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西游菠萝菠萝蜜:王国维《人间词话》十则原文及翻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4 20:07:32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②”,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矣。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词脱口而出,无娇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人间词话》十则 的翻译

《人间词话》的一 二 三 四 六 七 二十六 四十四 五十六 六十

       最佳答案 第一则

  评论诗词以境界为最高标准。一首词如果有境界,自然显得格调高迈、超逸不群。这也正是五代和北宋期间的词之所以独到绝妙的地方啊。

第二则

  从词人的表现手法上看,境界可以分为造境写境两种,这也是西方理想派写实派得以区分的缘由。但两种境界比较难以分别。因为大诗人通过想像所构造出来的境地,是一定要与现实生活相符的;而通过写实所描摹出来的境地,也必定是接近于理想化的。

   

  第三则

  从创作的主体关系上看,境界又可以分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两种。譬如: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之句、秦观《踏莎行》词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之句,都是属于有我之境;而陶潜《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元好问《颍川留别》诗中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之句,则都是属于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是站在作者本人的角度去观察认识事物,借物抒怀,所以事物全部显现出作者本人的色彩。无我之境则是站在事物的角度去观察认识事物,物我两相忘,最后都分不清哪里是作者,哪里是事物了。古人作词,一般写有我之境的比较多,但并不是说就没有人能够写无我之境,这在豪迈杰出的人当中自然能够得到完成。

   

  第四则

  要写无我之境,词人只有在超脱世俗、散淡静谧的心境中才能得到。要写有我之境,词人却必须是在强烈情感的动态作用下,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去抒发才能得到的。所以,前者显得优美,后者显得宏壮。

第六则

  我们所谓的,并非单指景物一种,喜怒哀乐,也是人们心中的一种境界。所以,能写真景物、真感情的,就叫有境界;否则就是无境界。

   

  第七则

  宋祁《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句子,仅仅是使用了一个字,整首词的境界就全都出来了。张先《天仙子》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句子,仅仅是使用了一个字,整首词的境界也就全都出来了。

第二十六则

  自古至今,能够取得大事业、做得大学问的人,无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一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第二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第三境。这些语句,不是大词人是说不出来的。但从这层意义上去解释诗词,恐怕晏殊、柳永、辛弃疾诸人是不会允许的。

第四十四则

  苏轼的词旷达,辛弃疾的词豪宕。没有他们二人的胸襟而又想学习他们的学问,就好像是东施学习西施捧心呀

第五十六则

  对于达到大家级别的人来说,他的作品所抒发的情感必是沁人心脾的,所描写的景物也必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所用的辞句脱口而出,毫无矫揉造作、堆砌束缚的感觉。这是因为大家对所见的事物真切明了,所了解的道理深邃透彻。同样,作诗作词也如此。我们按照这个标准去衡量古今的诗词作者是否大家,基本就没有什么误差了。

第六十则

  诗人对待宇宙人生,必须能够深入到内部去,又必须能够跳出到外面来。深入内部去,所以才能写它;跳出外面来,所以才能观察它。深入内部去,所以有生气。跳出外面来,所以才有高致。周邦彦能入不能出。而自姜夔以来的词人,对于出与入这两件事连做梦都没有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