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联机角色属性介绍:旱情之下的鄱阳湖:人鸟鱼的非常生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4 21:02:58

旱情之下的鄱阳湖:人鸟鱼的非常生活


    中国江西网:  2011-11-22 8:59:55更多新闻 GoGo  [ 浏览字号:大 小 ]  投稿·热线   0791-6730757

候鸟开始在鄱阳湖“舞蹈”

渔民正在捕鱼

    题记: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鄱阳湖;一千年时空跨越里,有一千种鄱阳湖。你心中的鄱阳湖是什么样子?2011年的鄱阳湖是什么样子?不要争论,不要假象,让我们走近鄱阳湖,去闻闻沾着鱼腥味的湖风,去摸摸满是露珠的湖草,去听听鸟儿的鸣叫、鱼儿的低语,还有那世代枕湖而眠渔民的心声。秉承着这样的目的,从11月16日起,本报记者开始了一次走基层环湖之旅,通过走读鄱阳湖,去阅读鄱阳湖,通过阅读鄱阳湖,去解读鄱阳湖。

    如果要给今年的鄱阳湖找一个关键词,那无疑是“旱”。2011年,旱情从春及冬,贯穿始终,深深地影响了鄱阳湖的万千生灵,从草到鱼,从鸟到人,旱情之下,它们生活轨迹被深刻改变。

    人:南矶山乡3000万元银行存款余额归零

    新建县南矶山乡,一个地处鄱阳湖中的岛乡,全乡只有1000多户人家,5000余居民。

    11月16日,太子河上,一座新建的桥已取代了原来的渡口。渡改桥,让这个岛乡更方便快捷地连通外界。车过太子河,一条水泥公路在湖底逶迤前行。鄱阳湖水位超过13米的时候,这条路将被水淹没。这些年,它被淹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今年还不到一个月。

    这个季节,路旁飘着白花的芦苇丛本是道亮丽的风景。但因为今年罕见的干旱,芦苇少了、矮了,更让人叹息的是那片片接天漫地的草洲,旱情让它们少了往年的生机:没了逼人双眸的绿意,浅绿中泛着枯黄,草的个头也普遍不超过20厘米。车近南山岛,路旁是个小渔港,干旱之下,它已化身为一条小沟,沟底的浅水上泊着七八条渔船。

    南矶山乡朝阳村是个渔业村,400多户人家,人均才一分稻田。去年这个时候,记者曾造访过这里,见到的是家家屋边晒满了鱼干,户户门前摆满了虾篓。但这次,村里却是出奇的清静。走了五六条巷子,没看到一点渔具,也没见半条鱼虾。房前屋后,坐着的人非老即幼。

    青壮年劳动力到哪去了?外出打工去了!村支书谢为朋介绍,今年枯水水情是常态,只有七八月份的时候水涨上来了,但由于罕见春夏连旱,让鱼儿错失了繁衍的好时机,即使水上来了,也没多少鱼可捕捞。今年渔业做得最好的村民也只赚到三四千元钱。9月之后,水又开始干枯了,村民们打了不到两个月的鱼,干脆外出务工了。没资金又没技术,只能靠力气吃饭,上个月就有50多位村民去进贤县一粮库扛大米。目前,全村已无一户从事渔业捕捞。

    72岁的刘菊香坐在村委会的门前与几位老人聊着天。她两个儿子都外出打工了。老人说,今年湖里的这种旱情、鱼这么少的行情,她一辈子没见过。她起身抓了一把晒在近旁的稻谷给记者看,全是瘪谷子。老人说,别说是鱼,今年种粮都缺水,村里第一次花钱抗旱,花了几十万元挖沟引水,依然没能把稻田都保住,一些稻谷因缺水错过了灌浆期。

    38岁的李小花是村里难得见到的青壮年劳动力。她家的两层楼房子泾渭分明,一层很旧,二层很新。新的二层是去年盖的,去年水情好,捕捞赚了三四万元。而今年,只有几千元。李小花把记者领到二楼,打开一扇门,里面半房间的虾笼。她说,这1200多个虾笼今年都没下过水。去年湖里小龙虾多,像许多渔民一样,李小花也赶在今年年初花了6000元添置了300个虾笼,结果旱情让所有人的希望打了水漂。

    南矶山乡乡长陈红桥说,他到设在乡里的唯一金融网点了解了情况,去年全乡存款余额为3000多万元,今年到现在,全乡存款余额几乎为零。这意味着,全乡人今年非但没有多少收入,还把去年的老本都花出去了。

    鱼:五六斤重的鱼在鄱阳湖竟然成了稀罕物

    长山岛坐落在鄱阳湖东南方向,鄱阳县的西南端,与都昌县隔水相望。长山岛周边的鄱阳湖水域是优良的渔场,岛上居民世代以渔业为生。

    17日,我们上岛,坐的不是船而是车。店前渡口隐身在一段大堤的身后,一艘小渡船来回缓行,一次只能摆渡两辆小汽车。船工老王在这个岗位已有七八个年头了,今年是最忙的一年。“往年湖底通往长山岛的路有6个月淹在水底,今年只淹了6月一个月”。这意味着,今年他要多干5个月的活。

    与我们车子共渡的是一辆三轮车,上面装满了水泥。车主杨龙林今年48岁,渔民,但今年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跑运输。“鱼今年特别少,打鱼不如拉货”。

    轮渡之后,便进入鄱阳湖底,这里已是一马平川的大草场,一条土路蜿蜒前行。路两旁,除了泛黄的草洲,还不时有一片片裸露的黄土,上面布满了死去的贝壳,在太阳底下,星星点点,白得扎眼。车进长山岛,已快中午了。翻过岛上的山梁,岛的正前方,是鄱阳湖的浩渺之象。极目所至,水天一线,湖面上,漂着一艘艘正在作业的渔船。

    渔港内,一艘渔船响着突突的马达声,正准备出湖。船老大是33岁的杨原发,渔民出身的他已改行,不再打鱼,改为收购、加工鱼。登上他的船,我们要去湖里实地看一看捕鱼的场景。

    出港并不容易,水很浅,螺旋桨打在湖底,搅起阵阵夹着黄泥的浑水。杨原发说,一天比一天难行,按现在的退水速度,不出半个月,船就进不了港,要停到岛的另一侧去。

    船行半小时之后,我们遇上了第一个渔民作业点。4艘渔船摆成四方型,正在收网。领头的渔民叫杨日升,是长山岛人。据他介绍,长山岛渔民现在常用的渔具是大型拖网,长1500米,宽8至9米,深3米,需要4艘船共同作业。渔民每天只能撒一网,一般是早上五六点撒网,收网要花上八九个小时,分鱼(按鱼的品种、大小分门别类)要花三四个小时。

    我们来得正是时候,收网正在最后阶段,白花花的鱼已被收拢至两平方米左右的大网内,杨日升正用小网兜从大网中将鱼捞至船舱内。尽管一网网都是沉甸甸的,但杨日升脸上丝毫不见喜悦之情。仔细观察了片刻,记者也明白了他高兴不起来的原因:捕上来的鱼太小了。绝大多数都是十厘米以下的小鱼,巴掌大小鲫鱼也是稀罕物,而整个网里,一两斤重的鱼不到20条。

    杨日升说,论数量,这一网鱼只有七八百斤,在今年,这是常态。而在去年,每网都有几千斤,多的有上万斤。论质量,去年七八斤重的鱼常见,今年这种鱼基本上是稀罕物,能捕上条三四斤重的鱼,也算是大收获。

    离杨日升五六百米远,杨四安带着几条船也在作业。他的一网鱼比杨日升的还要差,数量更少,个头也更小。50岁的老杨说,捕了30多年的鱼,鱼这么少这么小的年景还从没见过。

    我们还陆续走访了正在湖上作业的十几条船,境况大同小异。渔民们给我们展示的当天最大的战利品是一条4斤多重的鲤鱼。

    鸟:第一次发现在河道沙洲上栖息的白鹤群

    鄱阳县双港镇的鄱阳湖水域,有个被当地人称为小湖的湖池,入冬以来成了候鸟们栖息的天堂。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鄱阳县候鸟监测站站长梅勇介绍,他11月15日在此观测到上万只小天鹅等越冬候鸟。

    我们慕名前往。在通往小湖的湖底土路上,我们邂逅了一位同行者,他叫王忠华,在鄱阳县林业局工作,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候鸟摄影者与保护者。

    离小湖还有一两公里,小天鹅的鸣叫声已传入耳畔。近了,近了,看到了:在那一片波光粼粼处,成千上万只精灵正在湖里游弋、觅食。借助望远镜,我们尽情地欣赏着鸟儿的优美。据同行的省科学院鄱阳湖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年华观察,湖中有上万只小天鹅、鸿雁、豆雁、苍鹭、鹬等越冬候鸟。

    我们试着靠近湖面,800米、300米、200米……我们站到了水边,离在最外围警戒的鸿雁只有100多米远,鸟儿们依然不为所惊,继续悠然地享受着美食。王忠华介绍,这些年他都会来这片水域拍摄,去年湖里白茫茫的一片,足有三四万只,今年这里的鸟儿少了许多,因为湖水更干枯,鸟儿在这里觅食的空间打了折扣。

    欣赏了半个多小时的“天鹅舞”,我们正要离开之时,看到湖天一线飞来十几个小点点。等进入了视线,专家们脱口而出:东方白鹳。对,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数了数,有26只之多。这些小精灵在空中盘旋,婀娜的身姿在蓝天白云下尽显曼妙。

    11月18日、20日,在进贤县的金溪湖,记者和戴年华又观测到近千只小天鹅、豆雁,近万只小天鹅、豆雁、灰雁、白额雁、鹬、鸥、苍鹭等候鸟。

    据介绍,由于今年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比同期较高,使越冬候鸟延迟了南飞的时间。一些先行南下的候鸟也在迁徙途中惬意停留,广泛分布在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区域。就鄱阳湖而论,由于今年罕见的春夏连旱,对越冬候鸟的觅食场所造成了影响,今冬候鸟在湖区的分布范围将更广。一个突出的例子是,11月16日,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在修河中的沙洲上发现了规模为400多只的白鹤群,根据鸟类监测历史资料,白鹤一般在湖泊浅水区觅食与栖息,在河道中的沙洲发现大量白鹤栖息尚属首次。这说明,为挑选更好的觅食地,越冬候鸟自己也在尝试寻找、适应新的栖息环境。

作者:刘勇 梁振堂
来源: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