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rtools product:巧手裁出成功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6/30 21:25:43
2007年11月29日   来源:中国吉林网--吉林日报
孟 奇

人参娃与棒槌鸟

大院

妙手:神剪惊东瀛
今年8月份,著名剪纸艺术家张春颖女士随吉林省文化代表团,赴日本参加在宫城县举办的“吉林省剪纸美术展”文化交流活动,并在宫城县艺术馆现场为观众展示剪纸艺术。应观众要求,她用那神奇剪刀几剪就剪出形象生动的鱼、兔、福娃等,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引起轰动。
张春颖屡屡在国际、国内剪纸大赛中获得金、银、铜等多个奖项,曾获得东北三省惟一的“金剪刀”美誉。她成功的秘诀在哪儿?
张春颖现为吉林市文庙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文化部文化促进会剪纸常务理事,吉林省剪纸协会副会长,吉林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她还是吉林省“三八”红旗手,全国十把“金剪刀”之一,并获黑龙江省剪纸艺术节“中国剪纸德艺双馨”奖。
启蒙:民间艺术的熏陶
出生在蛟河一个普通的矿工家庭的张春颖,自幼在姥姥身边长大。姥姥是位心灵手巧的民间剪纸艺人,剪得一手好窗花。小春颖从小就拿起剪刀跟姥姥学着剪。在上小学时张春颖遇到了艺术人生的启蒙老师——曾下放到蛟河煤矿的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油画家高连会老师。他那深厚的艺术理论基础知识,广博的美术历史知识,高超的绘画与剪纸技巧使张春颖大开眼界。在高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张春颖更加喜爱画笔和剪刀,她的绘画和剪纸技艺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剪纸的天分也初露端倪,剪出的窗花很受同学和周围邻居的喜爱,给大家带来了欢乐。
求索:现代艺术的锤炼
1974年,高中毕业的张春颖被分配到蛟河煤矿文化馆工作,绘画成了她的专业,她的第一个作品一亮相,就受到矿领导的一致好评。在这几年的工作中,张春颖高质量地完成了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业余时间依然痴迷于剪纸艺术。她比较系统地学习、研究民间剪纸的构图特点和基本技能,继承民间剪纸乡土气息浓郁,装饰性强的艺术风格。
从1976年到1988年,她先后到东北师范大学、吉林艺术学院学习基础绘画并师从曹文汉教授、英若识教授、温国良教授专攻版画、国画。通过系统学习绘画艺术,掌握绘画的基本理论与技法,她接触到现代绘画艺术风格,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走过的艺术道路,深感继承传统是必要的,但不能拘泥于传统的剪纸艺术。要接受现代艺术版画、国画的构图原理,丰富现代剪纸的构图理念,走民间剪纸艺术与现代剪纸艺术相结合的新路。张春颖开始了剪纸艺术生涯中真正意义上的创作,一批批活灵活现、风格迥异的作品呈现在人们面前。1984年,张春颖在蛟河举办了个人剪纸艺术展览。她的剪纸艺术得到专家和观众的认同,这更加坚定了她走剪纸艺术之路的信心。她平时总是随身携带画本和画笔,随时搜集素材,一旦有了灵感,立即记下。细心观察生活、体察生活,使她的作品充满了生活情趣。
硕果: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的结合
张春颖的剪纸作品既含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又呈现出现代艺术的特质,细腻玲珑、古朴大气、巧拙并融、饱满流畅。随着这种独特的剪纸风格的形成,张春颖的作品开始在全国各大赛事中屡屡获奖:《姐妹情深》获第四届中国民间艺术山花奖优秀奖;2002年《人物》获胶州湾杯中国剪纸大展金奖,作品被青岛中国剪纸艺术馆永久收藏;《吉祥富贵》获第三届华夏风韵剪纸艺术展金奖;《人参娃》获第二届中华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05年《美人鱼》获香港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中国童话剪纸艺术大赛银奖;《鹤乡情思》获中国首届“仙鹤杯”剪纸精品大赛一等奖;《人参娃与棒槌鸟》获中国(武汉)全国剪纸大赛金奖;2006年,她设计的磁性剪纸旅游纪念品,在吉林省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中获铜奖。2007年7月,她的剪纸作品《东北大院》获得中国文化遗产日《中国民间艺术作品》金奖。2007年11月,她的剪纸作品《满族大院的女人》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系列活动中的2007第二届国际(武汉)剪纸艺术博览会上荣获“金剪刀”奖。
作品《鱼与莲》,充分使用民间剪纸的多种技法,打破挂钱莲花与鱼单独成图的惯例,将其组合在一起,又突破民间剪纸传统的中心对称构图模式,采用现代艺术中不对称美的理念,展示出莲花鲜、年鱼美之妙,洋溢出吉祥有余之福,获得众多评委的认可,在2004年全国剪纸邀请赛上获得特等奖并赢得全国“十把金剪刀”艺术家称号,是东北三省惟一的“金剪刀”。
屡屡获奖后,各地博物馆、艺术馆争相邀请张春颖参展并收藏她的作品。1988年,她的17幅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收藏;1993年在省关东热闹节上进行剪纸表演,800幅生肖作品作为省纪念品赠送中外来宾;2002年省政府在香港举办“吉林——香港友谊周”时,她作为惟一的剪纸艺术家进行现场剪纸表演,作品全部被观众购买收藏,一时引起轰动。
原文化部副部长、作家陈昌本在《当代中国剪纸艺术》的序言中写道:“张春颖的作品接受现代派美术的一些优长,努力在传统剪纸画面里用夸张的手法嵌入自己突出表现的思想,获得了观众的承认。”
原省群众艺术馆副馆长、作家徐晓哲在一篇随笔中写道:“很欣赏张春颖的剪纸,她的剪纸有着和她本人一样的沉稳和丰富,她走出了民间艺术自我表现的模式,而升华到一定的艺术水准。”
使命:打造江城文化品牌
为推动特色文化建设,张春颖将喜爱剪纸的人们组织起来,举办剪纸艺术展览,通过讲评交流剪纸技艺与创作心得,提高剪友的创作水平;举办免费剪纸艺术培训班,普及剪纸知识,培养更多的剪纸爱好者。原打算办一期,因报名人多,连办三期。每当接到剪纸大赛信息,她就通知剪友进行创作,有时还将大家的作品搜集到一起,打包寄出。培训班成立以来,剪友在全国各级大赛中获得特等奖1个,金奖6个,银奖8个,铜奖26个,优秀奖32个,培养一批又一批新人。她说:“现在我感到了一种特别的使命感,剪纸不再是我个人的事业,传承这项事业,为这个事业服务是我不可推卸的责任。”为发展剪纸事业,她牺牲了很多个人时间,看似损失,其实在与剪友们的交流中也能激发灵感,互相促进。近来,她连续推出了《人参娃系列》、《福娃系列》、《百鸡图系列》、《百鱼图系列》、《百猪图系列》。同时她还尝试着用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反映吉林市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在市文化局的指导下,她还创作了《吉林市民间故事剪纸》、《吉林历史故事剪纸》、《吉林风光剪纸》等一系列作品。
今年1月,张春颖与聂明明合作编著的剪纸艺术集《大福娃》由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8月,她与聂景华合作编著《中国金剪刀剪纸精品选》由金盾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现在她正在忙着写《中国剪纸技巧看图说》一书,相信会使剪纸爱好者们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