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叉韧带损伤:郭华:司法鉴定改革路向何方(新世纪周刊 2010-1-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5 14:18:00

司法鉴定改革路向何方

本文来源于《新世纪》周刊 2010年第2期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04日

 

字号: 司法鉴定怪象,表明了改革不到位所遗留的后患,也反映出涉及权力分配或者权力重新调整的司法鉴定制度改革之艰难郭华

  自2005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并依法实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以来,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历经五年的改革仍未完全形成。被普遍指责的“重复鉴定”“久鉴不决”等问题依然存在。

  同时,在改革的过程中,又衍生了对侦查机关在某些鉴定事项上的鉴定合法性的“质疑”、对司法行政部门管理的社会鉴定机构鉴定能力不足的“怀疑”,以及对审判机关选择性鉴定不公的“猜疑”等“三疑”现象。

  这些现象,一方面折射了中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不到位所遗留的后患,这种后患已经演变为实现司法公正的障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涉及权利分配或者权利重新调整的司法鉴定制度改革之艰难。

  这说明,中国有关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理论和一些建议,严重脱离中国司法体制的现实,背离鉴定活动作为“应用”或者“利用”科学技术活动的规律,造成司法鉴定制度改革自设障碍,在实践运行上遭遇现实与规律的抵制。

  一是中国现有鉴定人的能力还远远不能达到诉讼活动对鉴定结论作为证据的要求,特别是法律规定的鉴定人资格较低,尤其是对“医生”与“法医”不分,一些不合格的鉴定人一夜之间成为鉴定专家并进行鉴定。

  而且,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即使是中立的鉴定人,仍会因“利益关系”而出现偏向。

  况且,中国职权部门的鉴定人在鉴定中既存在“利害关系”,也存在“利益关系”,其作出的结论是否公允是可以想像的。

  二是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一些理论,表面上是在促进改革,实质上在深层次制约着改革。

  司法鉴定活动不是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它属于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的应用活动,是借助于科学技术或者实验室、仪器以及具有运用科学技术能力的人来对专门性问题作出判断的活动。

  由于我国的理论研究对侦查技术和鉴定技术不分,将鉴定与侦查混同,并将作为侦查手段的鉴定与作为证据的鉴定混淆,尤其是对社会鉴定机构的功能分析研究不够,等等,没有从根本上对司法鉴定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甚至还将一个虚假的问题或者不是问题的问题作为问题去解决,致使在局部领域出现了越改越乱的现象。

  三是职权机关在行使法外权力时没有法律监督部门,导致执行法律出现折扣,权力滥用难以监管。

  此外,在司法鉴定制度改革中还没有斩断“利害关系”的鉴定,有些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仍然依照“权力”进行鉴定;没有切断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与利益之间的关系,仍存在“利益关系”的鉴定。特别是权力在受到“利益”和“关系”侵蚀的时候,鉴定也就成为“权力”与“利益”“关系”的产品。

  故此,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在进入深水区的同时,也面临着能否度过这一艰难转型时期的考验。

  司法鉴定制度改革进一步如何深化以及在哪些方面必须有所突破,为诉讼法的再修改消除障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司法鉴定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应当在以下方面进行:

  首先是根据建立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基本要求,侦查机关内设的鉴定机构应当接受司法行政部门的登记管理,体现其不同于对刑事技术部门的行政管理。

  司法行政部门对侦查机关内设鉴定机构行使严格登记管理权,瓦解侦查机关鉴定机构遗留的不良病症,保障其与改革后的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相协调。

  其次是强化司法鉴定的事前管理、事中监督和事后制约,对鉴定人实行严格的审查制度,保障鉴定人确实是具有专门知识的专家,保障鉴定技术的稳健、鉴定程序的规范、鉴定原理和方法的科学、仪器设备的适格、实验室环境的适宜等。

  除此之外,还要实施司法鉴定机构的国家认证、认可,保证检测或者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以及确立科学、统一的司法鉴定实施程序、技术标准及操作规范,从技术实施程序上、标准适用上和操作规范上,使获得的鉴定结论具有可验证性,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鉴定结论的主观成分,尤其是主要依靠经验进行而不具有重复验证性的精神疾病鉴定、笔迹鉴定等。

  最后,是建立以“权利制约权力”的机制,体现鉴定程序的公开性。

  对特殊案件的鉴定,职权机关应当告知当事人有权聘请专家辅助人参与鉴定,对鉴定活动予以监督,防止鉴定人徇情舞弊作出虚假或错误的鉴定结论,保障当事人的诉讼参与权。同时,还要完善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和当事人的专家辅助人制度。通过鉴定人出庭说明鉴定的过程、鉴定的方法、鉴定材料的有关情况,以及分析、判断及推论,并借助于控辩双方对鉴定人的询问和质证,澄清鉴定结论的真伪,迫使“关系鉴定”“利益鉴定”失去市场。

  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106685&time=2010-01-08&cl=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