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云谷地址:中国大师们的甜蜜伴侣[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3 12:39:00
   中国的大师们,难以尽数,也许大家知道许多,但这些大师们的甜蜜伴侣们,却不太为人所知。

冰心和吴文藻。
1929年6月15日,冰心与吴文藻博士在燕京大学的临湖轩举行婚礼,婚礼由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主持,极其简朴,西山大党寺就是他们度过新婚之夜的地方。他们俩从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读研究生相识到走进婚姻殿堂后,他们一直风雨同舟,和睦相处,生下了一男二女,可谓美满幸福的家庭。事后冰心说:真正的婚姻并不在于排场,而在心灵相通,其他都无所谓了。

冰心,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原籍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1951年秋,冰心和吴文藻从美国回到祖国。图为1966年,冰心在创作
1999年9月24日,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吴文藻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2009年2月28日,冰心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晚年冰心
冰心和吴文藻是风雨同舟,患难与共56年的恩爱夫妻,冰心和吴文藻的骨灰合葬一起,应了冰心“死同穴”的遗愿。骨灰盒上并行写着:江阴吴文藻,长乐谢婉莹。这大抵就是世间美丽却无可复制的爱情传奇了,就算变成了风中的骨殖,也要今生今世在一起。

《小小红军》—— 萧红、萧军。图为萧军萧红1934年夏在哈尔滨
萧红、萧军原名张乃莹、刘鸿霖。这两个笔名谐音:小小红军。表明小夫妻俩始终如一的革命决心。

黑龙江省呼兰县著名女作家萧红纪念馆的萧红雕像
萧红,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张乃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应该说直接影响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的是萧军的出现,并走进了她的生活。
 
萧军(1907.7--1988.6)
萧军,1907年7月3日出生在辽宁凌海市,原名刘鸿霖,满族。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七期。萧军是1929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懦……》的笔名,后来发表、出版作品用此名,人们都知道萧军,几乎不知道刘鸿霖。1934年10月创作了著名的《八月的乡村》。《八月的乡村》的出版不但显示了抗日文学的实绩,也奠定了萧军在文坛上的地位。从此,他与萧红成为“东北作家群”的著名代表。“但得能为天下雨,白云原自一身轻。”萧军生前的这两句诗就是这位著名作家的精神写照。

2007年7月3日,“萧军故居”和“萧军文化广场”在辽宁省凌海市沈家台镇落成。

沈从文与张兆和。
沈从文,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沈从文说: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她这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张兆和始终是沈从文心目中的女神,张允和在《从第一封信到第一封信》里记录过这么一幕:1969年,沈从文下放前夕,站在乱糟糟的房间里,“他从鼓鼓囊囊的口袋中掏出一封皱头皱脑的信,又像哭又像笑对我说:‘这是三姐给我的第一封信。’”
 
沈从文一生集结出书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者,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1988年,沈从文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张兆和,1910年出生安徽合肥,现代女作家,毕业中国公学大学部、华北大学外语系,张兆和聪明可爱,单纯任性,但在学习上是系里综合全能第一名。1933年9月9日,沈从文与张兆和在当时的北平中央公园宣布结婚,但并没有举行任何仪式。新居是北平西城达子营的一个小院子,介绍人却是张兆和的二姐允和。

沈从文和夫人张兆和(中)与二姐张允和(右)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次政治运动都没有放过沈从文和张兆和。一次又一次来势汹涌的打击,使忧郁过度的沈从文陷入了病态的迷狂状态,他不断念叨着“回湘西去,我要回湘西去”,张兆和无言地面对此情此景,眼泪禁不住滚滚而下。在妻子张兆和的悉心照料和药物治疗下,沈从文渐渐恢复了健康,这些难忘的经历使他的心灵产生了对苦难的免疫力,使他和妻子坚强地度过了艰辛清贫的岁月。1988年5月10日,饱经沧桑的沈从文安详地离开了人世,把无限的眷恋留给了白发苍苍的妻子,就如同留给了人间无限柔美的湘西。
 
钱学森和夫人蒋英。
蒋英的父亲蒋百里是梁启超的入门弟子,被誉为“民国兵学泰斗”。而蒋百里与钱均夫(钱学森之父)是同窗好友。
 
导弹之父钱学森(1911.12-2009.10)
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浙江杭州,著名的导弹之父。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考取清华大学赴美留学公费生。 1935年至193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1949年起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1955年,钱学森突破重重阻力回到中国,致力于祖国的科技事业。他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也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钱学森一生所获荣誉无数。其中包括195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79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钱学森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1991年 10月,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以及2006年“中国航天事业50年最高荣誉奖”等。其著有《工程控制论》、《论系统工程》、《星际航行概论》等。钱学森曾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技协会主席。

2009年,总书记胡锦涛看望钱学森
2009年4月13日,上海交通大学举行113年校庆,钱学森等四位校友荣获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终身成就奖”。2008年2月,被评为“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2009年9月14日,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这样的一个家庭在中国甚至世界都是罕有的:夫妇俩一个是共和国的“航天之父”,唯一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获得者;一个是中央音乐学院著名教授、桃李满天下的艺术家、音乐教育家。他们共同携手走过了58年的情感人生。

年轻时的女高音歌唱家蒋英。图为:1947年,蒋英在上海兰心大剧院独唱音乐会之前留影

2009年10月31日上午8时6分,我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赵元任与杨步伟。
赵元任,祖籍江苏常州,1909年,赵元任毕业于南京江南高等学堂预科,成绩优异,英语、德语都学得很好,同年考取了清华学堂留学美国的官费生班,入康乃尔大学读数理,又入该校哲学院。后赴哈佛大学学习语言学,历任哈佛大学、夏威夷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加州大学哲学系和中文系教授。回国后,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讲授音韵学任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语言组主任,曾深入中国南北城乡调查研究方言,取得丰盛成果。赵元任是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后专攻语言学,一生通晓23种语言,驰名国际的结构派语言学家,卓越的翻译家,举世公认的中国现代语言奠基者、“汉语言学之父”,被尊为是个文理兼通的全才。同时也是科技普及工作的先行者和不倦的摄影家、天才的作曲家、音乐家,他的一首歌《教我如何不想他》,成为30年代唱遍全国的最红的流行歌曲。著有《现代英语的研究》、《钟祥方言记》、《中国语语法之研究》、《湖北方言调查》等中、英著作。
杨步伟,祖籍安徽池州石台县。1889年11月25日出生在南京花牌楼一个望族家庭。留学日本,就读东京帝国大学,1919年,成为我国第一个女性获取获日本女医学博士的人,回国后,在北京举办一所私立医院“森仁医院”。
 
在日本留学时的杨步伟
杨步伟是我国第一代西医妇产科医生,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校长,第一位医院女院长,著有《一个女人的自传》、《杂记赵家》、《中华食谱》、《中国妇女历代变化史》等书。
赵元任和杨步伟的婚礼,别出心裁。他们也被人们誉为“神仙伴侣”。
赵元任与杨步伟在当时“面子第一”注重排场的社会风气下,举行了确实别出匠心的婚礼:
1921年6月1日,北京市小雅宝胡同49号的住处,请老朋友胡适和朱徵医生一块儿吃晚饭。杨步伟亲自下厨做四样美味的小菜。饭后,赵元任微笑着取出手写的一张文件,说要是朱徵大夫和胡适先生愿意签名作证,他和韵卿将极感荣幸。赵元任回忆道:“我的同班同学胡适劝我们至少用最低限度的办法,找两个证人签字,贴四毛钱印花,才算合法。”于是,胡适当了赵元任的证婚人,朱徵当了杨步伟的证婚人,补贴4角钱印花税票,赵元任和杨步伟便这样结了婚。
 
青年时的赵元任
赵元任杨步伟到中山公园,把在格言亭拍的一张照片和“结婚通知书”一起寄给亲友,一共寄了四百份左右。照片上写的格言是:“阳明格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丹书之言:敬胜怠者昌,怠胜敬者灭”。结婚证书上他们自己写:“赵元任博士和杨步伟女医士十分恭敬地对朋友们和亲戚们送呈这份临时的通知书,告诉诸位:他们两人在这信未到之先,已经在1921年6月1日下午三点钟,东经百二十度平均太阳标准时,在北京自主结婚。”并且声明:除了两个例外,贺礼绝对不收,例外一是书信、诗文,或音乐曲谱等,例外二是捐给中国科学社。”
1971年6月1日,是他们金婚之日,门生故旧在旧金山“四海酒家”为他们举觞庆祝。杨步伟曾当场赋诗一首:“吵吵闹闹五十年,人人都说好姻缘。元任今生欠我业,颠倒阴阳再团圆。”赵元任也即兴和诗一首:“阴阳颠倒又团圆,犹似当年蜜蜜甜。男女平权新世纪,同偕造福为人间。”
1981年3月1日,杨步伟在美国病逝,赵元任老来丧伴,心情非常悲痛。他给友人写信说:“韵卿去世,一时精神混乱,借住小女汝兰处,暂不愿回柏克莱,今后再也不能说回‘家’了。”
 
巴金和萧珊。
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四川成都。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982年获“国际但丁文学奖”。曾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巴金(1904.11.25--2005.10.17)
巴金苦恋八年,爱情终于有了结果,1944年5月在战乱中的贵阳,巴金和萧珊终于筑起新的爱巢。1945年抗战胜利了,女儿李小林也出生了。巴金时年43岁。
 
年轻时萧珊在上海送给巴金的第一张照片。照片背面:给——我敬爱的先生留个纪念。雯一九三六.八。

萧珊(1917--1972)在1954年清明节。
萧珊,1917年出生在浙江鄞县,原名陈蕴珍,翻译家、作家。翻译作品有普希金《别尔金小说集》、《黑桃皇后》、屠格涅夫《阿西亚》、《初恋》、《奇怪的故事》等。新中国成立后主编《上海文学》、《收获 》,1968年,遭受残酷批斗,身体受到严重摧残,1972年病逝上海。              

1942年5月30日,吴健雄与袁家骝进入婚姻殿堂。
袁家骝,袁世凯的孙子,1912年4月5日,出生河南安阳。1932年燕京大学物理系毕业,1934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36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1940年获博士学位,著名国际物理学家。
 
袁家骝(1912-2003)
袁先生在生前特别关注“吴健雄袁家骝科学讲座基金会”,并把所有的积蓄都花费在基金会里。每年都要请国际著名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来中国讲座,躺在病床时,仍念念不忘今年该请哪位科学家演讲,每次总强调“要说是我和健雄一起邀请的(虽然妻子吴健雄已去世)”。他没有建立自己的纪念馆,而把自己一生的研究、书籍、论文都陈列在由他一手创建的“南京吴健雄纪念馆”里。夫妇俩为誉为“中国物理双子星”。2003年,袁家骝在北京逝世,
 
吴健雄(1912.5-1997.2)
吴健雄生于江苏太仓,就读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央大学数学系,后转入物理系,留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或博士学位,是世界上首颗原子弹研制人员中的重要人员且是惟一的女性,被誉为“美国原子物理学皇后、中国的居里夫人”,被国际天文学会将2752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

吴健雄纪念馆——东南大学
吴健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国际物理学家,在β衰变研究领域具有世界性的贡献,曾获美国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勋章。1997年2月16日,吴健雄因中风去世,享年84岁。

梁思成和林徽因。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为广东新会,梁启超之子。中国古代建筑学奠基者,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建筑大师——梁思成(1901.4.20--1972.1.9)
梁思成在他的回忆录里说:我虽写过很多美文,我第一次见到了她时,竟想不出怎么来形容她,在我无数用过的词汇中找不出一个可以形容她的字眼,她给人的是一种完整的美感:是她的神,而不是貌,是她那双凝神的眼睛里深深蕴藏着的美。

绝代佳人林徽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出生浙江杭州,美国宾州大学建筑系毕业,著名建筑学家、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丈夫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绝代佳人林徽因
 
绝代佳人林徽因
 
绝代佳人林徽因
 
林徽因最具代表性的设计--吉林西站站房
她的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1955年4月1日清晨去世,年仅51岁。                    

张闻天与刘英。
张闻天,也算是一个大儒,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达八年之多,造诣很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留学过日、美、俄,精通三国语言,能英语演讲,日语写信,俄语翻译。张闻天也是中共唯一的海归总书记。张的婚事却是毛泽东一手促成的,刘英是湖南人,与毛很熟悉,长征途中毛泽东介绍她俩认识。红军到了陕北,两人要结婚。毛到他们的窑洞大声说:“你们结婚不请客,我这个介绍人可不承认呀。”

刘英,原名郑杰,1905年10月出生于湖南长沙。1924年进入长沙女子师范学校学习,1925年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党组织派她到湖南省总工会担任秘书,同年她被选为湖南省委候补委员兼妇女部长。1929年春,中央派她赴苏联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和国际无线电学校学习。1932年底回国,在江西瑞金中央苏区任少共中央组织部秘书,中央苏区少共福建省委书记、福建省委常委,少共中央局宣传部长、组织部长。1934年10月,刘英参加红军长征,担任红军三纵队巡视员、政治部主任,中央地方工作部科长。遵义会议后,她被调到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等中央领导同志所在的中央队任秘书长,陕北少共中央局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延安中央秘书处处长兼张闻天机要、政治秘书。1945年10月,刘英随张闻天赴东北开拓根据地,任宁安县委副书记、合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哈尔滨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妇委书记、任辽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1951年在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参赞、特委副书记、党总支书记。1954年回国后,任外交部部长助理,机关党委委员、常委,监委书记,人事司司长、中央国家机关党委委员、常委。1959年“反右倾”运动中,刘英被错误地撤销党内外职务。“文化大革命”中,她和张闻天一起遭到林彪、“四人帮”的迫害,被关押长达10年之久,但她始终没有动摇对党的领导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张闻天受迫害致死之后,冒着风险为整理张闻天回忆我党重大历史事件的手稿,秘密送交王震保藏,为我党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史料。1978年后,刘英先后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常委,中央纪委委员。她是中共七大、八大、十四大、十五大代表,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2002年9月3日,刘英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鲁迅与许广平。
鲁迅与许广平相爱后,鲁迅既不愿为离婚而让母亲伤心,又不愿委屈许广平,对外宣称许是他助手。二人关系公开后,许广平也坚持同居关系,对外还叫他周老师,仍把周夫人的名号留给鲁迅前妻朱安,尽管这是由父母包办的毫无感情的婚姻。                               

钱钟书和杨绛的恩爱晚年。
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诗书世家,1998年12月19日,“世界上惟一的钱钟书走了”。小说《围城》催生“钱学”。钱钟书自幼受传统经史方面的教育,十三岁进入美国圣公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学习,接受西式教育。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名震校园。报考时,数学仅得15分,但因国文、英文成绩突出,其中英文更是获满分,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录取。他到清华后的志愿是:横扫清华图书馆。他的中文造诣很深,又精于哲学及心理学,终日博览中西新旧书籍。最怪的是他上课从不记笔记,总是边听课边看闲书或作图画,或练书法,但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甚至在某个学年还得到清华超等的破纪录成绩。
 
现代著名作家——钱钟书
杨绛,1911年7月17日出生北京,现代翻译家、文学家、戏剧家。毕业于东吴大学、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外国文学系,是当年清华的名门才女,留学英国牛津大学和法国大学,回国后清华任教,其父杨荫杭是民国的最高检察长。

晚年杨绛
据说,当年清华大学曾有70余人追求杨绛。但杨绛最终选择了钱钟书,只因爱慕其才。杨绛说:是他的这些优美的诗句深深打动了我,从此结下了百年之好。

钱钟书、杨绛和他们的女儿钱媛。
1997年,钱钟书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媛也走了,1998年岁末,杨绛的丈夫钱钟书也走了……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女儿和丈夫的突然离去,杨绛处在极度的悲伤和思念之中……

晚年杨绛
然而,杨绛从悲痛中走出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钱钟书的作品整理出来,还把他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发表,之后又将他们二人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奖励好学上进、成绩优秀、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使学生能无后顾之忧地完成学业。钱、杨两位先生对受奖的学生没有别的要求,只希望他们学成以后,有朝一日能以各种形式报效祖国、回报社会。“好读书”奖学金2001年9月建立以来,由钱钟书、杨绛作品出版收入积累的资金目前已近200万元。随着《钱钟书手稿集》(四十多卷)《〈宋诗纪事〉补正》(十二册)《围城》英文版、汉英对照本的陆续出版,基金总额将相当可观。 杨绛用自己烛光般微弱的晚年时光,做完这些之后,便开始着手写作女儿钱瑗未完成的《我们仨》,此时此刻,《我们仨》朴素而干净地摆在我们面前,一如先生高尚的人格。

2011年7月17日是著名作家、翻译家、戏剧家杨绛先生的百岁生日
如今,《我们仨》已经出版了,杨绛却气宇轩昂地向人们昭示,她已经跨过了她人生的第一百个年头,还满怀信心地展望着即将到来的每一天……

吴祖光和新凤霞
吴祖光,1917年4月21日出生于北京,籍江苏武进,又名吴召石、吴韶,其父吴瀛,曾参加创办故宫博物院,精于诗文书画、篆刻和古文物鉴赏,对吴祖光的文学生涯有深刻影响,同年吴祖光毕业于北京孔德学校。在中法大学文学系学习一年后,应聘任南京戏剧专科学校校长室秘书。著名学者、作家、戏剧家、导演、书法家、社会活动家。主要代表作有话剧《凤凰城》、《正气歌》、《风雪夜归人》、《闯江湖》,评剧《花为媒》,京剧《三打陶三春》和导演的电影《梅兰芳的舞台艺术》、《程砚秋的舞台艺术》,并有《吴祖光选集》六卷本行世。2003年4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老舍问过我(吴祖光):“你真跟凤霞好吗?如果觉得不踏实,再了解了解,因为我也风言风语听说不少,都说你俩不般配”。老舍是从英国回来的,我是香港回来的,新凤霞却是从贫民窟出来的,连字也不认识,老舍怎么把她介绍给我呢?不过,实践证明老舍和我的看法都是对的,我至今无悔。
                    
新凤霞15岁在评剧界脱颖而出,以嗓音甜脆、唱腔优美、双目传神而独具一格,尤以独创的花腔“疙瘩腔”自成一派,成为我国杰出的评剧艺术家。退休前是中国评剧院副院长。她于1998年4月12日因突发脑溢血在江苏常州逝世,终年71岁。

傅雷和夫人朱梅馥同时一起自杀
傅雷:1908年生,上海南汇县人。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学贯中西,文学、美术、音乐、外语“四位一体”,著作等身。
傅雷和表妹朱梅馥订婚之后,曾去法国留学。留学期间,他和一位法国女郎产生过恋情。但这段恋情很快结束。此后,他一生没有再负过妻子。两人相敬如宾,终身相爱。
朱梅馥,1913年2月生于上海南汇一个书香家庭,性格温柔,文静随和,贤淑豁达。
 
傅雷
1958年4月被划为“右派”。文革中,傅雷屡遭批斗、殴打,他和夫人朱梅馥多次决定以死抗争,都被相依为命的夫人劝住了。
 
傅雷与朱梅馥的两个孩子,长子夭折,次之傅聪,世界著名钢琴家,移居英国;三子傅敏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外交学院,在国内受尽父母亲的影响,从外交学院清除到外国语学院,后来当了一名中学教师。
 
次之傅聪,1934年生于上海,世界著名钢琴家,移居英国。傅聪8岁半开始学习钢琴,9岁师从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1954年赴波兰留学。1955年3月获“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1959年起为了艺术背井离乡,轰动一时,此后浪迹五大洲,只身驰骋于国际音乐舞台,获得“钢琴诗人”之美名。
1968年9月2日深夜,58岁的翻译大师、文艺评论家傅雷,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连日批斗、殴打、凌辱,他早已准备了毒药赴死,朱梅馥看到,以死抗争,维护尊严的决心,商定同时自杀。朱梅馥给傅雷准备好温水,看他服了毒药,待他气息微弱后,将他摆正在沙发,保留死的尊严。朱梅馥撕下床单,上吊共赴黄泉,重结阴间的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