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汉全席官方微博:唐山大地震--一段,依然被掩埋的真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6 14:36:06
浏览此文前,请先关闭空间背景音乐。
题记:一个民族的灾难,执政者却不敢告知国民真相……那么,可知在其背后是多么的肮脏!

《掩埋》,一部揭露唐山大地震真相的影片;一部在香港获得第三届华语纪录片冠军奖的影片;一部……在内地被禁的影片。
1976的唐山大地震留给国人的疑问太多,地震前唐山的地震工作者和北京的地震专家都曾发出过临震警告。但,最终却以超过24万人的生命被掩埋为代价,造成了震惊中外的悲剧!这,究竟因为什么!?

这是一部沉重地让人无办法呼吸的影片……
高耸的纪念碑,在残阳下闪耀;一个又一个名字,沉默着的二十四万遇难者的名字,铭刻在纪念墙上。黑白影调,伴随呜咽的配乐, …… 长达三分半钟不同景别的纪念碑和废墟影像,是纪录片《掩埋》的开场。
“ 纪录片作为一块镜子,让我们看到很多平日看不到的社会现实……”导演 王利波如是说。《掩埋》是他花费了一年时间实地采访并拍摄,揭开当年唐山地震真相的纪录片。片中采访了包括当年地质部地震地质大队黄相 宁、北京地震队耿庆国、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华北组组长汪成民等一批专家。这些人都曾在当年的唐山大地震之前,历尽艰难,向这个国家的有关部门发出了准确预报,但最终,都被压了下去 ……
当年发布信息救了青龙四十七万人的国家地震局汪成民,曾将意见上报给当时的地震局领导,但却不获重视。 “ 他做出了一个举动,很惊人的,那时文化大革命那时大家贴大字报,他就把他做成一个大字报为了引起领导的重视,这个是很戏剧性而且很有时代性的一个事情。 ” 汪成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的地震小组被解散,个人也长期受到打压,但他的勇气深深地打动了王利波 “ 在那种条件下,他所做的一种事情,他的勇气和良心我是觉得很打动人的。 ”
针对当局多番强调的观点:地震不可预测。在纪录片中,专家做出了回答:发达国家走的是抗震这条路,但是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不了,因为花钱太 多。汪成民一针见血地说: “ 关于地震不能预测,不是在于知识的限制,而是因为管理水平太低。这个水平上不去,好的科学家、知识和技术,仍然发挥不了作用。 ”
《掩埋》,是一部用口述方式拍摄的纪录片,叙述者大都是亲历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科研人员。所有人的讲述都围绕着一个核心:当年惨绝人寰的灾难,并非完全没有前兆,也并非完全没有预报。《掩埋》既是对历史的一次追诉,也源于在“5·12”汶川地震之后的一些来自民间的质疑。作者王利波将其命名为《掩埋》,并非仅指被坍塌的建筑物掩埋了的同胞的生命,更是指被主流话语掩埋了的一些事实
《掩埋》的源头是写过报告文学《唐山警示录》的河北作家张庆洲。王利波从接触张庆洲及其著作开始,逐一采访了影片中提到的人物。一类是当时在北京从事地震预测工作的科学家,如黄相宁、耿庆国、汪成民。另一类是当年在京津唐渤张一带的基层科研人员,包括时任青龙县科委的王春青。因已去世而未出镜、以录音方式出现的有时任青龙县县委书记的冉广岐,以及唐山地震办公室的主任杨友宸。所以,这部纪录片的内容非常扎实,有着大量的亲历口述、以及当时的文件和数据图表。
这部纪录片的力量来自于受访者面对镜头说话时的历史现场感,仿佛是在面对历史做出他们的证言。王利波用了最基本的手法去组织素材,即用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去剪接,中间以黑底白字的字幕来隔断。就是这种最简单、质朴的方式,却让观者在观看时产生一种愤怒和悲哀的感受。
导演王利波表示,虽然地震是否能够被准确预测目前还没有科学证据,但地震前发生的异常现象却是肯定存在的,民众不能被剥夺知情权: “ 这些异常现象能不能作为地震发布的预报,能不能被说出来,有没有发生过,让大家知道,这个是很重要的。 ”
在纪录片完成后,青海大地震又发生了,一次一次眼见无辜的生命死亡,都令王利波痛苦异常,他最希望的是这类悲剧不要再上演。 “ 这种悲剧一次又 一次的在重复,而且这种情形可能还会持续下去。我觉得让更多人了解地震预测的知识,让大家关注自己的发言权和知情权,这是我最想要的结果。”
此外,对于那场灾难。今天所传闻的“地震发生后,毛第一时间给灾区送去10万红宝书,当作精神食粮。同时拒绝一切外来援助,沿途派解放军武装把守,不准灾民逃离。”的说法。我虽然持相信态度,但却没搜索到确实的依据。只好将此做为疑点,放在本篇文章最后。
那一段被掩埋的历史到底埋藏了多少鲜为人知的真相、痛苦和心酸?也许,埋藏更多的是无奈……但,历史的真相是永远无法被掩埋的!
另附:《掩埋》末尾片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