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的筹款标题:减负势在必行,学生身心健康最重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6/30 22:21:04

    2011年09月21日《江南都市报》报道了“3名小学女生相约跳楼 称‘死了就不用写作业’”发生的严重事故,这真说明了中国教育一方面大叫大喊给学生“减负”, 表面推行“素质教育”,所谓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另一方面却至今没有制定出“有效可行,全面发展,适合中国特点教育的政策法规”,却顽固地坚持 “应试教育”。所以,导致北师大女生发“求包养帖”试探社会、杭州“宁可为妓”不为师的丑闻,为什么中国的学生自杀率在逐年攀升?为什么中国的学生竞争力在逐年下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教育的失误!是中国教育惹的祸!让学生从小到大,从早到晚学,拼了命地学,往死里学!这是“应试教育”的恶果!因此,减负势在必行,学生身心健康最重要。
    一、学生减负困难重重
  “应试教育”造成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表面原因是来自学校和家长,功名化的教育价值观导致诸多扭曲现象;而深层次原因,是缺乏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社会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过分看重升学率,减负自然成为“空中楼阁”。如今的应试绑架了教育,绑架了学校,绑架了学生,也绑架了家长。同时,过重的课业负担成为了应试教育的衍生物,他们掩盖了的原本应该属于孩子的空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已严重妨碍了教育的发展。
  中小学生减负难,困难重重。其一,“应试教育”使学校以分数为中心,就会玩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游戏,课表搞两套,一套按照部颁标准编排,应付检查,一套按学校规定编排,实际操作。中、高考科目,课时都有所增加,尤其是英语、数理化科目,加得更多,一般七节课,也就九节,一天九节课并不稀奇,年级越高,超得越高,体音美、劳技等课常常被挤占,老师也叫苦不迭。其二,生活压力使家长有望子成龙的心情,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国的家长没有系统地受过培训,大部分基本不懂教育规律和孩子的成长规律,不懂得如何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而对孩子的定位就不准确;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尤其是对独生子女期望过高,从小就希望上个好学校,将来考好大学生,找个好工作,当然这里面有社会的误导;盲目攀比,没有看清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的差异。看别的家长买什么资料,自己也跟着买什么资料,看别的孩子上什么班,自己的孩子也上什么班,不看孩子是否需要,不给孩子发展空间,还美其名曰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三,社会压力使评价学校的质量看升学率,现在看进重点学校的升学率,尤其是名校的升学率,评价的基本面没有变。应该说这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根源。“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为了升学,苦了学生,苦了家长,苦了老师!而今高考的“身价”已远远超过旧时的科举考试。其四,升学压力使学生课业负担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基本呈递增趋势。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小学基本没有升学压力。但是考试还不能取消,但考试一直在改革,考试改革的要求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课程改革的要求相距甚远。考试的类型单一,评价的标准单一,会造成严重损害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学习者为不愿付出的课程付出很多劳动,负担其实也指为不愿付出的事支付过多的劳动,从这个角度来说,减负要做的工作还有丰富考试类型、完善评价标准,让学生发展个性与特长,与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为自己正确的理想而奋斗。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这是一个非常棘手、非常尖锐、非常顽固的问题,也是困扰了今天中小学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国家教育部没有全面细化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完善的中小学生学业考试试卷质量评估制度、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家校联动机制等等,就不可能切实保证中小学生减负目标的实现。中小学生负担过重主要表现为书本多、课程多、作业多、考试多、补习多、竞赛多,学生每天学习时间过长,睡眠严重不足。这已使学生不堪重负,而且越来越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危害极大。初三、高三学生几乎全是早6点前起床,晚12点半后睡觉,周末补课现象更为普遍。有一首改编歌是这么唱的: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的人是我,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最辛苦的人是我,最无助的人是我,看不到未来的人还是我……学生减负问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人们就在呼唤学生减负,使其向素质教育转型,可十多年过去了,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孩子们的书包越来越重,眼镜镜片越来越厚,眼皮越来越沉,身体越来越弱,人们好像陷入到泥潭中,越挣扎越沉沦……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对少年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不少学生体质下降、患神经衰弱、脊柱弯曲、近视眼等疾病。一些中小学生在紧张、压抑的心理状态中,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道德素养滑坡。在学校和家庭压力下,一些少年儿童对学习、对学校、对教师、对家长产生了逆反心理,甚至酿成了一些悲剧。中小学生出现的这些现象,十分令人担忧。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直接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妨碍了教育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招生制度不改,减负谈何容易。当今的孩子已经被淹没在了题海里了,除了睡觉吃饭的时间,其余的便是对着作业了,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剧呀!老师成了工作的奴隶,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老师和家长特别是老师是学生课业负担的直接追加者,校长是学生课业负担的间接追加者,上级的上级成了学生课业负担间接的间接的间接的追加者。教育部的领导,教育专家们不会不知道这样做后果是什么,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二、学生减负迫在眉睫
  应该说“减负”是教育部提出的,顺民心,顺民意,但是“应试教育”不改革,“减负”等于是纸上谈兵。现在所要减的,就是过重的那部分课业负担——作业量大,书包过重,上课的总时间过长等,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只有智育方面的负担是过重的,这超越了学生的身体、心理承受能力;学生过重的学习课业负担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名目繁多的课程、考试、作业、补习、竞赛,使学生幼小的心灵承受了沉重的压力和负担,致使学生怕老师、怕上课、怕考试。学生学习时间过长,导致学生睡眠严重不足,身体素质下降。近视眼、神经衰弱、脊柱弯曲等病症的学生越来越多,从而严重摧残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出题者绞尽脑汁,出一些偏题、怪题、难题去为难学生。学校、老师为了对付考试,不惜牺牲学生宝贵的时间,增加课时,加大课业量,搞“题海战术”,办各种名目的收费补习班;一些学校和任课老师为了一己荣誉,不惜以占用学生大量时间为代价,学生因完不成繁重课业任务而受罚的现象十分普遍,造成师生情感对立,学生厌学、辍学现象十分严重。一些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眼睛只盯着中考和高考学科,即中考和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能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所学课程,有的学科干脆不开,致使学生知识面狭窄。如此教育现状,与党的教育方针背道而驰。照此下去,推行素质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素质教育要求教育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因此,要真正推进素质教育,“减负”已势在必行。我们纠正那些错误的做法,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健康、全面的发展,从根本上讲就是保证我们国家、民族未来的建设者们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振兴中华。我们需要的是 “四有”新人,仅“一有”是不行的。这种重智育而轻德育;重分数而轻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岂能造就社会有用人才,怎能不让我们每一位有良知教育工作者痛心和深思呢?
  胡总书记曾反复指出,“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幸福的童年。”“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中学阶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中学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办好教育关键在教师。希望广大教师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师德修养,钻研教学业务,不断开拓创新,扎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才成长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宽松。而且一个人做出的非常重要的,甚至影响人类发展的成果,常常是在宽松的环境中产生的。而我们的教育,孩子未上学时憧憬学校,第一天带着自豪与憧憬去学校,但绝大多数学生上学不到一个星期就会拉长脸,随着不断的升学,孩子失去了往日的笑脸,失去了美好的儿童时代,代之的是品尝失败,品尝忧郁,学会了抄袭(99%的学生有抄袭作业的经历,部分学生几乎每天抄袭作业),学会了说谎,学会不必认真(“认真”的代价太大了!认真意味着堆积如山的作业,认真意味着放弃一切休息时光,没有娱乐,没有快乐)。中学是炼狱,大学是天堂,有幸升入大学的学生,都有一种解放感,会恣意地放纵(这合符人性,高压一旦过度必然会放松过度),这样的大学生还会继续学习吗?因此,哪来杰出人才。“减负”呼声到现在有十多年了,但,学生的负担却丝毫未减,而且越喊越增。不知道素质教育何时能落到实处?不知道什么时间能真正给学生减负?还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如今的应试绑架了教育,绑架了学校,绑架了学生,也绑架了家长。同时,过重的课业负担成为了应试教育的衍生物,他们掩盖了的原本应该属于孩子的空间。
  三、学生减负任重道远
   温家宝总理曾指出“我们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启发他们的智力和能力,让他们学会动脑、动手,学会做人,使他们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健的体魄。”新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这意味着,减负不仅是家长、老师和学校的任务,也成为政府的职责所在。这份职责意味着,各级政府需要为孩子身心成长、创造力想象力提升负责,为整个民族的教育水准负责,而不是简单为了分数,为了脸面。也意味着,政府可以从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入手,自上而下,让学校、老师、家长一齐把孩子身上沉重的书包卸下来。教育部门更应该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同时,完善制度对减负的保证作用,加强监督,将各项规定真正落到实处。中小学生正值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也是一生发展最重要的关键阶段。孩子们的生理、心理逐步走向成熟,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也正在逐步形成。学校和社会有责任让他们多沐浴一些阳光,多感受一些温暖,多享受一些诗意。课堂,多一些鼓励,课外多一些笑声;多接触社会,多走近自然;科学的智慧,艺术的雨露,都是青少年成长不可或缺的......“畸形”地追求升学率,偏离了科学发展观。在我国很多地方的教育现实中,学生成了学习和考试机器,成了领导政绩天平上的“砝码”。眼睛总是一味盯着“升学率”,其后果必然是急功近利,影响人才的整体素质,影响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教育呼唤以人为本。教育应该时时刻刻关注人,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的生命成长。在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培养人,发展人。教育呼唤诗意。教育的本质是诗性的。孩子走进校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要真正实现减负,就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解决学生负担沉重,必须从改变家长的升学就业观念着手,要让他们认识到,不能一心只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更重要的在于:初中毕业后,为孩子规划一条适合于其发展的学业路线,做到学其所爱,学其所长,学以致用,从而为其将来的顺利就业及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一过程就是学业规划。如此,家长就不用再为择校劳神费力了,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基本的文化教育,达到一个合格的初中毕业生,使其德智体全面发展。那么学生负担过重、身体素质下降、情商低下等问题都迎刃而解。推进素质教育有一个解放思想、改变观念的问题,要树立一种人人都能成才,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施加最适合于学生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最好的成长,这样素质教育才能推进下去。
  要真正实现减负,就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措施。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减负”,才能把“减负”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从应试教育樊篱中解放出来,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关于“减负”的有关政策,并把“减负”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严格要求每个任课教师按照上级“减负”有关政策去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并把“减负”与教师的奖励评先进严格开设课程;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严格控制补课;严格规范考试管理;严格确保学生的休息和锻炼时间;严格规范招生秩序。只有让教育主渠道放在课堂,才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老师必须把“减负”落实到课堂教学各环节中,精心备课,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讲课要抓住重点难点,不面面俱到,做到不给学生吃夹生饭,不抢占学生自习课时间。留作业要适量,留自主型作业,有梯度作业,兼顾各类作业;不留超时超量作业,随意性作业,惩罚性作业。并做到学生能当堂完成的作业,老师不要留到课下,能自习课完成的作业不留到家里;学校、教务处和班主任要协调好各科的作业量。在作业的时间和作业量上严格控制,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切实把“减负”落到实处。
  要真正实现减负,就必须追查“任命责任”。“任命责任”的意思是这样的:此人不称职,当然要罢官,开除公职,但是任命这不称职之人为官的人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凡接到实名投诉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督导机构,都必须及时受理并进行核实追查。对性质严重、负面影响大,或不愿立即纠正,或屡查屡犯,属学校整体行为的,追究学校校长和分管负责人的直接责任,属个人行为的,追究个人责任。
  实现减负,就是让学生身心健康。人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什么比学生的身心健康(什么是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身体、心理及对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其一、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身体健康十项标志: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的繁重工作;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不挑剔所要做的事;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身体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化; 5、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和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且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富有弹性。 其二、世界卫生组织确定心理健康的六大标志:1、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做到自知自觉,既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感到欣慰,保持自尊、自信,又不因自的缺点感到沮丧,甚至自暴自弃。 2、坦然面对现实,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缺陷和挫折,做到“胜不骄,败不馁”。3、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承认别人,限制自己;能接纳别人,包括别人的短处。在与人相处中,尊重多于嫉妒,信任多于怀疑,喜爱多于憎恶 4、有较强的情绪控制力,能保持情绪稳定与心理平衡,对外界的刺激反应适度,行为协调。5、处事乐观,满怀希望,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态度。6、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有经久一致的人生哲学。健康的成长有一种一致的定向,为一定的目的而生活,有一种主要的愿望。)成长更重要。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更是在育人,而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健全人格的形成需要宽松和谐向上的环境,整体划一的封闭式管理和军事化的苛刻制度以及严密的“监控”手段,会在短时间内获得显著的成效包括考试的高分,但终归是违背教育规律,泯灭学生个性,扭曲学生心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也终究不会长久。让学生有书念,有好玩的东西,尽情挥洒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特长,发展自己的才华,才是真正的教育,这样的学校也才是真正的学校。“文明监狱”式的办学路子该休矣!“应试教育”体制该休矣!关心学习是一时,而关心学生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关心学生才能够达到关心学习的目的。注重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已成为全球的共识,应当引起有中国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充分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