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软件工程师 职责:江苏苏州市博物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4 03:50:47
江苏苏州市博物馆 清乾隆象牙人物群雕

此象牙为非洲象牙,色白偏黄,弧长204厘米,弦长177厘米,根部直径15厘米,斫刻萧、韩、王等将士人物58个,集车、马、刀、枪、旌旗、松树、凤凰等纹饰造型。根部有阳文篆体“乾隆”两字章一方,整体作品雕刻经;细致,刀法浑厚,布局妥帖,人物表情刻划极为生动。并附有红木座 ,视为北京做工。雕刻工艺繁复剔透,有较好的收藏及观赏价值。
该象牙原本为一对,新中国成立前武汉知名实业家李树棠先生从法国巴黎购得后运回香港,李树棠先生仙逝后由其哲嗣李远明先生运至台湾。李远明为收藏人的师长,此次展出为苏州博物馆的借展,李先生也是想借此展览能找到另一件失踪的象牙。能看到这件精美的牙雕作品机会十分难得,也十分幸运。









苏州市博物馆之吴塔国宝
苏州博物馆的“吴塔国宝”突出展示了苏州两座标志性佛塔虎丘云岩寺塔和盘门瑞光寺塔内发现的国宝级佛教文物,分“宝藏虎丘虎丘云岩寺塔佛教文物”和“塔放瑞光瑞光寺塔佛教文物”南北两个展室,仿八角形砖塔的展室格局和主次分明的布局形式直观再现了文物保存原貌,充溢着庄严圣洁的宗教情怀。
宝藏虎丘
云岩寺塔矗立在苏州虎丘山上,因而又称虎丘塔。原有云岩寺在清咸丰十年(1860年)已全部焚毁,只此塔仍屹立山巅,很远就可以看见,成了苏州城市的标志。
云岩寺塔创建于五代末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北宋初(961年)建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是宋塔中宋代最早,规模宏大而结构精巧的实物,八角七层,仿木构楼阁式砖塔,每层均施以腰檐平座,共高四十七米五。
塔的第七层早已损毁,明代予以重修。现在塔已倾斜,但尚未超出重心。1956年3月30日下午在塔第二层进行加固维修工程中,在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发现一石函,内贮经箱,上面写有“辛酉岁建隆二年十二月十七日丙午入宝塔”,箱内放有已经硬化作黑色(磁青纸)的经卷七卷,各卷外面用绢质经袱包裹一块至四块不等。及锦包竹廉一块、长方形象牙牌一块、和破残经帙、石函顶上有灰陶碗一只,内放一油盏石函,后另一有一只青瓷碗,经箱盖上之钱囊散存铜钱3.5公斤,钱币有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唐国通宝、大唐通宝、周元通宝、永安五铢、太货六铢、半两、五铢等。
第三层发现的文物:石函、铁函、金涂塔、舍利瓶、小木塔和小玉幢,除石函外还有越窑青瓷莲花碗一只:铜佛像四尊、铁制莲瓣佛龛一具,檀香雕三连佛龛(檀木宝相)一具;铜镜四面;古钱十公斤;九角形小铜杯一只;大小木质残佛珠五十二粒、玛瑙珠一粒;六角形铜座一只。
第四层处发现的文物:刮泥木刀三柄、木楔一只。
第五层处发现文物:无头石佛三尊,残石造像一个,塔壁泥灰中绕麻丝的竹钉,各种不同型制的塔砖。

秘色瓷莲花碗
五代 通高13.5厘米 碗高8.9厘米 口径13.9厘米 盏托高6.6厘米
',1)">


石函

苏州市博物馆 五代 残石造像

苏州市博物馆 五代 残石佛龛

苏州市博物馆 五代 铜佛群像

苏州市博物馆 五代  铜质大金涂塔

苏州市博物馆 五代  铜质大金涂塔
',2)">
',3)">
塔放瑞光
瑞光塔又称“瑞光寺塔”或“瑞光院塔”。瑞光寺,初名“普济禅院”,据志书载,在三国东吴赤乌四年(241年)时,康居国僧人性康来到苏州,吴主孙权为他创建了这座佛寺,是苏州的著名佛寺之一。赤乌十年(247年)孙权为了报答母恩,在此寺中建造了十三级舍利塔。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年)重修,并敕赐一枚铜牌置于塔顶。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重修时改为七级,并赐额为“瑞光禅寺”,相传塔上常常放五色祥光,故而改名为“瑞光塔”。现存的瑞光塔为砖砌塔身,是北宋初期的遗物,木构部分为宋、明、清历次重修的,其建塔历史在苏州诸塔中仅次于虎丘云岩寺塔。塔为7级8面,由外壁、回廊、塔心组成。塔高43.2米,由下至上逐层收缩,轮廓微成曲线,体制古朴,保存了唐宋多层塔的风格和结构特点。
1978年4月,苏州文管部门在该塔的第三层塔心的砖龛内发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经过鉴定考证,这批文物有以硬黄纸墨写《佛说相轮陀罗尼》一百零五卷、《佛说天地八阳经》一卷,碧纸金书《佛说阿弥陀经》一卷、碧纸金书《妙法莲华经》七卷(唐、五代之物);雕版印刷的《法华经》六卷、《大隋求陀罗尼经咒》一卷、《梵文大隋求陀罗尼经咒》一卷(北宋);黑漆嵌螺甸经箱(唐、五代);真珠舍利宝幢(北宋);彩绘四大天王像内函(北宋);铜质金涂塔两座(五代);地藏、观音、如来佛菩萨像九尊(宋);彩绘描金模制泥质观音像2尊(宋)及喇嘛小木塔和琥珀龟钮方章(宋)等,令人感兴趣的是这批文物大部分同佛教的密宗有关,对于研究密宗在五代南方的传播及其对北宋初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的参考价值。

苏州市博物馆 宋 铜观音佛像

苏州市博物馆 宋 铜如来佛像

苏州市博物馆 宋 铜如来佛像
苏州博物馆之陶瓷篇



苏州博物馆是中国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1960年建立,2006年10月建成新馆,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博物馆新馆是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设计,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成为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但从参观现场看来,不知是我才疏学浅还是怎么的,竟无法领会贝聿铭设计的好处,倒是不足之处却深有感触。其博物的展室多为住家户似的房间,一小间一小间的,展品陈设不大气,而且陈列不了多少展品,以至于展品分层摆放,不利于游人参观。我个头偏高都看不清高一层的展品,何况个矮的了,难道来博物馆看展览,还得自带楼梯,可就是带了楼梯也无法摆放呀——太逼窄了。其二贝聿铭设计太过注重园林中的漏空,致使展室的光源不集中,四处漏光,别说拍照了,就是看展品因为玻璃的反光,让人看不真切。
苏州市博物馆实际是新馆加天平天国忠王府两部分组成,最让人不痛快的是忠王府展出的文物是香港张宗宪先生捐赠的文物,展品乱七八糟堆在展室里玻璃窗里,展品的说明都不是一个展品一个,而是集中在一块展板上,给你一种这些东西挺不珍贵值不了多少钱的感觉,只怕张先生看了会寒心。你看人家上海博物馆将捐赠来的物品分门别类地同博物馆的其他文物一起归类展现,并在展品前标注由某某捐赠,既显示了对文物的重视,又体现了对捐赠者的敬重。


苏州市博物馆 清康熙 青花人物笔海

苏州市博物馆 清雍正 哥窑达摩

苏州市博物馆 清康熙  豇豆红太白尊

苏州市博物馆 清康熙 郎窑鱼尾尊

苏州市博物馆 清雍正  洒蓝反口石榴尊

苏州市博物馆 清康熙  斗彩海水龙盘

苏州市博物馆 清乾隆 抹红青花海水龙大盘

苏州市博物馆 清康熙 鱼子绿橄榄尊

苏州市博物馆 清雍正 斗彩牡丹蝴蝶盘

苏州市博物馆 清雍正 粉彩灯笼尊

苏州市博物馆 清康熙 五彩菊花瓣花篮盘

苏州市博物馆 元 龙泉窑瓜楞荷叶盖罐.

苏州市博物馆 元 磁州窑系彩绘坐相观音

苏州市博物馆 元 磁州窑白地黑花开框花鸟罐

苏州市博物馆 宋 白瓷枕

苏州市博物馆 明宣德 青花海水白龙纹盘

苏州市博物馆 明永乐 白地青花鸡心底碗

苏州市博物馆 清雍正 青花釉里红桃子天球大瓶

苏州市博物馆 清康熙 青花人物镂孔大碗

苏州市博物馆 清 三彩釉盆

苏州市博物馆 清乾隆 五管弦纹方尊

苏州市博物馆 清康熙  青花海水龙棒槌尊

苏州市博物馆 洪宪 粉彩鹊梅花碗

苏州市博物馆 清雍正  白瓷小口球形瓶

苏州市博物馆 清乾隆 青花大瓶

苏州市博物馆 清乾隆 青花大瓶

苏州市博物馆 清乾隆 粉地绿里花形

苏州市博物馆 清雍正 青花大盖碗

苏州市博物馆 明宣德 青花蟋蟀罐

苏州市博物馆 三国吴 五连罐

苏州市博物馆 唐 三彩鸳鸯扁壶

苏州市博物馆 唐 三彩鸳鸯扁壶

苏州市博物馆 晋 圆形虎子

苏州市博物馆 清  珐琅彩白砂茶壶

苏州市博物馆 清杨彭年 紫砂胆民锡壶
苏州市博物馆 杂件

苏州市博物馆 唐 鎏金铜龙     西山林屋洞出土
铜龙表面鎏金,左后肢与尾部交互缠绕,虽因年代久远有些脱落,仍可见向躯干金黄色鳞片栩栩如生。
据说唐宋时帝王遣使投放金龙玉简于林屋洞内,近年此地出土的还有金龙、铜龙、金戒指等文物。

苏州市博物馆 唐 金龙       西山林屋洞出土
金龙系薄片对折则成,正反面对称,便于直立。遍身鳞甲,昂首站立,面目温和,姿态轻盈。林屋洞位于苏州西山东部林屋山麓。因洞平如屋,洞内立石如林而得名。在道教十大洞天中居九,称天下第九洞。此洞在汉代已被发现,唐宋之际成为道教胜地。

苏州市博物馆 胡锡珪  白描仕女卷

苏州市博物馆 胡锡珪  梅花仕女金面扇

苏州市博物馆 胡锡珪  白描仕女卷

苏州市博物馆 养真居士 闹学图金面扇

苏州市博物馆 陈芹 竹石白面扇

苏州市博物馆 宋 蟾形砚
歙石,呈青黑色。砚体为三足蟾形,伏卧仰首。素体,腹底刻阳文“生伴嫦娥”四字篆书印。
蟾为灵物,古人以为得之可以致富,故其形象寓意财源兴旺,幸福美好。

苏州市博物馆 清 槟榔木水注

苏州市博物馆 清  留青竹刻山水人物搁臂
多年生毛竹制成,器表光滑,包浆莹润。留青浅刻诗、书、画、印于一体印二“张宗之印”、“希黄”。
留青,是以竹之表皮雕刻成书画图案,将所有空白竹皮剔除;以中间的竹肤为地浅刻纹饰的一种刻竹技法。清初这种留青技法为张希黄首创。

苏州市博物馆 汉 手捧盒男侍俑

苏州市博物馆 汉  手捧鸟男侍俑

苏州市博物馆 唐 陶俑

苏州市博物馆 民国 铜鸟笼钩

苏州市博物馆 清 各式鼻烟壶.

苏州市博物馆 清 各式鼻烟壶.

苏州市博物馆 清 大红龙袍

苏州市博物馆 清 黑底龙凤团花袍

苏州市博物馆 清 黑底龙凤团花袍细部

苏州市博物馆 元 薄丝绵绸袄

苏州市博物馆 元 女金冠

苏州市博物馆 春秋  玉敛葬饰件

苏州市博物馆 元 银镜架

苏州市博物馆 民国  雕漆台屏
苏州博物馆 象牙玉器篇

苏州市博物馆 清 白玉皮子桃榴佛手摆件
玉质白中闪青,带褐色泌斑。作者依不同巧色雕琢桃、石榴、佛手三位一体,寓意延年益寿、多子多福、幸福安康。
巧色玉是依据玉材不同色泽、纹理,巧妙加以设计运用,使作品造型与颜色达到完美的效果。

苏州市博物馆 清 白玉人物槎
玉质莹润细腻,运用圆雕、浮雕、阳刻等多种技艺相结合,琢工精细。以柳树枝杆为槎,一幅生动的渔家乐场景与仙人浮槎题材巧妙结合。

苏州市博物馆 清 白玉苏堤春晓山子
玉质略带黄色表皮。以杭州西湖的苏堤为题材,用深雕、浅雕、圆雕等多种技艺雕琢而成。重现了西湖十景之一的秀丽景色。近山顶处阴刻乾隆帝御制七言绝句一首《御制苏堤春晓诗》:“重来民气幸新苏,灾后犹然念   吾 ,此是春巡第一义,游堤宁为玩西湖。”

苏州市博物馆 清 白玉人物船
渔船系整块和阗玉雕成,玉色乳白,有黄色泌斑。运用阴刻、阳刻、透雕、圆雕等多种技法刻划了一组渔家乐的生活场面,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透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代表了清代中期高超的琢玉工艺水平。

苏州市博物馆 清  白玉羲之玩鹅山子
随形而琢,以晋王羲之爱鹅故事为题材,浮雕山水巨石,古木苍松,极富山野情趣和生活气息。

苏州市博物馆 清  白玉子冈款瓜瓞绵绵鼻烟壶
白玉仔料阴形琢成瓜式,壶身阴刻瓜棱,浮雕瓜蔓缠枝,阳刻“瓜瓞绵级”四字隶书,寓意世代绵长、子孙万代。烟壶配以红珊瑚枝柄匙,镶嵌绿松石为盖。壶底阳刻“子冈”款。色泽白嫩,雕琢细腻,给人以一种糯、嫩的感觉。

苏州市博物馆 清 白玉香熏

苏州市博物馆 清  白玉皮子琢达摩山子

苏州市博物馆 明 芙蓉石执卷观音像
观音作女相盘坐,姿态庄重,神情优雅。作者利用芙蓉石色白质润的特点,以回转藏锋的刀法,充公表现了观音肌肤的白嫩丰润,形象的柔丽端庄,堪称石雕艺术中的珍品。
芙蓉石,是福建寿山石品种之一,以质地细嫩,似玉而非的白芙蓉石最为著名。

苏州市博物馆 清 碧玉双耳八棱蕃莲大洗
玉质呈菠菜绿,壁薄均匀,具有较高的透明度,抛光技艺精湛,制作工整。双耳活环,外壁琢缠枝莲纹,比喻官之清廉。
清代苏州已是全国玉器手工艺中心,民间玉肆十分繁荣,尤其是清乾隆年间,苏州阊门专诸巷一带随处可闻碾玉砂砂声,乾隆诗中赞曰“相质制器施琢剖,专诸巷益出妙手。”(批一个乾隆的诗真的不咋的)

苏州市博物馆 清 碧玉西蕃菊瓣盘
玉料呈碧绿色,菊瓣形,盘壁极薄,厚度均匀,工艺精细,代表了乾隆年间仿痕斯坦的最高水平。
“痕都斯坦玉器”主要包括莫卧儿和土耳其玉器,造型和纹饰具有阿拉伯地区的风格,抛光强烈,器薄如纸。乾隆称此“水磨”琢玉工艺为不可思议的“鬼工”。

苏州市博物馆 民国  翡翠鹊梅洗子
洗呈一朵肥硕盛开的玉兰花,口沿花瓣向外翻卷,底座为盘根纠结的梅枝。作者因材施艺,利用翡翠中黄绿自然巧色雕成喜鹊,寓意“喜上眉梢”。造型圆润浑厚,拙扑中见灵巧。

苏州市博物馆 明 三透雕玛瑙饰
王锡爵墓出土。1966年于苏州虎丘凤凰墩王锡爵墓中出土。此饰件为不规则形,质地为玛瑙,采用镂雕、浮雕、钻洞等技法,两面镂雕。因材施艺、设计巧妙、形象生动、刻画周详,与玉髓肌理浑然天成,令人叹为观止。

苏州市博物馆 清 田黄老人
田黄呈黄色半透明状,枝槎盘曲成椅,老人依槎而坐,腹部嵌红宝石,恰似衣扣,万般黄中一点红,更显艳丽。田黄是寿山石品种之一,产于福建,以“田黄冻”最名贵,体质透明,通灵无比。

苏州市博物馆 清  白玉皮子人物山

苏州市博物馆 清 白玉螭虎圆盖瓶

苏州市博物馆 明  三羊开泰饰板

苏州市博物馆 清 墨玉胡人洗马件

苏州市博物馆 清  象牙雕鸟摆件
利用圆雕手法,使鸟立于枯干之上,双目目凝神,羽毛自然纹理逼真,活灵活现。

苏州市博物馆 民国 象牙雕人物船
此船取象牙一段,运用浮雕、透雕、圆雕等多种技法镌,雕而成。舱轩蓬楫,什物俱全,皇帝嫔妃篷内对异、宦官船头观赏评论、宫女扇风暖酒划浆、侍童摇橹撑船掌舵,15个人物,刻划精致,神态逸然,同舟畅游荷花池,清风凉爽之意。

苏州市博物馆 清乾隆  象牙雕龙

苏州市博物馆 民国  象牙雕渔樵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