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y to do sth意思:大專生心理健康存隱憂 - 澳門時事話題 - 澳門流動社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6/28 09:17:54
大專生心理健康存隱憂

澳門日報消息】澳門經濟發展近年突飛猛進,隨着社會發展步伐加快,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壓力,人們需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健康的心理素質是人類創造智慧、成就、財富和幸福的基礎。然而,澳門心理健康的硏究做得較少,關心也不夠。

調查五大專院校生

大專學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有着密切的關係。社會應掌握大專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情況,時刻關注這一群體的發展。在社會文化司資助和澳門靑年硏究協會的幫助下,澳門學聯開展了《澳門大專學生系列硏究二○○六——澳門大專學生心理健康調查》,近日發佈了硏究報吿。學聯網頁ǎ鰨鰨鰨aecm.org.mo公佈報吿全文,歡迎有興趣的人士瀏覽。

是次調查硏究的對象為就讀於澳門大學、科技大學、理工學院、旅遊學院、鏡湖護理學院的學生。以“身心症狀自陳量表”為工具,內容涉及感覺、思維、情緖、意識、行為、生活習慣、人際關係等。

問卷共發出七百六十份,回收有效問卷六百八十六份,佔總體問卷的百分之九十三點七,大專男生有二百三十一人、女生有四百五十五人。

欠自信缺向上動力

調查發現,本澳大專生普遍存在較多不健康的心理症狀。受訪學生普遍存在很多沒有必要、但又無法擺脫的無意義思想或行為,又因自卑感較強、神經過敏及人際交往能力不足,可能使其對很多活動的興趣減退,產生游離不定的焦慮感。結果表明,在社會急遽改變的時候,大部分學生感到生活較難適應,導致出現症狀。概括而言,澳門大專學生一般表現為缺乏自信、容易緊張、思維負面不夠積極、擔憂情緖較重、欠缺樂觀向上的動力。

為此,學聯建議根據本次硏究調查資料,社會各界應重視大專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有必要加強大專生的心理健康敎育,提高大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建議各院校通過不同手段,如壁報版、互聯網、討論區等,營造一種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校園文化,在中、小學及家庭培養學生的自信、自強、樂觀、積極的心態。

從調查看來,澳門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抑鬱、強迫、焦慮、人際關係敏感等方面,原因多是沒有及時調適和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學聯認為,若他們不能很好地處理,將大大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情況令人擔憂。

倡建危機干預機制

每年剛入學的大學生往往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導致新生心理失衡的原因很多,如:現實中的大學與他們心目中的大學不統一,由此產生心理落差;新生不適應新的環境、新的人際關係、新的敎學模式,產生困惑造成心理失調。

在內地,國家敎育部制訂了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新生入學後均要先接受心理測試,塡寫“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各高校根據測評結果,進一步心理評估可能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根據情況給予心理諮詢或建議到專門的醫療機構治療。學聯認為本澳高校應借鑒,做到早期發現與預防學生的心理問題。

借鑒危機干預理論,建立適合澳門特點的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心理危機干預是許多國外大學心理諮詢中心的一項重要功能。突發的危機事件發生後,危機干預機制啟動,心理輔導相關團體和個人,幫助他們從心理危機狀態走出來,消除心理危機帶來的後果、修復心理創傷。

有些學者認為,大學生可能出現心理危機有四個時期:(一)新生入學後的幾個月,由於環境變化帶來的心理適應問題;(二)重大考試來臨或成績公佈,帶來的壓力或期望値落差;(三)臨近畢業,由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引發心理危機;(四)重大的社會事件誘發的心理危機。

對這些心理危機的敏感時期,學校、家長、社會均應重視和關注,幫助學生順利過渡。

鼓勵學生組織社團

應採取有效可行的方法,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建議在各院校設立心理輔導員的職位,讓有困擾的學生可求助。中小學的學生需要社工和心理輔導員協助,沒有理由大專生就不需要。

建立和加強心理健康敎育師資隊伍,設立和加強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敎育課程;建立心理諮詢室,優化學校心理健康環境等,例如以解決“強迫因素”為例,學校應設計一些課程,幫助學生學會了解自己、正確評價自己、認識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健康的減壓方法、增加自信以減輕不確定感等。

澳門有不同的社團,校方應盡最大可能,鼓勵學生組織有興趣的社團,以強化校內的社團功能,多舉辦他們有興趣的活動。年輕人精力無限、喜歡冒險,應有渠道讓年輕人紓緩一下。

大專院校均強調如何改善學生的知識結構,試圖通過改善學生的知識結構,讓學生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但是,今年的知識明年已不知能否派上用場,將來社會所需的知識要靠自身學習,所以應敎導學生如何學習、鼓勵他們分析自己的價値觀,從而達到獨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