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ta2启动器在哪儿:关于对因果律的误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6 13:41:43

关于对因果律的误解

 

一、因果律的定义

 

所谓因果律,指佛家所讲的一切事物所遵循的“原因与结果”的自然法则,也就是由原因和相应的条件(缘),而产生相应的结果之间所遵循的规律。其中就时间而言,因在前,果在后,称为因果异时;从空间的角度看,事物之间的因果又存在着相互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是广义的因果,称为因果同时。譬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如果作用力为因的话,反作用力即为果,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时的,所以它们是因果同时。《佛学大词典》:“【因果】指原因与结果。亦即指因果律。为佛教教义体系中,用来说明世界一切关系之基本理论。盖一切诸法之形成,'因’为能生,'果’为所生;亦即能引生结果者为因,由因而生者为果。以时间之因果关系而言,因在前,果在后,此称为因果异时;但若就空间而言,则如束芦之相倚相依之情形,此乃广义之因果关系,称为因果同时。”可见佛家的因果律是很广泛的,并非仅仅是人们所认为的“因果报应”(因果异时)。

 

而且,就佛家而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说法是不妥当的,应称为“善因乐果,恶因苦果”。因为佛家认为作为结果(报)是无记性,即本身是没有善恶之性的,只有苦、乐和不苦不乐的区别。《佛学大词典》:“【因果】……众生之行为能引生异时之因果,即善之业因必有善之果报,恶之业因必有恶之果报,此称善因善果、恶因恶果。然严格言之,应称为善因乐果、恶因苦果。此乃因由善恶二业所招感之果报,系属非善非恶之'无记性’;而所谓善、恶,乃特指必定招感果报之因法,故不宜以善果、恶果为果报之称。”佛家认为世间万物表现为事物的因缘和合而生果,这就是佛性的用。

 

(一)佛性之用

佛家认为,宇宙的本体是真如,就众生而言是自己的佛性(自性),它包括三部分,即佛性不生不灭的本体,佛性的功用,和佛性的性(相)。关于佛性的性(相),《大乘起信论》:“相大,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

 

关于佛性之用,就宇宙的本体而言,表现为世间的因缘而合而生果,《佛学大词典》:“【宇宙论】……由于佛学包容广阔,教义浅深不同……然若从全部佛教义理观之,则将宇宙从本体与现象的两方面去解释,最后自可到达现象即本体之归结。”《大乘起信论》:“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故。”但由于众生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即可能会作恶,也可能会行善,所以受佛性之理的反作用,有因必然会有果。佛家的因果律除了人世间正常的因缘关系(不涉及善恶性质的无记因缘)外,一般所提到的就是三世因果。

 

(二)三世因果

什么是三世因果呢?《中华佛教百科全书》:“【三世因果】指过去、未来、现在三世因果业感之理……所谓三世因果业感之理,即现在世的苦乐乃过去世善恶的业报,而现在世善恶业又感未来世苦乐之果;现在的因招致未来的果,因果连续而有无穷生死,此乃迷界流转的相状。又,由于善恶业的性质及强弱不同,使得感果的时期不仅限于次生。”《涅槃经·憍陈品》:“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无追。”

 

由此可见,佛家的时空观并不仅仅限于现在、现世,还有过去世、前世和来世、后世。所以佛家认为一个人的善恶之报也并非仅在本世(今世)有所体现,而是体现三世上,故有现世报、来世报和后世报之说。现世报就是现世现报,来世报就是这一世的行为来世(下一世)报,后世报就是这一世的行为今世和来世没有报,但是后世(大下一世及其以后)来报。三世因果更具体的理论在佛家则是十二因缘。

 

(三)三世因果中的十二因缘和六道

十二因缘不仅表现在今生今世上(参见《十度纲要》),同时也表现在三世因果上。具体过程是:

 

1、无明:过去世无始的烦恼。

2、行:依过去世烦恼而做的善恶行业。

3、识:依过去世的业而产生现世受胎一念的状态。

4、名色:在胎中的心身渐渐发育的状态。名指心。色,即眼等身。名色合指心身。

5、六处:六处即六根,为六根具足将出胎的状态。

6、触:二三岁间对于事物未识别苦乐,但欲触物的状态。

7、受:六七岁以后渐对事物识别苦乐而感受事物的状态。

8、爱:十四五岁以后,生种种强盛爱欲的状态。

9、取:成人以后爱欲愈盛、执著事物的状态。

10、有:依贪爱执著等烦恼,造种种之业,定将来之果报的状态。有,即业,业能有将来之果,故名为有。

11、生:即依现在之业于未来受生的状态。

12、老死:于来世老死的状态。

 

用图表表示如下(其中惑是烦恼的意思):

 

 

           ┌1  无明   (贪嗔痴等烦恼)─────(惑)

     ┌过去二因─┤

     │     └2  行    (造作诸业)───────(业)

     │     ┌3  识    (业识投胎)───────(苦)

     │     │4  名色   (但有胎形六根未具)───(苦)

     │现在五果─┤5  六入   (长成眼等六根人形)───(苦)

十二因缘 │     │6  触    (出胎与外境接触)────(苦)

 与  ─┤     └7  受    (与外境接触生苦乐感受)─(苦)

三世因果 │     ┌8  爱    (对境生爱欲)──────(惑)

     │现在三因─┤9  取    (追求造作)───────(惑)

     │     └10 有    (成业因能招未来果报)──(业)

     └未来二果─┌11 生    (再受未来五蕴身)────(苦)

           └12 老死   (未来之身又渐老而死)──(苦) 

 

由上可见,佛家认为众生造不同的业,则因业识的不同而投不同的胎,行善而不根本解脱的其中阴身(这一世死后下一世还没有投胎之间的身体)则投生为天人、阿修罗、人等,其中做人时遵守正常的人伦道德的继续投生为人,行五戒、十善或其他善良壮举的生为天人,但仍有嗔怒习气的则生为阿修罗,阿修罗像天人一样福报较大,但是面貌非常丑陋。

 

如果行不善的行为,那么就会使中阴身投胎为畜生、饿鬼和地狱等三恶道,其中丧失人伦道德的投生为畜生,有腐败、浪费和对人吝啬不肯帮助别人等行为的则投生为饿鬼(饿鬼主要表现为肚子很大,但又没有饭吃,即便有饭也难以下咽,因为喉咙象针一样细),而破坏五戒等大恶之人则是要下地狱的。

 

天人、人、阿修罗、地狱、饿鬼和畜生统称为六道,其间因为善恶心行的不同而在不停的流转,佛家称其为六道轮回,此六道的内容可参见《十度纲要》。关于中阴身的有关内容可参见2004年7月20日网上回信和《简说中阴救度》。六道轮回从现代的角度进行解释可参见2004年7月13日网上回信。佛家认为,六道众生都是不根本解脱,只有通过修行证悟真如佛性之理才能得到根本的解脱。

 

另外,佛家认为即便投生为人,因为前世善恶之行的不同在做人时也有不同的果报,举例如《十度纲要专题辅导·念念向善》。

 

二、关于对因果律的误解举例

 

1、误解:这个恶道不是指三途、三善道,连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道,都是恶道。为什么?没有明心见性,没有契入一真法界,只有一真法界是正道、是善道,十法界都是恶道。

 

显教依《法华经》,十法界指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之六凡与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密教依《理趣释经》,以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之五凡与声闻、缘觉、菩萨、权佛(因位佛)、实佛(果位佛)之五圣为十法界。关于佛(实佛),是证悟(觉悟)真如佛性之理的人,当然是明心见性,契入到了一真法界的人。《中华佛教百科全书》:“……凡夫不觉、外道邪觉、声闻缘觉偏觉,菩萨因觉,而佛是平等圆满之正觉,故名为无上正等正觉(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学大词典》:“【平等义】……谓真如之体性平等,于一切法皆平等而无有差别。”所以说,十法界都是恶道是不正确的。

 

2、误解:佛在经典里面讲得更清楚、更明白,“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今生不了道”与“披毛戴角还”(畜生道)应该没有因果关系。作为僧人,接受了他人的供养、布施,本身是正常的行为,关键是对待供养、布施的态度。《行事钞·下四之二》:“大宝积经云:出家有二种缚:一见缚,二利养缚。”《佛学大词典》:“【利养缚】名闻利养,易生贪染,染着既生,难得自在,故称为缚。”《菩提心论》:“凡夫执著名闻利养资生之具,务以安身,恣行三毒五欲;真言行人诚可厌患,诚可弃舍。” 新译《仁王经·下》:“恶比丘为求名利不依我国。”《佛学大词典》:“【名利】……故佛教各宗派皆强调修道者宜深戒名利,以免丧失清净菩提心,而阻断成佛之路。”可见,贪图名闻利养的“僧人”才会堕入恶道,如释迦牟尼在世时的提婆达多。所以,误解2中的话在佛经里应该是没有的。

 

3、误解:提婆达多当年在世,处处障碍释迦牟尼佛,他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背师叛道。地裂开了,他是生身(不是死)堕地狱,他造的罪太重了。可是佛告诉我们他确确实实堕阿鼻地狱,他在阿鼻地狱受不受罪呢?不受罪,提婆达多在阿鼻地狱里面那个日子就像在忉利天一样,他在那里享福,地狱里面还有享天福的人。为什么呢?他是恶心造了善事,《了凡四训》里面讲的,偏中正。做了什么善事呢?成就释迦牟尼佛忍辱、禅定、般若,把释迦牟尼佛的智慧、德行、福报大幅度的往上提升了,他做的是这个善事。可是这个善事不是他有心做的,他想害释迦牟尼佛,哪里想到把释迦牟尼佛的德行智慧往上提升了。所以从他的立心,他堕阿鼻地狱;他帮助释迦牟尼佛,成就释迦牟尼佛,他受的是好果报,在地狱里还是享天人的福报。这些境界都是属于不可思议的境界,我们凡人很难想到。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提婆达多如是等类,退失静虑,乃至堕于无间地狱,受无量种难忍大苦。”所以,所谓“提婆达多在阿鼻地狱像在忉利天一样享福”的说法是与佛经相违背的。尽管佛家认为提婆达多罪恶多端,受到恶报是应该的,但同时佛家认为一阐体提人也能成佛,如果提婆达多经过善行的修持也一样可以成佛。《法华经》中提到佛也为提婆达多授记,说提婆达多今虽为五逆罪,在无间地狱受无量苦,但因为在入地狱前生起了一个善念,经过地狱痛苦的煎熬等过程和时间后,经过自己的修行,最终将成佛,号天王如来。《法华经》:“告诸四众,提婆达多,却后过无量劫,当得成佛,号曰天王如来。”

 

4、误解:你用不正当手段夺得来的,依旧是你命中所有的。你命中没有,你试试看,你去抢,抢人家,你看看你能不能抢得到?你命里头没有,你还没有动手,已经被警察抓去。换句话说,你能够偷得到、你能够抢得到、你能够霸占得到,统统是命中所有,不用这些手段也得到,那你何苦?

 

佛家的因果律是因缘和合而生果,而不是宿命论。“因缘和合”中的因缘可能是善因缘,也可能是恶因缘,正常的劳动所得是正常善因缘得到的结果,非正常劳动所得是恶因缘得到的结果。如果统统是命中注定,那么人就没有任何主观能动性来改变自己了,应该“偷”、“抢”、“霸占”以及其他正常的手段都是命中注定的,人怎么还会有选择手段的余地呢?关于主观能动性,《般若经》:“一切法中,心为善导。”所以,“统统是命中注定”的观点与佛家强调主观能动性的法理相违背。

 

5、误解:“观音”就是指上帝的“声音”,我们循著这上帝的音流追溯回去,与他合而为一。我们就是这个音流所创生,所有宇宙万物也都是由这本质所创生,他是宇宙中极大的力量,我们称之为万能的上帝。“观音”就是观创造宇宙万物的振动力、聆听上帝的“声音”。“他在万物之内振动,并且长养整个宇宙。这个内在的旋律可以治愈所有的创伤,满足所有的欲望,及平息一切世俗的渴求,他是全能且充满爱力。因为我们由这个声音创生,所以与他沟通会带来心灵的平静及满足。听过这个声音之后,我们整个人会改变,我们对于生命的想法会整个大幅度改善。”

 

这个说法首先陷入了第一因创世主(自在外道)之中,认为“观音”中的“音”是万物的创造者,而佛家认为宇宙是没有第一因的。问题中的“音”是在比附佛家所说的“真如佛性”。真如佛性有体,有性(相),有用。其用(即用大)为善,《大乘起信论》:“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故。”所以,“这个内在的旋律可以治愈所有的创伤,满足所有的欲望,及平息一切世俗的渴求,他是全能且充满爱力”是不可能的,因为“欲望和渴求”并非都是世间、出世间的善因果。

 

佛家的观音法门出自《楞严经》,说的是观世音菩萨于二十五圣众之中耳根圆通最为殊胜,耳根圆通即通过人的耳根体悟人的真心(真如)佛性(参见《十度纲要专题辅导·观音大悲行解脱门》)。

 

6、误解:谁要能借给我东西,就说明他以前是欠我的。我打了谁,也说明对方以前曾经是欠我的。

 

这个观点片面认为人只有业报(果报),从而为自己做坏事或不行善找借口,却没有考虑到人还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如果人仅仅是业报而没有主观能动性,那么人的修行就没有可能了。就是因为佛家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才使修行成为可能。《般若经·五百六十八》:“一切法中,心为善导。”

 

三、学习《关于对因果律的误解》的重要意义

 

正确理解因果律,有利于我们很好的领会行善的重要意义,同时也避免了不正确甚至是做了坏事还强词夺理的观点与行为,真正提到自己的修行境界,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