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微信浮窗怎么关闭:中医妇科名医夏桂成教授学术思想(江苏中医院)---转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6/28 09:10:35
中医妇科名医夏桂成教授学术思想(江苏中医院)---转摘
作者:蓝色天堂123 提交日期:2006-10-23 19:03:00   http://www.ok-mababy.cn/ma_zt08.htm (附:谁有夏医师的联系电话???)
  
  不孕症部分内容如下
  
  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传统上将婚后3年以上未孕者称之为不孕症。世界卫生组织1995年编《不育夫妇标准检查与诊断手册》将不孕症临床标准定为1年。我国的国情仍以2年为依据。九十年代调查提示在世界范围内12对夫妇中有1对,美国是7对中有1对夫妇不育,即发生率为8.3~14.3%。发展中国家一些地区不孕症患病率可高达30%。全世界的不孕症人数约为5000万~8000万,其中女性因素占25%,男女双方共同因素为20%。这些亟待临床予以解决。<返回顶部>
  
  为尽快达到这一目的,西医学近年飞速发展了生育辅助技术(ART),以医学助孕治疗
  
  不育夫妇,达到受孕的目的,主要包括了人工授精、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配子输卵管移植
  
  以及在这基础上演进的各种新技术。但这些方法均有一定的适应症,且因医疗费用之昂贵和
  
  治愈率尚不高的现状而受到一定的局限。对于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等仍以药物治疗为主进行调治,或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由于激素或促排卵药物应用的局限性,所以占有很大一部分患者临床上求诊于中医药的调治。在不孕症领域,中医诊治的悠久的历史和疗效迎合了社会的需要,与西医学新技术相结合,将不断发挥着作用。
  
  中医学关于不孕症,早在两千多年前,《素问·骨空论》已有记载,继后历代妇科医籍对其均有“无子”、“全不产”、“断绪”、“绝嗣”等的描述,并列出“求嗣”、“种子”、“嗣育”门对不孕症的治疗进行广泛的讨论,沿至近代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对女性不孕症临床和基础方面的研究、运用,均显示了一定的优势。
  
  夏师博学前贤对不孕症之评述,潜心妇科临床四十余载,勤于探索,不断总结,对不孕症各类别,如卵巢性不孕、子宫性不孕、输卵管性不孕以及免疫性不孕等,辨证结合辨病,独树一帜,取得显著临床疗效,被誉为“送子观音”。其学术理论观点、详见本书学术精华部分,临床诊治特色作如下介绍,以供参阅。
  
  1.卵巢性不孕
  
  排卵是卵细胞从卵泡逸出的过程,其在生殖生理中具有关键性作用。正常的排卵不仅为
  
  人类生殖提供了物质基础——卵子及完成生殖过程的内分泌环境,而且也反映了下丘脑—垂
  
  体—卵巢轴功能的健全和完善。女性生殖系统依靠着下丘脑—垂体—卵巢之间的互相调节、
  
  互相制约,在八十年代已被公认为生殖内分泌的核心。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女性生殖功
  
  能还受神经中枢及其他内分泌腺功能活动的影响渐为人所认识,尤其是卵巢的旁/自分泌活
  
  动在卵巢局部发挥“微调节作用”。整体和局部的调节这种复杂的功能活动最终目的是通过
  
  卵巢实现卵细胞的发生、卵泡的成熟和排卵,以及伴随这一过程的淄体激素的生成。若上述
  
  调节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功能失调都可导致排卵障碍,酿成无排卵。这是女性不孕症的主
  
  要原因之一,约占25%~30%左右,成为诊治不孕关注的热点。<返回顶部>
  
  有关这一方面,夏师认为中医历代医家指女子之精,是为生殖之本。精又与血、阴密不可分。女子以血为主,血藏于肝,生化于脾胃,汇聚于血海,为冲任所主,即为月经。所以夏师常说女性正常排泄月经,必须具备生殖系统协调,呈周期性变化。这最显著的特征就表现在卵巢产生排卵,月经如期而至,并周而复始。而其中阴精是物质基础,其源于先天之癸水,亦“出诸肾”。因此,肾藏精,为生殖之本。血、阴虽与之同源,又要不断充实阴精,可见精(卵)在阴长的基础上发育成熟,阴长不仅通过血以养精,以促精之成熟,而且有助于排卵。《傅青主女科》所制养精种玉汤,其方药即说明了血中补阴,阴中养精,养精才能种玉的道理。
  
  血、阴、精(卵)对于生殖至关重要,它们虽来源于先天肾,但需得后天水谷之滋养,
  
  同时在演变滋长的运动过程中,与心肾子宫生殖轴,任督循环圈,以及肝脾血气等调节机能
  
  有关。故夏师在临床认为,当这些环节发生功能紊乱时,就会影响卵泡的生成以及顺利的
  
  排卵。<返回顶部>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是繁衍后代、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为生殖之精。妇女的生长发育,妊娠及衰老,肾起主导作用。肾阴亦为元阴。夏师认为在卵巢性不孕中,肾阴不足为病之根本。精藏于肾,血藏于肝,精能生血,精血亦同源,精血充足则冲任旺盛,血海满盈,疏泄有度,胞宫满盈适时,月经按期排泄,因而肾主生殖必赖肝的配合。若因禀赋不足、发育较差、或多产房劳、长期失血等原因,暗耗营阴以致水不涵木耗损肝肾之阴,酿生肝肾不足,阴血亏虚之证,影响精卵的发育成熟。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血充足,方可养先天之精,并使肝血充盛,血海满盈。若素体脾胃不强,或饮食不慎,或劳累过度,或缺乏活动等,以致脾失健运,出现纳差,腹胀,便溏等。脾胃者,后天生化之源,气血阴阳赖水谷以滋养。《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就明确指出:精血赖水谷以滋生。若脾胃失和,水谷生化之源失能,则必然影响肝肾阴血,从而影响精(卵)的生成和排出。
  
  肾主癸水,其居于下,与居于上之心之间有水火既济之关系。夏师认为:肾阴充足,可以上承以济心火,使心火不亢;心气(阳)下降,以煦元阳,使之不断蒸腾肾阴(精)上承。如此配合协调,广义来说是平衡女性体内紊乱的状态,达到阴的新的平衡。如此周而复始,阴阳消长转化,从不平衡到平衡,或达到新的平衡的月节律变化,必须要在心肾子宫生殖轴包括任督循环圈的协调下,才有可能正常进行。夏师认为尤其是心肾交济,对调节阴阳消长转化极为重要,所以要保证心肾的交济。若心火偏旺,或者肝火扰之,必然使心肾不得交济。心肾不交,心肝火旺,不仅使阴阳失衡,而且耗损阴精,使卵泡的生成和排出出现异常。<返回顶部>
  
  同时在月经周期当中,夏师认为卵泡的生成和排出在时间上虽与经后期关系最为密切,但由于月经周期是一个循环往复的整体,故其它各期的异常,也将会使阴阳消长失衡,而出
  
  现排卵缺陷,致生不孕症。
  
  1.1经后期养阴,奠定卵子基础
  
  经后期是阴长阳消的时期,阴长奠定物质基础,推动月经周期演变。在此期因行经期的
  
  排泄,较易出现由于血、阴、精的不足而影响卵子卵泡发育成熟的病理变化,所以对于该期
  
  的治疗,夏师以补养阴精为主,具体治疗方法有:①养血滋阴,夏师常常是“未雨绸缪”,从行经之末期开始至经后期即以补益阴血之法,为卵泡发育生长奠定物质基础。经后阴血不足,补阴结合补血,更适合妇女的生理特点他推崇《傅青主女科》养精种玉汤立方旨意,强调养血达滋养阴分之目的,临证拟用归芍地黄汤为主方加减治疗,并在滋阴方药中加入少量的助阳药物。张景岳云:“养补阴者,必予阳中求阴。”所以在滋阴方药中加入助阳之品,使阴得阳的支持,更易生长、转化,目的为了更有效地补阴。临证他常选用归芍地黄汤合菟蓉散加减,于经后中期服用,较单纯补阴药的疗效提高了一步。<返回顶部>
  
  ②活血生精,夏师以活血化瘀与滋阴养血的药物组成方剂,针对血滞或血瘀所引起的精卵发育欠佳或排卵功能不良者,方选自制的活血生精汤,药用炒当归、赤白芍、山药、山萸肉、炙鳖甲、五灵脂、红花、益母草等,以清化扶正,滋阴活血,双相调节精卵的发育
  
  ③ 健脾养精,夏师注重阴血化精,但时刻不忘脾胃为生化之源。若有脾胃虚弱的病理状态存在,则欲养阴而每每难以奏效。因此对脾胃功能不足的患者,先用健脾养阴的药物奠定后天之基础,多用于脾胃虚弱,运化失常的阴血虚,精失所养的不孕症。临床常用参苓白术散,资生健脾丸加减,药如太子参、白术、山药、山萸肉、广木香等。健脾滋阴重在健脾,以后天水谷之精养先天之阴精,脾运健旺,不补阴而阴自复耳。
  
  ④宁心敛精,夏师以其心肾观为阴阳平衡之关键。若心(脑)失宁,必下汲肾水,以致肾阴不复。故用宁心安神,收敛阴精的药物,如炒枣仁、柏子仁、青龙齿、合欢皮、钩藤,甚至交泰丸等方意加以治疗,或在大量养阴之品中配伍清心肝,宁神复阴之品。治疗由于心神妄动所致阴精耗损的不孕症。<返回顶部>
  
  1.2经间期益肾调气血,促进卵子排出
  
  《古今医鉴》在《术嗣门》中指出:“人欲求嗣……经脉既调,庶不失其候也。诀云:三十时中两日半,二十八九君须算……但解开花能结子,何愁丹桂不成丛。”由此可见,经间期是最易受孕的时期。
  
  经间期的特点,按周期变动的规律,其阴阳转化特点为重阴必阳,为一次月经周期中极为重要的变迁阶段。当阴长至重,卵子欲将排泄,这一关键时刻要借助于气阳的推动,因此夏师认为当重阴已成,应由静转动,促进其转化,才能诱导排卵。具体方法有活血化瘀、滋阴宁神稍佐活血、养血补肾佐从活血等。
  
  ①活血化瘀, 根据经间排卵期的生理特点,为使絪緼乐育之气的能够顺畅活动,常以活血化瘀,促进气血活动,达到转化之目的,夏师拟有排卵汤,药用当归、丹参、赤芍、泽兰叶、茺蔚子等。因这一时期除排卵之外,一旦卵泡排出,即由阴分为主的经后期过渡到排卵而转入经前期,此时阳分首当其冲,因此夏师在促排卵同时,时刻不忘各期特点,参入阳药,其意不仅在助气阳之动,促排卵,而且更在于使“重阴必阳”的转化顺利地过渡到经前期阶段。临床常加入川断、仙灵脂、紫石英等调补肾阴肾阳之品。<返回顶部>
  
  ②滋阴活血,夏师认为中国女性,其阴精水平大多稍低,因此重阴常有不足,在活血的同时,务必要加入滋肾养阴之品,而阴精的不足,常与心肾交济不佳有关。而心神在一定程度上又驾驭肾精,故滋阴宁神,调达心气,不仅可提高肾阴水平,而且有助于血气活动。临床常用益肾通经汤。同时,夏师认为在经间排卵期使用滋补阴分的药,必须考虑到这一时期所谓重阴的动态问题,同时静止的补阴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牵制活血化瘀方药的流动性,所以他主张运用动态的补阴法,选择补阴而有流动性者,如柏子仁、鳖甲等。
  
  ③补肾活血, 夏师认为,中国女性阴精水平偏低,因此重阴有所不足。而阴阳互根,阴分难以致“重”达到一定的水平,大多数又与阳的不足有关。因此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方法为补肾活血,方选补肾促排卵汤,药用当归、赤白药、淮山药、山萸肉、熟地、丹皮、茯苓、川断、菟丝子、鹿角片、五灵脂等。方内不仅有滋养阴血的药物,提高重阴水平,而且含有一定量的活血化瘀药,促进血气活动,打破原有基础,使阴阳低水平的相对平衡被突破,达到生殖水平上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顺利排卵的目的。<返回顶部>
  
  1.3经前期阳长至重,成为受孕或泄经之前提
  
  经间排卵期后完成了重阴必阳的转化,就进入了阳长至重的经前期。此期最大的生理特点在于阳长为主。阳者与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谓阴阳互根,即是在阴长精卵发育成熟,排出卵子,继而卵巢产生黄体,分泌黄体激素,此时相当于开始阳长,阳分占主要地位。若卵精相合受孕,则黄体即以助孕为任;若未受孕即可达到一定水平后,转为白体,而以这一排卵周期结束并排泄经水,达到重阳必阴之转化。所以在阳长至重过程中,亦依赖于阴分的基础。夏师充分认识这其间的关系,在经前期把握以补肾助阳为主的治疗,具体方法是:
  
  ①阴中求阳
  
  即水中补火的方法,应和了张景岳所称:“养补阳者,当阴中求阳。”临床多仿右归丸加减,药用熟地、当归、赤白芍、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川断、菟丝子、鹿角片等,其中当归、熟地对脾胃运化较弱者易致大便溏稀,腹胀不适,故他常以丹参易当归,或当归炒
  
  后应用,均能改善此弊。而鹿角片对促BBT上升及维持高温相有重要意义,是治疗功能性不
  
  孕症的有效药物。但由于价格较贵,临床亦可根据病家经济条件,或以紫石英代之。<返回顶部>
  
  ②血中补阳
  
  女子从血为主,子宫冲任以血为用。临床夏师常用张景岳的毓麟珠,以四物汤为基础,加入温润助阳之品,达到暖宫种子的目的。夏师与景岳有别的是在此基础上,加入宁神之品,
  
  制成助孕汤,疗效甚佳。此外在经前末期,重阳延续波动之时,有部分患者,心肝郁火明显,
  
  表现为烦躁、胸闷、失眠,此时夏师喜用调经种玉丸,药如当归、白芍、熟地、川断、白术、
  
  茯苓、制香附,并适当加入钩藤、丹皮、合欢皮、炒荆芥等。<返回顶部>
  
  ③ 气中扶阳
  
  脾胃虚弱在经前期的一些不孕症患者中颇为常见,临床见有腹胀矢气、大便偏溏、行经
  
  期腰酸等症状。夏师临床常选用《傅青主女科》的健固汤、温土毓麟汤加减,药用党参、炒
  
  白术、淮山药、神曲、茯苓、巴戟天、覆盆子、菟丝子、鹿角片等。而对于不孕症而言,脾
  
  肾不足,治在于肾,重在温补肾阳,暖宫种子。所以方中重用巴戟天、覆盆子,并加入鹿角
  
  片等,意在气中补阳,暖宫种子。
  
  根据经前期阳气高涨的特点,夏师还强调结合调治心肝。经前心肝气火上扰,出现一系列胸闷、烦躁、乳房胀痛等症状,影响周期的顺利转化,故予以清降镇泄的治疗,以保证生理阳分的持续增长而达至重的水平。
  
  1.4行经期理气活血调经,以排经通畅为要<返回顶部>
  
  行经期既是排泄经血之期,更是阳气下泄,让位于阴的时期,以达到排旧生新的目的。除旧要彻底,留得一分瘀就影响一分新生;新生要扶植,以奠定好下一周期的基础。如若排
  
  经失常,“重阳必阴”的转化受之妨碍,势必影响下一个月经周期的规律活动。
  
  夏师在经行期采用的调经法,多用理气活血之品。他又具体分为初、中、末三期。行经
  
  之初治以理气调血,偏于理气,方造四制或七制香附丸加减,药用制香附、青陈皮、乌药、
  
  当归、赤芍等。行经中期则治宜活血调经为主,以五味调经散加减,药用当归、赤芍、丹参、山楂、益母草等。行经后期则偏于滋阴化瘀,以向经后期过渡,方选归芍地黄汤加减,药用当归、赤白芍、淮山药、山萸肉、熟地、丹皮、茯苓等。在一般调经法的基础上,临证夏师根据不同证型,还常配用特殊调经法:
  
  ①逐瘀破膜法。适用于有膜样痛经的患者。选用逐瘀力强的药物,以及助阳利浊的药物,如他拟逐瘀脱膜汤,药用肉桂、五灵脂、三棱、莪术、川断、益母草、茯苓等,在行经初中期服用,行将净则停服。
  
  ②温经止痛法。指温经化瘀和络止痛的药物组成的方剂,代表方为痛经汤,药用丹参、赤芍、钩藤、丹皮、玄胡、肉桂等,如行经末期仍有腹痛者,可续服。<返回顶部>
  
  ③清肝调经法。指运用清热调肝、化瘀止血的药物组成的方剂。代表方为丹栀逍遥散或固经丸合加味失笑散,一般用于行经中末期,如初期量即多者亦可服。
  
  ④补气调经法。指运用补气健脾,养血调经的药物组成,方选归脾丸或香砂六君汤合失笑散加减,行经早中期服用为主,末期亦可服。
  
  ⑤化痰利湿法。运用化痰利湿活血的药物组成方剂,多用于肥胖型月经失调者,方选越鞠二陈汤合泽兰叶汤加减,以推动行经期的转化
  
  ⑥清降逐瘀法。以清心降火,行血逐瘀的药物为主,拟用益肾通经汤,药用柏子仁、丹参、钩藤、黄连、泽兰叶、牛膝等,以使经血顺畅排出,建立新一轮的排卵周期。<返回顶部>
  
  [病案举例] 张某 30岁 护士。结婚5年,至今未孕。月经初潮10岁,平素月经经期7~8天,周期30天,末次月经1999年5月24日,量多,色红,有血块,腹不痛。曾在南京军区总院查血雄激素(T)、泌乳素(PRL)偏高,蝶鞍摄片,尿17—羟、17—酮未见异常,B超监测排卵示卵泡发育不良。1998年6月4日来我院求治。刻诊:月经周期第12天,乳头溢液,量少色清,口干,心烦易怒,腰酸,带下量少,脉细弦,舌红苔薄腻。证属脾肾亏虚,肝经郁火,冲任失资。治从经后期论,法以滋养肝肾,疏肝健脾,方选二至地黄丸合越鞠丸加减。药用女贞子、墨旱莲、山药、山萸肉、牡蛎、丹皮、茯苓、川断、菟丝子各10克,苍术、香附各9克,广陈皮6克。服上方7付后,患者乳房胀痛有所好转,口干亦有好转,继以补肾调周为治疗大法,以恢复排卵,并配合疏肝理气以降低患者的泌乳素。排卵期以补肾促排卵汤加减为主,以补肾促排卵。经前期患者自述易出现便溏,治以健脾补肾,疏肝和胃。方选健固汤和越鞠二陈汤加减;经期则以理气活血调经法,以助经血排泄,方选越鞠丸合五味调经散加减。患者经两个完整周期的调治后,未再出现乳头溢液,腰酸状况有所好转。1998年8月8日复诊时,基础体温高相19天,尿HCG(+),遂转入补肾养血,和胃安胎,以收全功。
  
  2.子宫性不孕
  
  子宫性不孕约占女性不孕症的30%~40%,子宫在生殖生理和内分泌功能调节上不仅是排泄月经,妊育胎儿的器官,其作为心脑(即中枢神经系统)的靶器官,对心(脑)肾之间还具有反馈作用。其发育盛衰过程受先天禀赋遗传因素的影响,又受年龄进程牵制,这些变化与月经的“以时下”,“能有子”,及“地道不通,形坏无子”密切相关,子宫性不孕之因主要有:子宫畸形、宫腔粘连、内膜炎、肌瘤、息肉等。
  
  夏师在临床对不孕症治疗中发现无论是原发性不孕还是继发性不孕都与子宫有很大关系。子宫虽然与肾包括天癸,心及肝脾诸脏有关,但无可否认其在孕育过程中自身的存在意义,因而对子宫性不孕的调治除了结合气血,补肾调周等基本大法,而且还要根据子宫本身的病变加入具有特异性的方药。有关子宫对孕育的影响,夏师分以下两大类。
  
  2.1子宫形态位置的异常. 子宫的形态及其位置失常,首先应排除先天生理缺陷非药物所能治者。在临床上夏师对属于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偏小,表现为月经量少或稀发月经者,可在补肾调周的前提下,针对性地使用促进子宫发育的药物,如他拟的育宫汤,药用当归10克、川芎6克、茺蔚子15克、淮山药10克、干地黄10克、菟丝子10克、肉苁蓉10克。其偏于阴虚者可加入炙龟板15克、炙鳖甲15克、女贞子10克玄参10克等养阴之品;偏于阳虚者则可加入雀卵2枚、仙灵脾10克、鹿胎膏等血肉有情之品。<返回顶部>
  
  若是由于子宫松软或宫颈口松弛,导致藏阖失职者,则在补益肾气的前提下,加入收缩
  
  固摄子宫之品,构成束宫汤。药用人参10克、鹿角胶10克(炖烊冲服)、淮山药10克、熟地10克、白芍10克、巴戟天10克、菟丝子10克、五味子6克、金樱子10克、茧壳7枚等药,并配合外用川乌白芨散栓剂塞于阴道,促进子宫及宫颈口的收缩。
  
  如子宫位置降低,子宫下垂者,可在补肾益气的前提下,加入升举子宫的药物,组成举
  
  宫汤,药用黄芪15—30克、党参15克、白术、陈皮各10克、菟丝子15克、金樱子10克、升麻5克、柴胡6克等,同时亦可配合川乌白芨散栓剂阴道塞药,收缩宫体,疗效更佳。
  
  如子宫前后倾屈过度,而招致不孕,除去先天因素而外,多因炎症或粘连所致,夏师认为这种慢性的盆腔炎症,根深蒂固,常常虚实夹杂。他为了增强子宫局部的抗病能力,制成定宫汤,药用当归、白芍各10克,茧壳7枚,紫河车10克,怀山药15克,干地黄10克,
  
  川断、菟丝子各10克,巴戟天8克,蛇床子10克,黄芪10克,人参10克等,并合红藤败酱散、四妙丸等治疗盆腔炎症,常内服与外治灌肠相结合,结合子宫内膜周期演变的特点予以调治常能获效。<返回顶部>
  
  如因刮宫术后搔刮过度,损及子宫内膜基底层,而致内膜增生不良者,治在补肾养精的
  
  前提下,加入滋养子宫的血肉有情之品,制成养宫汤。药用当归、白芍各10克,茺蔚子15克,紫河车、淮山药、干地黄、菟丝子、肉苁蓉各10克,龟板、鳖甲、茜草各15克,山楂10克,亦可合生化汤同服,缓缓调治,始能生效。
  
  2.2子宫藏泄功能失调
  
  子宫为奇恒之府,生理状态下,平时期及妊育阶段以藏精气而不泻,而在行经期或分娩时刻又以泻而不藏为首任。子宫藏泄失常,病变又呈寒热虚实之变。
  
  子宫虚证:又有阴阳之差。偏于阳虚者,关阖失司,则泻多藏少。临证常为有月经先期,量多、流产等,治以温阳益气、固涩子宫,选用束宫汤加减;偏于阴虚者,血海蕴热,子宫干涩而致藏多泻少,甚则有藏无泻,治以补肾养精,佐以滋补子宫之品,选用养宫汤加减。若阴阳两竭,表现为月经过早闭止,则必须大补阴阳气血。前人有治从奇经论,夏师认为奇经中主要经脉皆始于子宫,可直接补养子宫远较补益奇经收效甚速,临床常选用八珍汤加入紫河车、杜仲、菟丝子、仙灵脂、阿胶、龟板胶、炙鳖甲等,补养子宫。<返回顶部>
  
  子宫实证:夏师认为首先必须排除子宫占位性病变,如肿瘤、息肉等,而后再细辨
  
  其血瘀、湿热、痰浊。因于血瘀者,瘀阻胞宫,势必碍及其藏泻功能,治当祛瘀调冲为法,治疗上轻者用五味调经散加减,或桃仁承气汤,药如丹参、赤芍、制香附、艾叶、益母草、
  
  五灵脂、桃仁、红花等药;重者则用逐瘀脱膜汤,药用肉桂、五灵脂、三棱、莪术、当归、赤芍、炒枳壳、益母草等药。因于湿热者,又有湿重热重之别。湿重于热者,湿邪稽留,与热胶结,阻于子宫及胞脉胞络;而热重于湿者则热灼下焦,损伤胞宫络脉,治疗用清宫除湿汤,药用马鞭草、鹿卸草、茜草、制苍术、薏苡仁、晚蚕砂、益母草等。因于痰湿者,脂膜壅塞,胞脉胞络失畅,夏师常以启宫丸治之。
  
  宫内热证:热驻血海,子宫失宁,甚则泻而不藏,治疗宜养阴清热凉血,方用凉血清宫汤,药用炙龟板、黄芪、椿根白皮、紫草、败酱草等。
  
  宫内寒证:寒凝胞宫,胞脉胞络收引凝滞,逐致痛经性不孕证,宜温润暖宫、祛寒活血,方用艾附暖宫丸加蛇床子、紫石英等。实寒证也可取《良方》温经汤,虚寒证则可取《金匮》温经汤。
  
  临证对子宫性不孕症的治疗,夏师的立足点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凡子宫局部器官性病理改变存在时,当中西合参,手术加调治、每速能奏效。对于子宫功能性病变,则以补肾调周,调节心肾子宫生殖轴为之根本。<返回顶部>
  
  
  
  
  
  3.输卵管性不孕
  
  输卵管对妊育有重要意义,其组织结构,生理生化等方面在性激素和神经系统的调控下,发生着周期性变化。当输卵管的功能稍有紊乱和缺陷,就会影响孕育功能。而其中由于各种生殖道感染、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导致的输卵管梗阻更是女性最常见的不孕因素之一。
  
  夏师认为输卵管梗阻性不孕虽与痰、瘀、湿、气等病理因素有关,但其本还是在肾,并与肝、脾密切相关。肾元亏损,阴阳消长失调,内环境发生紊乱,或肝郁气结,气滞则血行不畅,水失所部,均是产生痰、瘀、湿、气这些病理因素的根本原因。腰为肾之府,少腹为肝经循行之处,故临床上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均有腰酸、少腹痛等表现。肾气亏虚或肝气郁滞,易出现血瘀、痰浊、湿热等阻遏,阴阳精血失于敷布,相搏结合而难以成孕。由此可见本病的病理特点为虚实夹杂,导致不孕的根本因素为脏腑功能失调、瘀、痰、湿浊等病理产物为患。
  
  临证时,夏师根据中医辨治原则,将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分为肾虚肝郁型、肾虚夹瘀型、肾虚夹痰湿型、肾虚夹湿热型4类证型。其中肾虚肝郁型除多年不孕,输卵管梗阻外,还可伴有情志抑郁或焦虑,经前乳胀、少腹胀痛等症;肾虚夹瘀型则可伴有经来血块较多或见痛经,少腹刺痛等症;肾虚夹痰湿者可伴见形体肥胖,或闭经,带下量多,质地粘腻;肾虚夹湿热者则伴见带下量多,色白或黄、质粘,有异味等。<返回顶部>
  
  临证对于上述病证除采用相应辨治外,夏师所擅长之处,较集中地体现了以下的特色,创立了专治本病的通管散,其以山甲片10克、天仙藤15克为主活血通络,佐苏木9克、炒当归、赤白芍各12克,鸡血藤15克,化瘀通络;路路通6克,丝瓜络6克,重于通络;川续断12克,与活血药相伍既能化瘀和络,又具补肾之功,干地龙10克,利湿化浊通络。本方活血化瘀,通畅脉络,促进湿瘀利化之力较强。夏师临证还主张用本方药液的1/3进行保留灌肠,其内外合治使通络之功更为卓著。
  
  把握虚实夹杂为关键。本病脏腑功能不足其根本在肾,以致病理产物兼合为患。临床上夏师以补肾通络为本,再根据兼夹不同证型加减。其中补肾通络的基本方由当归、赤芍、淮山药、桑寄生、川断、牛膝、丝瓜络、穿山甲片等组成。肾虚肝郁者选加柴胡、金铃子、广郁金等;肾虚夹瘀型选加鹿角片、丹参、苏木、石打穿、三棱、莪术等;肾虚夹痰湿型加用陈胆星、制苍术、制香附等;肾虚夹湿热型则加入红藤、败酱草、碧玉散、苡仁等。
  
  结合调周顺应月经周期演变。输卵管功能受内分泌激素的调控。若阴阳调和,梗阻能得以疏通。如经后期加入女贞子、杞子、干地黄、白芍等以补肾养阴为主,经间期加入红花、茺蔚子等药,从活动气血为主;经前期加入鹿角片、仙灵脾、补骨脂等药以补肾助阳为主,行经期则从活血调经为主,加入泽兰叶、益母草、茜草等。<返回顶部>
  
  注重情志调摄。调畅情志夏师常分两步:一为疏理气机。肝主疏泄性喜条达,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而造成瘀血。此外,气可输布津液,气机不畅,则津液聚湿成痰,湿遏蕴热则成为湿热。因此在治疗时,夏师首先加入一些疏肝理气之品,如柴胡、川栋子、广郁金、香附、苏罗子、路路通、炒枳壳等,气机条达,而络脉得通,遂道复畅,阳精阴血相搏而成孕。其次需调畅情志。《秘本种子金丹》中云:“产育由于气血,气血由于情怀,情怀不畅则冲任受伤,冲任受伤则胎孕不受。”可见情志能影响孕育,夏师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尤注意情志的调摄。他认为精神因素不仅可直接影响排卵功能,还能导致输卵管的阻塞。如临床上常见造影时,因精神紧张引起输卵管痉挛以致输卵管未见显影,一旦注射阿托品解痉药后再造影,输卵管即显影,这就是情志因素累及输卵管的一个例证。所以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对于受孕种子十分重要。配合外治。对于有条件的患者,夏师常应用复方当归注射液通水治疗,或将活血化瘀药、虫类药浓煎作保留灌肠,均可提高疏通疗效。
  
  邱某女 31岁 公司职员。继发不孕2年。1995年曾早期妊娠60天行人工流产术。近2年夫妇同居而未孕。月经初潮15 岁,平素月经经期7天,月经周期30天。末次月经1999年2月23日,经量中等,色红,少量小血块,小腹隐痛。26岁结婚,0—0—1—0未避孕。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式,阴道通畅,宫颈轻度糜烂,子宫中后位,常大,压痛(—),双侧附件轻度压痛。子宫输卵管造影示“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男方精液检查正常。1999年3月5日来我院求诊。刻下:月经周期第13天,带下量中等,呈蛋清样,两少腹时痛,腰酸,脉细弦,舌淡红,苔白腻。证属肾气虚弱,湿热内蕴胞脉胞络,冲任失资。治从经间期论,以补肾促排卵,佐以通络,方选补肾促排卵汤加减。药用丹参、赤芍、白芍、淮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川断、菟丝子、紫石英、五灵脂、山楂各10克,广木香、红花各6克,天仙藤15克。服上方7付后,患者带下量中等,基础体温仍处低相,小腹作胀,神疲乏力,遂转入调周法佐以通络。拟经后期方,归芍地黄汤加减。3月5日方去紫石英、五灵脂、红花,加陈皮6克、炒白术10克。3月16日复诊时,基础体温上升4天,乳房胀痛,脘腹胀满便溏,治从经前期论,法以健脾补肾,疏肝和胃。方选健固汤加减。服7付后3月23日来诊,基础体温高相12天,双侧乳房微胀,右侧少腹隐痛,腰酸,腹胀矢气,大便欠实,夜寐多梦,考虑其有妊娠可能,故用养血补肾理气法治之。7日后复诊,基础体温高相24天,查尿HCG(+),小腹隐痛,乳房抽痛,右少腹时有抽痛,遂以养血补肾、和胃安胎法以收全功。<返回顶部>
  
  4.免疫性不孕
  
  免疫性不孕,是指患者排卵及生殖道功能正常,无致病因素发现,配偶精液常规检查在正常范围,但有抗生育免疫证据存在。在不育夫妇中免疫性不孕占5~7%。迄今主要有抗精子、抗透明带、抗宫颈粘液、抗宫内膜抗体及卵巢自身免疫所致免疫性不孕。对于本病的治疗,现代医学多采用隔绝疗法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疗法。由于疗效尚未确定且副作用较大,所以应用有局限性。
  
  正由于西医药治疗免疫性不孕方法较少,所以目前采用中医药治疗该病受到临床上极大关注。文献介绍祖国医学对该病的研究起步较晚,直至近代才将其专门列出加以讨论,而所制活血化瘀、行气利水、清热解毒、益肾健脾等方法,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夏师认为在临床上所诊该类患者甚多,对于该病的发病机理,他认为主要是由于肝肾失调,阴阳气血消长转化异常,加上湿热、瘀血、邪毒等诱因而致,其中又以肾虚肝旺为最常见最基本的原因。<返回顶部>
  
  肾主藏精生髓,奠定生殖之基础,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并可通过调节生长激素、皮质激素等来调节免疫机能。现代医学研究表现,该病属于肝肾阴虚火旺型占大多数,伴炎症性的,多兼湿热血瘀;伴功能性的,多兼郁火及气血不畅,以致冲任子宫不能相资,难以成孕。少数属于阳虚痰浊者,又与禀赋体质因素有关。因而夏师云:免疫不孕主要与阴阳气血失调及消长转化节律有关,湿热、瘀血、邪毒仅是诱因,诱发免疫因子,使体内的特异性因素,与抗体导致调节过程并有淋巴细胞的参与。肾虚具有不同程度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轴功能的低下。该轴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重要部分,其免疫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以影响生殖神经内分泌、卵巢功能、胚胎的着床和发育以及胎盘功能等。反之,生殖系统中的一些细胞成分及胚胎本身也可调节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细胞因子。上述诸环节均与肾相关联,所以肾虚为免疫不孕发病之本。而在免疫性不孕中,我们发现伴有生殖道慢性炎症的患者占了较大比例,辨证多见肾虚肝郁或肾虚肝旺的症状,故可以推论这种易发生局部免疫反应的敏感体质大多属于肾虚肝经病变者,所以肝经病损如肝旺、肝经湿热下注等与免疫不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免疫性不孕的治疗,夏师又有以下的几个特点:<返回顶部>
  
  4.1突出主证型的治疗,照顾次证、兼证,体现传统辨治特点。
  
  临床多可分为两个证型:
  
  (1) 阴虚火旺证,主要表现为月经先期或周期正常,量偏少或多,色红有小血块,头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腿酸软、烦躁内热、口干、舌质红、苔黄腻,脉细弦数。治疗上虽以补养肝肾为主,但必须与降火或情心肝之火相结合,夏师在归芍地黄汤的基础上加以苎麻根,丹皮各10克,钩藤15克,合欢皮10克,青龙齿20克等药,制成滋阴抑抗汤而应用。若兼有湿热者,加入败酱草、苡仁各15克、碧玉散10克,炒黄柏 6克等;若兼心肝郁火者,加入荆芥、合欢皮、广郁金、黑山栀等;兼脾胃薄弱,伴有大便溏泄,腹胀矢气等,加入炒白术、砂仁、煨木香,炒六曲等。对于抗精子抗体弱阳性者(AsAb 1:100~200)排卵期可以不需配用避孕套。此外,夏师认为阴虚证可用酸甘化阴,药用山萸肉、赤白芍、当归、甘草,使抗精转阴而达种玉之目的。
  
  (2)阳虚瘀浊证,表现为月经后期或基本正常,量、色、质一般,但有腰腿酸软、小腹冷感,大便易溏、神疲乏力、小便清长或频数,基础体温高温相偏低或欠稳定,舌质淡红,苔白。治疗上从温土毓麟汤或健固汤的基础上进退,把化痰浊调气血结合起来,治以补肾健脾,温阳化瘀之法,制成助阳抑亢汤,药用丹参、赤白芍、黄芪、川断、鹿角片、五灵脂、仙灵脾、淮山药等。若兼湿热,可加入败酱草、苡仁、萆藓、碧玉散等;兼脾胃虚弱者,伴有脘腹痞胀,大便溏泄等,加入炒白术、砂仁、炮姜等。也可参考以“气中补阳”为法,选择黄芪,鹿角片为宜。<返回顶部>
  
  4.2结合分期调周法治疗
  
  夏师认为该病治疗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较宜。依据月经周期中阴长阳长及其转化的规律,在辨治的基础上,提高阴阳消长转化水平,使之在高水平上行其消长转化,从而增强免疫机能的调节能力。此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其中经后期为阴长阶段,滋阴养血是重要方面,滋阴抑抗汤多需在此时服用。排卵期,滋阴药加入助阳药中,尚须加入行气调血之品,促进受孕。经前期,基础体温上升,阳长开始,逐渐至重,是运用助阳抑抗汤的重要时期。夏师将调周原则,阴阳消长的观念与免疫不孕的调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创立了专病治方。
  
  除此之外,夏师还强调调复阴阳,结合利湿、清化或着重清化、清利,均需从血分为基点,才能达到病所。对于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者,在调复阴阳的方药上着重清热化瘀药物的选择应用,具有针对性,以达内膜;而对于抗弓形体抗体阳性者,在调复阴阳的方药,着重清利湿热,同时,避免接触猫、犬等家畜动物,以避免直接的感染源。<返回顶部>
  
  王某 29岁 中学教师。继发性不孕2年。患者两年前曾行人工流产一次,术后至今未孕。月经初潮15岁,平素月经经期5天,周期25天,末次月经1999年9月10日,量中等,色红,无血块,无痛经史。26岁结婚,0—0—1—0。男方全面检查未发现异常,女方检查示:AsAb 1:200,EmAb1:200。1999年10月8日来我院求诊。刻诊:月经周期第19天,基础体温上升4天,乳房胀痛,口干欲饮,腰酸,二便尚调。脉细弦,舌红苔腻。辨证属肾虚偏阴,肝郁气滞,间夹瘀浊。治按经前期补肾调肝,助阳抑抗,方选助阳抑抗汤加减,药用丹参、赤勺、白芍、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川断、紫石英、菟丝子、五灵脂各10克,青陈皮各6克,炒柴胡5克等。服上药后,患者乳房胀痛好转,腹胀较显,遂进入调周法治疗,配合疏肝健脾抑抗。经期给予活血理气调经法,方选越鞠丸合五味调经散加减;经后期治以养血补肾、理气健脾,滋阴抑抗,方选参苓白术散合滋阴抑抗汤加减;经间期以补肾排卵法配以抑抗治疗,方选补肾促排卵汤加入佩兰10克、苎麻根15克;经前期治以健脾补肾,疏肝和胃,方选健固汤合越鞠二陈汤加减。经过一个完整周期调治后,患者诸证好转。2000年1月6日复诊,基础体温高相28天,尿HCG(+),遂以养血补肾、理气和胃安胎以收全功。<返回顶部>
  
   
  
  五. 妇科辨证思路及周边问题
  
  (一)独创的月经病复杂证候的辨证论治,及微观深层辨证与宏观推导分析
  
  复杂证候辨证,又称为矛盾辨证,是指病情复杂,证候矛盾,证型兼夹较多。归纳起来有三种情况,夏师称其为三大矛盾分析,在妇科辨证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微观深层辨证,夏师倡导的微观辨证是指结合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妇科学的各种检查,发掘内在的,或隐蔽在内的、腹腔中的、血液内的以及局部病灶的有关资料,进行深层次的辨治,以弥补传统辨治的不足,防止误诊、漏诊,深化辨证。本法虽与中西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有一致之处,但作为深层辨证要求,不仅要将微观的资料作为辨病的要求,而且要将这种资料纳入中医辨析的范围内,使中医的辨证有客观性,有实质性,更为细致。宏观推导,就是从大整体结合患者原来月经、生殖的数律变化,进行推算的一种方法,也属于宏观辨证的一种形式。要做到宏观推导,必须掌握患者的体质及数律,结合天时、地理、人际间的影响,运用后天八卦,按每个人的奇数律进行推算疾病发作及预防的最佳时间,所以宏观推导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论治未病。防重于治,是中医妇科治病的最大特点。首先从天时的气候、季节来看,年相季节,一般阴虚阳旺,或肝旺湿热所致崩漏或闭经等月经病,易在夏季,或初秋,或晚春发病。按具体人的3数、或5数、或7数律进行冬至后时间的推算,以便进行防治,前人亦曾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亦即此意。阳虚脾弱,或痰湿之体的崩漏或闭经等月经病,极易在晚秋、冬令发病,有的亦可在初春发病。要求在夏至后,按“3、5、7”的内源性节律进行防治。立秋、立冬、立春、立夏,及冬至、夏至均是防治的重点。从月相来看,月圆时值月经来潮,一般可见月经偏多,精神忧郁,消极沉闷,或则烦燥不宁,神不守舍等病证。而防治的重点,应在月末,仍按“3、5、7”数律进行调治。从日相来看,黎明至日晡,是阳长的时期,阳虚月经失调者,易产生症状,防治应在发病前或夜半后的数小时后内。午后入晚是阴长的时期,阴虚月经失调者,易产生明显的症状,防治应在日晡后数小时之内。从地理因素来看,南方湿热地带阴虚火旺,湿热偏盛之体,易发生出血性及炎症疾病,治疗必须考虑清利;北方寒冷地区,脾肾阳虚,痰湿偏重之人,易发生月经后期、闭经等月经病,治疗亦当考虑温调。人际之间,相互间的生物钟节律,如月经周期节律亦有一定影响,与月经先期,性情急躁者久处,会影响到月经、情绪的相同变化;与精神忧郁,沉默寡言,月经后期者久处,也可能出现相似的病证。夏师曾经发现某一工厂一个小组三位相近年龄的妇女,前后半年均患上更年期综合征,而且症状基本相同,可见人际之间相互影响的作用。<返回顶部>
  
  此外,每个人“3”或“5”或“7”数的内源性节律,亦反应在月经周期中,月经失调,大多与周期节律中的数律有关。推导的方法,如3数律,一般可按3的倍数进行推算,6、9、12,或30、60天,3个月、6个月,或9个月,来确定最佳期,在治疗恢复后,亦要按此倍数来巩固疗效。5数律、7数律以此类推。当然在推导时,还要掌握微观所得的内分泌激素、微量元素等的资料,并按上述数律进行观察,才能找出关键时刻,不仅对防治疾病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提高健康水平也很有价值。
  
  (二)对胎教、胎禁的研究
  
  1.探讨胎教
  
  逐月养胎与胎教
  
  逐月养胎,是指十二正经逐月一经养胎,其指导思想,是基于藏腑经络学说结合阴阳五行相生理论及自然界生物发展的时相规律而制定的。示药禁之所在。
  
  2.1 妊娠药禁
  
  现代医学研究,很多药物均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直接影响胎儿,或某些药物通过改变母体的生理状况,从而影响子宫的环境,造成胎儿发育生长障碍,最终致畸致流(包括早产),影响优生优育。<返回顶部>
  
  妊娠期忌用方药。妊娠早期服药不当,最易致畸致流。当前公认有明确致畸的药物并不多,有些虽有记载,仍然值得商讨和进一步研究,但为了防范于早,故简介如下。
  
  中药方面:
  
  诸凡峻下滑利,逐瘀破血,耗气散气以及有毒之品,均应禁用或慎用。
  
  (1)逐瘀破血方药。如王氏之逐瘀汤及消破瘕的方药,如桃仁、红花、苏木、穿山甲、王不留行、刘寄奴、三棱、莪术、水蛭、虻虫、蟅虫、干漆等,妊娠期均应禁用,但如病证需要,犹须谨慎使用。
  
  (2)攻下方药。如三承气汤、更衣丸、当归龙荟丸等,具体药物有大黄、芒硝、蕃泻叶、芦荟等,均应禁用或慎用。
  
  (3)峻下逐水方药。如十枣汤、大黄甘遂汤等,具体方药有甘遂、大戟、芫花、商陆、巴豆、牵牛等,禁用之。
  
  (4)利水通窍方药。如八珍散、牛膝散等,具体药物有木通、通草、瞿麦、滑石、皂角、麝香等,禁用或慎用之。
  
  (5)大辛大热温阳驱寒的方药。如乌头煎、四逆汤等,药物有乌头、附子、天雄等,一般均应禁用。(6)有毒性的方药。如抵当汤、大黄蟅虫丸等,药物有蟅虫、斑蝥、野葛、水银、蜈蚣、雌黄、雄黄、硫黄、硇砂、蟾酥、砒石等。其他如外用药,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外用可通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对于胎儿不利,《外科全生集》曰:“妊娠患疮疡,虽膏药不宜擅贴,恐内有毒药能堕胎也。”<返回顶部>
  
  西药方面:
  
  (1)甾体激素。①雌激素,主要是乙烯雌酚等非类固醇合成的雌激素,可影响女性后代阴道腺病和透明细胞腺癌,生殖道和泌尿道畸形。对男性子代会发生附睾囊肿,睾丸萎缩。②孕激素,可影响女胎男性化,与雌激素同用,易致先心。③雄激素,可引起女性假两性畸形。
  
  (2)细胞毒性药物。孕早期应用抗代谢药治疗恶性肿瘤,可造成流产,致畸,胎儿发育障碍或死亡,致畸率约50%。主要药物是氨基喋呤和氨甲喋呤,其次如6—硫基嘌呤,苯丁酸氮芥和环磷酰胺等也有致畸作用,学者一致认为孕早期联合化疗是禁忌的。
  
  (3)镇定药。反应停的致畸为众所周知。
  
  (4)其他。苯妥英钠能引起颜面、心脏畸形和生长缺陷;丙戊酸纳可致脊柱裂;双香豆素、安定、安宁、可待因有发生出生缺陷报道。麻疹,风疹疫苗也可能造成胎儿发生该类病毒感染。
  
  因病用药需慎者。前人虽有“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之说。但在具体用方药时仍应有所慎有所选。如恶阻伴腰酸明显者,有人曾因使用旋覆代赭汤,恶阻愈而见胎漏,终致流产,可谓慎之。其他如理气方药,通泄方药,利湿方药等,虽因病情需要仍要选择损胎致畸致流最小的方药。中药方面:如半夏、南星、薏苡仁、蝉蜕、代赭石、蟹爪甲、地胆等,也应慎用,当然治疗必须时尤当用之。西药如利尿药中双氢克尿塞,氨苯喋啶、利尿酸、速尿等。长期应用,可致血容量减少,有碍胎儿生长发育,宫缩乏力,产程延长,羊水污染率增高,并可引起电解质紊乱,低钠、低钾、高尿酸血症,故有学者不主张孕期应用。解热镇痛药中的阿斯匹林、消炎痛、水杨酸盐制剂等,持续或较大剂量用药会延长孕期和产程,也可发生贫血,产前或产后出血,对胎儿可发生宫内生长迟缓,增加围产儿死亡率。抗菌素类药治疗炎性病证,如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类药,一般均通过胎盘,均有所忌。此外,可引起胎儿第8对脑神经损害的,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孕期均应慎重,或避免使用,必要时间断服药为宜。其他如降压药中的冬眠药物、利血平,镇静药中的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抗疟药中的乙氨嘧啶、奎宁均有所忌。用时慎之又慎。<返回顶部>
  
  2.2 妊娠食忌
  
  在妊娠早期,常有恶心泛吐,食欲不振,偏嗜择食等现象,因此对动物脂肪、甜腻食品、辛辣刺激之物,均有所忌。妊娠中期,亦不宜过食公鸡、羊肉、狗肉等辛温发物。妊娠末期,常伴有血压偏高、浮肿、小便偏少等情况,应少食含盐多的菜肴和食物,因为过多的食盐会增加水分在体内的潴留,引起水肿,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同时辛辣刺激致热的食物,如羊肉、狗肉、椒、姜等食品亦有所忌。有人发现较长期服用棉子油,可导致体内血钾的减少,出现全身乏力,不利于胎儿的发育。味精常用多用,可使染色体断裂,应有所禁。
  
  妊娠期间,禁止吸烟喝酒。烟酒对母体的心肺不利,对胎儿发育亦不利,甚则致畸,特别是妊娠早、晚期,更为不利。妊娠期间,反对偏嗜择食,如妊娠早期出现孕期反应者,短期即可消失,偏嗜择食也会随着消除,妊娠中、晚期要经常要更换食品,需广泛的、多样化的食物,以满足胎儿在发育中营养多样化的要求。
  
  关于《妇人大全良方》“候胎门”所提出的15种食忌,主要指鸡、羊、犬、兔、鳖、鸭、螃蟹、雀肉、豆腐、虾蟆、蟮鱼、驴、骡、马肉等。大有值得商榷之地,有的不仅不忌,相反食之有益。但如母体对此不合者,亦应忌之。
  
  2.3 几点忠告
  
  药物对早孕期胎儿的影响尤著。胎儿在发育不同时期对药物敏感性也各异。受精第3~9周,相当于始胚始膏时期,是胎儿器官高度分化时期,也是致畸高度易感期,又是药物引起畸形的最危险时期。畸形的类别与胎儿接触药物时器官的发育阶段有明显关系,如神经组织于1~26天,心脏于20~40天,肢体于24~46天易受药物影响等。总的说,一些先天缺陷是在妊娠早期且往往是在第1个月妊娠,即在本人知道自己怀孕以前发生的。有许多器官可同时发育,因此有害物质可导致多个器官的畸形。用一种药物,由于胎龄的关系,可同时发生多种畸形,而多种药物在特点时间内应用也可能发生同一种畸形。不同的孕妇使用同样的药物而胎儿的结局可完全不同,即为个体差异。<返回顶部>
  
  药物对孕晚期胎儿及新生儿影响亦不容忽视。孕9月至足月胎儿生长发育迅速,对有害药物的敏感性逐渐降低,但对少数器官仍可能发生形态上的异常,主要可造成发育迟缓及生理机能的缺陷,如胎儿宫内生长迟缓,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核黄疸及出血倾向等。孕晚期容易出现各种妊娠合并症,在积极处理过程中,必然涉及用药问题,既注意到“有故无殒”、“有病则病当之”的方面,又要注意到某些胎禁药物的不利方面,尽量筛选恰当的药物用之,是有助于改善孕妇的治疗,并防止或减少新生儿出生前后所受药物可逆的不良影响至最低限度。
  
  食物所涉及的有关问题。由于粮食作物和蔬菜等生长期间虫害颇多,应用农药除虫较为普遍,且剧毒农药反复使用,可残留于粮食和蔬菜中,长期食此,亦将有致畸致流的祸害,不利于胎儿的正常发育。因此建议检测粮食中的含毒量,或者加以浸泡洗涤和中解方法以减少毒性。同时尚需注意家禽家畜及绿色植物应用生长激素过多,不仅缺乏鲜洁感,而激素含量较高,并不利于胎儿的正常健康的发育,特别在孕早期更应有所注意。<返回顶部>
  
  ( #日志日期:2006-10-23 星期一(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