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c ospf协议配置:科学指导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6 19:28:33

科学指导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内容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我们充分挖掘各自现有的教育资源,结合各种教学活动,把正确习惯的培养融入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在这个学期里,我们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了指导 ,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法主要有五步:激发阅读兴趣;营造阅读环境;指导选择课外读物;教给阅读的方法;设立有效评价机制。

正文: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我国另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也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行为习惯基本可分为“做人、做事、学习”三大方面,主要依靠学校和家庭共同完成。陶行知先生在改造中国教育的实践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非常重视在做中学,主张在做中养成习惯,即实践中养成习惯。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关鸿羽也说:“习惯培养的最主要的方法是训练。”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教育无处不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各自现有的教育资源,结合各种教学活动,把“做人、做事、学习”的正确习惯的培养融入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持之以恒,自然成习惯。 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习惯呢?在这个学期里,我们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了指导 ,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激发阅读兴趣,为养成阅读习惯打好基础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二、营造良好阅读环境

我们的祖辈十分注重学习环境对习惯的影响,“昔孟母,择邻处”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工作中我们应该十分注重班集体的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优良班风的形成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一个个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就会组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当一个班级具有了良好的班风,那些个别的习惯差的学生由于从众心理的作用自然就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必须注重班集体的建设,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三、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1、结合单元教材的文体,选择阅读同类型的文章

教师在教学某种文体的课文时,可以在教会学生独立阅读方法后,指导学生选择同类体裁的读物,指导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在推荐课外读物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确定读物内容的深浅,同时注意趣味性和广泛性。如学习了《琥珀》《鲸》等课文后,向学生推荐《新编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学习了《田忌赛马》《赤壁之战》,可介绍《孙膑》《三国演义古典文学名著改写本》让学生阅读;学习了课文中的古诗词后,可参考《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生古诗背诵篇目”适时指导学生读、背相关的古诗。

2、结合单元教材的作者,选择阅读与作者有关的作品

学生在课内学习了某位作者的文章后,向学生介绍该作者在这一时期写的系列作品,让学生课外去阅读。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又可加深学生对这位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他写作风格的把握。例如,学习了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介绍读他的《小池》、《宿新市徐公店》等明快的小诗;学习了显克微支的《小音乐家扬科》,介绍读他的《为了面包》《奥尔索》等揭露资产阶级的虚伪民主和反映农民痛苦生活的文章。

3、结合单元教材的内容,指导阅读相关的文章

 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课文的需要,在课前或课后布置学生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文章,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就能比较轻松地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感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尽量寻找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点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具体的做法很多,除了上述介绍的方法外,还可以:由文及人,即到课外去寻找介绍课文作者生平事迹的文章来阅读,如学习了《毛主席在花山》,就去读一读《伟人毛泽东》;由文及地,即到课外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地域风光、人情世俗读物来阅读。

四、教给阅读方法,指导阅读

读书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选择读物要注意下面几点:要主题鲜明,思想健康,要适学生的年龄特征, 要有趣味性, 要注意阅读的广度。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告诫青少年:专看文学书不好,只看一个人的著作也不好。只有广泛地阅读,才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本阅读的不足。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对语文教材,我们在课堂上比较系统地学到了学习课文的方法。读书的时候,可以把从课堂学到的理解词句,概括内容,归纳中心的方法规律,迁移到阅读中去,培养自己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迅速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五、设立有效评价机制,注重课外阅读的反馈,促进阅读

1、指导学生分阶段制定阅读计划

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持之以恒,这样就要有计划地去读书。特别是对那些阅读习惯较差的同学,更应该帮助他们制定好计划。在计划中可定出阅读数量、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时间等,以克服课外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保证书源和阅读时间

仅仅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里的图书是不够的。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设立“图书角”,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

另外,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经常开展有关阅读活动,比如组织朗诵会、图书节、故事会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4、指导学生搞好阅读摘录,写好读书笔记

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阅读摘录本,随时把阅读中认为好的词句、片段、奇事、珍闻等分门别类地摘录下来,以备今后进一步阅读、引用和参考。每读完一本书,把重点内容、心得感想记下来,无论是日记、书信、报告的形式都可以。

5、指导学生做有趣的读书小档案

学生自制一些小卡片,每读完一本书,就在卡片上记下书名、体裁、作者、主要内容、阅读时间、阅读收获等,定期汇集成册,定期比较。

6、组织各种活动,检测阅读效果

围绕课外阅读来组织活动,是反馈阅读效果,激发进一步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可以有很多方式,如评星级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多阅读,为孩子设计课外阅读表格,当达到某一程度,奖励金星一枚,定期比一比谁的金星多。也可以适当地举办朗读、故事演讲、好词佳句推荐会、课外阅读信息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览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六、树立读书榜样,激励持之以恒。

对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榜样,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更能激励学生把阅读习惯保持下去,巩固阅读成果,形成良性循环。

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而习惯则是日积月累的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阅读习惯,也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让小学生们能怀着浓厚的兴趣去阅读,才能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渴求性的自我行为。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做法如下: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3、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赤壁之战》的教学,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儿童版)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