Turbo articulatus Reeve。又称狗眼睛螺、流螺、海赢。

    性冷,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多种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有清热明目,和气清神,除湿利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目痛,心烦,肠风痔漏,头疮,口角疮,小便不爽等症。煅灰可治头疮;其肉用麻油拌炒,清香可口,是口腔科、泌尿科的食疗佳品。

 

    11  泥螺

    阿地螺科泥螺Bullacta exarata (Philippi)。又称吐铁、麦螺、梅螺。生长于沿海各地。

    性寒,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黏液,多种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以洁白多脂者为佳。

    有补肝肾,益精髓,润肺,明目,生津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肾虚,阳痿,早泄,咽喉干燥,火眼,舌痛等症。

    泥螺壳中之黏液对人体黏膜有保护作用。

 

    12  海蛳

    锥螺科棒锥螺Turritella bacillum Kiener.及同科笋棒螺T.terebra (Linnaeus)。生长于沿海各地水域。

    性平。味咸。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等。

    有清热平肝,滋阴散结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头晕,痔疮肿痛,疮肿,赤眼,赤带,瘰疬结核,慢性肝炎,肠结便秘等症。

    其壳含碳酸钙,有制酸作用。

 

    13  牡蛎肉

    牡蛎科长牡蛎 Ostrea gigas Thunberg。又称蚝、海牛奶、疬黄、海蛎子。产于沿海各地。

    性平,味甘、咸。归归肝、肾经。为滋阴养血养生佳品,日常食之可滋阴养血、泽润肌肤。适用于阴血不足、肌肤枯燥者。

    主要成分:蛋白质,脂肪,岩藻糖,肝糖,10多种氨基酸,谷胱甘肽,维生素A、B1、B2、尼克酸、C、D、E,碘,铜,锌,锰,钡,磷,钙,镁,硒,铝,及氧化铁等(其中锌、硒含量为食品之首),锌对核酸和蛋白质代谢有益,有助于皮肤胶原、纤维细胞的形成,可使组织愈合,使皮肤细腻密实,并能提高性功能。锌还可促进儿童智育,有“益智海味”之称。古代人曾认为牡蛎是:“海族中之最贵者”,古罗马人称之为“海中美味-圣鱼”,并有“海牛奶”之美称。对人类很多疾病有食疗效果。以鲜嫩者为佳。

    有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等功效。可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神经衰弱,烦热失眠,心神不安,贫血,神经痛,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带下,皮肤癌,衄血,酒醉头痛等症。宜生食或汆食(入沸水中片刻即可食)。

    牡蛎中含有某种活性成分,是天然的生物反应调节剂,能够调节人体的防御功能,改善整体状况,提高抗病能力和人体天然的免疫功能,这些都是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而获得的结果。

    牡蛎提取物有明显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能降低高血脂病人的血脂中TXA2含量。有利于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能使肿瘤细胞对反射性敏感性增强,并对其生长有抑制作用。金牡蛎能多方面增强肌体免疫力,特别是使受化疗、放射治疗而免疫功能减弱的患者明显增强免疫力,升高白细胞,使病人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牡蛎含有丰富而质优的氨基酸、牛磺酸、糖元和各种矿物质、微量元素,特别是硒、锌含量之多,大大超过其他生物。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率先研制从牡蛎中提取药用部位,接着,我国1989年也研制生产了名为“金牡蛎”的制品。金牡蛎中含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有效成分,故能预防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金牡蛎中的牛磺酸有明显的保肝利胆的作用,因此,是防治孕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俗称胎气)的良药。此外,金牡蛎中所含的微量元素和糖元,对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矫治孕妇贫血和对孕妇的体力恢复均有好处。因此,金牡蛎对孕妇来说是一种良好而理想的食品。

    1987年日本厚生省颁布了提取牡蛎精粉的质量标准,使牡蛎提取物风行于欧美、澳大利亚等国。牡蛎肉固有的滋养作用,在国内外还被临床用于动脉硬化、心律不齐、冠心病、心绞痛、糖尿病、免疫力下降、肝炎、妇科疾病、妊娠反应、失眠、偏头痛等疾病的治疗和保健。

    还含有维生素B12,为一般食物所不备,对人类来说,维生素B12中的钴元素是预防恶性贫血所不可缺少的物质,牡蛎也具有活跃的造血功能。牡蛎中的糖元可以增加肝脏功能。牡蛎体内储存的肝糖量从10月前后逐渐开始增加,至次年1-3月达最高,此时味最鲜美,保肝的作用更强。牡蛎体内所含的蛋白质中有多种优良的氨基酸,如谷氨酸、半胱氨酸、氨基乙磺酸,这些氨基酸有解毒作用,可除去体内有毒物质。氨基乙磺酸有降低血中胆固醇浓度的作用,因此可预防动脉硬化。

    在1992年中山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和深圳海王药业公司合作研究发现,牡蛎提取物极可能含有某种新型的放射增敏活性物质,实验结果提示牡蛎提取物的作用可能与阻断癌细胞自身的修复功能有关,以致辐射损伤成不可逆性,最终强化了放射线的抑制癌症效应。牡蛎提取物的制剂还有升高体内白血球的功能,可以治疗当前恶性血液病的强烈化疗而造成白细胞下降

    在牡蛎的生长季节,有机会到还边去,应该多吃些新鲜牡蛎,滋补身体。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从牡蛎中可分离出具有抗菌作用的物质,经体外试验,能抑制化脓性链球菌的生长。其醋酸提取物可增强小鼠对大脑病毒的抵抗力,抑制链球菌、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

    壳含碳酸钙,磷酸钙,镁,氧化铁及有机质,有制酸、镇静、降压及抑制肿瘤细胞等作用。

    牡蛎油称蚝油,营养丰富。

    虚而有寒者不宜。

 

    14  蛤蜊

    蛤蜊科动物蛤蜊Mactra。又称沙蛤沙蜊、吹潮。

    性寒,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磷,碘,维生素A、B1、B2、烟酸等。蛤蜊肉鲜美,有“吃了蛤蜊肉,百味都失灵”之说,并被视为百味之冠。

    有滋阴润燥,利水利尿,化痰止咳,软坚消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热,痰火内蕴所致腹水肿胀,小便不利,阴虚消渴,失眠,崩漏带下,痔疮,淋巴肿大,甲状腺肿大,糖尿病,黄疸及瘿瘤,咳嗽,男子白浊,烫伤等症。

    阳虚体质,脾胃虚寒,腹痛,泄泻患者忌食。

 

    15  文蛤

    帘蛤科动物文蛤 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又称花蛤、黄蛤、海蛤、圆蛤。

    性寒,味咸。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碘,维生素A、B1、B2、烟酸等。其味鲜美,为蛤类之上品。

    有清热利湿,化痰散结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淋巴结核,水肿,黄疸,甲状腺肿大,咳嗽痰多,月经失调等症;配合其它药物,可治酒齄鼻。

    药理研究证明,利用文蛤硬壳提取的蛤素,能抑制肿瘤的生长;文蛤组织的提取液,对葡萄球菌、Moloney白血病毒、S180、艾氏瘤腹水型、肝癌腹水型和肝癌实体型等,均显示出较强的抑制作用。蛤类中以杂色蛤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最佳。

    文蛤壳含壳角质,硫酸钙,能化痰制酸。诸蛤中以杂色蛤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最佳。

    气虚有寒者不宜多吃。

    16  河蚌

    蚌科背角无齿蚌 Anodonta woodiana Lea。皱纹冠蚌 Cristaria plicata Lea。三角肌蚌 Hyriopsis Cumingii Lea。又称河歪、河蛤蜊、乌贝。

    性寒,味甘、咸。归肝、肾经。为滋阴凉血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滋阴养肝、凉血清热。适用于阴虚内热体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以内腮板和外腮板含量为最),磷,铁,锌,铜,镁,钾,硒,维生素A、B1、B2、烟酸、E,以及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如: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胱氨酸等。尤以钙的含量高,以内腮板及外腮板含量最多。苏北流行“春喝一碗河歪汤,伏天不生疖和疮”的民谣。

    有滋阴养血,清热解毒,明目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血热所致的目赤肿痛,高血压,眼底出血,结膜出血,烦热消渴,糖尿病,尿路感染,黄疸肝炎,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肾炎水肿,急性、慢肾炎,泌尿系统结石,泌尿系统感染,血崩带下,痔瘘,目赤,酒毒,湿疹,肾衰等症。外用取其汁,可治湿疹、痘毒,鼻疔等症。

    药理研究表明,蚌肉的均浆液,动物实验对小白鼠W-258癌细胞的抑制率高达40-70%,与对照组比,有非常显著的意义。此外,均浆上清液的丙酮提取物、均浆煮沸液也有明显的抗癌活性。由于加热不受破坏,故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另河蚌制剂“生长灵”有治疗恶性肿瘤的作用,是低毒、高效的生物免疫制剂。以60钴射线对小鼠前给予“生长灵”,则可提高存活率,最高达60%,这对癌症放疗患者的保护、康复很有帮助。其珍珠层粉能抑制S180肿瘤。

    另有合浦珠贝母,功效相似,其所含氨基酸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保护上皮机能,镇静安神。其珍珠层粉能抑制S180肿瘤。

    蚌肉硬,不易消化吸收,脾胃虚寒,便溏者慎食。

 

    17  蛏肉

    竹蛏科缢蛏 Sinonovacula constricta (Lamarck)。又称缢蛏、蛏子、青子、美人干。

    性寒,味甘、咸。归肝、肾经。为滋阴养血养生佳品,日常食之可滋阴养血、补虚情热。适用于阴血虚弱体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仅次于淡菜),少量脂肪,钙,磷,铁,钾,碘,碳水化合物(超过各类海鲜)等。以鲜嫩者为佳。滋味鲜美,有促进食欲的作用,为南方水产之一绝品。被誉为“’美人干”。

    有滋阴清热,补虚除烦,止痢解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痢疾,乳汁不足,放、化疗后口干烦渴,坏血病等症。宜煮食。

    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

 

    18  蚬肉

    蚬科动物河蚬 Corbicula fluminea (Müller)。又称河蚬、沙蚬、闪蚬。生长于河川、湖沼中。

    性寒,味甘、咸。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维生素A、B1、B2、B12、C、烟酸,铁,钙,钴,腺甙等都非常的丰富,还含有一定量的钴和牛磺酸。其中维生素A居海产品之首。维生素B12的含量与动物的肝脏相等。所含的钴,对补养血液十分有利。以黄蚬质量最佳,宜与葱花同煮。

    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消渴,小便赤涩,火眼,痰喘,反胃,黄疸,湿毒,脚气,疔疮肿毒等症。

    临床表明:B12对贫血有特殊的疗效;对肝功能恢复也有辅助作用。早在古代,就用于肝病的治疗;能治夜盲症及促进母体乳汁分泌,加快产妇体力恢复。

    壳可祛痰化湿。

    多吃令人出现冷气及发生咳嗽。

 

    18  淡菜

    贻贝科贻贝Mytilus edulis Linnaeus的厚壳贻贝和贝母。又称贻贝、壳菜、海红。为贻贝科动物厚壳和其他贻贝类的贝母,经干制而成的干制品。

    性温,味甘。归肝、肾经。为补肝肾、益精血的养生佳品。日常食之可补肝肾、益精血、助肾阳、强腰膝、乌须发、安五脏。且不寒不热,补而不滞腻。阴阳皆调,性质温和,尤以养生食用。适用于体形瘦弱、肝肾虚弱、年老体弱及无病强身者。

    主要成分有:碳水化合物,多糖,蛋白质(含量特别高,超过海参、干贝、虾、蟹),脂肪,灰分,钙,磷,铁,锌,碘,肝糖,维生素B2、烟酸等。肉味鲜美,被誉为“海中鸡蛋”,有“东海夫人”之雅称。以个大体肥,肉色红黄或黄白有光泽,干燥无杂质,无足丝者为上品。

    有补肝肾,益精血,调月经,降血压,消瘿瘤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眩晕,盗汗,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阳痿,崩漏带下,产后血结,功能性子宫出血,精血衰少,腰酸背痛,虚劳赢瘦,吐血,久痢肠鸣,瘿瘤等症。对体温失调及肢体常倦者,食用后有良好的效果。宜煮食。

    淡菜是风湿、甲亢病人的极好保健品。玻利维亚的渔民,常年生活气候十分潮湿的海岛上,但奇怪的是却没有一个人得风湿病。据分析,这与常年吃淡菜有关。其脂肪中含不饱和脂肪酸特别多,尤以廿四碳稀酸占16.6%。而这种物质是人体不能化成的必需由食物提供的一种脂肪酸,对维持正常肌体的生理功能很重要,能促进发育,保护皮肤及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所含的肝糖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中医视之为柔肝补肾之佳品。

 

 

   

                  (四)  海 洋 鱼 类

 

    1  海参

    刺参科刺海参 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又称沙参、刺瓜参、海黄瓜。产于渤海、黄海、南海等水域。

    性温,味甘、咸。归心、肾经。为补益强壮养生珍品,日常食之可补肾气、益精血、润五脏、强身体。适用于虚弱体质和老年、小儿。

    主要成分有:粗蛋白,蛋白质,粘蛋白,糖蛋白,粗脂肪,脂肪,碳水化合物,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钙,磷,铁,碘,维生素及海参素(或称海参毒素)等。几乎不含胆固醇;其中甾醇,三萜醇,粘蛋白,氮,多糖部分的氨基己糖、己糖醛酸和硫酸等,另含一种糖蛋白,其中含藻岩糖约60%。自古以来“山有人参,海有海参,两参齐名”之说和“水中人参”之称。与干贝、鱼翅、鳘鱼肚、鲍鱼、虾米、鱿鱼干、琼胶合称“海味八珍”。我国西沙群岛和海南岛产有梅花参、乌元参、岛参,福建浙江产的光参、肥皂参,北方海域产的刺参、白参,其中的梅花参和刺参最为名贵。梅花参最大,每条干品重可达250-500克。被成为“海参之王”。

    有补肾益精,强阳滋阴,补血润燥,调经,养胎利产,止血消炎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精血亏虚,虚弱劳累,阳痿梦遗,早泄,小便频数,大便干燥,各种失血后之贫血及肺痨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催奶,外伤出血,胃痛泛酸,肠燥便秘,肺结核,神经衰弱,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肾虚腰痛,齿摇,记忆力衰退,阳痿,女子阴冷,夜尿频多,冬季怕冷,癫痫等症。并有利于慢性肝炎的康复。宜煮食或炖食。

    海参所含的碘极为丰富,是构成人体甲状腺素必不可少的元素;所含的软骨素硫酸,经研究老年学证明,软骨素硫酸的成分减少和肌肉的衰老现象有关。所以常吃海参,有“驻颜”抗衰老作用。明代有一老人,因患痨病吃海参治愈,以后便嗜海参如命,家里值钱的东西,都用来换海参吃,还经常求朋友资助,由于他经常吃海参,九十多岁,仍面如童颜,须发尽黑。

    药理研究发现,海参中所含的海参毒素为一种抗霉剂,在6-25微克/毫升的浓度就能能抑制多种霉菌;能抑制S180及Krebs-a腹水癌的生长。粗制海参霉素溶液能抑制某些肿瘤。海参还可提取结构类似皂角甙的毒素,对治疗中风痉挛性麻痹有效。海参的提取物粘多糖经实验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海参体壁含刺参酸性多糖。药理研究发现,刺参酸多糖有抗放射损伤、促进造血功能、将血脂和抗凝血作用。现代医学还将海参列为降血压的食品之一,认为海参能够调节人体血压。

    海参肠含钒,其含量为各类食物之首。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参与脂肪代谢,能降低血脂,对冠心病患者有益。内脏含一种硫酸多糖,亦为独特之处。海参再生能力很强,将其切成数段,每段均可生成小海参,其内脏被其它动物所吃,只要能逃脱,还可再生新的内脏,海参的这种再生能力,使它具有滋养,生肌,修补的功效。不同品种的海参有不同的功效,刺参、梅花参用于补肾、治水肿;黑乳参可用于月经不调或产后催乳。海参的提取物粘多糖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海参壁含硫酸多糖,对小儿麻疹有一定的疗效。海参肠焙干研末,可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海参不寒不燥,性质温和,四季皆宜。

    痰多,脾胃虚弱,便泻及遗精者不食或少食。

 

    2  魮目鱼

    鲆科牙鲆 Paralichthys Olivaceus (Temminck et schlegel)。又称牙偏、偏口、沙地、左口。产于沿海各地。

    性平,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1、B2、烟酸等。

    有消炎解毒,补虚益气,止泻止痢之功效。可用于治疗体虚力弱,劳伤,食物中毒,痢疾等症。

    不可多食,多食动气。

 

    3  鲟鱼

    鲟科中华鲟 Acipenser sinensis Gray。鲟科白鲟 Psephurus gladius (Martens)。同科达氏鲟 A. dabryanus Dumeril。又称鲔、章、碧鱼。sephurus gladius (Martens)。产于大江近海中。

    性平,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B1、烟酸,氨基酸等。

    有补气益虚,活血通淋,利五脏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血淋刺痛,恶心疥癣,鼻衄及各种出血症。

 

    4  塘鳢鱼

    塘鳢科塘鳢鱼 Odontobutis obscura。又称土鲋鱼、鲋鱼、菜花鱼、鲈鳢。产于浅水中。

    性温,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及氨基酸等。

    有健脾益气,补肾健胃,扶阳壮阳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噎膈,阳痿,疮疥,消肿,肾虚经痛,止痛,脚气,脾胃失调等症。

    塘醴鱼补而能通,诸病无忌,酒煮可壮阳,加糖则定痛,加醋可去风,加糟能消肿,加豆豉治皮肤疮疡等症。

    塘鳢子壮阳作用更强,塘鳢子下酒服可治阳痿。

 

    5  鲻鱼

    鲻科鲻鱼 Mugil Cephalus Linneaus。又称子鱼、白眼、乌鲻。

    性平,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族及多种氨基酸等。

    有健脾益气,消食导滞,利五脏,通乳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小儿疳积,血虚眩晕,产后少乳,崩漏带下,气血两亏等症。

 

    6  杜父鱼

    杜父鱼科松江鲈 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又称四鳃鲈、伏念鱼。生于各海域。

    性温,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B1、B2、烟酸及多种氨基酸等。以松江产为上乘。烹调时加酒、醋,其鲜美之风味始出,吸收亦易。

    有健脾益气,补五脏,益筋骨,安胎补中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小儿睾丸发育不良,小儿疳积,慢性腹泻,气血两亏,胎动不安等症。

 

    7  带鱼

    带鱼科带鱼 Trichiurus haumela (Forskal)。又称鞭鱼、海刀鱼、鳞刀鱼、牙带鱼。产于沿海各水域。

    性温,味甘。归脾、胃经。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可与猪肉、牛肉媲美),脂肪,钙,磷,铁,钾,钠,镁,碘,维生素A、B1、B2、C、烟酸以及人体所必需的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胱氨酸等营养成分。每年从惊蛰到清明是带鱼肉最嫩肥丰腴、油润之际,鱼刺滑软,味道极鲜,被誉为“开春第一鲜”。

    有暖胃,补虚,养肝补血,润肤,祛风,杀虫之功能。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食欲不振,产后乳汁过少,神经衰弱,呃逆,瘿瘤,皮肤干燥,皮肤粗糙等症。宜清蒸、焖炖、油炸食。

    带鱼肥嫩少刺,易于消化,是老人、儿童、孕妇和病人的理想食品。

    带鱼的鱼鳞含有20-25%的卵磷脂,丰富的蛋白质,磷,铁,碘等。卵磷脂中又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良好的降低胆固醇,防治动脉硬化,预防冠心病,使人长寿的作用。卵磷脂被人体吸收后,首先分解出胆碱,循环到大脑后可增强人的记忆力。卵磷脂还可以控制脑细胞的死亡,具有使大脑“返老还童”的功能,对老年人大有裨益。带鱼鳞中的丰富油脂,还含有多种不饱和的脂肪酸,能增强肌肤表皮细胞的活力,具有美容的效果。动物实验表明:带鱼鳞油喂养大白鼠,可其血清胆固醇显著降低,毛长得特别好。科研人员将此油用于头发枯黄的小孩,一个月后,孩子的头发完全变得黝黑。带鱼鳞经酸化处理后,还可提取6-硫化鸟嘌呤,制成药后可治急性白血病、胃癌,淋巴肿瘤等症。带鱼鳞外敷患处,可治外伤出血。

    带鱼易动风发疥,哮喘,中风,疮疡病人不可多吃。

 

    8  鳗鲡

    鳗鲡科鳗鲡 Anbuilla japonica Temminck et schlegel。又称白鳝、白鳝,风鳗,青鳝、蛇鱼、河鳗。产于江河湖泊及海南岛。产卵期可见于大海。

    性微寒,味甘。归肝、肾经。为滋补强壮养生佳品,日常食之可补五脏、壮筋骨。适用于肝肾不足、痨病体虚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肉豆蔻酸,鳕酸,鳗血酸,磷,钙,铁,维生素A、B1、B2、C、烟酸(尤以肝脏中维生素A、B1、B2的含量最为丰富)等。肌肉中还可以分离得肌肽和鹅肌肽,并含有挥发性碱性氮、挥发性还原性物质。鱼身黏液中含有多糖,多糖中含葡萄糖、半乳糖胺、葡萄糖醛酸;鳗鱼肝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1、B2。以湖、池产而肥大者为佳。

    有滋补强身,祛风湿,杀虫等功能。可用于治疗骨蒸痨热,风湿痹痛,小儿疳积,脚气,风疹,肠风下气,肺结核低热,咳嗽日久,夜盲,痔疮,阴痒,赤白带下,恶疮,白癜风,神经衰弱,淋巴结核等症;对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淋巴结核、慢性溃疡等病人的康复也十分有效。其脂肪可治皮肤白驳。宜煮食或炖食。

    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记录这样的传说:金山渔民在水中捞起一只箱子,打开一看,内有一位骨瘦如柴的青年女子,自幼生了肺病,父亲怕她传染给别人,才将她抛入水中。渔民天天给她吃鳗鱼,日久居然痊愈。

    鳗鱼有补气兴阳之力凡阴虚火旺之症皆不相宜。鳗鱼有小毒。生性滑利,脾胃虚弱,易泄泻者应少食用;因含脂肪丰富,痰湿之体不可多食;孕妇不可食用,以免损胎动气;肥胖之人不可多食久食。

 

    9  鲳鱼

    鲳鱼科银鲳 Stromateoides argenteus (Euphrasen)。或同科中国鲳S. sinensis(Euphrasen)。又称鲳侯鱼、鲳鳊鱼、平鱼、鲳银、片鱼,镜图,白鲳。分布于沿海水域。

    性平,味甘、淡。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镁,磷,铁及胆固醇等,其含糖量居鱼类之首。肉厚,刺少,味美。

    有益气养血,柔筋利骨之功能。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慢性腹泻,贫血,筋骨酸痛,足软无力,头晕心悸,失眠健忘,体虚肾亏,阳痿早泄,四肢麻木等症。

    高胆固醇、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不宜。多吃可动风发疥。鲳鱼子可令人泻,一般弃之不吃。

 

    10  鲨鱼

    真鲨科阔口真鲨 Carcharhinus  latistomus Fang et Wang 又称鲛鱼、溜鱼。生长于黄海、东海。

    性平,味甘、咸。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胶体蛋白,磷脂,不饱和脂肪酸,多种无机盐,维生素A、D等。脊椎骨及软骨含软骨素;肝含维生素A、D;脑和卵巢含磷脂和胆固醇;胆汁含胆酸,牛磺胆酸;翅含软骨素。

    有益气补虚,利五脏,开胃进食之功效。可用于治疗五脏虚损,气血不足所致虚劳诸症;也可用于消肿散瘀,瘀血肿痛,创口久不愈合,腹泻,胃脘痛,头痛,喉痹肿痛,妇女月经痛,肺虚气短,夜盲等症。

    鲨鱼具有惊人的免疫力,有人将其腹剖开,放归海水内,一个月捞上来时,内脏照常工作,没有一点感染和坏死现象,也难见鲨鱼患癌。其翅含降血脂、抗动脉硬化及抗凝血成分。冠心病患者每日吞服翅粉2-3克,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其肉有利于白细胞减少者之提高。

    鲨鱼胆可消炎解毒。

 

    11  海鳗

  (牙鱼、狼牙鳝、蟒鱼)

    性平,味甘。归脾、胃经。

    主要成分有: 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铁,丰富的维生素A、B1、B2、C、烟酸等。

    有祛风湿,平疮毒,活血通络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虚劳骨蒸,关节痛,面神经麻痹,脚气湿疹,疮疡,痔漏,小儿疳积,虫积腹痛及气管炎,急性结膜炎,肝硬化,神经衰弱,产后风痒,贫血等症。

    海鳗的脑、卵巢及脊髓中含脑磷脂,卵磷脂及胆固醇等。磷脂对某些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肝硬化的病人常出现血浆磷脂过低,溶液浑浊,脂质沉积。若向血液中纳入高浓度的卵磷脂,则使胆固醇、卵磷脂的系数逐渐恢复正常范围。临床上常用作防治脂肪肝及滋补壮身的药物。

    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患者不宜。

 

    12  马面鱼

    鳞屯科绿鳍马面屯 Navodon modestus (Gunther)。 又称橡皮鱼、孜孜鱼、面包鱼、烧烧鱼、剥皮鱼。生长于沿海各水域。

    性平,味甘。

    主要成分有:丰富的蛋白质(且易为人体吸收,吸收率高达97%)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A、B1、B2、B12、C、烟酸等。

    有和胃止痛,消炎止血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胃炎,胃溃疡,肝气疼痛,食欲不振,病后体弱,小儿营养不良,食欲不振,消化道出血,乳腺炎,乳疖肿痛,等症。

    有过敏史者慎食。但剥去外皮,除去内脏,即与诸病无碍。

 

    13  墨鱼

    乌贼科金乌贼 Sepia esculenta Hoyle。又称乌贼鱼。生长于沿海水域。

    性平,味甘。归肝、肾经。为妇女保健佳品,日常食之可补肝肾、助血脉、调经带崐、利胎产、强筋骨。适用于妇女血虚、月经过多及胎前产后食用。

    主要成分有: 蛋白质,少量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1、B2、烟酸,所含之多肽有抗病毒、抗放射线作用。墨鱼无刺,可食部分达75%,味鲜美,雌者尤佳,以南洋所产淡干者为上乘。

    有补血,健脾,止血,止带,温经,明目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贫血头昏,闭经,咳嗽多痰,胃痛乏酸,小儿痰喘,咳嗽吐血,水肿,湿脾,脚气,痔疮,妇女闭经,白带崐,产后乳少,肝病腹水,贫血等症;特别适用于眼虚朦胧,迎风流泪的患者。墨鱼骨有收敛止血的作用。被称为“血分药”,是妇女贫血、血虚闭经的最佳食品。鲜品宜煮、崐干品宜炖。

    近年来,科学工作者发现,墨鱼中有抗病毒物质。临床经验表明:墨鱼中之墨,止血效果好,对治疗子宫出血,消化道出血,肺结核出血等症有效率很高。

    墨鱼骨(药用名海螵硝)验粉,外敷,治下肢溃疡效果显著。

    多食墨鱼,对提高免疫力,防止骨质疏松,治疗倦怠乏力,食欲不振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有胃痛者只能喝汤。

 

    14  黄鱼

    石首科大黄鱼 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或小黄鱼 Pseudosciaena Polyactis Bleeker。大黄鱼又称黄花鱼、石首鱼、海鱼;小黄鱼又称小黄花鱼。生长于东南沿海水域。

    性平,味甘、咸。归胃、肾经。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灰分,钙,磷,铁,碘(其中磷、碘尤高)维生素B1、B2、烟酸以及人体所必需的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胱氨酸等。黄鱼营养丰富,有独特的风味,可增进食欲。

    有开胃、益气,填精,调中止痢,明目安神之功效。可用于治疗久病体虚,少气乏力,面黄赢瘦,头昏失眠,目昏神怠,肾虚腰痛,阳痿早泄,泌尿系统结石,出血,呕血,瘀血,肿毒,难产,食欲不振等症。亦可用于食道癌、胃癌的辅助治疗。宜清炖、红烧食。

    鱼鳔中含高粘性的胶体蛋白和粘多糖物质。黄鱼的白脬,可炒炼成胶,再焙黄如珠,称于鳔胶珠,具有大补真元,调理气血的作用。对消化性溃疡,肺结核,肾结核,再生性障碍性贫血,脉管炎等症均有一定的疗效。

    多食易生痰助毒,发疮助热,痰热素盛、易发疮疡之人不宜多吃。

 

    15  章鱼

    章鱼科章鱼 Octopus。又称八带鱼、八爪鱼、真蛸、章举。生长于浅海砂砾、软泥及岩礁处。我国常见的有饭蛸   O.fangsiao。长腕蛸 O.variabilis。和真章鱼、真蛸O.Vulgaris.

    性温,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含量较高),糖分,钙,磷,铁,碘,及多种维生素。

    有益气养血,收敛生肌,解毒消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乳少,贫血,血气不足等症及痈疮肿毒久溃不收的辅助治疗

    荨麻疹及过敏反应者不宜食。

 

    16  鲈鱼

    旨科鲈鱼 Lateolabrax japonicus (Cuvier et Valeniecnnes)。又称花鲈、鲈板、鲈子、花寨。生长于沿海及河口段水域。

    性温,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铜,铁,维生素A、B1、B2、烟酸,灰分等。秋后鱼肥,肉白如雪,有“西风斜日鲈鱼香”之说。营养丰富,肉质细腻,鲜美无比,令人食欲倍增。

    有健脾胃、补肝肾,止咳化痰和促使手术后的伤口愈合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痛,脾虚泄泻,妊娠水肿,小儿疳积,消化不良,水气,风痹,肾亏腰酸,健忘失眠,脾胃气虚,消瘦等症;还有安胎作用,治胎动不安。

    近年来,发现鲈鱼治痤疮有良效。

 

    17  鳓鱼

    鲱科鳓鱼Ilisha elongata (Bunnett)。又称白鱼、勒鱼、快鱼、火鳞鱼、曹白鱼、鲞鱼。生长于沿海水域。

    性平,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钾,钠,镁,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族等。鱼鳞中含有丰富脂肪,清蒸时可不除鳞。

    有开胃暖中,助脾气,调五脏,利水止泻,滋补强壮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心悸怔忡,气短乏力,食欲不振,慢性腹泻,水肿,神经衰弱,心悸怔忡,筋骨疼痛,劳疟,虚疟等症。

    不可多吃,多吃易发风动气。与老姜或豆豉同煮则无发性。

 

    18  海蛰

    根口水母科动物海蛰Rohpilcm csculcnta Kishinouye 的口腕部(海蛰头)、伞部(海蛰皮)。又称水母、海蛇,石镜、白皮子、海僧帽。

    性平,味咸。归肝、肾经。为清补化痰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滋阴清热,补心益肺,化痰润肺。适用于阴虚内热、肥胖痰湿体质及孕妇。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微量脂肪,碳水化合物,甘露多糖,灰分,钙,磷,铁,碘,维生素B1、B2、烟酸,胆碱等,蛋白质中含有多种氨基酸。海蛰皮以片大完整,黄白色无血丝,无泥沙,脆嫩者为上品;海蛰头以肉杆完整均匀,色米黄有淡红,光亮,松脆者为上品。

    有清热解毒,补心益肺,化痰软坚,降血压,扩张血管,祛风除湿,消积润肠,解酒醒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痰咳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痞积,胃溃疡,溃疡病,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风湿痛,大便燥结,白带过多,高血压,无名肿毒等症。宜煮食或拌食。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海蛰头原液中有类似乙酰胆碱作用。能减弱心肌的收缩力,降低血压,扩张血管。据临床报道,用海蛰治疗的200例高血压,结果对各期高血压均有明显的效果。特别是对早期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尤佳。长期服用无副作用,可血压保持长期稳定。。海蛰中所含的丰富甘露多糖等胶质物质,能防止动脉硬化,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有满意的疗效。著名的高血压方剂雪羹汤就是以海蛰与荸荠协同使用的一种方剂。海蛰可作为老年人阴液不足,肠中干燥,导致大便困难患者的润肠通便剂。每晚用麻油拌海蛰吃,持之以恒,可保大便通畅。

    海蛰含碘量高,对甲状腺肿大和其他缺碘性疾病的防治有好处。

    脾胃虚寒者不可食,不可多吃,否则会加重消化系统慢性疾病的病情。
------------------------------------------------------


食物的营养成分与医疗价值(六、瓜果)

六  瓜  果

 

    瓜果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果糖、维生素、胡萝卜素、膳食纤维、矿物质(微量元素)的主要来源。尤其是人体维生素摄入的又一重要来源。

 

(一)  鲜果类

    1  苹果

    蔷薇科植物苹果Malus pumila的果实。又称蔡子、频婆、林檎。

    味甘酸,性凉。归脾、胃、肾经。为补益赃腑,护肤养颜,益脑增智养生食品。适用于体弱者尤其是老人和儿童。

    主要成分有:微量蛋白质,微量脂肪,糖类(居水果之首),枸掾酸,苹果酸,奎宁酸,柠檬酸,酒石酸,蹂酸,果胶,P-香豆酸,柚皮素,柚皮甙,山梨醇,香橙素,钙,磷,铁,钾,钠,镁,锌,碘,氯,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B1、B2、烟酸、C,纤维素及多种氨基酸等。苹果清香宜人,酸甜可口,与香蕉、柑橘、葡萄并列为世界“四大水果”。国外有句谚语:“每天吃苹果,医生远离我”之说。常食对高血压,肾病有利;儿童常食可增强记忆力。因含蹂酸,少食可通便(以吃烤熟的苹果通便效果更明显),多食可止泄(如配合饮红茶,对治疗腹泻的效果更佳),常食可引起便秘。

    有补心益气,生津止渴,和脾开胃,润肺止喘,安神除烦,解暑醒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轻度腹泻或大便干燥,气喘咳嗽,胃炎,高血压,高血脂,暑热,心烦口渴,精神疲倦等症。

    苹果对胃有积热,肺有燥火,而发生的咳嗽,痰不易咳出,胸膈闷,大便不畅,可多吃几只苹果,或畅饮一顿苹果汁,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空腹吃苹果,对便秘和习惯性便秘的患者有良效;据报道,每天饭前坚持吃一个苹果,对消化不良的患者,不仅可助消化,而且可预防癌症。血热血燥,皮肤搔痒或发炎等症,经常吃些苹果,效果不错。中国医科大学叶橘良教授称苹果为“整肠止泻剂”,认为用其干燥粉剂,止泻效果更佳。并介绍一单方“慢性腹泻、神经性结肠炎、肠结核初期:苹果干粉15克,空腹温水调服,1天2-3次。”一、二天可恢复正常。

    老人常见病大多是血液中胆固醇增高所引起的。苹果含有大量的果胶,它可阻止体内胆固醇的吸收,使胆酸排出体外,减少体内胆固醇的含量;实验还证明,果胶是一种很好的血浆代用品;苹果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果糖,微量元素镁,这些都有利于胆固醇的代谢。所含的苹果酸也能降低胆固醇,缓解动脉硬化;苹果酸在肠内与胆酸结合,阻碍胆酸被重新吸收入血液,使血液中的胆酸含量降低,促使胆固醇向胆酸转化,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的含量。胆酸在人体内的含量相对稳定后,能帮助人体吸收脂肪,又能被肠道黏膜吸收返回肝脏,仅10%左右排出体外。因此,要借助肝脏内的胆固醇不断合成来加以补充。

    苹果酸还是一种美容的成分,国外将苹果称“青春果”是永保青春的食品。美国有一种美容疗法,规定每餐后饮用苹果汁。因为苹果汁能增加血色素,使皮肤变得细嫩红润,并有养颜保健,消除疲劳,促进健康等功能。

    苹果中的钾含量高而含钠低。钾盐是防治高血压的理想食品。因为高血压的发生与人体内钠盐的积累有关,人体摄取过量的钠,是中风和高血压的主要成因之一。而钾盐可将人体血液中的钠盐置换出来,有利于降低血压。钾盐对高血压,冠心病有作用外,还参与糖和蛋白质的代谢,影响神经肌肉兴奋。因此能强化脑血管,防止大脑的老化,保持肌体细胞的青春。此外,严重水肿患者在服用利尿剂时,多吃些苹果以利于补钾,并可减少药物的副作用。苹果是碱性物质(指在体内代谢呈碱性),能防止酸中毒。因为疲劳的重要原因是体内酸性物质积累过多,苹果可以在体内迅速中和过多的酸性物质而解除疲劳。

    苹果中的纤维质,能清洁牙龈中的污垢。这种纤维在肠道内吸收细菌、毒素和大量的水份,从而呈凝胶状态,使糖的吸收缓慢而均匀,从而降低血糖,对糖尿病有一定的疗效。纤维素还能增加粪便量,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可防治便秘、痔疮和大肠癌。

    苹果中的果酸可刺激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功能,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可抑制癌细胞扩散;并可防治皮肤干燥,痤疮和老年斑;可使体内脂肪分解,防止肥胖。

    有人认为苹果能防治癌症,是由于其果胶能固定体内放射性物质--锶和锢,在食品消化过程中果胶几乎不被消化,而将有害的物质一起排出体外。加上纤维素和维生素的协同作用,其防治癌症的效果是肯定的。其实,苹果的预防癌症的作用,在苹果皮。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吃苹果皮有助于预防癌症。研究人员从红苹果皮中发现12种混合性三萜化合物,其中有3种是新发现的。他们把每种三萜化合物分离出来,然后分别用它们对付癌细胞。结果发现每种三萜化合物,都能起到抑制癌细胞生长和杀死癌细胞的作用。苹果皮中含有的多种物质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其中包括肝癌细胞、结肠癌细胞以及乳腺癌细胞。

    熟苹果所含的碘是香蕉的8倍,橘子的13倍。因此,苹果是防治甲状腺肿大的理想食品。

    苹果富含糖类,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如一次摄入过多,对心、肾保健不利,患有冠心病、心机梗塞、肾炎、糖尿病等患者以少食为宜。苹果中含有腐蚀性较强的发酵糖,它会损害牙齿,导致龋齿的发生,不宜过多食用。不宜与海味同食;便秘者不可多食。苹果偏寒,胃肠炎患者多食可导致脘满腹泻、口中泛酸、肠鸣阵作等症。小儿过食,容易发生反胃恶心。苹果不宜与萝卜同食,苹果中的色素,同萝卜食后,在肠道消化分解可产生抑制甲状腺作用的物质,诱发甲状腺肿大。

 

    2  梨

    蔷薇科植物白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沙梨Pyrus Pyrifolia (Burm.F.) Nakai.秋子梨Pyrus ussuriensis Maxim.又称梨子、生梨、山橘、玉露、杜梨、快果、宗果。

    性凉,味甘酸。归肺、胃经。为清热生津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清热泻火、滋润五脏。适用于热性体质。

    主要成分有:微量蛋白质,微量脂肪,碳水化合物,苹果酸,柠檬酸,果糖,葡萄糖,蔗糖,钙,磷,铁,钾,钠,镁,氯,维生素B1、B2、烟酸、C等。梨子气香宜人,凉脆爽口,沁人肺腑,被誉为“百果之宗”和“天生甘露饮”。相传唐朝宰相魏征的母亲一次咳嗽患疾病,厌药拒医,病情加重,魏征突然想起母亲爱吃梨,便用良药与梨煎熬,其母喜食,不久病愈。

    有生津止渴,润燥养肺,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止咳化痰,通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热病伤津烦渴,痰热惊燥,急、慢性支气管炎,虚火燥咳,肺结核,失音,脑血管意外偏瘫,消渴,噎嗝,热咳,高血压,便秘等症。宜生食或榨汁饮。

    梨子含有丰富的糖和多种维生素,对肝阳上亢或肝火上升型高血压病人非常适宜,经常食用,有滋阴清热,降压,减轻头痛目眩和心悸耳鸣等作用;对肝炎病人有保肝、助消化、促进食欲的功效。每100克梨子含钾高达130毫克,而钠仅2毫克,是补充钾的理想食品。

    著名的“五汁饮”是用梨子、荸荠、鲜芦根、麦冬、藕等汁混合而成,若加甘蔗汁更佳。可治口渴、唾液粘滞等症。

    用红糖和梨子同煮,常食可以养血活血,治疗维生素缺乏症。

    鸭嘴梨能润肺凉心,消炎降火,解疮毒,酒毒。

    沙梨可清理胃肠积热,生津止渴。

    秋子梨又称野山梨,野梨。性寒,味酸涩。含糖类,维生素C,有机酸及鞣酸。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收敛止泄等功效。

    梨子汁是肾脏的最佳保健品。为秋季最佳保健饮料。梨汁同人乳、甘蔗汁、芦荟汁、童便、竹沥同服,可治食道癌。

    雪梨膏即以鲜白梨500克,去皮、核,加百合250克,白糖250克,拌匀,隔水蒸至膏状而成。

    梨不可多吃,过则伤脾胃,助阴湿。脾胃虚寒,呕吐清涎,大便溏泄,腹部冷痛及产妇更应慎食。阳气不足但欲寝者,多吃生梨可加重嗜睡之症。

 

    3  刺梨

    蔷薇科植物刺梨的果实。又名茨梨、文先果,属野生山梨。

    性凉,味甘、酸、微涩。归肺、胃经。为清热生津,健胃消食养生食品。

    主要成分有:糖类,蛋白质,氨基酸有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笨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等,脂肪,粗纤维,钙,磷,铁,苹果酸,柠檬酸和维生素B1、B2、烟酸、C、P(其中维生素C含量很丰富)等。

    有清热生津,健胃消食,解暑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热病,暑热出汗过多,心烦,口干,舌燥,小便短赤,胃阴不足,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胀满闷等症。

    现代研究表明,刺梨有防癌、抗衰老作用。刺梨汁对致癌物质N-亚硝基乙基脲在生物体内的合成具有明显的阻断作用。以对比试验表明,吃过致癌物质的孕鼠加服刺梨汁,可使肿瘤发生率降低14%。从刺梨的可食部分分离出一种超氧化物歧化酶,具有防衰老、抗炎、抗病毒感染的作用,并具有抗癌活性。刺梨中的丰富维生素C又有保护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作用,使其作用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能催化超氧化阴离子自由基的歧化作用,使其成为分子氧和过氧化氢,从而可减轻超氧自由基对肌体的损害。超氧化物歧化酶还能防止脂质过度氧化、因此,能对人的肌体起到抗衰老、抗疲劳、抑制癌症等作用。临床研究表明,血液病,冠心病,肺癌,乳腺癌及肠癌等病人的血液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大大地低于正常人,所以临床上趋向于采用超氧化物歧化酶来防治崐癌症和抗衰老。

    刺梨有非凡美发护肤作用,可清除常见色素沉积,蝴蝶斑,老年斑和黑病变等多种面部斑点。

    刺梨性凉,凡脾胃虚寒,胃脘冷痛者不可食。

 

    4  桃

    蔷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 (L.) Batsch。或山桃P.davi diana (Carr.) Franch 的成熟果实。又称桃实。有蟠桃、水蜜桃、甜桃、毛桃等品种。

    性温,味甘酸。归大肠、肝经。为活血润燥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活血脉、润脏腑。适用于瘀血体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糖类(葡萄糖、果糖、蔗糖、木糖),挥发油,纤维素,钙,磷,铁(其中铁为水果之首),钾,钠,镁,锌,氯,维生素A、B1、B2、C、烟酸,胡萝卜素,苹果酸,柠檬酸等。人们把它称为“寿桃”,常食宜寿。以浙江奉化玉露水蜜桃、河北深县蜜桃、陕西渭南甜桃、甘肃天水齐桃、山东肥城佛桃等最负盛名。

    有生津润肠,活血降压,平喘祛痰,敛肺消积,美容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大便干结,便秘,月经不调,痛经,虚劳咳嗽,口干舌燥,高血压,疝气疼痛,遗精,自汗盗汗等症。此外,常吃桃可增加人体对铁的吸收、对缺铁性贫血和增强皮肤代谢均有促进作用。桃子还有润肺养肺、止渴平喘的作用,故有“肺之果”之称。宜生食或榨汁饮。

    桃子含铁量较其他水果为多,对小儿和妇女缺铁性贫血有辅助治疗作用。电解质方面,钾大于纳,故水肿患者吃桃子有利尿消肿作用;桃子含有较多的有机酸和纤维素,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胃肠蠕动,从而增加食欲,有利于消化。

    古人将桃子列为五果之首--桃、李、杏、栗、枣。

    未成熟的果实称碧干桃,有养阴敛汗作用,可治阴虚盗汗。

    桃汁有美容,保健之功效。

    桃仁含苦杏菸,苦杏仁甙(维生素B17),有毒,不可多吃。桃的药用价值主要在桃仁。桃仁的醇提取物,有破血行瘀,抗凝血,止咳平喘,润燥滑肠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失眠,跌打损伤,闭经,疟疾,血燥便秘等症尤其是在预防癌症方面具有独特效能。

    桃叶可治疟疾,疮疖,慢性荨麻疹等。

    桃花:性平、味苦。药用可以作汤内服,也可研末外敷。桃花有美容作用。桃花30克,水煎服用,可以治疗水肿;将桃花阴干,研末为散,每次3克,清酒送服,可以治疗脚气、治疗脓包疮;桃花9克,水煎服用,可以治疗便秘、治疗疟疾和治疗心腹痛。

    桃根可治黄疸,吐血,痈肿等症。

    不宜多食,多食上火,有热毒疾病者不宜多吃。桃不可与鳖同吃,令人腹胀;服用术类中药忌食。

 

    5  杏

    蔷薇科植物杏Prunus armeniaca。及苦杏(山杏)Prunus armeniaca var. ansu的成熟果实。又称杏实、甜梅。杏分南杏(甜杏);北杏(碱杏)。

    性温,味酸甘。归肺、胃经。为滋养润肺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滋阴养肺。适用于肺弱体质。

    主要成分有:少量的蛋白质和脂肪,枸橼酸,苹果酸,胡萝卜素,糖类,钙,磷,铁,钾,钠,镁,锌,维生素A、B族(尤其是维生素B17的含量相当高)、C,胡萝卜素,挥发油(有月桂烯,松油醇、牦牛儿醇、牦牛儿醛、芳香樟、柠檬醛、橙花醛等)等。未成熟的杏子还含有绿原酸类,焦性儿茶酚类,赭朴鞣质、黄酮类等。与别的水果比,杏子中特别含有维生素A原,在果品中仅次于芒果。杏能防癌治癌,常食有保健作用。自古以来,杏就与医药有着密切的联系,至今人们常把中医称“杏林”。

    有润肺定喘,生津止渴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冷热毒,中暑,老年支气管炎,咳嗽多痰,习惯性便秘等症。宜生食或榨汁饮。

    杏仁较杏肉有更高的药用价值,所含蛋白质,脂肪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都比肉多,并含有丰富的脂肪油,除了食用、药用外,还有工业上的用途。

    甜杏仁性平,味甘,有止咳润肠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肺虚咳嗽,肠燥便秘。

    苦杏仁性微温,味苦,有毒。有平咳定喘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实证咳喘及津亏肠燥,大便不通。苦杏仁不可多食品,否则会中毒。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所含的维生素B17及苦杏仁含杏仁甙2-4%,这些都是防治癌症的有效成分,对癌细胞有杀灭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害。故有“防癌之果”的美称。位于太平洋上的岛国斐济及喜马拉雅山麓的芬乍王国,这两国家盛产杏,居民以杏和杏仁为食,而从未发现癌症。甜杏仁不含或仅含0.1%,而含油量甜杏仁较苦杏仁高。苦杏仁经酶水解后产生氢氰酸,对呼吸中枢有镇静作用,故可止咳,但具有毒性,须注意用量。

    多食生痈节,伤筋骨损齿。消化不良者不可多吃。

 

    6  李

    蔷薇科植物李Prunus salicina Lindl. 的成熟果实。又称李实、嘉应子、嘉庆子。

    性平,味酸甘。归肝、肺经。

    主要成分有:微量蛋白质及脂肪,糖,钙,磷,铁,钾,钠,镁,氯,维生素A原、B1、B2、烟酸、C,天门冬素,谷氨酸、甘氨酸、脯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苏氨酸、γ-氨基丁酸等重要氨基酸。

    有清肝,涤痨热,生津止渴,利水,活血化瘀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虚劳骨蒸,消渴,腹水,清火解毒等。

    有报道,食用鲜李子可治肝硬化腹水。

    李子是我个古代的美容水果,是历史悠久的保健最佳饮料之一。若与酒混合饮用,效更佳。相传古代妇女在立夏那天,要作“李子会”,会上取李子汁和酒(称驻色酒)饮之,可令妇女面色光泽。古有将李子仁去皮研成细末,用鸡蛋清调匀,用以涂面,早晨洗去,治妇女面干。

    据药理研究,李子可促进消化酶和胃酸的分泌,可增加胃肠蠕动,故对胃酸缺乏,食后饱胀,大便秘结有显著疗效。

    李树胶:李树干所上分泌的胶质,采之晒干,除去杂质,即可药用。能治疗目翳,止痛,消肿;对疹发不畅者,取李树胶15克煎服,可发透。

    多食生痰,伤脾胃,助疟痢。发苦涩味的李子有毒不可食。

 

    7  樱桃

    蔷薇科植物樱桃Prunus psendocerasus的成熟果实。又称含桃、朱樱、撄珠。

    性寒,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糖类,铁(其含量为水果之首),钙,磷,钾,钠,镁,维生素A、B1、B2、、烟酸、C等。闻名的品种有安徽太和的大鹰醉樱和全红桃樱,南京的短把、青叶桃樱,山东烟台、黄县的甜桃樱,崐河南洛阳、郑州的朱樱,浙江诸暨的短柄樱桃,山东泰山樱桃,河北秦皇岛、大连和新疆的甜樱桃等都是上等品。

    有益气,透疹透发不畅,祛风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虚,风湿腰痛,关节疼痛,缺铁性贫血,关节曲伸不利,神疲乏力,疹发不透,痛风,贫血等症;其汁外擦可治冻伤,烧、烫伤,汗斑等皮肤病。由于含铁量丰富,是补血的佳品,可作为贫血病人首选食疗果品。

    临床观察证实,樱桃能防治贫血,痛风,风湿病。在生食樱桃几天后,可明显缓解病情。

    不可多食,多食令人吐,并可引发虚热咳嗽多痰。

 

    8  山楂

    蔷薇科植物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Rge. 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s Rge. var. major N. E. Br.野山楂 Crataegus cuneata Sieb.et.Zucc.的果实。又称红果、胭脂果、山里红。

    性微温,味酸甘。归肝、胃、肾经。为消食活血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健脾开胃、消化饮食。适用于肥胖体质及进食油腻食物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均为微量),内酯,谷甾醇,胆碱,乙酰胆碱,碳水化合物,咖啡酸,山楂酸,酒石酸,柠檬酸,枸橼酸,绿原酸,熊果酸,齐果酸,黄酮类,糖类,甙类,维生素A原、B1、B2、烟酸、C(仅次于大枣,且被山楂中酸性保护,经久加热而不被破坏),钙(钙为水果之首),磷,铁,钾,钠,镁等。最著名的有山东的红瓤大楂、大金星,辽宁的软核楂等。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加胃内酵素,是天然的绿色消食开胃佳品。

    有消食健胃,和中散瘀,驱虫,收敛,止泻,降压,顺气止痛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泻痢,产后恶露不尽,闭经,肠炎腹泻,腰痛,小儿乳食停滞,睡眠不安,夜间多汗,肌肉松弛,冻伤,高血压,高血酯,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冠心病,胆囊炎等。常食可防癌。可生食或制果脯、果酱食。山楂配以白术、神曲制成小丸可治一切食积,山楂配以地锦草、黄连水煎服,可治痢疾腹泻。

    现代医学认为,山楂有扩张冠状动脉,舒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将低胆固醇,强心,收缩子宫等功效;山楂中含有三萜类甙和多种黄酮甙,以及复杂的多种聚黄烷和二聚黄烷类。多聚黄烷类毒性低,具有明显降压、强心作用。所含黄酮和黄烷衍生物能扩张动脉,并有明显镇静作用。山楂水煎剂有明显的抑制各型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的功能。国内外用山楂制剂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及老年心脏衰弱,心动功能不全等,都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发现山楂对某些癌症有抑制作用。

    山楂的另一个显著功效是降血脂和减肥。其原理是山楂的三萜类和黄酮类成分有软化血管,降血脂和降血压作用。用山楂制成的“冠心宁”,对降低血中胆固醇有效,总有效率为90%。山楂的降脂作用是对脂质的消除,能改善血管粥样硬变。有的地方用山楂、荷叶代茶叶煮水饮用,对冠心病和高血脂症效果好。用山楂和麦芽制成的“脉安冲剂”也有类似的功效。山楂能促进脂肪代谢,对单纯性脂肪沉积和由内分泌紊乱而引起的肥胖病人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妇女闭经和产后淤血作痛,可用山楂加红糖水煎,服之有效。

    山楂有收敛镇痛的作用,对产后腹痛,淤血引起流血不止,肠出血,痔疮出血,均有止血作用。对心脏衰弱,心源性气喘亦有疗效。

    新鲜山楂和山楂叶中含有二聚黄烷花青素前体,水解后能生成表儿茶酸及花青离子,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大心室及心房的运动振幅,增大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可防止由于电解质不平衡而引起心律紊乱。同时有降压、利尿、镇静作用。山楂中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有一种称为壮荆素,具有抗癌作用。另一种类黄酮化合物是槲皮黄甙、金丝桃甙。具有扩张气管,促进气管纤毛运动、祛痰平喘作用,能治疗气管炎。山楂能抑制多种致病杆菌,如福氏痢疾杆菌、宋内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用山楂治疗小儿腹泻有效率达92.5%。

    低血脂的患者不宜多吃山楂;古医书有“山楂破气,不宜多吃,多吃则耗气、损齿”。儿童正当换牙期,不宜多吃山楂和山楂糕,这会对牙齿生长不利。孕妇也不可多吃,胃溃疡忌食,因为山楂可使胃酸增加,对胃黏膜刺激加重,不利于溃疡面的愈合。不可与补药、补品同吃。吃山楂后应立即漱口。忌与四环素、土霉素同食,也不可与海鲜鱼类同食。山楂破气去积滞,脾胃虚寒或正在服用补气药的小孩,更切忌吃山楂。体虚兼有食滞需食山楂时,应配伍党参、白术。山楂不可用铁锅煎煮。

 

    9  枇杷

    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的果实。又称金丸、琵琶果、卢橘、腊果。

    性凉,味甘酸。归肺、胃经。为滋润生津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滋润五脏、生津养胃。适用于津亏内燥、热性体质。

    主要成分有:总氮,糖类(葡萄糖,果糖,蔗糖),脂肪,蛋白质,果胶,鞣质,苹果酸,柠檬酸,钾,钠,铁,磷,钙,,维生素A(其胡萝卜素含量居之第三位)、B1、烟酸、C以及隐黄素等色素。以个大核小、肉厚、味甜如蜜者为上品。

    有润肺止咳,和胃生津,行气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痿咳嗽,吐血,衄血,烦燥,呕逆,小儿惊风发热等。

    枇杷膏是将果榨汁,加入叶、核以及冰糖,用文火熬制而成。

    枇杷所含的维生素B丰富,对保护视力,保护皮肤滋润健康,促进胎儿发育有重要作用。

    枇杷去皮榨汁,每日早晚涂面,10分钟后洗去,可使皮肤白嫩润泽。

    枇杷核有化痰止咳,疏肝理气作用,常用于咳嗽,疝气,水肿,瘰疠(颈部或腋部的淋巴结受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病)等。

    枇杷露是用枇杷叶蒸馏而成。

    不可多吃,多吃助热生痰,脾虚滑泻者忌食。

 

    10  梅

    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 (Sieb.) Sieb. et Zucc的果实。又称春梅、梅子、青梅、酸梅、梅实。

    性温,味酸。归肝、脾、肺、大肠经。

    主要成分有: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碳水化合物,谷甾醇,维生素C,钙、磷,钾,铁(其中钾的含量较一般水果为高)及齐墩果酸样物质等。成熟时含氢氰酸有毒。有“桃饱人,杏伤人,梅子树下埋死人”之说。以肉厚皮润而味极酸者为佳。药用为未成熟的果实,加工成乌梅、白梅。三国时,魏兵南下,行军途中,天热无水,士兵渴不堪言,曹操对众将士说,不远处有一片梅林,食可解渴,将士听后,想起梅子的酸味,口水都流出来了,望梅止渴,便成了成语,沿用至今。

    有生津解渴,消食化痰,收敛止泻,驱虫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虚热烦渴,久咳,久疟,久泻,久痢,便血,尿血,血崩,蛔虫,疮癣等。白梅多用于喉痹,泻痢,痈疽肿毒,外伤出血等症。生食,煎汤,含服或煅研外用。可煮汤食或炒炭研末冲服。

    梅子含钾量高而含钠量低,常服利尿药者吃一些梅子可补充钾。

    梅子中所含的成分对炭疽杆菌,白喉杆菌,葡萄球菌,枯草杆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杆菌,真菌也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梅子还有促使胆囊收缩,促进胆液分泌。

    不宜与猪肉同食。有实邪者不宜。齿痛及病当发散者忌食。乌梅不能生吃,因含微量氰酸,有毒。

 

    11  草莓

    蔷薇科植物草莓Fragaria,野草莓 F. orientalis,麝香草莓 F. moschate 的果实。

    性平,味甘酸。归胃,心,肺经。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泛酸,苹果酸,柠檬酸,多种氨基酸,胡萝卜素,膳食纤维,果糖,蔗糖,葡萄糖,生物素及柳酸甲烷等;并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为最丰富C),钙,磷,铁,钾,钠,镁等多种微量元素。以新疆、广州产为上品。

    有增进食欲,补气益血,润肺生津,健脾和胃,解毒,预防中风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弱,红白痢疾,尿血,痛风,疮疖,月经不调,胸内脓血等症;对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坏血病,结肠癌等有较好的效果。它本身又是保护维生素C的酵素,用作补充维生素C的饮料添加剂很适宜。草莓汁是增进食欲、治疗痛风的常用食疗方法。将草莓汁与牛奶混合后涂于皮肤上,能清除皮肤上油腻而使皮肤洁白。草莓还能有效地预防感冒,防治皮肤黑色素的沉着、痣及雀斑。

    美国专家近年来发现,草莓中的鞣花酸,不仅能保护人体组织免受癌细胞伤害,而且有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祖国医学认为,常吃草莓有增进消化,清肺化痰,补血补虚,润肠通便,解热消暑,健脾利尿的作用。对胃肠病,贫血,咽喉肿痛,大便泌结均有疗效。可有效预防声音嘶哑,动脉硬化,冠心病,脑溢血,鼻咽癌,肺癌,扁桃体癌和咽喉癌等病患。干咳无痰且日久不愈者可用草莓60克,加冰糖30克一起炖烂服,每日3次,效果佳。

    草莓对胃肠病和贫血具有一定的滋补作用。可预防坏血病,对治疗动脉硬化,冠心病,脑溢血等病有功效。草莓因其中果胶和维生素很丰富,可改善便秘和治疗痔疮,高血压,高胆固醇等症状。草莓中含有一种胺类物质,对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亦有辅助治疗作用。美国俄亥俄州医院的科学家认为草莓中的鞣花酸具有防癌作用。

    国外对草莓很有研究,普遍认为草莓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滋补食品。

    草莓是寒凉之物,不宜多吃。草莓易腐败变质,易藏污纳垢。吃时最好用高锰酸钾溶液或其他消毒液,并用清水浸泡洗净。

 

    12  树莓

    蔷薇科植物树莓Rubus spp的果实。又称木莓、山莓。

    性温,味甘酸。归大肠、膀胱经。

    主要成分有:糖类,钙,磷,钾,维生素C,叶酸,苹果酸,水扬酸,柠檬酸等。

    有补肝肾,固精缩便,生津开胃,止渴祛痰,解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肾虚阳萎,遗精遗尿,尿急尿频,风湿痛,丹毒,消化不良等。生食鲜品或用干品配方。

 

    13  杨梅

    梅科植物杨梅 Mgrica rubra Sieb. et Zucc 的果实。又称扬果、朱红、圣生、花旦果、杨果、白蒂梅、龙睛、珠红、盛僧梅花旦果等。果实表面有粒状起突物,皮呈白色或紫红色。产地仅限浙江、福建和苏南。

    性温,味甘酸。归脾、胃经。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葡萄糖,果糖,花色素的单葡萄糖苷和少量双葡萄糖苷,钙,磷,钾,柠檬酸,苹果酸,草酸,乳酸和蜡质,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钙,磷铁,锰,镁,钾,锌,维生素A,A原、B1、B2、烟酸、C,果胶,乳酸,草酸等。杨梅所含的矿物质,维生素和果胶丰富,故有“杨梅赛荔枝”之说。为江南之佳果。以浙江、江苏两省所产品质最佳。特别是绍兴的水晶杨梅,被誉为“梅林之冠”。杨梅不是梅,有紫色称紫杨梅,青色称水晶杨梅,淡红色称红杨梅。古有“玉盘杨梅为君设,呈盐如花酸白雪”的赞扬杨梅的诗句。

    有增加胃液酸度,促进食欲,生津解渴,止猁止泻,和胃消食,止血生肌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口渴,痢疾,腹泻,腹痛,咽喉炎,肠胃功能失调,霍乱吐泻等症;能为孕妇及癌症的患者提供丰富的营养。生食,泡酒,或外用。此外,还可治刀伤出血,各种烧、烫伤。以白皮杨梅浸泡于高梁酒内,用以治疗发痧吐泻,脘腹冷痛有特效。中医认为,蛔虫见酸则静,得辣则伏,见苦则下,所以把乌梅作治疗蛔虫的要药。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杨梅确有利胆的功效,能使胆囊收缩,促进胆汁排泄。杨梅有抗菌作用,据研究,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有收敛消炎的功能和抗蛋白过敏的功效。另外,还发现杨梅含有抗癌物质,能对肿瘤进行辅助治疗。国外学者研究认为,食杨梅后腮腺分泌腺素的量也会多起来。腮腺分泌是一种内分泌激素,它可使身体年青化,提高性欲,有人将腮腺称为“返老还童素”,故食杨梅到老年人有好处。

    现代医学还发现,杨梅所含大量的维生素C,不仅可以直接参与人体能糖的代谢和氧化还原过程,增强毛细管通透性,而且还有降低血脂,阻碍癌细胞在体内合成的功效。杨梅中的果胶酸能开胃生津,消食解暑,又能阻止体内的糖向脂肪转化,有助于减肥。

    杨梅的鲜果汁有止渴防腐作用。可消除积聚在胃肠道的污秽物质。

    多食损齿伤筋,发疮生疾,血热火旺者不宜。糖尿病患者,阴虚火旺,牙痛,血热等患者不宜吃杨梅。杨梅亦不可与生葱同食。

 

14  花红

    蔷薇科植物林檎的果实花红。又称沙果、林檎、蜜果等。

    性平,味甘酸。归脾、胃、大肠经。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钙,磷,铁,维生素A、B2、烟酸等。花红形似苹果而较苹果小,味似苹果而品质不如苹崐果。

    有止咳解暑,止渴化痰,去瘀顺气,可胃消食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支气管炎,咳嗽,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脘胀痛,烦躁不安,暑热干渴等症。成熟后方可食用,可生食或用沸水冲泡代茶饮。

    不可多食,多食对牙齿不利,还会引起发热,嗜睡,生疖疮等症状。

 

    15  海棠

    落叶小乔木海棠树的果实海棠。又称海棠果、秋海棠。

    性平,味甘酸。归脾、肾经。为健脾养血养生食品。

    主要成分有: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A原、B1、B2、C、E,钙,磷,铁等。

    有健脾止歇,养血明目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近视,视力不佳,贫血,腹泻,腹胀,腹脘胀痛等症。

    海棠制成果脯后,维生素A原会大大下降,而维生素E则会成倍上升。

 

    16  五敛子

    酢浆草科植物五敛子Averrhoa carmbola的成熟果实。又称羊桃、洋桃、扬桃、阳桃。

    性寒,味甘、酸。归胃、大肠、膀胱经。

    主要成分有:微量蛋白质,微量脂肪,碳水化合物,蔗糖,葡萄糖,果糖(含糖量居诸果之首),草酸,柠檬酸,苹果酸,维生素B族、C等。扬桃从小暑到立冬均有,可分批采果,但以中秋节前后为最佳。生食可防暑解渴。

    有生津解热,利水解毒,下气和中,祛风热,利小便,解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风热咳嗽,烦渴,口疮牙痛,口糜疮,牙痛,石淋少尿,酒毒食毒,咽喉肿痛,小便痛热,疟母痞块(脾脏肿大)等症。

    所含的酸素有降低内脏积热之功效,可清燥润肠,通大便,咳嗽痰不易咳出时,吃后有很好的效果。感冒发热,口渴便秘,小便呈金黄色,口有臭味,呼吸不畅,面红眼赤,全身肌肉痛,关节酸痛,皮肤出汗但不能淋漓畅快者均可多吃些扬桃。

    肺弱,脾胃虚寒,容易腹泻者不宜多吃;牙齿酸敏者不宜。

 

    17  猕猴桃

    猕猴桃科植物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另种软枣猕猴桃 A. arguta的成熟果实。又称藤梨、猕猴梨、狐狸梨、山羊桃、牛奶子。

    性寒,味甘酸。归脾、胃经。为健身壮体,养颜护肤,抗病防癌养生食品。适用用于脾胃虚弱和无病强身者。

    主要成分有:糖,蛋白质,脂类,维生素A原、B1、B2、烟酸、C(尤以C含量最高,每100克鲜果内含120-420毫克),硫,磷,氯,钠,钾,镁,铁,钙和猕猴碱等。据研究所含物质不仅能提供人体营养所需,而且可防止亚硝酸等致癌物质的产生,对人体有百利而无一害,常吃猕猴桃的人,皮肤细腻光滑,富于弹性。因而被誉为“青春果”、“水果皇后”、“水果金矿”、“抗癌珍果”和“皮肤果”等美称。

    有健胃解热,止渴通淋,健身强体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烦热,消渴,肝硬化,肾及尿路结石,小便淋漓不通,痔疮,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身体虚弱,久病大虚,脾虚泄泻,呕吐等症。此外,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作用,对消化道癌,高血压,心血管等病有明显防治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确认,猕猴桃对高血压,冠心病,胃病,食道癌,肝癌,直肠癌,均有防治作用。食用猕猴桃及其果汁制品有防癌和杀伤某些癌细胞的作用。实验证明,猕猴桃汁能阻断体内致癌物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从而防止由于这类物质所引起的肿瘤形成。宋圃菊教授于1980年8月从猕猴桃中分离出能阻断致癌物质亚硝胺合成的活性成分,阻断率达98%。1984年,宋教授又发表了《中华猕猴探桃汁阻断N-亚硝基吗啉合成》的学术论文。他发现猕猴汁对阻断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比维生素C和柠檬酸要高得多。因此,在猕猴桃汁中除了其中的维生素C和柠檬酸以外,一定还有其他因素在发挥作用。也有研究认为,猕猴桃的防癌作用,主要是由于维生素C的抗氧化作用,减少了自由基,而自由基产生过多被认为是致癌的原因之一。

    药理研究表明,猕猴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可治疗坏血病,过敏性紫癫,感冒和冠心病,尤其可以阻断致癌物质亚硝酸胺在人体内生存,是上述疾病的克星。临床应用表明,猕猴桃对预防鼻咽癌,肺癌,乳腺癌,膀胱癌,胃癌,食道癌,呃逆均有显著的效果,且有治疗作用。医学界发现,猕猴桃对抑制胃肠系统肿瘤更有效。

    猕猴桃果汁中还含有丰富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可使食物中的动物蛋白得以分解成易消化的形式,以减轻消化道的负担。另外,大量的维生素C可促进干扰素的产生,并可升高环一磷酸腺苷和二磷酸腺苷的水平,有利于增加肌体免疫功能,增加对癌症的抵抗力。湖南省肿瘤医院的研究人员曾用猕猴桃汁给肿瘤患者接收放化疗后服用,在对比情况下,病人的血色素和白细胞的下降明显减少。

    我国医学研究者发现,猕猴桃果汁对实验小白鼠的实验肝损伤有明显组织保护作用。猕猴桃中所含的猕猴桃碱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特异的作用。能使猫科动物如狮、虎、豹、猫等的行为发生改变,如流涎、凝视、打滚、陶醉、丧失敌意和睡眠等。这与中枢神经的胆碱系统功能有关。

    猕猴桃性寒,不宜多吃,脾胃虚寒者、先兆性流产、月经过多和尿频者不可食。糖尿病患者,便溏者均不宜。

 

    18  柿子

    柿科植物柿Diospyros kaki L. f.的成熟果实。又称米古,猴枣。

    性寒,味甘、涩。归心、肺、大肠经。为清润肺胃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去燥清胃、滋润肺胃。适用于火燥津枯、肺、胃不清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蔗糖,葡萄糖,果糖,瓜氨酸,花白甙,碳水化合物,钙,磷,铁,钾,钠,镁,碘,氯,单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烟酸、C等。新柿子含有碘。素有“金果”之称。以个大味甜不涩者为上品。著名的柿子品种有:北京的大盖柿、河北的莲花柿、安徽的灯笼柿、陕西的鸡心柿、尖柿和大火晶柿、浙江的铜盆柿和火柿、河南的灰柿和荥阳水柿、甘肃的四棱柿和馍馍柿、山东的牛心柿和镜面柿、广东斯文柿、湖南的藕柿和腰带柿、贵州的大花柿、江西的盒柿等。

    有清热除烦,润肺化痰,开胃止渴,生津健脾,化痰软坚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热渴,咳嗽,吐血,反胃吐食,血尿,口疮,痢疾,肠炎,高血压(以青柿子榨汁为最佳),各种痰核瘰疠,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慢性支气管炎,动脉硬化,痔疮下血等症。并可解桐油中毒。口服柿子,可促进血液中乙醇氧化,可以解酒。宜生食或制作柿饼食。

    柿子汁不仅营养丰富,又可治病。对止咳,驱虫,止泻,肠胃不舒等症有很好的疗效。为秋季的最佳保健饮料。

    临床研究报道,柿子对中枢神经有镇静,镇咳,祛痰之功效;也是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动脉硬化的保健水果之一;也可制成治疗甲状腺肿瘤的制剂。柿子含碘量高可作为缺碘性甲状腺肿大的理想食品,疗效显著。柿子能促进血液中乙醇氧化,可解酒毒。

    临床报道,用柿子浸出液制成无菌水溶液(每2毫升含柿子0.6克) 进行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总有效率达96.7%。但注射时有疼痛感。

    柿子含有大量柿胶酚、可溶性收敛剂、果胶等,这些成分在胃中酸性环境中会凝成不溶性硬块,小者如枣核,大者如鸡蛋,滞留在胃中难以消化排出,称“胃柿石症”。胃溃疡患者可引起胃出血甚至穿孔。因此,患有胃肠疾病的患者不宜食用;柿子也不可空腹吃,一次也不要吃得太多。吃柿子后不要再吃酸性食品。柿子不熟不要吃。吃了更易形成柿结石。柿子含有鞣质,多食可以减少肠液分泌而发生便秘。柿子不可与蟹同食,是由于柿子中鞣质会使蟹中蛋白质凝固成块而积于胃中,出现腹痛大泄;柿子与酒同吃,可促进酒精的吸收而发生醉酒。

    脾胃虚寒,痰湿内盛,外感咳嗽,脾虚泄泻,体弱多病及贫血及便秘等患者不宜多吃。不可与蟹、虾、香蕉、芋头等同时食。也不可与红薯同食,同食可生结石。因含鞣酸,不可多吃,以防肠液分泌减少而导致便秘。

    柿蒂:柿的宿存花萼。性平,味苦涩。归心、肺经。为清润肺胃养生食品。有降气逆,止呃逆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胃气上逆,呃逆不止。一般用量10-15克,水煎服。

    柿叶:柿树的叶。性寒,味苦。主要成分有:黄酮甙(黄芪甙、杨梅树皮甙),鞣质,酚类,树脂,香豆精类化合物,还原糖,多糖,挥发油,有机酸,叶绿素,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有敛肺,止咳,止血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肺气肿,咳嗽,气喘,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症。一般用量3-10克,水煎服。

 

    19  葡萄

    葡萄科植物葡萄Vitis vinifera L.的果实。又称草龙珠、山胡芦、蒲桃。

    性平,味酸甘。归脾、肺、肾、膀胱经。为益气养血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益气血、强筋骨、养胎孕。适用于气血虚弱体质及孕妇食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均为微量),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果糖,少量蔗糖、木糖,酒石酸,草酸、柠檬酸、苹果酸,各种花色素的单葡萄糖甙和双葡萄糖甙,钙,磷,铁,钾,钠,镁,氯,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B6、烟酸、C、P和10余种氨基酸等。葡萄甘酸多汁,流崐香满鼻,被誉为“果中之珍”以四川绿葡萄及新疆无核葡萄为上品。所含物质对大脑神经有补益兴奋作用,适量进食,可补充人体能量,对神经衰弱和疲劳过度有很好的疗效,并有利尿作用;葡萄还具有某种类维生素P的活性。

    有补血气,滋阴生津,健脾胃,强筋骨,益精神,除烦渴,利小便等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贫血,神经衰弱,气血虚弱,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脾胃虚弱,肝肾阴虚,肺虚咳嗽,心悸盗汗,腰腿酸软,精神疲乏,风湿痹痛,胎气上逆,痢疾,淋病,小便涩少,沥血血尿,浮肿,血小板减少或粒细胞减少等症。常食可开胃口,增进食欲,益气健身。鲜品可生食或榨汁或酿酒;干品宜蒸食,养生宜用干品。

    常食葡萄可以抗血栓形成,预防脑血管和心血管疾病,同时也可预防癌症。葡萄还适合贫血、高血压、肝炎、肾炎、水肿等患者食用;神经衰弱,过度疲劳,体倦乏力,体形赢弱未老先衰,肺结核,肺虚咳嗽,盗汗,风湿性关节炎等患者也可适当地多食些葡萄。

    葡萄汁有强壮身体及美容之效。若与胡萝卜、苹果合用效更佳。常饮可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寒。

    葡萄皮中含矢车菊素,芍药素,飞燕草素,矮牵牛素,锦葵花素-3-β葡萄糖苷等。酿制带皮的葡萄酒时,这些成分进入酒中,对保健和营养起很大的作用。葡萄酒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一种果酒。酒精的含量为8-12%左右。有滋阴补脾,健胃强身,舒筋活血,益气安神,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兴奋神经,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之功效。少量常饮,对身体虚弱,神经衰弱,精神倦怠、心血管疾病、慢性胃炎的患者而言,每日早晚各饮20毫升,大有好处。葡萄酒还具有开窍苏醒之效,可用于虚脱时的急救。

    葡萄的果实和葡萄的根叶有解酒的功能,因为葡萄糖中的维生素B1、C等有分解乙醇,促进肾脏排泄的作用。葡萄干中糖和铁的含量相对增加,为儿童、妇女、老人及体弱者的滋补佳品,也是补充钾的重要来源。

    不可多食,多食令人烦闷,眼暗,泄泻,生内热。不可与海鲜鱼类同食。

 

    20  桑椹

    桑科植物桑Morus abla L.的成熟果实。又称桑果、桑实、文武实、桑枣。

    性寒,味甘酸。

    主要成分有:糖类(葡萄糖,果糖),鞣质,苹果酸,脂肪(亚油酸,油酸,硬脂酸,其中以亚油酸为主,)苹果酸,琥珀酸,酒石酸等有机酸,芸香甙,花青素甙,钙,磷,铁,钾,维生素A原、B1、B2、烟酸、C等。

    有补肝益肾,滋阴养血,强腰膝,乌发明目,熄风滋液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肝肾阴亏,血虚,面色苍白,失眠健忘,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炎,干咳少痰,惊悸,消渴,尿频,闭经,淋巴结核,瘰疬,阴虚内热,潮热盗汗,,遗精早泄,便秘,目暗耳鸣,头昏眼花,视物模糊,须发早白,秃疮,疲乏无力,行走无力,关节不利等症。

    桑椹的油脂其脂肪酸主要由亚油酸、少量硬脂酸和油酸组成。

    桑椹含铁量和维生素C高,是补血佳品,故妇女产后出血,体虚体弱者宜食。而神经衰弱和失眠者,气血往往比较虚弱,吃桑椹大有好处。桑椹能加快胃液的分泌,促进肠蠕动,适用于消化不良、厌食和饭后腹胀、肠鸣的患者。

    脾胃虚寒及泄泻者不宜。儿童不宜过多吃,多吃可致病。病情重且急,大都是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或腹痛,有的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冰冷,或有抽搐,应速医治。未成熟的桑椹不可食。加工桑椹不可用铁器。

    桑叶:桑科植物桑树的叶。性寒,味苦、甘。主要成分有:芸香甙,槲皮素,异槲皮素,槲皮素-3-三葡萄糖甙,微量β-谷甾醇和菜油甾醇等。挥发油(含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己酸、异己酸、水杨酸甲酯、创伤木酚、邻苯甲酚、间苯甲酚、丁香油酚等),草酸,延胡索酸,酒石酸,柠檬酸,琥珀酸,棕榈酸,棕榈乙酸,三十一烷,羟基香豆精,蔗糖,果糖,葡萄糖,维生素B1、B2、叶酸、胆碱、C,腺嘌呤,葫芦巴碱,谷光甘肽,铜,锌,硼,锰,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等。有疏风散热,清肝明目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头痛,咳嗽,目赤肿痛等症。一般用10-15克水煎服。

    桑枝:桑科植物桑树的嫩枝。性平,味甘、苦。主要成分有:鞣质,游离蔗糖,果糖,水苏糖,葡萄糖,麦芽糖,棉子糖,阿拉伯糖,木糖,黄酮成分桑素,桑色烯,环桑素,环桑色烯等。有祛风行水,利关节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肩臂酸痛,手足拘挛,遍身风痒,眩晕,口干,脚气浮肿等症。一般用量10-20克,水煎服或泡酒服。

    桑耳:寄生于桑树上的木耳。性平,味甘。有养阴止血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肠风便血,痔疮出血,吐血,衄血,崩漏带下,心腹痛等症。一般用量10-20克,水煎服或作菜肴吃。

    桑白皮:桑树除去栓皮的根皮。性寒,味甘。主要成分有:伞形花内酯,东莨菪素和黄酮成分,桑根皮素,桑素,桑色烯,环桑素,环桑色素,鞣质,黏液素及类似乙酰胆碱作用的降压成分等。有扩张血管,兴奋子宫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热咳嗽,气喘吐血,水肿脚气,小便不爽,高血压等症。一般用量5-10克,水煎服或研末入丸。

 

    21  无花果

    桑科植物无花果Ficus carica的果实。又称奶浆果、文仙果、明目果、天生子、品仙果、映日果、蜜果、阿泽、底珍。

    性平,味甘。归脾、胃、大肠经。

    主要成分有:少量蛋白质,少量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葡萄糖,果糖,蔗糖,钙,磷,铁,钾,钠,柠檬酸,苹果酸,丙二酸,奎宁酸吡咯烷羧酸,莽草酸,少量延胡素酸,草酸,琥珀酸叶酸,维生素B1、B2、烟酸、C,多种氨基酸,淀粉糖化酶,酯酶,蛋白酶等。这些酶类,可以在胃肠内加速对食物的消化,使细胞新陈代谢增强。无花果也是钙、磷、铁的良好来源。营养丰富,被誉为“水果皇后”。未成熟的果实中含有抗癌成分。

    有补气血,祛风湿,健脾胃,清湿热,止血,下乳,通便润肠,消肿解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肠炎,痢疾,便秘,痔疮,咳嗽,咽炎,声音嘶哑,食欲不振,肺结核,肝炎,乳汁不足,筋骨风痛,各种疔疮肿毒等症。此外,对癌细胞有抵抗作用;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老年常见病有改善的作用。

    近年来发现果质中有抗肿瘤成分,可抑制癌细胞生成进程,世界各国医学界,对无花果的抗癌作用很感兴趣。科学家发现在种植无花果的地区,很少有人患癌症。科学家还证实在无花果干果、未成熟的果实和植物乳汁中都含有抗肿瘤成分。无花果中维生素A、D、C和B葡聚糖等具有抗癌作用。维生素A能阻止致癌物质亚硝酸胺的形成;维生素D能分解人体内已形成的亚硝酸胺;维生素C可抑制癌细胞的发展;B葡聚糖可以帮助消灭已形成的癌细胞等综合作用。日本专家从无花果中提取出一种物质,既能抗癌细胞生长,又能治疗淋巴肉瘤、乳腺癌、骨髓性白血病等。被誉为“人类健康的守护神”。1987年,江苏省肿瘤研究所药物研究室采用南京农大栽培的无花果进行抗癌探究,证明具有抗癌和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且无毒副反应。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无花果的乳汁所含的淀粉,糖化物,酯酶,蛋白酶等,经动物实验,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国外学者研究发现,无花果树的汁液能治疗肠道寄生虫。我国学者发现无花果汁中含有抑制肉溜的物质。无花果中各种无机酸,和脂肪酶,蛋白酶,不仅能帮助消化,而且起到消炎、消肿、驱虫、降压、抑菌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能提高细胞的活力,抗衰防老。

    从无花果未成熟的果实中榨取浆汁,能抑制移植性肉瘤,自发性乳腺癌,淋巴肉瘤的发展或恶化,最终可导致肿瘤坏死、退化。方法是注射和涂抹。

    无花果有降低血酯,甘油三酯的作用;对痢疾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还发现无花果对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氯化氢,二氧化氢,硝酸雾以及苯等有毒气体,有一定的吸附、抗御能力。因此,无花果树可作为消除污染、净化空气、改善环境、有益健康的植物。

    无花果含糖量高,糖尿病人不可食。变质的无花果不可食。

 

    22  菠萝蜜

    桑科植物木菠萝Artocarpus heterophyllus的果实。又称天菠萝、牛肚果子。

    性平,味甘微酸。

    主要成分有: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B1、B2、烟酸、C,钙,磷,铁,钾,镁,锰,锌,铜,硒,糖类等。营养丰富,享有“热带珍果”之美誉。

    有生津止渴,解烦防暑,醒酒益气,助消化,令人悦泽等功效。

    可用于治疗口舌干燥,暑热,心烦,解酒,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炎症,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急性肺炎,咽喉炎,视网模炎,乳腺炎,产后乳房充血,产后血栓性静麦炎,关节炎,蜂窝组织炎,和小腿溃疡等症。用菠萝树汁直接外涂局部,可治疗疖疮红肿,淋巴管炎和痤疮等。生饮其汁。

    菠萝蜜与菠萝仅一字之差,但两者不是同一科的水果。菠萝蜜是水果大王,一般的也有15-20千克,大的有30-40千克,真是庞然大物。其果核也有红枣大。生于热带如斯里兰卡等地。我国台湾、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地均有出产。气候越热,结果越大。其果仁含淀粉,糖,蛋白质,其钙的含量高于板栗。用以烧肉与扳栗烧肉一样鲜美。食之可补中益气,使人不饥而轻捷。

    现代医药工业研究从菠萝蜜的汁和皮中提取出蛋白水解酶,有抗水肿和消炎作用,能改善体液的局部循环,消除炎症,与抗生素和其他药物并用,效果更好。可用于炎症、水肿和血栓等症,以及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急性、慢性肺炎等。蛋白水解酶的治病原理是可将阻塞于组织中的纤维蛋白和血块溶解,从而改善局部循环,消除炎症和水肿。

    现代医学研究还证实,菠萝蜜中的糖类、蛋白质、脂肪油、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对维持人体正常机能有一定的作用。它所含的一种菠萝蛋白酶,是一种水解蛋白质,具有抗水肿、消炎等作用,服用后可将阻塞于血管内的纤维蛋白及血凝块溶解,从而改善局部血液、体液循环,使炎症和水肿消退,对脑血栓及由血栓所引起的各类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23  香蕉

    芭蕉科植物甘蕉Musa paradisiaca L. var. sapientum O.tze的果实。又称蕉子、甘蕉、蕉果。

    性寒,味甘。为清热滋润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清热泻火、清洁肠胃。适用于热性体质及肠胃不洁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铁,磷,钾,钠,镁,锌(其中钾的含量居水果之首,每100克含钾472毫克),灰分,糖类,维生素A、B1、B2、烟酸、C、E  ,胡萝卜素以及果酸,叶酸和多种酶,14种氨基酸,并含有少量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及二羟基苯乙胺等。以个大、肉厚、味香甜糯者为上品。我国出产的香蕉以广东、福建、台湾的为好。品种有香蕉、金蕉、大蕉、粉蕉和芭蕉等常见的品种。

    有清热润肠,生津止渴,凉血解毒和增强体质、抵抗疾病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热病烦渴,心烦燥动,燥热咳嗽,食欲不振,便秘,痔疮出血,久病体虚等症。

    香蕉中所含的钾,对维持人体细胞功能和体内酸碱平衡,以及改善心肌功能,均十分有益,因此,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只要肾功能良好,常食香蕉有益无害。所含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可降低胃酸,对胃溃疡的改善有利。这些物质有降低胃酸、收缩十二指肠的分泌作用,同时激发胃黏膜细胞的生长,产生黏膜来保护受伤的溃疡面,起到预防和治疗胃溃疡的作用。香蕉既能通便又能止泻。香蕉是体积性润肠和增加胃肠蠕动,使粪便通畅,比油脂更具功效。香蕉中含有大量的果胶,可以吸收肠腔水分使大便形成。还能吸附肠道内细菌和毒素。香蕉还能抑制肠内细菌和真菌。香蕉中还含有噻苯哒唑,具有广谱驱肠道寄生虫作用,吃大量香蕉可清除肠道寄生虫。如配合药物治疗肠道感染,效果明显。腹泻患者吃一只香蕉,可补充流失高钾离子,超过一包口服补液(O.R.S.)的钾含量。

    现代研究发现,香蕉中含有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物质,可抑制血压升高,对降低血压有辅助作用(有文献指出:香蕉含有酪胺,吃了会引起血压升高);因此,香蕉适宜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者食用。

    香蕉中的果糖和葡萄糖之比为1∶1,这种天然组成可治疗脂肪痢,也适应中毒性消化不良。有人发现,糖尿病人吃了香蕉,可使尿糖相对降低,并有利于水盐代谢,可能与香蕉中高钾低钠有关。

    近年来,英国科学家研究证实青香蕉(未成熟)有刺激胃黏膜生长的作用,可保护胃壁免受胃酸的侵害,起到预防和治愈胃溃疡的作用。口服香蕉液可保持人体体液平衡,因而可以治疗腹泻。未成熟的香蕉肉对保太松诱发的豚鼠的胃溃疡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对诱发的大鼠胃溃疡也有保护作用。美国伯明翰阿斯顿大学和印度巴拉纳斯欣杜大学的科学家们也发现未成熟的青香蕉中有一种能治疗胃溃疡的天然物质,这种物质能够促进胃黏膜细胞的生成,修复胃壁,抑制胃溃疡的形成。科学家已研究将这4物质提取出来,做成药剂,用于临床,已取得成功。但这种物质要在香蕉成熟前一个月左右就采摘下来的青香蕉加工成粉末方有效。

    日本科学家发现,香蕉有一定的防癌抗癌功能,而且越成熟抗癌效果越显著。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山崎正通过动物实验比较了香蕉、葡萄、苹果、西瓜、菠萝、梨子和柿子等多种水果的免疫活性。结果确认其中香蕉效果最好,能增加白血球,改变免疫系统的功能,还能产生攻击异常细胞物质“TNF”。他的实验结果还表明,香蕉越成熟,即表皮上的黑斑越多,这种免疫活性就越高。

    香蕉皮含有蕉皮素,有抑制细菌的作用,可治疗因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皮肤搔痒症;香蕉皮煎汤服可防止脑溢血。用香蕉皮内的软层,贴于脚癣处,连贴3-5次可治愈。

    非洲人认为,常吃香蕉可使皮肤柔软,头发乌黑,眼睛明亮,心情愉快,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德国心理学家帕德尔教授认为吃香蕉后心情舒畅是由于含有5-羟色胺的物质有关,5-羟色胺是一种“化学信使”,能把信号传递到大脑的神经末梢,使人变得安宁、愉快,对中老年人尤为有利。   

    香蕉汁是消除疲劳之佳品,又可治疗肩酸、背痛。

    香蕉不可与柿子同时吃,因二者在胃中易形成一种不易消化的硬块,对健康不利。脾虚便溏者不宜多食。香蕉不可多吃,多吃会影响胃肠道的功能,因为糖在胃中发酵,会引腹胀便溏。空腹时不宜多吃香蕉,因为香蕉中镁离子较多,吃多容易造成体液中钙镁比例的改变,引起麻木、肌肉麻醉、出现嗜睡乏力等症状。多吃香蕉还可引起直肠垂脱症加重。关节炎和肌肉疼痛患者,不宜多吃香蕉,因为香蕉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减慢,代谢物堆积;又由于其含糖量高,食后可使体内维生素B消耗增大,从而使关节、肌肉疼痛加重。另外,脾胃虚寒者亦应禁食香蕉。

 

    24  橘

    芸香科植物柑橘Citrius reticulata 的成熟果实。又称黄橘、蜜橘。

    性温,味甘酸。归胃、肺经。为调畅气机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开胃助食,滋养生津。适用于气机不畅及老年人和酒后食用。

    主要成分有:少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碳水化合物,橙皮甙,柠檬酸,苹果酸,枸掾酸,柠檬萜,葡萄糖,果糖,蔗糖,钙,磷,铁,钾,锌,维生素A原、B1、B2、烟酸、C(其中C的含量较高),隐黄素等。以无酸味而核少者为佳。橘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水果之一。著名的品种有:浙江的早橘、乳橘、水橘、朱橘、春橘,湖南红橘,江西蜜橘,江苏早红橘。其中以浙江黄岩蜜橘和江西南丰蜜橘最有名。所含的多种有机酸、维生素对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等生理机能大有好处,尤其对老年人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为相宜。

    有开胃理气,疏肝解郁,帮助消化,润肺化痰,生津止渴,振奋精神,调节体液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胸膈结气,呕逆,消渴,脾胃不和,食欲不振,腹部不适,咳嗽痰多,恶心呕吐,胸中闷满,小便不利,醒酒等。如果每天饮鲜橘子汁100毫升,不但有助健康,还有美容作用。橘子汁擦面,可使面部皮肤柔软。宜生食或榨汁饮。

    医学研究表明,经常吃橘子可以预防老年中风,这和橘子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果胶丛关。吃这种天然维生素C和维生素C药片不一样,因为天然维生素C在人体内生物利用度高,而且和其他成分有协同作用。科学家认为维生素C在体内的抗氧化作用对减少胆固醇及其他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肪具有重要作用。

    据国外研究报道,橘子中有一种防癌物质叫“诺米灵”,能分解一些致癌的化学物质,而且能与维生素C共同产生作用,切断病毒核酸的长链,使多种病毒钝化。但是这种诺米灵在1100°C以上的温度就会分解失效。诺米灵是橘子中苦味成分属于柠檬苦素的物质。

    橘子中多种有机酸和维生素能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尤其对老年人的心肺功能有补益作用

    橘子中的橙皮甙、胡萝卜素和维生素等,有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痰液排出,扩张动脉血液流量。降低毛细血管的脆性,减少微血管出血。所以对心血管和消化不良、气管炎患者都有好处。此外,还有消炎抑菌、利胆、抗溃疡作用

    总的说来,橘子是维生素C和钾的上等来源,是维生素A的中等来源。此外,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也不容忽视。

    近来发现橘子有抑制葡萄球菌的作用,兴奋心脏,抑制肠、胃、子宫蠕动;还可降低毛细血管的脆性,减少微血管出血。

    据成都军区总医院的调查认为,长期吃橘子的地方,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极低,认为食用橘子对高血压(也有文献认为,橘子可使血压升高)、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有防治作用。

    橘子皮:性温,味甘、苦。有理气化痰、燥湿调中,健胃、祛风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脘腹胀满,恶心呕吐,胸闷呃逆,食欲不振等症。橘子皮中的橙甙和柠檬醛可用来治疗高血压、心肌梗塞及脂肪肝。

    橘络可化痰通络,适用于咳嗽多痰和高血压病人。

    橘核有行气、散结、疏肝止痛的功效,用于男子疝气,睾丸肿痛;女子乳腺炎,月经期乳房肿痛等症。

    橘子汁有美容及预防伤风之功效。

    吃橘子一小时前后,切勿饮牛奶,因牛奶中的蛋白质,遇到橘子中的果酸,即会凝固,影响消化吸收;橘子亦不宜空腹吃,因为橘子中的有机酸会刺激胃黏膜,对胃部健康不利。

    风寒咳嗽有痰饮者不宜食。儿童不可多吃,因橘子的热量居水果之首,在吃了大量的橘子之后所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消耗,会引起“上火”,诱发口腔炎、牙周炎。咽喉炎等各种炎症。高血压患者慎食。(橘子对血压的升降作用有不同说法,有待考证。)橘子中含有大量的叶红素,吃多了易引起皮肤上色素的沉着,医学上称作“叶红素皮肤病”,它会破坏肌体皮肤的屏障作用。

 

    25  金橘

    芸香科植物金橘Fortunella margarita (Lour.) Swingle 及金弹 Fortunella crassifolia Swingle 的果实。又称卢橘、山橘、金弹橘、金柑、金蛋、寿星柑。

    性温,味辛甘。归肺、肾经。

    主要成分有:少量蛋白质,金柑甙,维生素A、B1、B2、烟酸、叶酸、C(皮中维生素C含量达80%),钙,磷,钾,锌,碳水化合物等。

    有健脾胃,助消化(较橘子、柚子强),理气,解郁,化痰,生津利咽,醒酒之功效。可用治疗于胸闷郁结,伤酒口渴,热病口干,咽痛,气滞胸闷,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气郁,气喘,咳嗽痰多,哮喘,胆囊炎,脱肛,子宫垂脱等症。食滞胃呆等,饭后吃一、两枚可助消化。其健胃消食、助消化、增强食欲的功能优于柑橘和柚子。为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病人的理想食品。也是一种营养滋补食品,尤其对老年人,可以兴奋神经,增进食欲,提高身体抗寒能力,而且能防治多种老年病。金橘还是维生素A、钾、钙的良好来源。

    金橘饼加工是:鲜金橘5千克,白糖2.5千克,将金橘洗净后晾干,压扁去核。用白糖的60%浸渍一天后,将金橘用文火熬至汁将尽停火,冷却后将剩下的白糖加入拌匀,风干后装瓶。

 

    26  柑

    芸香科植物柑Citrius reticulata木奴,金实。

    性凉,味甘酸。归心。肺经。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橙皮甙,川陈皮素,糖类,维生素A原、B1、B2、烟酸、C,钙,磷,钾,锌等。

    有生津,止渴,醒酒利尿,开胃顺气,清热除烦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胃火旺盛,不思饮食,胸闷心烦等。

    研究证明,食用柑桔可防治动脉硬化。一个人每天在膳食中补充15克果酸,3周内血液中胆固醇会明显减少,经常食用柑桔或其他含果胶的水果和蔬菜,可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15%-18%。同时,有助于缓解在血管壁内形成粘附物的胆固醇和其他脂肪物质。

    脾胃虚寒者忌用,多食可生寒痰。

 

    27  柚

    芸香科植物柚Citrus grandis (L.) Osbeck 的果实。又称文旦、雷柚、胡柑、香栾、朱栾。

    性寒,味甘酸。归肺、脾经。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柚皮甙,积属甙,新陈皮甙,柚皮素-4′-葡萄糖甙-7-新陈皮糖甙,糖类,维生素B1、B2、烟酸、叶酸、C(以维生素C最为突出),胡萝卜素,挥发油,钙,磷,铁,钾,钠,镁,氯,鞣酸,肌醇等。以沙田柚、文旦柚、大红袍柚最负盛名。最近发现果汁中含有一种胰岛素样物质,能降低血糖和血压;所含柚皮甙,有抗炎作用;所含的柚皮甙原有解挛作用。

    有开胃顺气,消食解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胃肠胀气,食欲不佳,妊娠口淡少食,痰气咳嗽,高血压,糖尿病等;亦可以解酒毒和除去口中酒气。宜生食、浸酒或制蜜饯食。

    据科学家研究,柚子的新鲜果肉中还含有胰岛素样的成分,具有降血糖作用,特别适用于高血糖的人食用。

    柚皮甙与其他黄酮类相似,有抗炎作用,是与改变毛细血管通透性有关,抑制ADP转变为ATP,从而阻止毛细血管前括约机之松弛。这种作用可降低血小板的凝集、增进血浆浮悬的稳定性及增快血流等。故多吃柚子对心血管病人有益。

    柚皮中含有挥发油,柠檬酸,  牛儿醇,芳樟醇,维生素C、P等。对心血管病有益。柚皮有化痰,消积,下气,去嗝的作用。可治疗脘腹冷痛,食滞,咳嗽和疝气。

    脾胃虚寒、便溏者慎食。

 

    28  橙

    芸香科植物橙Citrus sinensis的果实。又称橙子、金球、黄果。

    性凉,味酸甘。归脾、胃、心经。

    主要成分有:少量的蛋白质和脂肪,钙,磷,铁,钾,钠,镁,氯,橙皮甙,苹果酸,琥珀酸,柠檬酸,枸掾酸,挥发油(以牦牛儿醛、柠檬烯、香豆精等),糖类(果糖、蔗糖、葡萄糖),黄酮甙,生物碱,果胶,钙,磷,钾,维生素B1、B2、烟酸、P、C,胡萝卜素等。以圆大色黄、肉质多、酸中带甜者为上品。以广东的甜橙、香水,广西的华丹橙、柳橙,四川的锦橙、血橙等最著明。尤以广东新会橙和潮州的天橙最受欢迎。

    有疏通肝气、乳汁,清热生津,化瘀散结,化痰,止呕吐,宽胸膈,消瘘,解酒及鱼蟹毒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恶心,呕吐,咳嗽多痰,支气管炎,高血酯等症及醒酒。

    橙还能强化微血管,改善人体的微循环,对调整人体的新陈代谢十分有利。

    橙皮中含有橙皮甙的含量比橘子高,能降低毛细血管的脆性,有防止微血管出血的作用,防止微血管出血。日本近畿大学研究小组,从橙皮中提取成一种属于黄酮甙类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明显的降低血压的效果。柚皮还可理气,化痰,健脾,导滞,可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咳嗽多痰,胸闷气短,食欲不振,胸腹胀痛,肠鸣便泻,乳腺炎等症。

    橘子吃后易上火,而食橙则不会上火,但也不可过量食用,否则伤肝。体寒之人不可多食。

 

    29  香掾

    芸香科植物香园Citrus wilsonii 的果实。又称香圆、陈香圆。

    性温,味辛、苦、酸。归肺、胃经。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橙皮甙,柠檬酸,苹果酸,果胶,鞣质,维生素C、烟酸,六氨素及挥发油等。

    有平肝舒郁,健脾开胃,化痰止咳,宽胸理气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胃痛胀满,脾胃不和,多痰咳嗽,心胸不舒等。

    阴虚血燥、孕妇及身体虚弱者不宜。

 

    30  柠檬

    芸香科植物柠檬Cirtrus limon的果实。又称药果、柠果、黎檬子。

    性凉,味极酸。归胃、大肠经。

    主要成分有:橙皮甙,柚皮甙等甙类,柠檬素,柠檬酸(含柠檬酸最多,有柠檬酸仓库之称),苹果酸,咖啡酸,P-香豆酸,阿魏酸,芥子酸,奎宁酸等有机酸,黄酮类有橙皮甙、圣草次甙、新橙皮甙、6,8-双(碳键-葡萄糖基)-芹菜素,槲皮素-3,5-二葡萄糖甙和其他葡萄糖甙类,香豆精,甾醇,少量的  牛儿醇乙酸酯和芳樟醇乙酸酯,维生素A、B1、B2、烟酸、C,糖类,钙,磷,铁,钾,钠,镁,氯,胡萝卜素等。所含成分除提供营养素外,还可促进胃中蛋白酶的分泌,增加肠胃蠕动,有助消化吸收;橙皮甙、柚皮甙还有调节大脑神经的作用和抗炎作用。柠檬安胎作用强,为孕妇所喜爱,粤语有“宜母子”之称。

    有生津止渴,祛暑,消食,安胎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胃气不和,肺燥痰火,口干舌燥,胸闷心烦,防暑解渴,高血脂,高血压,安胎保胎等。绞汁加蜜服或加糖服,亦可切开泡茶喝。

    由于柠檬中维生素的含量丰富,故可抑制和降低血压,缓和神经紧张,帮助消化和分解体内毒素。柠檬中所含的大量柠檬油,是一种挥发油,能分离出维生素P,对调节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进血管功能,预防血管性紫斑病和脑溢血有一定的作用。柠檬中所含的柠檬盐,可预防肾脏结石。柠檬酸与钙离子的络合物是一种可溶性络合物能减弱钙离子的凝血作用,防止血小板凝聚,防止高血压和心肌梗塞。柠檬酸有防止和消除皮肤色素沉着的作用,常饮用柠檬汁,有洁白牙齿和使皮肤增白的美容效果。因而市场上用柠檬酸制作美容护肤品非常畅销。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卫生部科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发现,柠檬能防治肾结石。这是由于柠檬酸可与钙离子形成络合物,从而降低尿钙的含量,防止结石的形成。

    近年来,医药界十分赏识柠檬,把它制成保健饮料,高血压,心肌梗塞患者饮用可保护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橙皮甙、柚皮甙有抗炎作用。

    柠檬汁能促进胃分泌消化酶,增加胃肠蠕动,有助于消化吸收。柠檬酸能防止和消除皮肤色素沉着,广泛应用于护肤润发,有“美容水果”之称。用柠檬片涂脸,可以去掉脸上油污垢,消除肤色素沉着,使肌肤光洁。

    柠檬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常作驱风健胃剂。常食可减肥,通气,安胎,治皮肤斑。由于缺乏维生素C引发的坏血病和长期缺乏维生素C所引起的营养障碍,柠檬可作辅助治疗剂和预防食品。

    柠檬汁可以止渴,夏日在烈日下工作或长途跋涉的人,由于出汗过多,维生素消耗过多,用其作饮料,有清凉宜人之感。

    胃寒、胃酸过多,痰多气弱者不宜多饮。

 

    31  橄榄

    橄榄科植物橄榄 Canarium album (Lour.) Raeusch 的果实。又称青果、甘榄、福果、谏果忠果、甘榄、黄榄、白榄。

    性平,味涩、酸、苦、甘,可谓五味俱全。归肺、胃经。为清肺生津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清肺润肺、开胃健脾。适用于热性体质及消化不良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钾,钠,镁,锌,维生素C,挥发油,鞣酸和香树脂醇等。以个大肉厚、色灰绿、无黑斑者为上品。橄榄用于治病历史悠久据《本草纲目》记载,能治咽喉痛,解一切鱼鳖毒,解酒、消食,被称作“肺胃家果”。对大脑神经有镇静作用;对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更强,并有收敛、消炎及减少渗出的作用,对于溃疡创面的恢复很有好处。其味先苦后甜,苦尽甘来,并具特别清香味,我国一些地方把它视为吉祥如意之物。

    有清肺利咽,生津解毒,促进食欲,舒畅神志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唇裂生疮,声音嘶哑,烦渴,咳嗽,吐血,痔疮出血,慢性胃出血,心绞痛,胃脘痛,菌痢,癫痫,解河豚毒及酒毒等。鲜橄榄与鲜萝卜各60克,沸水泡饮,可预防流感,上感,白喉等症。

    橄榄油的制作工艺是,首先破碎果仁,压榨成糊状物,从液体中分离出油。橄榄油不需精制就符合食用标准。橄榄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达80%左右,亚油酸也很丰富。人体消化吸收率达99%。橄榄油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据报道,橄榄油在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特别是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特殊作用。消费橄榄油最多的国家是希纳,因而希纳人很少患冠心病。橄榄油能大大地加速骨骼发育,所以怀孕和哺乳期的妇女适合食用橄榄油,以加速胎儿和婴儿成长发育。橄榄油还是天然的美容佳品,被称为可以吃的美容养颜食品。

    橄榄的核壳可以烧制活性炭,品质很好。橄榄经过蒸馏后得到的液体称为“橄榄露”,有医疗保健作用。

    热性咳嗽者不可食;多食倒牙,便秘者不可食。

 

    32  波萝

    凤梨科凤梨 Ananas comosus的果实。又称凤梨、黄梨、凤香梨。荔枝、香蕉、柑橘、菠萝同为华南四大水果,

    性平,味甘、酸涩。归脾、肾、大肠经。

    主要成分有:糖类(果糖、葡萄糖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菠萝元酶,钙,磷,铁,钾,钠,镁,锌,铜,维生素A、B1、B2、烟酸、C,胡萝卜素,柠檬酸等。因含丰富的波萝元酶及和胃液相似的酶素,可分解蛋白质,帮助消化,并有利尿作用。肾炎、高血压病人可常食。李时珍认为波萝最大的作用是健脾胃,固元气。古代养生家有以波萝为食求长生的习惯。

    有清热解暑,止渴消食,开胃止泻,利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防暑解渴,消化不良,支气管炎,肾炎,肠炎,水肿,咳嗽多痰,高血压等。生食,煎汤,或榨汁饮。

    国外科学研究发现,菠萝中含有一种生物甙和菠萝蛋白酶。它不仅能使血凝块消退,还可及早制止血块形成。而凝血块正是导致心肌梗塞,脑血拴以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菠萝是心脏病患者的理想食物。对于由血凝块导致的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血管拴塞引起的心脏病具有缓解作用。菠萝蛋白酶还具有利尿、消炎、加速组织愈合和修复,帮助消化蛋白质的作用。菠萝蛋白酶还具有将体内不健康、病变、坏死的组织溶解和清除的功能,有利于脑血栓患者的康复。菠萝汁中还含有丰富的菠萝芫酶物质,它在胃里能分解蛋白质,帮助消化,尤其是食过肉类和油腻食物之后,吃些菠萝可帮助消化。菠萝所含的糖类、酶类和盐,有利尿作用,对肾炎,高血压,气管炎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美国夏威夷的学者,从菠萝中提取一种叫“布美伊思”的酵素,对140名患有心脏病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能减少心脏病的死亡人数。我国广州侨光制药厂从菠萝中提取一种蛋白酶,配制成复方菠萝酶片,具有消炎、解热、镇咳、祛痰等作用。可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哮喘、呼吸道炎症、感冒发烧、咽喉炎、鼻窦炎、百日咳等有效率达90%以上。

    饭后吃菠萝,能开胃顺气,解油腻,帮助消化。墨西哥人将菠萝制成药酒,用于开胃助消化。

    波萝汁对内脏有油润的作用,所含的酸素有柔和血管壁功能。

    没有经过处理的生菠萝中,因含有一种甙类有刺激性,会使口腔发痒,但对健康无害。菠萝中含有5-羟色胺,是一种含氮的有机物,它会使血管强烈收缩使血压升高,多吃后摄入这种成分,能引起头痛。波萝中菠萝蛋白酶,是一种蛋白质的水解酶,提炼后有很强的分解纤维蛋白和血块的作用,能作用于肠道,引起肠黏膜通透性增加,使胃肠中的大分子异性蛋白渗入血液中,因而引起过敏反应。有过敏史者忌食。生食时宜用盐水浸泡,促进有机酸分解,减少不利因素,以防过敏。

 

    33  芒果

    漆科植物芒果 Mangifera indica 的果实。又称望果、檬果、沙果梨、庵罗果、罗果、莽果、蜜望。

    性凉,味甘酸。归脾、胃、肺经。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蔗糖,葡萄糖,果糖,(未成熟的果实中含有葡聚糖,阿聚糖,聚半乳糖醛酸),粗纤维,维生素B1、B2、C、烟酸,叶酸,多种胡萝卜素(其中β-胡萝卜素约占60%),灰分,芒果酮酸,异芒果醇酸,没食子酸,阿波酮酸,钙,磷,铁,钾,芒果甙,芒果苷,木槲皮素,蝴蝶梅黄素等。芒果干中含柠檬酸,酒石酸,草酸,葡萄糖等。古有“蜂望其花而喜,人望其果充饥”的记载,顾有“望果”之称。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所产为上品。其著名的良种“蜜芒果”被誉为“芒果之冠”。

    有益胃生津,止呕止渴,止咳行气,解渴利尿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妇女经血不通,咳嗽,食欲不振,口渴,烦躁,小便不畅等。生食,泡茶,煎汤加糖服均可。

    现代医学家对芒果的药用价值进行了研究,从芒果树叶中提取出有祛痰作用的芒果苷,是治疗慢性气管炎的有效药物。提取过的芒果苷叶渣,还可制成“芒果冲剂”,对防治流感的有效率达83%以上,比西药高出38个百分点。

    未成熟的芒果有缓下和利尿作用。芒果的种子仁可做杀虫药和收敛剂。芒果是维生素A的优质来源,维生素草一般来源。

    实验证明:芒果有祛痰止咳及抗癌作用;未成熟的果实能抑制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饱食后不宜食,不可多食;忌与大蒜、辛辣物同食。变质的芒果不可吃。有过敏者慎食。曾见食用芒果引起肾炎的报道。

 

    34  甜石榴

    石榴科植物石榴 Punica granatum L. 的果实。又称天浆、金罂、金庞、安息瘤、甘石榴、丹若。

    性温,味甘酸。归脾、胃经。为生津养胃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生津养胃、强壮身体。适用于胃燥体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糖,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石榴酸,雌酮及雌二醇,β-谷甾醇,甘露醇,鞣质,维生素A原、C,钙,磷,铁,钾等。果叶中维生素A原、C,钙,磷,铁,钾,菊粉,果胶,树脂等;此外,还含有雌酮,雌二醇,甘露醇等,实验表明:有雌激素的作用。以陕西临潼的“天红蛋”,云南蒙自的“大红”以及安徽怀远的玉石榴为最,历来为宫庭的“贡品”。

    有生津止渴,开胃,镇静安神,止痛,杀虫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咽燥口渴,久泻久痢,肺虚久咳,慢性支气管炎,口舌生疮,咽喉炎,音哑,小便失禁,崩漏带下,脾胃不和,驱蛔虫、蛲虫、绦虫,小儿疳积,久泻久痢,手癣脚癣,稻田皮炎等症。生食或煎汤服,亦可榨汁服。

民间把石榴作为消化药,用于治疗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石榴的食疗作用主要取决它的收敛和生津。吃两枚石榴,轻泻的即可止泄,重者可用其皮煎成浓汁服。治胃阴不足、口舌干燥者,吃鲜石榴有显效。

意大利和美国的科学家在一项联合研究中,对试验鼠做了喂食石榴汁的试验,喂食了石榴汁的小鼠,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程度比没有喂这种汁的小鼠要低30%。石榴汁还降低了小鼠血液中胆固醇浓度,能使血管更多地处于放松状态。
  美国农业部证实说,在石榴这种多籽的水果中,含有丰富的钾,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研究人员现在还不能确定为什么石榴汁能驱除血管内的脂肪,但用石榴汁滋养的心脏细胞,能够产生更多的氧化氮,这种物质在保护心脏和血管上起了重要作用。
  纽约大学的资深营养学家海勒说:“石榴吃起来并不方便,所以要摄取足够量的保护成分,饮用榨汁应是首选。”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医学院的病理学专家那波利医生说:“按照他的计算,一个成年人每天饮用16盎司的石榴汁较好,而其他水果汁中也含有不同量的抗氧化剂,蓝草莓(中国称乌饭树浆果)汁,橘汁和葡萄汁都是很好的代用品。据研究,石榴所含物质对痢疾杆菌有抑制、杀灭作用;对体内寄生虫有麻痹作用。

    肺虚痰多者不宜。不可与海鲜鱼类同食。果皮有毒,服用时必须注意。

 

    35  酸石榴

    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实。又称醋石榴,药石榴。

    性温,味酸。归脾、胃经。养生少用。

    主要成分与甜石榴同。以陕西乾县所产的酸石榴最负盛名。药用以酸石榴为优。

    有止泄,抗菌,调经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滑泻,久痢,崩漏,带下,小便失禁,手癣脚癣,驱肠道诸虫等症。榨汁服或烧存性研末吞服。

    果皮含鞣质,生物碱及熊果胶等。有明显的收敛,抑菌,杀虫,抗病毒作用。但有毒,服用时须注意。

    肺虚多痰者不可用。

 

    36  番石榴

    番石榴又称花稔、番桃、鸡屎果等。

    性平,味甘涩。归脾、胃经。

    主要成分有: 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原、B1、B2、烟酸、C,钙,磷,铁,钾,镁,李鼠糖,苹果酸,柠檬酸,番石榴甙,槲皮素,鞣质等。

    有收敛,止血,止泻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急性肠炎,小儿腹泻,痔疮疼痛出血,糖尿病等症。

    番石榴虽然含糖,但对糖尿病无妨,国外应用番石榴治疗糖尿病已多年的历史,我国现也开市利用番石榴来治疗糖尿病。

    药用番石榴一般采用捣烂加水煎服。

 

    37 椰子

    棕榈科植物椰子 Cocos nucifera 的果实。又称胥椰、胥余、越王头、椰栗。

    椰汁(椰酒)古人认为性温,现有人认为性凉,味甘。归脾、胃、肝经。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等),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葡萄糖,蔗糖,果糖,水苏糖,钙,磷,钾,钠,铁,镁(钙、镁含量较高),维生素B1、B2、烟酸、C、E,α-生育酚,γ-生育酚等。

    有滋补,清暑解渴,生津,利尿,杀虫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口干烦渴,暑热不舒,小便不利,水肿,吐血咯,驱肠虫、绦虫、姜片虫等。生饮其汁,可治疗心功能不全所引起的水肿;还可作为心衰的辅助治疗和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椰汁中含钾量高,钠氯和磷的含量均低,似乎对人体不利,但镁的含量亦高,可以增加肌体对高钾的耐受。椰汁中钾和镁的组成与细胞内液相似,用以治疗胃肠炎、脱水虚脱等均有效。

    临床证明,椰肉和椰汁对治疗姜片虫病有很好的疗效,服后第二天即可排虫且无副作用。椰汁常服可使须发变黑。

    椰子汁富含维生素C,是炎热地区高级饮料,有解暑热,止口渴,清肺胃热润肠,平肝火之功效。用椰汁能制造椰香啤酒。

    椰肉中含油量达60-65%。油中含游离脂肪酸20%,羊脂酸9%,羊蜡酸10%,油酸2%,脂蜡酸5%,月桂酸45%。椰子油中的固醇中含豆甾三烯醇、豆固醇、岩藻固醇、α-菠菜固醇会β-谷固醇等。用椰子油可以制造“人工牛油”供宇航员食用,用以减少动物脂肪在人体血管里积存。

    不可多食可引起烦燥。椰肉中含脂肪高不可多食、久食。

    椰子瓤(椰肉):性平,味甘。主要成分有:清蛋白,球蛋白,脂肪(其含量可达35-40%),碳水化合物,醇溶蛋白,维生素B1,B2,B6,C、E,水苏糖,葡萄糖,甘露聚糖,蔗糖等。有益气驱虫之功效。可用于驱虫。生食或泡饮。不可多食,以防伤胃。

 

    38  槟榔

    棕榈科植物槟榔 Areca catechu的果实。又称青果、仁频、榔玉、宾门、白槟榔、橄榄子、大腹子、青仔。

    性温,味苦、辛、涩。归脾、胃、大肠经。为调气健胃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宣利脏腑、健胃消痰。适用于气机不畅、脏腑壅滞、消化不良者。古有“人体散无声,满脸春风照。占唇脂失色,登颊酒无姿”。夸奖吃了槟榔,嘴上的胭脂失去颜色,脸色赤比饮酒还重。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生物碱(主要有槟榔碱、槟榔次碱、去甲槟榔碱、槟榔副碱、高槟榔碱等),缩合鞣质及槟榔红色素,氨基酸等。另含儿茶精,花白素聚合物,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癸酸,油酸,亚油酸,十二碳烯酸等酸类。槟榔自古为东南沿海各省人们迎宾敬客的佳果,贵客尊为“宾”、为“朗”,故得名。以果大色紫而香者为佳。槟榔尤以预防疟疾有显效,被誉为“洗瘴丹”。

   有杀虫,破积,降气,行水,抗流感病毒,兴奋神经,使肠胃紧张性升高,消化液分泌旺盛,增加食欲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急、慢性肾炎,水肿,青光眼,眼压增高,流行性感冒,疟疾,呕吐痰涎,二便不通等。煎汤或入膏丸;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槟榔有止泻治痢,消炎去肿,除痰利水等功效。临床上将槟榔作为治疗脚气的要药,常配木瓜食用。对食积气滞,腕腹胀痛,大便不爽等症也有显效。槟榔还有“洗瘴丹”之称。因它能够抵御瘴疠,岭南人以槟榔代茶,也有防瘴之意。

    中医历来把槟榔作驱肠道寄生虫要药,其中的槟榔碱可使肠道寄生虫瘫痪,随粪便排出。槟榔对猪绦虫治愈率为90%,对蛔虫、钩虫、蛲虫、姜片虫均用较好的治疗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槟榔含有多种生物碱,槟榔油,蛾茶素,胆碱和鞣酸,其中槟榔碱是有效的驱虫药,能使绦虫虫体产生驰缓性性麻痹瘫痪,然后排出体外;对流感病毒及某些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对青光眼有较好的效果;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奇效(其方法是将海南产的新鲜干槟榔果8克,用150毫升水浸泡1小时,载文火煎至70毫升,每日上午空腹服,连服2周)。

    用槟榔做干果吃,可驱肠胃寄生虫,并能预防肠胃病的发生;还有增强肠胃的抵抗能力,预防霍乱病的流行。

    槟榔中所含的槟榔油、槟榔碱、儿茶素等成分,经咀嚼后有醇劲,可以兴奋M-胆碱受体,引起热腺分泌增加,使面孔表面血管扩张而面孔发红。另外,还能兴奋N-胆碱受体,使骨骼和神经节兴奋,有使人如酒醉感。

    气虚下陷者忌服。多食发热,损齿。过量的槟榔碱能引起流涎、呕吐、昏睡及惊厥等中毒症状。如内服引起者,可用过锰酸钾溶液洗胃。并注射阿托品。凡病属阴阳两虚,中气不足者均不可食。

 

    39  木竹果

    罗汉松科植物竹柏 Podocarpus nagi的果实。又称山竹子、山桔子、竹桔子。

    性凉,味甘酸,有小毒。归脾、胃经。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多种维生素,黄酮类,糅质,树胶及酸性物质。

    有健脾胃,消炎止痛,收敛生肌的作用。

 

    40  罗汉果

    葫芦科罗汉果 Momerdica grosvenori 的果实。又称光果木鳖、汉果、罗晃子、长青果、假苦果等。果实为圆形或椭圆形,皮呈绿色,外有黄毛或黑毛,大小如同鸡蛋。主要产地是广西。

    性凉,味甘。归肺、脾经。为清润肺胃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清凉润肺、养胃润肠。适用于热性体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B1、B2、烟酸、C(每100克中含400毫克,含量丰富),大量的葡萄糖。以个大、色褐、质坚、摇之不响、味甜者为佳。为清润养肺、定喘抗痨的稀有水果。

    有清肺润肠,止渴定喘,解热抗痨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百日咳,扁桃体炎,咽喉炎,急性胃炎,痰火,咳嗽,肺结核,糖尿病,坏血病,血燥,便秘,鼻咽癌,喉癌,肺癌等症。对预防癌症和抗衰老也有一定的作用。宜生食或榨汁饮。若作饮料用,可将果实烘干,剥碎再切,以沸水冲泡,因甜味度极高,耐冲泡。

    罗汉果的甜度相当于蔗糖的300倍,但它又是一种非糖类物质,因而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甜味剂,也是因食用糖过多而引起肥胖者的一大福音。近年来又发现这种甜味剂具有抗癌作用。

    罗汉果有润喉作用,为歌唱家,演员,教师及播音员的理想食品。

    罗汉果的根捣烂后,可外敷疮疖;叶可治顽癣;罗汉果的毛可作刀伤的止血药;种子仁可治血管硬化和冠心病。

 

    41  佛手

    香云科植物佛手瓜Citru medica L.Var. Sarcodactylis(Noot.)Swingle的成熟果实。又称五指柑、佛手柑、菜肴梨、福寿柑、佛手香掾。

    性温,味辛苦酸。归肝、胃经。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钾,镁,硒,维生素C,柠檬油素,香豆精类化合物,香叶木甙和橙皮甙,黄酮类化合物,布枯叶甙、佛手甾醇类甙等。

    有和胃,理气化痰,平喘,缓解胃肠痉挛之功效。可用于消化不良,胃痛,咳嗽,肝炎等。煎汤或泡饮。

    现代医学证明佛手有平喘祛痰作用;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血管流量作用,高浓度时有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律,降低血压等作用;抗炎、抗病毒作用等。

    阴虚火旺、无气滞症状者慎用。

 

    42  甘蔗

    禾本科植物甘蔗Saccharum sinensis Roxb的茎杆。又称薯蔗、干蔗、竿蔗、糖桢。

    性寒,味甘。归肺、胃经。为清热生津养生食品及秋季保健食品,日常食之可清内热、生津液、润肺肠。适用于热性体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含糖量高达90%(主要为葡萄糖和果糖,为制糖的主要原料),钙,磷,铁,钾,维生素B1、B2、B6、烟酸,C,谷氨酸,丝氨酸,天门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崐酸,赖氨酸,脯氨酸,酪氨酸,胱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羟丁氨酸,苯丙氨酸,γ-氨基丁酸等氨基酸,苹果酸,琥珀酸,乌头酸,甘醇酸和草酸等有机酸及延胡索等。以皮青粗大味纯甜者为上品。

    有清热,润燥,生津,下气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心烦口渴,反胃呕吐,肺燥咳嗽,大便干燥,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咽炎,口腔炎,小便不利,消化不良等症。近来用于支气管炎,肺结核,胃癌初期等的治疗。榨汁内服或啃食。

    甘蔗中的多糖类有抑制癌细胞的作用。甘蔗汁古有“天生复脉汤”之称。

    甘蔗有助脾健脾作用,故有“脾之果”之美称。临床上将甘蔗汁作为清热生津剂。凡热性疾病以饮甘蔗汁最好。但脾胃虚寒无热和糖尿病患者忌用。甘蔗与梨子、荸荠、芦根同榨汁饮,可增强清热之功效;与西瓜同榨汁引能治伤暑口渴,与荸荠、胡萝卜同榨汁饮,可预防及辅助治疗麻疹,与生姜同榨汁饮,可解河豚毒。

    脾胃虚寒者不宜,糖尿病患者忌食。霉变的甘蔗含有酶菌毒素,不可食,吃后15分钟发病,严重者可致死。

 

    43  菱 

    菱科植物菱 Trapa bispinosa Roxb的果肉。又称水栗、菱角、水菱、沙菱、菱实。

    性凉,味甘。归脾、胃经。为健脾胃和抗癌养生食品。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淀粉,钙,磷,铁,钾,钠,镁,氯,葡萄糖,维生素A原、B1、B2、烟酸、C、P,果肉可分离出麦角四烯-4,6,8(14)。菱是一种高热量的食品和盛夏的消暑佳品。以浙江嘉兴的“南湖菱”最著盛名,有“门外南湖菱最美,胜似风味鸭饨”赞美之佳句。

    有清暑解热,止渴去烦,缓解身热出汗,止血凉血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月经过多,痔疮出血,身出热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肠出血,坏血病,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支气管括张出血,脾胃虚弱,大便溏稀,神疲力倦,舌红脉数,解酒精中毒,胃癌,子宫癌等症。新鲜的菱角还有解酒的作用。

    老年人胃肠机能减退,如能常吃些菱粉粥,可以补脾胃,强腰脊,健身益气。夏天食用,还有行水,去暑,解毒之功效。

    近来发现,菱肉中含有抗癌物质,种子醇浸水液有炕癌作用;果肉中可分离出具有抗腹水肝癌AH-13作用的成分,可作为抗癌时的辅助治疗;药理研究证实,菱角可抗艾氏腹水癌。经常食用,对食管癌、宫颈癌、乳腺癌有一定的疗效。日本人以菱角配薏米、紫藤、诃子等水煎服用(该方缩写为WTTC),治疗胃癌,对癌细胞的抑制率为28.8%。 菱角所含的抗癌、防癌成分除了大量的维生素C外,还有AH-13。后者对小鼠腹水型肝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进来,还发现菱角的壳也很好的抗癌作用,以四角的菱角壳为佳。据2006年8月22日第67期的《生活与健康》报介绍,每天用新鲜的菱角壳100克(干品25克),加水200毫升,用文火煮30分钟,煎成100毫升,即可服用。还可以加人参、入薏米仁、莴苣、草决明等,根据需要和可能,选用1-2种。据浙江大学退休教授秦文请的介绍,对食道癌、乳腺癌、子宫癌效果确切。

    多食令人腹胀,患疟疾、痢疾时忌食。

 

    44  芡实

    睡莲科植物芡 Euryale ferox Salisb的成熟果实。又称鸡头实、鸡头果、鸡嘴莲。

    性平,味甘、涩。归脾、肾经。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糖类,淀粉,碳水化合物,钙,磷,胡萝卜素,维生素B2、烟酸等。以肥大者为佳。

    有补脾止泻,固精涩精,固肾开胃止渴助气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腹泻久痢,遗精滑精,小便失禁,尿频,白代增多等症。宜煮食。

 

 

(二)  干果类

    1  柿饼

    由柿子经加工制成的一种干果食品。

    性寒,味甘涩。归心、肺、脾经。为健脾润肺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健脾补胃、润肺利咽。适用于脾胃虚弱及老幼养生食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甘露醇,葡萄糖,果糖,蔗糖,人体所需的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等。被誉为“果中圣品”。

    有润肺止咳,涩肠止血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高血压,肺燥咳嗽,咳痰不爽,痰中带血,吐血,咯血,血淋,肠风,痔漏,痢疾等。

    柿饼表面上的白色霜粉-柿霜性凉,味甘甜。有清热化痰,养阴生津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热干咳,咽干喉痛,口舌溃疡,吐血,咯血,消渴,噎嗝等。柿霜也是糖尿病的理想甜味剂,也是治疗糖糖尿病的良药。被宋大诗人苏轼就是用柿霜治疗糖尿病的。

    脾胃虚寒,痰湿内盛者不宜。不可与鱼类同食。

 

    2  大枣

    鼠李科植物枣Ziziphus jujuba Nill.的成熟果实。又称红枣、小枣、良枣、美枣、干枣。

    性温,味甘。归脾、胃经。为益气养血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补气血、益五脏、抗衰老。素有“脾之果”之称,适用于气血虚弱、产后体虚及老人及脾虚患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均为微量),碳水化合物,含糖量高(鲜枣为20-40%,干枣达60%以上),维生素A、B1、B2、烟酸、C(鲜枣为水果中之首,有天然活维生素C之称)、D(含量高居百果之冠)、P、钙,磷,铁,钾,钠,镁,铜、锌、硒、氯等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有机酸,粘液质,皂甙,生物碱,黄酮及多种氨基酸等。以北方产肉厚、味甜而核小者为佳。

    有补脾胃,安心神,养血补肝,滋肾强身,补血壮阳,益气生津,调营卫,解药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再生障碍性贫血,胃虚食少,心烦失眠,脾弱,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神疲乏力,便溏,营卫不和,心悸胸闷,肾虚肝燥,气血不足,口干少津,阳痿,早泄等症。民间常用大枣作为补血药物,治疗血虚诸症,中医还用它治疗脾胃虚弱,肺弱咳嗽,倦怠失眠,高血压等症。久食可轻身延年。可生食、煮食或作糕点食。

    医书记载:有一病人,骨瘦如柴,饮食不下,每日腹泻,遍请名医,吃尽补药,病情毫无起色,后一无名和尚叫病人家属每天早晨用大枣粥喂病人,一个月后,病霍然而愈。

    大枣的品种很多,有黑枣,红枣,蜜枣,南枣等。为抗衰老食品。大枣中含有丰富的环磷酸腺苷,能调节细胞的分裂增殖,有使癌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之功能。红枣有补血使皮肤红润的作用;黑枣有滋润养血的功效;妇女产后吃,可促进精神体力复元;蜜枣有润肺止咳作用;南枣不但能补中益血,润肺生津,而且可壮胃气,健脾胃。

    英国一学者在研究对比吃了大枣和单纯服用多种维生素药物两组人后,发现吃大枣的人比单纯服用多种维生素的功效要快3倍。他赞美大枣是“活维生素丸”、“天然维生素丸”。日本的饭也节夫教授推荐的“健脑益智食品”中就有4种加枣食品。俗有“一日吃三枣,终生不显老”。“一日吃十枣,医生不用找”。由于鲜枣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对防癌、抗癌有重要的作用;所含维生素P能对人体的毛细管起健全作用,因此,常吃枣子,和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

    现代研究表明:枣子还含有环磷酸腺苷,c-AMP,c-GMP,大枣苄甙Ⅰ和Ⅱ,大枣催吐醇甙Ⅰ和Ⅱ,芦丁,6,8-二-c葡萄糖基2-(S)-柚皮素,6,8-二-c葡萄糖基-2-(R)柚皮素,玫瑰甙,催吐萝芙木醇,小檗碱等真是丰富多彩,难怪自古以来,对大枣的重视不衰,自有其中的道理。其中c-APM活性及抗变态反应,抑制中枢神经,保护肝脏、心脏、强体、降低胆固醇、抑制癌细胞增殖等作用。食枣可提高人体免疫能力,促进白细胞的新陈代谢,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和增加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从而具有抗衰老与延年益寿的作用;还有预防输血反应,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动物实验证明,枣子还具有增强肌力,保护肝脏,增加体重等效果。

    现代医学研究还表明,大枣中含有的环磷酸腺苷可调节细胞的分裂增殖,有利于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方向转化。环磷酸腺苷还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可以改善心肌的营养状况,增强心肌收缩力,有利于心脏的正常活动。环磷酸腺苷还是一种抗过敏作用的化学物。当服用大枣后,其中的磷环酸腺苷被人体吸收后,在血浆、白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中的浓度增高了,使细胞膜变稳定,减少了过敏介质的释放,从而阻断了过敏反应的发生,达到治愈过敏性疾病的作用。因此,凡有过敏反应的小儿,可多吃红枣来治愈疾病。大枣中含三萜类化合物,如山楂酸等。山楂酸对癌的抑制作用超过抗癌症药物5-氟脲嘧啶。大枣还具有减轻毒性物质对肝脏损害的功能。大枣中含有达玛烷型皂甙,有抗疲劳作用,能增加人的耐力。大枣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有镇静、催眠和降血压作用。大枣中的乙基-D-呋喃葡萄糖甙衍生物对5-羟色胺和组织胺有对抗作用。

    临床报道,用大枣煎汤服用,可治疗单纯性紫癜和过敏性紫癜,其结果要比要维生素C、K、苯海拉明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治疗要好。

    大枣还是一种美容护肤补品,长期食用,有养生、健美之功效。有这样的记载:有人每晚煮红枣50克,加冲鸡蛋2只食用,一个月后脑门脱发全部重生新发。

    总之,适当地多吃些枣子,对营养不良,心慌失眠,贫血头晕,白血球减少,血小板减少,慢性肝炎,过敏性疾病,免疫功能紊乱,癌症及肿瘤患者因放化疗而致的骨髓不良反应者都有好处。,

    湿痰,积滞,齿疾,有寄生虫病人,患痰热者均不宜食;多吃损脾、助湿热、伤齿;小儿疳病不宜食。大枣中的果胶易被腐烂分解为果腹酸和甲醇、甲醛、甲酸等有害物质,食用烂枣易中毒。便秘者不可食用,否则会加剧病情;胃病气闭者忌食;腹痛者忌食;齿痛者忌食;痰多而壅热者忌食;腹满胀饱者忌食。枣子不宜与鱼同食。

 

    3  荔枝

    无患子科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果实。又称丹荔、离枝、历币枝、勒荔、麻荔枝。

    性温,味甘酸。归脾、肝经。为补脾养血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补脾胃、养肝血,美容颜。适用于脾胃虚寒体质及用脑过度者。

    主要成分有:葡萄糖,蔗糖,蛋白质,脂肪,果胶,钙,磷,铁,钾,钠,铜,镁,锌,硒,维生素A、B1、B2、烟酸、叶酸、C,柠檬酸,苹果酸,游离精氨酸,精氨酸,色氨酸和蛋氨酸,α-次甲基丙环基甘氨酸等。核含皂甙,鞣质,甘氨酸等。以福建、广东产、肉厚而味纯甜者为佳。营养价值高,是珍贵的滋补品,有“果中美品”之称,为名贵水果之一。鲜荔枝为半透明凝脂状,细嫩多汁,香气特别,甘甜可口,沁人心脾。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有诗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可见荔枝多么令人喜爱。

    有补养气血,补肝肾,健脾胃,生津益气,理气止痛,滋肝补脾,开胃宁神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贫血,烦渴,呃逆,胃痛,气虚胃寒,久泻,老人五庚泻,牙痛,疔肿,瘰疬溃烂,外伤出血,咽喉肿痛等。并有美容的效果。对神经衰弱和年老体虚者亦有良效。

    实验证明,荔枝对大脑细胞有补养作用,并有利于皮肤新陈代谢,改善色素的分泌及沉积。

    对于瘰疬溃烂,可取荔枝肉、白梅肉各3个同捣烂,敷患处,有良效。

    荔枝中所含的α-次甲基丙环基甘氨酸的物质,可使血糖下降。若吃过多的荔枝可发生中毒性血糖降低性昏厥,医学上称“荔枝病”。遇到这种情况,可用荔枝壳煎汤服可解。

    荔枝叶可治溃疡。荔枝壳可治痢疾,血崩,湿疹。荔枝核可治胃脘痛,疝气痛,妇女痛经。荔枝根可治胃寒胀痛,疝气,遗精,喉痹。鲜品宜生食或榨汁食或酿酒;干品宜蒸食。养生宜用干品。。

    荔枝不可多吃,一次食之过多,可引起外源性低血糖症。其果糖进入血液,肝脏中的葡萄糖转化酶又来不及将它转化为人体可以利用的葡萄糖,而潴留在血液中,而果肉又积滞在肠胃,而影响正常饮食,这样从其他食物中得到的营养就相对地减少,于是出现血糖降低的一系列症状:头昏、面色苍白、出汗、乏力、心悸等,有的还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时可突然昏迷,或伴以阵发性抽搐。阴虚火旺者不宜。

 

    4  桂圆

    无患子植物桂圆Euphoria longan (Lour.) Steud. 的果实。又称龙眼、益智、蜜脾。

    性温,味甘。归心、脾经。为补血安神养生佳品,日常食之可补益心脾、益智健脑、滋润五脏。适用于血虚体质及产后病后康复食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少量),腺嘌呤,胆碱,酒石酸,葡萄糖,蔗糖,酒石酸,硒(含量高达每100克中含0.012毫克),钙,磷,铁,维生素A、B1、B2、C、烟酸,以及对人体有利的多种氨基酸,所含物质除营养全身外,特别对脑细胞有一定的补养作用,古有“益智果”之誉,今有“果中圣品”、“益寿神品”之称。民间有:“龙眼树下长寿叟,阿翁一夜发变乌”之美句。新鲜果肉呈乳白色,半透明,饱含水分,味甜如蜜,自古便作为滋补佳品。以个大、肉厚、质细软、色棕黄、味甜浓者为上品。李时珍说“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盖荔枝性热,而龙眼和平也”。相传,长用龙眼煮粥吃,可延年益寿,年老而体若少年。

    有滋补强壮,安神补血,益脾开胃,补肾壮阳,益气生津,利五脏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贫血,心、脑供血不足,心悸,失眠,健忘,神经衰弱,阴虚津伤,产后虚弱,自汗盗汗,年老体弱,虚劳赢弱,头昏眼花,神经衰弱,咳血咯血,口燥咽干,咳嗽痰少等症。鲜品可生食食;干品可浸酒,制膏或煮食。养生宜用干品。将龙眼肉浸泡于白酒中,百日后制成龙眼酒。常饮能温补脾胃,助精神。

    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家发现龙眼肉确实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研究表明,人体内有一种黄素蛋白酶-脑B型单胺氧化酶,缩写MAO-B。这种酶和抗体的衰老有密切的关系。即其活性升高可加速老化过程。经动物试验发现,龙眼肉提取液对小白鼠离体脑和肝的MAO-B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一些学者认为,龙眼肉可能成为潜在的具有MAP-B抑制活性的抗衰老食物。并证实《神农本草经》所说的龙眼有“轻身不老”的功效,是有依据的。龙眼除对全身有补益作用外,对脑细胞特别有益,能增强记忆,消除疲劳的功效。所含的胆碱、酒石酸、腺嘌呤等成分,对人体有补血和镇定作用,尤其是对神经性心悸有一定的疗效。

    核内含脂肪和鞣质,可止血,收敛化湿,定痛。常外用,可治疗疥疮癣疮,创伤,狐臭,小肠疝气等症。

    近有报道:每日以龙眼肉30-60克煎服,对神经性心悸有良效。

    据美国一研究结果,桂圆对增强记忆,消除疲劳特别有效。近年来研究发现对大脑皮质有镇静作用;对癣菌有抑制作用。

    胃热多痰,心肺火盛者不宜。

    桂圆有真假之分,假桂圆称疯人果,学名龙荔,别名肖韶子,味甜但略带有苦涩,有毒(其核仁毒性尤甚)。产于广西、云南及越南,是山间野生的一种野果。误食会引起中毒性精神病。龙荔外壳较平滑,没有真桂圆的鳞斑状,果肉粘手,不易剥离,也没有真桂圆肉有韧性。

 

    5  核桃

    胡桃科植物胡桃Juglans regial的种子仁。又称胡桃仁、万岁子、长寿果。

    性温,味甘。归肾、肺经。温补肾胃养生食品。日常食用之,可温阳气、益颜色、抗衰老。适用于虚寒、肾肺不足体质,体型瘦弱及产后体虚者。

    主要成分有:丰富的蛋白质,特殊结构的脂肪(内含亚油酸、甘油酯、亚麻酸和油酸甘油酯),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维生素A、B1、B2、烟酸、C、E,磷脂,钙,磷,铁,镁,锌,硒,锰,铬等。蛋白质中含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及胱氨酸等氨基酸。核桃与杏仁、腰果、榛子等并列为世界“四大干果”,被誉为:“果中能品”、“养人之宝”及“果中第一补品”、“长寿果”及“天然美容食品”。以山西产、色黄、个大、饱满、油足者为上品。核桃是一种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滋补食品。

    有健身强体,补脑明目,美容乌发,提高肌体免疫功能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头痛失眠,神经衰弱,冠心病,高血压等症。

    核桃是一种天然的滋补强身剂,尤其是对大脑特别有益。人的大脑构成,脂质占50%左右。脑中的脂质主要是磷脂、糖脂和胆固醇。这些构成大脑脂质至少有40%以上,人体自身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提取。而核桃仁所含的脂肪,非常适合大脑的需要。因而核桃仁能迅速改善人的智力(尤其是儿童的智力)。故有“健脑食品”之称。我国隋唐时期,参加科举的考生,都有食用核桃仁作补脑益智的习惯。传说清末有位荷兰公使,由于长期失眠、健忘而影响来中国谈判,李鸿章送他用核桃仁制成的“核桃酥”,劝他服用,他仅用一个月,顽疾便霍然而愈。

    核桃仁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糖、多种维生素和多种无机盐。据测定,500克核桃仁相当2500克鸡蛋或4500毫升牛奶的营养。为大脑组织和肌体代谢的重要物质,对大脑特别有益,是神经衰弱患者的理想食疗佳品。对患有头痛,头昏,失眠,健忘,心悸,食欲不振,腰腿酸软,全身无力的老人,常吃核桃仁,有明显的疗效。实验证明,用核桃仁喂养的动物,可使体重和血清白蛋白都得到增加。病后和手术后以核桃仁用红糖腌一个月后,每天早晚各吃20克,可早日康复。

    核桃油内服有补肾,缓下和驱虫作用,外用可治疗皮炎,湿疹及外耳道疖肿。

    现代医学认为,核桃仁含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所含丰富的磷,对脑神经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所含的锌、锰、铬、硒等微量元素,对保护心血管健康、保持内分泌的正常功能和抗衰老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核桃仁中所含的维生素E,可使细胞膜免受自由基的氧化侵害,可延缓衰老。老年人常吃核桃仁,能保持面色丰润,容光焕发。营养学家建议,年老体弱的人,每天早晚吃些核桃仁,效果比补药好。有人认为核桃仁的营养价值比牛奶和鸡蛋高。(50克的核桃仁相当于450毫升牛奶或250克鸡蛋)。

    现代医学还发现,核桃中的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马麻酸能消耗体内积蓄的饱和脂肪,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提高高密度的脂蛋白水平,从而防止胆固醇在动脉内壁沉积,预防动脉硬化发生。因此多吃核桃是预防冠心病的一个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核桃仁中所含的丙酮酸能阻止黏液性蛋白与钙离子和非结合型胆红素的结合,并使其溶解、消退和排泄,因而有排石之功能。有病例证明,每晚将两个核桃仁和一片生姜同嚼食,可以治疗哮喘。

    痰火积热,阴火旺盛,大便稀溏,吐血,鼻衄等患者不宜。

 

    6  板栗

    壳斗科植物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 的种子。又称栗果、大栗。

    性温。味甘。归脾、胃、肾经。为补肾强壮养生佳品。日常食之可补肾壮腰、强筋健骨、益气厚肠。适用于肾虚体弱及小儿老人。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淀粉,粗纤维,钙,磷,铁,钾,钠,镁,维生素A、B1、B2、烟酸、C、E等。蛋白质中含有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及胱氨酸等多种氨基酸。板栗可代粮,与红枣、柿子等并称“铁杆庄稼”和“木本粮食”,被誉为“千果之王”,可与人参、黄芪、当归媲美。以饱满甘甜者为上品。

    有养胃健脾,补肾强身,强筋健骨,活血消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反胃,脾胃虚寒之泄泻,肾虚所致的腰膝酸痛、腿软无力,尿频,外伤骨折,淤血肿痛,筋骨酸痛,皮肤生疮,口角炎,舌炎,胆囊炎,骨质疏松,吐血,衄血,便血,阴囊炎等症。近来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宜煮食,研粉调食;生食可治一切出血症。

    《本草纲目》记载:“有人内寒,暴泄如注,令食煨栗20-30粒,顿愈。肾主大便,栗通肾,于此可验”。板栗尤其对肾脏病人有良好的治疗保健作用,有“肾之果”的美称。长期适当地坚持吃些板栗,不仅有益于肾脏,而且还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而延年益寿。

    现代医学认为,板栗含不饱和脂酸和多种维生素有对抗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的功效。所以特别适宜老年人食用,且无副作用。不论老年人有什么疾病,吃板栗都不会引起问题。晚睡前吃些红糖煮板栗,可健脾胃,治小便频数。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用羊肉、栗子各250克同炖食,连吃2周,可生效

    板栗一次不可多吃,生食难以消化,便秘者不可多吃。

 

    7  白果

    银杏科植物Ginkgo biloba L.的种子。又称银杏、佛指甲、鸭脚子。

    性平,味苦涩,有小毒。归肺、肾经。为补肺益肾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补肺敛肺、益肾固摄。适用于肺肾虚弱体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高于大枣),碳水化合物(与大枣相近),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2、烟酸、C,细胞激动素样物质,少量氢甙,赤霉素,白果酸,白果二酚,白果醇(其中白果酸、氢化白果酸、白果二酚、白果醇等均为有毒成分)等。蛋白质中含有多种氨基酸。白果内丕乳中还能分离出两种核糖核酸酶。以种仁饱满而色白者为佳。

    有敛肺,固涩固精,定喘祛痰,缩小便,止带浊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哮喘的痰,肺结核,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白带白浊,阴虱,淋浊,肾虚,遗精早泄,肠风胎毒,小便频数,蛲虫等症。可生食、水煎,外用。

    实验表明,白果中含有少量的白果酸,对多种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碳疽杆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水浸液对真菌有抑制作用。果肉的抗菌作用较果皮、果壳强。临床上应用于止咳平喘,补肺,通经,利尿,慢性支气管炎,遗精,小便频数,大便出血,乳腺溃烂和癣疮等症的治疗。白果中所含的果酚有短暂的降压作用,并能使血管的通透性增强。生白果嚼碎擦牙齿、牙龈可防治龋齿、杀牙虫。

    银杏叶含黄酮,有降血压和降血清胆固醇之功效。其制剂可治疗心肌缺血所引起的心绞痛。近代研究表明,银杏叶中所含的黄酮甙、双黄酮和黄酮内酯等,对高血压,冠心病和老年痴呆症等有特殊的疗效。一时成为国内外的著名良药。银杏叶制剂首先源于德国和欧洲,现已遍及全球。

    实邪病人忌食。白果中绿色丕芽最毒,不可食;白果肉也不可多食,否则中毒。

    药理研究证明,银杏果实的外种皮中所含的白果酸及白果酚等,有抗结核杆菌的作用。近有报道,食用生菜油浸泡的连皮的新鲜白果,对改善肺结核所致的发热、盗汗、看咳嗽咯血、食欲不振等症状,有一定的作用。著名的中药“白果定喘汤”是以白果配伍黄麻、苏子、甘草、款冬花、杏仁、桑皮、黄芩等,为止咳平喘、补肺益肾的良药。

 

 

(三)  瓜    类

    1  西瓜

    葫芦科植物西瓜 Citrullus vulgaris Schard的果实。又称天生白虎汤、寒瓜。

    性寒,味甘。归肺、大肠、小肠、膀胱经。为清热解暑养生佳品,又为夏令保健佳品。日常食之可清内热、解暑热、利小便。适用于热性体质。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瓜氨酸,丙氨酸,精氨酸,谷氨酸,氨基丁酸等,甜菜碱,腺嘌呤,葡萄糖,果糖,蔗糖,乙醛,丁醛,异戊醛,己醛等挥发性成分,钙,磷,铁,钾,钠,镁,氯,维生素A、B族、C,胡萝卜素,番茄烃及酚类等,有机酸有丙酸,丁酸,苹果酸,磷酸等。

    有利尿,清热解暑,除烦止渴之功效。可用于暑热烦渴,口干舌燥,胃肠火盛,高血压,心脏及肾脏水肿,大便燥结,小便不利,糖尿病(只可用瓜皮,与冬瓜皮等量煎汤服),喉炎口疮,风火牙痛,水肿,酒毒等。生食,饮汁崐,外敷。

    西瓜除不含脂肪外,几乎含有各种水溶性营养的成分,是快速补充体液的消化和吸收的水果。非常适合运动员在激烈竞争中补充能量的消耗。在炎热的夏天,吃上几片西瓜,液汁迅速进入体内,稀释器官的粘液,有利于组织的新陈代谢,又利于代谢物的排泄。吃西瓜对高血压,肾炎,浮肿,尿毒症,小便不利,泌尿系统感染等有辅助疗效作用。对夏季中暑,头晕恶心,心烦口渴,或热病伤津,口干欲饮,或饮酒过度,湿热黄疸,可以吃些西瓜得到缓解。西瓜中所含有的糖类、盐类和酶有治疗肾炎,尿路感染和降血压的作用。因适量的糖能利尿,适量的钾盐能减轻肾脏的炎症,其中的酶能将不溶性蛋白质软化为可溶性蛋白质,能增加肾炎患者的营养。配糖体有降血压作用。

    用西瓜加工成西瓜白霜和西瓜黑霜。西瓜白霜是西瓜皮与皮硝混合制成的结晶品,它专治一切喉症,包括急性和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症。现在西瓜霜的制法仍然沿用清代乾隆年间的名医顾世澄的方法(今天的日本也如此),其制法是从西瓜蒂处开一小口,挖出瓜瓤,装满朴硝,盖上瓜蒂,悬于通风处,在瓜皮上析出的白霜,以鹅毛笔扫下,研成细末即成。如将挖去瓜瓤后装满大蒜瓣,盖上瓜蒂,以纸筋泥封固,埋于糠火中煨透,取出研末,即成西瓜黑霜,可用于治疗慢性肾炎浮肿和肝硬化腹水。

    瓜子仁有清热润肺、润肠和降压作用,生、熟食均可治高血压,肠燥便秘和多痰咳嗽。

    西瓜皮外绿衣,称“西瓜翠衣”具有较强的清热利湿作用,并能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上沉积,故可用于湿重或浮肿者,动脉硬化者的食疗。

    寒湿盛者、糖尿病人慎食。也不可一次过多地吃西瓜,以免伤及脾胃。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慢性肾病的患者,吃西瓜过多会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糖尿病人和感冒初起的病人也不宜吃西瓜。

 

    2  甜瓜

    葫芦科甜瓜 Cucumis melo 的果实。又称香瓜、果瓜、梨瓜、甘瓜)

    性寒,味甘。

    主要成分有:球蛋白,球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糖类,粗纤维,有机酸,柠檬酸,钙,磷,铁,β-胡萝卜素,维生素A、B1、B2、烟酸、C等;此外,还含有将不溶性的蛋白质转换成可溶性蛋白质的转化酶,对肾脏病的营养有特别重要意义。甜瓜的香味十分浓郁诱人,“家用有瓜,犹如芝兰之室”就是形容甜瓜的香气的佳句。

    有清暑热,解烦渴,利小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通二便,三焦壅塞,心烦口渴,口鼻生疮,四肢疼痛,在夏天甜瓜可用于暑热所致的胸膈满闷不舒,口渴口干,饮食不振,小便不利。可生食。

    在青霉素发明初期,为了要得到高产的青霉素突变菌株,科学家们从世界各地军用飞机上搜集上百种霉菌来培养青霉素。但是产生青霉素最多的霉菌是在1943年夏天从皮奥立亚市场上买来的发霉的甜瓜上得到的。它所产生的青霉素是弗莱明所发现的霉菌产生的青霉素50倍之多。甜瓜为人类健康作出巨大的贡献。

    香瓜汁(尤以金黄色为佳)有清凉消暑,生津止燥,化瘀散结,美容,驱虫,保健之功效。

    脾胃虚寒,腹胀便溏,胃肠不适者均忌食。

    甜瓜蒂中含有甜瓜蒂毒素。过分成熟的甜瓜整个瓜皮、瓜瓤变软,瓜肉不好吃。如果瓜蒂变软,是开始变质的标志。不可食。

 

   3  哈蜜瓜

    哈密瓜是甜瓜的一个变种。品质特优,主产新疆、甘肃等地。

    性寒,味香甜。

    主要成分有: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原,钾,磷,硒,镁,视黄醇,葡萄糖,果糖等。地道的哈密瓜肉质柔嫩,瓜肉肥厚细腻,青如竹叶,间有微黄,瓤有青色或橙黄色,浓香扑鼻,甜润多汁,人口如蜜。

    有补血安神,止咳通便,和胃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眩晕,贫血,心悸失眠,胃溃疡,肾炎,咳嗽,便秘等症。

    糖尿病患者不可吃哈密瓜。

 

    4  菜瓜

    葫芦科植物菜瓜 Cucumis melo var. flexwosus的果实。为甜瓜的一个变种。

    性寒,味甘。主要成分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微量元素及维生素A、B族、C等。功效与用途同西瓜。

 

    5  木瓜

    蔷科植物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的果实。又称土木瓜、海棠梨。

    性温,味酸涩。为舒筋活血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舒筋活血、祛湿化痰。适用于肢体沉重及痰湿体质者。木瓜我国在古代视为男女间忠贞不渝的爱情的“信物”,在百果之中与众不同的是唯一可闻其香,而不可生食的果品。完好的木瓜可以久藏不坏,置于案头供赏和闻香。以安徽宣城所产的土木瓜为佳,曾作为贡品送入皇宫而闻名天下。

    主要成分有:皂甙,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维生素C,黄酮类,鞣质,过氧化酶,过氧化氢酶,酚氧化酶,氧化酶等。

    有平肝和胃,祛湿,通经或络,舒筋活血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痹痛,脚气,水肿,痢疾,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转筋不止等。宜蒸食、煮食或蜜饯食。

    点心中的青丝、红丝就是以木瓜作成的。

    木瓜的乳状液中的木瓜酶,是分解蛋白质的酶,有加强消化作用和将多余停留在胃肠道中难以消化的蛋白质分解。木瓜酶对胰腺的分泌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木瓜有缓和胃肠平滑肌痉挛和四肢肌肉痉挛的功效,尤其对腓肠肌痉挛有明显的疗效。对于因消化功能障碍引起的便秘、大便稀烂、腹部胀满,慢性肠炎日久不愈有很好的效果。木瓜酶还有通乳的作用。木瓜汁有助消化,增加营养之功效。木瓜汁浇于牛肉上可使肉易于煮烂,松软可口。木瓜汁有嫩肉精之称。

    有资料介绍,将木瓜汁擦在皮肤溃疡上,可使溃疡加速愈合。

    精血虚弱,伤食积滞者不宜。忌铅、铁器。木瓜味酸,多吃损牙;胃酸过多和有积食者疾食。

 

    6  秋木瓜

    蔷薇科植物秋木瓜的果实。又称香木瓜、酸木瓜。

    性温,味酸苦。

    主要成分有:蹄纹天竺素,矢车菊素。

    有舒筋和胃,除湿止痛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吐泻胸闷,风湿筋骨痛,湿热脚气。煎服,泡饮或泡酒饮均可。

 

    7  番木瓜

    蔷薇科植物番木瓜的果实。又称石瓜、乳瓜、万寿果、蓬生果、番瓜、木冬瓜。

    性平、微寒,味酸苦涩,成熟时味甘。归脾、胃、大肠经。

    主要成分有:糖类,有机酸,木瓜蛋白酸,凝乳酸,番木瓜碱,隐黄素,蝴蝶梅黄素,β-胡萝卜素,δ-胡萝卜素,隐黄素环氧化物,异硫氢酸苄酯,番木瓜甙,维生素A、B、C、E,香茄烃,色素等。

    有消食健胃,滋补催乳,舒筋通络等功效。可用于消化不良,胃痛,痢疾,二便不通,风痹,烂脚,催乳等。煎汤内服或煎水外洗患部。

    番木瓜的木瓜酶,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对消化不良,痢疾,胃痛,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均有疗效。番木瓜的脂肪酶,可分解脂肪为脂肪酸,有利于对食物的中的脂肪质消化吸收。蛋白酶还能够促进和调节胰液的分泌,对胰腺功能不全引起的消化不良有治疗作用。

    美国医生从番木瓜的乳汁中提取的凝乳蛋白酶,将其注射于椎间盘内,让它“消化”椎间盘软骨,而使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痛得以缓解或痊愈。国外科学家研究表明,从番木瓜中可提取出一种生物碱类物质,具有抗癌作用,可用于治疗淋巴球性白血病。将木瓜蛋白酶注射到肿瘤组织中,可使肿瘤组织缩小。

    在烧牛肉,炖鸡和其他禽肉时加入几片番木瓜,不仅可增加鲜味,还能加快肉炖烂的速度。对消化不良及胃病患者非常有利。

    番木瓜的浆液和种子中有收缩子宫和坠胎作用,孕妇不可食。对番木瓜有过敏反应者不可食。

 

 

(四)  果  仁  类

    1  花生仁

    豆科植物落化生Arachis hypogaeald的种子仁。又称落花生、落花参、落地生、长生果、番豆、番果、地果、地豆。

    性平(有文献为温),味甘。归肺、胃经。为养血补脾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补血养血、补脾润肺、滋润皮肤,抗衰延年。适用于血虚、脾虚及年老体衰者。

    主要成分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大量的脂肪油,油中含多种的脂肪酸的甘油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达80%以上,脂肪酸中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山嵛酸、廿四烷酸、肉豆蔻酸、蜡酸、顺-甘碳烯9-酸、廿碳烯-11酸、落花生油酸和月桂酸等,碳水化合物,糖分,粗纤维,氯化物,淀粉,无机盐,维生素A原,B1、B2、烟酸、泛酸、生物素E、K,β及γ生育酚,人体中8种必需的氨基酸(其比例接近人体之所需)齐全,脑磷脂,嘌呤,胆碱,花生碱,甜菜碱,铁,磷,钙,钾,三萜皂甙,甾醇脂,焦性儿茶酚型蹂质,游离脂肪酸,赭扑粉,花白素等。民间流行“常吃花生能养生,吃了花生不想荤”的谚语。自古就被认为养生益寿果--长生果。以肥白甘香者为佳。

    有润肺和胃,健脾利尿,润肠通便,祛痰止热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燥咳,咳喘,脚气,产妇少乳,缺乳,慢性胃炎,反胃,慢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癫及各种出血,肠噪便秘,白带增多,水肿等症。近年来用于贫血、营养不良性浮肿、各种出血症、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高血压、冠心病等的治疗。宜生、熟、水煎食或配方

    花生蛋白含8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人体的利用率可高达98%。其中赖氨酸可防止早衰和提高儿童智力。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可促进脑细胞发育和增强记忆力。花生中儿茶素也有抗衰老作用。

    花生中所含的甾醇能降低胆固醇,滋润皮肤,且可协助降低胆固醇,防治高血压;维生素E能防治动脉硬化,与生育和抗衰老有密切关系,是一种长寿因子;维生素B1能营养神经纤维;脑磷脂和卵磷脂是神经细胞系统和大脑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对大脑有补益和延缓衰老的作用;对儿童提高智力和促进发育有益;并能抑制血栓形成和保护血管壁的作用;胆碱能阻止脑功能衰退,增强记忆力。所含的维生素K是一种凝血剂,具有很好的止血作用;钙(每100克含量高达124毫克),对儿童、孕妇、产妇均大有好处。

    临床发现口服花生米能缓解血友病患者的出血症状,花生具有抗纤维蛋白溶解,促进骨骼制造血小板,加强毛细管收缩功能、调整凝血因子缺陷等作用。花生仁中所含的某种植物血球凝集素,能刺激以涎酶(Neuramindase)处理过的人工细胞,属抗P凝集素。

    据医学研究证明,花生对多种出血性疾病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可用于血友病、原发性及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手术后出血、肿瘤等出血;以及肠、胃、肺、肝、子宫等内赃出血。但对严重出血的效果较差,一般可用于上述出血的辅助治疗。

    花生衣具有抗纤维蛋白溶解、加强毛细管收缩、增加血小板含量并改善其功能、调整凝血因子缺陷的作用。其止血作用较花生仁大50倍。其止血成分可溶于水,可煎服。国内现已制成宁血糖浆、止血针等成药。

    据报道,美国农业部研究中心研究员桑德斯博士在美国化学协会全国会议上报告,脂肪含量高的花生中含有有益于心脏的化合物黎芦醇。爱喝葡萄酒的法国人,由于红葡萄酒含有黎芦醇,而患心脏病的人少得出奇,被称为“法国现象”。桑德斯博士的研究得到美国佐治亚州奥尔巴尼花生研究所的赞助。他们说:“当你喝葡萄酒的时候,别忘了吃一把花生米”。

    体寒湿滞,肠滑便泄者不宜,跌打损伤有瘀血者及胆囊切除者均不可食;胃溃疡患者、内热火旺者忌食;患有口腔炎症、舌炎、口舌溃疡、鼻出血等内热者、脾弱便溏者若吃花生米,会使病情加重;血液黏稠度高者切不可食。

 

    2  芝麻仁

    胡麻科植物芝麻Sesamum indicum D.c的种子仁。又称油麻、巨胜子、乌麻、胡麻。

    性平,味甘。归肝、肾经。为滋补肝肾养生佳品,日常食之可补肝、肾,益精血、润五脏、填脑髓、强筋骨。适用于肝肾精血亏虚、形体消瘦者。

    主要营养成分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大量的脂肪油(高达60%以上)油脂中含油酸、亚油酸、棕榈酸、花生酸、廿四酸、廿二酸等甘油酸(大部分为不饱和脂肪酸,对老人和婴幼儿尤为有利),芝麻素,芝麻林素,芝麻酚,维生素A、B1、B2、烟酸、叶酸、D、E(E的含量较其他食物多),卵磷脂、蔗糖、戊聚糖,钙,磷,铁(铁在植物类食物中名列前茅),被誉为“三高食品”(高蛋白质、高铁、高钙)。其中维生素E又与亚油酸相结合,对改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调节与降低胆固醇,均有很和的效果。我国有将芝麻作为强身益寿滋补食品的传统。有“抗衰老食品”和“仙家食品”之美称。《本草经》有“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久食轻身不老”之说。以色黑饱满者为佳。

    有大补肝肾,润五脏,乌发须,益脑髓,强身壮体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肾肝不足,四肢麻木,虚风眩晕,病后体弱,老年咳嗽,乳汁不足,神经衰弱,便秘,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小儿蛲虫,水、火烫伤等症。宜生食、炒食、研粉食或泡酒饮。

    由于芝麻营养丰富,为优良滋补强身剂。其润肠通便功效显著。对肠夜枯揭引起的便秘,单用芝麻就可奏效。婴儿大便干燥,可在食物滴几点麻油即可解除。黑芝麻对于慢性神经炎、末梢神经麻痹均有疗效。由于芝麻和麻油有降低胆固醇作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常食有益。芝麻有促凝血作用,可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黑芝麻比白芝麻的药用价值大,被列为“黑五类食物”之首。麻油中所含适度的不饱和亚油酸高达50%,在植物油中其凝固点极低,冬天也能保持液态的流动性和透明度。所含的维生素E、F是人体中能发挥作用的抗氧化剂,可以阻止人体内产生过氧化脂质,从而维持含不饱和脂肪酸比较集中的细胞膜的完整和功能正常,延缓细胞衰老过程。芝麻还含有丰富的卵磷脂,不但可以防止头发过早变白和脱落,保持头发秀美,促进人体保持和恢复青春活力。这也是芝麻作为美容食品的理论基础。

    动物实验表明,芝麻对子宫有兴奋作用;对肾上腺素有抑制作用;有增加血细胞容积的倾向,还有致泄作用。种子的提取物给大鼠口服,可降低血糖,增加肝脏及肌肉中糖元含量。但大剂量则降低糖元含量。种子有致泄作用,榨油后的饼对家畜有毒,可引起心绞痛、震颤、呼吸困难、胀气、咳嗽。小牛喂食过多的黑芝麻饼则发生湿疹、脱毛及搔痒。全草提取物对离体豚鼠子宫有兴奋作用。芝麻油喂养大鼠可增加肾上腺中抗坏血酸及胆固醇含量,特别是妊娠后期抗坏血酸增加更明显。麻油给正常或去势大鼠注射,有增加血球容积的倾向。

    芝麻的叶、根、茎有治疗风寒湿痹和风痒的功效。芝麻油外用有生肌吨作用,也是一种促凝血药。可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紫癜和出血性体质。成人每从8-10毫升,儿童减半。一日3次饭前服,20天为一疗程。

    中医认为芝麻是发物,凡患疮疥、湿疹等皮肤病者不宜,脾弱便溏者不宜多吃。阳痿精滑、精气不固、白带增多诸症不宜食用。

 

    3  葵花仁

    菊科植物向日葵Helianthus anuus LI.的种子仁。又称葵花子、葵瓜子、香瓜子、太阳花子、迎阳花子、天葵子。向日葵子可分两大类,一为非油用品,颗粒大,具有条纹但含油量低;一为油用品种,颗粒小而含油量高。俄国、美国、阿根廷、罗马尼亚、土尔其、南斯拉夫、西班牙、保加尼亚、匈牙利和南非是世界上十大出产国。

    性平,味甘。归脾、胃经。为滋补强壮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滋补阴液、润五脏、益脾胃。适用于阴虚不足,体形瘦弱及无病强身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在质量与数量上都可与肉类媲美),脂肪(内含油酸,尤以甘油酸、亚油酸、亚麻油酸、和甘油酯的含量高达70%),磷脂,软脂酸,硬脂酸,柠檬酸,酒石酸,奎宁酸,绿原酸,咖啡酸等有机酸,糖类(大多为可溶性单糖、双糖和三糖),钙,磷,铁,钾维生素A原、B1、B2、烟酸、E,β-谷甾醇,均为肌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从脂肪、蛋白质、糖三方面的含量和比率而言,向日葵子可以说得上是全面的营养滋补品。

    有清湿热,止痢透脓,散滞气,平肝降压,益气滋阴,润肠通便,驱虫等功效。可用于治疗白痢,血痢,痈肿,体虚,便秘,头痛,头晕,耳鸣,高血压,蛲虫等症。宜炒食、生食、煎煮、榨油。捣烂外敷。常食对预防高血压及血栓形成有益。

    向日葵中的亚油酸是人体必需的油脂酸,可以防止代谢紊乱,皮肤病变(如皮肤干燥)和生殖系统障碍和器官病变(如肾脏病变)等疾病;亚油酸还有维持细胞膜柔软、弹性和活动性的重要作用,对人体新陈代谢和调节血压起着重要的作用,还有防止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可以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疾病。临床上应用的“益寿宁”、“降压灵”、“脑立清”、肌醇等都是从向日葵油中提取的亚油酸而制成的。向日葵中所含的维生素B3能增强记忆力,治疗忧郁症和失眠,并对肿瘤、心血管疾病有效。向日葵中含钾超过香蕉和橘子,而钾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物质。

    药理研究证实,向日葵所含的总磷脂,对急性高血酯症及慢性高胆固醇症均有预防作用;向日葵油中的亚油酸,能抑制血栓形成。年青的妇女以葵花子油作食用油,连续食用7天,可使胆固醇略有降低。适当地吃些葵花子,对预防高血酯症及血栓形成是有效的。如在饲料中加入向日葵,可增强兔的免疫反应(结核菌实验)。若将向日葵油加热到110°C-300°C饲喂大鼠,可引起肝脏的退行性病变,或加强兔肝脏的纤维化;还能增强某些致癌物质,对大鼠有致癌作用。动物实验表明,对大白鼠有预防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能抑制大白鼠血栓的形成。

    向日葵子还是一种美容食品,新疆维吾尔族姑娘的辫子黑又长,是与吃了当地的向日葵子有关。国内外都公认向日葵子是美容食品。

    向日葵子中所含的阿吉宁具有制造精液、增强视力、益颜色和强化指甲等功能。其所含的矿物质也丰富。俄罗斯士兵在行军中就是以向日葵子作军粮,每逢作战,没个战士各带两磅向日葵子,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葵花子不可多吃。因含有大量的亚油酸,如过量会消耗体内大量胆碱,使体内磷脂的合成和直达脂肪运转发生障碍。大量脂肪堆积在肝脏内,影响肝脏的功能,造成肝功能障碍和结蹄组织增生,严重时还会形成肝硬变和咳嗽加剧,尤其是幼儿更不可多吃。

 

    4  南瓜子

    南瓜子又成南瓜仁、白瓜子。

    性平,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B2、烟酸、C、E,钙,磷,铁,硒等。

    有杀虫,通乳,平喘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各种肠道寄生虫(包括蛔虫、蛲虫、鲦虫、钩虫等),血吸虫,产后手足浮肿,缺乳,糖尿病,痔疮,前列腺增生,支气管哮喘,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症。

    用南瓜子驱虫,可将南瓜子仁120克,烤干研末,每晨空腹服用,连服3-4天;催乳可将南瓜子仁焙干研末,红糖决冲服。

    现代医学发现,南瓜子在治疗前列腺增生中有特殊的作用,这是因为南瓜子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能使增生的前列腺恢复正常,特别是疾病发生的早期,效果更为明显。南瓜子中所含的特殊泛酸物质,可缓解静止性心绞痛,并且有降血压的作用。南瓜子还可以防止神经性脱发,食用2周后可使新生头发长出并开始变黑。

    胃热病人不可食,多食会使腹脘胀痛。

 

    5  西瓜子

    性平,味甘。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B2、C、E,钙,磷,铁及其他多种微量元素。

    有润肺化痰,润肠和中,下气止咳,助消化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咳嗽,多痰,吐血,食欲不振,大便下血,肺结核咯血,肠风下血等症。

    试验证明,肺结核咯血和大便下血的患者,用生西瓜子50克,连壳捣烂,水煎后去渣,加红糖服用有显著疗效。

 

    6  人面子

    漆树科植物人面子 Dracontomelum doa的子实。又称人面果。

    性凉,味酸。

    主要成分有:糖类,维生素C,多种有机酸和鞣酸。

    有健脾胃,消食,醒酒,生津止渴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反胃,妊娠作呕,风疹块,小儿惊厥,乳痈,疮疥等。

 

    7  杏仁

    蔷薇科灌木或小乔木杏树或山杏树的果子仁。

    性平温,微苦。归心、肺经。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纤维,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B2、C、E,钙,磷铁,锌,锰,铜,硒,苦杏仁酶,苦杏仁甙,樱叶酸,油酸和多种氨基酸等。

    有祛痰止咳,补养心肺,通乳通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喘逆上气,雷鸣,喉痹,缺乳,便秘,冠心病等症。

    现代医学认为,杏仁中苦杏仁甙被β-葡萄糖甙酶水解后产生的氢氰酸可祛痰平喘。杏仁的另一个作用是润肠通便,因其中含有较多的脂肪油,在肠内可产生滑肠作用。甜杏仁中的脂肪油要比苦杏仁多,其通便的作用更强。

    杏仁油中80%为油酸,有15%以上为亚油酸,后者对心血管的强化有非常的重要的意义。现代医学试验证明,杏仁有明显的降血脂、防止动脉硬化和治疗肝病的作用。

    祖国医学历来对杏仁的评价极高,以至把“杏林”一词作为中药界的代名词。《名医别录》中孙思邈认为“杏仁为心之果,心病宜食之”。西医治疗胸闷不畅,也使用杏仁,而胸闷不畅又是冠心病临床的表现,这说明中西医对杏仁治疗冠心病是一致的。   

    杏仁不可多食,多食对牙齿不利,并可易诱发腹泻,疖肿。

 

    8  榛子

    桦木科植物榛木Corylus heterophylla的种子。又称山板栗、平榛、棰子。

    性平,味咸。归肝、肾经。为理气养调血脉养生食品。适用于虚弱体质及无病强身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含油50-77%),生物碱,灰分,钙,磷,铁,钾,锌,锰,镁(其中磷的含量为诸果之首,钙、铁的含量亦名列前茅),维生素A原,B1、B2、烟酸、E,淀粉等。蛋白质中含有多种氨基酸,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齐全。有“坚果之王”的美誉。吃时需用锤子砸开,其壳埋于地下千年也不腐烂。以东北、华北、陕西、甘肃的毛榛和崐华榛为上品。

    有调中开胃,明目利肝,益气健行之功效。可用于治疗体虚,疲劳,消化不良,视物不清,糖尿病,慢性腹泻,食欲不振,肺肾不足,病后赢虚,心、脑血管疾病等症。宜炒食用,煎汤或研粉调食。生食腹胀。

    现代医学探究表明榛子油中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脑血管疾病大有好处。可降压,降脂,降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若能经常吃些榛子,可补充体力,消除疲劳。在冬季,榛子能治疗因气虚而引起的头昏,眼花,体倦乏力,形体消瘦,食欲不振等症。

    若将榛子与板栗同嚼食,能补肾强腰;将炒熟的榛子拌红糖吃,则补气益血效果更佳。

    榛子含油量高,不可多吃,也不宜生吃。

 

    9  榧子

    红豆杉科植物榧的种子。又称香榧子、榧实、玉榧、赤果等。

    性平,味甘。果实皮有毒不可食。归肺、胃、大肠经。为滋润健脾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滋润肺、肠,健脾消食,预防肠道寄生虫。适用于内燥体质及消化不良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与花生、芝麻相近,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则超过花生和芝麻),以甘油脂为主,其中大量为不饱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草酸,葡萄糖,多糖鞣质及挥发油等。以浙江诸暨、绍兴所产壳薄而种仁黄白者为上品。

    有润肠通便,消积润燥,润肺定喘,明目止咳,杀虫,强筋骨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重积腹胀,食欲不振,小儿疳积,咳嗽,便秘,痔疮,疝气,小便频数,夜盲,乳房肿痛,驱蛲虫,蛔虫,钩虫,姜片虫及绦虫等肠道寄生虫。宜炒食、生食、煎汤或入药丸。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榧子所含的四种脂碱,对淋巴细胞白血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治疗和预防淋摆巴肉瘤有效。

    日本所产的榧子含生物碱,对子宫有收缩作用,民间用以堕胎。

    多食滑肠,助火,大便溏稀者不宜。榧子壳反绿豆,不可同食。

 

    10  松子

    松科植物红松Pinus Koraienis Sieb.et.Zucc的种子仁。又称海松子、松子仁、新罗松子等。

    性温,味甘。归脾、肺、大肠经。为滋补强壮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滋补阴液,润五脏,益气血,泽肌肤,抗衰老。适用于形体枯瘦,年老体弱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仅次于核桃仁),油酸酯,亚油酸酯,挥发油,碳水化合物,粗纤维,掌叶防己碱,灰分,钙,磷,铁,维生素A原、B1、B2、烟酸、E等。以东北产的红松、白皮松及华山松的种子肥大、肉厚、油性重者为上品。

    有养阴熄风,润肺止咳,滑肠通便,泽润肌肤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干咳痰少,头眩燥咳,口干舌燥,大便秘结,头昏眼花,盗汗,风痹等症。并可用于美容。生食、炒食或煎汤、入药丸。

    松子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止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所以有良好的抗衰老、延年益寿作用。

    松子中饱含高级优质油脂,可养血补阴液美容。人若血气充足,阴液丰富,则五脏滋润,五脏得养,皮肤及毛发自然柔软而光滑,鲜泽而富于弹性。

    松子中含磷多,每百克约含磷234毫克,具有很好的补脑强身作用,并能增强记忆力,对骨骼、牙齿的成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对患佝偻病的儿童有辅助治疗的作用。有人建议在晚间看电视的时候,吃点松子,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方法。

     松子仁润肠通便且不伤正气,为老年人便秘患者的理想食疗佳品。若与核桃仁、芝麻合用效果更佳。松子仁、大麻仁、柏子仁等量,研成细末,加蜂蜜调匀制膏装瓶。每晚睡前服1匙,对老年人便秘非常有效。

    古人视松子为“长生果”,清代明医王孟英称松子为“果中仙品”,认为常吃松子可延年益寿。有一本叫《列仙传》所书说:“一个人好食松子,体毛数寸,走及奔马。又犊子少在黑山,食松子、茯苓寿数百岁。又赤松子好食松子、天门冬、石脂,齿落更生,发落更出 ”。 《神仙传》中也说,一个叫赵瞿的病人,在深山老林中遇一老翁,老翁送他松子和柏脂各5升,并说“此物不但能治你的病,而且可以使你长生不老。服至一半,病可全愈,愈则去根”。赵服之未及一半,果然病愈而返。赵继续服用返老还童。这些虽然是夸大了的传说,但说明松子确实是有效的滋补佳品。

    便溏者不宜。不可生食,以防腹胀。

 

    11  莲子

    睡莲科植物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种子。

    性平,味甘涩。归脾、肾、心经。为补益强壮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健脾胃、厚胃肠、益心肾、固精气、强筋骨、抗衰老。适用于脾胃虚弱体质及老人。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淀粉,棉子糖,灰分,钙,磷,铁,维生素B1、烟酸、C等。以湖南产肉厚饱满色白者为上品。被誉为“脾之果”。

    有养心益肾,健胃涩肠,止渴去热,开胃补虚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肾虚多梦,遗精多浊,久泻虚痢,崩漏带下,腰酸背痛,烦躁不安,食欲不振,脾胃违和等症。近年来多用于治疗胃溃疡及胃出血的恢复期。可煮食、或研粉调食。

    莲子所含的莲子碱,具有平静性欲,健脾开胃,止泻利肠,去湿除热的作用。

    莲子心  性寒,味苦。有清心去热,止血涩精之功效。常用于治疗心烦,口渴,吐血,遗金,目赤肿痛,高血压等症。

    莲子壳  性寒,味涩。有消瘀止血,去湿清热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血崩,月经过多,胎漏不下,淤血腹痛,产后胎盘不下,血痢,痔疮,脱肛,皮肤湿疹等症。

    莲子荚中含氧化黄心树宁碱,有抑制鼻咽癌的作用。

 

12  开心果

开心果Pistachio是一种干果,是漆树科黄连木属的阿月浑子的果实,其拉丁学名应是Pistacia vera 。这个种是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於1753年,在他的《植物志种》一书中发表的。《中国植物志》收入了这个种。
    又名阿月浑子、无名子。主要产於叙利亚、伊拉克、伊朗、前苏联西南部和南欧。我国新疆亦有栽培。
    开心果营养丰富,其种仁含蛋白质约20%,含糖15%~18%,还可以榨油。果仁还含有维生素E,有抗衰老的作用,能增强体质。古代波斯国国王视之为“仙果”。
    开心果含糖和脂肪都很高,含热量大,老年人不适宜多食。怕肥胖的人不可经常吃。

===============================================================

食物的营养成分与医疗价值(七、滋补养生食品药品)

七    滋补养生食品药品

 

    为人类生存所须添加的滋补营养、健体养生的辅助食品、补品和药品。大致可分为:补中益气类、安神健身类、滋阴养荣类和强体壮阳类等。但其中很多的食疗功能是互补而不可截然分开的。

 

(一 )  补中益气类

    1  人参

    第三纪古老孑遗植物,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P. Schinseng) 的根须。又称血参、神草、地精、天狗、王精、百草王。

    人参根如人形,有头、手、足,故称之为人参。世界上人参有四大家族--中国的吉林人参,美国、加拿大的西洋参,朝鲜的高丽参和日本的东洋参。俄罗斯也产人参,但数量很少。我国人参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名列世界第一。

    人参可分野山参、园参和移山参三种。前者指天然野生,最为名贵;园参是指用野山参的种子在林园内人工栽培的;移山参是指将幼小的野山参移栽到林园内的。

    从加工的方法分:生晒参,是将新鲜人参晒干;糖参,是将新鲜人参用糖汁灌制加工晒干或烘干的;将人参蒸制成暗红色,然后弄干者为红参;还有大力参和掐皮参等。

    性微温,味甘微苦。归脾、肾经。为补益强壮养生珍品,历来被誉为“补品之王”,在各种补品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日常食之可补五脏、抗衰老。适用于气血虚弱体质、肾阳衰弱及老年体弱和无病强身者。

    主要成分有:人参皂甙,人参烯,人参素,人参辛,人参宁,维生素A、B1、B2、烟酸、泛酸、烟酰酸、胆碱、C,蛋白质,糖类(果糖、葡萄糖、麦芽糖,蔗糖,果胶等),脂类化合物,挥发油(主要为人参半萜烯,是人参香气的来源),人参醇,人参二醇,人参酸(系软脂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的混合物),苹果酸,琥珀酸,延胡索酸,酒石酸,植物甾醇,钙,磷,铁,锗,钾,钠及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肽类。人参是一种高级天然补品,以野生粗壮而年代久者为佳。我国使用人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为世界上使用人参最早的国家。

    有大补元气,生津安神,补肺益脾,滋肾补阳,增进性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抗病防癌,强壮身体,益寿延年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虚脱垂危、崩漏失血、心悸失眠及一切元气虚弱、气虚津少等症。近来多用于心肌营养不良,冠状动脉硬化,心绞痛,慢性胃炎伴胃酸缺乏,急性传染性肝炎,糖尿病,精神病,神经衰弱,麻痹型和早泄型阳痿,以及癌症等(特别是对胃癌疗效显著)的治疗。宜文火炖食或研粉冲食或浸酒饮。用量3-9克,养生用每日以不超过3克为宜。

    人参的药理作用主要是人参皂甙,是最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表明,人参皂甙具有刺激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杀伤病变细胞的作用。并能促进性激素的分泌,保护心肌免受损伤,都是来源于它的神奇功效。所以说人参皂甙是人参的法宝。

    人参能加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同时也能加强抑制过程,改善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能提高一般人的脑力和体力,增强条件反射的强度;提高分析和工作能力,减少疲劳。人参能作用于神经-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具有适应源样的作用,能增强肌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提高动物对低温和高温的耐受力。人参有促进性腺激素样的作用,能促进男女性腺机能。人参能使心脏收缩力加强,改善心脏功能。人参对代谢亦有影响,能降低血糖,并与胰岛素有协调作用;同时又能调节胆固醇代谢,抑制高胆固醇症的发生,高胆固醇病人服用人参可使胆固醇降低。人参有抗利尿作用,与去氧皮质酮相似。人参能减轻过敏性休克;对过敏性水肿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人参能刺激造血器官,使造血机能旺盛。

    动物试验表明,少量人参能使末梢血管收缩,血压轻度上升;大剂量则使血压下降。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的生长有轻度的抑制作用。高丽参醚提取物对小鼠肉瘤-180、腺癌-755有抑制作用。对细菌、原虫及结核杆均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据《中医中药报》第98期报道:人参有很强的抗癌作用。人参中有机锗含量达250-320ppm,而一般植物和中药中仅有少量。我国学者还发现,各种人参中有机锗的含量相差也很悬殊,质量越好,滋补功效也就越高。食物在体内代谢要消耗大量的氧。一般食物在体内最后分解成碳和氢,碳与氧结合成而氧化碳,排出体外。氢特别容易与氧结合,消耗体内的氧,导致体内缺氧,容易得病。有机锗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氢排出体外,从而降低人体耗氧,使组织细胞供氧增多,以促进新陈代谢和延缓衰老。

    锗(32Ge),尚可夺取癌细胞中氢离子,从而降低癌细胞的电势。一般认为,电势高能促使癌细胞的繁殖和转移,所以有机锗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干绕素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蛋白,能增强肌体细胞抗病毒能力,抑制某些原虫、立克次体、衣原体、细菌等细胞内寄生体。动物试验标明,干绕素能抑制癌细胞生长。

    感冒初起、内热积盛、肝阳上亢及高血压患者及食积湿阻而胸闷腹胀者均不宜服用。不可与藜芦、五灵脂同用,亦不可与萝卜、芫荽、螃蟹、绿豆同食。服人参后不宜立即喝茶。(现也有文献指出,萝卜可与人参同食。)

   

2  西洋参

    五加科植物 Panax quinquefolium的地下根块。又称洋参、西洋人参。主产于美国和加拿大。又称洋参、花旗参。我国亦有栽培。

    性凉,味甘、微苦。入心、肺、肾经。为滋补强壮养生珍品。

    主要成分与人参基本相同。

    有益阴清火,补肾益肺,壮气安神,生津除烦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火旺盛,咳嗽痰多,气虚咳喘,出血,遗精,滑精,气短,咽干口渴,体虚乏力,烦闷,失眠,潮热,产后虚弱等症。可煎服、研末冲服、煮服或入丸、散。用量1-3克。

    食欲不振,虚寒痰多者不宜。体热不宜服用人参者,但可服用西洋参。

 

    3  党参

    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psis pilosula的根块

    性平,味甘,有香气。入脾、肺经。为益气补脾养生名药。

    主要成分有:皂甙,生物硷,挥发油,蛋白质,黏液质,树脂,维生素B1、B2,蔗糖,葡萄糖,钠,钾,钙,镁,铁,铜,钴,锌,铬,钼等多种无机元素和微量元素,17种氨基酸(其中有人体所必需的缬、色、赖、蛋、亮、异亮、苏、苯丙等8种氨基酸齐全)。功效与人参相似,只是力量薄弱,但价格低廉,为人参的替代品。被誉为“小人参”。

    有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养血健脾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气虚怠倦,食欲不振,气急喘促,消化不良,久泻脱肛,言语无力,面目浮肿,血虚萎黄,慢性出血等气血两亏的病症。可泡酒、煮汤,水煎、或入丸、散。用量10-1515克。

    现代药理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党参所含的皂甙和硷性部分,都有促进细胞新陈代谢的作用。皂甙还能抑制肠道运动,提高血浆ACTH和皮质激素的含量,促进脑电图的同步化,对抗巴比妥类引起的睡眠等。说明党参能作用于免疫、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党参能加强肌体活动,兴奋中枢神经,调节造血功能和呼吸的节律,升高血糖和降低血糖,抑制心动过速。并能促使因放、化疗下降的白血球有所回升。党参能用于治疗初期肺结核,慢性肾炎,糖尿病,关节结核,妊娠呕吐等症。急救时以人参为好,如一时找不到人参,可用大剂量。取党参90克,附子9克,生白术30克,煎服,其救急的效果可与独参汤媲美。

 

    4  太子参

    石竹科植物太子参Pseudosteillaria heterophylla (P.rhaphanorrhiza)的地下根块。又称孩儿参、童参。

    性平,味甘、微苦。入脾、肺经。为慢补养生名药。

    主要成分有:皂甙,果糖,淀粉和多种维生素。其功效与人参、党参相似,但效力较弱。

    有补养气血,安神补脑,生津止渴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因脾胃虚弱所致的食欲不振,精神怠倦,气短乏力等症。在补气上其药虽效低于党参,但在生津上却优于党参。可水煎、研末冲服,或入丸、散。用量10-30克。

    儿童身体发育未全,不宜用人参,但却可用太子参。老少皆宜为其特点。

 

    5  冬虫夏草

    肉座菌科植物冬虫夏草菌Coxdycps sinensis(Brek.)Sace ardo  寄生于蝙蝠蛾科昆虫绿蝙蝠蛾幼虫体上的子座与幼虫尸体。又称夏草冬虫。

    性温,味甘。归胃、脾经。为补肺益肾养生珍品,与人参、鹿茸并列三大名药。日常食之可补肺益肾、秘精益气。本品温和平补,适用于肺肾虚弱体质及老年体弱者。

    主要成分有:脂肪,蛋白质,粗纤维,碳水化合物,灰分,维生素B1、B2、B12,β-胡萝卜素,虫草酸(奎宁酸的异构物),D-甘露醇,冬虫夏草素,虫草多糖,蛋白质中含有种氨基酸等。以虫体黄亮肥大者为优。被誉为“补虚圣药”。我国已发现的有90多种,闻名中外是产于青藏高原的冬虫夏草,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有补虚损,益精气,补肾益肺,止咳化痰,清凉退热,解毒驱风,镇惊,明目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虚劳咳嗽,痰血,气喘,肺结核,胃寒呕吐,久病贫血,腰痛,自汗,盗汗,遗精,未老先衰,涕多泪出,神经衰弱等症。并可解鸦片中毒。近来多用于肺结核,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肝硬化,神经衰弱,贫血等的治疗。宜炖食、蒸食或浸酒饮。用量7-10克。

    医学研究证实,冬虫夏草的药用价值主要是虫草酸和虫草素。虫草素能有效地抑制链球菌、鼻疽菌、炭疽杆菌、猪出血性败血杆菌及葡萄球菌的生长。对结核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肺炎球菌及某些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核酸代谢,起到抗癌作用。虫草酸能提高肾上腺作用,能升高血压,又能降低血压,能增加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水浸剂对离体豚鼠支气管有明显舒张作用,并能增加肾上腺作用。对离体兔肠及离体豚鼠子宫平滑肌均呈抑制作用。对离体及在体心脏均现抑制作用,使心动变慢,心脏输出血量有所增加。麻醉犬注射水浸剂时,血压明显下降,10分钟后恢复。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它有抗肿瘤,提高免疫功能,增强心肌营养,增加血流量,降低血清胆固醇,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作用;能防治多种疾病,在临床上的应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若与荤、素食物炖食,可使滋补成分渗透到饮食中去。如与猪肉、鸡、鸭同煨,效果更佳。

    据包天桐登报报道,虫草菌具有抗缺氧,增加心肌充血量,降低胆固醇和β脂蛋白,镇静,抗炎,祛痰,平川作用;对“类阳虚”有保护恢复功能。因此,对动脉硬化、冠心病及脑血管疾病等有一定防治作用。

    阴虚火旺及由外感而引起的恶寒发热、咳喘者忌用。

 

    6  黄芪

    豆科植物黄芪 Astrsgalus monghalicus 膜荚黄芪 A. membranaceus的根。又称锦黄芪、内蒙黄芪、黄耆。

    性温,味甘。入脾、肺经。为补气强身养生良药。

    主要成分有:蔗糖,葡萄糖醛酸,粘质液,熊竹素,黄芪素,胆碱,甜菜碱,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苦味素,叶酸,γ-e氨基丁酸等。内蒙黄芪脂质皂化物中分离出亚油酸、亚麻酸;非皂化物部分中有β-谷甾醇。以根粗长,质绵不折,内肉质黄白,粉多味甜,无黑心,空心者为上品。

    有补气健脾、固表止汗、利水托疮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表虚自汗、盗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萎缩性胃炎,乙型肝炎,气虚内伤、中气不足,头昏目眩,中风偏瘫,半身不遂,肾虚精少,阳痿,妇女崩漏,带下,胎前产后气虚,疮疡内陷,脓疮不溃或久溃不敛,水肿,脚气,脾虚泄泻、浮肿及痈疽等症。可水煎、煮汤、入丸、散。用量10-30克。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黄芪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肌体抗病能力;可强心,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延长某些原代细胞和二倍体细胞株寿命的能力;可促进肌体代谢,延长细胞寿命,促进血清和肝脏蛋白的更新,对正常心脏有加强其收缩的作用,所含γ-e氨基丁酸可降低血压。

    黄芪药用分生黄芪和灸芪两种。未经炮制者为生黄芪;与蜜拌匀后,以文火烘干者为灸黄芪。生黄芪走表,用于表虚汗,气虚感冒和疮口不合;灸黄芪用于益胃健脾,补肺,补血。

    食滞、高热、咯血、大渴、便秘等实热证忌用;阴虚阳亢或内热者慎用。

 

    7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的根茎。

    性平,味甘。通行十二经。

    主要成分有:甘草甜素,甘草酸,钾,钙,甘草甙(黄碱素甙),葡萄糖,蔗糖,甘草苦味素以及多种黄酮成分和雌激素类物质等。

    有补气和中,泻火解毒,养心润肺,祛痰利咽,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脘腹疼痛,食欲不振,中气不足,疲乏无力,心血不足,心悸怔忡,早博,心律不齐,肺气不畅,咳嗽不爽,咽痒不利,咽喉肿痛,疮疡肿痛,脘腹四肢痉挛拘急疼痛,心神不乐,悲伤欲哭等症。生用长于泻火解毒,缓解痉急止痛等症;灸用补气和中,养心肺。

    甘草甜素易溶于水,甘草酸经加稀硫酸水解,产生1分子甘草次酸及2分子葡萄糖醛酸。甘草甜素是一种皂甙,其水解溶液微起泡沫,本身无溶血作用,其水解物甘草次酸有溶血作用。甘草甜素或钙盐能解毒,对细菌毒素(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药物毒素(硝酸马钱子、盐酸可卡因、水合氯醛),蛇毒,河豚毒,以及食物、体内代谢中毒等,都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其作用是通过葡萄糖醛酸的结合解毒,甘草次酸类似肾上腺皮质素样作用和甘草甜素的吸附作用达到的。甘草次酸的化学结构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相似,能促进水和钾盐在体内潴留和排出钾离子,有抗利尿作用。甘草流浸膏有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又能抑制组胺所引起的胃酸分泌作用;有抗炎、抗过敏反应作用;甘草长期应用,可引起水肿、高血压等副作用,与应用去氧皮质酮相似。甘草的应用非常广泛,中药书中称之为“国老”。

    近年临床单用一味甘草制剂,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阿狄森氏病,席汉氏综合征,肺结核,支气管哮喘,传染性肝炎,血小板减少紫瘢,先天性肌强直,血栓性静脉炎,尿崩症,子宫糜烂,眼科炎症,手足皲裂及冻伤等症均有良效。甘草制剂配合其他药物治疗重症肺炎,扁桃体炎并发荨麻疹,风湿性关节炎,低血压,小舞蹈症,臂丛炎,颜面神经瘫痪,木薯中毒,毒蕈中毒等均取得良效。

    脘腹胀满者忌服,高血压患者不宜久用。

 

 

(二)  安神健身类

 

    1  何首乌

    多年生草本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的根块。其茎蔓药名“夜交藤”。

    性微温,味苦涩。入肝、肾经。为抗衰强阳养生良药,被誉为抗衰强阳的神品。

    主要成分有:黄酚,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大黄甙,粗脂肪,卵磷脂,淀粉,钙,铁,锰等多种微量元素。以个大量重,根块坚实,外皮为红棕色或红褐色,断面有如云锦的纹理者为上品。呈人形态者尤佳。

    有益血气,黑发须,悦颜色,长筋骨,养血益肝,固精补肾,抗衰老之功效。用量6-15克,可水煎,泡酒,入丸、散。

    何首乌分熟首乌和生首乌两种。生首乌即干首乌,外观为黄白色。熟首乌是将生首乌拌上黑豆汁,上笼屉蒸熟后晒干,外观为黑褐色。生首乌与熟首乌功效不一。生首乌味苦气寒,主要是解毒消痈,润肠通便,适用于老年人和久病之人肠燥便秘,疮疡痈肿等症。熟首乌又称制首乌用于滋补养生。

    近代医学证实,何首乌能增强心脏机能,减轻动脉硬化,降低血脂,防止血拴的形成,调节大脑血的供应。所含卵磷脂能构成脑髓神经组织,促进脑细胞的新生和发育。大黄酚能促进肠道运动,有利肌体的新陈代谢。这是何首乌抗衰老的奥妙所在。何首乌有强壮神经的作用,能治疗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何首乌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刺激肾上腺皮质,改善精子的生长和发育,提高男性性功能。

    人形何首乌少见,湖北宜昌曾经挖出两枝人形何首乌,一枝形似男性,一枝形似女性,犹如一对夫妻,令人叹息不已。人形何首乌的药效极高,为何首乌中珍品。但极为罕见。

    不可用铁器煎煮,不可同时吃各种动物的血、无鳞鱼、葱、蒜、萝卜等。脾虚泄泻者不宜。

 

    2  茯苓

    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Proia coccos的菌核。

    性平,味甘。归心、脾、肾经。为补益心脾养生食品和良药。日常食之可益心志、抗衰老、安胎元、利水湿。适用于脾胃虚弱、久病体虚、老年体衰、湿性体质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树胶,甾醇,菌核β-茯苓聚糖,茯苓酸,甲壳质,卵磷脂,葡萄糖,腺嘌呤,胆碱,β-聚糖分解酶,脂肪酶,蛋白酶,钾盐等。以产于云南者为上品。茯苓药性缓和,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可健胃,又能安神,利水湿。内部淡红色者称赤茯苓,用于清湿利热;中心白者称白茯苓,长于健脾清湿;附抱于松树根而生长者称茯神,长于安心神。

    有健脾胃,利水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大便溏薄,心神不安,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头昏目眩,久病咳喘,白带,崩漏,小便白浊,下部常湿,水肿,脚气,各种浮肿等症。宜研粉煮粥食。

    动物试验表明茯苓有利尿作用,能促进钠,氯,钾等电解质的排出,可能是抑制肾小管重新吸收的结果。能降血糖、降低胃酸预防溃疡形成,又能使心脏收缩加强。

    小便失禁者忌服。不可与米醋同食。

 

    3  百合

    白合科植物白合Lilium brownii F.E. Brown Var. colchesteri Wils的鳞茎。又称蒜脑薯、百合蒜、野百合、白合、夜合、千张。

    性平,味甘、微苦。归心、肺经。为滋补强壮食品,日常食之可补养五脏、安神益智、润泽肌肤。适用于虚弱体质、易汗易梦及妇女和益智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淀粉,脂肪,水解秋水仙碱,甲基秋水仙碱,果胶质,蔗糖,还原糖,β-胡萝卜素,粗纤维,多种生物碱,钙,磷,铁,钾及维生素B1、B2、泛酸、C及17种氨基酸等。百合洁白如玉,香甜可口,以瓣厚、色苍白、质坚、筋少为佳。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有健脑强身,润肺,止咳平喘,清心安神,行水消肿,消暑止渴,清利二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哮喘,痰中带血,神经衰弱,虚烦惊悸,神志恍惚,妇女癔症,更年期综合征,心烦失眠,脚气,浮肿,耳聋耳痛,天泡湿疹,乳痈,发背,痈疽无头,通身疼痛,暑热烦渴等症。宜煮、蒸食或煮粥或炖肉食。

    古书有百合能治百病故得名之说。民间视之为“百事合意”、“百年好合”吉祥之物,男婚女嫁时都将百合放在妆奁之上,以图吉利。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清蒸百合可治胃病,肝病,贫血等症;有升高周围白细胞、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增强体液免疫功能的活性;百合中的秋水仙碱有明显的抗癌作用,对肉瘤、子宫颈癌有抑制效果,对多种癌症都有较好的疗效;百合对病后虚弱、肺结核、神经官能症患者大有裨益;用百合粉制成的百合海绵体,可用于治疗鼻衄和鼻息肉切除、中下鼻甲部部分切除等手术后的止血,效果良好,而且百合海绵体在鼻腔中3小时后即开始溶化,14小时后完全为消失被组织吸收,无不良反应。民间有用生百合和蜜拌蒸熟睡前食,可治神经衰弱、睡眠不宁、梦惊等症。在炎热的夏天,喝一碗鲜百合绿豆汤,是防暑降温的最佳饮料。

    百合与冰糖同炖至烂熟,每天一小碗,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患者的理想辅助治疗食品。

    百合有加强肌肉兴奋,促进代谢功能协调,使皮肤变得细嫩,富有弹性,减少皱文;并有滋养安神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百合对小白鼠有止咳作用,能对抗组织胺引起的蟾蜍哮喘。

    风寒咳嗽,多痰,溃疡病,结肠炎,二便滑泻者均不宜。

 

    4  五味子

    五味子科植物五味子Schizandra的泛称。分北五味子S. chinenis和华中五味子S. sphenanthera树的成熟果实。

    性温,酸、甜、苦、辣、咸五味具全而得名。入肺、肾、心经。为固元补肾养生良药。适用于气虚、劳伤赢瘦体质。常服可健壮筋骨,抗衰益寿。

    主要成分有:五味子素,五味子醇,挥发油,柠檬醛,糖类,苹果酸,泛酸,酒石酸,树脂,维生素A、C、E和多种矿物质。北五味子外皮鲜红个大,光泽油润,皮肉甘酸,内核既苦又咸为品质优良者;华中五味子外皮为黑紫色,个头较小,肉薄味淡,品质次于北五味子。

    有生津益气,补肾固元,养心安神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气虚咳嗽,乏力自汗,尿频遗精,失眠,健忘等症。经常与人参配伍使用。可水煎、泡酒、或入丸散。用量6-10克。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五味子能兴奋中枢神经,改善大脑皮层活动的机能,增强呼吸系统的活力,促进血液循环,强化心血管系统的能量,调节神经系统不稳定因素,降低血压,恢复体力。有人还发现五味子有刺激肾上腺皮质的功能,能兴奋子宫平滑肌,提高产妇分娩能力。五味子还能抑制肺炎球菌,结核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和葡萄球菌的发展,缓和有关病症。五味子对肝脏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能明显降低或控制肝炎的转氨酶的升高。

    五味子的功能与人参相似。

 

    5  牛黄

    为牛科动物胆结石。

    性平(也有文献为凉),味苦。有小毒。归心、肾经。为清热泻火,豁痰通窍的名贵的中药。

    主要成分有:胆红素,胆汁酸,多种氨基酸(西藏产牛黄含有19种游离氨基酸,总含量每100克达650毫克),其中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齐全(总含量达每100克为149毫克),也含有婴儿发育所必需的组氨酸。每100克中所含的氨基酸以甘氨酸231毫克,牛磺酸101毫克,谷氨酸52毫克。牛磺酸不仅参与生长发育,调节体温,增强记忆之作用,还可参与胆汁酸、阻断神经冲动、调节渗透压。抗心律失常等作用。

    有强心,利胆,解毒,镇静,解热,消炎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惊厥,高血压等症。

 

    6  珍珠

    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Pteria martensii(Dunker),蚌科动物三角帆蚌Hyriopsis cunmingii(Lea)或褶纹冠蚌Cristariaplicata(Leach)等双壳类动物受刺激形成的珍珠。

    性寒,味甘咸。归肝、肾经。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所含氨基酸有组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酪氨酸、精氨酸、脯氨酸、丙氨酸、甘氨酸(其中以丙氨酸和甘氨含量最高)。

    有安神定惊。明目消翳,消斑除皱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视力减退,目疾病,神经衰弱,眩晕,失眠等症。

 

    7  天麻

    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e 的地下茎块。又称独摇兰、定风草、赤箭。

    性品,味甘、辛。归肝经。为熄风镇痉要药。

    主要成分有:香英兰子,维生素A、B族、C及微量生物碱。以云南、四川、湖北所产最佳。肉质厚肥、色黄赤者为优。

    有熄风镇惊,祛痰止咳,活络通痹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抽风痉挛,小儿惊风,眩晕头痛,咳嗽,支气管炎,半身不遂,脚气,关节炎,经络疼痛等症。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天麻可镇静,降压,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促进脑血流,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耐缺氧能力和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

    天麻尤其对多种原因所致的眩晕有良效,同时治疗老年人多发的高血压、神经衰弱有较好的作用。宜研粉,每天2从次,每次2克,用温开水送服;或取天麻6-9克,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煎2次,2次汁调和),分2次服。

    民间用天麻15克,童雌鸡一只,处理干净后将天麻放入鸡内,炖或蒸2小时吃。用以3头痛眩晕。

 

 

(三)  滋阴养荣类

    1  灵芝

    多孔菌科植物灵芝Ganoderma lacidun Lys.ex Fr. Karst 的真菌类。有赤芝、黄芝、白芝、青芝、黑芝和紫芝等6种。

    性微温,味甘。入肾,脾,肺经。为养阴抗衰养生珍品,也是防癌抗癌之瑰宝。常食可强健身体,精气旺盛,延年益寿。

    主要成分有:水溶性蛋白质,甘露醇,麦角留醇,延胡索,灵芝多糖,多种维生素,生物碱,内酯,香豆精,酶类,甾类,三萜类,树脂,挥发油,硬脂酸,延胡索,苯甲酸银,铅,硼,钙,铜,铁,钾,锗,钠等10余种矿物质。蛋白质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就有7种。

    有补肾壮体,润肺止咳,养心安神,防癌抗癌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肾虚耳鸣,腰膝酸软,肺虚咳嗽,气短乏力,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神经衰弱,冠心病,失眠,健忘,消化不良等症及对癌症的治疗。可水煎、泡酒、研末冲服。用量2-10克。

    灵芝的药用价值很高,被称为“还魂草”,认为可治百病。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灵芝除了对人类三大死因的癌症、脑溢血、心脏病有显著的疗效外,还可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肝炎,胃病,肾炎,糖尿病,高山病,进行性营养不良,心肌炎,阳痿,风湿性关节炎,神经衰弱,鼻炎,肾炎,十二指肠溃疡,多发性肝硬化,萎缩性强直症,高血压,低血压,白血球减少,前列腺肥大,心悸,手足冰冷,盗汗,脑振荡后遗症,失眠,痔疮,便血,高血脂,湿疹,汗疹,寒症淤血,尿频等40多种疾病。台湾还有治疗艾滋病成功的报道。因此,灵芝被称为“万药之王”,西方人称其为“东方的神草”。

    动物试验表明,灵芝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镇痛作用;对呼吸系统有镇咳、平喘祛痰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有加强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使心率变慢,降低血脂,抗心率失常的作用;能使转氨酶降低,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保护肝脏;能提高肾上腺皮质的功能,调节内分泌系统的活动能量;能调整免疫系统的功能,加强肌体的抗病能力。并对肝癌、胃癌、结肠癌等恶性肿瘤,有一定的疗效。

    有学者认为,灵芝所含的微量元素锗,为灵芝的主要成分,在治病、滋补中起着其他成分无法替代的作用。

 

  2  猪苓

    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的地下菌核。又称豕零、野猪粪、地乌桃、粉猪苓等。因菌核外表和颜色似猪粪而得名。

    性平,味甘。归肾、膀胱经。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多种维生素,多种无机盐,多糖等。为一种美味可口的山诊佳肴。产于山西、陕西、河北、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的山林里。现已有人工栽培。

    有利水解毒,舒肝护胃,理气通滞和抗癌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淋肿,脚气,白浊带下,妊娠子淋,小便不爽,大便秘结,急性肝炎,急性胃炎,肝硬化腹水,全身浮肿等症。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猪苓有利水,渗透湿功效。对水肿,小便不利,急性肾炎,脚气,淋疾,泄泻,白带,糖尿病患者口渴等症有一定的效果。近年来,医药科学家们从猪苓中提取一种抗癌药物--猪苓多糖,经试验对小白鼠肉瘤S-180的生长抑制率高达99.5%。用猪苓多糖注射治疗乙肝,疗效显著,且无毒副作用,有效率达96%,用于治疗食道癌,胃癌,肺癌,肠癌,乳腺癌,白血癌,子宫癌,肝癌,及淋巴肉瘤等均用良好的效果。猪苓的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并对尿道结石有较好的排石效果。

 

    3  燕窝

    雨燕科动物金丝燕属几种燕类的唾液或羽毛混合物,或纤细海藻柔软植物纤维化混唾液结织于岩洞处所形成的窝巢。又称燕菜、燕根。

    性平,味甘。归脾、肾经。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精氨酸,胱氨酸,组氨酸,色氨酸,酪氨酸,二盐酸,含氮物质占57.4%,糖分,纤维素,钙,磷,铁,镁,硫,钾,胶质,微量脂肪,氨基己糖及类似粘蛋白物质等。为调理虚劳之圣药。燕窝有白燕、毛燕、血燕之分。白燕色洁白,偶有少数羽毛;毛燕色灰,有较多的黑色羽毛;血燕则含有赤褐色血丝。以白燕为最佳。对儿童、老人及病后康复者最理想的滋补品,在历代宫廷中视为“无上珍品”和“稀世补品”。以根脚少、羽毛少、棱条粗壮,色洁白而有光泽者为上品。

    有滋阴补肾,生精益血,强胃健脾,止带治泻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肺阴虚,肺结核所致的潮热,盗汗,干咳,或咯血,以及胃阴不足所致的噎嗝反胃等症;亦可用于久痢,久疟等症。

    相传燕窝是我国水手所发现。从前,有一批水手因沉船而泅游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岛上没有任何可吃的东西,他们在岩洞里,峭壁上发现了燕窝,以此充饥,得以维持生命,后来被救回国,并将燕窝带回来。

    燕窝所含的水解糖原蛋白质,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分解。

    肺胃虚寒,湿疹停滞及表邪者忌食。

 

    4  蜂蜜

    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Apis ceraua Fabricins  所酿的蜜。又称蜜、蜜糖、百花精、石糖、石饴。

    性平,味甘。归脾、肺、大肠经。为滋补养生佳品,日常食用可补益五脏、养心安神、润肺泽肤、抗衰延年。适用于虚弱体质及老年人。

    蜜蜂的成分与蜜蜂种类、地区、蜜源、环境有关,不同的品种差异很大。常见的蜂蜜有紫花苜蓿蜜、三叶草蜜、荆条蜜、洋槐蜜(均为品质较好的品种)。紫云英蜜、桂花蜜、梨花蜜、油菜蜜、枣花蜜、乌桕蜜、召子蜜、煅树蜜、棉花蜜、油菜云英混合蜜、枇杷蜜、桉树蜜、银杏蜜等品种。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果糖(质量好的蜜中含量较高),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约占80%),糊精,维生素A、B1、B2、B6、烟酸、胆碱、泛酸、生物素、叶酸、C、D、E、K,含氮化合物,有机酸类(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甲酸、乙酸等),铁,钙,镁,钾,钠,硫,磷,锰,铜,镍,碘,灰分,蜡质,芳香化合物,酶类,(过氧化酶、还原酶、淀粉酶、转化酶等),乙毓胆碱,多种氨基酸,胨,花粉,色素,挥发油,酵母及树胶等。蜜所含的单糖能直接供给人体热量,补充体液,营养全身。我国古代就视蜂蜜为“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百病,和百药,久服强身益智,延年益寿”的食疗佳品。有“长寿食品”之称。古希腊的思想家、医生希波克赖底在他的医学实践中认为“蜂蜜和食物并用可滋补和促进健康”。他常食蜂蜜,活到107岁。经常食蜂蜜的人,可以增进食欲,增强记忆,精力旺盛,减轻疲劳。

    有补中益气,润燥吸湿,消炎止痛,解毒生肌,加速创口愈合和保护皮肤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燥咳嗽,支气管炎,哮喘,肠燥便秘,胃脘疼痛,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贫血,鼻渊流脓,口疮,牙龈肿痛,咽痛,汤火烫伤,烧伤,冻伤,创伤,婴儿腌屁股、小儿鹅口疮,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失眠,神经衰弱等症。并可解乌头毒。外用有杀菌防腐作用,吸湿,消炎止痛,收敛生肉和保护皮肤等多种功能。对年久不愈的慢性溃疡,有收敛生肌作用。

    近来年有报道说,用蜂蜜治疗胃及十二指溃疡,烧爽,冻伤,年久不愈的慢性溃疡,外伤,皮炎,角膜溃疡,鼻炎,菌痢,贫血,高血压,肺结核,心脏病,肝脏病,急性细菌性痢疾等疾病都有良好所效果。

    最近的研究表明,蜂蜜用后,立即被肠道吸收,每日口服30毫升的蜜,有助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疲劳及饥饿后吃蜂蜜能速效地恢复精力。对小儿有整理肠道的功能。蜜是男子精子成长的必需物质。蜂蜜还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在试管内可把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杀灭。用蜂蜜腌制的肉类食品,不但能防腐,而切可保持食品的鲜味和增强食品的特色。由于蜂蜜的吸水能力很强,有利于食品吸收水分和维持水分。因此,在焙制食品中常用来维持面包和饼干的湿度和新鲜度,并能增加食品的色泽。现美国、英国、日本等已将蜂蜜固化,生产出许多产品,如蜂蜜粉、淀粉颗粒蜜、粉状蜜、块状蜜、块状纯蜜等,便于旅行时食用。我国现亦有批量生产、销售。

    蜂蜜能缓解咳嗽,清洗血液和改善视力;可以阻止肾结石和胆结石的形成。

    自古以来,蜂蜜即被视为美容佳品。不仅化妆品中用蜜作添加剂和赋形剂,而且,蜂蜜本身就是一种可以食用的美容佳品。经常食用蜂蜜的人,皮肤细腻而有光泽。

    以蜜代糖,甜而不伤齿,能减轻口臭,防止龋齿,食蜂蜜而不使人发胖。特别是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大有好处。

    世界上许多古记载将蜂蜜作为催欲药,但效果并不明显。

    吃蜜:一忌生食,这是容易将其中有毒的生物碱摄入体内,对人体有害;二忌多食,多食了不容易消化,败胃口,降低肠胃的消化功能,有可能导致慢性腹泻;三忌高温蒸煮,这样做会破坏蜜中所有的营养成分;四忌与葱同食,蜜蜂在采花酿蜜过成中,常常把有毒的物质带进蜜中,与葱同食,会引起中毒反应,造成胸痛、心跳、气短,带来严重后果;五忌用沸水冲服,以免破坏蜜中营养成分。正确的吃法是用温开水调服,或加入牛奶,温豆浆、稀饭中吃。

    蜜蜡盖在鸡眼上,可使鸡眼自行脱落而愈。

    一岁以下的婴儿不可吃蜜。因其中含有肉毒杆菌芽胞,婴儿抵抗力弱,芽胞易在体内发育成肉毒杆菌,从而引起中毒。

    痰湿内蕴,中满疼胀及肠滑者不宜。

蜂蜜不宜与豆浆同时服用,因为蜂蜜中含有少量的有机酸,当它与豆浆中的蛋白质结合后,会产生变性沉淀,人体无法吸收。蜂蜜与豆腐、韭菜、洋葱等也不宜同时吃。

 

    5  蜂乳

    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之工蜂咽腺分泌的乳白色/胶状物和蜂蜜配制而成的液体.又称王浆、蜂皇浆、蜂王浆。

    性平,味甘酸。归脾、肺、大肠经。为滋补强壮养生佳品,日常食之可滋补五脏、养胃润肠、抗衰延年。适用于虚弱体质及老年人。

    主要成分有:蜂王浆,蛋白质,脂肪,生物素,多糖(果糖、蔗糖、葡萄糖、核糖),维生素B族,肌醇等。为滋补强壮、保肝健胃之良药;病后体虚,年老体弱,小儿营养不良的理想补品。

    有益肝健脾,增强抵抗能力,促进生长发育和红细胞的生长;降压降糖,抗癌抗菌,镇痛之功效。可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病后体虚,小儿营养不良和十二指肠溃疡等症。

    经常吃蜂乳,能增强肌体抵抗力,促进生长。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还有促进性腺激素样物质;又含类似乙酰胆碱样物质,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能使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加,并使血小板数量上升;又能调节血糖,有能增强人体胰岛素的作用,可以产生低血糖反应,降低人体的血糖。能抑制白血病、乳腺癌等癌细胞的生长;还有镇痛作用。对离体子宫和肠管有收缩作用。

    临床上用以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症,精神分裂症,更年期抑郁症,神经官能症都取得良好的疗效。

    低血压、低血糖的患者不宜吃蜂乳。腹泻与肠道功能紊乱的患者,服用蜂皇浆可诱发肠功能紊乱,导致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影响肠道吸收功能。手术初期及孕妇亦不宜吃,因为吃后容易“上火”,蜂乳能刺激子宫收缩,干扰胎儿宫内发育。发烧、呕吐、黄疸、胸闷、舌苔厚腻时,亦不宜吃,否则,会加重病情,引起不良后果。小儿不宜多吃以防早熟。

 

    6  白术

    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os macrocephala的根块。产于浙江于潜的称于术;冬季采摘的称冬术。

    性温,味甘。归脾、胃经。为补脾健胃养生良药。

    主要成分有:挥发油和维生素。以体长个大,外皮细嫩,根块饱满,断面黄白色而无筋者为上品。

    有健脾补胃,益气止汗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腹胀食少,四肢无力,便溏腹泻,气虚自汗等症。可水煎、熬膏、蒸、灸。用量5-10克。

    根据加工方法分生白术、焦白术、炒白术和制白术四种。固表止汗多用生白术;胃燥虚寒多用焦白术;健脾止泻多用炒白术;制白术健脾而无燥气,长于补脾益气。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白术能增进胃肠的分泌和蠕动,有利肠胃的消化。能保护肝崐,促进血液循环和降低血糖。能调节神经系统,有安神止燥的作用。

    7  枸杞子

    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 之子。又称 地骨子、血杞子、天精、地仙)。

    性平,味甘。归肝、肾。为补益肝肾养生佳品,日常食之可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增智慧、泽肌肤、抗衰老。适用于肝肾亏虚、病后体虚及无病强身者。主要成分有:胡萝卜素,谷甾醇,β-谷固醇,维生素A、B1、B2、烟酸、C,亚油酸,甜菜碱,钙,磷,铁等。枸杞子为著名的滋补强壮食品,具有轻微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和促进肝细胞新生及降血糖的药理作用。以甘肃、宁夏所产、色红粒大者为佳。南方产无药用价值。

    有滋肾润肺,补肝明目,健身安神,抗衰老,益肌肤,强身体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肝肾阴亏,腰膝酸软无力,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胸胁隐痛,阴虚津少,筋骨无力,消渴,肾虚阳痿,性功能低下,心悸神疲,神经衰弱,遗精及保健,热毒疮疖等症。近来用于糖尿病。宜蒸食、煮食、熬膏或浸酒饮。

    日本医学家分析,枸杞子的主要成分培他因。此外还含有丹宁及络丁,是增强精力的名药。《本草纲目》有;补虚弱,益精气,壮阳道之说,在我国已有两千年的历史。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枸杞子有降血糖的作用,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是糖尿病人理想的营养和食疗佳品;有轻微的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的沉积、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对高血脂、肝功能不良等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以调节免疫系统,防治肿瘤。对环磷酰胺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有明显的升高白细胞的作用;还可抗脂肪肝和拟胆碱样作用(如兴奋呼吸、降低血压作用)。常食枸杞子对人体有补益、抗衰老和强壮身体的作用。对血虚肾亏的老人尤为适宜。

    枸杞的提取物能显著地促进乳酸菌生长及产酸,可用于工业。其水提取物静脉注射,可引起兔呼吸兴奋;能抑制兔心、耳,兴奋离体肠管,收缩兔耳血管。

    枸杞叶:性凉,味苦、甘。含芸香甙,肌甙,甜菜碱,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脯氨酸,酪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维生素B1、烟酸、C,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等,榨汁饮有祛病强身,消炎,解热之效。为补养益智之品。干叶的热水浸出物含肌甙,6-氧嘌呤,胞啶酸,尿甙酸,琥珀酸,焦谷氨酸,脯氨酸,丝氨酸,精氨酸等。有补虚益精清热止渴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虚劳发热,头昏目赤,障翳夜盲,妇女崩漏,带下,疮肿热毒等症。

    外邪实热、脾胃虚寒,消化不良、肠滑便溏及阴虚精滑者不宜。

 

    8  薏仁米

    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hryma-jobi L.的种仁。称称苡仁、苡仁米、薏米、薏仁、米仁。

    性平(也有性凉之说)味甘淡,无毒。归脾、肺、肾经。为健脾利湿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健脾胃、强筋骨、清内热。适用于内有水湿、筋骨无力、热性体质者。

    主要成分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少量维生素B1、B2及多种氨基酸如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酪氨酸等,薏苡素、薏苡脂,三萜化合物;钙,磷,铁,钾,钠,镁等;薏米油中含薏苡仁酯、薏苡仁内酯。这些都是人体代谢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以紧小色赤者为佳。

    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除痹,降血糖,排脓消肿,清热通淋,解表美容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泄泻,湿痹,水肿喘急,肺痈,胸痛,肠痈,糖尿病,热淋,淋浊刺痛,石淋,淋虫,白带等症。对风湿阻络及风湿袭表之一身疼痛、经脉挛急、曲伸不利,或兼心烦、身热者确有一定的疗效。宜煮食。《本草述》中称“薏米除湿而无苍术、白术之燥;清热而不如黄芩、黄连损阴;益气而不象参、术滋湿热。诚为益中气之要药”。

    我国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于1988年4月15日公布了将薏仁米作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食品。传说汉代伏波将军马援,远征交趾时,地处边疆,士兵水土不服,患了所谓“瘴气”之病,队伍无法前进。后来当地百姓向马援献了一方,用薏米汤给士兵服,治好了这病。

    薏苡仁具有利尿消肿,去湿除痹,清肺排脓,健脾止泻等作用,已为现代研究所证实。还可对横纹肌的收缩有阻止或降低的作用;能使肺血管显著扩张;有镇痛、解热作用,对多突触反射有短暂的抑制作用。对离体兔肠低浓度呈兴奋作用,高浓度呈抑制作用。这些作用主要是所含的薏苡仁油和薏苡素所致。

    近代常用于食疗或配合其他药物组成复方用于治疗慢性肠炎,风湿性关节炎,水肿脚气,尿路感染,支气管扩张,阑尾炎,扁平疣,以及肿瘤等疾病。因其性和缓,是一味清补利湿之品,须用大剂量方可收效。近年来,发现薏米有美容之效能,可以消除皮肤上的疙瘩、扁平疣,可使肌肤润滑。

    薏米自古以来就是增强体质消除疲劳,是关节痛、利尿、迅速排除体内疲劳素、消炎镇痛的有效良药;能排脓消肿,常用来治疗肺痈;可清热通淋,治疗热淋,石淋;

    药理实验表明,薏苡仁酯对癌细胞有阻止成长及损害作用,国内外均用它煮粥,用作防治癌的辅助性食疗方法之一。临床药理研究发现,薏米油低浓度时对呼吸、心脏、横纹肌和平滑肌有兴奋作用,高浓度则有抑制作用,可显著扩张肺血管,改善肺脏的血液循环。薏米素有解热镇痛作用,其镇痛强度与氨基比林相似。此外,还有降低血压和血糖之功效。薏苡仁酯对癌细胞有阻止生长和杀伤作用,国内外常以薏米作防止胃癌、肠癌、宫颈癌的食疗的食物。有研究报道,薏苡仁酯、薏苡仁油、甾醇、氨基酸、生物碱和薏苡仁素等成分,对实验小鼠肉瘤、宫颈癌、艾氏腹水癌、大鼠吉田肉瘤等均有抑制作用。目前临床常用薏米为主配伍其他中草药组成复方治疗常见癌症。若经常服用薏米,能增强肌体抗病能力和提高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有利于疾病的康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薏米将从药店走上家庭餐桌。 

    津少、便难及孕妇不宜。遗尿者不可食。不可用碱煮食,以防多种维生素破坏。

 

    9  麦门冬

    百合科植物麦门冬Ophiopogon  japonicum的根块,又称麦冬。

    性寒,味甘、微苦。入肺、心、胃经。为滋阴解热养生补品。

    主要成分有:多种氨基酸,葡萄糖,甾体皂甙,维生素A,B-谷甾醇等。以个大粒肥,质地柔软,色泽黄白有香气者为上品。

    有兹阴润肺,清心养胃,解热生津,止吐血,益精强阴,解烦止渴,美颜色,悦肌肤,退虚热,解肺热,定咳喘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热干咳,咽喉疼痛,痰中带血,便秘,胃痛,心烦,失眠等症。可煎服,泡酒服和研末冲服。

    近代用于治疗冠心病和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症。麦冬甾体皂甙能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能提高饥饿的抵抗力,降低心肌耗氧,能改善肌体免疫状态,延长抗体的存在时间。麦冬是防治心血管病的良药佳补。以麦冬、天冬各120克,五味子60克,用水煎煮,去渣取汁,加上适当蜂蜜、白糖再煎,浓缩成膏,装瓶。每次一匙,每日2次。可滋补五脏,补气强身。

    脾胃虚寒、腹泻不止者慎用。

 

    10  胎盘

    为健康产妇分娩出的胎盘,又称胎衣、胞衣、紫河车、混沌衣。

    性微温,味甘。入肝、肺、肾经。为益精补肾养生珍品。日常食之可益精补肾,强身健体。适用于妇女劳损,面瘦皮黑,腹内诸病渐瘦悴者及体质虚弱者。

    主要成分有:免疫因子,女性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激素,助孕酮,类固醇,蛋白质,糖,多种维生素,多种氨基酸,钙等。

    有补气血,平咳喘,调精血,兴奋性腺,提高肌体免疫功能,抗衰老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气血两虚,精血不足,阳痿,遗精,四肢乏力,咳嗽,哮喘,食欲不振,潮热盗汗,早产,不孕,习惯性流产等症。可炖食,烘干研末冲服或入丸、散。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胎盘可直接作用于内分泌系统,兴奋性腺,增强性功能;能促进免疫细胞的生长,加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可以预防麻疹,肝炎,流感等疾病,防止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能促进乳腺,卵巢,子宫等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对子宫发育不良,子宫萎缩,子宫炎,子宫出血,月经不调,产后少乳等症,都有一定的疗效。

    据国外研究,胎盘的某些成分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延缓人体器官的衰老过程,提高人的寿命。

 

    11  杜仲

    落叶乔木杜仲Eucommia ulmoides的树皮。为纪念杜仲发现其滋补及药用价值,后人将其命名为杜仲。

    性平,味甘、微苦。入肝、肾经。为益肝强肾养生良药,被誉为“养肾之宝”。在四川,“腰杆痛,吃杜仲”广为流传。

    主要成分有:杜仲胶,树脂,果胶,生物碱,葡萄甙,糖醛,酮糖,糖甙,绿原酸,有机酸,维生素C和多种矿物质。以四川所产的川杜仲为佳。

    有补益肝肾,强身健骨,安胎,降压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肝肾虚所致的腰脊酸痛,足膝痿软,阳痿,遗精,尿多尿频,阴下湿痒,眼花耳鸣,孕妇腰酸,胎动不安,妊娠漏血,高血压等症。可煎服,泡酒,或入丸散。用量10-15克。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杜仲能降低血压,减少胆固醇的吸收,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能利尿通便,镇静安眠。能抑制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病菌的活动。

    阴虚火旺和有内热者不宜。

 

12  地黄

    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的根块。地黄分熟地黄、干地黄、鲜地黄(生地)三种。鲜地黄是从地里挖出不久的地黄;干地黄由鲜品干制而成;熟地黄是将干地黄加酒进行多次蒸晒而成。熟地黄为黑色,质地柔软滋润。熟地用于补血,干地用于滋阴,鲜地用于生津清热。

    熟地黄性微温,味甘。入心、肺、肾经。为滋肾补血良药;生地黄性寒,味甘、苦。入心、小肠、肝、肾经。为清热凉血良药。两者既能滋补又可治病的常用名药。

    主要成分有:B-谷甾醇,甘露醇,梓醇,豆甾醇,生物硷,脂肪酸,糖类,地黄素,维生素A及多种矿物质。

    有补血滋阴,强心利尿,抗衰壮阳,解热生津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由于血虚、肾虚、肝虚所致的面色苍白,月经色淡,心悸失眠,眼花头晕,血糖升高,午后潮热,心烦口渴,消化不良,腰膝酸痛,脱发,耳鸣,盗汗,遗精,胸胀,肺热等症。《本草新编》说:“生地,凉头面之火,清肝肺之热,热血妄行,或吐血,或衄血,或下血,宜用之为主。”《本纪逢源》说:“干地黄,内专淳滋阴,外润皮肤荣泽,病人虚弱有热者,宜加用之。”可水煎、泡酒,或入丸、散。用量3-20克。

    现代医学证实,地黄是一味既能滋补又可治病的良药。能治支气管炎,传染性肝炎,风湿性关节炎,湿疹,荨麻疹,放射性损伤等症。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13  狗脊

    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Woodwardia japonica的根茎。又称百枝。

    性平,味苦、辛。归肝、肾经。为偏重滋补的养生良药。狗脊分生狗脊、熟狗脊两种。挖出后削去细根、叶柄和黄色柔毛,切片晒干者为生狗脊;煮熟后再切片晒干者为熟狗脊。

    主要成分有:淀粉,鞣质等。

    有补肾益肝,除风祛湿,强腰健骨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因肾虚所致的腰背酸痛,下肢无力,风湿,气短,麻痹,尿频,遗精,经血不调等症。可煎服、熬膏、或入丸、散。用量8-12克。

 

    14  阿胶

    为驴皮熬制而成的胶块。又称驴皮胶。

    性平,味甘。归肺、肝、肾经。为超级女性养生良药。

    主要成分有:胶原,明胶蛋白,经水解后可得到多种氨基酸,有甘氨酸,赖氨酸,组氨酸,胱氨酸,精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色氨酸,羟脯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半胱氨酸等。氨基酸总含量达56.2-820.%。(其中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16%以上)以山东产东阿县所产、乌黑发亮、而透明者为佳。

    有滋阴润燥、养血止血,养肝益气,安胎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虚劳咳嗽,咽干津少,肺痿,吐血,咯血,便血,尿血,月经不调,妇女崩漏,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血,阴虚心烦、心悸怔忡,胎动不安,失眠等症。还有增强体质,提高肌体抗病能力等作用。宜开水冲服或黄酒烊化或制汤羹食。每次用量以10克为宜,不可超过30克。

    阿胶能加速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长;能改善动物体内钙的平衡,促进钙的吸收,有助于血清中钙的存留。因而在补血止血方面有独到之处,功效突出。阿胶能预防和治疗进行性营养障碍,可防止食物中维生素E的氧化。阿胶还能对抗创伤性休克。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感冒患者不宜。

 

    15  当归

    伞形科植物当归 Angelica sinensis 的根。又称秦归、云归。

    性温,味甘、辛。归心、肝、脾经。为妇科之圣药。

    主要成分有: 挥发油,水溶性生物碱,蔗糖,维生素A、B1、B2、B12,叶酸、叶亚酸等。以主根硬大,根身长,分枝少,断面呈黄白色和气味浓厚者为上品。以甘肃岷县所产最负盛名。

    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经络不畅,痛经闭经、产后淤滞及跌打损伤、风寒痹痛,营血不和,血虚肠燥,大便秘结,低热,肌肉无力,心血不足,心悸不安,跌打损伤,疮疡痈疽,肿痛,脓稀等症。可水煎、泡酒、或入丸、散。用量2-12克。

    当归的主根称归身,枝根称归尾,全身称当归。归尾活血;归身补血;全归补血活血。

    现代医学证实,当归所含的挥发油,对子宫有兴奋和抑制两方面的作用,它的水溶性不挥发的碱性物质,有兴奋子宫肌的作用;其挥发油能抑制子宫肌使其松弛。若使子宫收缩可久煎除去挥发油;若使子宫驰缓,煎药时宜后下。当归这种作用,使它在治疗妇科病中得心应手。临床试验表明,当归有降低血脂作用,可以防止动脉硬化。能增强肝组织的耗氧量,降低血压,提高心脏供血能力。当归能抗维生素E缺乏症。能抗炎镇痛,当归煎剂在试管内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白喉杆菌,副伤寒杆菌及溶血性球菌等,均有抗菌作用,

    脾胃虚弱、泄泻便溏及湿阻胸满者慎用,妇女怀孕、月经过多者忌用。

 

    16  玉竹

    百合科草本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的根茎。又称萎蕤。

    性微寒,味甘。入心、肺经。为养心滋阴养生良药。

    主要成分有:生物硷,铃兰苦甙,铃兰甙,白屈菜酸,糖类,粘液质,维生素A等。以河北、江苏产为上品。

    有滋阴,养心,强身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肺虚干咳,心烦口渴,消化不良,心悸,心绞痛,冠心病,糖尿病等症。可煎服、熬膏、或入丸、散。用量10-15克。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铃兰甙对心脏有双向调节作用,小剂量可使心博增速和加强;大剂量能降低心跳频率,强心作用明显。对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病有一定的疗效。能降低血糖,控制糖尿病。

    忌铁器和盐卤。

 

    17  天冬

    百合科蔓草植物天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的根块。又称天门冬。

    性微寒,味甘、苦。入肺、肾经。为清热补阴养生良药,滋阴效果明显。

    主要成分有:天冬酰胺,B-谷甾醇,甾体皂甙,粘液质,淀粉等。以秋季采摘,肥大饱满,外皮为黄白色,半透明,没有须枝者为上品。

    有益肾,滋阴润肺,清热之功效。可用于治疗乳房小叶增生,良性乳房肿瘤,干咳少痰,燥咳不止,咽干口渴,吐血,咯血,盗汗,遗精,潮热等症。还有一定的抑菌功能。可煎煮、或入丸、散。用量10-15克。

 

    18  黄精

    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的根。

    性平,味甘。入脾、肺、肾经。为缓性养阴良药,是传统滋补强壮要药。

    主要成分有:黏液质,淀粉,糖类,天门冬氨酸,高丝氨酸,醌类,强心甙等。以秋季采摘,外表黄色为上品。

    有补五劳七伤,助筋骨,填精髓,止饥耐寒,益脾胃,润心肺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干咳痰少,疲倦头晕,腰膝酸软,两目干涩,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健忘,心悸等症。还能强壮筋骨,抗衰益寿。黄精既可养生又可治病,有黄精可代参、芪的说法。可炖肉或鸡食、蒸食、或熬膏、或入丸、散;泡酒和代茶饮。一次用量不超过100克。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本品可提高人体免疫机能,调节糖和脂类的代谢,并可在某种程度上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年老体弱者均可服用。

 

    19  女贞子

    木犀科植物女贞树Ligustrum lucidum的种子。又称冬青子。

    性平,味甘、苦。入肝、肾经。为女性的良药,是女性益果。

    主要成分有:油酸,亚麻酸,甘露醇,墩果酸,葡萄糖,棕榈酸,硬脂酸等。

    有养肝,补肾,滋阴强身,明目乌发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肾虚所致腰膝酸软,四肢发力,头昏,耳鸣,眼花,视力衰退,阴虚骨热,须发早白,烦热骨蒸,经血不调,盗汗,失眠等症。可水煎、熬膏、或入丸、散。用量6-10克。

    墩果酸能够强心利尿;甘露醇能够缓下。现代医学证实,女贞子有一定的强壮作用。

    腹泻者不宜。

 

    20  石斛

    兰科植物石斛Dendrobium nobilie的茎。石斛分金钗石斛D.linawianum,又称金钗花;细茎石斛D.moniliforme。此外还有川石斛、霍山石斛、鲜铁皮石斛等。临床上多用金钗石斛。

    性微寒,味甘淡。入肺、胃、肾经。为强阴补虚养生良药。适用于虚损体质及热病伤津者。

    主要成分有:石斛硷,石斛胺,石斛次硷,黏液质,淀粉等。

    有润肺益胃,养阴清热,生津补虚,强身明目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劳损体虚,咽干口渴,咳嗽不止,腰膝酸痛,热病伤津,低烧不退,余热未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肾亏精少,惊悸失眠,头昏眼花,夜盲等症。可煎服、入丸、散。用量10-20克。

    石斛的医疗价值为历代医家所肯定。《神农本草经》说:“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赢瘦,强阴,久服厚肠胃。”《名医别录》记述“益精,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石斛属慢性补药久服方可见效。

 

 

(四)  强体壮阳类

 

    1  鹿茸

    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 elaphus 的雄性鹿尚未骨化带茸毛的幼角。

    性温,味甘、咸。归肝、肾、心、心包经。为补肾壮阳养生珍品,为我国传统的名贵滋补药。人参、鹿茸、冬虫夏草同称三大补药。

    主要成分有:雌酮,雄性胶脂,激素(少量女性卵泡激素),脂肪酸,鹿茸精,胶质,蛋白质,胆固醇,磷酸钙,乳酸钙,骨质,磷脂,糖类,钙,镁,铁,锌,锰等10多种微量元素,其中氨基酸的含量占50%以上。其温肾壮阳之功远远超出其他各种补药,被誉为“壮阳之神”。梅花鹿茸优于马鹿。鹿茸多不含血,若含有少量血液,称为血茸片,则更为贵重。

    有助肾阳,益督脉,补精髓,壮元阳,强筋骨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阳痿,遗精,精髓不足,老衰乏力,腰膝酸软,宫寒不孕,尿频尿多,崩漏带下,经少,慢性溃疡,头晕,耳鸣,耳聋,目暗,食欲不振,大便溏稀,小儿齿生迟缓、囱门不合及骨软行迟等小儿发育不良等症及一切虚损。可炖服、泡酒、研末冲服。用量1-3克,不可用水煎服。

    鹿茸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进补和治疗作用,能加强心脏收缩,使心跳有力;能恢复衰弱的心脏,使心脏活动增加,心率加快;能调整心率不齐,使心脏的功能处于正常状态;能升高血压,使低血压得以回升。鹿茸能促进生长发育,兴奋肌体功能;提高工作能力,改善睡眠质量,增加食欲,降低肌肉疲劳。鹿茸能增加造血系统的功能,用于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家兔服用鹿茸粉后,红细胞、血色素及网状红细胞数量增加。鹿茸能提高离体子宫的张力和增强其节律性收缩。鹿茸精口服,可使脉搏充盈,血压上升,心音变得有力。鹿茸精能增强溃疡和创口的再生过程,并能使骨折愈合,减轻跌打损伤的疼痛;又能增强肾脏的利尿功能。

    阴虚火旺、肝阳上亢及高血压患者忌用。

 

    2  淫羊藿

    小蘖科植物淫羊藿Epimedium的全草。常见的为箭叶淫羊藿E.sagitatum又称仙灵脾。

    性温,味甘、辛。入肝、肾经。为补肾壮阳养生良药,又是性腺兴奋剂。陶弘景记述说:古时有一种淫羊,以藿草为食,一日内交百次而不衰。从此,这种藿草便称作“淫羊藿。

    主要成分有:淫羊藿甙,木兰碱,挥发油,黄酮,维生素E等。尤以叶和根部最为有效。

    有补肾壮阳,强筋健骨,驱风祛寒,兴奋性神经,促进精液分泌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阳痿不举,早泄,遗精,小便淋漓,腰膝无力,风湿疼痛,四肢麻木,咳喘不止,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等症。最宜泡酒,也可入丸、散,或熬膏。用量3-10克。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淫羊藿提取物具有雄性激素样功能,是补精壮阳的良药。所含的黄酮类,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微循环,防治冠心病。维生素E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使肌体强健,抗病益寿。

    阴虚火旺和性欲旺盛者不宜。无病者不宜久服。

 

    3  菟丝子

    旋花科植物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的种子。又称缠豆藤、豆寄生。

    性微温,味甘。入肝、肾经。

    主要成分有:淀粉酶,维生素A,树脂配体糖等。以长圆形,颗粒饱满,色灰黄,无杂质者为佳。为男性补肾强身养生良药。适用于男性成年人常服。有补肾益肝,助阳滋阴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阳痿,遗精,早泄,尿频,腰膝酸软等症。如与阿胶配伍,能治眼花头昏,筋骨酸痛。可水煎服、泡酒,或入丸散。用量10-15克。

    本品不温不燥,性柔润而多液,补而不腻,有补益而无毒,为平补阴阳的良药,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久服可明目轻身,抗衰老。本品与枸杞子,锁阳,五味子合用效更佳。

    菟丝子是缓和的强壮滋补药,必需长期坚持,方可见效。

    性欲旺盛者不宜。

 

    4  刺五加

    五加科植物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的根和皮。又称五加皮。

    性温,味辛。入肝、肾经。为兴阳益寿养生良药。

    主要成分有:糖甙,皂甙,强心甙,挥发油,棕榈酸和多种维生素等。

    有扶正固本,滋补强壮,补肝肾,生精壮体,驱风祛湿,顺气化痰,增加食欲,强健筋骨,养气安神,抗衰益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炎,肺结核,神经官能症,失眠,梦多,头痛,心烦,记忆力衰退,消化不良所引起的多种疾病及男女更年期综合征;并可预防流感,咽炎。可煎服、泡酒或入丸、散。用量3-6克。

    刺五加与人参有相同之处,其药效广泛,疗效可靠,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人参,具有较人参更好的“适应原”样作用,即可增强肌体对各种有害物质刺激的防御能力,调节病理过程,使之趋于正常。如可以减轻寒冷或炎热,过重或失重,过度运动或强迫性不动等物理因素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前苏联宇航员饮用刺五加液,就是看中了这方面的医补价值。有“五加参”之称。我国道家把它视为长生之药。民间有“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之说。《桂香室杂记》有“白发童颜叟,山前逐骝骅,问翁何所得?长服五加茶。”的诗句。

    刺五加能促进性腺激素样的活动,防止性欲减退,治疗早泄,遗精,增强体质。能刺激免疫系统,提高肌体免疫力,延缓癌细胞的发生和防止其转移。能改善心脏和大脑的供血状态,既能防止白血球增高,又能防止白血球减少;既能升高血糖,又能降低血糖,具有双向调节主作用。能兴奋呼吸系统,平喘、镇咳、祛痰,治疗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能补脾健胃,治疗消化不良所引起的多种疾病。

    肾阳旺盛和内火偏盛者忌用。

 

    5  紫梢花

    淡水海绵科动物紫梢化,又称紫霄花,是脆针海绵的药用名。喜欢在流水中生长,常附在石块、树枝和水草上。外形为棒状,一般长3-10厘米。

    性温,味甘。入肾经。为阴阳皆宜的养生补药。

    主要成分有:海绵硬蛋白,海绵异硬蛋白,碳酸盐,磷酸盐等。

    有补阳,固精,养阴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阳痿、早泄,遗精,性欲减退,白浊,宫冷,带下,尿频,阴疹,阴囊湿痒等症。内服多用丸、散。外用为煮汤洗。用量一般为1-3克。

 

    6  金樱子

    蔷薇科植物金樱子Rose leavigata的果实。又称刺榆子、刺梨子、金罂子、山石榴、山鸡头子。其根、叶、花均可入药。

    性温、平,味酸涩。入肾、大肠经。为补肾固精养生名药,是早泄的天敌。

    主要成分有:皂甙,糖类,柠檬酸,苹果酸,鞣质,树脂,维生素C等(其中糖类的含量达60%以上,皂甙的含量也达17%以上)。以个大,色红黄,去净毛刺者为上品。有固精涩肠,缩尿止泻,止吐血,生津液,收虚汗,敛虚火,益精髓,壮筋骨,补五脏,养血气,平咳嗽,定喘急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脾泄下痢,尿频,遗尿,滑精,遗精,早泄,血崩带下,白浊,肺虚咳嗽,怔忡惊悸,小便不禁,盗汗,自汗等症。煎汤服或入丸、散。用量3-6克。

    动物试验表明,金樱子能够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对心脏和肝脏有保护作用。可抑制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对流感病毒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阴虚火热者不宜。

 

    7  肉苁蓉

    列当科植物肉苁蓉 Cistanche salsa的肉质茎。生长在沙漠中,西北沙漠是它的主要产区。

    性温,味甘、咸。入肾和大肠经。为补肾壮阳养生上品,又是传统的补肾壮阳的良药,又是宴席上的佳肴,可菜可药。适用于肾阳虚弱体质和老人,久服可治病养身,抗衰益寿。

    主要成分有:生物碱,列当素,酵素,糖分,脂肪油等。以春天所产,水分和养分充分,医补价值最高。

    有止血,降压,补中,强阴,养五脏,益精气,长肌肉,暖腰膝之功效。可用于治疗五劳七伤,男性绝阳不兴,泄精,阳痿,早泄,女性绝阴不产、不育,带下阴痛,经血不调,白带过多,血尿,尿频,遗尿,遗沥,性神经衰弱,筋骨酸软,体弱贫血,便秘等症。对肾炎,肾出血,膀胱炎和膀胱出血,高血压都有一定的疗效。入药用量为10-15克。养生用可与羊肉、羊肾同炖食,用量30-40克。

    脾胃虚弱所致的便溏、阴虚火旺和性欲亢进者不宜。忌用铁器煎。

 

    8  覆盆子

    蔷薇科植物覆盆子Rubus coreanus的未成熟的果实。又称覆盆。

    性平,味甘、酸。入肝、肾经。为增强性腺功效的养生良药。

    主要成分有:有机酸,糖类,维生素C和雌性激素样作用物质等。以个大饱满结实,色灰绿者为上品。

    有安五脏,补肝,益肾,壮阳,固精,缩尿,明目,益颜色,养精气,长发,强志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肝肾不足,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尿频,劳损,体弱,目暗等症。《药性论》指出“主男子肾精虚竭,女子食之有子。主阳痿。”

    现代医学研究和动物试验表明,覆盆子有雌性激素样作用,能兴奋肌体性腺。

 

    9  蛇床子

    伞形科植物蛇床子Cnidium monnieri的果实。又称蛇米、蛇珠、蛇粟、蛇床实。

    性温,味微苦。入肾、脾经。为温暴刚烈的壮阳良药,既能助阳,又能滋阴,为男女皆宜的补药。

    主要成分有:蒎烯,莰烯,异戊酸龙脑脂,异龙脑,蛇闲明素,挥发油,异虎耳草素,佛手柑内酯,二氢山芹醇等。

    有温肾,助阳,祛风,燥湿,除湿气,利关节,悦容颜,杀虫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妇女阴道肿痛,男子阳痿,男女阴虚,温痹,暴冷,腰膝酸痛,阴囊湿痒,女子阴痒,带多,宫冷不育,性欲减退,尿多,风湿痛等症。用量2-6克。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蛇床子的乙醇提取物,有类似性激素样的作用,对小白鼠能延长动情期,缩短动情期之间的时间。能增加前列腺和精囊的重量。

    阴虚火旺及性欲旺盛、精关不固者忌用。

    10  沙苑子

    豆科植物沙苑子Astragalus complanatus和华黄芪A.Chinensis的种子仁。又称沙苑蒺藜、沙苑蒺藜子、潼蒺藜。

    性温,味甘。入肝、肾经。为柔润壮阳良药。

    有益肝补肾,固精明目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肾虚所致的腰膝酸痛,早泄,遗精,尿频,目花,视力减退,白带过多,月经不调,痔疮,阴溃,性功能减退等症。可煎服或入丸散。用量3-6克。

    性功能旺盛者不宜。

 

    11  葫芦巴

    豆科植物葫芦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的种子。又称胡芦巴、胡巴、芦巴、苦豆。

    性温,味苦、辛。入肝、肾经。为滋养强精养生良药。

    主要成分有:生物硷,皂甙,纤维素,脂肪酸,卵磷脂,亚油酸,维生素B等。

    有补阴壮阳,驱寒祛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腰膝酸痛、冷痛,四肢酸软,阳痿遗精,腹胁胀痛,疝气等症。研末冲服、或入丸、散。用量5-15克。

    阴虚火旺者不宜,孕妇忌服。

 

    12  仙茅

    石蒜科植物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的根茎。又称独茅根,茅爪子。

    性温,味甘辛,有小毒。归肾经。为温肾补阳养生良药,其补肾功效强,被誉为“补阳温肾专药”。以根条粗长,肉质坚硬,外皮灰黑者为佳。

    有温肾壮阳,强身健体,补五劳七伤,开胃下气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阳痿,滑精,精冷、遗精,尿频,虚损,腹冷,小便失禁,腰脚冷痹,崩漏,风湿等症。可水煎,泡酒,入丸、散。用量6-10克。

    仙茅药性猛且有毒,应慎用。

 

    13  巴戟天

    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nalls的根茎。又称巴戟、鸡肠草、三蔓草、不雕草。

    性温,味甘、辛。入肾、肝经。为补肾壮阳养生良药,具有激素样作用的植物。

    主要成分有:糖类,树脂,维生素C等。

    有补肾阳,壮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益精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男子梦交泄精,阳痿,滑精,早泄,尿频,腹部冷痛,子宫虚寒,腰脚无力,神经衰弱,风湿痹痛等症。可与肉苁蓉、菟丝子、杜仲等同用。用量3-10克。

    因虚火旺者不宜。

 

    14  补骨脂

    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lia的成熟果实。又称破故纸。

    性温,味辛。入肾经。为补肾固精养生良药。

    主要成分有:挥发油(含量在20%以上),有机酸,树脂,糖脂,糖甙,植物硷,补骨脂素等。

    有补肾壮阳,益气固精,通命门,暖丹田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阳虚所引起的阳痿,早泄,遗精,遗尿,滑精,尿频,腰膝冷痛,消化不良,气短,咳嗽,慢性腹泻,四肢无力,产后腰痛,阴囊湿痒,骨髓败伤,肾冷精流等症。可水煎、泡酒,或入丸、散。用量3-10克

 

    15  雪莲花

    菊科植物雪莲花Saussuren involucrata的全草。又称雪荷花、大木花。

    性温热,味淡酸。入肝、肾经。为兴阳滋阴养生良药,既能壮阳,又能滋阴,为男女皆宜的滋补治病良药。

    有壮阳调经,祛寒补血,除冷痰,助阳道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阳痿,腰痛,四肢酸软,闭经,带下,崩漏,经血不调,风湿性关节炎及外伤出血等症。可煎服、泡酒。用量0.5-1克。

    取雪莲花50克,白酒500毫升,密封浸泡,10天后可饮。每日2次,每次10-15毫升。有壮阳之功,对新婚夫妇尤佳。

 

    16  附子

    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bium carmichelli的子根。又称川乌头、川附子。

    性大热,味辛,有小毒。入心、脾、肺经。为补肾壮阳峻补之药,功效显著。

    主要成分有乌头硷,具有很强的毒性,使用时必须经过泡制(用盐卤水浸泡),长时间的蒸煮,除去所含毒素。即使这样仍有小毒,一次用量不可超过10克。

    有回阳补气,散寒除瘟,坚筋骨,强阴,坠胎,补阳气不足,温热脾骨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性欲减退,大汗亡阳,房事无能,手足冰冷,脉搏微弱,大吐大泻,心腹冷痛,阳痿,尿频,急性虚脱,慢性水肿,风寒痹痛,筋骨麻木,风寒咳逆,脚痛冷弱,腰背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行痢赤白等症。可煎汤、入丸、散。用量3-10克。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附子能高度刺激心脏,使心率加快,收缩力加强。能降低血压,扩张冠状血管,又能回升因大出血而下降的血压。能减少肾上腺皮质中胆甾醇的含量,增加磷酸酶的活性,提高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兴奋阴道和子宫,促进睾丸的功能。此外,还有较强的消炎作用。

    阴虚火旺和性欲旺盛者及孕妇不宜。

 

    17  山茱萸肉

    山茱萸植物山茱萸Macorpium officinalis的果肉。又称茱萸、蜀酸枣、枣皮。

    性微温,味涩。入肝肾经。为固阳强精养生良药,为一种相当重要的滋补强壮药。

    主要成分有:山茱萸甙,皂甙,熊果酸,没食子酸,苹果酸,酒石酸,鞣质,维生素A等。

    有强身,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明目,温肝,益气,秘精,抗衰老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腰膝酸软,神经衰弱,耳鸣头昏,遗精,早泄,眼花,尿频,月经不调,崩漏,盗汗等症。对阳兴过快,夫妻房事过短能起调节作用。可煎服,入丸、散。用量3-6克。带核的山茱萸有滑精作用,如治疗遗精、滑精、早泄必需去核。

    动物试验表明,山茱萸肉能降低血压,通便利尿,对痢疾杆菌,金黄葡萄球菌,皮肤真菌等有抑制作用。可使因放、化疗所引起的白血球下降有所回升。

    内热火旺者不宜

 

    18  海马

    海马科动物海马Odobenus rosmarus的幼体。又称水马、龙落子、马头鱼。

    性温平,味甘、咸。归肝、肾经。为补肾壮阳名药,有“阳性之火”之称。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糖类等。

    有补肾壮阳,益气活血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阳痿,遗尿,体虚气喘,难产,疔疮,肿块,更善坠胎催生。水煎、研末冲服或泡酒。用量3-10克。

    动物试验表明,克氏海马的乙醇提取物能延长小鼠的动情期,增加子宫和卵巢的重量,并使去势小鼠出现动情期。海马的提取物表现出雄性激素样作用,其效力强于蛤蚧,弱于蛇床子和淫羊藿。

    孕妇忌用。

 

    19  海龙

    海龙科动物许氏海龙Syngnathus Schlegeli粗吻海龙Trachyrhamphus除去内脏及外皮的全身干品。又称海蛇、水雁。

    性温,味甘、咸。归肝、肾经。为补肾壮阳佳品。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多种胺基酸,钙,磷,铁,锌,镁,性激素等。

    海龙对人体有兴奋作用,补肾壮阳的功效十分明显,是治疗阳痿、催生的良药。被誉为“阳宝”,为男性的珍品。

    孕妇忌用。

   

20  海狗肾

    海狗科动物雄性海狗Callorhisus curilensis的生殖器,包括阴茎和睾丸。海狗又称北海熊。

    性热,味咸。归肝、肾经。为益肾壮阳珍品,号称“雄性大力神”。

    主要成分为丰富的雄性激素,

    有益肾壮阳,固精填髓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因肾虚所致的阳痿,早泄,滑精,遗精,阳举不坚,腰膝冷痛,四肢无力等,都有显著的疗效。可用酒浸一日后,用纸包好,微火灸香,或用酒煮熟收存。用时可水煎、泡酒、入丸。用量3-10克。

性欲旺盛及阴虚火旺者不宜。

 

 ======================================================================
食物的营养成分与医疗价值(八、调味品及食物添加剂)

(一)  糖  类

 

    在调味品中有酸、甜、苦、辣、麻、咸等味,但最为广大人们所接受的是甜。从天真可爱的孩子的直言不讳中,可以知道,孩子最爱的是甜食,从冰淇淋、巧克力、蛋糕、色拉、沙司、果汁、饮料、可口可乐及各式各色的糖果、糕点,这些甜味食品,都是孩子最喜爱的。

    作为调味品的糖,品种很多,有白糖、棉糖、红糖、冰糖、方糖、半方糖、超细粒糖、葡萄糖、转化糖、液态糖、左旋糖、右旋糖、麦芽糖、乳糖、蜜糖、甜菊糖、甘草糖、高果糖、索马甜糖、罗汉果糖、高果糖、蛋白糖、糖精、甜精、甜蜜糖、饴糖等。可以随心所欲地选用。

    现代人对糖的研究已很深入。糖进入人体被消化酶(对蔗糖而言是蔗糖酶)分解为两种单糖--葡萄糖和果糖。这些单糖很容易为人体所利用而产生能量,因为果糖最终也转化为葡萄糖。一昂司(28克)的精糖可为人体提供109千卡的热量及少量的其他物质。当糖类消化为单糖后,不需要再消化了。它们在小肠的十二指肠和空肠处被吸收进血液中。人体血液中葡萄糖相当恒定地保持在70-100毫克/100毫升的浓度。血液中这种少量的葡萄糖起着维持体温和完成肌体的一切活动所需的能量来源的作用。它通过肝糖原将转变成葡萄糖而不断地得到补充。血液中葡萄糖水平的维持也非常重要的,以致有时氨基酸和部分脂肪分子(甘油)也用来转变为葡萄糖。肝脏中的糖原(所谓的动物淀粉)可达肝脏重量的3-7%。糖原也存在于肌肉内,但后者不能用来提高血糖水平。

    在有氧的条件下,一克分子的葡萄糖(180.2克)能够产生2744千焦耳(686千卡)的热量,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从肺部排出。有一种称为三磷酸腺苷(ATP)的物质在体内成为能量流通的媒介,其功能是捕获和存储能量,将能量带往身体各处。但身体的功能需要能量时,ATP通过释放一分子磷酸和8千卡/克分子能量而分解成二磷酸腺苷(ADP),糖在体内的代谢是很复杂的,但是通过这样简单的叙述就可知道糖对肌体是多么的重要。

    在剧烈运动时,要消耗热量,糖比其他食物可更快地提供热量。当疲劳饥饿时,糖比其他食物可更迅速地被吸收提高血糖。头晕恶心时,吃些糖可升高血糖,稳定情绪,有利恢复正常。洗澡时,要大量出汗和消耗体力,须要补充水和热量,吃些糖可防止虚脱。当急救因饥饿而昏倒的病人时,首先给喝些糖水。饭会进食些含糖的甜食,可使人在学习和工作时精神振奋,精力充沛。中小学生在课间吃一块巧克力,可减少打瞌睡。对长期驾驶机动车和其他交通工具的人摄入巧克力和甜饮料,可使其精神集中,减少事故。

    医用的口服葡萄糖和注射葡萄糖溶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往往1支或1瓶葡萄糖能够挽救病人的生命。注射葡萄糖后可直接供给热能,营养心肌和全身,并有强心利尿作用。高渗葡萄糖溶液有减低脑压的作用,常用于各种脑压增高症。

    意大利著名的营养学权威,罗马大学的卡伊雷拉教授说:中学生要想顺利地通过考试,就要适当地吃些巧克力、蛋糕和甜食,因为糖对大脑工作是比不可少的。

    许多人将糖尿病归结为多吃糖所致。美国糖尿病协会认为,糖与糖尿病没有直接关系,因为血糖是受糖酶的影响而不是受食糖的影响。糖也不是发胖的元凶,发胖是由于糖往往是与高脂肪和多食搭配在一起的。

    糖虽是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但食之不当,也会召致疾病。国内外医学界公认,因多吃糖可引起的疾病有:肥胖症、冠心病、乳腺癌、高血脂症、动脉硬化、胆石症、糖尿病、龋齿、胃酸过多和容易骨折等。糖不可多吃,任何一种糖,吃多了,人就不感到饥饿,无食欲,久之会出现营养不良;多吃葡萄糖会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导致肠胃功能下降,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多吃糖易损齿;多吃糖易骨折,因为人体糖的代谢需要维生素B1,吃糖过多,使体内维生素B1减少,从而降低了神经肌肉活动能力。尿路结石患者忌食糖,糖有促进尿路结石的可能。此外,多吃糖还会使体内酸性物质增加,而碱性物质和钙减少,形成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儿童多吃糖会助长近视眼的发展,引起眼睛的轴性近视;儿童多吃糖还可患多动症,脾气暴躁,成人多吃糖脾气暴躁易发生事故和纠纷;多吃糖可导致肥胖,甘油三酯升高,引起多种疾病。

    糖在热温环境中久存,容易被空气浮尘中的螨虫污染。检查的方法是取一点糖放在白纸上,用放大镜看看是否有小黑点在移动,如有,就是被螨虫所污染。

    患有急性传染病(包括流感、肺结核、肺炎等),肾炎,胃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胃癌等),风湿病,皮肤病,高血脂性高血压病,便秘,神经衰弱等患者,均不宜多吃糖。肝炎病人也不宜过量地吃糖,吃糖过多也会患糖尿病。糖尿病人禁止吃糖,吃糖会使病情加重。

 

    1  白糖 

    禾本科植物甘蔗Saccharun sinensis Roxb的茎汁经提炼而成的白色结晶体。又称白砂糖、精霜、石蜜、白霜糖。

    性平(有的文献为性寒),味甘。归肝、脾、胃经。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含量虽少,却含有多种氨基酸,碳水化合物,钙,铁,微量的磷,含糖类99%以上,主要为葡萄糖和果糖,多种维生素等。含热量居糖类之首。自古有:“少食能益气补脾,多食则留湿生痰,久食则助热损齿”之说。

    有润肺和中,益脾缓肝,生津化痰,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肺燥咳嗽,口干烦渴,中虚脘痛,脾虚泄泻,小儿遗尿,盐卤中毒等症。外用能清热燥湿,治脚癣,疥疮,阴囊湿疹,烧烫伤等症。

    糖有丰富的营养和高热量,恰恰是由于这些优点变成了缺点。现代人由于控制营养过剩,高糖容易造成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龋齿。因而要寻找更安全的甜味剂。

    白糖容易生长螨虫,不宜存放过久。

   

2  红糖

    禾本科植物甘蔗Saccharun sinensis Roxb的茎汁经提炼而成的赤色结晶体。又称红棉糖、赤砂糖、紫砂糖、片黄糖。

    性温,味甘。归肝、脾、胃经。为温补脾胃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温中补虚,散寒活血。适用于脾胃虚寒体质及妇女痛经者。

    主要成分有:少量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微量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微量的磷,锰,锌,铬,钠,镁(其中钙,铁比白糖高3倍),维生素B1、B2、烟酸,叶绿素,胡萝卜素等多种有益健康的成分。特别是红糖中的黑色物质,能阻止血清中脂肪及胰岛素含量的上升,阻碍肠道对葡萄糖的过多地吸收,营养价值比白糖高。因而红糖可防止肥胖和动脉硬化。特别对产妇、儿童及贫血者有利。

    有暖胃,缓肝,和中散寒,祛瘀活血,舒筋止痛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脘腹冷痛,痛经,产后恶露不尽,风寒感冒,缺铁性贫血,食欲不振等症。近来多用于单纯性腹泻,慢性支气管炎。外用可清热解毒。宜冲食或煮食。

我国有许多地区有给产妇喝红糖水的习惯。因为红糖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利于子宫复原和将恶露排出。红糖中所含的葡萄糖和胡萝卜素、核黄素、烟酸和铁、锌、锰、钙等元素,有助于产后营养、补充能量,防止产后贫血。

红糖中所含有的葡萄糖、果糖等多种单糖和多糖类能量物质,可加速皮肤细胞的代谢,为细胞提供能量。红糖中含有的叶酸、微量物质等可加速血液循环、增加血容量的成分,刺激机体的造血功能,扩充血容量,提高局部皮肤的营养、氧气、水分供应。红糖中含有的部分维生素和电解质成分,可通过调节组织间某些物质浓度的高低,平衡细胞内环境的水液代谢,排除细胞代谢产物,保持细胞内、外环境的清洁。红糖中含有的多种维他命和抗氧化物质,能抵抗自由基重建和保护细胞基础结构,维护细胞的正常功能和新陈代谢。红糖中含有的氨基酸、纤维素等物质,可以有效保护和恢复表皮、真皮的纤维结构和锁水能力,强化皮肤组织结构和皮肤弹性,同时补充皮肤营养,促进细胞再生。红糖中含有的某些天然酸类和色素调节物质,可有效调节各种色素代谢过程,平衡皮肤内色素分泌数量和色素分布情况,减少局部色素的异常堆积。

日本科研人员从红糖中提炼一种叫“糖蜜”的多糖,实验证明它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功能,对于抗衰老有明显的作用。

    红糖对牙齿无损害作用,不会诱发龋齿等牙科疾病。

    内热者不宜,一次不可多吃。

 

    3  冰糖

    禾科植物甘蔗Saccherun sinensis Roxb的茎汁经提炼而成的白糖,再次精制的结晶体。

    性平,味甘。归味、肾经。

    所含成分与白糖基本相同,以蔗糖为主,可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其清甜滋味能使诸多食物得以调味,利于肌体摄入。一般认为冰糖滋补作用更强,在煎制各种药膏时,往往用冰糖作赋形剂。

    有补中益气,润肺止咳,降浊解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肺虚久咳,气喘,口渴,口疳,风火牙痛,失音,痔疮出血,肠燥便秘,肺结核,支气管扩张,低热,咯血等症。冰糖与醋合用,可治高血压,动脉硬化。

 

    4  饴糖

    禾本科植物稻米、大麦、小麦、粟、或玉米等经发酵糖化制成的糖类食品。又称粘糖、胶糖、麦芽糖、软糖。

    性温,味甘。归脾、胃、肾经。

    主要成分有:以麦芽糖为主,含糖量达82%,微量蛋白质和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2、烟酸等。热量次于红糖。不同的粮食所制成的饴糖,其成分有所不同。

    有缓中补虚,健脾和胃,生津润燥,补肺止咳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里急腹痛,肺虚咳嗽,口渴,吐血,咽痛,便秘,气喘等症;外用可清热解毒,治疔疮肿毒。

    湿热内郁,中满呕吐,牙痛及疳积者不宜。

 

(二)  油  类

    食油有植物油和动物油两大类。这里讨论的是植物油类。植物类不仅可以提供热能,而且其脂肪酸,磷酸,胆固醇等是细胞的重要的成分;脑磷脂作为神经组织的重要成分可被利用;所含亚油酸,亚麻油酸,花生油烯酸,维崐生素A、D、E等均为肌体所需,对肌体生长、发育及许多重要生理机能起一定的作用;通过烹调菜肴,增加色、香、味,可促进食欲和特殊的营养作用。

    食油类有滋阴润燥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热咳嗽,肌肤干燥,大便干结等症。植物油类所含胆固醇相对较低,不易促进动脉硬化。其中的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胆固醇分解,排出体外,所含的谷固醇能阻止胆固醇的吸收,能降低血清胆固醇。食油类还可作外用药的调剂或作为赋形剂使用;亦可单用作涂敷用。有润燥缓下,行血迫气,消肿散结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血少津枯,产后血滞腹痛,血痢,肿毒,痔瘘等症。

    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在高温下容易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致癌物质。所以,植物油不太适合用来煎炸食物,尤其是多次使用的高温下煎炸的植物油,致癌的危险性则更大。动物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化学性能较为稳定,在高温下产生致癌物质的可能性较小。相对而言,动物油更使用于煎炸食物。

    色拉油是由外来词色拉而来,又译作沙拉油。色拉油是指植物油在加工经过中,经过脱酸、脱杂、脱磷、脱色和脱臭等五道工序之后而制成的食用植物油。其特点是色泽澄清、透亮,气味新鲜、清淡,加热时不变色,无泡抹,很少有油烟,并且不含黄曲霉素和胆固醇。调和油是指多种色拉油如花生油、芝麻油、黄豆油和菜子油按一定的比例调和而成的食用植物油。其特色是香味浓郁,营养均衡,食用方便,卫生,绝少油烟,并富含维生素E以及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不含黄曲霉素和胆固醇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是家庭理想烹调食用油。

 

    1  豆油

    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 (L.) Merr 的种子榨取之油脂。

    性平,味甘。归胃、大肠经

    主要成分有:少量硬脂肪酸和棕闾酸等饱和脂肪酸,大量亚油酸,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并含有较多的磷脂,β-谷固醇,豆固醇,菜油固醇,此外,还含有β-胡萝卜素,维生素E,环木波萝烯醇,角鲨烯等。

    有滋润肠解毒驱虫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肠虫,肠道梗阻(用60毫升豆油加入适量的藕粉调成稀糊状,每日3次分服。一般在服后8-12小时,即有蛔虫排出,24小时好转,腹部肿块逐渐消失,48小时服部疼痛消失,腹部索状肿块全部消失),大便秘结不通等症。

    有报道用豆油治疗急性肠梗阻(包括粘连型、蛔虫型及绞窄型)共130例,全愈98例,无效采取手术治疗者32例。实践中观察到,豆油治疗对于一般粘连型及蛔虫型粘连肠梗阻疗效最好,成功的98例中有78例属于这种类型。对于绞窄型肠梗阻多属无效,32例失败中,有24例属于这一类型。

    豆油可作为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理想食用油。

 

    2  花生油 

    豆科植物落花生Arachis hypogaea L.的种子仁榨出之油脂。

    性平。味甘。

    主要成分有: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E,钙,磷,铁,锌,甾醇,磷脂,胆碱,油酸,亚油酸,硬脂酸,棕榈酸,花生酸,山嵛酸,廿四烷酸,肉豆蔻酸,蜡酸,顺-廿碳烯-9-酸,廿碳烯-11-酸,落花生油酸,月桂酸等。

    有补中润燥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食少乏力,乳少及肺热燥咳,蛔虫型肠梗阻,胃痛,胃酸过多等症。可作为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食用油。

    据临床报道治疗80例蛔虫型肠梗阻患者,除1例合并肠扭转无效外,其余全部治愈。花生油延缓脑功能衰退的功能。花生油容易被人体吸收,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可以保护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因而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和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理想的食用油脂。

 

    3  麻油 

    胡麻科植物芝麻Sesamum indicum DC种子榨取之油脂。

    性平凉,味甘。

    主要成分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花生酸,卵磷脂,廿四酸,廿二酸,芝麻素,芝麻林素,芝麻酚,叶酸,烟酸,谷固醇,维生素E,蔗糖,戊聚糖,蛋白质,钙等。

    有益气血,补肝肾,润燥通便,除虫,解毒生肌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筋骨无力,须发早白,胞衣不落,慢性单纯性鼻炎,梅花秃癣,肠燥便秘,蛔虫积腹痛,肿毒初起,溃疡疥癣等症。

    麻油有“动脉血管清道夫:”之称,有利于润肤,除斑和提高视力,因此,最有利于中老年人延缓衰老。对气管炎,肺气肿,产后缺乳,大便干结,肝肾气不足患者也有较好防治作用。

    麻油中含有40%左右的亚油酸、棕榈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容易被人体分解和吸收利用,以促胆固醇的代谢,并有助于消除动脉血管壁上的沉积物。因而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麻油中所含丰富的维生素E,具有促进细胞分裂并延缓其衰老的功能,延缓衰老。常喝麻油的人,能增加声带的弹性,使声门张合灵活有力,对声音嘶哑、慢性喉炎有良好的恢复作用。习惯性便秘的患者早晚空腹喝一口麻油,能润肠通便。

    有报道用黑芝麻油0.2毫升/100克体重饲喂大鼠10天,可增加肾上腺中抗坏血酸及胆固醇的含量;特别是妊娠后期抗坏血酸增加更明显。另有报道,睡前喝一口麻油,第二天清晨起床后再喝一口,咳嗽能明显减轻,坚持数天,可治愈咳嗽。有吸烟和嗜酒的人,经常喝点麻油,可减轻烟对牙齿、牙龈、口腔黏膜的直接刺激和损伤,以及防止肺部烟斑的形成,同时对尼古丁也有相对的抑制作用。饮酒前喝点麻油,可对口腔、食道、胃贲门和胃黏膜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麻油中所含的芝麻素对除虫菊酯的灭蝇有协同作用。

    麻油不可食用过多,以免不利于消化吸收和促进胆汁和胰腺分泌过多,而诱发胆囊炎和胰腺炎。

 

    4  菜油 

    十字花科植物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var. olefera DC 种子榨取之油脂。

    性温,味甘、辛。归胃、肾、大肠经。

    主要成分有: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廿碳烯-11酸,谷固醇,β-谷固醇,蛋白质,芸香甙,生育酚,芥子油甙,菜油固醇等。

      有润燥,通便,除虫,解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无名肿毒,风疹,湿疹,皮肤搔痒,肠梗阻等症。外用可治水、火烫伤,刮痧,调制疮药等。因菜子油中的芥酸含量较高,这是一种脂肪酸,高血脂、高胆固醇、冠心病患者分解芥酸的能力减弱,会造成胆固醇在某些器官尤其是心血管上淤积,加重心血管的负担,更易诱发血管壁增厚、心肌脂肪沉积等病变,应禁止食用。。

 

    5  椰子油

    椰子油是从椰子肉提取的一种食用油。

    性平,味甘。归脾、胃、大肠经。

    主要成分有:较多的饱和十二烷酸脂。

    适用于起酥油和人造黄油和用作生产中链甘油三酯的原料。这种中链甘油三酯在治疗某些消化道疾病中有很好的疗效。

    生产中链甘油三酯的方法是用蒸气和压力将椰子油水解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将此水解产物分馏成中链及长链脂肪酸,然后重新将中链脂肪酸与甘油化合成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容易消化,吸收和代谢。可供药用和食用。

 

    6  向日葵油

    从向日葵种子中提炼而成的一种食用油。

    性平、味甘。归脾、胃、大肠经。

    向日葵油在世界上占食油中第二位。主要消费国是美国和俄罗斯。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以不饱和的亚油酸和油酸为主,其含量都很高,维生素E的含量亦很高。

    有防止代谢紊乱,皮肤和生殖器官病变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皮肤病,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生殖系统疾病等。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向日葵油中的亚油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可以防止代谢紊乱,皮肤病变(如皮肤干燥)和生殖系统障碍和器官病变(如肾脏病等);亚油酸还有维持细胞的柔软、弹性和活动的重要物质,对人体的新陈代谢和调节血压起着重要作用;还有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能治疗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向日葵油含有维生素E,有延缓人体衰老、保持青春的作用。

    向日葵油是理想的优质食用油。向日葵油可用作烹调用油、色拉油、起酥油等。

 

    7  棉子油

    棉子油为棉花的种子压榨出来的并经过精炼的食用油。

    性平,味甘。归脾、胃、大肠经。

    主要成分有:脂肪,维生素E,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油酸,亚油酸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且亚油酸的含量很高,只要经过精炼处理,是一种较好的食用油。

    能防止血液中胆固醇上升,适用于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食用。

 

    8  橄榄油

    从橄榄种子中提炼的一种食用油。

    性平,味甘。归脾、胃、大肠经。

    主要成分有: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体,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总量达到80%以上。其中含油酸65-86%,亚油酸占4-5%,花生酸占0.9%.人体消化率可达94%。维生素  A原、D、E、F等。

    有滋润皮肤,润肠理胃,润肺止咳之工效。可用于治疗便秘,皮肤粗糙,冠心病等症。

    橄榄油有“美女之油”之称和可以吃的化妆品。

    橄榄有在生产过程中未经任何化学处理。直接食用橄榄油能防止皮肤的皱纹和粗糙,使皮肤保持自然弹性、光泽和柔嫩。橄榄油对紫外线也有特殊的吸收能力,涂于皮肤裸露部位无黏液,可使人有清爽感。

    橄榄油中含有一种多酚的抗氧化剂,可以抵御心脏病和癌症,并能与一种名叫鲨烯的物质聚合,从而减缓结肠癌和皮肤癌症细胞的生长。

 

    14  玉米油

    从玉米丕胎中提炼的一种食用油。

    性平,味甘。归脾、胃、大肠经。

      玉米油为一种亚油酸含量较为丰富的食用植物油。其维生素E含量较高,每100克中含量为25-35毫克。作用同葵花子油。

 

 

(三)  调  味  品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这七件事中,就有四件讲的是调味品。可见调味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占的位置之大,对调味品要求之多。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食不厌其精的传统,色、香、味、营(营养)、卫(卫生)俱全,是中国菜的特色。

 

    1  盐

    海水或盐井、盐池、盐泉中的盐水经煎晒制而成的结晶体。又称名盐、咸  。

    性寒,味咸。主要成分有: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钡,碘质,硫酸镁,硫酸钙,硫酸钠,溴化钠等。其中钠盐为人体钠盐的主要来源,其他成分多作为微量元素而被肌体所利用。

    有清热解毒,凉血,润燥,滋阴,通便,化痰通络,坚肌骨,止呕吐等功效。可用于治疗便秘,暑热脱水,鼻出血,关节炎,皮炎,荨麻疹,小便淋涩,蛇蝎蝥伤,诸虫咬毒,胸中烦痰,食停上腕,酒肉多食伤胃,齿动,齿龈出血,金疮出血等症。

    盐是构成胃液的基本物质。胃液以盐酸为主,它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化为胃蛋白酶去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盐酸还可以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消化吸收。

    氯化钠进入人体后,吸收入体内,经过血液循环和消化后,通过尿液、汗液和其他分泌物排出体外。虽然每天都在食用、吸收和排泄,而体内的氯化钠始终保持平衡。

    氯化钠在人体内可以保持酸碱平衡,如果氯化钠的分布或代谢失调,就会破坏人体的酸碱平衡。例如大量呕吐、损失了氯离子,会引起碱中毒。如果严重腹泻失去钠离子,就会引起酸中毒。此时,可注射氯化钠溶液,含氯化钠0.85%以上, 这个浓度和血液的渗透压相当。因此,当人体失水后常用它来补充体液,称为“生理盐水”。当一个人长期无盐饮食、呕吐、腹泻、出大汗而缺水过多,或因利尿药的应用、反复大量排放腹水而引起肌体缺盐的情况时,会出现疲乏,倦怠,眩晕,甚至在直立时发生昏厥,厌食、恶心、呕吐、视力模糊、脉细弱,严重时有肉挛痛、阵挛性腹痛等症。这个时候应及时补充盐分,以改变缺水状况。在相反的情况下,有明显水肿的病人,血浆蛋白低的肾炎病人,应忌盐,是为了防止水钠潴留,加重水肿。高血压病人,伴有比较明显的头痛时,也宜低盐,可减轻症状。一个人如果长期无盐饮食,会使肌体处于缺盐状态,往往会出现低钠综合征。如在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当血压不太高、水肿也不明显时,就不要禁用盐。

    食盐中的危险成分是钠,它与氯化物是人体中水分平衡的主要调节者。肾是使肌体中钠的含量维持在一个合适水平的器官。人体对钠的需要最低为220毫克,最高为1100毫克。当人体缺钠时,肾将钠输送进血液;当钠过剩时,也要靠肾来排泄。钠也是抑制呼吸道细胞的活性和防御功能,从而降低呼吸道的免疫能力,使感冒病毒易于侵入人体,引起感冒。当人体的钠过多时,肾的这种功能将会产生紊乱,而滞留血液中,而钠是需要水来稀释的,从而使血管中的水分大量增加,引起血管壁压力增加,心脏负担加重,而引起高血压、心脏病、肾炎和浮肿的加重。某些肾脏疾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易造成水盐代谢调节失常,多食盐可导致钠潴留,应适当限制盐的摄人量,可用代盐(氯化钾)或无盐酱油代替盐。

    近代医学表明,糖尿病人多吃盐,能增加淀粉酶的活性,促进淀粉消化和促进小肠吸收葡萄糖,而引起血糖升高,加重病情。高血压患者可用低纳盐,以防血压升高。现代医学认为,老年人、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糖尿病、肝脏病等患者,每天应减少食盐的摄入量。英国科学家首先提出,盐的摄入量越多,尿中钙的排起量也越多,适当减少盐的摄入量,与增加900毫克的钙相当,少吃盐可增加食物中钙的吸收。每天应多吃些含钾量高的蔬菜、水果,使身体内钠和钾达到平衡。

 

    2  醋

    禾本科植物稻米、麦、高梁或酒糟等酿制而成的含有乙酸的液体。又称苦酒、醇  、米醋、白醋。

    性温,味酸。归肝、胃经。为补养强壮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养肝强筋,开胃消食,强壮身体。适用于胃弱食少及无病强身者。

    主要成分有:碳水化合物,醋酸,挥发酸和不挥发酸,糖分,胶质,色素,氨基酸,钙,磷,铁,维生素B1、B2、烟酸、C,高级醇类,3-羟基丁酮,二羟基丁酮,甲醛,乙醛,乙缩醛,酪醇,乙酸,琥珀酸,草酸,山梨糖,灰分等。米醋以陈久而味厚气香者为佳。著名的醋有:山西老陈醋,江苏镇江醋,四川保宁醋,浙江温州醋,北京熏醋,河南正阳伏醋,山东泺口醋,辽宁速酿醋等,特别是山西老陈醋闻名国内外。

    有散瘀止血,消积块,消臃肿,开胃养肝,强筋暖骨,醒酒消食,解鱼肉、蔬菜中之毒素,降低辣味,保护原料中维生素C少受损失,杀虫之功效。可用于治疗产后血晕,黄疸,黄汗,吐血,鼻出血,大便下血,阴部湿痒,金创出血,痈疽疮肿,症瘕,一切鱼菜中毒,驱蛔虫,疥肿,萎缩性胃炎等症。宜冲饮或作调料。近来多用于急、慢性传染性肝炎,肺结核,盗汗,伤寒病肠出血,高血压的治疗。

    醋具有防腐、杀菌能力,对甲型链球菌,卡他球菌,肺炎双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均用杀死作用。对有“百药不惧”的流感病毒,有良好的杀灭作用。防疫部门建议用醋熏蒸法来预防流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病很有效。具体的方法是紧闭门窗,取醋加1-2倍的水,按每立方米10毫升的量,置容器内放火上熏蒸,1次1小时。每日1次,连用3-6天,可预防流行性疾病。在“流脑”流行期间,防疫部门曾对84名带菌者进行醋熏疗法,每日2次,结果带菌者全部转阴。夏季是细菌大量繁殖的高峰期,肠道感染病多,适当地吃些醋,既可发挥醋的杀菌功能,又可提高菜肴的口味。同时食点醋,有分解破坏亚硝酸盐的作用。感冒,喉咙痛的患者,在适当的蜂蜜中加点醋,也会迅速地康复。经常吃醋可以降低血压,软化血管,减少胆固醇的堆积,是防治心血管病的一个方法。

    日本人曾写了一本《你民活到100岁-食醋的秘密》成为畅销书,这是由于醋能加速体内糖的新陈代谢,加速体内脂肪的分解。有研究者发现,食醋能有效地抑制体内乳酸的生成,从而能消除疲劳,它的功效比柠檬、橘子、苹果、大豆等要好。研究者推荐在烹调食品时应多加些醋。台湾的《民生报》发表文章,建议考生在考试期间多吃些醋,可以增进食欲、提神醒脑,消除疲劳,有利于集中精力去思考。同样的原因,人们在炎夏时应多吃些醋和含醋食品,如醋浸花生米、浸醋香菇、浸醋黄豆、浸醋大蒜、醋泡鸡蛋等,以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保持精神健康。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醋对消除疲劳、抗衰老、防止肥胖、养颜护肤等有一定的功效,另外,醋还能保护肝脏、防止酒醉,治疗便秘,降低尿糖含量等作用。将谷类酿造的醋,加入红枣、首乌、生姜、陈皮、蜂蜜等调制的醋,有驱风,旺血,黑发,去斑,润肺的功能。

    当然,过量吃醋有碍健康,大量的醋进入人体后,将改变胃液的PH值,使胃环境中酸性加强,对胃黏膜造成损伤。胃溃疡患者不宜过多食醋,这会使胃酸分泌减少。身体健康者大量食醋可引起胃痛,恶心、呕吐,甚至引发胃炎;而胃炎患者大量食醋,会使病情更加严重,诱发溃疡发作。同时醋酸的大量吸收,还将影响整个人体的酸碱平衡。

    醋不可用铜器和铁器等易与醋发生化学反应的金属器皿接触。醋不宜与茯苓同食。

 

    3  酱

    禾科植物中的豆类、麦类的面粉经酵化加盐制成。

    性寒,味咸。归脾、胃经。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灰分,钙,磷,铁,维生素B1、B2、烟酸,甲酸,乙崐酸、琥珀酸、乳酸、曲酸等,酱的蛋白质中除含多肽、肽等形式外,主要为酪氨酸、胱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谷氨酸等氨基酸。古有“圣人不得酱不食”之言,可见酱为人之喜爱。据说酱就是它像将军平暴除恶那样可抑制各种食物之毒而得名。

    有清热除烦,解诸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暑热火邪,心胸烦满,妊娠下血等症;解鱼、肉、蔬菜之毒及蕈毒、药毒、火毒、蛇毒、虫毒、蜂毒、虿毒;外用可治汤、火灼伤尚未成疮者。

    不可多食,过之有生痰动咳之弊。

 

    4  酱油

    由酱经晒制而成或经化学方法提炼而成。

    性寒,味咸。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直接还原糖的含量为2-7%,有戊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麦芽糖、麦芽丙糖、木糖、鼠李糖、甘露糖、低聚糖、果糖等;其他碳水化合物还有糖醇、醇、酯、羰基、乙缩醛、酚及含流化合物),酪氨酸、氨酸、丙氨酸、 亮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谷氨酸等多种氨基酸,有机酸(有苯甲酸、曲酸、和高级脂肪酸、富马酸、香草酸、阿魏酸、原茶儿酸、琥珀酸、乳酸、苹果酸、柠檬酸、异酪酸、酪酸等),钠,钙,镁,钾,铁等无机盐,多种维生素,灰分,乙醇,有机色素及多肽等。已确认的酱油中香气醇类有14种,酯类16种,羰基化合物19种,酚种10种,含硫化合物5种、缩醛类2种、酱油香气合成物10种。以上成分可见其复杂,这是酱油的色、香、味千差万别的原因。除与制作原料所含的成分外,还含有附加的食物的营养成分。为一种滋味鲜美,营养丰富的调味品。

身体某部位烫伤时,可用酱油敷涂,能止痛解火毒;手指肿痛,将酱油与蜂蜜加温后,手指浸入,能止痛消肿。

    有解热除烦之功效。可治疔疮初起,暑热烦满;能杀一切鱼、肉、蔬菜、药物、虫兽之毒;治药物、食物中毒,汤、火灼伤,虫兽咬伤。

    不可多食,过之则生痰动咳。

 

    5  豆豉

    禾科植物大豆经蒸熟发酵晒制而成。又称淡豆豉、大豆豉、香豆豉。

    性平,味甘,微苦。归脾,胃经。为调畅气机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调脾胃、畅气机、安胎养孕。适用于脾胃气滞体质及孕妇。

    主要成分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维生素B1、B2、烟酸,胡萝卜素等。香味独特,使人增加食欲。以色黑、香味浓郁、附有膜状物为佳。

    有发汗解表,清热透疹,宽中除烦,宣郁解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头痛,胸闷烦吐,腹泻,伤寒,失眠,小儿疮毒作痒出水及食物中毒等症。宜煮食。

    豆豉有透表之功效,凡病已入里或症属虚寒者均忌食。

6        腐乳

腐乳是我国独创的调味品,有“大豆奶酪”之称 富含蛋白质和钙。分红腐乳、青腐乳、白腐乳、酱腐乳、花色腐乳等品种,它既可单独食用,也可用来烹调风味独特的菜肴。别看外观不大起眼,若论起营养成分来,这些东西还真不简单。腐乳的原料是豆腐干类的“白坯”。给白坯接种品种合适的霉菌,放在合适的条件下培养,不久上面就长出了白毛——霉菌们大量繁殖起来啦。这些白毛看起来可能有些可怕,实际上却大可不必担心,因为这些菌种对人没有任何危害,它们的作用只不过是分解白坯中的蛋白质、产生氨基酸和一些B族维生素而已。对长了毛的白坯进行搓毛处理,最后再盐渍,就成了腐乳。腐乳和豆豉以及其他豆制品一样,都是营养学家所大力推崇的健康食品。它的原料——豆腐干本来就是营养价值很高的豆制品,蛋白质含量达15%~20%,与肉类相当,同时含有丰富的钙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经过了霉菌的发酵,使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更高,维生素含量更丰富。因为微生物分解了豆类中的植酸,使得大豆中原本吸收率很低的铁、锌等矿物质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同时,由于微生物合成了一般植物性食品所没有的维生素B12,素食的人经常吃些腐乳,可以预防恶性贫血。

    腐乳的英文名是“大豆奶酪”。它的口感与奶酪有些类似,和奶酪一样经过发酵,一样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奶酪具有特殊的浓香味道,而腐乳同样具有细腻的质地和特殊的鲜味。可以这么说,腐乳就是中国的“素奶酪”。在某些指标上,腐乳甚至有胜过奶酪之处,因为它的饱和脂肪含量很低,又不含胆固醇,还含有大豆中特有的保健成分——大豆异黄酮。不过,它也有不如奶酪的地方,如不含维生素A、维生素D。(特约专家 范志红)

 

    7  味精

    化学名称为谷氨酸钠或麸氨酸钠,为常用的调味品。

    性平。味咸。归脾、胃、肝经。

    主要成分为氨基酸,其化学结构与性质与牛奶、鸡蛋、猪肉中所含氨基酸完全相同,对人体有一定的滋补作用,是构成人体蛋白质的基本成分之一。尤以谷氨酸最多,96%可被人体吸收,形成人体组织中的蛋白质。

    有补脑镇惊,醒神开胃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肝昏迷,癫痫小发作,小儿大脑发育不全,萎缩性胃炎,神经衰弱等症。

    味精能改善脑组织的结构,大脑消耗的氨基酸,主要是谷氨酸,它能增强大脑记忆力,解除大脑的疲劳。适当服用谷氨酸,可以改善智力不足、保护脑机能、改善脑血管出血后遗症的记忆障碍。味精中的谷氨酸能与人体血氨结合成无毒的谷氨酸胺,所以能防治肝昏迷;并能参与人脑内蛋白质和糖的代谢,能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所以对大脑发育不全,癫痫等症有辅助治疗的功效。味精还能安定情绪、保护肝脏,与葡萄糖配合服用对大脑会起良好作用。临床上用谷氨酸配合治疗肝昏迷恢复期、严重肝机能不全、肝炎等症。谷氨酸的药用制剂有谷氨酸片和谷氨酸盐注射液,也可用味精来代替谷氨酸。

    1968年4月,美国国家医学基金研究会的罗伯特、夸克给《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写了一封信,描述他每次在中国餐馆用餐后都经历一种“奇怪的综合征”。后来被人称为“中餐综合征”。多数人认为味精是罪魁祸首。因为中餐调味是少不了味精的。中餐综合征是脸发烧、心悸、无力和麻木。经过医学界的渲染和传说,美国的中餐馆营业额一落千丈,有人称味精为“中国毒药”。中国厨师在做菜时也只好偷偷地放味精。为了将味精的“毒性”弄过水落石出,许多医学家都在研究这个问题,最近悉尼大学化学家奥尼德·塔拉索夫和统计员迈克尔·凯利对71名自愿者做了在标准早餐前食用大量味精效果的双盲研究。15%的自愿者对味精有些反应。可是14%的自愿服用胶粉安慰剂后也报告有反应。塔拉索夫说:“大多数受试者对味精或安慰剂根本没有反应。从1968年到1990年件进行了19项对味精的研究,以搞清楚味精对人体的影响。科学家们测量了许多客观标准,如血压、皮肤温度和心率等等,结果表明味精的服用者并没有造成什么差异。塔拉索夫在最后研究结束后,怀疑中餐馆综合征的真正元凶是叫组胺的化合物,这些组氨是烹调常用的调料,如酱油、料酒、豆豉和虾酱等发酵期间所形成的,而味精只不过是“替罪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已证明:25-50毫克的组胺。能引起痉挛、头痛和脸发烧。塔拉索夫在1993年12月《食物和化学毒理》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猜测,中餐馆综合症除了由于组胺外,还可能是由于变应原的蛋白质、防腐剂、食物染剂或食物中含盐量高引起的,决不是味精。最近,共同体的研究报告重申,味精是安全的,也没有提出限制每天的摄入量。研究还表明,婴儿包括早产儿代谢味精的能力不比成人差,所以没有必要对婴儿食品另外规定含量的标准。国际粮农组织(FAO)也认为味精属于食品添加剂中最安全的一类。

    近有报导,过量食用味精,可能导致失明。日本弘前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老鼠饮食中添加大量的味精,老鼠视力会下降,视网膜也会变薄,对眼睛造成损伤。一个人如果成年累月,一日三餐少不了味精,即使食用量很少,也会对视力产生不利的影响。

    味精对哮喘病人不宜;体内缺少谷氨酸代谢的某种酶时,对味精会产生过敏。味精不耐高温,如在120°C时会变成谷氨酸钠,就失去鲜味。味精在碱性溶液中,谷氨酸钠会变成谷氨酸二钠,不但没有鲜味,反有异味。

 

    8  花椒

    芸香科植物花椒Zanthoxylum bungcanum Maxim的果皮。又称秦椒、蜀椒、巴椒、川椒、大椒、点椒、汗椒、南椒、红花椒。

    性温,味辛,有毒。归脾、肺、肾经。为温中散寒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温暖脾胃、健胃消食。适用于脾胃虚寒、久居潮湿环境者。

    主要成分有:胡萝卜素,钾,镁,磷,挥发油(其中含牦牛儿醇),甾醇,不饱和有机酸,枯醇,柠檬烯,佛手柑内脂,苯甲酸,爱草脑等。以四川产而色红肉厚者为佳。花椒以其特殊而持久的强烈香气和麻辣味,刺激味蕾,增进食欲,增强肠胃蠕动,并促进肠道吸收,而有利于大量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以鲜红、光艳、均匀、皮细无杂质为佳。

    有温中止痛,散寒除湿,杀虫消积,解腥除臭,和胃止吐,利气止痛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风寒湿邪所致关节痛,食欲不振,胃寒痛,积食胃呆,咳嗽,足弱,阳痿,噫气,呕吐,解虫、鱼之毒,驱蛔虫,蛲虫,阴痒,疥疮,脘腹冷痛,风湿痹痛,四肢麻木,疝气绞痛,齿痛,呃逆不止,泻痢,漆疮,白秃等症。花椒粉末用好醋调成液滴耳,可治百虫入耳。挥发油有回乳作用;可解水银中毒。可研粉或作调料。花椒外用有杀虫,治湿疹,皮肤搔痒,脚癣等功效。花椒对炭疽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色葡萄球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近年来,花椒又用于早、中期血吸虫病的治疗。以花椒研末,装入胶囊,每日5克,可以血吸虫病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饮食增加,肝脾缩小。

    药理研究结果表明花椒可以促进实验动物的内分泌腺的机能,包括生殖腺机能,故适应中老年人的内分泌机能衰退。动物实验证明了花椒“补下焦命门”的记载。花椒竟有类似人参、鹿茸的作用。李时珍创造的椒仁丸是用花椒与生地按1∶10的比例配制的,有轻身健体,乌发美髯,返老还童之功效。一般服用3个月可见成效。

    实验表明:所含牦牛儿醇,小剂量能抑制大鼠活动,使胃肠活动亢进,大剂量能抑制尿排泄;对豚鼠蛔虫有驱虫作用。花椒烯醇液还有局部麻醉作用。对多种杆菌和球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花椒中的花椒碱,临床上应用于抗心律时失常。花椒的提取物花椒毒素,临床上用于治疗心绞痛,每次20毫克,1日2-3次。花椒毒素有光敏作用。服用花椒毒素后,在紫外线照射下,可使皮肤红肿,色素增加和皮肤增厚。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治疗白癜风和牛皮癣。

    近年来花椒用于终止妊娠回乳,取得良好的效果。上海一家医院将花椒15粒研粉装入2个胶囊,于引产后开始服用,每次2个胶囊,1日3次,连服3-5天,治疗163例,结果153例服后无乳房肿胀、疼痛和泌乳现象,总有效率达93%。昆明第二医科的学长海医院妇产科医生曾用花椒提取物用于临床,证明花椒有回乳作用。这是由于花椒中含有茴香醚和牦牛儿醇两种挥发油,其化学结构与乙烯雌酚相似,故可阻断由垂体产生激素所诱发的泌乳过程,故可回乳。

    常用量2-5克,多食生风助火,阴虚内热者忌食。

    肺胃素有火热,或咳嗽生痰,或嘈杂醋心,呕吐酸水,或大肠积热下血者不可用。慢性喉炎食后可使病情加重。

 

    9  胡椒

    胡椒科植物胡椒Piper nigrum L.的果实。又称昧履支、浮椒、玉椒、古月。有黑、白两种。未熟果实干燥后,外皮皱缩为黑胡椒;成熟果实经加工去皮而成白胡椒。黑胡椒味淡而白胡椒味浓烈。药用以白胡椒为佳。

    性温,味辛。归脾、胃、大肠、膀胱经。

    主要成分有:少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钾,镁,磷,硒(含量均较丰富),钙,铁,锰,锌,胡椒碱,胡椒脂碱,胡椒新碱,胡椒辣碱,胡椒酮,向日葵素,二氢葛缕醇,氧化石竹烯,隐品酮,反一松香芹醇,挥发油等。对改善食物香味,促进肠胃蠕动,加速血液循环均有显著作用。以粒大,色黑,皮皱,气味强烈者为佳。胡椒已成为厨房中必备的调味品,真是所谓“五味调和,百菜溢香”。胡椒的刺激性较辣椒弱,不适应辣椒的人到胡椒也能接受。在15世纪胡椒非常珍贵,几乎与黄金等值,被称为“名贵的东方香料”。在欧洲当时胡椒以粒计,一粒胡椒可换一颗珍珠。

    有温中下气,除寒湿,暖肠胃,止呕吐,消痰燥湿,消炎解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反胃,呕吐,风寒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寒痰积食,呕吐清水,哮喘,五脏风冷,宿食不消,冷气上冲,虚肿,胃痛,虚胀冷积,寒疝腹痛,痄腮,睾痛,食物中毒,毒蛇咬伤,犬咬伤,寒咳痰壅,寒湿泄泻,寒滑冷痢,经痛,冷积牙痛,冻伤等症;对因寒聚而引起的腹痛,虚火上浮的牙痛,胃肠蠕动力减弱所引起的消化不良症有效。

    试验表明:胡椒有解热,健胃,抗疟,杀虫等作用。口含胡椒,能使血压上升,收缩压平均上升13.1毫米汞柱;舒张压升高18.1毫米汞柱,均于10-15分钟后复原,对脉搏无明显影响。近来发现胡椒碱有抗惊厥崐、镇静作用,可用于治疗癫痫病,总有效率达92%以上,对各型癫痫均有效,且无精神抑制副作用。临床上多用胡椒的衍生物,商品为“抗痫灵”,疗效甚好。胡椒还有轻微的抗疟作用。胡椒酮有平喘、止咳和抗菌作用,用胡椒酮治疗老年慢性气管炎,对痰中有甲、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不宜过食、久食,阴虚内热较重者忌食。高血压患者应慎食。胡椒有破血坠胎作用,孕妇不可食。咽喉、口腔、目疾者不宜食。

 

    10  小茴香

    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的果实。又称茴香、谷香、谷茴香、香子、小香。

    性温、略平,味辛。归肝、脾、胃、肾经。为温肾散寒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温肾阳、散阴寒。适用于寒性体质及小便频数带下清稀者。

    主要成分有:茴香醚,小茴香酮,α-蒎烯,α-水芹烯,茨烯,二戊烯,茴香醛,茴香酸,爱草脑,对聚花伞素等。此外,茴香中也含有一定的脂肪油,其中脂肪酸由洋芫荽子酸,油酸,亚油酸,棕榈酸,花生酸,山嵛酸,豆固醇,7-羟香豆精等组成,均可为肌体利用,以构成各种组织的基本物质。以颗粒大,均匀,饱满,香浓味甜者为上品。

    有开胃健脾,温中和胃,散寒止痛,和胃理气,止呕消胀,温肾散寒之功效。可治食欲不振,食后作胀,大便完谷不化,胃痛,经痛,寒疝,少腹冷痛,睾丸肿痛,阴囊象皮肿,鞘膜积液,恶心呕吐,腹胀,嗳气,肾虚腰痛,遗尿,尿闭等症。

    实验证明,茴香能降低胃的张力,使其蠕动正常,缩短排空时间;增进肠张力及蠕动,促进气体排出。茴香有缓解痉挛,减轻疼痛作用;也有抗菌解毒作用;其茴香醚可能是抗菌的有效成分。小茴香酮有同樟脑相似的局部刺激作用。

    阴虚火旺,内热重者忌食。

 

    11  八角

    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ook. f.的果实。又称舶上茴香、大茴香、大八角、八角茴香、舶茴香、原油茴、大料。

    性温,味辛甘。归肝、脾、胃、肾经。为温肾散寒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温肾阳、散阴寒。适用于寒性体质及带下清稀者。

    主要成分有:茴香醚,少量甲基胡椒粉,茴香醛,茴香酸,茴香酮,蒎烯,水芹烯,柠檬烯,1′8-桉叶素(蛔蒿油素、黄樟醚),3′3-二甲基烯丙基-对-丙烯基苯醚,芳樟醇,松油醇,爱草脑,石竹烯,柠檬烯等及脂肪油和蛋白质等为肌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树脂。以饱满香浓味甜者为佳。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与小茴香、砂姜、花椒、桂皮等配合研末,即为五香粉,是一种常用的食品调味添加剂。

    有行气暖胃,温中健脾,温阳补肾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胃寒脘痛,恶心呕吐,腹中冷痛,寒疝腹痛,腹胀如鼓,腰酸阳痿,小便不爽,阳痿不举,便秘,干、湿脚气等症。

    大茴香中所含的茴香醚有刺激作用,能促进胃肠蠕动,排除胃肠中积气,可缓解腹部疼痛;并能使神经兴奋,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可以达到驱风散寒的作用。

    中国药典有“八角茴香醑”和“八角茴香水”,都是常用的止咳祛痰药和健良胃药。从大茴香油中提取的“大茴香脑”,并再合成为“大茴香醇”,是常用化妆品香精。大茴香在制药工业上是合成女性激素乙烯雌酚的主要原料。

    醇提取物在体外对革兰阳性细菌(金黄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等)之抑制作用与青霉素钾盐20单位/毫升相似;对革兰阴性菌(霍乱弧菌及枯草、大肠、伤寒、副伤寒、痢疾杆菌)之抑菌作用与硫酸链霉素50单位/毫升相似;对真菌之抑制作用大于1%苯甲酸及水杨酸。其挥发油(茴香油)具有刺激神经血管,增强血液循环的作用。

    实验表明,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等革兰阳性细菌;夏枯草菌、大肠杆菌、霍乱孤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革兰阴性菌和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故本品有较好的消炎抑菌作用。

    阴虚内热者不宜多食。

    有一种同属植物莽草的果实,形状与八角茴香极相似,容易混淆和搀假,造成中毒,不可不察。这种假大料稍干瘪,长有十几个角,果柄弯曲,口感带苦味且有樟脑味。误食草莽会中毒,出现呕吐、发冷、瞳孔放大,严重者导致死亡,不可不慎。

 

    12  丁香

    金娘科植物丁香树花蕾的干制品。又称丁香子、公丁香、鸡舌香等。

    性温,味香。

    主要成分有:丁香酚,丁香酮,丁香烯、香草醛和乙酸酯等。丁香的味来自其所含的挥发油。

    有温胃散寒,止呕逆,开胃进食功效。适用于寒性胃痛,反胃呃逆,呕吐,口臭等症。

    试验证明,丁可增进食欲,促进胃液分泌和胃肠蠕动,有利于消化。

    丁香不宜与郁金同服。胃热引起的呃逆或兼有口渴、口干的患者不可食用。

    13  桂皮

    樟科植物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阴香Cinnamoum burmannii细叶香桂Cinnamomum chingii Metcalf或川桂Cinnamomum wilsonii Gamble的树皮。

    性温,味辛。归肾、脾、肝经。为温补助阳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温补助阳、散寒通脉、旺盛气血。适用于寒性、气血虚弱等体质及阳事衰弱、妇女经痛者。

    主要成分:天竺桂的树皮含挥发油(桂皮油),水芹烯,丁香油酚,甲基丁香油酚等。以皮细肉厚而味香甜者为佳。所含的桂皮油有能刺激肠胃黏膜,使消化道吸收机能亢进,能解除肠胃痉挛性疼痛,增加胃液分泌,促进肠胃蠕动,排除消化道内积气,抑制肠内异物发酵。还能兴奋神经,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有解热作用;对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丁香油酚对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和伤寒杆菌等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有暖脾和胃,祛风散寒,活血利脉,驱蛔虫,健胃止痛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胃寒气痛,小腹胀痛,经前腹痛,产后腹痛,腹泻,痢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近来多用于低血压,小儿遗尿。宜作调料或研末冲泡饮。

    常用量2-5克,不可多用。有热性体质及阴虚火旺、血热出血者及孕妇不宜。

 

    14  按叶

    桃金娘科植物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 Labill的叶。又称桉树叶、蓝桉叶。

    性凉,味苦辛。

    主要成分为挥发油类物质。

    有祛风解表,清热利咽,驱虫及抗感染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肠炎下痢,流脑,流感,咳痰不爽,钩虫,皮肤湿疹等症。对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能祛痰止咳。

    临床报道:桉叶可治疗钩虫病,细菌痢疾,肺结核,急性扁桃体炎等症;外用可治疗烧伤,有抗感染作用。

 

(四)  食品添加剂

    食品的添加剂门类甚广,有用作增色的,有用作增味的,有用作赋形的,有用作发酵而改变食品口感的。这其中有天然的,有化学的。其中有毒、副作用的不少,有的甚至有致畸、残致、致特变的可能。应用必需甚之又甚。

 

    1  红曲

    曲霉科真菌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  went  寄生在粳米上而成的红曲米。又称赤曲、红米、福曲。

    性温,味甘。

    主要成分有:红曲糖化酶,淀粉酶,红曲霉红素,红曲霉黄素,以及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及有机酸等。

    有健胃消食,活血化瘀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小儿呕吐,产后瘀血不下,胸痛,腹痛,小儿头疮等症。

    无积滞者慎用,因善破血,无瘀血者禁用。

 

    2  酒糟

    米、麦、高粮等酿酒后剩余的残渣。又称甜糟、糟、老糟、香糟。

    性温,味甘、辛。

    主要成分与所用的酿造原料和酿造方法而异。所含乙醇较少。酒糌只可外敷及糟制食物,不可直接食用。

    有温中消食,散瘐止痛,杀腥,去草菜毒,润肌肤,调脏腑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之淤血不散,手足皴裂,血吸虫所致的下肢橡皮肿等症。

    酒糟还可以糟制食物、鱼类、肉类等食品。经糟制后的食品,具有特殊的酒香味。食用后有和血,温中,消食之功效。

 

    3  荷花

    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花。又称莲花,水花,芙蓉,水华。

    性温,味甘、苦。归脾、胃经。

    主要成分有:槲皮甙,木犀草素,异槲皮甙,山奈酚等黄酮类物质。

    有活血止血,去湿消肿,消暑清热,解热毒,止泻止痢,镇心凉血,养颜驻色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坠损呕血,坠跌积血,心胃吐血不止,中暑,天泡疮,胸闷,腹泻,发热,头风,浮肿,疮疥等症。

    药理实验证实,荷叶浸剂及煎剂能直接扩张血管,具有中等的降压作用。

 

    4  金银花露

    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花蕾,金银花的蒸馏液。又称金银露、忍冬花露。

    性平,味甘。归肺、胃、大肠经。为清热解毒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解暑清热、凉血解毒。适用于热性体质及热病后调养。

    主要成分有:木犀草素,肌醇,皂甙,鞣质等。

    有清热消暑,解毒止渴,利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中暑发热,烦渴少尿,小儿痱疖,便秘尿少等症。

 

    5  玫瑰花

    薇科植物玫瑰Rosa rugosa Thunb初开的花。又称徘徊花、笔头花、湖花、刺玫花。

    性温。味甘、微苦。归肝、脾经。

    主要成分有:挥发油(玫瑰油),香茅醇,  牛儿醇,丁香油酚,苯乙醇,苦味质,鞣质,脂肪油,有机酸,黄色素,腊质等。以鲜而香浓者为佳。《本草正义》中有:“玫瑰花香气最浓,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柔肝醒胃,通气活血,宜通湿而绝无辛温刚燥之弊,为理气药中最有敏捷而最为驯良者。芳香诸品,无其匹。”玫瑰油对大鼠有促进胆汁分泌作用,玫瑰花水煎剂能解除小鼠口服锑中毒。

    有理气解郁,和血散瘀,利脾肺,益肝胆,辟邪恶之气,令人神爽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肝胃气痛,新久风痹,赤白痢疾,月经不调,肺病咳嗽吐血,肝风头痛等症。宜泡茶、浸酒饮或制膏或煮食。

 

    6  桂花

    木犀科植物木犀Osmanthus fragrans Lour的花。又称木犀花、丹桂花、八月桂花。

    性温,味甘、辛。

    主要成分有:芳香挥发油及木犀甙。

    有温中散寒,暖胃止痛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口臭,胃寒疼痛,嗳气饱闷,散寒气,消瘀肿,肠风血痢,牙痛,牙龈肿痛,咽干,口燥等症。

 

    7  蔷薇花

    蔷薇科植物蔷薇Rosa muliflora Thunb的花。又称刺花、白残花。

    性凉,味甘。归肝、脾经。为调畅气血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调畅气血、爽神悦志。适用于气血不畅、精神怠倦者。

    主要成分为黄花甙及挥发油。有清热解暑,顺气和胃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暑热胸闷,吐血,口渴不思饮食,疟疾,口舌糜烂,水肿,小便不利,胃痛,肝痛等症。

    蔷薇的根和果实也可作药用。根有清热活血,祛风利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关节炎,跌打损伤,吐血,衄血,便血,月经不调等症。果实有利尿通经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水肿,月经腹痛,小便不利等症。

    蔷薇露为蔷薇花的蒸馏液,可治疗口疮及消渴等症。

 

    8  玳玳花

    芸香科植物玳玳花Citrus aurantim L. Var.amara Engl的花蕾。又称枳壳花、代代花、  橙花。

    性平,味甘、苦。

    主要成分有:挥发油(柠檬烯、芳香醇、香茅醇等),新橙皮甙,柚皮甙。

    有疏肝和胃,理气解郁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支气管炎咳嗽胸闷有痰,肝胃气痛,神经性胃痛。胃呆恶心等症。

 

    9  石碱

    通常指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又称水碱、花碱、灰碱。

    性温,味咸微苦。

    主要成分有:碳酸钠,碳酸钾等无机物质,少量淀粉,蛋白质等。亦能提供一些营养成分为肌体所利用。有去崐垢、发面、促使食物腐熟等作用,能改变难于消化之食物使人易于消化吸收。山东出产碱的历史最久,以碱气重,崐杂质少,色白细腻为优。

    有除湿消炎,软坚消积,杀虫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积块,食滞,瘰疬,痣疣,鸡眼,胼胝,噎嗝反胃,痰积,崐湿热,痔疮,杀虫,去翳,痈疽溃烂,虫牙疼痛,目中翳障等症

    胃酸缺乏及燥热者不可食。

 

    10  白矾

    为明矾K2SO4·Al(SO)4·24H2O经打碎,溶解后经蒸发而析出的一种结晶品。又称明矾、生矾、雪矾、云母矾。

    性寒,味酸涩。归脾经。

    其成分为硫酸铝钾,并含有少量镁,钙等无机盐。能除去水中污浊使水清洁甜美,使人们能饮甘美卫生的水利于人体健康。以透明,光泽,纹理细密,质硬而脆者为优。

    有燥湿解毒,消痰迫涎,消肿止血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热泄泻,疔肿恶疮,黄水疮,小儿伏暑泄泻,消痰追涎,癫痫,痰涎饮噼,中风痰厥,牙龈肿痛出血,衄血不止,赤目风肿,杀虫制毒,虎、犬、蛇、蝎、百虫咬伤及肠虫、疥癣等。

    实验表明,白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有抑制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作用更强;对百日咳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牛型布氏杆菌也有抑制作用;10%的明矾液,有明显的抗阴道滴虫作用;明矾水还有强烈的凝固蛋白,使血清立即沉淀的作用。

    本品有一定的毒性,不可过用、常用;阴虚胃弱之人尤应慎服。

 

 ========================================================================
 

食物的营养成分与医疗价值(九、饮 料)

九    饮  料 

 

(一)  茶类

    茶有中国的茶、花茶、药茶,而以用茶叶浸泡而成的一种天然饮料为主体。此外,也包含西方流行的咖啡、可可等。近年来流行的五花八门的饮料,尚未收集在内,有待进一步修订补充。

 

    1  茶叶

    山茶科植物Camellia sinensis O. ktze 的芽叶。又称茗、细茶、苦茶、茶。

    性寒,味微苦。归心、肺、胃经。为清神健胃养生食品,日常饮之可悦志爽神、解腻健胃、消炎减肥、泄降内火,并可防治坏血病。适用于头目昏重、嗜睡多梦、体质肥胖及少壮火盛和无病强身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含量占干量的25-30%,其中氨基酸多达22种),嘌呤类生物碱(以咖啡碱为主,少量可可豆碱、茶硷、黄嘌呤、腺嘌呤),黄酮类,鞣酸,肌酸等有机酸,酶类(水解酶、磷酸化酶、裂解酶、氧化还原酶、转移酶、同分异构酶等),糖类(葡萄糖、果糖、蔗糖、半乳糖、甘露糖、核糖、阿拉伯糖、麦芽糖、棉子糖、水苏糖和多糖等),色素,叶醇,维生素A(每百克91单位,比猪肝、胡萝卜、蛋黄都高)、B1、B2、B6、B12、烟酸、泛酸、叶酸、C、D、E、K(绿茶中的K为咖啡的20倍)、胡萝卜素,钙,磷,铁,镁,钠,锰,铜,锌,氟,氯,铝,芳香物质(其中挥发油是茶叶芳香的主要来源,β,γ-己烯醇、α-己烯醛、芳香醇及其氧化物, 牦牛儿醇、香茅醇等),多酚类(茶多酚即茶的鞣质,黄烷类、花色甙类、黄酮类和黄酮醇类、酚酸类等,以没食子酰-左旋-表没食子儿茶精为主,并含少量左旋表没食子儿茶精、没食子酰表儿茶精、左旋表儿茶精等),三萜皂及其他甙元如茶皂醇、茶叶皂甙等,二氢麦角甾醇,槲皮素,山奈酚等以及黄酮醇与没食子酸所组成的一些酯,粗纤维和叶绿素等。

    有清热利尿,解渴消食,化痰止咳,解毒,调节体温,消除支气管和胆管痉挛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心烦口渴,食积痰滞,多睡善寝,头昏目痛,解烟毒,急性肠炎,痢疾,无名肿毒,牙质过敏,风寒、血虚头痛等症。近来多用于急、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急性肠胃炎,急、慢性肠炎,急性传染性肝炎,伤寒,小儿中毒性消化不良,羊水过多,牙本质过敏,高血脂,患痢脱肛,羊癫风,三阴疟等症,并可解酒毒。;此外,茶叶对放射性损伤,尤其是在放化疗中引起的白血球减少症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宜冲泡饮。

    我国的茶叶已传遍全世界,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首,以清明前后采摘初发嫩芽者为佳。《神农本草》中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我国早就有用茶治病的记载。宋代著名诗人苏轼曾说“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的诗句。现代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民,越来越认识到饮茶有益于健康,有益于防治疾病,茶叶已成为世界性的大众饮料。我国食疗工作者已研制出清音茶,不醉茶,戒烟茶,健美茶,减肥茶,益寿茶,降压茶,降糖茶等医疗保健茶。

    茶叶中的咖啡碱、茶硷、鞣酸等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消除疲劳,咖啡碱对中枢的兴奋作用更强。而茶碱的利尿作用比咖啡碱更明显,并能松弛平滑肌,故对支气管哮喘、胆绞痛有治疗作用。咖啡碱能兴奋心脏,使心肌收缩加强,心律加快,抑制胆道及支气管平滑肌。并能收敛、抑菌及维生素P样作用,能兴奋高级中枢神经,能扩张动脉,松弛平滑肌,抑制肾小管再吸收,而有利尿作用;有促进末梢血液循环,消除疲劳;有收敛肠胃,保持或恢复毛细血管的正常抵抗力的功能;能强心,抵抗酒精、烟炭、吗啡等物质的毒害。

    茶叶中的茶多酚,是人体内抗氧化剂重要来源。有抗肿瘤、抗突变、抗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的作用。能清除自由基,对致癌、致突变的抑制及阻断、提高人体免疫机能、防止和抑制毒性细胞间传染,能影响化合物官能及结构对抗突变作用。此外,茶多酚还有抗凝、促纤溶、降脂等多种功能。

    茶叶中的芳香物质有消炎镇痛,抗癌防癌,治疗痛风和风湿性关节炎,祛痰止咳的作用。

    茶叶中的酚类化合物有防治坏血病,解生物和生物硷中毒,防治放射性疾病;治疗高血压,利尿,治疗糖尿病;畏寒,偏头痛,泄泻等症。

    茶叶有抗菌作用,茶叶浸剂和煎剂对各种类型的痢疾杆菌、白喉杆菌、碳疽杆菌、枯草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菌均有抑制作用。

    茶叶中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A、E、C等都具有强壮和延缓衰老的作用。茶叶中的氨基酸物质,可调节脂肪代谢防治营养性缺乏所引起的肝坏死;并降低血液中的血氨,治疗肝昏迷。茶叶中的维生素不仅种类多,含量丰富,而且其中所含的维生素在水中更稳定。最容易损失的维生素C,在茶叶中开水浸泡后15分钟只损失30%,直到一小时后,才会全部消失。人体衰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肌体内脂质过多的氧化,从而导致代谢功能下降,而茶叶中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因此茶叶具有抗衰老的作用。茶叶中的多种维生素可增强视网膜的感光性,防治夜盲症和干眼病;促进骨骼发育生长;治疗佝偻病和软骨病;增加人体微血管的致密性,治疗各种出血症;并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茶能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和固醇与磷脂比值,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茶叶的抑制细菌效用与中药不相上下,花茶、绿茶的抗菌能力大于红茶。茶叶还能增加心室收缩力,作用以绿茶最强,青茶次之,红茶最弱。茶叶对末梢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能松弛平滑肌,故可治疗支气管哮喘,胆绞痛等症。茶叶也能抑制肾小球的再吸收,因而有利尿作用

    茶叶中的茶色素有明显的对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还可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和降低血小板粘附率;茶多酚能增强血管韧性、降血脂、防止血栓形成。

    茶叶在临床上的作用:兴奋神经,消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收缩,加快心律。溶解脂肪,帮助消食解腻,减轻血清胆固醇浓度和胆固醇与磷脂的比值,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能增强毛细管的抵抗力,有维生素P样作用。最近发现茶叶有控制糖尿病的特殊功效,特别是饮冷开水浸泡的茶,可降低血糖,是防止糖尿病的最简单的方法。美国的牙科研究人员报道,中国的乌龙茶含氟量高,可防治龋齿,是一种天然的有效方法。饮红茶一杯,可以醒酒,对酒醉后发生的头昏脑胀,口干舌燥,胸闷欲吐有良效。急性胃肠炎,出现腹泻者可饮一杯浓茶,症状可以缓解。吃多了肉食、油腻者,饭后1小时,饮一杯浓茶,可帮助消化,解除油腻。夏季或劳动后干渴,饮茶能解渴。吃了蒜、韭菜等有异味食物时,在口内含嚼几片茶叶可解除。

    患有严重的心脏疾病,肾脏疾病,脾胃虚寒及肠胃功能紊乱、溃疡不宜饮浓茶;高血压,心律不齐,肝炎、糖尿病,老年便秘患者及孕妇、青春期少女,儿童也不可饮浓茶。

    服用与茶叶有拮抗作用的中药如知母、贝母、酸枣仁、人参、党参、威灵仙、土茯苓时不可饮茶;在服用麻黄素、阿托品、颠茄、黄连、元胡、小蓟时也不可饮茶;服用补铁药物时也不能饮茶。酒醉时不可饮浓茶,这可使心脏负担过重。

    茶叶中的咖啡因能兴奋高级神经中枢,使人精神兴奋,思想活跃,消除疲劳,但过量会引起失,心悸,头痛等不适症状。,

    茶叶中的鞣酸,易与钙、磷、铁、锌等微量元素结合成不溶化合物,阻碍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并妨碍肠道对蛋白质和脂肪的吸收;鞣酸还与食物中的铁结合,使铁不能充分地被吸收和利用。服人参等滋补药物时不宜饮茶。

 

    2  苦丁茶

    苦丁茶属大叶冬青科。

    性寒,味苦、甘。归肝、胆、肾、胃经。为清热解毒养生饮品。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黄酮类,鞣酸,有肌酸,糖类,酶类,色素,维生素B1、B2、B6、烟酸、C、E、K,咖啡碱,皂甙,柔质,苦质素,熊果酸,钙,磷,铁,镁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有“绿色黄金”之称。被国际上誉为“美容茶”、“减肥茶”、“益寿茶”。我国民间把苦丁茶作为清热降火、防痧消滞、生津解暑之佳品,已成为当今世界上男女老少皆宜的保健饮料中之佼佼者。国人视苦丁茶为治病、防病、抗癌、强身健体之为天然保健神品。

有止渴,消暑解毒,提神醒脑,消炎杀菌,散风热,驱疲劳,明目益思,滋养肝肾,增强免疫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目赤,齿痛,肥胖症,咽喉炎,无明肿毒,痢疾,便秘等症。

唐代明医陈藏器《本草拾遗》中有“久食令人瘦,去人脂”的记载。

    1998年广西中药研究所和江滨医院,对苦丁茶进行了药理研究及临床试验,表明苦丁茶具有多种生理活性,能防治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及防癌抗癌等功能。特别适合高血压、高血脂患者长期饮用。近年来,人们还发现,苦丁素、皂甙、熊果酸等对痤疮,粉刺、美容及减肥有独特的作用。

脾胃虚寒者不宜。

 

    3  咖啡

    茜草科植物咖啡树小果咖啡 Coffea arabica中果咖啡 C. canephora 和大果 C. liberica的种子经炒熟研粉而成。

    性温,味甘。归脾、心、肾经。为提神醒脑解困的养生饮品。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咖啡碱,可可碱,和少量茶碱。咖啡、可可与茶并列为世界三大饮料。

    有提神兴奋,强心利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嗜睡神萎,酒醉不醒,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小便不爽,忧郁等症。

    科学家指出,咖啡有抗抑郁的作用,并有提神、健脑、利尿和扩张血管功效。据哈佛大学的报告认为,饮用咖啡的人和不饮用咖啡的人相比,因事故而死亡的人数要少46%,而自杀的人则少70%。据美国的《流行病学年刊》报道,加利福尼亚州的凯泽·珀曼尼特医疗计划工作的专家对12.8 万人进行为期10年的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饮用咖啡的数量越多,饮用者的自杀可能性越小。饮茶也有同样的作用,只是效果略差些。

    20世纪70年代初期起,研究者曾对咖啡能否引起心脏病、高血压、胰腺癌、胎儿畸形、乳腺囊肿、神经质、震颤、失眠、胃病等进行了调查研究。事实上每一个人因年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的不同对咖啡碱的反应也不同。饮用咖啡在不过量的情况下,一般是无害的。

    咖啡可使人暂时精力旺盛、思想敏锐,可是有些人随后有松劲的感觉。引起精力旺盛的原因是咖啡碱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和促进肝脏中糖元分解成葡萄糖,因而使血糖水平增高。然而这种血液中葡萄糖的增加,在一些人中间停留时间可能是短暂的,因为他们的胰腺通过分泌胰岛素而起作用。因此,他们由于血糖下降而可能感到松劲和精力下降。

    每天饮咖啡7-8杯,可能引起紧张、失眠和心律不齐。咖啡碱的剂量达10克能够造成死亡。

    失眠患者忌用。小儿和孕妇均不可饮咖啡,小儿饮咖啡容易使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受到影响,出现神经官能活动紊乱;孕妇饮咖啡会增加流产的危险。运动员饮咖啡,因其利尿作用会引起体液聚减、心跳加快和颤抖等。胃溃疡和骨质疏松患者饮咖啡,不利于创口的愈合和阻止钙的吸收。咖啡有强心利尿作用,多饮咖啡可诱发心脏病和使夜尿增多。

    咖啡不可与异菸肼、甲丙氨酯、解热镇痛药同用,合用可使药效增强;不可与氯丙嗪、氟哌啶醇、异丙嗪、奎宁二盐酸盐、四环素等药同用,可使超药效降低;与避孕药同用可使避孕药失效。

 

    4  可可(巧克力)

    梧桐科植物可可树Theobrma cocao的种子所研制的粉状饮料。又称可可豆、可可果。

    性平,味甘,无毒。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可可脂),可可豆碱,少许咖啡因,单宁化合物,矿物质,有机酸,类黄醇,色素,多酚等。可可是制造巧克力的原料。

    有振奋精神,强壮利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口腔溃疡,低血压及低血糖所引起的头昏、头晕。

    巧克力中含有脂肪、蛋白质等,但长期存放而不坏,是由于它含有大量的高效的类黄醇、色素和多酚,能阻止氧化,避免巧克力变质。

人体内,氧化作用常使血液中的高脂低密度脂蛋白转化为泡沫细胞,形成动脉梗塞。巧克力的抗氧化能力给了研究者以启发。因为早已有几项研究报告指出红葡萄酒能降低心脏病的发病率,是因为红葡萄酒中含有类黄醇和色素。他们将巧克力和红葡萄酒所含的类黄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可可晶中确有防止脂蛋白氧化的作用。那么,吃多少巧克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5盎司红葡萄酒约含210毫克类黄醇。相比之下,以2勺匙可可调成的一杯热巧克力其多酚含量145毫克,一块1.5 盎司的牛奶巧克力的含量为205毫克。然而人们吃巧克力不是为了治病,而是为了开心。

巧克力的镇咳作用胜过可待因。英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巧克力含有一种特殊物质,其止咳作用远比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止咳药强。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在2006年的一期《实验生物学联合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将10名健康志愿者分成3组进行研究,分别让他们服用镇咳药可待因、巧克力的关键成分可可碱或安慰剂。此后再让他们接触能引发咳嗽的的辣椒素。结果发现,服用可可碱者引起咳嗽的辣椒素的剂量最高。因此说明可可碱的镇咳作用大于可待因。

    吃巧克力容易使人上瘾。巧克力中含有3种类似大麻的化合物N-酰基乙醇胺类的物质,能作用于大脑中的大麻素受体部位。它们在大脑中能起到类似大麻的作用,包括镇痛、使人兴奋等。这三种物质,或者它们与巧克力中的咖啡因结合在一起,能使人精神愉快和兴奋的作用。因此,研究人员告诫,巧克力不能吃得太多。

    高血压患者忌用。

 

    5  菊花

    菊花科植物菊花Chrysanthemun  morifliumm Ramatd 的头状花序。又称节华、金精、甘菊、真菊、金蕊。

    性凉,味甘苦。归肺、肝经。为清热解毒养生食品。日常饮之,可清热解毒,养肝明目,益血润容,抗病延年。适用于热性体质尤其是炎热的夏天。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B1、C,挥发油,腺嘌呤,胆碱,水苏碱,菊甙,黄酮类。以秋季采摘而气清香者为佳。

    有疏风散热,明目解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目赤眼中生翳,高血压,心烦口苦,丁疮,肿毒等症。对食欲不当或感染引起的炎症,眼球红肿,畏光流泪,眼睛疲劳,视力障碍有一定的疗效。近年来多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的治疗。可煮食、凉拌食、泡茶或浸泡酒饮。

    据《风俗通》记载;南阳郦县的甘谷,两岸菊花丛生,菊花落入水中,使谷中水质甘甜香美。谷中20多户人家常饮此水,上寿者120-130多岁;中寿者100-120岁;70-80岁而终者,则谓之夭折。晚清慈禧嗜菊如命,她中年时爬上太后宝座,权欲熏心,费尽心机,以致精力不济,常常头晕,两眼干涩,视物昏花。粗略识医的慈禧,就以上等的杭菊代茶频饮,从而尝到甜头,就嗜菊如命,烦疾不治而愈。

    药理实验证实,菊花有降血压作用,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人型结核杆菌、皮肤真菌及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临床报导,菊花用于治疗冠心病和高血压有一定的疗效。菊花在治疗心脑血管及眼科疾病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菊花加银花、桑叶、山楂用开水冲泡,闷10-15分钟后,代茶频饮,可治高血压;菊花浸泡于黄酒中饮用,可治眩晕、视物昏花;用菊花作枕头,可治头晕、头痛、视力减弱;菊花加艾叶作护膝,可治关节疼痛;取菊花叶一把,捣烂外敷,可治疔疮。

    白菊花相对甜一些,清热疏风的作用较弱,而平肝明目的用较强,故常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及阴虚、肝阳亢进所引起头昏眼花、目干等症的治疗;黄菊花相对苦一些,所以清热疏风的作用较强,故常用于治疗外感头痛、发热、疮疡肿毒及目赤等症。药用的有浙江杭州产的杭菊,安徽滁县产的滁菊、歙县产的贡菊及河南产的怀菊。

    脾胃虚寒及腹泻者不宜。

 

    6  茉莉花

    木犀科植物茉莉花Jasminum  sambac(L.)Ait的花。又称木梨花、奈花、小南强。

    性温,味甘、辛。归肺、心经。为芳香理气养生食品。日常食用可通气机。适用于气机不畅者。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B1、C,笨甲醇,酯类,茉莉花素,芳障醇,安息香酸,芳香障醇脂等。

    有理气解郁,和中辟秽,麻醉止痛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龋齿,内耳痛,头顶痛,胸闷,恶心,胃痛,脘胀,疼痛等症。可单独泡饮,常与茶叶同泡饮。茉莉花茶为北方人所喜的一种饮料。

茉莉花根有止痛及麻醉之功效。能治疗跌损骨伤,龋齿,头顶疼痛等症。但有一定的毒性,须注意,切不可多用。

 

(二)  酒类

    酒的分类方法很多,以酿造分有蒸馏酒、发酵酒和配制酒;按酒精含量分高度酒、中度酒和低度酒;按酿造原料和风味特点分,又可分为五类,即白酒类、黄酒类、果酒类、啤酒类和配制酒类。

   

1  白酒

    白酒为米、麦、黍、高梁和酒曲酿制而成的一种饮料。白酒俗称烧酒,我国的酿造白酒历史悠久,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白酒中最有名的为茅台酒、五粮液、古井贡酒、汾酒、剑南春、宋河粮液、洋河大曲、董酒、泸州老窖、西凤酒、金兴大曲、郎酒、黄鹤楼酒、双沟大曲、宝丰酒、沱牌曲酒、武陵酒等。以上名酒都是评比出来的公认的优质产品。白酒的酒精含量为45-70%。

    性温,味甘苦辛。

    主要成分因原料、酿造、加工、储藏等条件不同而各异。一般蒸馏酒除乙醇含量高于非蒸馏酒外,还含有高级醇类,脂肪酸类,酯类,醛类,少量挥发酸和不挥发酸,水分等;东北高粮酒中含甲酸,乙酸,丁酸,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戊酯,少量的丙醇,戊醇,丁醇等。有个国外科学家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中国茅台酒的各种成分含量,在低灵敏度的测试条件下,其主要的色谱峰竟有300个以上,用人工是无法配制和仿制的,而且人工配制在经济上也是不合算的。(非蒸馏酒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甘油,无机盐,水分和维生素等成分。)医学研究科学证明: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能增进食欲,使人多吃菜肴以增加营养的作用。过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伤精,动火生痰,发怒助欲,致生湿热诸病。

    有通血脉,御寒气,行药势,破症结,厚肠胃,驻颜色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风寒脾痛,经脉挛急,胸痹,心腹冷痛等症。

    医学认为适量饮酒有兴奋作用,使大脑抑制功能减弱,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强,可兴奋精神,解除疲劳;酒对味觉、嗅觉的刺激,可反射增加呼吸量和增进食欲;还可使体内过高的温度得以散发。酒助药力,能使某些药物疗效增加;作为滋补的药酒,有些则有保健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指出:每天饮白酒量不超过30-50毫升,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有助于减少冠心病的死亡率。现代研究证明,高血脂症中,要分别测定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只有低密度脂蛋白在血液中能沉着在血管壁上形成病变,而高密度脂蛋白是有益而无害的。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中有:“酒可补五劳、七伤、补血脉。少量饮酒,可使人更聪明,过则使人迟钝”的研究报告。

    现代医学认为,乙醇进入人体后,首先作用于人的大脑皮质,饮酒过多,会使大脑皮质处于不正常的兴奋或麻痹状态,人会失去控制。尤其是饮酒过量,会损害人体的一切细胞,如酒后性交受孕,胎儿将是智力迟钝。

    白酒中所含的酒精--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能助药上行、助药力的发挥。酒广泛应用于浸泡中药,也常作药引。现代医院消毒也离不开酒精,常用的酊剂就是用酒精为溶剂制成的。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酒的精髓--酒精。当人们饮酒后,乙醇很快就被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中,其中95%以上在肝脏内被氧化分解。首先乙醇在肝脏内经由醇脱氢酶的作用下氧化成乙醛,乙醛再经醛脱氢酶的作用下氧化成乙酸,然后,乙酸进入三羧循环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乙醇在体内是一个不断氧化的过程,好比一团火在体内燃烧,烧得面红耳赤,心跳气喘,两眼发直,晕头转向。酒过量就会出现醉酒现象,实际上是酒精中毒。酒精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剂,能抑制大脑皮质的高级活动。大量时还能抑制皮层下面的低级的中枢,包括周围神经系统。若中毒过深,则麻痹呼吸和循环中枢,甚至死亡。长期饮酒也可以引起慢性酒精中毒,酒精在体内逐渐侵犯神经系统,使中枢神经抑制过程减弱,大脑皮层紊乱,长久下去就会使智力减退,注意力涣散,记忆力衰退,判断力下降。慢性酒精中毒还能影响消化系统,使食欲减退,营养不良,造成蛋白质及维生素B族缺乏,继而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发展成肝癌。酒精在肝脏内影响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浓度升高,造成动脉硬化;同时可以影响心肌脂肪的沉积,使心脏扩大,引起高血压和冠心病。酒精对消化道的刺激,引起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过量和长期饮酒,可出现:

    食道与膀胱破裂。由于醉酒后剧烈呕吐,导胃贲门括约肌的张力降低,使括约肌处于舒张状态。当胃强力收缩时,空气及胃内容物急剧进入食管;同时咽喉部的环咽肌产生反应性痉挛也作用于食管。因此,食管内压力超过限度导致破裂。膀胱破裂的原因是饮酒后尿液显著增加,此时稍加压力都可能发生膀胱破裂。

    新婚夫妇醉酒进入洞房,一旦受孕,就可能生下畸形儿。

    一些中老年的高血压患者,在临睡前喝了大量的酒,用来催眠,致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引起脑溢血。

    阴虚,失血及湿热甚者忌饮酒类,精神病患者忌饮烈酒;青光眼患者忌大量饮酒;胆结石、胆囊炎、泌尿系统感染或患结石者忌大量饮酒;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患者忌多饮酒;皮肤炎、慢性皮肤病患者忌饮酒。冷盐水与绿豆粉能解酒毒。葛藤制剂可醒酒,枳子可醒酒。

 

    2  糯米酒

    糯米加酒曲经蒸煮发酵酿制而成的饮料。

    性温,味甘辛。

    主要成分有:蛋白质和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糖类,碳水化合物,脂肪,水分和多种维崐生素。

    有补中益气之功效。对体温不足,胃消化能力弱,贫血等具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每晚睡前饮50毫升,有安眠宁睡的效果。身体虚弱的人经常饮用,可以舒气血,增进健康。

 

    3  黄酒

    粮食类非蒸馏酒的一种。

    性大热,味甘、苦、辛。

    主要成分有;乙醇,水分,葡萄糖,胡精,甘油,18种氨基酸,人体所必需的就有7种。

    有行药势,杀百邪,避恶毒,通经络,行血脉,温脾胃,养肌肤,祛湿气,利小便之功效。黄酒热饮,可用于治疗血脉不通,动脉硬化,小便不爽,皮肤粗糙等症。但每天不宜超过350毫升。

    黄酒营养丰富,是一种低度饮料,一般可以控制喝的量,不易喝醉。适量常饮黄酒能够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少量长期饮黄酒,能增加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能减少由于脂肪沉积而引起的冠状动脉的血管壁发生瘤变的可能,故能减少冠心病人死亡的危险。

 

    4  啤酒

    大麦加辅助原料,经糖化后,加啤酒花发酵制成的一种饮料。

    性温,味甘、苦。主要成分有;乙醇,糖分,水分,维生素B1、B2,B6、烟酸、叶酸、泛酸、C、肌醇,钙,磷,铁,钾,镁,锌,多种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在国外被认为是一种营养品,被誉为“液体面包”。饮一升啤酒可成生750卡热量,相当于5-6只鸡蛋或半升牛奶所发出的热量。

    有健胃消食,化湿利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暑热口渴,脾胃失调,小便不爽等症。健康人适量常饮,有益无害。

    据报导,啤酒中的树脂有杀死葡萄球菌、抑制结核杆菌的作用;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肠胃病,肺病,脚气病,消化不良及神经衰弱的患者,适当地喝些啤酒,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啤酒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胃口,促进消化,另外,对失明、神经紧张也都有调节作用。

 

    5  葡萄酒

    葡萄酒中以法国的香槟酒(香槟是法国的一个地名)最有名,为该国的国宴用酒,又称欢乐酒。法国的索丹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也很有名。意大利的味美思和马尔萨拉葡萄酒,西班牙的雪丽葡萄酒、葡萄牙的波尔特酒和红葡萄酒、匈牙利的托卡伊(Tokay)葡萄酒等也都是名酒。

    性温,味甘。

    主要成分有:23种氨基酸,维生素B1、B2、B6、B12、H、P等;红葡萄酒中还含有一种类黄酮的色素,其化学结构是三元环化合物,在茶叶、洋葱和葡萄中都含有这种物质等。

    有调整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胆固醇增加,利尿,激发肝功能和抗衰老之功效。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怀血病,贫血,脚气病,消化不良,眼角膜炎等症。

    葡萄酒不仅酒质醇厚,色泽明净,口味香甜,可以强身祛病,延年益寿。

红葡萄酒中的类黄酮叫做槲皮酮,对预防心脏病特别有效。1990年美国的研究人员指出,法国人死于心脏病发作的大大少于美国人,原来就认为这是由于饮食文化的不同,现在就有了科学根据。这是因为法国人爱喝红葡萄酒的缘故。法国人宣称,在所有的饮料中红葡萄酒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效果最佳。这不仅仅是因为法国人要争取红葡萄酒的出口而作的宣传,而是被以后的许多科学研究所证实。法国的研究人员已从红葡萄酒中分离出抗氧化的类黄酮,目前还在继续研究有否其他成分对血液凝块也起作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医学教授约翰·福尔茨博士证明,类黄酮是作为抗氧化剂和血小板抑制这两个方面有益于心脏。在人体中当氧与低密度脂蛋白粘合后,附着在血管壁上,妨碍血流动而形成动脉硬化。类黄酮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它能阻止这种粘合并且能抑制血小板的粘性从而阻止心脏病的发生。福尔茨博士试验了红葡萄酒对他本人和六位同事身体的影响。他们喝了两杯半葡萄酒,在喝酒的前后45分钟,取血样测定血小板的粘性,结果喝酒后血小板的粘性降低了39%。而同一地点的白葡萄酒对血小板几乎没有影响。福尔茨博士崐在最新研究中发现,红葡萄酒的功效比葡萄汁大6倍。虽然对类黄酮来说有利于推广应用,但是医生犹豫,不愿意将红葡萄酒作为预防心脏病的饮料。但是研究人员一致认为,少喝些红葡萄酒是有益无害的。荷兰医生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槲皮酮,对缓解心脏病有效的新证据,吃了黄酮含量丰富的饮食的男子,得心脏病的危险减少一半。

“红酒抗癌”的观点在上周得到巩固:一项研究报告为这个受到广泛宣传的观点提供了更多科学依据。罗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的研究人员首次证明,在葡萄皮和红酒中发现的天然抗氧化剂白藜芦醇可以破坏胰腺癌细胞的线粒体,从而有助于消灭这种癌细胞。线粒体是一种微小的细胞器官,存在于大多数活细胞中,为这些细胞提供能量。罗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白藜芦醇可以让肿瘤细胞对杀癌射线更加敏感,同时让健康细胞不那么容易受到影响。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3月份的《实验医学与生物学进展》(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Medicine and Biology)杂志上。研究表明,红酒与常规放射疗法(即化疗)并举,可以破坏癌细胞的线粒体,切断癌细胞的能量供应,从而有效杀死癌细胞。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放射肿瘤学主任保罗?奥库涅夫(Paul Okunieff)表示,尽管没有对常规治疗期间的红酒饮用量进行过认真研究,但饮用红酒是可以的。他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患者想喝多少红酒或紫葡萄汁,就让他们喝多少。

 

    6  酒酿

    糯米和酒曲酿制而成的酵米。又称酒酿、酒窝。

    性温,味甘、辛。

    主要成分有:酒精,粗蛋白,糖分,灰分,水分,总酸,多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等。

    有益气活血,散结通乳,消肿托毒。可用于治疗哺乳期乳汁不通,吹乳,头风,急性扭伤,挫伤,疮肿等症。

阴虚内热,湿热内盛者不宜,多饮致腹泻。

 

=======================================================
食物的营养成分与医疗价值(十、 食物的抗癌作用)
十  食物的抗癌作用

(一)  谷类豆类及薯类食物的抗癌作用

   米糠中含有抑制癌增殖成分,该成分的分子量为500-1000,耐热。在老鼠试验中,鼠的纤维芽细胞和癌细胞各100万个,按1毫升0.9毫克的浓度,用这种成分处理后,正常细胞存活100%,而癌细胞死亡的约50%,说明它有一定的抗癌作用。为了取得这种抗癌物质,在淘米时,不宜搓揉,以防米糠过多地丢失。
    玉米中的镁是保护人体免受肿瘤侵袭的重要因素。玉米中的胡萝卜素和大量的纤维素均有抗癌作用。
    大豆及其制品,主要含有强烈抗氧化剂绿原酸,可减缓或切断人体蛋白受损伤的氧化反应。还含有抑制癌基因产物--异黄酮(异丙酮,此物只存在于大豆之中),还含有防止正常细胞恶变的蛋白酶抑制剂。有资料介绍,大豆及其制品,含有大量维生素E,此物是细胞内重要的抗氧化剂,能抑制亚硝酸胺在体内形成,具有防癌作用。
红薯中含有一种叫去氢表雄酮的化学物质,可预防结肠癌和乳腺癌。红薯的防癌效果,被列在防癌食物的榜首。
  
(二)  蔬菜抗癌

“若想防癌,多吃蔬菜”。这是欧、美等国防癌专家近年来得出的共同结论。饮食防治是20世纪末取得的癌症防治方面的一个重要的进展。
    营养学家探究蔬菜水果时,发现其中异鹰爪豆碱、萝卜硫碱、苯乙基-异硫氰酸盐、吲哚-3-甲醇、萜烯等植物化学物质和次级植物素,是蔬菜自身保护、抵抗细菌和有害物质的卫士。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1990年耗资2000万美元,对植物的化学物质的治癌作用进行研究,最后结论是:“几乎在癌症的发展每个阶段,都可从水果和蔬菜中找到一种或多种物质,来减缓甚至逆转其恶性发展”。而且植物化学物质不会在烹调过程中受到破坏,元白菜即使腌制成酸菜,其防癌作用仍然不减。科学家已经探明,植物化学物质,能在人体中筑起三道防线,抵御癌症的侵袭:
    第一,某些植物化学物质,能阻止人体内致癌物质的形成。如南瓜、豆芽、莴笋等,含有一种能分解致癌物质亚硝酸胺的酶,使亚硝酸胺失去致癌作用。一般的蔬菜中都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亦有明显的抗癌作用。它能抑制亚硝酸盐与胺类结合成亚硝酸胺,增强细胞基质,稳定上皮细胞,抑制玻璃酸酶,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是阻止癌细胞生长的生第一道屏障。科学家1994年发现,西红柿、草莓、菠萝中的两种酸类,能阻止人体内亚硝酸胺的产生;雌激素在人体内会分解成某些致癌物质,而普遍存在于元白菜和绿花菜中的吲哚,能改变这种新陈代谢过程,避免致癌物的产生。大蒜所含的有机硫化物,也能中和人体内某些潜在的致癌物。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其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果胶、胶浆、木质素。它是人体不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可降低肠道内致癌物质的浓度,促进胆酸、胆固醇和其他代谢物的排泄,从而减少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发病。粗纤维能刺激肠胃,加快蠕动,保持大便通畅,能及时排除存储于胃肠道内的致癌物质。学者们认为,生物体在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一些有害的毒物,这些物质堆积在体内,若不及时排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积累下来,最后妨碍人体细胞的正常工作,使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失去平衡,其结果使功能发生改变,最后导致人体衰老或局部癌变。果胶能与致癌物质结合,使致癌物质以无害的形式从体内排出。木质素能使体内吞噬细菌及癌细胞的巨噬细胞活动能力提高3-5倍,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发生。根茎类蔬菜,如红薯、萝卜、土豆等,含有一种木质素,它能增强巨噬细胞的活性,促进巨噬细胞更好地吞噬癌细胞。
    第二,一旦致癌物质进入人体,某些化学物质,如绿菜花中的萝卜硫素,浆果类水果中的鞣花酸、桔类水果中的萜烯等也能进入细胞内,激励细胞中蛋白分子,把致癌物包围起来。这时,细胞膜会自动打开一个缺口,把被包围起来的致癌物送出细胞,通过血液排除掉,避免细胞变异。蔬菜中含有天然多酚化合物。这种化合物有强烈的抗癌能力,蔬菜中β-谷固醇,具有防止肿瘤形成的作用。蔬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和十字花科蔬菜(萝卜、大头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芥菜、榨菜等)中所含的吲哚类化合物,可诱导体内某一种酶的生成和激活。致癌物质多环芳烃一旦进入肌体,这种酶活性迅速升高并分解这些有害物质,从而加强肌体的抗癌能力。
    第三,异鹰爪豆碱等植物化学物质,还能消灭人体内初期形成的直径在1-2毫米的癌病灶。已经癌变的肌体会不断生长出新的毛细血管,以吸收营养和氧气,异鹰爪豆碱正好能起到抑制癌变肌体生长毛细血管的作用,使其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而自行枯萎。
    养生学家常说,若要长寿,胃肠长清,是很有道理的。一个健康的人一天能吃400克蔬菜,就够了。心血管病患者每天最好能吃1000克蔬菜,其它疾病则不必如此。蔬菜应现炒现吃,餐餐吃新鲜的。煮的时间也不宜过长,以保护维生素。
    丝瓜、萝卜、胡萝卜含有干扰素诱生剂,它可刺激细胞本身产生干扰素,增强肌体抗病毒感染和对癌细胞的抑制能力。
    洋白菜,大头菜,花椰菜,油菜、菜花、萝卜、芥菜等都含有吲哚类化合物和芳香异硫氢酸等天然抗癌抑制剂,可以防癌。
    胡萝卜、大辣椒、花椰菜、韭菜、油菜、小白菜、芹菜叶、大头菜、番茄、苜蓿等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胡萝卜素是合成维生素A的主要原料。维生素A有增强肌体免疫能力和预防皮肤癌、乳腺癌、膀胱癌等癌症等癌症的作用。
    芥菜、雪里蕻、青蒜、番茄、萝卜、胡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C能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阻止体内亚硝酸胺的合成,起到抗癌的作用。
    白菜、甘蓝、洋葱、大蒜、蘑菇中含有微量元素钼。钼能阻断亚硝酸胺等致癌物质在体内生成,特别是抑制食道癌变的发生,减少致癌物质在体内的吸收并加速其排泄,有保护正常细胞遗传基因不受癌细胞的侵袭的作用。
    香菇、白蘑菇、草菇、平菇等均有抑制人体某些癌细胞发展的物质,具有明显的抗癌效果。
    萝卜中含有一种淀粉酶能解除亚硝酸胺与苯芘荨等强致癌物质的毒性,使其失去致癌作用。
    大葱有阻断致癌物质亚硝酸胺的合成作用。莴苣、豌豆、豆芽菜。南瓜等均含有一种酶,能分解亚硝酸胺,阻止其致癌的过程。
    茄子含有抗癌的有效物质--龙葵碱,这种物质能抑制消化系统肿瘤的增殖。
    绿色蔬菜如:菠菜、花菜、莴苣、芥菜、豌豆等,是富含维生素A(动物肝脏亦然)的食品。维生素A的防癌作用主要是能防止腺体和上皮细胞变性(如乳腺导管细胞增生),能增强细胞内转化酶的活力,促进人体免疫功能,抑制癌细胞发展,延长癌肿的潜伏期。也有报报道,维生素A有抑制致癌物质亚硝酸胺在体内生成的作用。
    黄色蔬菜如:包心菜、黄芽白、韭黄等。科学家们从菜心中提取强有力的抗癌物质--含硫黄成分的刺激细胞内的临界酶,可形成对抗肿瘤的膜。另外,黄色蔬菜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亦有抗癌作用。
    球形蔬菜如:菜花、花茎甘蓝、圆白菜等。这类蔬菜主要含有葡萄糖异硫氰酸盐类化合物,可抑制致癌物质苯并(α)芘。还含有大量维生素A、C,能增强肌体抗癌作用。
    萝卜含有多种酶,能消除致癌物质亚硝酸胺引起的细胞癌变。日本在研究萝卜防癌抗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据译者黄甬盛1988年2月23日《上海老年报》上,发表一篇题为《萝卜与癌》的文章,提出萝卜不仅为蔬菜中佳品,医食兼优、食药同源的食品,而且还具有防癌的功能。据日本九洲大学动物实验室的大量研究资料证明,萝卜具有较明显的防癌抗癌作用。这是因为:萝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C,美国医学界证实萝卜中的维生素A,可使已经形成的癌细胞重新转化为正常细胞。萝卜中含有一种糖化酵素,能分解食物中的亚硝酸胺,可大大地减少该物质的致癌作用。萝卜中含有较多的木质素,能使体内巨细胞吞噬癌细胞的活力提高2-3。萝卜中含有大量的粗纤维,能促进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预防结肠癌的发生。萝卜中含有一种辛辣物质介子油,具有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的功能。
    番茄,每天吃2-3只番茄,可使男性前列腺癌的危险降低45%。
    大蒜含有大蒜素,可阻止亚硝酸胺的合成而防癌。美国研究人员发现,癌症低发区居民有每天吃大蒜20瓣左右的习惯,通过对鼠进行同时饲以致乳腺癌的物质与大蒜实验,结果,鼠均未患上乳腺癌。大蒜中含有大蒜素,能抑制胃中某些细菌,减少亚硝酸盐的致癌毒性;大蒜中还含有硫和微量元素锗,锗能分解癌细胞,减慢肿瘤的生长过程。大蒜素有抑制和减少各种癌症,如胃癌、食道癌、大肠癌、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的发病率。
    香菇含有一种可使人体内胆固醇明显下降的物质--香菇素中的核苷衍生物。患胆固醇高或原发性高血压者,每日只用5只冬菇煎水饮并吃冬菇即可治愈。
    日本科学家发现冬菇的提取液有一种双链核糖核酸能刺激人体产生更多的干扰素,而干扰素能消灭人体内的病毒,因此,多吃冬菇对于预防感冒等感染也有一定的疗效。冬菇内还含有一种β-葡萄糖草酶,经科学家研究,认为它能加强人体的抗癌能力。
    豆豉中的豆豉菌含有某种诱发物,可在人体内产生干扰素,使攻击癌细胞的T细胞和天然杀伤细胞活化而起到抗癌作用。据日本医学专家们对170种食品成分进行研究时,意外发现,豆豉中的尿激酶含量位居榜首。此外,它还含有优质蛋白质,大量维生素B族和钙、磷、铁等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能有效地保持肌体平衡,预防脑血拴形成;同时还可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防治老年性痴呆。

(三)  水果的抗癌作用
    水果中维生素C非常丰富,具有防癌作用。因为维生素C可阻断食品中的胺和亚硝酸盐生成强致癌物质亚硝酸胺,以防止细胞的突变和癌细胞的扩散。最近研究证明,遭到致癌物质损伤的遗传基因DNA可以在维生素C作用下复原,维生素C还可以破坏部分致癌物质,刺激人体产生干扰素,增强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的作用,提高人体的抗癌能力。
    杏、苹果、李子、桃、梅、枇杷等水果中,富含维生素B17,这种维生素有一定的防治癌症的作用。世界上唯一至今未发现癌症的国家--斐济。这个南太平洋中的岛国约有100万人口,至今未发现一例癌症患者,世人誉为“无癌之国”。科学家在寻找其奥妙时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的奇迹与他们的生活习惯有关,斐济人常把杏干作为日常食品。经研究分析发现,杏干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7(苦杏仁甙)。可以推测维生素B17与癌症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后来,美国人用维生素B17对250名癌症病人进行治疗,试验研究发现,维生素B17有一定的防癌作用。可见多吃些这类水果,肯定会有防治癌症的作用,使你受益终身。
    无花果中含有补骨脂素和佛手柑内脂、β-谷甾醇、β-香树脂醇、蛇麻脂醇和甲苯醛的活性抗癌物质,能阻止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使其失去营养而坏死,且对正常细胞不产生毒害。常食无花果,可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强壮身体,抗癌防癌,还可减轻患者疼痛和放、化疗后的副作用。用无花果60枚榨汁,先将粳米(或糯米)100克煮粥,将熟时加入无花果汁,再煮沸片刻即可食用;或直接用无花果与粳米同煮粥。日食2次。
    菱角中含有一种AH-B的抗癌物质,经小鼠实验表明,对细胞癌病变和组织增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四角菱的热水浸出液对小鼠肉瘤抑制率达60%。取新鲜菱角50-60枚,榨汁,先将粳米(或糯米)煮粥,粥熟时加入菱角汁,再煮片刻,即可食用;或用崐菱角粉50克,红糖少许,凉开水调匀,待粥熟时倒入,再烧片刻即可食,每日2次。

(四)  鱼与贝类的防癌作用

    鱼、贝类食物,蛋白质、维生素含均量高,鱼肉有健脑、保护心脏的作用。所含的维生素E是细胞内重要的抗氧化剂,具有防癌的功能。天天吃鱼,患心脏病的危险降低一半。
    墨鱼的墨液,特别值得一提,此物含有抗癌物质是糖和蛋白质、脂肪结合的复合糖质,用以治疗癌症,其治愈率可达60%左右。
    银鱼含有丰富的钙,能有效地预防肠癌和直肠癌的发生。
    黄鱼含有17种氨基酸,这些氨基酸是癌症患者最理想的蛋白质补充剂。
    鲍鱼中的鲍灵素Ⅰ、Ⅱ是两种具有抗癌作用的物质。
    鲨鱼体内存在高剂量的抗癌剂维生素A,鲨鱼同时还分泌一种破坏癌细胞的酶,具有排除肿瘤的特殊功能。
    文蛤肝脏的提取物可延长患有白血病的动物存活期。蛤组织提取物对患有肝癌腹水动物的抑制癌症率在40-50%间。
    龟具有防止癌症发生的良好作用。
    鱼卵、鱼鳔、鱼脑、鱼肝油对于治疗胃癌、食道癌、肺癌、膀胱癌和结肠癌有一定的疗效。
    蚌肉的匀浆液、匀浆上清液的提取物以及匀浆煮沸液具有明显的抗癌活性。
    海参含有海参素。这种海参素具有抗癌作用。海参的提取物--酸性糖蛋白,有直接抑制癌细胞的效果。

(五)  肉蛋奶类食物的防癌作用

    肉类、奶类和奶酪含有亚油酸。这种亚油酸可直接结合人体的每个细胞,抵消氧化和自由基的有害影响,防止癌症的发生。
    动物肝脏含有大量的核酸、维生素A、微量元素硒。这些物质和体内细胞色素P-450的生物酶相互作用后,能解除多种有害物质的毒性,在细胞癌变过程中,起到阻止癌细胞的生化代谢,终止癌细胞分裂增殖的作用。
鹅血具有抗癌的作用,因它含有较高浓度的免疫球蛋白,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鹅血中还含有一种抗癌因子,能增强肌体体液的免疫而产生抗体,抵抗癌症的侵袭。

(六)  海藻类食物的抗癌作用
   
海藻类食物有:海带、紫菜、裙带菜、淡菜、海蛰、羊栖菜、苔条和褐藻等。
    海藻类食物含有不消化的粗纤维,这种粗纤维可裹挟肠中积滞物,及时将其排出体外,使致癌物质不能长期在肠道内滞留直至发生癌变。当机体已经发生癌症后,这些粗纤维可增强肠蠕动,增强排便,减弱癌细胞对肌体的毒性作用。
    海藻类食物含有胡萝卜素。胡萝卜素被人体吸收后,在肠道和肝脏内转变成维生素A。维生素A可阻止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使组织恢复正常功能
    海藻类食物含有大量的碘。海藻类食物摄入人体后,通过胃液的消化吸收进入血液后,然后达到乳腺,使乳腺代谢活动增强,免疫功能提高,从而抵抗病原体的入侵,预防乳腺癌的发生。
    海藻类食物含有钙和镁。钙摄入人体后,可使体内的脂肪酸和胆汁酸相结合,形成不溶性化合物排出体外,由此消除这两种酸对结肠和直肠的毒性作用,防止癌变发生。
    海藻类食物含有硒和铁。硒可清除人体内产生的各种自由基,这种自由基是诱发癌症的因素。硒还可以刺激肌体产生较强的免疫功能,预防和治疗癌症。肌体缺铁时,会导致贫血,贫血会使人抵抗能力下降,容易诱发癌症的发生。肌体缺铁时,体内细胞色素酶等酶类活性下降,引起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下降,造成肝细胞线粒体发生变异,从而诱发肝癌。
    海藻类食物具有咸味属性,可起软坚散结作用,使肿块由硬变软,逐渐消散,从而使体内气血运行通畅,起到防治的作用。日本科学家最近发现,海带和裙带菜等褐藻类中含有一种能诱导癌细胞“自杀”的物质U--岩藻多糖类物质。糖锁工学研究所和宝酒造生物研究所应用独立开发技术,从海带等褐藻类中提练出纯度很高的U-岩藻多糖类物质。研究人员在培养的骨髓性白血病细胞和胃癌细胞中注入微量U-岩藻多糖物质后,细胞内的染色体,就会以自身体内拥有的酶将自已分解,2-3日后,癌细胞就自我消灭,而正常细胞几乎不受损害。
    海带能选择性地清除人体内锶、镉等致癌物质,它所含的纤维素能增强肠蠕动,增加大便的排泄量,防止大肠癌的发生。海带中的热水提取物有明显的抗肿瘤的活性,对白血病有一定抵抗能力。海带中脂溶性提取物,可抑制某些致癌物质的诱变作用,提高肌体的免疫力。

(七)  茶叶的防癌作用

    茶叶中的某些成分,可以防治全身各个部位癌细胞的生长,对血液癌症--白血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茶叶可明显地抑制亚硝酸基化合物的致癌作用。
    茶叶中分离出鞣酸的主要成分--EGCG。动物试验表明,这种物质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功能。

(八)  膳食与癌症

    国内肿瘤普查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的九种癌症依次为胃癌、食道癌、肝癌、宫颈癌、肺癌、肠癌、白血病(血癌)、鼻咽癌、乳腺癌等。其发病率占全部癌症发病率的90%。几乎有一半属于消化系统,因而与膳食有一定的关系。胃癌的发病率男性为女性的2.1倍。
   
1 热量与肿瘤
    胃癌的死亡率在社会经济条件较低的阶层中较高,在社会经济条件较好的阶层中较低。这说明营养摄入比较丰富的胃癌的发病率低,反之则高。
  
   2  脂肪与肿瘤
    流行病学的资料表明,脂肪的摄入量与结肠癌、乳腺癌、宫颈癌、前列腺癌成正相关。这是因为脂肪影响了胆液与激素的分泌。如高脂肪膳食会增加胆液分泌,使结肠中的胆酸与中性类固醇增加,促使结肠中细菌改变了它们的代谢途径。结肠中厌氧的梭状芽胞杆菌增加了,能使胆酸与中性类固醇经过脱氢作用变成致癌物或致癌化合物。乳腺癌、宫颈癌、前列腺癌与激素的代谢密切相关。高脂肪膳食能影响雌激素、雄激素与催乳激素的代谢。这些代谢紊乱,进一步促进上述肿瘤的发生。其中较肯定的理论是高脂肪膳食会使血清中的催乳素增加,改变了催乳素与雌激素的比例,因而促进了乳腺癌的发生。
  
 3  蛋白质与肿瘤
    流行病学的调查表明,蛋白质与热量的摄入量较低的地区,胃癌、食道癌发病率较高。而动物蛋白的摄取量与胃癌的发病率呈负相关,与肠癌发病率呈正相关。

    4  纤维素与肿瘤
    多吃纤维素能降低胃肠道癌的原因是它能增加粪便体积,因而相对地减少致癌物在肠道中的浓度,减少肠黏膜表皮与致癌物及致癌物前体的接触。纤维素能改变肠道中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与微生物的生长密度。能增加肠道中内容物与粪便的体积。肠道内容物的体积增大,会使肠道蠕动增加,从而使致癌物与表皮细胞的接触面与吸收面减少,因而致癌的机会也就减少了。

    5  维生素与肿瘤
    维生素A的重要作用是使上皮细胞分化生成特定的组织。因为肿瘤的发生与上皮细胞分化能力丧失有关,所以维生素A在防止肿瘤的发生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科学家发现维生素A缺乏的动物中,致癌因子与组织细胞中的DNA结合更为紧密。此外,补充维生素A或它的衍生物能预防肿瘤。维生素A与它的衍生物对已形成的肿瘤也有治疗作用。维生素A的衍生物还能使人体的鳞状细胞癌与基底细胞癌消退。维生素A还能刺激抗肿瘤的免疫系统。但维生素A过量使用,会引起毒性反应。
    维生素C主要作用是抑制内源性亚硝酸胺的合成,在体内维生素C能抑制细胞对致癌化合物的转化,甚至还可使已经转化的癌细胞逆转。有人研究每餐补充维生素C200毫克,可以阻断亚硝酸胺在胃内合成。维生素C在防治肿瘤方面有一定的作用。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的增加与食道癌及胃癌的发病率呈负相关。癌症病人中血中维生素C的含量低于正常人。胃癌与食道癌高发区居民尿中维生素含量显著低于正常人。常食猕猴桃有防治癌的作用。
    维生素E的作用与维生素C相似,能在体内抑制亚硝酸胺的形成,有抗氧化作用。

    6  矿物质与肿瘤
    硒能抑制肿瘤的发生,主要是它能改变致癌物的代谢活性;其次硒是谷光甘肽过氧化酶的必需组成部分,食物中的含硒量与谷光甘肽过氧化酶的活性成正比。它能使有害的过氧化物还原成无害的羟基化合物。饮水与食物中硒含量不足的地区,癌症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高。
    缺铁会使食道癌与胃癌的发病率增高。
    锌和铜的比值是胃癌病人的体征之一。胃癌病人血清和组织中锌含量低而铜含量高。缺锌还与某些癌症有关,如口腔癌、胃癌、乳腺癌、食道癌,还可导致食管黏膜过度增生、角化和引发肺癌。锌与癌症的关系还在研究之中。许多迹象表明人体中锌与钼的比值如果大于300时,往往预示癌症已经进入晚期。
    锗具有诱发人体自身干扰素,增加NK活性细胞、活化巨噬细胞、促进抗体产生及抗肿瘤、抗衰老等生理作用。Ge132不仅是免疫强化剂,而且也是一种免疫调节剂,有抗癌作用。

    7  食品致癌物与肿瘤发生关系
    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质或致癌物的前体对人体致癌的部位及其流行病学证据如表一。食品营养因素、致癌物、促进致癌因素如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