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检查力度不够:浅析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10/05 10:35:19
RSS 浅析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 录入者:admin | 时间:2007-11-02 09:10:09 | 浏览:119次 | 来源:采集所得 | 作者: ]       信息是决策的依据,真实是信息的生命。只有提供真实的信息,才能使领导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准确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使决策正确化。而失真的信息轻则给工作带来干扰,重则引起决策失误,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因此探讨信息失真的原因,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切实维护信息真实,这既是办公室工作为领导服务,当好参谋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内容,也是信息工作本身一个需要引起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探究工作实践,发现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是道听途说,捕风捉影。对搜集到的信息未经甄别核实,不管是否真实可靠,一概上报;或是以讹传讹,事出似乎有因,细查却无实据。     第二是一叶障目,以偏概全。被局部的或暂时的假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面的或根本的问题,把个别说成一般,偶然说成必然,扩大或缩小事实真相,使事物本来的面目发生畸变。     第三是添枝加叶,妙笔生花。在信息的整理和传输中,硬性“搭配”或添加,任意美化或拔高,破坏了信息的原貌。     第四是移花接木,生拉硬扯。把甲“嫁接”在乙上,把彼时说成此时,拆东墙补西墙,抽出事物的本持特征,接上该事物毫不相干的“事实”,以假乱真。     第五是偏听偏信,断章取义。不作全面的调查,片面的听信、重视某一因素的作用,忽略或抹煞其他因素的作用;凭个人好恶,“余取所求焉”,随意删取信息。     第六是藏头露尾,忧当喜报。强调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避而不谈,以喜掩忧,以小遮大,甚至把坏事说成好事,把有过渲染成有功,混淆黑白,颠倒是非。     第七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违背职业职业道德,人为杜撰根本不存在的事,欺上瞒下。     综上所述,信息失真的原因不外乎主观上和客观上的因素。从信息人员自身分析,主观因素主要有五种心理作怪:     一是贪快心理。信息无疑要注意时效,但是如同任何事物都不能绝对化一样,过分强调时效性,可能导致信息失真。这有两种情况:一是某事件发生后,为快速上报,未深入了解,只根据传言,甚至一个电话,就匆匆下笔,结果所报与实际情况出入很大。二理重大会议或重要措施、政策出台后,为迅速反馈基层动向,往往不经调查、搜集各方面反映,便闭门造车,想当然地编造一些情况,其真实性可想而知。     二是上稿心理。信息工作愈来愈受到重视,地区与地区、部门与部门、单位与单位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有的为了在竞争中取胜,把眼光盯在上级内刊转载多少上,把采用率作为信息工作优劣的唯一标准,为多上条目,违背职业道德,东拼西凑找材料,挖空心思作怪论,以期获得轰动效应,这样的信息其真实性不言而喻。     三是唯上心理。信息工作是为上级服务的。但是有的人一味迎合上级意图,挖空心思揣摩领导所好,据此编造一些上级感兴趣的信息,有的对上面要求本来不愿做或做不到,但迫于压力,便用表彰文章来敷衍上级;有的甚至丢掉工作原则,见风使舵,上面喜欢什么就报什么,只唯下,不唯实。     四是贴金心理。报喜不报忧,只唱赞歌,不进谏辞,对成绩津津乐道,对问题讳莫如深;常年形势大好,笔下“捷报”频传;八字还没有一撇的事,说成取得辉煌成就。     五是侥幸心理。对信息的真实性虽持怀疑,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调查核实,抱着“信其有”的态度,侥幸上报。     除信息员主观上的因素外,在现实工作中,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客观制约因素:     一是信息工作管理机制的制约。党委系统是信息工作的综合部门,而各级办公室特别是基层办公室集行政、信息、档案、统计、保密、宣传、督办等职能于一身,人员少事务繁,基本上是身兼数职,担负相当繁重的工作,难得参加一些重要会议和静下心来领会精神,难以“沉下去”调查研究,在信息工作中仅起到了“二传手”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对信息工作考核评比中,又把上级采用稿件数量作为评先创优的指标,不少人受到自身事务性工作的困扰,常常无法完成上级任务,为获取信息,多半“囫囵吞枣”、“饥不择食”。此外信息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不健全,信息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及审核人员的审核标准、程序、职责等没有确定,没有形成一套“倡真罚假”制度,因而难以从制度上保证信息真实。     二是长官意志的制约。信息不是纯客观的产物,它是人们根据自身环境、地位、工作方式和思维习惯对社会实践的综合评价,无论报喜或报忧,都反映了本单位的现状和要求。信息机构和信息员在撰写和报送信息时,往往以“下级服从上级”为铁律,习惯按“长官意志”办事,领导如能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则事物的本来面目一般得到真实反映。但是信息往往涉及到对各级领导政绩的评价和上级对本部门、本单位的看法,因此有的领导总是希望多反映成绩、少报缺点,有的甚至亲自出题目、划框框、定调子,即使个别信息人员敢于坚持原则秉笔直书,但经过层层加工、打磨,也会变得面目全非、八面玲珑。     三是信息工作人才的制约。信息人员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信息质量。从我区的情况看,近几年能够向上级机关提供高层次信息的优秀人才越来越多,但在整个信息队伍中所占比重并不算大,其余有的停留在一些初级信息上,而对带政策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就不敏感、抓不住;有的就算抓到一点,就事论事,既没有讲清问题的性质,也没有分析问题的原因;有的缺乏必要的理论修养,不善于用正确的立场和方法去观察、分析问题;有的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和工作责任感,虚报浮夸、哗众取宠等等,这说明缺乏人才也是产生大量失真信息的原因。     信息失真的危害甚大,它不仅有可能混淆视听,干扰领导工作,造成领导判断错误,决策失误,而且损害信息工作的声誉,助长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败坏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有时甚至酿成严重后果。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遏制此类现象的蔓延。     ——坚持实事注是的原则。实事注是既是信息工作的重要原则和指导思想,也是确保信息真实、准确的重要前提。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要“把下面的情况全面地、准确地、实事注是地向上反映,既不能报喜不报忧,也不能报忧不报喜;既不能粉饰太多,也不能见风就是雨。”这就要求信息人员和负责审核信息的同志,要对立党和人员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自觉地把实事注是的原则贯穿并体现在思想和工作作风中,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对待工作中的成绩和问题,讲真话,干实事,一是一,二是二,不渲染、不遮掩、不扩大、不缩小,为领导提供真实情况。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俗语说“欲知山中事,常问打柴人”。要克服信息失真,必须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这样才能甄别忧喜是非,避免偏听偏信。     ——健全信息工作制度。为确保信息真实,必须健全工作制度,加强制约监督。主要包括:1、收集、编写制度。对信息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包括收集、整理、储存、报送信息等作出具体规定,以便本人好执行,领导好检查。2、审批、把关制度。对上报信息的审批程序、审核标准和审核人员的工作职责等作出具体规定,既要尊重信息人员的劳动,又要防止审核人员工作的随意性。3、奖惩激励制度。大力倡导信息工作的真实性、准确性原则,鼓励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同时要改变过去那种单纯按稿件采用量评比先进的办法,对报送失真信息单位和个人实行扣分和评选的一票否决权。     ——加强信息队伍建设。一是挑选有一定政治、政策、理论、写作水平和一定社会工作经验的干部从事信息工作;二是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使他们真正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度的职业道德修养、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做到实事注是、忠于职守,不道听途说,不凭空想象,不弄虚作假,不文过饰非,不唯上、只唯实,保证信息的准确、真实;三是采取短期培训、跟班培训、以老带新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信息人员的综合能力、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对各类初级信息,不仅要做到见微知著,而且还能做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作更高层次的分析和概括。只有这样,才能使反映的问题既有量的分析,又有质的定性;既有问题产生的原因、条件,又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既能阐明问题的表面特征,又能揭示事件发展的内存规律,从而有效地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发挥信息工作在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常德市武陵区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