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奕勋:英国宗教改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5 13:58:24
英国宗教改革  在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是国王,这使得英国的宗教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运动。  自从14~15世纪的英法百年战争结束以后,英国人开始了潜心发展自己的民族国家的历程,特别是1485年开始的都铎王朝。这一王朝最著名的国王是亨利八世(1509-1547)和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他们两位的统治时代正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时代,而英国宗教改革的序幕便是由亨利八世拉开的。  从历史上来看,英格兰从来没有像德意志那样,深深卷入欧洲和教皇政治的旋涡,因而不像德意志人那样对腐败的罗马教会抱有强烈的道德义愤和民族仇恨。重现实、重实际的精神性格使英格兰人不比德意志人那般热衷于内心的信仰或体验。所以,当亨利八世开始宗教改革时,其主要原因不是出于纯洁信仰,而是出于现实政治和国家利益的需要,并且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受新教影响,主要是受加尔文教的影响。  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是亨利八世的一场离婚案  西班牙阿拉贡公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姨母凯瑟琳,她成为亨利八世的妻子,为他生了6个孩子,但只有女儿玛丽·都铎一个长大成人。亨利八世很为王位继承人伤神,于是,向罗马教皇提出与凯瑟琳离婚。教皇慑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压力,拒绝了亨利八世的离婚请求。结果,愤怒的亨利八世便开始了对抗教廷的活动。当时的欧洲在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下,反教皇的情绪已经颇为普遍。亨利八世决定利用人们对教会的不满,加强自己的统治。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背景:  1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要求宗教改革;  2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社会各阶层反教会情绪不断高涨;  3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  关于英国宗教改革的起因及结果:  亨利八世并不是一个天生的宗教改革者,起初他对英格兰的宗教改革运动态度坚决,那就是把这些异教徒送上火刑柱。他还亲自撰文抨击马丁.路德的异端邪说,教皇授予他“信仰捍卫者”的称号;马丁.路德则将他斥之为“戴着王冠的蠢参谋长”。  1527年,亨利八世声称爱上了王后的侍女安妮.博琳,要求与王后凯瑟琳离婚,公开的理由是没有男性继承人。亨利向教皇提出申请,要求离婚。但教会迫于罗马教廷的压力6年都没有批准。1533年,亨利自己宣布与王后离婚并与安妮结婚。  教皇的反应是将他开除教籍,双方由战友迅速变为敌人,亨利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安立甘)的最高首脑,英国的宗教改革就这样收场了。  1553年,信奉天主教的玛丽(1553-1558)继位,她恢复天主教,残酷迫害新教徒,烧死异端达300多人,被称为“血腥玛丽”。  1558年,信奉新教的伊丽莎白(1558-1603)成为女王,并恢复了国教,在“血腥玛丽”时代逃往欧洲大陆的新教徒纷纷回国。并修改了教义教规:反对罗马教会对各国教会的控制;反对教会占有土地,出售赎罪券;不承认教会有解释圣经的绝对权威;不承认教士沟通神与人的中介作用;认为圣经是信仰的最高准则,教图能够与上帝直接相通;要求用民族语言举行宗教仪式,简化形式,主张教士可以婚娶。 从16世纪60年代起,英国出现了反对国教会的“非国教徒”,他们主张依照加尔文教来“纯洁教会”,要求清除国教会中的天主教教义和教规仪式,清教徒由此而得名。   英国的宗教改革是什么时候  在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是国王,这使得英国的宗教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运动。自从14~15世纪的英法百年战争结束以后,英国人开始了潜心发展自己的民族国家的历程,特别是1485年开始的都铎王朝。这一王朝最著名的国王是亨利八世(1509-1547)和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他们两位的统治时代正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时代,而英国宗教改革的序幕便是由亨利八世拉开的。

从历史上来看,英格兰从来没有像德意志那样,深深卷入欧洲和教皇政治的旋涡,因而不像德意志人那样对腐败的罗马教会抱有强烈的道德义愤和民族仇恨。重现实、重实际的精神性格使英格兰人不比德意志人那般热衷于内心的信仰或体验。所以,当亨利八世开始宗教改革时,其主要原因不是出于纯洁信仰,而是出于现实政治和国家利益的需要,并且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受新教影响,主要是受加尔文教的影响。

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是亨利八世的一场离婚案。西班牙阿拉贡公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姨母凯瑟琳,她成为亨利八世的妻子,为他生了6个孩子,但只有女儿玛丽一个长大成人。亨利八世很为王位继承人伤神,于是,向罗马教皇提出与凯瑟琳离婚。教皇慑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压力,拒绝了亨利八世的离婚请求。结果,愤怒的亨利八世便开始了对抗教廷的活动。当时的欧洲在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下,反教皇的情绪已经颇为普遍。亨利八世决定利用人们对教会的不满,加强自己的统治。

最后依据教材把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背景概括为: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要求宗教改革;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社会各阶层反教会情绪不断高涨;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三点。

2.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

1532年,国会根据亨利八世的要求,通过了一系列法令,规定未经国王许可,神职人员不得向罗马教廷交纳首年贡俸,禁止国民向罗马教廷上诉一切案件。1533年在由国王亲自任命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克莱默主持下,法庭正式判决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的婚姻无效,宣布了他与安妮·布琳之间的合法婚姻。被亨利八世的狂妄所激怒的教皇于1533年发布诏书,判决他的离婚无效,并以开除教籍相威胁。亨利八世则针锋相对地发布了一系列对抗罗马教廷的法令,终止向教皇交纳一切岁贡,宣布英国国教是一个独立的民族教会,只服从国王的权威。1534年国会通过了著名的“至尊法案”,明文宣告:英王是英格兰国教会的最高首领,标志着英格兰教会与罗马教廷的正式决裂。在国会和贵族的支持下,亨利八世终于在全国实现了宗教改革。

教师应强调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主要限于教会行政方面,他确立了国王对英格兰教会的至尊地位,惩处了一批否认国王至上权威的主教和修士,还有拒绝承认亨利离婚合法性的臣民。他把370多所修道院的土地和财产收归国有,使英格兰的修道院势力遭到毁灭性打击。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世俗地主和乡村贵族的财富大为增加,他们因而成为拥护宗教改革的最坚决的力量。并着重指出,在宗教信仰和神学思想方面,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英国并没有因此成为一个新教国家,天主教教义依然是英格兰教会的正统信仰。

建议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历史纵横】,了解有关内容。1553年亨利八世和凯瑟琳的女儿玛丽继位。她从小就是一位天主教徒,憎恨宗教改革,重建天主教在英国的统治地位,残酷镇压新教势力,把包括为她父亲主持离婚判决仪式的克莱默在内的数百名新教徒送上了火刑架,因而获得了“血腥的玛丽”之称。她不仅恢复了弥撒仪式和教士独身规则,还说服国会投票表决,使英国无条件地重新效忠于教皇。 1558年亨利八世与安妮·布琳的女儿伊丽莎白继承王位。她虽然从小是一个新教徒,但并没有深刻的宗教信念,她的主要兴趣是治理国家,她不愿意看到由于教派纷争使她的王国分裂。所以,她决定采取温和的政策。基督教会史家沃尔克描述道:“伊丽莎白的感情是彻底英格兰人的,她深切关心英格兰民族的政治和经济抱负,这对她也大有好处。她的这种代表性使许多人跟她的政府和解,这些人若单从宗教信仰考虑本来会遭到排斥的。她把英格兰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无可置疑的。”伊丽莎白对宗教采取了一种灵活和宽松的政策,对天主教和新教进行了调和。1563年发布的《三十九条教规》典型地体现了这种英国式的和解,也成为英格兰国教会的信仰宣言。教会是新教的,一些信条却模棱两可,能够为天主教徒所接受,此外,也保持了主教的组织形式和一些天主教的仪式。

伊丽莎白是英国历史上极富有传奇色彩的女王。她开创了一种兼收并蓄和宽容敦厚的时代氛围,为天主教和新教在英格兰能够和平共处提供了一定的条件。英国国教会至此得以最终形成,它发展为新教的三大主流派别之一,又称安立甘宗或者圣公会。同路德宗教改革、加尔文宗教改革相比,有人这样评价:“英格兰宗教改革的显著特点是它没有产生像路德、加尔文和诺克斯那样杰出的宗教领袖。而且在伊丽莎白统治开始以前,人民群众没有表现出重大的宗教意识的觉醒。推动英格兰宗教改革的是政治和社会的原因。” 正因如此,英国国教缺乏鲜明的思想特色,一切宗教观点的取舍均以是否有利于英格兰国家发展为原则。在伊丽莎白较为宽容的统治环境中,英国文化发展到一个黄金时期,出现了莎士比亚、弗兰西斯·培根、斯宾塞、本·琼斯等一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