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重用:南唐后主李煜的春花秋月之七宗罪-煮酒论史-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5 17:18:31
李煜同时写了一封《乞缓师表》,这篇文章写得情真意切,一个苦苦哀求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呼之欲出。千年之后,我们再读起这篇文章,依然感到一股按捺不住的辛酸……

该说到这一部分的主角李煜了。

后世的人提到李煜,大部分会用“悲情”来描述,就他自己来说,大约也会觉得颇为冤屈:自己诚心礼佛爱护臣子,闲来填词作曲,又未曾骚扰邻国,为何下场如此凄惨?所以在文学史上,“南唐后主”几乎就是天才词人和悲情君主的代名词,博得了不少眼泪和同情。

据野史记载,因为朝廷的权力争斗,大宋宰相卢多逊(详见后面赵普部分)被老上级赵普排挤,贬到朱崖去。卢多逊在那穷乡僻壤颇觉冤枉,神态恍惚之间,就看到了李后主的魂魄,衣冠如平时模样,后主问他:“相公何以至此?”

卢多逊叹息道:“冤枉!”李后主语气飘忽不定:“你觉得冤屈,那我冤不冤?”

这有点喜剧色彩,就像电影版的唐伯虎,争着比赛:谁有我惨?

后世文人对李后主的态度,于此可见一斑。

如果非要给李煜定罪的话,就是个“不作为”。历来和他并列的,还有前朝陈后主陈叔宝和后世宋徽宗,这些文艺青年倒没干多少坏事,却把国家误了。

公元937年七月初七“乞巧节”,江南李家出生一个男孩,这个小孩的到来令全家欢欣鼓舞,倒不是因为缺乏男丁——这个男孩上面还有五个哥哥。原因在于,这孩子长得很奇怪,史载:“阔额、丰颊、重瞳、骈齿。”

····这个长相可了不得,都是古时候圣人的特征,大禹、项羽等这类重量级好汉,都具有此类相貌,老百姓一看就立刻产生了信心,是天生的领袖。看到这个孩子,最高兴的人是他的祖父李昇。

因为李昇当时还没有登基,看到自己生出这样一个祥瑞的孙子,分明就是得天下的征兆。

李璟(当时还叫李景通)给儿子起名叫“从嘉”,因为他是在“乞巧节”这个特殊的日子出生的,从嘉节而生,所以才有了这个名字。其实我们知道“乞巧节”的由来,是关于某个幸运的放牛孩子的桃花运,这大概也预示了李煜绯色的人生之路……

李煜长到七岁的时候,他的爷爷,一代英豪老革命家李昇驾崩,他的父亲李璟即位,这样一来,李璟的那些儿子们也都水涨船高,升级成了王子。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也就是所谓的“国本”:谁来当太子?

李璟的大儿子李弘冀是个沉默寡言的年轻人,话不多,却很有城府,因为在“对(吴)越自卫反击战”中战功卓著,被李璟封为太子。李璟对这个儿子的期望是很高的,从他的名字就能看出来:弘冀!

这个名字有什么奇怪的?

还要从流行歌曲《东海鲤鱼飞上天》说起。当时和这首歌并列的,还有一首名曲,唱道:“有一真人在冀州,开口张弓向左边。”说的就是这个“弘”字。李璟希望这个预言能在长子身上应验。

人算不如天算,众所周知,后来这个“真人”应验在了赵匡胤同志的父亲——赵弘殷身上,李璟白忙乎了。

李弘冀这个假真人办事果敢干练,自有一套主意,有时候就引起了老爹李璟的不满,李璟写词之余,发起怒来,也会抡着棍子教训儿子,一边打他,还一边吓唬说:“你要是再不听话,我就把王位传给你叔叔晋王李景遂。”其实李璟也就是说说而已,他爱惜自己的儿子远胜于弟弟。有人考证说,李璟是想要遵从父亲李昇的遗愿,将帝位传给弟弟景达和景遂。其实,这只是李璟的虚晃一枪而已。因为他的几个弟弟当时都已经形成了势力,而李璟自己一介文人,除了是长子之外,没有别的优势。

所以李璟不得不先作出姿态,这也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和儿子们的性命,他之所以责打李弘冀,大概也有恨铁不成钢的意思在里面。本意上,李璟还是希望传位给儿子,否则也不会专门给他起这样一个名字,只可惜李弘冀会错了意!

李弘冀一听父亲的威胁,心想:“好啊,死人是没有资格继承王位的!”

于是李弘冀买通了李景遂身边的侍从,趁着李景遂满头大汗打球归来要水喝,在水里下了剧毒,可怜的李景遂莫名其妙就被侄子毒死,而且毒药分量不轻,他的尸体甚至还没有入殓就腐烂了。

对于弟弟的暴毙,李璟也心知肚明,并没有去深究,这也是他计划传位给儿子的证据。

李弘冀铲除掉一个障碍之后,目光就瞄准了下一个,这就是长相古怪的李煜,都说这个长相的人会当皇帝,李弘冀深感不安!

李煜又何尝不知道自己引起了哥哥的嫉恨,为了保命,他只好寄情于佛学和文字,一心一意躲避到自己精心营造的艺术殿堂之内,他大概从来没有想过去当皇帝,所以自号“钟隐”,别号“钟峰隐士”、“莲峰居士”等等。

这个时间他的代表作最典型的就是《渔夫》,其中所描绘的生活,不但远离了宫室内刀光剑影的权力争斗,甚至也远离了人间烟火,浑似天上神仙,远离红尘烦恼。

他写道:“一壶酒,一杆身,世上如侬有几人。”又在另一首诗里反问道:“谁能役役尘中劳,贪合鱼龙构强名?”

这一段时期对于李煜来说,是他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残酷的权位之争,将这样一个多愁善感的青年推向了五光十色的文艺世界,他生命中遗传自父亲李璟的天分,在老师冯延巳的培养下,迅速成长成熟。

一个真正的帝王——词中之帝,就要登上历史舞台了!

李煜的才能是多方面的,虽然他是以词闻名,但是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也是不可多得的天才。他的书法初学柳公权,次习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将各家技法融会贯通,标新立异自创“金错刀”字法,这种笔法“落笔瘦硬而风神溢出”,被后人誉为“倔强丈夫”。最出彩的地方在于,有时候兴味所致,抛笔而起,用卷帛濡墨挥写,写出来的字如游龙惊鸿,被后人誉为“撮襟书”。

李煜身上遗传了李璟的文艺细胞,李弘冀则隔代遗传了祖父李昇的果决智慧,如果李弘冀登上皇位,那么对南唐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是李弘冀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不知道是报应还是内心有愧,反正早早去世了!

同时,李煜惊奇地发现,他的几个哥哥也早都死掉了,也就是说,李璟驾崩之后,他将以最年长的皇子身份登基,成为九五之尊,李煜时来运转。

一个人的幸运,却是一个国家的灾难。

历史上不乏为了达到目标而不惜韬光养晦深深隐藏的奸雄,比如说鼎鼎大名的王莽,为了获得一个好名声,辛辛苦苦伪装了很多年,赢得“圣人”的名号,获得权位后,方才露出獠牙。

可是李煜不是奸雄,他身上没有李昇的隐忍与智慧,这就带来了身份上的错位——文艺青年来治理国家,身边又缺乏前朝留下的名将能吏,导致国家成了一盘散沙,也该赵匡胤感叹运气好!俗话说得好:“两人智慧胜一人。”反过来说,几个人的力量加起来,误国误民的效率也就要高一点。李煜另一个致命的地方,就是他娶了两个好老婆。这两个老婆是姐妹俩,被后来人分别称作大、小周后。

大、小周后的父亲周宗是南唐的功臣,所以他的女儿嫁给李煜也是正常的政治联姻。不过令李煜喜出望外的是,与大周后婚后才发现,原来在诗词书画乃至音律方面,两人称得上棋逢对手。文艺青年都知道,很多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两人总可以“心有灵犀一点通”,四目相交,破颜一笑,那种知音的感觉,简直是爽坏了李煜。

这个时期,李煜写下了大量的文字来记载这种小资生活,二人的感情由男女异性相吸升华到了精神层次的“同志”关系。李煜的才华固然令大周后敬佩,大周后的天资也令李煜惊叹不已,她曾经在一夜之间编成两支曲子——《邀醉舞破》和《恨来迟破》,也曾经借助残谱复原了*天子李隆基的最爱——《霓裳羽衣曲》。

只可惜天妒红颜,公元964年,大周后身染重病,李煜想尽办法也未能治愈她,缠绵病榻的大周后当然不可能和李煜一起研究诗词歌赋了,李煜的精神世界逐渐荒芜。正好此时,大周后的妹妹,也就是李煜的小姨子进宫了。

小周后和姐姐长相类似,青春年少的活力又胜出几分,所以颇得李煜的喜爱。她看到李煜的所谓“重瞳”,就忍不住说:“今天方才见到真正的重瞳啊!”李煜一语双关地回答说:“所以我一直就很崇拜大禹,他娶了姐妹两个做皇后和妃子,他的皇后和你姐姐名字一样,都叫作‘娥皇’。”

话说到这里,智力超人的小周后当然明白什么意思,所以不久之后,两人就偷偷往来起来。有一次大周后看到妹妹,就问她何时进宫来的,小周后全无心机,回答说早就进来了,是姐夫接我过来的。

大周后深深叹息一声,知道了怎么回事,闭眼流下伤心的泪水,病情也加重了几分。再后来,李煜的儿子因为受惊得病,很小年纪就夭折了。这两件事对大周后的打击是巨大的,令她一蹶不振雪上加霜,不久之后就去世了。

小周后的奢侈和情调,并不比他姐姐差多少,李煜再次沉迷在温柔富贵的迷梦中,国家大事放到一边不予理会。李煜的种种荒唐行径,激怒了朝中一些忠心耿耿的大臣,除了前面提到的潘佑、李平之外,还有就是大理寺卿萧俨,此人乃三朝老臣,一贯疾恶如仇,敢想敢说,是令李煜和他老爹李璟十分头疼的人物。

不过李家父子有一个法宝,就是“犀牛皮”,说得文化一点就是“耐谏”:你说你的,我听听就算了,过后依然如故。想当年李璟在位的时候,为了宴饮歌舞,专门建造了一座百尺楼,建成之后大家都很高兴,国泰民安,祥瑞啊!

群臣们发挥聪明才智,拼命赞美歌颂,只有萧俨黑着脸站在一边良久不说话,最后硬邦邦甩出一句:“只可惜楼下少了一口井!”听闻此言,李璟被戳到了痛处,脸色大变,勃然而怒,将萧俨贬为舒州判官。

这件事用现在的话总结,可以叫作:“一口井所引发的官场地震!”

为何李璟对一口井如此介怀呢?这个故事和前面所提到的孙皓有很多类似的地方,说的是陈朝后主,陈叔宝,此公“生于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从小就浸淫于六朝金粉和秦淮风月的旖旎,文笔也不错,代表作就是人人皆知的《玉树*花》。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派江湖人称“江神”的杨素督造战舰(历史惊人地相似,木片也漂到了陈朝境内,同样没有引起注意),五路大军沿江而下,准备灭掉陈朝,带头的就是名将韩擒虎。

陈叔宝不怕,他断言:王气在金陵……他们又能怎么样呢?

现实是残酷的,不久之后隋军兵临建康城下,前方一日之内数次急报,陈叔宝这个货真价实的唯心主义者,充分发挥了“掩耳盗铃”的精神胜利法,拿到奏报看也不看,急忙塞到床下,继续歌舞宴饮。

隋军如入无人之境……

韩擒虎的士兵破城之后,却找不到罪魁祸首陈叔宝了。细细搜索一遍,发现了一口井,对着井口喊话,也没有回答,于是士兵就喊:“再不出来就要往下扔石头了!”井底的陈叔宝一看精神胜利法失效,只好呼告求饶。

隋军抛下绳子,往上拉的时候觉得特别沉重,上来后才发现是三个人——陈叔宝和他的宠妃张丽华、孔贵妃。

这一口井见证了陈朝的亡国,也见证了陈叔宝的人格沦丧。所以萧俨说“差一口井”,就是暗含讽刺:以后皇帝您要是因为骄淫奢侈亡了国,也可以跳下去躲一躲。

李璟脾气再好,能不生气么?

现在看到李煜比他老爹更加荒唐,萧俨坐不住了!有一次他进去找李煜奏事,李煜一边和嫔妃下棋,一边漫不经心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萧俨忍了很久,终于爆发出来了,上前一把掀翻了棋盘,瞪着血红的眼睛怒目而视。

对弈的嫔妃吓得大气不敢出,默默退到一边,李煜也颇觉尴尬,缓缓站起来,短暂沉默之后,干着嗓子虚张声势指责萧俨:“大胆萧卿,莫非你要做今日魏征不成?”

萧俨老头今天反正是豁出去了,昂首大声答道:“老臣岂敢以魏征自比,不过陛下,您也并非唐太宗转世之身!”这时李煜的所有才华都不好使唤了,张口结舌良久也奈何不了萧俨,只好悻悻作罢。

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李煜的失败,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性格。他生长于深宫,也没有经过军事历练,登基之前的政治经历更是空白,所以连自己手下稍微强悍的臣子都无法驾驭,管理能力一塌糊涂。

或许毛泽东的评价是一针见血的,主席说:“南唐李后主虽然多才多艺,但不抓政治,终于亡国。”又说:“历史上当皇帝,有很多是知识分子,是没有出息的。隋炀帝就是一个会作文章、诗词的人。陈后主、李后主都是能诗能赋的人……一些老粗能办大事,成吉思汗、刘邦、朱元璋。”

李煜的懦弱,终于结出了恶果,南唐现在是“黑云压城城欲摧”。

南唐是一块肥肉,早在柴荣时代,赵匡胤就曾经为此流血流汗,当然他的血汗没有白流,柴荣的东西后来都成了他自己的,这令人欣慰。灭掉北汉前后几年内,赵匡胤都没有闲着,他做了几件看起来似乎不是很光彩的事情。

先是派遣一个少年僧人到南唐去。这少年是个佛学天才,不光基础知识扎实,而且口才特别好,用佛家话语说就是“辩才无碍”,几乎达到了口吐莲花的地步。作为领导干部来说,有爱好自然就有弱点,所以赵匡胤这个安排确实击中了李煜的软肋。

少年渡江到达金陵拜谒李煜,两人交谈之后,李煜当即惊为天人,以为是上天派来为自己指导工作的天使,推崇其为“一佛出世”,尊称为“小长老”。小长老带着政治任务前来,确立地位后立刻开始开展工作。首先,向李煜灌输“六根四谛”、“轮回转世”、“因果报应”等基本概念,告诉李煜,只要勤于礼佛,铸造佛像修建庙宇,自然会得到好报,国家太平,自己百年之后也会轻松拿到极乐世界高尚沙龙的入场券。

这方面李煜极富于行动力,次年立刻命令国内崇修佛寺,宫内广署僧尼精舍,大量召集徒众。他和小周后还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就是礼佛,非常虔诚地磕头,以至于脑门上都结了硬痂。

小长老的目的有二:一是迷惑李煜,让他陷入虚无的世界观中,荒废朝政。二是通过佛事大量消耗南唐财力,使其国库空虚,难以抵抗大宋的军队。所以,小长老自己的生活也很有情调,极为讲究。

有一次,李煜看到这位“天使”穿着极其昂贵的红罗绡金法衣,忍不住发问说:“佛家讲究的是苦修,古来罗汉修行时,都刻意粗茶淡饭来磨炼心智,以去除尘世的分别心,法师你现在穿得如此富贵奢侈,是不是和戒律抵触呢?”

小长老微微一笑,答道:“陛下没有读过《华严经》吧,不知道佛也爱富贵!”

李煜无言以对!

这大概也是李煜一生中最难解开的谜团了。自己一生如此虔诚礼佛,甚至对于那些毁坏戒律的僧尼也不加罪责,只让他们礼佛百次,自然会被佛*化。这一切,却换来一个阶下囚的下场,国家危难之际,为什么佛祖菩萨不凭空涌现施以援手?

他对佛祖虔诚到何种程度呢?有一次和小周后一起巡视僧舍,看到一群小沙弥正在削制“厕简”,古时候人上完厕所没有手纸可用,就用竹木削成薄片刮一下即可。李煜一想厕简虽然小,但是却关系到法师的身体安全,法师是佛祖在人间的代表,不可怠慢!就拿起一支摸了摸是否光滑,生怕毛刺划伤了法师的臀部,这还不够,他又在自己脸上刮了刮,觉得足够光滑方可。

觉得可笑?其实不然,在李煜心里,他这一下发慈悲心关怀出家人,功德是神圣得不可思议的,他浑身笼罩着圣洁的光辉,用刮屁股的的东西在自己的龙脸上刮了几下,内心颇觉自豪。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被饿死的梁武帝,这位仁兄比李煜有过之而无不及,最后还得意扬扬地问达摩禅师:“我修庙铸佛,功德多少?”不料国际友人达摩毫不给面子,别过脸说:“无有功德!”估计梁武帝当时被唾沫猛呛了一下。

再来看看河对岸的赵匡胤吧:大老粗,作诗水平差不说,对佛祖还不尊重。有一次老赵到寺庙里去,看着佛祖笑眯眯的金身犯了难,问老和尚说:“我还拜不拜?”试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要皇帝俯下身子去拜佛,他觉得有点别扭。

老和尚煞是机敏,当即上前说:“现在佛不拜过去佛!”说白了就是县官不如现管,您现在是帝国老大,对百姓来说就是佛,不用拜了!这个马屁拍得好,赵匡胤龙颜大悦,呵呵一笑扬长而去。

在李煜眼里这简直太荒唐了,一个凡夫俗子,居然,居然自称“现在佛”!这是要遭天谴的!

可是,就是这个人,却灭掉了李煜的王国!

小长老入南唐不久,有一个人逃到大宋去了,他对大宋的天子说,觉得在南唐干下去也没什么前途,大宋蒸蒸日上,英雄有用武之地。其实是南唐没有给他机会,因为这个人——樊若水(有人说叫“樊若冰”),他是个超级落榜生!

樊若水在南唐考了好多次进士都没有中,就觉得自己明珠暗投怀才不遇,生出了怨恨的心,为了让国家后悔,他决定干点大事。
这件事告诉我们,做好落榜考生的思想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否则会危害国家的安全。将大唐江山搞得分崩离析,然后迅速进入五代十国混乱岁月的黄巢;上帝的“弟弟”、广东落榜生洪秀全,都是此类人物的代表。

为了获取一点政治资本,樊若水审时度势,对大宋朝的军事需求进行了分析,结论显示,大宋下一步肯定要渡江而来*金陵,那么渡江的水文资料就是不可或缺的。樊若水这个人,说他叛国投敌也好,说他卖国求荣也好,不可否认,他的眼光很好,先一步站在买家的立场考虑问题,很有商业头脑!

打定主意之后,樊若水就隐居到金陵西南的采石矶,开始了“笑傲江湖”的悠然生涯,每天驾着小船前去垂钓,晚上就住宿在山间佛寺。当然这一切都是表面现象,事实上他怀里揣着大团丝线,晨昏交替之际,一段系在江边,一段放在舱中,测量江面宽窄。同时,在丝线上绑上石块,穿梭两岸,反复测量不同时段的江水深度。

得到第一手精确数据之后,自学成才的年轻地理学家立刻偷渡到大宋,将科研成果献上。果然不出所料,赵匡胤一看大喜,特批其参加进士考试,为国立功自然是有加分的,所以樊若水顺利中举,授职舒州军事推官,专门从事间谍地下活动。

安定下来之后不久,樊若水有点思念老婆和老娘了,但是作为叛国贼,他当然不敢明目张胆回去,所以就奏请太祖帮忙。太祖一听,这个好办,立刻诏示李煜,将樊氏婆媳护送到大宋领土来,这两人此时已经被李煜软禁了。

一得到这个消息,南唐群臣气得哇哇乱叫,叛国间谍家属居然还要大摇大摆送出去,国家尊严何在?但是李煜心里是另一套想法,他反而是觉得庆幸,还好当初只是软禁了婆媳二人,没有杀掉,否则赵家天子雷霆之怒,以此为借口兴兵*,岂不是因小失大?

于是叛国贼家属被奉为上宾,李煜派特使携带礼物将二人专程护送到大宋。

和他的父亲一样,李煜对赵匡胤的示弱早已不是第一次了,在赵匡胤的鼻息下战战兢兢,对方的一个大喘气,就能把他吓得好几天睡不着,血压上升心跳加剧。

李煜登基之初,根据惯例要举行典礼,封王晋爵大赦天下。礼仪官根据礼书,在宫门前竖起七丈的高杆,上面站立着四只四尺多高雄赳赳气昂昂黄金饰顶的木鸡,鸡嘴里衔着七尺绛幡,下面是华美的彩盘,用绛绳系着。

这就是所谓的“金鸡消息”,是大赦和招安不可少的道具,《水浒传》里所说的“六六雁行连*,只等金鸡消息”,说的就是这个仪式。

远在千里之外的赵匡胤却不高兴了,立刻召见南唐进奏使陆昭符,怒气冲冲责问说:李煜为何敢用“金鸡消息”这种天子专属的仪式,你们把我放到什么位置了?陆昭符这个人脑子很好,立刻赔笑解释:我们南唐本来就是中原属国,国主嗣位,哪里敢越级使用道具,我们那个不是“金鸡消息”,充其量,也就是个“怪鸟消息”而已。

赵匡胤被陆昭符的诙谐逗乐了,呵呵一笑,此事作罢。

与此同时,李煜却感到一阵莫名其妙的恶寒蹿遍全身,他知道是老赵发怒了,急忙派遣使者带着礼物前去解释此事,同时写了一封诚惶诚恐的《即位上宋太祖表》,在里面把自己描绘成一个不谙世事的书呆子,来衬托赵匡胤的伟岸英明。对林仁肇来说,这不啻是一场豪赌,赌赢了,李煜可以长久做他的太平天子;赌输了,林仁肇全家就要搭上性命,李煜倒也没什么损失。

林仁肇此举,令人不得不想起北汉的刘继业,当初大宋退兵,刘继业就曾劝刘继元出兵*辽国,这两个人的思路一致,都是本着一颗赤胆忠心为国效劳,下场也差不多,不知道其中是不是隐含着什么历史规律呢?

李煜并没有被林仁肇感动,他立刻拒绝了这个提议,为了防止林仁肇莽撞行事,惹恼了老赵,立刻将其调往别处。

但林仁肇的坏运气并没有到此为止。

李从善(李煜的弟弟)羁留大宋期间,赵匡胤经常召见他谈心。某次“偶然”走到一处殿堂,赵匡胤指着墙上的一幅画像问李从善:“你可知道此人是谁?”李从善盯着画像看了一会,迟疑道:“似曾相识。但却说不出具体的名号来。”

赵匡胤呵呵笑道:“此乃你们江南名将林仁肇,早就归附我朝了,以此画为凭,约定了归服日期,我也给他安排了一处美宅,你觉得如何?”李从善听闻此言大吃一惊,国之良将居然阴投敌国,这还了得,不知道哥哥知道与否?

回去后立刻写了封密信,交给李煜。

李煜不傻,他想得到这是个阴谋,但是这个人性格懦弱,随之而来的就是办事没有原则,听信谗言。又是那个张洎,此人没有别的爱好,就是喜欢看别人比自己过得惨一些,在一边煽风点火,说什么错杀一个林仁肇不要紧,但是让他漏网了,风险系数太大,国家顷刻之间就会覆灭。

李煜点头,“鸩杀林仁肇”,就是赐了一壶毒酒。

千里之外的赵匡胤露出了得意的笑容——遥控杀人成功。其实所谓的计策无所谓好坏,就看它的适用对象,只要用得适当,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司马懿智商不低吧,但是被诸葛亮的空城计镇住了;反之,如果用空城计来对付莽夫张飞,多半要失败的,张飞会大吼一声道:“莫要理会那弹琴鸟人,径直取了城池罢了!”

资料有了,障碍也除掉了,赵匡胤正式操刀,拉开攻取南唐的序幕!

还是老问题,要攻打人家,理由必不可少,这出兵理由就像皇帝的新装,人人都知道怎么回事,但是没它还真不行。

赵匡胤接连两次派遣使者,以礼相请李煜:头一次说要他“助祭”,摆明了就是要他以降王的身份出席祭天大典,李煜说我身体不好,下次吧!第二次,赵匡胤依然派人邀请他“同阅”祭天牺牲,李煜以同样的理由拒绝了,令大宋的使者十分不舒服,张牙舞爪发了一通脾气,然后又*裸地威胁:“……天子发怒,就会挥师渡江……”

李煜觉得不妙了,就和臣下一起发誓说:“如果宋军*,我将穿上战甲,亲自督促将士,背城一战保存社稷。如果万一失守,就将珍宝聚集起来焚烧毁掉,就算死了,也不做他国之鬼!”

赵匡胤听了这个誓词,哈哈一笑说:“他只是说说而已,徒有其言,必无其志,他要是这样厉害,那么陈叔宝和孙皓怎么成俘虏了?”可见在太祖心里,李煜和这两位亡国仁兄没有任何分别。

没有把李煜召来,但是出兵理由找到了,什么理由呢?“倔强不朝”!

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别无选择的赵匡胤只好出兵。考虑到王全斌在四川的错误,这一次赵普建议可以派在四川表现优异的曹彬统领,曹彬仁爱厚德,绝对不会滥杀无辜,从而引起无尽的麻烦。赵匡胤表示同意,临出发之前宴请众将,叮嘱之后,他神色严肃地取下一柄宝剑,亲自授予曹彬,告诫他说:“副帅以下,如有违抗命令者,你可将其就地斩首,无需奏报朝廷!”这个命令让众将不寒而栗,也定下了江南之战的基调!

宋军派出了三支力量:曹翰作为先锋,首先重创了沿江的南唐守军;另由曹彬和潘美各率一路大军,池州会师再攻采石,进逼金陵;同时动员了吴王钱俶,从太湖出发夹击金陵。南唐那边,一开始根本没什么准备,宋军到达池州时,南唐军队还没有意识到战争就要开始,以为是宋军的例行巡逻,老大哥前来,拿出酒肉招待一番。

但这一次有些不一样,宋军吃饱喝足后竟亮出兵刃要打架,南唐军惊慌失措,守将弃城而逃,宋军就这样兵不血刃攻取了池州。熟知水利的樊若水被任命为池州知州,协助大军在长江上搭建浮桥,因为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只用了三两天就搭建成功,堪称战争史上的奇迹。

前方战事正酣,李煜却还在后方自作聪明,接连两次派出两路人马,携带真金白银去大宋纳贡,希望赵老大可以高抬贵手,就像当年柴荣放过他父亲一样。

宋军在长江上搭建浮桥的消息传到南唐,李煜觉得很纳闷:长江风急浪险,不坐船过来,宋军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急忙召见足智多谋的张洎,这人读书多,有学问,害人是一把好手,但是用现在的话说,缺乏创造性思维,纯属应试型人才。他思考片刻后断言:“我自幼熟读古书,书上没有记载过造浮桥渡江之法,宋军纯属胡闹。”

李煜觉得踏实了,点头说好,我也觉得这纯属儿戏。

是不是儿戏,很快就见分晓了,宋军踏着浮桥源源不断迎上来,李煜这才害怕了,急忙调遣手下用得上的大臣,火速领兵赶赴前线,但因为平时缺乏训练,将领不能准确把握战场态势,导致贻误战机,落得惨败的下场。

李煜知道自己已经被逼上了绝路,无论如何示弱哀求,赵匡胤都不会撤军的,便索性下诏和大宋决裂,放弃“开宝”年号,使用干支纪年。他甚至偷空给吴王钱俶写了封信,回忆起了往日两国打打杀杀的“浪漫”岁月,说以前咱们是有点不愉快,但是唇亡齿寒的道理你懂吧,今天没有了我,以后赵家天子要是反过来对付你,你也只不过是汴梁城里的普通群众而已。

钱俶哪里敢回信,在这方面他是高度机敏的,堪称标兵,也因此获得了赵匡胤无上的宠信,达到一个臣子荣耀的巅峰,甚至在赵匡胤当朝的时间内,都没有强行将他的吴越纳入版图。

李煜没有收到钱俶的回复,这就好像发了一个烂帖,根本就没指望有人来顶帖一样。

李煜继续安置自己的人手,一个政坛新贵走进了他的视野——皇甫继勋,此人根正苗红,出身名将世家,其父皇甫晖当年厮杀战场,受伤后被赵匡胤的军队俘获,为表明对南唐的忠心,拒不接受治疗,慨然殉国。

为了表彰皇甫晖的忠烈,南唐朝廷重重赏赐了他的后人,皇甫继勋陡然富贵起来,成为金陵的三大富豪之一。现在李煜死马当作活马医,认为名将之后天生就会打仗,于是授以兵权,让他来担当守城大任。

现代人说“细节决定成败”,李煜就忽略了一个细节:皇甫继勋当年跟着他父亲在前线参加滁州大战,因为胆小懦弱怯于厮杀,气得他爹回身打他,多亏躲得快,才没有被击中。现在皇甫继勋享受了这么多年的富贵,更加没有战斗勇气了。小说里写的剑客,谈恋爱之后,他的血就不再是冷的了,他的剑也就不再是冷的了,有了牵挂迟疑。皇甫继勋的懦弱程度和富贵程度成正比,就像某些有钱人的吝啬和资产成正比一样。

皇甫继勋领命之后,即刻行动起来:召集赛龙舟的选手组成“凌波军”;让有钱人雇用市井亡命之徒组成“自在军”;召集种田的农户,穿着白纸做成的战甲,以锄头镰刀为兵器,号称“白甲军”;将全城的老弱病残召集起来,组成“排门军”。

这几支大军的战斗力可想而知,不过皇甫继勋也就是做个样子,他心里有自己的小算盘,宁愿做俘虏享受富贵,也不想困守孤城战死疆场。在他心里,无时无刻不盼望着大宋的军队势如破竹打进来,好结束这郁闷的生活。

每当听说前方宋军节节进逼,他就忍不住面露喜色,如释重负地说:“你看你看,我早就说了我们打不过的,让我说对了吧?”手下的人实在看不惯这种乌龟似的守城之法,准备偷偷出去偷袭宋军营地,被他知道了,赶紧把这群破坏和平的“害群之马”关押起来,狠狠鞭挞杖责。

为了不让皇帝分心,他还扣押了所有的战报,静静地等待着投降。

李煜也没有闲着,在后宫加紧备战,现在他已经忘记了当初“身披战甲,督促将士”的誓言,开始发挥自己的特长,专门开辟净室宴请高僧,以小长老为首,召开*讲解佛经,希望可以挽救国运。

除了佛教界人士,还有道家人士专门入宫,讲解《易经》六十四卦,宣讲天道循环否极泰来的道理。

这样运作了一段时间后,李煜想要看看效果如何,就让宰相陪伴,“坐上城楼观山景”,登楼举目四望,李煜倒吸一口冷气,吓得几乎掉下马来。只见远处战舰密布,旌旗林立,当然,上面绣的全是大宋的标志,或者是“曹”、“潘”二字。

被人欺骗的感觉是很不好的,特别是在军国大事上。李煜脸色铁青地回去,召见皇甫继勋,质问他为何对前方的战况没有及时通报。皇甫继勋倒也镇定,危急时刻仍不忘给李煜做思想工作。

他告诉李煜:“北军实在是凶猛,我们肯定挡不住,就算我天天把战报送上来,只不过让陛下您空担心而已!”差一点,他就要像当初北汉的郭无为一样,说出“投降吧,我早就说过撑不住的!”这样的话来。

李煜盛怒之下,也顾不得佛门不杀生的戒律了,斥责皇甫继勋贻误军机欺君罔上,推出去砍了!皇甫继勋早就激起了众怒,被内侍拖着出去,还没有到行刑地点,就被人拳打脚踢棍打刀砍,几乎被肢解一空。

别人靠不住,李煜只好亲自出马部署军事,派卫尉卿陈大雅乔装打扮出城去搬救兵,让镇南军节度使朱令赟到金陵来勤王救驾。

做完这一切,李煜文人爱幻想的毛病又发作了,觉得再努努力,没准结成城下之盟,赵匡胤捞一点好处就回去了。于是派遣文臣徐铉和讲解六十四卦的道家人士周惟简带着礼物到大宋去,希望凭借徐铉的口才,可以打动赵家天子。

李煜同时写了一封《乞缓师表》,这篇文章写得情真意切,一个苦苦哀求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呼之欲出。千年之后,我们再读起这篇文章,依然感到一股按捺不住的辛酸……

“……鸟兽,只不过是微小的生灵,依附人类也可以得到哀怜;君臣之间是大义之情,全心全意尽忠,难道就得不到怜悯么?如果令臣进退之迹不至于过分丑恶,国家宗庙不从我这里灭亡,实在是我的生死之愿啊……”李煜对徐铉寄予厚望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徐铉在南唐,乃至在大宋,都算得上是个人物。江左有“三徐”,其中徐铉是最负盛名的,此人文采好,人品也不错,口才更是名满天下,他在大宋有一定的影响力。

徐铉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属于南唐最典型的“优秀”臣子,学问通达,辞藻华丽,为人风雅有格调,但是缺乏实干精神,纯是个理论家。此人不信佛教,但是酷爱谈神论鬼(文人多有此好,苏东坡、纪晓岚也是如此),宋元笔记收录有他的《稽神录》,里面记载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

有个布衣蒯亮,九十多岁,是个大忽悠,徐铉《稽神录》里很多东西,都是这人吹出来的。有一次因为别的事情,蒯亮得罪了徐铉,徐铉好多天不理他,在路上遇见也不打招呼。蒯亮瞅准机会,趁着徐铉路过,就上前说:“刚才啊,我看到一位异人,背上长着一双肉翅,从大厅飞出去,升堂而去了。”徐铉一听大喜,赶紧掏出笔墨记下来,迅速忘记了和蒯亮的矛盾,待之如故。

其实徐铉如果有点基督教知识,就会这样记载:“某年月日,长翅膀的天使从俺家飞出……”

一个有点天真的文人,是不是?

大宋的士人一听徐铉要来,忍不住集体惶恐——传说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口舌如剑锐不可当。照惯例,东道主需要派一名官员陪伴,称为押伴官,但是慑于徐铉的威力,满朝读书人竟然无一人敢担当此任,只好去请示最高领导赵太祖。

太祖说:“好了,你们别管了,朕来处理此事!”

过了一会,大内宦官出来宣布,让殿前担任警戒工作的士兵进来,把他们的名字递上去,赵匡胤御笔随意一点:就是这小子了,让他去担任押伴官。满朝官员被这个决定搞得目瞪口呆——这小子大字不识几个,更是笨嘴拙舌,他有能力对付徐铉?

只有太祖胸有成竹,在他眼里,天下读书人都差不多,不足为惧。他这一招看似鲁莽,实则精妙,暗合了骑青牛的白胡子老头的思想——大巧若拙。果然,徐铉见到这个接待自己的押伴官,一开始吃饭,就铆足了劲机关枪一样说个不停,史载“词锋如云”,场面相当激烈,看得周围那些读书人心惊肉跳,徐铉知识渊博用词精妙逻辑严密,大家根本不晓得如何应付。

这位押伴官当然也听不懂,所以整个过程中他只做两件事,就是微笑加点头:对,徐骑省说得对,我没有意见!

第一天徐铉还斗志旺盛,再而衰,三而竭,后来累得快吐血了,那位仁兄依然微笑点头,此刻徐铉才回过神来:这一次首战失败,情形不妙啊!

到汴梁之后见到太祖,徐铉按照提前草拟好的腹稿,开门见山指出:大宋天子师出无名!接着开始论证自己的观点,说李煜才华横溢天生奇才,精通佛理仁厚爱物,以礼仪教化臣民,而且爱好和平,再加上多才多艺,简直是完美的人……这番夸奖太过分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一份悼词。

赵匡胤早听说李煜有才,就说那你把李煜的得意诗句给我念两句,徐铉吟出两句:“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赵匡胤呵呵笑笑,说没什么嘛,穷酸读书人的风格。徐铉此来,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也略带挑衅地说:“愿闻陛下有何好诗?”

赵匡胤随即吟出自己早年的一首诗来:“欲出未出光辣达,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向天上来,赶却流星赶却月。”这首诗虽然粗糙,但是意境雄浑,颇有天子之气,徐铉不由暗自佩服。但是此行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所以,话题又回到了战事上,徐铉神态激昂指责太祖,说李煜以小事大,从来没有不恭敬之处,李煜如地,陛下如天,李煜如子,陛下如父,天可以盖地,父可以庇子,为何要兵戎相见?

赵匡胤读书不多,但是江湖经验丰富,立刻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反驳说:“你讲得很好,很到位,我和李煜之间确实是父子关系。既然是父子,大家就应该在一家,为何还要在两处吃饭?”

徐铉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应对。

不过他的勇气还在,临出发前,李煜说你要是到宋朝出使,我就暂时让朱令赟不要发兵,免得大宋说咱们没有诚意,一边谈判一边出兵,危及你的安全。徐铉大义凛然说:“没关系,正常准备打仗,我此行并没有打算活着回来!”

所以徐铉不依不饶,继续缠着赵匡胤单挑,说李煜身体欠安所以不能觐见,这不足以作为你出兵的理由!赵匡胤心里认准了一条真理——统一才是硬道理,说什么都没用。

他觉得跟这个倔强的读书人辩论也没用,有点生气了:搞什么搞,说个不停,完全不理会人家的感受!遂沉下脸色按剑而起,呵斥说:“别说了!江南国主什么罪?他没有罪!只不过一姓天下,我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

看到这个大老粗说出了实话,徐铉知道此行必然无果,只得和周惟简草草归去……

谈判破裂后,李煜手里还有三个人可以用——卢绛、刘澄和朱令赟,前者正在坚守秦淮水栅,脱不开身,只好让刘澄带兵去润州防守吴越钱俶,出发前照例赐宴,李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饱含感情地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刘澄身上。

刘澄当时也很感动,流着泪说,一定不辜负陛下的信任,以死效忠,坚守润州!

感动归感动,但感动不是金钱,刘澄回去后,立刻收拾家里的金银财宝,一车一车运往润州,他打定主意要带着财宝投降了,对外则宣称:我要把皇帝赏赐的财宝运到前线,赏赐给将士们。

到了润州之后,他拖延时间拒不作战,没办法,李煜只好急召卢绛率八千兵马增援润州。刘澄看卢绛来了,准备了大量财宝贿赂他,想要他一起投降宋军,卢绛看到润州无望,索性将贿赂赏赐给将士,带兵赶往金陵。

刘澄随后投降。李煜闻讯,诛杀其全家眷属。卢绛赶到金陵城外时,看到漫山遍野的宋军,顿感回天乏力,只好转战山林,打起了游击战。

只剩最后一个朱令赟了!他的运气也不好,辛苦策划的火攻,没料到风向改变反噬己身,最后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刹那间灰飞烟灭没了踪影,朱令赟投江自尽。李煜最后的希望破灭了,破城已成定局!

曹彬派人通知李煜:我们将在本月二十七日攻城,何去何从你自己选择。李煜回话说:“我准备派长子仲寓到汴梁去请降,不要着急。”曹彬在城外等了好几天也不见仲寓出行,再次传话:“令郎也不要千里迢迢到汴梁去了,只要屈尊出城到本帅帐下来,我们就停止攻城。”

李煜又以仲寓行装没有准备好为由推辞,说二十七日才可以成行。

这样婆婆妈妈拖延时间,把曹彬惹怒了,发出最后通牒:“不要说二十七日,就是二十六日也都晚了,你如果真的爱惜一城生灵,就抓紧时间投降!”

剑拔弩张,总攻就要开始了!

这关键时候,统帅曹彬却莫名其妙“病了”。

摘编自《大宋朝的妙人们》 作者:梵狮子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