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8人照拍摄姿势:“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一句戏词唱红的景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4 21:21:53
开封府初建于五代时期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北宋开封府全称是“汴京路开封府”,下辖15个县和开封京城。府尹不单是开封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同时对淮河以北、黄河以南的所有地方官员有稽查的权力,大部分开封府尹都兼大学士的职务,地位要远远高于其它地方府尹。
 
             

 
 
          几百年来,一句戏词“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在民间广为流传,把包公和开封府紧紧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包拯在开封府任上的时间并不长,嘉佑元年(1056)年十二月,包拯58岁才获任命权知开封府;所谓“权知开封府”,即“代理开封市长”,他次年三月正式上任,至嘉佑三年六月离任,前后只有一年多时间。
 

 
     但是包拯任开封府尹时,以其铁面无私、执法如山为后人称道。“府以人名,人以府重”,千百年来,开封府以其“廉正刚毅”鲜明特色的府衙文化名扬天下,包公也受到历代百姓的怀念和敬仰。
 

 
    由于战火毁损和黄河水淹,昔日的开封府早已无存。开封市在开封府原址辟地60多亩,投资近7000万元,历时2年多的建设,终于在2003年8月14日建成,再现开封府昔日辉煌。
 

 
    重建的开封府依北宋营造法式建造,以正厅(大堂),议事厅,梅花堂为中轴线,辅以天庆观,明礼院,潜龙宫,清心楼,牢狱,英武楼,寅宾馆等五十余座大小殿堂。
 

 
    作为主题景区,开封府坚持动静结合,雅俗共赏,历史与演义相映成趣的经营理念,在开封府,除了能够看到大批珍贵史料,轶事和陈展外,
 
      
 
    还能够看到“开衙仪式”、“包公断案”、“演武场迎宾表演”、“喷火变脸”等丰富多彩的表演活动,真切地体会到“游开封府,品味大宋文化;拜包龙图,领略人间正气”,真可谓“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一句戏词,唱红了的一个景点 。
 
     
 
    我们在开封“刘少奇陈列馆”逗留的时间长了,赶到开封府时太阳快要落山了。开封府府门广场前有一方照壁,南面是”开封府”三个大字,北面是一只似鹿非鹿,似羊非羊的怪兽,目光炯炯,拭目以待,名叫獬豸(xie zhi )。

 
    这是传说中的神兽,据说能辨别是非曲直,善恶忠奸。在这里刻上獬豸图案,是为了警示官员要秉公执法,依法行政;假若徇私枉法,这个獬豸就会把他觝到十八层地狱。
 

 
    开封府的城门楼充分显示出宋代开封府作为天下首府的非凡气派,从这里看开封府衙巍峨壮观。
 
     
 
    除了能看到报时鼓,报时钟,日晷,高表,漏壶等我国古代计时计日的设施,每天上午九时还能在府门城楼上欣赏庄重而严肃的开衙仪式,别有一番风景趣。 
    

 
    登上城门楼,我们脚下的文城墙是开封府的一奇。说它奇主要是一般的城墙都是马道和防卫设施,而这里的城墙却是文绉绉的,既无马道,也无防卫设施;这是因为北宋时,宋王朝极力强化中央集权,严禁地方官府修筑城墙,以免地方政权恃武抗上。
         

 

    文城墙上却布置有精美的日晷、高表、漏壶和巨大的报时钟、报时鼓,不仅再现了北宋开封府利用这些仪器计日报时的历史,也生动地反映了北宋重文抑武”政策的影响。  

 
     进入开封府大门,可以看到左右两边各有一个碑亭,分别立有《开封府题名记碑》和《开封府尹题名记碑>》;东边的《开封府题名记碑》是开封府的镇府之宝,碑上记载着从公元960年至1105年这145年间183任知府的名字、官职、上离任等情况,其中就包括包拯。
 

 
    你瞧,游客争先恐后地围在碑前,找来找去怎么不见包拯的名字呢?原来在碑正中偏右的位置有处浅浅的凹痕,上面的字迹已经磨光,隐约能看到包拯两字的笔画,几百年来,老百姓每到碑前都要用手指触摸他的名字,天长日久便留下了这道深深的指痕,包公名不在碑而在有口皆碑,历史将永远铭记为人民做过好事的人。
 

 
 
    包公是中国宋、元以来戏曲小说渲染最著名、社会影响最大的朝廷官员,开封府因包拯而名震千古,包拯也因开封府而传诵古今。《开封府题名记碑》是我国记载名人最多,时间最详细,涉及官职最多的提名记碑;北宋时期它立在开封府衙门前,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 ,尽管经历了黄河水患与府衙变迁,但石碑一直随开封府而“动”。
   

 

  走进开封府大门,迎面的就是仪门,这就是当年开封府接待客人的地方。

 
        在仪门的东边,有一面“鸣冤”鼓。包拯之前老百姓要告状,是不能直接上大堂面见官员的,由看门的人把状子一层一层递到大堂里面,由此也耽误了一些政务和案子。
     
 
   因此包公改革了这种制度,就下令撤销了这个环节,就是打开府门,让老百姓击鼓告状,这样老百姓就可以直接进门上大堂了。 
 
    
 
    仪门内放大的开封府的官印,据说当时开封府的事务非常繁忙,大印用的很厉害,每年都得换一枚新印 。
 

    跨过仪门就来到了大厅,又称大堂、厅事,是开封府长官发布政令,处理政务以及举行重大活动,审理要案的地方。大堂前通道的两侧是左军巡院、右军巡院、左厅、右厅、架阁库、史院等办公机构,组成了开封府官衙的核心。
 
      

 
   
     开封府大堂前有一块巨石,上面镌刻着“公生明”三个大字,一下子突出了包公的形象。石头的背面书写着16个字:“尔奉尔禄,民脂民膏,小民易虐,上天难欺” 。相传是五代时后蜀国君孟昶对大臣们说的一句话。 宋太祖赵匡胤将孟昶俘虏后,这句出自降君的话,对赵匡胤深有触动。
 

 
     赵匡胤下旨叫人刻石立碑,一面刻上“公生明”三字,另一面刻上这16个字。赵匡胤说:“以赐郡国,立于厅事之南。”一个封建皇帝对“官与民”的关系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实在令人钦佩;
    

 
    由此,开封府不仅树立了“公生明”、“清、慎、勤”的道德正气,也形成了以“廉政刚毅”为鲜明特色的官衙文化,开封府也以此深得民心,名垂青史,成为四海闻名的中国古代官衙。
 

 
    大堂庄严肃穆,“光明正大”牌匾正中高悬,“清政廉明”的匾额昭然天下,“肃静”、“回避”虎头牌列在公案两侧。
 

 
    特别是大堂前摆放的“龙头”、“虎头”、“狗头”三口铜铡让人望而生畏。

 
    相传龙头铡是用于处死犯法的皇亲国戚,虎头铡用于处死违法的贪官污吏,狗头铡是用于处死违法的刁民恶棍的。
 
    
 
    在大堂的后面就是议事厅,是本府官员议事的场所,原名都厅。现在我们看到的这组雕塑是“商议宽简治京师”场面,条案正中端坐的是欧阳修,欧阳修接包拯之后任开封府长官,以宽简治京师,与包拯治理京师的方法大不相同。 

 

 

    从大堂出来,我们看到的这座典雅的建筑是齐民堂。据文献记载,齐民就是平民的意思,北宋开封府齐民堂,取“以民为本”之意。 
 
      
 
    梅花堂坐落在一个梅花飘香的四合小院之中,它就是传说中包公倒坐南衙的地方。相传包拯在实际废“牌司”、开正门改革开放之后,京城百姓拍手称赞,告状的人越来越多。

 
    包拯每天处理完诉讼案件后,就下令打开府衙后门,允许百姓直入府内诉说冤情,这样一来,老百姓告状从后门要比从府门进入大堂要方便的多,因为当时开的是后门,所以人们都称包公“倒坐南衙”。
 
      
 
    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教育和科举管理是开封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为了便于处理京城学子的教育、科举、集会、庆典等事务,根据“礼义明则家国兴”的传统理论,专门在开封府内建立了明礼院,作为举子进行科举解试和临时性讲学、集会的场所。 
  

 
    进入明礼院首先会看到一座拱奎楼,它的上层供奉的是主管科举考试的天神“魁星”,而且这个四合院其它建筑都比“拱奎楼”要低,显出众星拱月之势。
 

 
    状元及第,金榜夺魁是宋朝人的美好愿望,因而开封府特别把这座用于解试的考场称为拱奎楼。
 

 
 
    拱奎楼里塑有魁星独占鳌首像,魁星面目狰狞,金身青面,赤发环眼,头上还有两只角,整个仿佛是鬼的造型。

 

 

 
    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笔,称朱笔意为用来圈定中试人的姓名;
 
          
             
     
 
    左手持一只墨斗,右脚金鸡独立,脚下踩着海中的一条大鳌的头部,意为“独占鳌头”,
 

 

 
    拱奎楼一层大厅是北宋科举时的解试考场,现在已经无法重现原貌了。
 

  
   不过现在四周墙上的壁画,倒是很详细地描绘了宋代科举的全过程。
 

 
   北宋开封府因为有“魁星”保佑,曾经出过二十多名状元。 
     

  拱奎楼门外左右各有一只石雕大鳌,鳌头已被希望考上大学的高三学生摸得起明发亮。 

 

 
 
    明礼院还有一座桂籍堂,相当于开封府的“科举档案馆”,桂籍堂一层正堂北面靠墙塑的是孔子立像,左右配得分别是孟子、子思、颜子、曾子,合称四配。
 

 
    北墙绘的是孔子的72位著名弟子,号称七十二贤,这些都是历代儒士们学习的楷模。
 

    每次科举后,中举的考生都要在在孔子像前举行“入桂籍”典礼, 并把载有其名的档案保存在这里,使这里成为宋代知识分子人才信息中心。
 
         
 
    儒学要求读书人至少要掌握“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北宋时开封府专设了这个六艺斋,屋内陈列着编钟、拊鼓 、竽等十余种乐器。 

 

 

    与六艺斋匹配,还有一座演礼斋,就像我们现在的小学都要配齐大队部,图书室、电教室、音乐室等一部几室一样。
     

 
    开封府内最高的一座建筑是清心楼,这是一座外四层内七层的建筑。
 
             
 
    一层大厅内有一尊目前国内最大的铸铜包公站像 ,高3.8米 ,重达5.6吨,铜像神态威严,栩栩如生。看上去包公蟒袍冠戴,长髯飘胸,手持纸卷,眉头紧锁。
 

  
他是在接状明断,还是在忧国忧民?从他那两道愤怒的剑眉,一双威严的虎眼,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活在人们心中的“包青天”!
 

 
    东墙上刻着包公流传下来唯一的一首五言铭志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做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
 

 

 
   
    这首诗表明了包公的愿望和理想,也是清心楼名字的由来;包拯在做开封府长官时也确实是按照这首诗所写的来做的,所以被百姓称为包青天。我们进到开封府时太阳就开始下山了,转到清心楼,管理员已经锁了通向楼上的楼梯门,准备下班。
 

 

 
    据管理员讲,二层厅堂内设有一圈展柜,以手卷的形式介绍了历任开封知府与府尹的生平事迹;
 
      
 
   三层以微型景观的形式,向游人展现了北宋开封府内举行重大活动的一些场面;
 
      
 
    四层为游客精心安排宋代歌舞表演、古乐演奏、茶艺展示等形式多样的综合节目,游客还可以凭栏远眺.欣赏古城风貌. 
 

 
    开封府的西北角有一个道观天庆观,这也是开封府的一奇。北宋的几位皇帝都崇信道教,道教在当时被尊崇为国教,宋真宗当政时曾下令天下所有的州县都要建立天庆观。当时开封府兼管全国的佛、道教事务,既然“圣上有旨”,当然更是率先垂范。
 

 
    但因京城人口稠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就在开封府内辟出一块地方建起了这座道观,既把它作为本府崇奉道教的圣地,又把它作为开封府管理全国佛道两教事务的管理机构和官员办公场所,其功能地位大概与今天的全国佛教协会,道教协会相仿。
 

 
    天庆观大门对面是一个很大的照壁,上面制作了一个宏大的“五岳真形图”,这是根据中华五岳的山脉纵横、高低盘曲、云林流水之像绘制而成的,是道观中必备的经典图案。

 
    进入天庆观就是道教宫观的主体建筑———三清殿,里边供奉的是三清尊神。
 

 
    天庆观对面照壁后面,就是北宋开封府英武楼游艺区,当年这里是一个小校场,也是宋朝科举武举考试的考场。这里从南到北分布着马厩、英武楼、军械库、习射场、府酒坊、府醋坊、演武场、东长廊、北照壁等景物,都是很值得观赏的。
 

 
    这里的照壁和画有“五岳真形图”照壁其实是共用的一座,它的这面写着“亦文亦武”四个大字。英武楼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作为开封府举行大型庆典时的场所,在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包拯宴宾”的精彩文艺表演.
 

 
     北宋开封府的一个非常特别的文化区,就是府司西狱文化区。北宋开封府掌管京城及属县的治安司法狱讼事务,同时还经常受理涉及官员的各种案件,因而开封府设有五所牢狱,以关押犯人和证人,其中一所设在开封府衙署内西南角,由司录司直接管理,俗称”府司西狱”。
 

 

   宋代牢狱中都设有狱神庙,供奉狱神皋陶。我们在开封府大门外面看到照壁上那个獬豸图,獬豸就是皋陶用来判定有罪无罪的神兽。不用皋陶说话,只要见到有错有罪的人,獬豸就会用独角觝过去,从来不会冤枉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走出开封府文城墙的大门,首先可以看见的就是照壁上那个獬豸图;当然,老百姓一定会谈笑风生,旁若无事,而那些攫取了国家和人民财产的贪官,则一定是胆战心惊,唯恐獬豸冲过来用那只犀利的独角戳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