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更年期吃什么补品:司马光的小人心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6/27 03:25:05

公元805年,唐德宗去世,顺宗新立,王叔文与王亻丕、柳宗元等掌管朝政,推行了罢免“宫市”,解散以侍鹰弄犬为术乱政扰民的“五坊小儿”,解除强藩职务,惩治贪官污吏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一批思想敏锐,才华横溢,行动迅速的少壮智士,仅用140多天的时间就使朝野上下改变了原有的秩序,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改变了大权旁落、政出多门的混乱局面。然而,强大的藩镇和宦官势力远比他们预料的要顽固和卑鄙,宫室内外的阉官看到自己的特权被侵犯,便设法抵制革新派接管军权,同时扶植太子李纯建立“影子政权”,割据一方的军阀外合里应,纷纷上表逼顺宗退位。李纯登上帝位,在一片“贼人”、“群小”、“乱党”的辱骂声中,王叔文等人被发配,这就是历史上的“二王八司马事件”。李纯即位的第三天,王叔文被“赐死”。

早在阉官们册立太子的时候,王叔文就满腹忧伤地预感到改革将要败绩自己将逢厄运,他情不自禁地吟咏杜甫垂吊诸葛亮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涕泪俱下。当他吟出这两句诗时,身边的朝臣们幸灾乐祸,在偷偷地笑。后晋史家刘日句在《旧唐书》

里记述至此,在“欷泣下”四字之后,还记录了“人皆窃笑之”的场面。

然而,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却别有用心地将“欷泣下”四字删去,而代以“闻者哂之”,使王叔文成了公众嘲笑的对象。后来,欧阳修在《新唐书·王叔文传》中移录了“欷泣下”四字,并删掉了“人皆窃笑之”的记述。

不同的写法,表现出对改革截然不同的态度。作为保守派官僚代表人物的司马光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攻击王安石“变更祖宗旧法”是“侵官”、“拒谏”、“征利”、“生事”。正因为他骨子里反对变法,他在编纂《资治通鉴》时,对改革人物持有一种敌意,把满怀为国为民的忧愤之心的王叔文改写成被人们嘲笑的对象。司马光的丑陋行径,暴露了他对改革者的鄙夷和冷漠,以及他对改革失败幸灾乐祸,弹冠相庆的小人心态。而参与了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改革派欧阳修,则对王叔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同样是智识阶层,对改革的态度竟然是如此泾渭分明!

往事已越千年,而谁又敢保证在今天的智识阶层中就没有给历史留下耻辱的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