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ck the heαve door:安禄山的语言艺术?古代马屁奇观?历代文人的怪癖(选自弘农耕夫的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4 22:27:53
禄山的语言艺术 古代马屁奇观 历代文人的怪癖(选自弘农耕夫的博客) (2011-04-20 12:09:33)转载 标签:

杂谈

 

安禄山的语言艺术

  安禄山,作为一个杂种胡人的孤儿,跟随改嫁的母亲在突厥生活过几年;十多岁时逃出突厥,到了唐王朝辖境;干过边境贸易市场的经纪人(牙郎),因为偷羊差点被打死;从普通士兵开始,一路高升,最后做到集河北采访使、平卢军使、范阳节度使数职于一身的封疆大吏,差一点做了唐朝的宰相。这样的人生道路,堪称一种成功的范例。倘若他最后不发动叛乱,老老实实做唐朝的大臣,光宗耀祖、封妻荫子之类的封建士大夫理想,他就完全实现了。

  安禄山前半生大获成功的原因,除了他过人的军事才能之外,语言才能也不可忽视。《旧唐书》本传有如下记载:早年偷羊事发,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下令用乱棒将他打死。关键时刻,安禄山大喊道:“大夫不欲灭两蕃耶?何为打杀禄山?”这一喊,效果显著,“守珪见其肥白,壮其言而释之”。就是说,张守珪释放他,是因为被他的话语打动了。因为他跟史思明能够每次都完成活捉敌人的任务,而且骁勇善战,不久便被张守珪提拔为偏将军,甚至收为养子。做平卢兵马使期间,“性巧黠,人多誉之”。不难想象,八面玲珑,言语乖巧,一定是重要原因。天宝元年(742),安禄山以平卢节度使中丞身份入朝奏事,得到李隆基的宠爱,也跟他的语言才能有直接关系。

  安禄山说了哪些话让李隆基对他宠信有加呢?《资治通鉴》卷215玄宗天宝六载(747)有如下生动的记载:

  禄山在上前,应对敏给,杂以诙谐。上尝戏指其腹曰:“此胡腹中何所有?其大乃尔!”对曰:“更无他物,正有赤心耳!”上悦。又尝命见太子,禄山不拜。左右趣(促)之拜,禄山拱立曰:“臣胡人,不习朝仪,不知太子者何官。”上曰:“此 储君也,朕千秋万岁后,代朕君汝者也。”禄山曰:“臣愚,向者惟知有陛下一人,不知乃更有储君。”不得已,然后拜。上以为信然,益爱之……禄山得出入禁中,因请为贵妃儿。上与贵妃共坐,禄山先拜贵妃,上问何故,对曰:“胡人先母而后父。”上悦。

  从中可见,安禄山的应对语言,除了文中已经指出的“敏给(回应迅捷)”和“诙谐”两点以外,还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勇敢;二是有新意;三是句句都在表忠心。见太子不拜,皇帝跟杨贵妃在一起时先拜杨贵妃,都需要勇气,普通人做不到。但是,他的勇敢决不是蛮勇,他早就准备好了既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合乎情理之中的解释。解释之别致,任谁听了都会为之解颐。安禄山未必真的不知道太子是需要下拜的,李隆基也未必真的相信安禄山不知道有储君、胡人有先母而后父礼仪的说法。关键问题是,安禄山的巧言善辩,始终贯穿着一根红线:对唐玄宗的忠诚。不拜太子、先拜杨贵妃,可以看出安禄山的狡黠:他知道,皇帝跟太子间的关系是有对立、排斥之处的,换言之,是“你死我立”的关系;而贵妃跟皇帝之间,则是依附、同体关系,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在皇帝年富力强的时候,小小得罪一下太子,利大于弊,而拍一下嫔妃的马屁,却可以讨得皇帝的满心欢喜。

  安禄山的一生,成于其才能,包括军事才能和语言才能(他基本上只发挥出了马屁术的部分),败于其野心,过度膨胀的政治野心。

  安禄山倘若生于今天,去从事跟语言表演艺术相关的行业,比如,在北京就说说相声,在上海就撇撇清口,肯定都可以成为一代明星,成就未必会在郭德纲和周立波之下

古代马屁奇观

梦谀

  唐朝的朱前疑上书武则天:臣梦陛下寿满八百。即刻官拜拾遗。再次上书:梦陛下发白再玄,齿落更生。升官驾部郎中。不久,第三次上书:闻嵩山呼万岁!武则天赐给他高官才佩戴的绯算袋(《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二》)。

屁谀

  有一天,严世蕃与客人对坐闲谈,世蕃不经意间放了一个屁。这客人以手拂鼻,问道: 这是哪来的一股怪香味?世蕃明知对方是在恭维自己,却假装吃惊地说道:哎呀,我听说出虚恭要是不臭,那就是说明病在肺腑之间了,我这不是要坏了吗?这位客人听了浑身不自在,但是话已说出,无法收回了。过了一会儿,他又以手拂鼻说道:倒是还真有那么点儿臭味。世蕃大笑,遂将此事广为传播(《谷山笔尘》卷四)。

粪谀

  北齐武成帝时,和士开由于受到皇帝的宠爱,掌握了朝廷大权,一时间大小官员竞相趋附。一些没有廉耻的士人,在士开面前奴颜婢膝,丑态百出。有一次士开患病,一位士人前去探望,正遇上医生给士开看病。医生说:大王患伤寒极重,应服黄龙汤(即陈年粪液)。

  和士开面有难色。这位士人说:此事甚易,大王不必迟疑,我先替大王尝尝。说罢端起一碗黄龙汤一饮而尽。士开见有人先喝了,便也硬着头皮喝了下去,虽然不是滋味,后来出了一身汗,病居然好了(《北史·恩幸传》)。

尿谀

  唐朝御史大夫魏元忠生病,僚属纷纷前去探望。郭弘霸最后一个进去,脸上带着忧戚的神色,要求看一下魏元忠的尿液,看了之后,还用手指沾了些放在嘴里尝了尝,尝后安慰魏说:尿味要是甘甜,这病就不易好,如今味苦且臊,很快就会痊愈的。后人称其为尝尿御史(《新唐书·酷吏传》)。

痔谀

  汉文帝生了恶疮,脓水臭不可闻,连太子都厌恶不前。大夫邓通反以为快,这是千载难逢犬马效劳之机。他每日趴在大疮上吸吮臭脓数次。一连数日,文帝的恶疮居然好了。文帝对邓通感动不已,加官晋爵外,又赏蜀地,又恩准铸币,从此邓氏币流通天下,邓成了财过王者的巨富。

吠谀

  南宋的韩胄掌握朝廷大权,工部侍郎赵师择百般巴结。一次韩在南国饮宴,经过园内的一处山庄,看到人工布置的竹篱茅舍,对赵说:这里真是一派田园景象,就是缺点儿鸡鸣狗吠之声罢了。

  过了一会儿,忽听草木丛中传来了汪汪……”的几声狗吠,仔细一看,原来是赵师择蹲在那里学狗叫呢,逗得韩哈哈大笑不止。不久,赵升任工部尚书(《宋史·宗室传四》)。

字谀

  武则天时,姚思廉为兵部侍郎。当时武则天正热衷于制造符瑞神话,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权威。姚就把山川草木等自然之物的名称中带有字的都搜集在一起,认为这是上应国姓,上报给武则天。武后看了很高兴,马上给他连升三级(《新唐书·姚思廉传》)。

联谀

  明朝大臣袁炜向嘉靖皇帝进献一副对联,上联是:洛水玄龟初献瑞,阴数九,阳数九,九九八十一数,数通乎道,道合元始天尊,一诚有感;下联是:岐山丹凤两呈祥,雄鸣六,雌鸣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万寿无疆。皇帝看了大喜,给袁炜升官晋级(《明史·袁炜传》)。

诗谀

  明初翰林学士解缙常以诗谀朱元璋。一天朱元璋对解缙说,昨天宫里出了喜事,你吟首诗吧。解听说皇帝得了儿子,于是开口吟道:君王昨夜降金龙。”“金龙二字显然是拍皇帝的马屁。谁知朱元璋又说,是个女孩儿。解马上改口道:化作嫦娥下九重。朱又说,生下来就死了。解来句:料是人间留不住。朱说,已把她扔到水里去了。解又吟:翻身跳入水晶宫。因为是龙种,男女活死都与凡人不同,马屁拍得真到家。一次,朱元璋和解缙一起钓鱼,朱元璋老半天钓不上来。

  解作诗道:数尺丝纶落水中,金钩抛去永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朱听了得意洋洋,本来钓不上鱼之烦恼化解了。

 

历代文人的怪癖

癖,即嗜好也。不少文人都有独特的癖好。

近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有“书癖”的雅号。他读书时专心得连蜈蚣爬进了鞋子都不知道。癖书如痴,正是闻先生成为著名学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代著名书画家张善孖(张大千先生之兄),以绘虎蜚声艺坛。他癖虎养虎,人誉之为“虎痴”,解放前,有人走访他于苏州网师园住处,见他所饲之虎,令之坐则坐,令之卧则卧,简直像个驯虎大师。

宋代司马光是个“墨癖”。他爱收藏墨锭,一生蓄墨几百两,他蓄墨是为了教育后代,这种癖好,自有其良苦的用心。

清代文学巨子袁枚是个“食癖”。他的名作《随园诗话》,几乎无人不知,而他另一本洋洋万言的烹饪专著《随园食单》却很少为人注意。其中收录的“食谱”几百种,大都亲自尝过、作过。并从营养学、食品卫生、美学、心理学等角度上研讨总结颇多发明。一次,袁枚在友人家吃到一盘可口的豆腐,他即席讨教豆腐的烧法,主人和他打趣,要他三折腰方肯传授,袁枚真的下席3次鞠躬,当时有人见他为了一盘豆腐而打躬作揖,就写了一首诗取笑他。诗云:“珍味群推郇令庖,黎祈尤似易牙调,谁知解组陶元亮,为此曾经三折腰。”(郇令,指唐代韦陟,此人十分讲究饮食,陶元亮即陶渊明;黎祈,是豆腐的别称。)

在古人的心目中,常把“梅、兰、竹、菊”视为清高、廉洁的象征,为之倾倒成癖的就更多了。陶渊明癖菊,周敦颐喜莲,林和靖爱梅都是人们熟知的事。嗜竹者也不乏其人,苏东坡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有句名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清代杨州八怪之一李方膺是另一个“梅癖”。他在安徽为滁县令时,见到醉翁亭旁的古梅,他伏池便拜,还口呼“梅兄”不止。这些癖好的形成,通常是由于骚人墨客郁郁不得志,借以寓情托志。

宋代大书画家米芾更是一身兼数癖。既是“石癖”,又是 “书画癖”。他看到奇峰异石要口呼“石兄”,见到书画珍品更是以命相搏。一次,蔡攸在船上邀米芾相见,将自己收藏的《王略贴》给米芾观赏。米芾一见,爱不释手,提出要用书画与蔡攸换这贴。蔡攸不肯,米芾即口称:“如不见允,唯有一死。”说毕,马上据舷欲坠,蔡攸见了大惊,见他如此癖书画,只得应允。

今日谈癖,对于古今那些有志于事业而嗜“癖”者,我们是同声赞誉的,成癖不足为怪,对于那些玩物丧志,无聊之极的恶癖,就要引以为戒了。

 

 

 

分享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