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速最快的静态ip:《爱莲说》听课笔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6/30 22:27:49

《爱莲说》听课笔记: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一)   用多媒体出示两个要求:

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语调。

2、  结合书下注解和工具书来疏通文意,圈出文中你不懂的字或句子。

(二)   1、师播放配乐指名朗读全文,请学生来点评。

生1:语速太快。

生2:没有情感。………

2、师提醒同学注意,再指名朗读并点评。

3、师有感情的范读后,强调重音和停顿

4、生自由朗读把握重音和停顿

5、师播放配乐,生有感情的齐读

(三)   文言字词教学

师:对文中的字词或句子有没有不懂的,如有请提问

师生就文中不懂的字词及句子的意思进行交流

 三、 品味语言,领悟语感
师:我们把课文读好了,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作者如此爱莲,那么,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
生1;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质朴

生2: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

生3: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
师:作者如此深情地为莲花高唱赞歌,文章是不是仅仅写莲花呢?

生1:当然不是,文中作者自喻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高洁质朴

师:还有吗?

生2:作者在这里还自喻不与俗人为伍,和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师:说的不错,还有补充么?

生3:把莲花人格化,自喻自己刚直、庄重,大有如屈原所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高贵品质。
师:作者借莲花来写人,而又直接在文中点出来,那这种写法叫什么?

生齐说:托物喻人

师:那么,下面我们结合“时代与环境资料”(打开多媒体中的“背景文字”),看完后,想一想,周敦颐身上具有哪些“莲花”的品格?
学生活动,教师小结。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把周敦颐为什么要借莲花来抒发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情感的原因阐述清楚了。下面同学们回顾一下,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请同学帮助解决。

生1;这篇文章的主体写的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

师:这个问题哪个同学会回答?

生2:起对比 、衬托的作用

………
四、 实践语言,习得语感
1. 读了《爱莲说》,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内在联系;第二,要有新意。
(学生活动,教师适时点评)
2.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不正之风,我们作为中学生该怎么对待这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老师适时引导点评)
五、作业1、请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花草树木或其它物件。
  2、背诵并默写课文。

评课内容:

前面听了我校老师的一堂课,总的来说这堂课亮点不少,我就其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根据本文的特点,实行探究式阅读教学,为学生搭建一个真正开放的交流平台,变文本解读为文本赏读、语言探究,可以让语文课教学呈现新的生机。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王老师着重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第一,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是新课标、新理念对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王老师贯穿在课堂中的一条主线,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课堂上让学生去阅读去品味,上课伊始,王老师没有直接把文言文的翻译强加给学生,而是充分注意和发挥了朗读的作用,灵活的运用范读、指名读、齐读、快速读、激情朗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在读中体悟哲理,品味意蕴,培养朗读能力。

   第二,师生与作者的关系。阅读本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如果读者只是咀嚼作者的口中之食,岂不索然寡味?只要是个性化的阅读,读者总会读出新信息来,许多好作品不是作者写出来的,而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劳动的结果。须知:书在谁的手里,谁就是书的主人。因此,我认为王老师让学生去多读课文,这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和创造性的劳动。

   第三, 阅读和生活的关系。文学是生活的反映,阅读是生活的组成部分,阅读和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应当树立为人生而阅读的观念,既要关照别人的生活,更要关注自己的生活;既要为今天的应试去认知和理解,更要为明天的发展去批判和创新。王老师让学生去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正是连接阅读和生活的关系的一条有效途径。

   当然,上好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教师的激情非常重要。假如能多一些激情,这堂课会更有价值。

《写作教学——亲情》听课笔记

            一、 听课时间

            二、 授课教师:张悦

            三、 授课学校: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

            四、 授课年级:

            五、 授课题目:《写作教学——亲情》

           六、 教学过程:

            (一)教师的导入;

                    

            人是情感的动物,没有真诚高贵的情感,人无法真正成长。亲情是情感树上最绚丽的一朵鲜花。请问同学们,在大家心目中,亲情是什么?能不能用一句比喻句来表达?

                 学生(女)甲:亲情是香郁的巧克力。甜蜜过后留下无尽的回味。

                 学生(男)乙:亲情是小树苗,需要父母的爱的阳光来普照,需要子女的爱来灌溉。

                 学生(女)丙:亲情是一首动人的歌,需要灌注全部的感情。

            师评:刚才那三位同学的都用比喻句表达了亲情,但是,我认为,我们把亲情比作一首温婉老歌也好,一桢精美的名画也好,一方细腻的手帕也好。我觉得都不足以表达我们对亲情的认识。实质上,亲情之所以为亲情,它的朴素就是它的动人之处。因此这节课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来讴歌亲情,用同学们的笔淋漓尽致地传达亲情。

            (二)用多媒体播放一组广告与短片展现亲情(很多同学的眼睛微微泛红,哭了)

            画面一:是一组广告。看到母亲为祖母端洗脚水,小男孩也学着为母亲端洗脚水。(很感人)

            画面二:《我的兄弟姐妹》中,兄弟姐妹分离的悲惨片段,依依惜别之情,尽显其中。

            画面三:陈百强的歌曲《念亲恩》

            画面四:大卫在领诺贝尔奖时与妻子拥吻

            画面五:李真的一段忏悔录

            老师问:看完了这些短片,同学们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甲:刚才看到哥与妹分开的画面,心中特别有感慨。因为我家中也有两个弟弟,小时侯也跟他们分开过,所以心中很有感慨。

            师评:有时候,放弃与割舍也是为了亲情。这是《我的兄弟姐妹》这部片子告诉我们的。你说得很好,请坐。

            学生乙:李真的忏悔录,我觉得很有感触。正是他的一念之差,导致他自己终身不能进校。这不止是他个人的遗憾,也是对他母亲的最大的打击。

            师评:有时候,做一个正直的人是对母亲最基本的爱。你也讲得很好。

            学生丙:我觉得亲情是生活中很常见,很朴素,很平凡的,并最能打动人心的。好象那个端洗脚水的那个广告,小小的事情,体现浓浓的母女之情。

            师评:刚才那位同学讲得很好。实质上,一个热吻,一盆洗脚水,一声问候,这些细节都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这也是亲情的力量。

            (三)老师说:李真的这段忏悔录告诉我们亲情它不会拒绝任何一个人的敲门,即便是有道德罪恶的人。前面的这位女生也说的很好,的确,亲情是人间最朴素的的一种传达。那么这些都是别人的亲情故事,你能说说你经历的最打动你的亲情细节吗?

               学生甲:早上,妈妈为我备好了早餐,还为我挤好了牙膏,连洗脸水都倒好了。

               老师评:母亲的爱很琐碎,很平凡,但很感人,是吧。

              

            老师说:这让我想起我班上的一位同学的故事。他通过写作的手段告诉了我,说,自己在卫生间里哭了。为什么呢?他说,早上的时候,他妈妈跟他说,“我昨晚没睡好,因为我还没想好明天为你备什么吃的。”

            学生乙:有一天,朋友请我去吃饭,但是车子还没找到安放的地方。我妈妈后来开车过来把车子开了回去。觉得母亲在我最需要的时候给了我帮助。

               师评:是的。你母亲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了你帮助,感染了你,并鼓舞了你。很好。

            (四)展现实物——略显沧桑的腰鼓,老师讲述自己的亲情故事。

                  

            叙述这么一件事:1949年,自己的外婆因脑溢血而离我而去了。外婆去世的时候只留下她的这个腰鼓。那年,我才7岁。每每我触摸到这腰鼓时,我都会想起我的外婆,她的大手牵着我的小手,走在铺满夕阳的小路上。穿过时空的隧道,我觉得亲情无处不在。

               (五)用多媒体展示板书,点出:

                                   亲情是永远割不断的血脉。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曾经写过的亲情。

            学生甲:写过我的母亲和外婆。我的妈妈、奶奶给我的感觉最深。

            老师问:有没有淋漓尽致地描述?

            学生甲:没有。仅仅记叙。

            学生乙:写是写过,但是,感觉表达不充分。往往不能得到好的分数。

            老师评:老师给的分数是一篇文章写得好不好的一个主要尺度,但我觉得还有一个尺度就是来自你自己,你自己有没有很充分地把感情表达出来?

            学生乙:没有!

            (六)老师:既然如此,那我们来看一些片段,这些片段我们都很熟悉的,同学们手头也有这些资料。利用多媒体展示:(1)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2)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3)苏轼的《江城子》   (4)李密的《陈情表》    

            (5)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这些片段都是我们学习过的讴歌亲情的文章,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得充分的,是怎样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的。同学们分组选择一个片段讨论。

            讨论结束后,同学们选了前四个片段,因此只讨论所选的四个片段

            老师:我们先来讨论第一个片段,史铁生是怎样将自己对母亲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的?

            学生甲:他母亲无法分享他成功的快乐,就匆匆地走了。

            老师启发问:那他里面对母亲还有些什么感情?

            学生甲:有感恩与忏悔。

            老师:那作者用什么手法将自己感恩的感情调动起来的?他是不是像你们说的仅仅用记叙的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情的?

            学生甲:他还运用了描写手法,心理描写。

            老师:还有强烈的议论和抒情,对吧?恩。同组同学有补充的吗?

            学生乙:还有哀怨。

            老师评:是的。有点埋怨。少年的成熟是以母亲的去世为契机的。这是一个多么沉重的代价。两位同学都讲得很好。我来补充一点,史铁生面对两个残缺。一是肢体的残缺,一是精神的残缺。史铁生的母亲告诉史铁生,用精神的完美去填补人生的残缺,人生面临重大挫折的时候,要用精神的完美去弥补,才能走向光明。只有这样真诚的人,才能写出至诚的魂。

            老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

            学生甲:归有光看到母亲的遗物,痛苦流涕。表达了母子情深。

            老师问:男子汉柔情的泪。在这里,归有光写了几个女性?安辈分排是?

            学生甲:祖母、母亲、妻子。有祖母对他的期望。

            老师:恩。还有对妻子的怀念。他们相濡以沫,举案齐眉。文章中的细节,平常中写出琐事,使人流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只有保持对生活的热情,才能有对生活的品味。

            第三个片段《江城子》

            学生甲:苏轼借助梦境的“对镜梳妆”的情景来描写。这是绝妙的角度。

            学生乙:想象自己与妻子的相聚。时光已逝,思念依旧。

            师评:是的。文中还利用反差来表达。“千里孤坟”“肠断处”“相顾无言泪千行”梦中的相聚,而现实中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为什么会写得如此打动人?除了动用了反差,还有什么情感因素?

            学生答:有对他亡妻的爱,也有柔情的体会。

            师评:是的。体会。要写真心体验过的生活更显其重要。

            全班朗读《江城子》

            第四个片段《陈情表》

            学生甲:李密对祖母的反哺之情。

            师评:在平凡中流露出真诚的感情。写得好的原因,缘于对祖母浓浓的亲情。

            学生乙:细节描写。把每一件这样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师评:同学都讲得很好。现在我们来看看文章写得好的写得充分的原因。

            (七)利用多媒体展现板书

                   充         写得真               执着地热爱生活       至

                             写得实               细心地观察生活         情

                             写得细               真诚地体验生活         至

                 分                               严肃地反思生活           文

            老师:要写得充分,我们必须像李密写得那样真,要像归有光那样实、那样细。写得真、写得实、写得细,才能写得充分,但前提是要像史铁生那样遭受到人生的重大挫折的时候还要执着地热爱生活,像归有光那样一直保持对生活的痴情,细心得观察生活,要像我们的苏轼那样,要真诚得体验生活,还得想史铁生那样严肃地反思生活,用至情写出至文。

            (八)精彩瞬间——运用多媒体展现亲情贺卡(5个亲情模板)

 

            (1)父亲的肩膀让我如此安心   (2)妈咪,我爱你   (3)兄弟姐妹   (4)蒲公英  

            (5)母子对望凝视的剪影)任选一张写下简短的亲情感言

            学生甲:写给父亲的。——父亲,你是我心灵永远的港湾。

            学生乙:写给母亲的。——母亲,母亲节快乐。

            学生丙:写给父亲的。

            老师写给外婆的:(选择蒲公英)

               云在天上写诗

                 风在水上写诗

            我在心里写诗

               我亲爱的外婆

            我的七岁

            被你的眼神装祯成

            一首童话

            夕阳就幻化成了一只

            飞上天的风筝

            老师还选了一首歌送给外婆——〈外婆的澎湖湾〉

               外婆,我相信天堂上也有车来车往,我的祝福希望你能收到。

            在高潮中结束这堂课。

            (九)教学评析:

            1.这是一节很精彩感人的课。

               与其说这是写作课,毋宁是一堂人生哲学课。情感的河水流淌全班。

            2.教师的启示引导很到位,学生的发言回答也很积极。谈话式的点评便于学生掌握接受,达到了彼此心灵对话的目的,课堂气氛很活跃,热情与激情充满整个课堂。

            3.教师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染了同学们,让同学们在讲自己经理的故事的过程中,再次体味到真情的感人处,可贵,并且,让学生懂得文以情动人。

            4.在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时,教师以其智慧引导学生回归课文。很好。

            5.多媒体的运用,实物展示,贺卡,音乐等多种手段的使用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也醉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