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经理助理任职要求:因特虎:深圳的“理想主义”智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6/30 19:16:37
一个地方民间智库的惨淡生存

因特虎:深圳的“理想主义”智库


文/朱慧憬
<<新周刊>>第303期



抬头看天是理想主义,低头看路是现实主义。因特虎目前是既抬头看天,也低头找路,但是找不到路。



  “它与传统媒体合作筹办了深圳圆桌会议暨城市论坛,成为了这个城市当然的民间意见领袖;它与综合开发研究院筹办‘泛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跻身学术界大堂;它每周的网络热贴时常能放在市政府办公室的桌上,成为了政府各级的会议的座上宾……”

  这是2005年笔者采访深圳因特虎网站的文章开头。

  因为对深圳的关注,老亨、金心异、我为伊狂(都为网名)三个人共同建立了一个讨论一切深圳问题的民间网站——因特虎。随着网站虎逐步走红,他们也被媒体誉为因特虎三剑客而成名,2005年,记者见到他们在一起运筹帷幄着网站平台上日益壮大的民间思考力量以及背后的信息库、人才库,规划着一个深圳民间智库的未来。

  4年过去了,因特虎继续在折腾。

  有关深圳的民间蓝皮书每年在出,从《十字路口的深圳》、《深圳突围》、《深圳向南》到今年的《香港+深圳升级中国引擎》,因特虎始终定位自己是“民间智囊”,积极表达着民间对深圳深度思考的声音。从2005年开始,因特虎设计了两个半年论坛,每年的深圳市“两会”前,召集深圳官方和民间的学者,对政府施政进行点评和提出建言,这是“深圳圆桌”会议,下半年则是深圳商界对“深商概念”的研究和探讨,以求形成“深商”共识的深商高峰会议,两个论坛以及效仿北京天则所举办的双周思想沙龙,在深圳反响很好,活跃了深圳的公共空间。今年春天,金心异更是被省委书记汪洋问计省情,被鼓励要继续发挥民间智库作用,使民间智库成为广东竞争的软实力。

  相比之下,因特虎网站表现沉寂。网站创立7年至今累积的点击量是42万,而金心异自己另辟“江山”,写了一年博客,博客点击量已过百万。这4年,正如老亨所说:“我们有过把因特虎打造成中国兰德公司的宏愿,也有过为因特虎寻求商业资本注入的努力。我们甚至也向政府机构抛过绣球,向国内外基金组织打探过消息,虎友也有过收费模式的策划与建议……但是,总之,我们还是莫衷一是。”

  因特虎最初是一个讨论公共话题的理想主义者的集纳地,而他们遇到了所有民间智库都会遇到的现实问题——财政问题,被迫有一些停滞。正如金心异对这个团队的一句自我评价——“抬头看天是理想主义,低头看路是现实主义。我们目前的状态是既抬头看天,也低头找路,但是找不到路。”

成也深圳,败也深圳


  最初的因特虎是老亨一个人创立的BBS网站,借2003年网络舆论年的东风,邀金心异、我为伊狂两位当年的网络红人加盟,在公共话题领域迅速与传统媒体平分秋色,获得一定的话语权。整个2003年有关深圳的众多报道中,因特虎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名字,许多国内及海外媒体到深圳采访所谓“深圳定位问题”,三剑客是他们必然要见的采访对象。

  深圳,是一座特殊的城市, 它作为中国最早的改革试验田,是被无数青年人主动选择的一座城市。而深圳在2000年到2003年经历着高速发展后的停滞期和茫然期,政府和民间都焦虑地在找寻方法,“匹夫有责”在这里不是一句空话。对于一个变化着的“急先锋”城市来说,政府迫切需要智力支持,当体制内的专家受经验与教条的限制,无法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时,民间智库自然破土而出。这时候,因特虎这一聚纳民间建设性意见的平台自然走红。

  因特虎注册会员5000多人,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企业界、政府公务员界、学术界和媒体。这四大群体基本涵盖了深圳的精英阶层,代表着深圳的主流民意。而深圳的社会结构方式迥异于国内传统城市,与国内大多数城市中产阶级极其弱小的状况不同,在深圳,中产阶级成为这个城市最庞大的群体,其比例之高在全国无出其右。这群有产者的诉求一度集中在因特虎上,推动着深圳往一个公民社会的道路上走。

  因为深圳才有因特虎,而让人叹息的是,深圳毕竟只是南方的深圳,一个只关注深圳话题的网站无法获得放射全国的影响力,这点日益让走红的三剑客觉得不能满足了。“如果我们在北京我们想着办法去炒作,变成媒体红人变成公共知识分子而在各种场合发声音。但是深圳的公共空间很小,这种操作方式是不可能的。”

  三剑客中的我为伊狂2004年转身效力于香港媒体,而金心异多年一直效力于全国知名的财经媒体,在4年中,他们有着更宏大的视野、观察角度和野心,渴望着“套现”的现实利益刺激促使他们继续为理想搏命。

影响力套现的尴尬

  谁来为因特虎的影响力买单?通常,国内的非官方的智库机构,要么依赖境外基金会的资助,要么得依靠商业研究咨询项目的利润来反哺非盈利性项目。而在数年的寻找中,三剑客遵循着这些惯例,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买单者。

  他们找过风投,而风投对于这样一个点击量有限的地方民间网站是持保留态度的。他们想过找寻国外的基金会支持,而中国政府对此的不提倡让他们这步迈得非常谨慎。他们想成为中国的兰德公司,赚商业研究咨询项目的利润,而金心异认为“兰德”的学术研究是有范式,怎么研究出来、怎么操作、怎么卖,这一整套的体系需要投入资金去建立;同时,三剑客本身也并不是学者,他们自知“我们的研究报告不可能让专业的买家买单,我们只可能给大家提供眼前一亮的观点,而给人提供一整套的商业建议我们是做不到的”。他们找过企业,而中国企业资助公益性研究的政策环境尚不成熟,而且中国企业还没有形成资助公益性研究的观念和习惯。

  因特虎是凭讨论公共话题而出名的,因此他们的买家最直接的其实就是深圳政府。因特虎曾数次帮助深圳政府做项目研究,而获得两笔15万元的经费支持。深圳政府愿意支持“因特虎”的存在,但是有限的支持只是杯水车薪。师出无名,深圳政府无法给民间网站大笔资金投入。

  如果要保持网站的话题新锐而政治正确,保持网站的影响力和发展势头,这一切需要资金和精力的投入。比较出名的民间智库“天则经济研究所”依靠国外基金会支持的同时还要依靠商业研究项目的利润支撑。三剑客算过账,让网站扩大发展的费用最起码是50万。在没有这50万之前,他们只是一个理想主义团队,后面没有经济驱动,前面没有目标刺激,久而久之,理想主义终究都倦怠下来。

因特虎的“小酒馆”

  老亨最初的梦想是把因特虎变成一个10个人写帖子100人看的小众论坛,“那是一本网络版的《读者文摘》或者说是一个聊天的小酒吧”。可是思想金矿的力量与身边另两位思维激进的大侠(指三剑客的另两位)裹挟着老亨不由自主地增加投资、寻找投资、美化网页、寻找新话题、新思路……深圳让老亨看到了自己的“影响力”。

  经过几年的折腾,老亨说如今一切被打回原形,他承认,因特虎并不具备与蓬勃的影响力相匹配的组织架构。他说他们曾做过尝试,把因特虎的三人团队扩展成十人团队,通过增加核心成员来增加自己在各方面的商业人脉。但是松散的组织结构和不为利益的玩票特性,让十人团队凑齐开次会都无比艰难,于是,因特虎又恢复了三剑客的核心团队样子。

  在6年光阴里,三剑客都处在成家立业、养家糊口的年龄段,各自的事业也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理想主义卖命”是不可能常年为之的状态。老亨感慨:“金心异为写因特虎蓝皮书,短短数月,头发变白,一度状态非常不好。我为伊狂辗转择业,后来虽然作为专才被引进到香港就职,但是工作量之大,非我等寻常所能体会。我自己则为了出版人的梦想,辞去公务员,砸掉铁饭碗,去揽了深圳青年杂志的瓷器活。我们的诉求不完全一致了。”这时,因特虎的停滞之时,老亨想起的只是最初的梦想。

  “深圳城市就这么大,研讨来研讨去没人买单,那么我就自己买单吧。我乐于保存它,它是一个符号,它保留了一些民间资源和声音。我赚钱就靠工作,而因特虎当是我养着的一个宠物、一个兴趣爱好。”

  金心异曾经感慨四十岁的男人不能瞎折腾,4年来,这三个四十岁左右的男人在共同成长中找到了自己各自的位置,他们的道路开始出现了分野。如今,金心异工作之余摆弄着他的博客,表达着政治改良的热情;我为伊狂则在《南方都市报》的评论版找到了自己“理想主义传媒人”的一席之地。据说老亨最像商人,他一边经营着自己的杂志,一边坚守着因特虎。三个男人都十分珍惜在一起的因特虎时光,都说暂时休养生息,继续寻找合适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