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走单车秘籍怎么用:辽宁省(2001-2010)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中国粉体网--资讯中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11 04:13:37
辽宁省(2001-2010)矿产资源总体规划http://www.cnpowder.com.cn 2009-01-19 来源: 点击:3049次    为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加强对我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宏观调控,促进全省矿业持续、健康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省级矿产资源规划工作的通知》和《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等文件的要求,编制《辽宁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是21世纪初依法管理和保护矿产资源的纲领性文件;是在我省辖区范围内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颁发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的重要依据;是各市、县(市、区)开展矿产资源规划的指导性文件。
    本规划的基准年为1999年,规划期为2001--2005年,展望到2010年。

    一、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形势

    辽宁省背靠东北大地,面向太平洋,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圈重要位置;省内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公路、铁路网;是东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矿产品生产、消费中心;凭借自身的地缘优势和工业基础,辽宁将在全国矿业发展中继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建国以来,辽宁以矿业为基础,发挥重化工基地的作用。钢铁产量长期雄居全国首位(近年已下降为第二位),石油产量稳居全国第三位,原油加工能力位居全国前列,有色金属冶炼能力约占全国七分之一,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规划基期,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为4146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1%,工业总产值达3362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6%,分别居全国的第七位和第六位。
    辽宁经济以第二产业和重工业占主导地位为特征。规划基期,第二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为2001.5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48.3%;在整个工业经济中,重工业总产值达2167.8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4.5%。
    辽宁成为全国重工业基地的一个基本前提,在于其长期处于全国矿产资源大省、矿业开发大省、矿产品消费大省和进出口贸易大省的地位。
    矿业经济是我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经济的基础。我省的石油、煤炭、钢铁、平板玻璃、水泥、黄金等产品的产量,长期位居全国前列。1999年,全省采掘业产值265.2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7.9%,后续产业产值1360.3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0.5%。五矿化工和石油类矿产品出口总额(海关数)达15.57亿美元,占全省出口贸易总额的19.0%。
    矿物原料开发利用结构决定了我省的基本工业结构,矿业开发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目前形成的钢铁、能源、有色、机械、化工、建材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均以矿业的高强度开发为基础。以矿兴城、以矿兴县、以矿兴乡已成为矿产资源丰富地区加快地区经济发展、脱贫至富的重要途径。我省的钢都鞍山、煤都抚顺、煤铁之城本溪、煤电之城阜新、石油之城盘锦等工业城市的发展、壮大,均与矿产资源的高强度开发息息相关。
    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21313;五#26399;间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发展汽车、石化、信息产品制造和钢铁工业四个支柱性产业。黑色金属矿业是钢铁和汽车工业的基础;油气矿业是石化工业的基础;铌、钽等稀有、稀土矿业是电子信息工业的基础;建材矿业是基本建设的基础。因而,矿业仍将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性支柱产业,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
    1、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及优势
    截止1999年底,我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10多种,矿点以上产地2000多处,其中探明储量并列入储量表的66种(详见附表1,不含石油、天然气、煤层气、放射性矿产、地下水和矿泉水),矿产地672处。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45种主要矿产中,我省有36种620处矿产地(详见附表2),探明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菱镁、硼、铁、金刚石等7种。
    我省矿产资源具有四个基本特点。一是矿产资源较丰富,配套性好;平均每万平方公里有大中型矿产地36处,是全国平均密度的两倍多。钢铁工业中所需的主元素矿产和辅助原料矿产、能源矿产基本配套齐全。二是矿产地集中,便于规模开发;石油、天然气集中在盘锦、沈阳;铁矿95%分布在鞍山、本溪和辽阳市;菱镁矿主要在鞍山和营口;滑石80%在鞍山;硼矿的98%在丹东;金刚石在大连。三是共、伴生矿产多,综合利用价值大;有色金属矿产,硼镁铁矿和磷铁矿等多为共、伴生矿产,伴有多种有益元素,尤其是伴有稀散元素矿产。四是埋藏浅,适宜露天开采;煤、铁矿产中有全国著名的抚顺、阜新、本溪、鞍山等露采矿山。
    辽宁在世界上具有优势的矿产主要有菱镁矿。
    菱镁矿质地优良、埋藏浅,规划基期保有资源储量矿石量25.6亿吨,分别占全国和世界的85.6%和25%左右。
    在全国具有优势的矿产主要有硼、铁、金刚石、滑石、玉石、石油等6种。
    硼矿共、伴生矿物多、品位较低,保有资源储量(B2O3)2630.0万吨,占全国的56.4%。
    铁矿以贫矿为主,多可露天开采,保有资源储量矿石量110亿吨,占全国的24.0%,居全国首位。
    金刚石质量较好,但品位偏低,保有资源储量金刚石2029354克,占全国的51.4%。
    滑石质量上乘,驰名中外,保有资源储量矿石量4791.2万吨,占全国的20.1%,居全国第二位。
    玉石以质地细腻,色泽艳丽,晶莹剔透而闻名遐迩,被确定为主要候选#22269;石#12290;保有资源储量9.4万吨。居全国第二位。
    石油剩余可采储量19558.0万吨,占全国的7.9%,居全国第四位。
    具有比较(区位)优势的矿产主要有:煤、煤层气、天然气、锰、钼、金、银、熔剂灰岩、冶金用白云    岩、冶金用石英岩、硅灰石、玻璃用石英岩、珍珠岩、耐火粘土、水泥用灰岩、沸石等16种。
    2、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的地质工作,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并仍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 地质调查评价工作覆盖面积广、工作程度高全省系统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迄今已完成全省域1:20万区域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已完成全省陆地面积42.2%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基本覆盖了主要成矿区带。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开展了典型矿床和三大岩类及其成矿作用的研究;编写了《辽宁省区域地质志》和《辽宁省区域矿产总结》;完成了金、铜、铅锌等14个重点矿种的第一、二轮成矿远景区划和金、铜等16个重点矿种的资源总量预测工作等。通过一系列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及综合研究工作,为我省的地质找矿和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了大量信息和宝贵的资料。
    ---- 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找矿成果显著、勘探工作程度高、工业储量比重大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展了以鞍 -- 本地区铁矿、海城-- 大石桥一带菱镁矿、本溪 -- 抚顺 -- 阜新等地煤矿、凤城青城子 -- 锦西杨家杖子有色金属矿等为重点的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20250;战式#21208;探工作,探明的各种矿产储量,为老工业基地的形成奠定了资源基础。60 -- 70年代,发现宽(甸)-- 凤(城)地区硼矿并迅速转入勘探,八家子 -- 红透山 -- 肖家营子等一批有色金属矿山投入勘探,发现辽河油田并及时转入#20027;攻战场的会战#65292;铁法煤田的普查与勘探等地质工作,为我省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的拓宽创造了资源条件。八十年代以来,随着#25490;山楼式#37329;矿的发现与快速勘探、青城子铅矿外围金银贵金属矿找矿的重大突破,以及红透山铜矿起死回生的深部勘探等一系列的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成果,为强化矿业基础地位、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同时,基本上查清了全省优势矿产的资源状况。在已探明产地中,勘查程度在详查以上的占89%,铁、菱镁、金刚石、滑石、硼、煤和有色金属等矿产,勘查程度相对更高。矿产资源的高级别勘查,为矿山高强度开发利用,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 部分矿种找矿潜力较大,找矿难度亦较大根据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并结合以往地勘工作程度,对我省主要矿产未来的资源远景提出如下判断:①资源潜力较大的矿种:指不仅可以找到大型矿床、而且有可能甚至成倍提高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包括金、银、硼(白硼)、玉石、滑石、煤层气、锰、钼等为代表的大部分优势矿种,尤其是非金属矿产。②资源潜力一般的矿种:指有可能找到大型矿床、但不大可能大幅度甚至成倍提高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包括优势矿种中的菱镁、铁、金刚石等。③资源潜力较小的矿种:指经过努力可以找到中小型矿床、找到大型矿床难度较大的矿种。包括以铜、铅、锌为代表的大部分劣势矿种。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我省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强度高、规模大,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且极不均衡截止1999年底,开发矿产90余种,利用矿产地576处,有探明储量的矿产地70%以上已得到开发利用。按全省累计消耗储量占累计探明储量比例计算,菱镁矿的利用程度为4.8%,铁矿为11.9%,金刚石为14.9%,滑石为11.0%,煤为24.5%,石油为56.4%,玉石已高达94.7%,有色金属和贵金属均超过50%。
    ----矿业规模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截止1999年底,全省矿山总数由#20061;五#26399;初的9389家减少到7080家;从业人员由#20061;五#26399;初的83万人降为57万人。现有矿山企业中,大中型矿山仅88家,占1.3%,绝大多数仍属小型矿山企业,规模结构调整任务仍很繁重。现有菱镁矿196家、硼矿83家、铁矿281家、滑石矿101家、煤矿1072家。近年来,在采矿权管理方面,从入口把关,注重矿业规模结构调整,严格履行办证手续,1999年至2002年底,仅审批发放甲类固体矿产采矿许可证22个。
    ---- 矿产品产量稳中有降1999年,年产固体矿产总量由#20061;五#26399;初2.2亿吨降到1.9亿吨(2000年又回升超过2.3亿吨)。其中:菱镁矿999.4万吨、硼矿114.9万吨、铁矿石5176.2万吨、滑石矿88.2万吨、玉石1.03万吨、煤4779.3万吨、锰矿石16.0万吨、
    钼矿石74.1万吨、金矿石121.9万吨、铜精矿金属量0.8万吨、铅精矿金属量1.8万吨、锌精矿金属量4.5万吨、石油1430.3万吨、天然气14.3亿立方米。
    ---- 矿山#19977;率#27700;平依矿种和矿山规模而异根据部分矿山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菱镁矿平均采区回采率90.6%,硼矿平均采区回采率81.9%,铁矿大型矿山平均回采率95.1%,煤矿大中型矿山平均采区回采率为76.3%,有色金属矿山平均采区回采率89.3%。总的情况是大中型矿山#19977;率#25351;标完成较好;小型矿山完成一般;小矿多数不参加#19977;率#32771;核,且完成较差。
    ---- 矿业产值稳中有升1999年全省矿山总产值由#20061;五#26399;初的261.6亿元升至265.2亿元(2000年由于石油价格调整猛增至376亿元,占全国的8.4%,跃居全国第三位)。其中:石油、天然气、煤、铁、菱镁、金、铜、水泥灰岩、建筑石料灰岩、熔剂灰岩、锰、铅、钼、矿泉水、砖瓦粘土等15种矿产,为我省主要开发利用矿种,其年产值均达1亿元以上,占全省矿业总产值的96.84%。
    ---- 矿业开发形成六大基地建国以来,依据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国家产业政策,形成了六大矿业基地,在东北乃至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是以鞍钢、本钢为骨干的钢铁工业基地,二是由辽河油田和抚顺、大连、锦州、葫芦岛、辽阳等地加工企业组成的石化工业基地;三是特种非金属矿业基地,包括海城--大石桥一带的菱镁矿业基地和宽甸--凤城--营口一线的硼化工基地;四是以葫芦岛锌厂、抚顺铝厂为代表的有色金属冶炼基地;五是形成了以大连、本溪、辽阳、沈阳等地以水泥和玻璃为主的建材生产基地。六是以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等港口城市为主体的矿产品进出口贸易基地。
    截止1999年底,全省钢的冶炼产能为1619万吨,生铁冶炼产能为1429.2万吨,黑色金属采矿能力为6284万吨,选矿能力为5455万吨;铜的冶炼产能为27万吨,铝的冶炼产能为11.3万吨,铅的冶炼产能为8万吨,锌的冶炼产能为32万吨。原油加工量为3299.6万吨。水泥产量1711.1万吨,平板玻璃1536.8万重量箱。
    4、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根据对全省近80家大中型矿山的调查统计,矿山废渣累计堆放量达42.1亿立方米。其中煤矸石堆放量为25亿立方米,占59.4%;主要铁矿山尾矿弃渣堆存量16.2亿立方米,占38.5%。1999年,全省矿业废气排放总量为403亿标立方米,其中经过消烟消尘和净化处理的为353亿标立方米,占排放总量的87.6%;矿业废水排放总量为10300万吨,达标排放量为9200万吨,占排放总量的89.3%;矿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4581万吨,综合利用和处置量为1496万吨,占产生总量的32.7%。主要矿山占地面积为2202.6平方公里,破坏土地面积579.4平方公里,土地复垦面积32.5平方公里,土地复垦率为5.6%。
    5、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矿产勘查工作滞后,找矿成果不显著我省基础地质工作程度高,但完成时间较早,尚需更新、补充;地质勘探工作程度高,找矿难度加大,急需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寻找隐伏、半隐伏矿床;近年来,地勘费投入锐减,商业性勘查投入机制尚未形成,矿业勘查筹资困难,需要有新的政策措施出台,激活勘查市场。这些因素影响了我省的矿产勘查工作,难以形成找矿突破。
    ---- 大宗矿产资源形势严峻,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任务艰巨而迫切由于高强度开发及勘查投入减弱,我省优势矿产玉石、硼(白硼)剩余可采储量告急;煤炭、石油等主要能源矿产,早已由输出省变为输入大省;黑色金属中富铁、富锰几乎全部靠进口解决,贫铁因开采技术落后,未能充分发挥大型矿床的规模效益,产量逐年下滑;部分煤矿及主要有色金属矿山几乎全部进入枯竭状态。一些依托矿业发展的资源型城市(镇),相继出现#30719;竭城衰#38382;题,引发诸如城区经济下滑、社会就业、职工生活保障及生态环境破坏等大量社会问题。尤其是阜新、抚顺、本溪、北票等资源型城市(镇)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相当突出。
    ---- 矿业结构不合理,采、选、冶结构失调矿业规模结构不合理,生产集中度低,一矿多开,大矿小开的情况仍很严重,损失浪费程度惊人,矿业规模结构调整的任务非常艰巨。矿业产品结构不合理,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矿产品加工程度低,多以#21407;字号#20026;主,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少,由于无序恶性竞争,忽视精深加工,优势矿产菱镁、硼、滑石等初级产品长期过剩,效益外流。矿业技术结构不合理,利用方式粗放,如玉石开采中,由于开采技术极为落后,其实际回采率不足10%;一次能源中,仍以原煤为主,洁净煤技术,煤炭地下气、液化技术应用缓慢;矿石采选综合回收率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占98.7%的小型矿山设备、技术、工艺落后,总体处于#22810;、小、低、散、差#30340;状况。矿业上下游结构不合理,全省有色金属矿山年采、选金属能力不足10万吨,而冶炼能力高达78.9万吨,采选产能与冶炼产能间的差距日益加大,外埠进入原料严重不足,设备生产能力极大闲置。
    ---- 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恢复治理任务艰巨矿山高强度开发过程中,由于长期忽视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使矿山植被、景观、土地、水体均遭受不同程度破坏,#19977;废#36798;标排放率、恢复治理率和土地复垦率均较低;局部地区水源、大气、土地遭到严重污染;采矿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多发;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历史遗留问题严重。随着大批骨干矿山进入老年期,矿业活动引发的负面影响日趋突出,面临沉重的恢复治理压力。
    中部城市群及沿海城市,由于地下水常年超采,引发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地下水咸化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资源性、工程性、污染性缺水等问题,始终困绕着我省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并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 矿政管理不完善,矿业权市场不发育国家投入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所形成的地质资料,缺乏集中统一管理,综合研究程度不足,难以全面提供社会使用;以探代采,无证采矿,乱采滥挖,浪费资源问题仍然存在,小矿越界进入国有大矿非法采矿的现象时有发生;矿业投资环境有待改善,矿业资本和矿业权市场不发育,对外资缺乏吸引力。
    (三)影响矿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及矿产资源需求预测
    1、影响矿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新时期辽宁矿业将面临新的经济社会背景和制约因素。
    ---- 实施全球资源战略对我省矿业发展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实现世界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加入WTO为实施全球资源战略创造了条件。这一形势,给矿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将有利于我省短缺资源在境外建立供应基地,有利于扩大稳定紧缺矿产的进口渠道,有利于优势矿产品出口,有利于吸引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促进省内矿业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挑战,由于降低和取消关税,优质矿产品的进口和跨国矿业集团的介入,对我省一些高成本的矿产及其制品,如部分精品钢材、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等,将受到一定的冲击;同时,那些规模小、技术落后的矿业企业也将受到较大的冲击。
    ---- 实施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对我省矿业发展的影响用高新技术产业改造老工业基地,对于我省传统资源产业的改造和发展必然产生重要的影响。#21313;五#26399;间,我省原油加工能力要达到6500万吨,力争全国第一的目标,要求必须以加强省内油、气勘探开发和建立境外资源供应基地双重战略的保障;将汽车、钢铁工业,同时列为支柱产业,其主要产品产量都力争全国前列的目标,要求必须加大锰、钒及有色金属铜、铅、锌、镍的勘查开发力度,提高矿物原料的自供能力;新型材料实行#20493;增计划#30340;目标,对优质高效非金属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宽,主要是提高方解石、滑石、硅灰石、膨润土、高岭土、水镁石等矿产的研发能力。
    ---- 实施开拓资源新区战略对我省矿业发展的影响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省地勘队伍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条件,为建立省外资源基地创造了机会;开发海洋资源战略为矿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我省海岸线2178公里,大陆架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贵金属、金刚石等矿产资源,开发海洋矿产资源将成为我省新的矿业经济增长点;开展老矿深部和外围勘查,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找矿方向,红透山铜矿的成功经验和青城子外围找矿突破,证明在勘查程度较高地区#23601;矿找矿#20173;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实施能源结构调整战略对我省矿业发展的影响我省地热资源丰富,据预测,全省深部地热能量将超过100亿吨标准煤,且大部分位于中部城市群周边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将成为我省二十一世纪重要的补充能源。我省煤层气资源丰富,储量居全国前列,预测煤层气资源总量超过1000亿立方米,发展煤层气产业,具有诸多有利条件,也将成为新世纪重要的补充能源。此外,加速实施洁净煤战略,开展煤炭地下气化、液化等实用技术的产业化研发工作,必将对我省能源矿产的勘查、开发及加工产生重大影响。
    ---- 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对我省矿业发展的影响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将有助于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勘查新理论、新方法,确定新的勘查方向;将有助于采用前所未有的低成本,开采较难开采的矿产资源;将有助于推进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和使用效益,着力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产品链。
    2、矿产资源需求预测和可供性分析
    (1)矿产资源需求预测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的增长及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的拉动,我省主要矿产的消耗,#21313;五#26399;间多处于增长状态。预测2005年全省菱镁矿的需求量为500万吨,硼矿100万吨,铁矿5400万吨,滑石矿80万吨,石油6500万吨,煤炭9500万吨,铜精矿27万吨,铅精矿8万吨,锌精矿32万吨,其它金属、非金属矿产的需求量也呈持续增长。
    (2)矿产资源可供性分析
    从我省矿产资源现状分析,未来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严峻,资源危机已悄悄向我们逼近,尤其是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宗矿产严重短缺的局面,不会在近期发生明显的好转。
    难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矿产铜、铅、锌、金、银、硼(白硼)、玉石等七种矿产,如没有新增资源,现有保有储量到2010年将全部耗竭。
    能够部分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矿产受采选产能和品种等因素的限制,富铁、石油、天然气、煤、锰等矿产资源只能部分满足需求。
    能够全部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矿产菱镁矿、贫铁、金刚石、滑石、钼及其它大部分非金属矿产资源都能全部满足需求。
    具有潜在优势的矿产受质量、技术条件或市场因素限制,尚不能开发利用,具有一定资源优势的矿产,有红柱石,透闪石、煤层气、油页岩、硼镁铁矿、含钾岩石、高岭土等。
    到2005年,铁矿石预测产量4900万吨,贫矿石可自给;石油1220万吨(力争保持1300万吨),自给率18.8%(20%);煤炭5096万吨,自给率53.6%;锰矿20万吨,自给率18.2%;铜精矿金属量1万吨,自给率3.7%;铅精矿金属量2万吨,自给率25.0%,锌精矿金属量5万吨,自给率15.6%。
    

    二、规划的指导方针、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方针
    #21313;五#26399;间,辽宁矿业的发展,要按照#26377;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30340;要求,贯彻以下指导方针:
    ---- 坚持把发展作为永恒的主题发展才是硬道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辽宁矿业要面向全国,发挥区域优势,充分发挥矿产资源、重化工基础、冶炼加工能力、科技力量等诸方面的优势,突出重点,协调发展。
    ---- 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要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资源产业,对矿产资源、原材料、初级产品进行精深加工,促进传统资源产业高新技术化。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保持矿业协调发展。
    ---- 坚持巩固矿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把传统资源产业的优化升级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巩固矿业的基础产业地位,进一步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社会就业,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 坚持充分利用#20004;种资源#12289;开拓#20004;个市场#30340;战略辽宁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减少老工业基地调整过程中能源、原材料的制约因素,把在周边国家建立境外基地,解决有色金属、石化工业矿物原料紧缺的问题,当作一项迫在眉睫的战略任务。
    (二)基本原则
    《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并相适应按照#31185;教兴省、对外开放和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30340;总体目标,统筹规划全省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科学合理地勘查开发矿产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开源与节流并举,开发与保护并重,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加强并超前开展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使耗减的矿产资源适时得到补充和增加;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采选综合回收率;加强资源保护,节约使用资源;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综合利用、合理开采,提高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利用率。
    ---- 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法律、法规的规范和规划、政策的调控与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控资源利用总量,优化资源利用结构和布局,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 经济、资源、环境与社会效益相协调统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资源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坚持#35841;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30340;原则,以保护为前提,以开发为手段,以发展为目的,使保护与发展互为促进;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社会效益的明显提高。
    ----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根据本省矿产资源分布特点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分工合作,协调发展。适度加大辽西地区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力度,积极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三)规划目标
    我省矿产资源规划的总体目标是紧紧围绕省#21313;五#22269;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矿业的要求,加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力度;通过矿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做优传统优势矿产业;同步培育发展新兴优势矿产业;充分利用#20004;种资源、两个市场#65292;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矿业对外开放格局,构建多元、稳定、安全的矿产品供应体系;促进矿产开发与矿山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矿产资源管理宏观调控体系初步建立,矿政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1、2005年目标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初步建立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与商业性勘查分轨运行新机制。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提供可供普查的大中型产地10--15处,提交资源量:金230吨,银2700吨,铜220万吨,铅锌350万吨,钴1万吨,硼(B2O3)50万吨,岫玉10万吨,水镁石(或方解石)50万吨,煤层气100亿立方米,锰矿石300万吨。积极引导和鼓励开展商业性勘查,提高矿产资源的可供性。
    矿产品产量与产值矿产品产量在1999年的基础上年增长5%,2005年固体矿石总量达2.5亿吨;原油产量1220万吨(力争1300万吨),天然气产量8.5亿立方米(力争10亿立方米)。固体矿产矿业产值年均增长1.5%,2005年采掘业产值达300亿元,后续产业产值达2000亿元,矿业总产值达2300亿元。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向通过矿业结构调整,发展矿业大集团战略,做大做强石油(天然气)、黑色金属矿业;做强做优菱镁、硼、滑石、玉石等特种非金属矿业;稳定原煤产量;缓解有色金属冶炼等米下锅的局面,维持有色金属冶炼产能;同步培育发展金、银、金刚石、硅灰石、膨润土、方解石等省内新的优势矿业。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构筑全省#19968;中心、一带、三区#30719;业经济格局,巩固和发展以辽宁中部城市群为中心,沿海矿业经济带和辽东、辽西、辽北三个矿业经济区。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按照矿山开采规模必须与矿床储量规模相适应的原则,鼓励大矿规模开发,限制大矿小开行为,下大力气进行矿山规模结构调整。矿山数量减少30%,从目前的7080家压缩到5000家,完成技术落后、资源浪费严重、市场竞争力弱、环境污染的小矿山企业的关停并转工作。技术结构调整以推广先进实用的采选冶技术、引进先进设备为手段,以降低成本为目的,使我省矿产资源利用水平有显著提高。矿产品结构调整着眼于控制开采总量,发展精深加工,使高质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比例明显提高。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初步实现由粗放向集约转变,乱采滥挖、破坏性开采的状况基本消除,对重要矿产资源实行强制性保护,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有明显提高,重要矿种的矿山企业#19977;率#25351;标有新提高。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矿山生态环境状况初步改善,矿山环境监督管理得到加强;不再新建对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恢复利用的破坏性影响的矿山开采项目;矿山#19977;废#25353;国家和省规定标准达标排放,排放总量控制在规定指标以内;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20%;矿山次生地质灾害明显减少;按照依法保护、强化管理、科学研究、有效利用的方针,对辽西鸟化石等重要地质遗迹实行有效保护,建成1--2处国家级、3--5处省级地质遗迹保护区和地质公园;实施阜新煤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恢复治理等一批示范工程。
    #20004;种资源、两个市场#30340;利用初步形成包括矿产品国际贸易、省外境外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全方位开放格局。力争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建立2--3处有色金属、石油等矿产资源供应基地。
    矿产资源管理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矿产资源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形成集中统一、精干高效、依法行政、具有权威的矿政管理体制;组建集中统一领导的地质#37326;战军#38431;伍;深化商业性地勘工作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地质勘查市场,扩大服务领域,使之逐步成为地质勘查工作的主体;严格、规范矿业权审批和管理,加大执法监察力度,维护正常的勘查开采秩序,矿业管理法规和相关产业政策基本完善,以矿业权市场、矿业资本市场为核心的矿业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继续加强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管理,使地质工作成果发挥更大作用。
    2、2010年目标
    以商业性勘查为主体的矿产勘查新格局基本形成,省内资源的可供性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得到进一步调整,传统资源产业得到进一步提升改造,新的省内优势矿业得到进一步巩固加强,非金属矿产开采和精深加工得到更大发展。全省矿产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高度开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矿业初步形成。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矿山生态环境状况进一步改善。安全稳定的省内外、境内外矿产资源供应体系基本建立,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矿产资源持续供给。全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矿产资源管理体系,矿产资源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