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材机压制成型:揭秘毛泽东与二十四位老师"师生情"?最崇拜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8 19:08:11

揭秘毛泽东与二十四位老师"师生情" 最崇拜谁?

2011年12月04日12:4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校外塾师李漱清
   

  

  尹高朝

  编者按:新年伊始,本版恢复连载栏目,并以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和他的24位老师》作为该栏目的开篇。该书反映的是伟人毛泽东在20世纪初叶从师求学的那一段特定的生活。书中以翔实的资料,生动的笔法描述了毛泽东当年那些道德高尚、学识渊博,思想开明、治学严谨的老师们———从私塾的毛宇居、李漱清、毛麓钟,到东山小学的谭咏春、贺岚岗,湖南第一师范的杨昌济、徐特立、黎锦熙……无一不是从思想文化和人格品行上给毛泽东以影响的良师。毛泽东的老师们爱生如子,诲人不倦,堪称一代师表;毛泽东为学勤勉,尊师重教,更是莘莘学子的典范。本报文艺部请作者尹高朝先生从书中选编一些精彩章节,以飨读者。

  一、“他是我真正的启蒙老师”

  “老先生是我真正的启蒙老师。”一代伟人毛泽东,生前多次谈到舅父文正莹对他的教导之恩。

  毛泽东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三,乳名石三,被唤作“石三伢子”。由于他小时候身体不好,母亲便把他寄养在唐家阁,托付娘家人代为照看。在人生的第一驿站,他便成为舅父文正莹私塾里的一名“旁听生”,接受了长达数年的学前教育。

  文正莹是毛泽东的八舅,颇有文才,在家办了一个启蒙馆。这是一种旧式学堂,只有一位老师,招收近20名7岁至10岁的孩子入学。

  那时,启蒙馆里的教材,不用说四书、五经,就是《三字经》等,也都是古文,言简意深,是几岁的儿童懂不了的“天书”,所以,先生教课时只是教学生识字、读书、背书,作业是“描红”。

  当时,毛泽东只有3岁多,还不到上学的年龄,常常喜欢独自一人跑到门前的小溪里去玩水,外婆怕心爱的小外孙出什么意外,就让文正莹的三儿子、比毛泽东大3岁的文南松,把他带到学堂里玩耍。谁也没料到,这个小稚童竟然能安静地坐下来听八舅讲课,跟着比他大好几岁的孩子一起念书。久而久之,耳濡目染,他居然也能把《三字经》、《百家姓》等课文背下来。看到毛泽东读书有如此天赋,文正莹心里特别高兴,称小外甥为“小小陪读郎”。

  文正莹自小饱读诗书,精通文史,深知历史上的“神童”都是从小就开始接受教育的,更懂得早期的智力培养,对整个人生的重大影响。因此,他有意识地对聪慧的外甥进行精心培养。除了在课堂上教毛泽东读书识字外,他还抽空给外甥教读一些适合幼儿趣味的古诗,像曹植的《七步诗》,骆宾王的《咏鹅》,李白的《静夜思》和李绅的《悯农》等脍炙人口的诗歌名篇。由于望子成龙心切,他有时甚至还教毛泽东一些难度较高的童蒙诗书,如《千字文》、《六言杂字》,还有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夸着读书人光荣”的《神童诗》。

  文正莹是一位正统思想观念颇为浓厚的旧文化人,有着远大的抱负。他常叹命运不济,此生壮志未酬,故而把满腔热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常教育子侄们从小要树雄心,立壮志,学得真才实学,将来建功立业。他打破常规教育外甥的最初愿望,自然是要把毛泽东引向“学而优则仕”的读书之路。因此,他在教毛泽东学习课堂知识的同时,还经常给毛泽东讲述古今中外的英雄故事,如“韩信智胜楚霸王”、“梁红玉击鼓退金兵”、“岳飞大破金兀术、“林则徐虎门烧鸦片”等,使历代英雄豪杰的高大形象,深深地铭刻在毛泽东幼小的心田里。

  文正莹为人正直,注重节操,虽然知识功底深厚,资财不菲,却最看不起那些仗势欺压穷苦百姓的人。一次,一个为富不仁的乡绅的儿子想进他的私塾读书,被他以考试不合格为由,坚决拒绝了。对此,毛泽东又敬佩又不解。心想:为什么唐家阁好多佃户的伢子都可免费到学馆读书,却要把这个家大业大的富家子弟拒之门外呢?文正莹告诉外甥,这个乡绅开始也通些文墨,利用知识发财以后,回过头来却专门欺压四乡八村那些没文化的种田人,赚他们的昧心钱,他由此还告诫毛泽东:“文化知识是帮助人干正事、走正道、成大器的,如若不然,有文化的人变坏比没有文化的坏人更坏。”

  为了教育毛泽东等子侄们成为“干正事、走正道、成大器”的人,文正莹曾手抄《家范箴言》一卷,以课学生。其主要内容为文氏家戒和家训,“家戒”有六条,“家训”共十则,这些文字浅显易懂,读来琅琅上口,其形式和作用与今天的乡规民约颇为相似,对毛泽东的一生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对于在唐家阁的这段幼学童蒙生活,毛泽东一辈子都未曾忘却。1951年,他在北京同文正莹之子文运昌会见时,还饶有兴味地谈起童年时在八舅手下当“小小陪读郎”的趣事,称道文正莹“是世界上最好的人”,“老先生对我的教育和帮助好大啰!”……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