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s怎么重装系统:率先建成教育强市 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杨卫泽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6 17:44:23
来源:无锡教育网      日期:2010年12月30日  已经有1314位读者读过此文
同志们:
这次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对实施《无锡市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作出部署,推动我市教育事业率先发展、创新发展、优先发展,加快把无锡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为全市率先实现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人力资源支撑。
今年7月、8月,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了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深刻认识教育改革发展对于无锡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紧紧抓住我市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动员全市上下加快实施重点突破,为无锡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加快转型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教育率先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自2005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全国一流教育强市、实现“人人享有良好教育”目标,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新的显著成效,教育事业总体发展水平继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一是教育投入大幅度增加,近五年来全市教育经费年均增长17.27%,教育总投入达到355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同步免费义务教育,一大批校园新建和改扩建,城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2007年在全省率先实现以市(县)区为单位的区域教育现代化。二是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学前教育加快普及提高,适龄幼儿入园率达到99%以上;义务教育迈向高位均衡,无锡成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在三星级以上高中就读的学生比例达92%以上;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内涵建设、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办学规模不断壮大,中高职院校在校生突破23万人;高等教育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2%,进入普及化阶段,在锡高校发展到15所,其中独立设置全日制普通高校11所,本专科在校生达到13.5万人;学习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全市每年接受继续教育超过百万人次。三是教育公平加速推进,城乡、区域、学校之间办学差距进一步缩小,扶困助学体系不断完善,确保了没有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贫困而失学,新市民子女和残疾孩子得到良好教育服务,“学有所教”的目标基本实现。四是教育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在全国、全省率先实施“督、管、办”分离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深化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全面清理“公有民办”学校,积极探索以中小学理事会为架构的现代学校制度,广泛开展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教育国际化、教育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教育发展的动力与活力不断增强。
无锡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为我市教育事业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作出了突出贡献。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十一五”期间,我市教育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对照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对照无锡加快转型发展的新形势,对照人民群众接受更加公平、优质教育的新期盼,我市教育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但“上好学”的矛盾依然突出,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教育观念尚未实现根本转变,素质教育推进缓慢,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依然存在;教育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学校自主办学活力不强;学前教育、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相对不足,人民群众意见反映比较集中;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教育投入保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等等。在“十二五”及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要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我市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难点问题上,下决心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切实地解决好这些突出问题,推动我市教育发展整体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温家宝总理强调:“只有办一流教育,出一流人才,才能建设一流国家。”教育作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作为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未来十年,无锡要在全省、全国实现“第二个率先”,即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坚持教育率先发展,以教育的率先现代化为全市经济社会的率先现代化奠定基础,无锡才能真正肩负起“当好江苏现代化建设先行军”的历史重任。未来十年,无锡要率先探索科学发展新路,成功实现战略转型,建设成为创新经济领军城市、一体两翼特色城市、生态文明先驱城市、幸福安康首善城市、体制机制活力城市,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只有坚持教育超前发展,以教育优先发展,引领、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新发展,无锡的转型目标才能实现。全市上下应当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深刻把握教育对于无锡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牢固确立教育改革发展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和引领全市新一轮发展的鲜明工作导向,切实增强加快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实施我市《教育规划纲要》,为无锡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加快转型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宏伟目标。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到2015年率先建成教育强省,到202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建成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省的战略目标。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家、省《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结合无锡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订了我市《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未来五到十年无锡教育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即到2015年,全市教育质量、教育投入、教育贡献度等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全省、全国前列,率先建成教育强市,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20年,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同期水平,率先建成学习型社会和全国一流人力资源强市。主要指标是: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00%,在全省、全国率先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5%以上,高于全省5个百分点;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80%以上,高于全省20个百分点;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年以上,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30%以上,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6年,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可以说,未来五到十年我市教育事业发展各项指标均高于或大大高于全省、全国指标,这既体现了无锡教育要在全省、全国率先发展的目标定位,又体现了教育改革发展要引领全市现代化建设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要求,确立了无锡要建设全国一流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的新标杆、新追求。
实现这样的奋斗目标,既需要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坚定的决心,又需要我们有科学的方法、创新的举措,更需要我们有突破难点、持续攻坚的勇气和毅力。全市上下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质量与知识产权立市”主战略,牢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率先建成全国一流的教育强市、人力资源强市为目标,以育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为核心,以促进教育公平、普惠市民为重点,以服务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全面加快我市教育现代化进程,集中力量突破我市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等瓶颈,着力形成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为我市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加快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人力资源支撑。
二、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创新突破
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转型的动力和支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不是一时之策、不是权宜之计,而是贯穿于无锡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决定无锡未来命运的战略之举。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战略和主要任务,我市《教育规划纲要》已经作出全面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惠民强市的工作方针,切实抓好落实,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当前,应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在教育工作急需加强的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急需助推的方面实施重点突破。
1.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上实施重点突破
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有赖于高水平人才的创新活动,而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则需要高等教育的精心培养。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以来,高等教育就不仅通过培养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直接提供智力资源,而且它还通过科研活动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各种知识、技术和产品支持,同时它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无锡目前仅有1所综合性大学—江南大学,独立本科高校数量在全省位列第8位,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也远远滞后于无锡创新型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可以说,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特别是研究型教育机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无锡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瓶颈因素。我们要正视这一不足,下最大的决心、以超常规的举措实施攻坚突破,推动我市高等教育在规模、结构、质量上实现大的跃升。一是加快构建高水平大学体系。从历史上看,大学尤其是著名大学自诞生开始就不断地从所在城市的土壤中汲取营养并回报以果实,成为城市的骄傲和文明的象征。无锡要建设成为生态城、高科技产业城、旅游与现代服务城、宜居城,离不开高水平大学的强大支撑。全市上下要切实增强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政策扶持、规划引导力度,举全市之力、汇全国之智、聚全球之才,加快构建无锡自身的大学体系。全力支持江南大学加快特色专业、特色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国内知名、若干优势学科有较大国际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综合实力进入全国高校前50位。全力支持东南大学无锡分校加快发展,依托东南大学的学科、科研优势,以传感网、集成电路专业为重点扩大办学规模,努力为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提供高层次人才、高水平科研、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力支持。全力支持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无锡基地提高办学质量,努力为无锡软件与服务外包、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全力支持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加快扩大招生规模,彰显办学特色,加快培养渔业科学领域高层次人才。积极支持江南大学太湖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稳步推进具备条件的高职院校升格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充分整合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积极筹建无锡大学,集中智力、荟萃人才,打造城市新名片,提升城市无形资本,扩大城市影响力。二是加快集聚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作为一座二线城市,无锡依托自身科教资源发展高等教育的空间有限。作为一座经济发达、区位优越、文化底蕴深厚的长三角经济中心城市,无锡对国内外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又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要抓住当前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教育资源“外溢”的历史机遇,在积极构建自身高水平大学体系的同时,加快吸引、集聚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集中力量引进建设一批高等教育重点项目,重点吸引国内外科研机构、教育机构和著名高校在锡设立研究院、研究生院(分院)、独立学院或开展合作办学,满足无锡对高水平大学发展、高层次人才教育的现实需求。当前要全力加快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宜兴)和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江阴)的引进和建设进度,引进建设北京大学无锡研究生院和北京邮电大学无锡研究生院,推动江南大学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加快筹建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无锡基地,推进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服务外包学院和埃卡内基国际高级IT人才学院建设,筹建无锡北大方正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三是支持加快探索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各类高校要结合各自发展实际,抓住江苏省全面启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先行探索、勇于实践,加快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率先建设成为全省高等教育改革的先导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要推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公办高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校长治校、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民办高校坚持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同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探索大类招生、模块化培养、自主招生的教育模式,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教学,探索创业教育。要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推动研究生培养与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实践的紧密结合,积极吸引优秀研究生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创业。要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支持各类高校加强科学研究,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和应用效果。要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支持高校与地方政府及行业、企业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推动高校和企业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平台,鼓励高校教师到企业转化科技成果或开展联合攻关,选聘一批科技企业家担任高校兼职教授,努力实现政府、企业与高校的多方共赢。
2.在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上实施重点突破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和智力发展,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近年来,我市学前教育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对照广大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实际需求,对照无锡基础教育的实际发展水平,学前教育仍然是我市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具体表现在:学前教育发展机制、管理体制尚不完善,事业投入明显不足;城乡、区域、园际之间发展不够平衡,一些幼儿园办园条件薄弱;师资队伍、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等等。我们要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探索完善学前教育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实现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一是建立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切实将学前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政府统筹、分级分段管理、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市级政府负责制定全市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县(市、区)政府负责学前教育规划落实、布局调整、经费筹措、规范管理,各级教育部门对学前教育在业务上实施统一管理,镇(街道)承担辖区内相应的学前教育管理和发展责任,负责办好中心幼儿园及以下幼儿园。农村地区要更加重视发挥镇(街道)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积极性,中心城区要更加重视发挥区级政府统筹协调以及规划引导作用。二是完善学前教育办园(所)体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前教育的特点,将学前教育划分成两个阶段,明确不同的办园体制与要求:0-3岁为托儿所阶段,实行市场化办所模式,主要由社会力量举办的早期教养服务机构提供相关服务,由人口计生行政管理部门主管;3-6岁为幼儿园阶段,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模式,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统一规划、准入和监管。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办好公办幼儿园。扶持民间资本和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参与发展学前教育,鼓励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促进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构建形式多样、充满活力、群众满意的学前教育发展模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加强农村幼儿园建设,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和小学附设幼儿园逐步实行独立建制。积极消除目前学前教育因办园体制不清、管理体制不顺带来的弊端,有效解决学前教育中实际存在的“公有民办”问题。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城乡低保困难家庭幼儿接受普惠性幼儿教育给予资助,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公办、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切实解决“入园贵”问题。三是强化学前教育规范管理。进一步规范办园标准和办园行为,依法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业务指导和专项督导,坚决取缔非法幼儿园。按照国家、省确定的幼儿园编制标准,配齐、配足幼儿园各类工作人员,并逐年增加公办幼儿教师比例。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遵循学前教育规律,规范学前教育办学行为,实施科学保教,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切实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等不良倾向。
3.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上实施重点突破
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具有基础性、全民性、全面性的特点。作为一座基础教育十分发达的城市,无锡基础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过不可替代的贡献。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无锡先贤大力发展教育,形成了当时国内较为领先的基础教育体系,为培养大批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了无锡民族工商业的崛起,使无锡成为当时全国仅次于上海、广州的第三大工业城市。正是由于当时教育观念的开放和一流教育人才的荟萃,无锡成为当时国内知名的科教重镇,并走出了钱伟长、钱钟书等一批大家名家。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良好的基础教育体系和职业教育一起,培养造就了大批技能型人才,为无锡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可以说,没有基础教育的领先,就很难有无锡现在的城市地位和城市影响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多样化、优质化、个性化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我们要积极顺应新的形势与新的要求,认真研究落实国家、省有关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结合无锡实际情况,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办学质量,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教育环境。一是大力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提高质量水平、注重内涵发展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按照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推动区域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优质均衡,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管理规范、保障有力、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省内领先的良好格局,到2012年全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实现全覆盖,在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就读学生比例达到100%,努力建成全省、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要按照普通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的要求,全面实施高中教育质量提升和特色建设工程,加快提升高中整体办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扩大高中教育优质资源,鼓励普通高中形成自身的独特文化和教学特色,到2020年全市建成15所左右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示范性高中。二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要切实转变教育理念,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引导广大学生、教师和家长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重点,大力倡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完善不同学龄阶段德育内容和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精神追求的人。要坚持以能力为重,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去思考、去锻炼、去了解社会。三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的不足一直是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面向全社会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是新的历史时期我市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要在解决“有学上”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探索多种方式,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大幅度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鼓励和支持各类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要。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构建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提供管理服务的机制。要瞄准世界教育发展变革的前沿,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经验,通过引进教育理念、模式、课程、师资、教材、项目等多种方式,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让更多的学生不出国门就能接受到国际优质教育。要在有条件的学校试行聘请教授、专家学者、留学归国人才当办学顾问,用现代教育理念办校,努力培养出大家名家来。四是完善考试招生制度。按照坚持方向、创新突破、平稳衔接的原则,不断深化中考中招制度改革。义务教育阶段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完善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大幅度减少升学考试科目、缩短升学考试时间,改革中考内容和招录办法,强化对考生知识面、综合分析、创新思维等方面能力的考查。扩大高中招生自主权,全面推行热点高中招生指标合理分配到初中的政策,积极推动市区范围内高中统一招生。允许市区热门四星级高中自主招收优秀学生和特长生,实行实名推荐优秀毕业生免试升学,引导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创新人才培养。赋予民办学校更多的招生自主权,支持民办学校根据学校实际办学能力合理确定招生规模和招生范围。市有关部门要在明年一月底前拿出我市中考中招改革的实施方案,通过网络等渠道公开并广泛地征求社会各界和专家意见,一季度内正式公布实施。
4.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上实施重点突破
职业教育是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事业,是把现代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也是把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的强大杠杆。对于无锡这样一座产业城市而言,发展职业教育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设高科技产业城和旅游与现代服务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通过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队伍。近年来,无锡职业教育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为促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总体而言其发展水平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与建设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的发展要求之间还有着较大差距和不足。我们要紧紧围绕把无锡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这一总体目标,统筹发展高、中等职业教育,积极推进“地方政府促进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和创建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紧贴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高水平、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一是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市场需求、企业需求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立足点。要引导职业院校转变封闭狭隘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跟踪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产业发展的新动态、科学技术的新进步,按照行业、企业和各类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培养有用人才。要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充分发挥无锡优秀企业资源丰富的突出优势,推动职业院校依托行业、企业办学。要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师资、技能”四项提升工程,坚持产教结合、工学结合,大力建设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加快完善职业院校学生实训实习定点企业制度,着力强化学生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社会认可、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二是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目前职业院校教师从家庭到学校再从学校到学校的传统成长路径,已经难以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正日益成为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的突出问题。各级各类职业院校要积极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依托行业企业和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建设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基地,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促进职业院校教师拓展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实现“双师型”教师在职业院校师资队伍中比重的大幅提升。要切实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鼓励职业院校教师走出学校,面向企业,面向生产,支持教师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第一线开展技术服务、承担科研项目,在具体实践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提高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要积极聘请生产一线的管理骨干、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担任专业教学工作,以柔性方式集聚更多“双师型”师资力量。三是推进职业教育集聚集约发展。职业教育的园区化、基地化发展,是有效整合各种办学要素,优化职业教育发展布局,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社会化程度的重要途径。要以无锡职教园和公共实训基地为龙头和重点,推进职业教育的集聚集约发展,充分发挥好职业教育园区、基地的共享功能、集聚功能、产业孵化功能、改革示范功能和服务辐射功能,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构建优质载体、高效平台。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到职业教育园区、基地的建设中来,支持行业组织、企业、个人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和培训,支持校企合作建设各种形式的实验室、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推动职业教育向多元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5.在社会办学上实施重点突破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发展教育政府必须承担主要职责,发挥主导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单纯依靠政府办学越来越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包办教育既无可能也无必要。因此,推动支持社会力量办学成为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选择。近年来,无锡在推动支持社会力量办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逐步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元化”办学模式,但社会力量办学在学校规模、招生数量等方面都还比较薄弱,对教育事业整体发展的贡献度还不大。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办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十二五”期间,需要新建的中小学校,除原公办学校调整布局拆迁改建的外,原则上均由社会力量兴办。一是积极鼓励捐资助学。无锡具有捐资助学助教的优良传统。光绪二十四年,无锡举人杨模在全国率先创办俟实学堂,引进新学,启迪民智,培育新人,为办学任劳任怨,不支薪金。民国九年,无锡人、现代教育家高阳变卖沪、锡住宅两所和油厂全部股金,捐资5万余银元,“毁家兴学,造福乡梓”,创办私立无锡中学。无锡荣氏家族出资办学尤具代表性,荣德生先生就曾说过“事业之成,必以人才为始,实业与教育相辅相成”,并提出“教育由实业兴,实业由教育昌”。至1919年,荣氏所办小学已达10所,并出资创办了私立公益工商中学。1947年又创办了无锡第一所私立大学——江南大学。如今,一批又一批有识之士继承了先辈投资、捐资兴学的光荣传统,为无锡教育发展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作出了突出贡献。投资教育、捐资助学,古今中外都备受尊崇,是惠及子孙、功德无量、最有价值的事情,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回报社会的最好方式,留下的是永不枯竭、永不磨灭的最宝贵财富。要大力发扬无锡工商企业家投资教育、捐资助学的优良传统,鼓励更多的企业家和社会人士投资教育、捐资助学,造福桑梓。要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完善扶持政策,鼓励吸引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或结合行业、企业发展实际需求独立办学,使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向教育。二是大力支持和发展民办教育。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民办教育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特别是在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领域,民办教育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无锡民营经济规模大、实力强,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热心教育事业,发展民办教育有着良好基础。要进一步清理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性政策,真正把民办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推动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办学,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要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及其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及其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要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特别是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给予大力支持,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多样形式,支持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民办学校脱颖而出。三是大力推进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是实现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是优化我市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重要举措。从历史经验看,一个地区要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大幅提升,不仅要善于利用本地区的教育资源,更要善于利用区域外的优质教育资源。1991年才由香港斥资近20亿美元建造的香港科技大学,在仅仅十几年,就已经在世界大学排名榜上跻身百强,一些专业甚至处于世界一流,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充分利用国际上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了办学理念和师资力量的国际化。现在国内一些城市已经在探索复制这一模式,大力引进国际教育资源促进本地区教育的跨跃式发展。大力实施教育国际化,推进人才、产业、环境等竞争力与国际的接轨,对于无锡来说已经刻不容缓。要瞄准世界教育发展变革的前沿,学习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经验,全面提高无锡教育的国际化水平。要坚定不移以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要抓住无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更大力度引进国际顶尖的大学、研究机构、培训组织来锡办学,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壮大人才储备,为无锡未来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凝聚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的强大合力
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战略方针。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力量,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汇聚全社会的智慧和资源,做好教育优先发展这篇大文章,以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推动无锡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加快转型发展。
1.全面落实各级党委、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责任
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强市之基、立市之本、转型之要,切实做到“三个优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以教育的优先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加快转型。在工作中,要以“三个落实”保障“三个优先”:一要落实工作责任。要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整体部署,凝聚各方力量,不断提高规划保障能力、资金筹措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以有效的组织实施保障教育优先发展。要建立政策引导机制,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促进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注重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注重政策的系统性和配套性,注重工作措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科学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推进教育优先发展。要建立考核问责机制,把教育事业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和各级党委、政府政绩考核范围,建立工作责任制,完善督导考核办法,加强督促检查,特别是对重点任务要跟踪督查、动态监管,切实做到科学评价、严格问责,以有力的监督考核落实教育优先发展。二要落实发展规划。要把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摆上全局工作的优先位置,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做到优先谋划、优先布局、优先保障、优先落实。要认真领会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我市《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准确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部署和战略任务,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具体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在制定“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要注重与《教育规划纲要》的衔接,进一步突出优先发展教育的要求,把教育优先发展真正体现落实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中去。三要落实教育优先投入机制。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惠及千家万户,造福子孙万代。要统一思想,明确要求,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确保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生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依法做好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费等的征收和使用管理工作,做到应征尽征,专项用于教育。逐步提高财政总支出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省核定比例。提高义务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标准,中小学生生均教育经费标准2020年力争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新增教育投入重点用于增加生均公用经费支出、改善办学条件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水平。
2.充分调动教师队伍投身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创造性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只有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投身教育改革发展的主人翁热情,充分发挥他们教书育人、创新实践的积极性,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真正兴旺发达。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和一批引领全市教育发展的教育家、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一要切实强化师德建设。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能的启迪者、人格的影响者,更是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在当前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准则正发生着剧烈变化,这也对教师的道德价值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广大教师要自觉加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的修养,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全身心地热爱教育事业、投身教育事业。要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引导、关怀、涵养年轻一代,真正融入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心灵,成为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用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引导广大教师不仅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努力担负起传光明之道、授立身之业、解人生之惑的神圣职责。二要切实提高教师知识和业务水平。高素质的教师是实现高质量教育的前提。在知识信息大爆炸的现代社会,承担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要摒弃“一朝学成、受用终身”的陈旧观念,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进取精神,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成长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名师大家奠定坚实基础。要在各类学校中形成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浓厚氛围,大力建设特级教师工作室、名教师工作室,引导教师潜心学术、专心教学,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同时成为教师不断学习提高、成就事业的热土。要加强教师的培养培训,健全培训制度,完善培训网络,加大培训力度,大力实施“优秀中青年教师留学计划”,选送骨干教师和校长赴国外高水平教育机构培训,扩大教育国际交流,整体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三要切实激发教师创新创造活力。无锡正处在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培养和引进创新型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战略重任。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首先造就创新型教师队伍。要坚持把创新精神贯穿教育改革发展的始终,鼓励校长和教师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一线的实践中大胆探索,积极借鉴世界先进教育理念,加快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创新,摆脱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束缚,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好教育对于无锡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要吸引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鼓励优秀学生报考师范学校,鼓励优秀教师终身从教,鼓励青年教师充分释放工作激情和创新能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集聚丰沛的教师资源。要不拘一格用人才,大胆开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各类学校校长的探索和试点,放手使用一批有思想、有追求、有能力、有魄力,敢闯、敢试、敢于创新实践的学校管理人才,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献身教育事业、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独特办学风格的人民教育家。
3.大力营造全社会资教助学、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实现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必须充分调动全市人民关心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全市人民支持教育的聪明智慧和集体力量,在全社会形成共同推动我市教育事业率先发展、超前发展的浓厚氛围。一要重视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条件。教师社会地位的高低、待遇条件的好坏,是一个地区尊师重教水平的最直接体现。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采取有力举措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落实教师绩效工资政策,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要对长期在基层和一线工作的教师实行倾斜政策,使他们为无锡教育事业付出的辛勤努力得到应有的积极评价和丰厚回报。要创新教师队伍引才政策和机制,鼓励更多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要大力宣传教育战线的先进事迹,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教师成为最受尊敬、最值得羡慕的崇高职业。二要广泛动员全社会支持教育改革发展。实践证明,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最大的源泉来自于全社会,最大的动力来自于广大人民群众。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全社会支持、参与教育改革发展,努力形成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进步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在全市上下进一步强化振兴教育、人人有责的共识,大力营造资教助学无上光荣的氛围,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发展,发动更多社会力量支持教育、投入教育、兴办教育。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建立完善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和监督评价教育、参与教育管理的平台,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促进教育改革发展。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成果、新经验,引导社会各界更新教育观、成才观、用人观,使广大人民群众最大程度地理解和支持教育改革发展,形成社会各界同心协力、规范有序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动局面。
同志们,教育是造福社会、惠泽子孙的千秋基业,承载着民族振兴的希望,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未来的期盼。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使命崇高,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继往开来、锐意进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开创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为加快把无锡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