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16路:JBC4.8 影响基督教的古埃及神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6 16:18:21
JBC4.8 影响基督教的古埃及神话<< >>作者:修木读史 提交日期:2011-6-24 0:32:00 | 分类:犹太人 | 访问量:2275
  犹太人,《圣经》与基督教的产生: 第四章 古埃及
  
  4.8 影响基督教的古埃及神话
  
  旧王国结束后,第七至第十王朝在古埃及史上通常称为“第一过渡期”,历时近150年(大约从公元前2184年至2040年)。没有维持大一统的政治中心,尼罗河沿岸陷入各地军阀之间的混战。根据后来写在莎草纸上的描述,那是个乾坤倒转的时代,低贱的女奴可以穿金带银,贵族女子反倒低声下气;小孩子们说父母不该把他们带到这个生不如死的世上;连死人都无法入土为安[1]。这一百多年是盗墓极为猖獗的时期,旧王国所建的那些大金字塔就是在此时被洗劫一空。没有天然阻隔的大区域,出现政治分裂时所带来的动乱与痛苦,在我们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大一统政治之所以会形成,自然是有它迫切的道理。虽说后来重建一统的新王朝,时常夸大分裂时期的苦痛来衬托自己的功业,但是古埃及的考古的确是没有找到多少第一过渡期的墓葬或是文字。这本身大概也可以算作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说明。
  
  在混战之中最终取胜的第十一王朝,来自上埃及的底比斯(Thebes,参见图十八)。它在实现统一之后只传了三代,约六十年的时间。公元前1991年,当时的一位大宰相Ammenemes篡夺王位,创建第十二王朝。这两个王朝加起来近250年统一的时间(公元前2040-1786),在古埃及史上通常称为“中王国”。国家安定下来之后,王陵还是要修的。不过,与旧王国不同的是,中王国期间没有再兴建大型的金字塔,更多的注意力反倒是放在葬祭殿的建筑之上。大金字塔被人洗劫一空的教训摆在眼前,如何确保先王墓室的隐密与安全成为设计之中的重要考虑。但是尽管设计了种种机关,依然是阻挡不了后来的盗墓贼。机关是死的,盗墓者是活的,再精巧的机关也拦不住后来人的贪婪。中王国期间没有留下宏伟的金字塔,却留下较多写在莎草纸上的文字记录,包括葬祭殿的账本与文学作品。
  
  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历史博物馆中,藏有一份《Neferti预言书》,就是考古发现的中王朝时期的莎草纸记录。它的内容,却是一则旧王朝时期的故事。当时的埃及王宫之中来了一位圣人,名为Neferti,应国王的请求预言未来。Neferti先描述了一段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的动荡时期。接下来预言将出现一位新国君,虽然出身并不显贵,却建下大功业,重新统一埃及,救万民于水火之中。新国君的名字为“Ammenemes”,正是第十二王朝的创始人。实际上,他所建立的王朝是篡位而来,在合法性上不大稳当,于是用这种事后孔明的方法,把当下的政治现实写成过去的预言,为当政者巩固法统。这在宣传手法上,倒是一种创新。读过《圣经》的人都知道,那里边也将出现许多“先知”,在上帝鼓舞之下做出各类“精确的预言”,所遵循的是类似的宣传模式,只是时间上比《Neferti预言书》要晚一千年。第十二王朝还有一样政治上的创新,也是出自篡位者对权力不稳的担心。为了王位继承的顺利,父王还在世时就让太子登基。父子在王位上有一个重叠期,让太子可以巩固权力,熟悉政治运作。这一继承方式变成传统,也为其后的王朝所采用。
  
  与两河地区相似,古埃及人信奉的也是多神教。在两河地区,各个城邦将自己敬奉的神灵供在圣殿之中,当作自己的保护神。在古埃及,各位神灵同样也是来自不同地区的神话传说,他们的神庙也是各自建在尼罗河沿岸的不同城市。比如说,能工巧匠的保护神卜塔(Ptah)的庙建在孟菲斯,爱神哈索尔(Hathor)的庙建在但德拉(Denderah),等等。当然,在一统的埃及,你心里敬奉哪个神灵,自然可以前往它的神庙所在的城市,烧香献祀,祈福许愿,不用担心两河地区那些城邦战争所照成的争斗与阻隔。而每一个有神庙的城市,也因此更增添一分热闹,不但招来香客,还定期有各式的祭神、节庆活动。
  
  前面提到过,埃及国王是各式神灵在人间的代表,但是众神的地位还是有高低之分。在旧王国期间,国王最为敬重的是神庙建在Heliopolis(赫利奥波利斯,在北部三角洲地区)的太阳神(Re,又作Ra),其它的神灵都是太阳神的儿女,国王本身也是太阳神的儿子。刻在墓室内墙上的金字塔经文中,最常提到的就是太阳神。也有人猜想,金字塔形状的本身,显示的是坐落在塔尖的太阳向下四射的光芒,与太阳崇拜有关[2]。到了中王国时期,经历了旧王国终结时的那一场动乱,太阳神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有所降低。第十二王朝建立后,新王朝将出自老家底比斯的阿蒙神奉为王朝的保护神,取代了太阳神的地位。
  
  在一般百姓之中,则兴起了对掌管阴间的冥王欧西里斯(Osiris)的崇拜。这其中,有一则神话故事,后来在地中海地区广为流传[3]。由此发展出来的新宗教,还影响了两千年后的基督教。欧西里斯是太阳神与天空女神的大儿子。他有一个妹妹艾西斯(Isis),后来成为他的妻子,是生育女神。(古埃及王室,一直延续着兄妹成婚的习俗。)他还有一个弟弟,塞特(Seth),是沙漠与风暴之神。欧西里斯自己则成为传说中的第一位埃及国王,将文明带到尼罗河畔。他制止了当时人们的互相残杀,废除了吃人肉的陋习。他教导人们随着尼罗河每年的涨落,播种、收获、修水利,开始农业种植,也教会大家养牲畜,磨面粉,烤面包,种葡萄,酿酒。他还颁发了第一部法典,引入音乐、诗歌,教大家崇拜神灵。他造就了一个和平与繁荣的埃及,深受百姓的爱戴。其后,他又开始周游埃及以外的地方,四处传播文明的种子。他外出时,由他聪明的妻子艾西斯替代他的位置,也是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他的弟弟塞特却嫉妒欧西里斯,哥哥的每一项成就都加剧了弟弟心中的妒火,最后终于促成塞特下决心谋害欧西里斯。这一次,欧西里斯外出归来,塞特装着热情欢迎的样子,举办盛宴为国王洗尘。出席宴会的人,除了欧西里斯之外,都是塞特的同谋。暗地里,塞特已经偷偷拿到欧西里斯的身材量度,依此订作了一具精美的木箱(棺材)。酒过三巡,大家开怀畅饮之际,塞特令人将木箱推进大厅。木箱的木料用的是最为珍贵的香柏木,外边镶嵌着象牙,还饰有金银,里边则画着神像,及各类飞禽走兽。其制作之精美让人叹为观止,连欧西里斯看着都不免动心。塞特向大家宣布,谁要是躺在里边合身,就将木箱给谁。大家一个个踊跃试身,却不是太胖就是太瘦,不是太高就是太矮。最后,欧西里斯也很乐意地躺下去,试试自己的身材,结果正正合适。欧西里斯躺在其中,高兴地说,“这箱子该归我!”一旁的塞特应声道,“就归你了,永远归你!”,随手将箱盖砰声合下。一伙人赶紧将箱子牢牢钉紧,再用熔化的铅将所有透气的缝隙都给堵死,而后将木箱推进了尼罗河。
  
  欧西里斯就这样被谋害了,他的灵魂来到仙界,却被挡在了门外。前边我们已经提到过,按照古埃及人的信仰,一个人死后要进天堂必需有一具完整的,并且得到妥善安葬的遗体。欧西里斯的遗体被锁在木箱之内,已经沿着尼罗河,冲入地中海,最后被冲到东岸黎巴嫩的城市比布鲁斯(Byblos)。木箱所停之处,长出一株巨大的香柏树,将木箱包在树干之内。这颗巨大的香柏树,很快被比布鲁斯当地的国王所发现。他令人将树砍下,做成一支大柱子,用在他正在兴建的王宫之中。这一带正是前一章提到过的,腓尼基人的地盘[4]。黎巴嫩沿海盛产木材,不但为腓尼基人造船航海提供了先天的条件,也从缺乏树木的两河地区与埃及引来寻找木材的商人,还使当地负有盛名的香柏树成为神话故事的材料。
  
  欧西里斯与艾西斯有一个年幼的儿子,名为荷鲁斯(Horus)。欧西里斯遇害后,艾西斯将儿子托给另一位女神看养,她自己则在尼罗河沿岸艰难的找寻,要寻回丈夫的遗体,好让他可以重返仙界。历经千辛万苦之后,她终于找到地中海东岸的比布鲁斯,却发现装着丈夫的木箱被包在王宫里的一支大木柱子里边,无法取出来。当王宫的宫女们到河边沐浴的时候,艾西斯用女人所特有的办法与她们套近乎,教她们织一种漂亮的新发式,还涂上味道极为美妙的香水。宫女们回到宫中,比布鲁斯王后注意到她们的发型与香味,向她们查询来由。听完宫女们的报告,王后将艾西斯请入宫中,聘她担任自己的美容师,并请她帮忙照看体弱多病的小王子。艾西斯本是女神,只是宫中的人不知道而已。以她的神力,她都不用给王子喂食,只要将手指放进他的嘴里任他吸吮,小王子很快就变得健壮起来。艾西斯也喜欢上这个孩子,决定要去除他的凡身,让他也成为神。夜深人静之时,她将小王子带到宫外,起一把火,慢慢烤去小王子的凡身。却不曾想,王后半夜起身寻找小王子,找到火堆旁边,大惊失色,以为艾西斯在谋害小王子。艾西斯此时只好显露出自己是的真实身分,解释这一切的来龙去脉。比布鲁斯国王与王后这才知道,这位新仆人原来是乔装打扮的埃及女神。为感激她所做的一切,他们令人将宫中的那支大柱子拆下,送给艾西斯。艾西斯取出其中的木箱,带着欧西里斯的遗体,踏上归途。
  
  回到埃及之后,艾西斯将木箱藏在三角洲的草丛里,自己先去寻找许久没有相见的儿子。半夜外出打猎的塞特,却正巧从那里经过。从箱子的外形,及上边镶嵌的象牙、金银,他一眼就认出这是自己定做的那只木箱。往年对哥哥的妒火又在他心里燃烧起来,让他无法自制。他像一只猛兽一样扑上去,砸开箱子,将欧西里斯的遗体撕碎成十四块,扔在尼罗河沿岸各地。艾西斯又得再一次为寻找欧西里斯而四处奔波。这一回幸亏得到其它埃及神灵的协助,总算在十三个不同的地方,各找回一块,只有一块被河里的鱼吃掉而未能找回。艾西斯把找回的部分带到阿比多斯(Abydos),用她的神力做了一个替代的第十四块,与其它十三块连在一起,回复了欧西里斯的遗体。将他做成木乃伊之后,总算是完成了应有的葬礼,欧西里斯的灵魂终于重归仙界。那十三个不同的地方,以后都建有欧西里斯的神庙。但是最大的神庙,自然是建在阿比多斯,那里每年也吸引来自埃及各地的许多朝圣者,来参加对欧西里斯的祭拜仪式。
  
  欧西里斯与艾西斯的儿子,荷鲁斯,有一个不幸的童年,父亲遇害,母亲又在四下寻找父亲的遗体。但是欧西里斯的灵魂却时常照看着孩子,教他各式神通,将他培养成一名威武的战神。长大成人之后,荷鲁斯负起了为父亲报仇的重任。他与塞特经过好几轮艰苦卓绝的较量,终于杀死塞特,夺回了应该由父亲传给他的王位。邪恶的塞特被打败之后,在仙界的欧西里斯也获得重生,由此给尼罗河两岸带来新生机,稻谷飘香,牛羊满圈,人丁兴旺。以后的埃及国王,都是从荷鲁斯开始,一脉相传,“荷鲁斯”成为王权的象征,国王(个人)的守护神,每一位埃及国王都有一个“荷鲁斯称号”。死去的塞特依然在仙界,时常游荡于荒漠之中。荷鲁斯离世之后,也回归仙界,依然与塞特相互争斗。荷鲁斯主导着世间正义的力量,而塞特则主导着世间的邪恶势力。照古埃及人的信仰,他们俩终将还会有一场最后的斗争,其结果必然是代表正义的荷鲁斯取胜。到那时候,荷鲁斯、欧西里斯与艾西斯将重返人间。逝去的人们,若生前是站在正义的一边,都将复活并获得永生,从此生活在天堂一般的世界。
  
  ======
  
  


  
  图二十七:埃及国王(左三)向欧西里斯(左二,绿脸坐立者),艾西斯(左一),及荷鲁斯(右一,鹰头人身者)致意。
  
  ======
  
  在仙界的欧西里斯,担任掌管阴间的冥王,有点像我们的阎王爷,只是没有阎王的凶狠与可怕。每个人死后,都要接受冥王欧西里斯的审判,看他在有生之年是行善还是行恶。考古发现的墓穴壁画之中,有欧西里斯特殊的审判方法。逝者的心脏被取出来,放在天平之上,与一支代表诚实与公正的羽毛比重量。如果心脏比羽毛重,就说明逝者在世时干过杀人、放火、偷盗之类的勾当,要拿去喂给由鳄鱼、河马与狮子混合而成的食尸怪兽。反之,则说明逝者在世时是好人,可以进入欧西里斯管治的区域享福。这样一个情节,在神话之中加入伦理因素,发展出“善恶”的道德观。由欧西里斯主持的审判,也让普通百姓对死后的世界有了期望与寄托。这一点是中王国时期的发展,不同于旧王国期间,只有国王可以升天,一般人死后还得靠国王的照顾,沾国王的光。因此,有的现代学者将这一发展称为“死后世界的民主化”[5]。相应的,在考古挖掘上,中王国期间留下了更多一般百姓的墓穴,其中也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物。
  
  =======
  


  
  图二十八:莎草纸(公元前1400年间)上所显示的称量逝者心脏的仪式。狗头人身者是防止尸体腐化的神灵Anubis,他身旁是食尸怪兽。天平左端是代表诚实公正的羽毛,右端是放在容器之中的逝者心脏。
  
  =======
  
  到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这一神话故事流传至整个地中海地区,而由此发展出来的宗教却是以女神艾西斯为中心。她代表着母亲的形象,温柔、亲切、慈爱,为家人愿意付出一切努力。我们现在能够读到这一神话的细节,也是因为它曾广为流传,留有古希腊文版。在罗马帝国的初期,信艾西斯的人要远多于信耶稣的人,崇拜艾西斯的神庙,遍布整个罗马帝国的范围,一直修到欧洲北部,现代的英国、德国,也就是罗马帝国的最北端。到基督教成为国教之后,崇拜艾西斯被当成异端,她的神庙也在基督教会的鼓动之下被铲除。埃及的最后一座艾西斯神庙,是在公元536年,西罗马已经垮台之后,由当时的东罗马皇帝Justinian下令关闭[6]。到此时,这一神话及由其发展出来的宗教已经连续存在了三千年。相形之下,基督教从创始到现代,也才只有两千年的历史。
  
  前一章我们曾提到过,旧约创世纪之中有许多两河地区神话的影子。基督教的新约之中,则有不少欧西里斯与艾西斯的影子。欧西里斯的形象有几分像耶稣,被他的敌人害死,以后又获得重生。艾西斯的形象,则反应在对圣母的崇拜之中。人死后,要接受道德的审判。而将来,终会有一场正义与邪恶之战,正义终将取胜,其后则是一个天堂般的永生世界。虽然基督教会把罗马帝国流行的其它宗教都当作异端邪说,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之中,基督教其实是汲取了不少其它宗教的元素。两河地区的神话,并不注重死后的世界。基督教对永生,死后审判的关注,是来自古埃及神话的影响。
  
  ===================
  
  注释:
  
  [1] 参见Rosalie David, “Discovering Ancient Egypt”,p.132 (Michael O’Mara Books, 1993)
  
  [2] 参见Rosalie David, “Discovering Ancient Egypt”,p.125-126 (Michael O’Mara Books, 1993)
  
  [3] 下边的叙述主要是希腊人留下的故事,参考两个版本:Chadwick, “First Civilization. Ancient Mesopotamia and Ancient Egypt”, 2nd ed., p.160-163(Equinox, 2005);及 http://www.egyptianmyths.net/mythisis.htm
  
  [4] 参见3.10节。
  
  [5] 参见Rosalie David, “Discovering Ancient Egypt”,p.138-145 (Michael O’Mara Books, 1993)
  
  [6] 参见Charles Freeman, “Egypt, Greece and Rome”, 2nd ed., p.40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