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loft房都哪儿有:毛主席诗词赏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8 15:53:45
 转载:       大家好!@我们知道诗词与人的命运紧密相关,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密切相关,而且每当我们回顾20世纪人类历史进程的时候,回顾我们民族摆脱贫困落后、重新崛起、走向复兴道路的时候,回顾我们人民生活的变化和我们个人成长历史的时候,都感受到毛主席像巍峨的高山、像浩瀚的大海、像光辉的日月、像永恒的宇宙。
  对毛主席诗词我们也有着一份特殊的钟爱,这是因为我们在阅读朗诵毛主席诗词的时候,总好像看到一种思想在闪光,感觉到豪情在喷涌,受到一种哲理的启迪,得到一种美感的享受。甚至有时候好像有一种毛主席诗词点亮了我们心中的一盏灯,在我们人生前进的道路上给我们竖起了一面旗。这些诗词或者是写景,或者是记事,或者是抒怀,或者是叙事,或者是咏诗,都显得超凡脱俗,豪情似海,英气冲天,奇美壮观,充分表现了我们民族的力和美,人民的力和美,革命战士的力和美。这些诗词形成了雄健浑厚、挺拔俊俏、豪迈奔放、壮美秀丽的风格。
  它不但给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强烈的时代感,还能够从它的艺术风韵中获得一种非凡的美感,引起我们猛烈的心灵的震撼。我想如果我们通过学习毛主席诗词能够走进他那丰富深邃的情感世界,走进他那五彩缤纷的艺术王国,我们也将领略到做为一位政治家诗人,思想家诗人,革命家诗人的风采,那对我们来讲也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快乐。那在欣赏毛主席诗词之前,我想简要的提供一些相关的信息,说三个问题。
  第一个是了解一些毛主席诗词、毛主席在诗坛上的地位。题目就叫做当代“诗豪”毛主席。我们国家有悠久历史是诗歌大国,诗坛上历来诗才辈出、群星灿烂 ,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苏轼、辛弃疾,一直到当代的郭沫若,一位是“诗仙”李白,一位是“诗圣”杜甫。在他们1200年之后,毛主席以他无与伦比的诗人的品格,以他那诗词的成就,也赢得了很多的雅誉。外国人说的是,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承认了他诗人的地位。国内尊重他的雅誉,有诗国旗手、诗坛泰斗、诗意奇才、干事大家、诗空巨星、诗坛盟主、当代诗豪,我感觉所有这些雅誉都不为过。
  从这些雅誉上我们都能看到,大家比较公认的,认为毛主席是诗歌王国当中的顶级英才。当然毛主席并无意当诗人,他也不是一个职业的诗人,他是一个职业的政治家、职业的思想家、职业的军事家、职业的革命家。但正是这几个家再加上毛主席儒雅文风的培养,加上他深厚的传统文化的根基,加上他扎实丰厚的生活基础,加上他一生以诗为伴,视诗如命这种爱好。
  毛主席自己说,我一生中最大的嗜好就是读书,但是这个书里面很多都是诗词。毛主席的一生与诗为伴,与诗为友,他和他的诗歌整整伴随着他的一生,从少年时代一直到他临终之前。毛主席在他弥留之际,仍然轻声念着诗词。现在我们所能够查到的他最早写的诗是在少年时代上私塾的时候。每一次毛主席出差都有一箱子书,这箱子书里面,很多都是诗词,平常跟他的随身人员经常谈到诗,他坐在飞机上,飞机飞到哪个地方,想到了哪个地方的诗人、词人的作品都要进行吟咏,同时和他身边的人讲解,所以他一生以诗为伴、视诗如命,在加上他如火山喷涌的激情,卓而不群的艺术思维,成就了毛主席这位中国最伟大、最杰出的诗人,所以我感觉到诗坛、整个诗届和广大群众对毛主席在诗坛的地位,是可以确定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了解一下对毛主席诗词的评价,题目叫做诗国奇风。毛主席诗词,在我们这个诗的国度里,诗歌一直承袭着民族的血脉,一直承载着我们民族的惊魂、我们民族的灵魂,我们民族的传统,很多都是用诗歌来承袭下来的,所以我们国家还有一个传统叫做“诗教”传统。我们民族的这些传统精华,诗歌当中保留的最多。在历史的长河当中,这些诗歌奔流涌泻,滚滚向前。其中《诗经》是我国诗歌的一座丰碑。它记录了西周到春秋时期,搜集305首,最早叫做诗,叫做诗300。后来成为诗经,他是我们诗歌的第一座丰碑 ,到现在仍然承袭,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汉乐府、魏晋诗歌、唐诗、宋词、元曲一直到现在的白话诗,不断得到完善发展。可以说佳作如林,琳琅满目。
  毛主席诗词是从1957年1月在诗刊上开始发表了18首。这18首诗一发表,震撼了整个诗坛、震撼了广大读者,并且开了一代诗风,引领着诗的时代潮流,同时又因为这些诗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作品 ,所以这18首诗又成为了整个文坛关注的焦点。接着毛主席诗词走进了小学、中学、大学的课堂 ,走进了专家科研院所、走进了千家万户,同时还谱上曲子。唱遍了长城内外;唱上了大江南北;唱上了东海之滨;唱上了雪域高原。
  到目前为止国内已经出版了有关毛主席诗词的书籍有470多种,不算研究的,就光是毛主席的诗词和他的注释,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版本,在加上书写的谱曲等等,直接涉及到毛主席诗词的有470多种。国外呢?现在也有16种。50多种译本,影响传播如此的广泛。我认为他可以说是中外诗歌史上的一大奇观,那么诗届、学术届对毛主席诗词作了什么样的评价呢?我看也可以集中的讲:毛主席诞辰110周年的时候,很多有关研究著作提出了建议观点,应该把他和诗经并称,称为什么呢?诗歌奇风,诗坛的经典。《诗经》和毛主席诗词是诗中的“二绝”,是诗界的双星,两颗星,最耀眼的星辰。
  总之也是公认毛主席的诗词足以奉为永恒的经典。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现在很多有所成就的诗人、词人他们对毛主席的佩服都是五体投地,郭沫若说:“我几乎是目空一切的,对诗歌一般的是不佩服,但是对毛主席佩服的五体投地。”诗人柳亚子先生,更是推崇备至,说“毛主席词章推翻历史3000载,自主雄起各归一词”,毛主席诗词推翻了中国3000年诗歌史,著名的学者肖继非先生,柳亚子的评价,都可以作为千古定评的。
  尽管毛主席诗词的数量不多,但是我们评价一个诗人不以数量为本。要说写诗写得多的。我们民族历史上有一个,他是挺有名的一个人物——乾隆。乾隆写了41000多首诗,我们算算,大概一天写了1.3首,可谓多矣,可是谁知道乾隆的诗是什么样的,谁背过来了,谁关心过,有谁承认乾隆是诗人,没有一个人说他是诗人的。
  毛主席诗词数尽管数量不多,但是他却建构了庞大的思想和艺术体系。在文革之前,我们出了几种版本,一开始是毛主席诗词18首,后来是最多37首,到打倒四人帮后,1986年出了《毛泽东诗词选集》是50首,到90年代,纪念毛主席诞辰 100周年的时候出了一个本子是76首。其他人从各个方面搜集了毛主席残缺不全,还不完整的诗词有100多首,也得分成正编、副编。正编是正式发表的比较可靠的,副编残缺不全,说起来没有经过严格的考证。毛主席自己鉴定的,是18首。搜集起来征求毛主席的意见,毛主席说:“不要发了吧?”他不大同意发,包括他写给杨开慧的两首词,一首是《虞美人·枕上》,一首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贺新郎》。当时这个贺新郎,李淑一曾经提起过两句,让毛主席回忆回忆写出来,毛主席说不要写了,后来他回忆起来了,而且作了三次修改。
  说它为数不多,但是却构成了庞大的思想体系、艺术体系,从思想体系来讲毛主席诗词,是纯正的毛主席思想,毛主席思想在诗词当中都体现了。他构建了他艺术体系思想,庞大的思想艺术体系,从内容上来讲他几乎容贯人生、囊括中外。他涵盖了个人的修身、齐家、交友、为人处世的艺术,这个在他的诗词里面我们几乎普遍能找到。这个修身,如何坚定理想信念的人生态度,甚至如何做好人民的公仆,我觉得做好人民公仆最典型的一篇就是《卜算子·咏梅》,这个梅花在困难的环境里面不回避,反而开放,在他享福的时候,他能够谦恭自守、无私奉献,山花烂漫的时候,他不争春,只是一个普通花荟的身份出现在里面,所以他是一个人民公仆的形象。
  从个人修身、齐家、交友、为人处世的艺术一直到治国、治军以及国际交往的方略,都涵盖了里面。在治国的诗词,解放以后涉及到建设的诗词中都体现了建国方略。治军方面从解放前的征战诗一直到南京路上好八连,这个方略都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历史、地理、天文、教育、伦理、哲学等方面的知识,都涵盖在里面。政治、军事我们不用说,经济、政治建设方面诗词都反映了这个,也不用说了。
  毛主席有一首《贺新郎·读史》这是一个微型的人类发展史,那么他全部诗词都是中国革命形象的历史。他的那个《登云》诗包括了许多的地理知识。天文知识不大好琢磨,天文知识里面有一个《送瘟神》——“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坐地日行八万里”涉及到了天文知识。毛主席知识是丰富渊博的,在他的诗词里面都有反映。他上私塾时,老师有事请假。他领着一帮小朋友到外面去玩,去采果子,玩回来老师不高兴了,让他们每人写一首诗,毛泽东写了一首诗叫做《井》,“天井四方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又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长不长”。反映他从小的教育思想就萌芽了,把孩子放在广阔的天地吸收知识、增长知识。
  社会哲学、人生哲学方面,毛主席诗词几乎处处都有,还有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直到战争观、爱情观、生死观、幸福观、美学观,在毛主席诗词里面都有。《贺新郎·别友》是1923年写给杨开慧的这首词,就是最正确的、最标准的一种爱情观。
  在那些战争诗里面,涉及到战争里面的生死观、幸福观、美学观这些问题,我们以后再说。今天我们选的几首都涉及到。涵盖面之广,我们感觉到毛主席诗词简直就是社会和人生的百科全书。我们学习毛主席诗词对全面提升我们的人文素质,提升我们的智慧和能力,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提升我们的生活和生命质量,包括养生,这个毛主席诗词里面养生也有。他给那首诗有那么两句是“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管好你自己的人生,这就这一种境界、一种追求,同时也是一种诚信、是一种境界、同时也是一种养生的方法,对提升我们的精神生活、生命质量都很有好处,所以毛主席诗词是一个宝库。我想,最后我们能够很好的努力学习,进行开掘、进行利用来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造福人类,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我们欣赏毛主席诗词,这个题目叫做力美兼收的灿烂篇章——几首毛主席诗词的赏析。今天我们讲那么几篇。第一篇是《贺新郎·别友》,这个贺新郎是词牌,最早发表是没有题目,我们看到的有两种题目,一种是和朋友分别,“别友”理解为战友,毛主席和他的夫人杨开慧既是夫人又是战友;还有一个题目叫做“怅别”,但好像都是后来人们加的,毛主席最早他手抄搞里面没有。第一首是《贺新郎·别友》,第二首大家比较熟悉的《沁园春·长沙》,第三首是《采桑子·重阳》,第四首是《菩萨蛮·大柏地》,第五首是《十六字令三首》,第七首是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最后是《卜算子·咏梅》。因为时间关系有一些解释上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理解上有很多不同的解释方面,这是正常现象。有一句名言是一百个读者心目中有100个哈姆雷特, 作者根据自己的思想观点、经历,理解不相同,有出入也是正常现象,有关这个不同看法的确定,我的意见对不对,不对的请同志们批评。
  现在先学习一下第一首《贺新郎·别友》。
  想说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解释这个题目,顺便把有关词的基本问题,这首词涉及到的我就说,没有涉及到我就不说。词和词牌的问题,词的种类问题,词的分段问题,它叫什么名称现在我简单的说一下。开头说一下,第二个问题是对他的内容进行解读,第三个问题就是对他的思想和艺术的赏析。谈几个要点,先说第一个问题,对题目进行解释,词的词牌叫做《贺新郎》,题目叫做《别友》。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词和词牌呢?本来是歌唱的歌词,有谱子进行歌唱,说最早它的名称叫做曲子词,是配上曲子来唱的,因为他来的又有一个名称叫做“诗余”,“余”是多余的“余”,这是个名称,后来这个词调和词分离开了,分离了之后这个词由于长短不齐,所以有一种词叫做常短句。词谱的名词和内容分离之后,照着谱子填词的内容和原来不一样了,所以为了说明这个内容,另外加上了个题目 ,这是词牌。这是第一个问题词和词牌。
  第二个问题是词的种类 ,按照步骤来分为三类,一种是小令,58个字以内的是小令,因为上面16个字都是58个字体以内,还有这个《如梦令》、《采嗓子》,《菩萨蛮》等不到58字叫做小令,第二叫做中调,是50到90字,第三叫长调是91个字以上。《剑南春》、《贺新郎》超过了91字了,大家都分出来了,毛主席诗词小令、中调、长调都有,按段落分有单调、双调三节、四节等等,按照段落分,一首词不分段这一段叫做单调,双调是由两段以上。
  毛主席诗词基本都是两段,都是中间有一个空格,两行来排的,一是区别有两段,毛主席诗词除16字以外,上半阙和下半阙三段和四段,有几段算几节,这是第二个问题。第三个问题是分段的名称,双调一般分两段,前段有两个名称,一个叫做是“片”。这个“片”是奏乐的时候停顿了一下,然后在奏另一段,叫做上片、下片,有的叫做上半阙、下半阙。这个“阙”是什么意思呢?奏乐中了就叫做“阙”,说那个词分上半阙、下半阙,这个毛主席诗词当中有。有古体诗、近体诗,近体诗包括韵诗和绝句,毛主席诗是古体诗,韵诗和绝句,除此之外呢?毛主席还写白话诗。另外,毛主席诗词有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我讲彭德怀同志是六言诗。《祭母文》那首是四言诗,《绎皇帝陵》是四言诗,杂言诗是《好八连》,《好八连》最后两句是“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天下军人团结如一人,前面是三个字,表面也是,这是杂言,关于毛主席诗词这些有关的形象的事情简单的说了一句,下面我解读一下,他的《贺新郎·别友》:
  词是这样写:“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翻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环宇。重比翼,和云翥。”毛主席辗转各地开展革命活动,6月份回到湖南,当时家庭是毛岸英整整一周岁,毛岸青还没有满月 ,在这样的情况下,毛主席接到了中央的通知要在广州参加国共第一次代表大会,国共合作大事,毛主席不能不离开家去广州,在这种情况下,送别的时候,写的这首词。 “挥手从兹去。更那慎凄然相向,苦情重诉,挥手分别了。”仓促地挥手别了,交代了具体时间,这个时候,这个地方,从此我们分别了,简单一句交代这分别时候的情景。那么怎么能够忍受得了凄然相向,互相苦情互相对看,将要分别的时候。在欣赏词时最好自己发挥想象,想象那个情景那个环境,根据你的理解,当时是什么情景,毛主席和杨开慧,杨开慧送他到车站凄然相对,而且是苦情重诉,分别的凄凉。
  从家庭来讲、生活上来讲,当时杨开慧负担非常重,上有老母,下有刚满周岁的孩子,还有一个没有满月的孩子,她要承担起一个家庭,家庭经济也非常拮据,另外杨开慧从1920年开始参加革命活动。她负担着湖南的很多革命工作,非常繁忙 。当时的反动派不但跟梢,不断捣乱,所以也担着很大的风险,在加上又跟自己的丈夫分别,在当时那个情况下,这个苦情说都说不完。这个我们如果用镜头来讲可以说这是中景,在毛主席眼里面,看到“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看到她的眼角眉梢好像都挂着一种离愁别恨,而且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又忍住了。
  一方面是那样的凄苦,但是杨开慧毕竟也是一个革命者,她能够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能要丈夫临走的时候不能有太多的牵挂,所以忍住了眼泪。这还不说,“知误会前番书语,”不再是眼前的痛苦,不再是家庭所面临的诸多的艰难 ,而且这是什么呢?这我今天才知道以前写的信里面有些话你误会了,这个误会在分别的时候,一想起来感觉到更凄苦,本来就够苦了,再加上这些不应该有的误会,心理面更难受。但是“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知汝,”但是我们这种误会因为夫妻两个毕竟是战友。我们是相爱的夫妻,彼此都能理解,所以这些误会就像过眼云烟一样过去了,都不要想它了。
  这样看起来,我们两个人之间就像人间的知己心心相印,同甘苦,共患难。那么这里头毛主席对杨开慧的理解和评价,是革命夫妻之间这种理解。下面“人有病,天知否,”这个病指的是什么呢?我觉得应该指的是离愁别恨的痛苦,老天爷你知道我们分离得有多痛苦吗?因为古诗词都有很多哭天喊地,如屈原,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问老太爷我们这种离别的痛苦,这种心病你知道吗?如果你知道就不应该这么对我们了,这个问天,加强自己的离愁别恨的痛苦的诉说,这是上片。上半阙写了四个意思,第一个写了离别时的凄伤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临别的时候,凄苦的情况,用一个特写的镜头写了杨开慧离别的时候那种凄苦的情况,“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第三个写了误会仅用了前三次,前次写信的话理解,怎么解决的,这是夫妻之间的两节,过眼烟云谁也不计较,那是我们的革命夫妻彼此应该理解、原谅、宽容,因为我们是夫妻,第四呢就是问老天,加重了离别的痛苦这是上阙。
  下阙:“今朝霜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半天上挂着一勾残月已经很凄清的了。下面这种句子,加上了一种凄清的感觉,“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火车要开了,汽笛一拉响肝肠断裂,到了极点,这种凄伤痛苦到了极点,同时想到从此以后我们要成为天涯孤侣,独自一人到远方旅行,从事革命工作。孤身一人,离了家离开了夫人,这个是写自己,对杨开慧来说不也是一种心事、一种牵挂呢。到了这个地方这种凄清苦楚到了极点。
  下面转折:“凭隔断仇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我们革命者,天下为家,以革命事业为重,尽管有千难万苦,但是我们也要克服而且鼓励杨开慧要似昆仑崩绝壁,要好像昆仑山,要像万丈峭壁给崩塌下来了这样的气势,又好像台风横扫寰宇那个气势来开展我们的革命事业吧。当那个时候我们从比翼合云翥,我们就像比翼鸟一样比翼双飞,齐张云天。也就是说在十分痛苦的情况下想到了革命事业,断然地诀别,割断愁思恨宇,而且相互鼓励。下半阙也是四个意思,第一层意思路上的凄清景象,凄清重诉,因为这是离别,也好像这个环境也为他抹上了一笔伤心泪,这是第二层。第三层是毅然割断愁丝,投身革命,最后写到我们以后要比翼高飞,这首词的内容。我们就先做一个解读。
  下面说第三个问题。我们欣赏这首词的思想和艺术,我感觉有几点特别注意,说几点。第一点,这是一首爱情诗,毛主席的爱情诗不多,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两首,这首是第一首,《虞美人·枕上》,几宿睡不着,到天亮的时候,已经是非常困乏了,想起来非常的伤痛,这是首爱情诗,他突显了革命者的一种纯真的爱情。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理想连接在一起,他们共同为一个革命事业、一个革命目标而进行奋斗,舍家撇业经历了悲欢离合,但是他们始终互相扶持,比翼高飞表现了一种革命者纯真胜利的爱情同时表现了青年革命家的英雄本色,像革命者一谈个人情感就是小资产阶级,现在不同了。有些人一谈感情就高于一切。什么革命工作,都放在一边去了,我觉得这两个极端都是不正确的。
  毛主席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爱情观,也表现出来他的英雄的本色,他既有绵绵的相思情,也有昂扬的革命志,这两个是统一的、结合的。我们在词里面看到彼此的夫妻离别是依然难舍呀!“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是很痛苦,他不回避这种相思情节,而且也写了他们的误会很快成为了过眼烟云,鲁迅有两句诗,“无情未比真豪杰,恋子如何不丈夫。”不是革命者就不能有情,这是人之常情。这里毛主席同时也写了另一面,远大理想,彼此理解、彼此谅解、彼此扶持、彼此鼓舞,而当需要的时候,来投奔革命,这点不是革命者是做不到的,小的孩子还没有满月,大的刚刚一岁,在这个情况下,我都看到他表现了青年革命者的英雄本色,他既有绵绵相思情也有昂扬革命志,同时这首词写了革命者的悲欢离合、相亲相爱的,李清照有两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毛主席由于革命的需要,不得不离开家庭,奔赴广州,去参加国共合作的重要会议,但是这不影响他们的感情,现在有的歌曲爱得天翻地覆、爱得死去活来,离开一步也不行,显然跟这些革命者这种美好情愫是不相同的。从这首词中反映了革命者的悲欢离合,不但写了当前而且是经常的两人分离,苦情重诉,经历了多少的悲欢离合,在斗争当中的得到发扬。
  从这首词当中,诗人完善的风范,毛主席诗词里面写了他对妻子柔情似水,关心体贴入微,细微的动作都看的清楚,“眼角眉梢都似恨,”细微的动作 都看得到,而对工作是豪气冲天,一旦革命需要毅燃离开。我觉得我们看到了毛主席他把家庭和事业、个人和时代爱情都能够统一起来,所以能够给人一种启发和振奋。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从艺术构思上来讲,凄伤话别,写到了毅然诀别,有情有景。情景交融的。 这个情,显然我们每一天几乎都看到了分别的痛苦。这种凄伤,这种苦处,那么割断愁私恨,之后那种是昂奋的情分,我们都能够感受到,有情有景特别是写早晨清水塘的景象是最完整的,当中在车站上,虽然相向,苦情重诉,与情互相交融,这是有情有景。情景都结合在一起互相的交融。这有情有景,情景结合,这是怎么解决,解决之后有什么体验,有什么体会,这个都是叙事,这个笔法。但是也有议论他们必定在于比拟,说到这个误会和我们之间的信任理解、支持,这是属于议论。这叙事当中和议论是结合起来,这就构成了既凄清又昂奋的夫妻怅别图,使人荡气回肠,又激奋昂扬。
  有人说毛主席诗词基本上都是豪放,是豪放派的,这首词是婉约和豪放的结合,是最典型的一首。前面大都是婉约的情谊绵绵,最后的几句,“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那种气魄那种豪情都是豪放派的特点,这是第二点。这首词是刚柔相继,是豪放加婉约相结合的一首词。下面是,第三点,达到了情和景和谐的天意,写景写情,情中有景他把叙事、议论、抒情,融合在一起,这是别离时候唱别的一种境界,别离时候唱别的氛围。第四点,在结构和解释都值得我们注意。“挥手从兹去,”我们挥手告别,干净利落 ,结尾呢?“重比翼,和云翥。”这个比翼高飞,他意蕴深厚力重千斤,表现一种革命理想对未来的一种憧憬,也是一种在彼此激励之下为共同的理想比翼高飞,结构上也值得我们注意。第五点,也运用了一些技巧。白描的技巧,电影蒙太奇的白描技巧,车站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用白描手法描写了将要离别时候的场面,“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是一个特写镜头,这是一个细节,只有这个细节描写才能更深刻、更生动、更具体好像让人看到一样,让人们了解当时杨开慧她的情况,折射出来她的心理,我们有全景、长镜头、中镜头、有特写镜头,早晨写的清水塘那幅镜头,“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这个镜头是一个长镜头。离别的时候是中镜头,眼角眉梢是特写镜头,特写的镜头运用电影手法把这个组合一起成为一幅图,《贺新郎·别友》我们就说到这里。
  下面说《长沙》,也说三个意思,第一是背景,第二是解读,第三是思想艺术欣赏。背景想说两点:一是客观背景,一是主观背景。不了解它的背景,有的时候理解起来不一定很准确,有的需要背景,有的不需要背景,有的必须了解它的背景。那么《长沙》写的是1925年,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的大革命高潮,毛主席,离开韶山以后,到广州,到1924年国共合作就掀起了革命北伐,全面发展。说革命形势非常好,这是客观情况,这是长沙里面“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这个景可以说是当时革命情况折射出来的一个景,跟这个有关,这是客观背景;第二个主观背景是,毛主席感受到革命,感受到了工农的力量,毛主席心情澎湃的时候,他这种感情这种心情,他都抹到了画面上了。另外还是有一个小的背景,这次是毛主席回韶山之后当时被地方发现了,赶紧报告给军阀要抓毛主席,有一个群众知道了这个消息偷偷的告诉了毛主席,他连夜到了长沙,就是这个时候,在长沙为什么一个人去而不是一大帮去,跟这个有关,因为别人要通缉他。
  下面我们解读一下,我不念了这首词了,一开始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诗词当中跟我们说话当中的预期不一样。诗词当中有特殊句法颠倒或者省略,毛主席单独一个人站在寒秋季节,面对湘江别处去,这三句点出了人地事时,毛主席是单独一个人,时间是寒秋,地点是桔子洲头面对是滚滚北去的湘江,人和事都交代清楚了,“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看到了什么,看到万山红遍,都红了一层层的树都染上了,本来是重重山,层层云一抹都红了,这本来是一个近景,但是我们好像是看到了毛主席用他的神笔涂抹出来。
  由一种动态在湘江远处看是万山红遍,近看是湘江满江都是碧水澄清,而且很多都竟相行使,天空中鹰击长空,雄鹰在空中飞翔搏击,鱼儿自由的游动,这里头,一个“击”一个“翔”既表现一种雄鹰的气势,鱼儿好像没有水的阻力,我们不仅想到,柳宗元《小石潭记》写那个小鱼像鹰一样自由自在的翱翔,有神地写活了世界万物和大自然互相竞争,自由自在的生活着。这些是上半阙,具体的描写客观事物,山如何,水如何,雄鹰如何,具体的概括 ,第七句是引起动情的勾画了一幅深秋景色图。有近看、有仰视、有俯视不断观察景象,“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面对这个辽阔远大的空间,感觉到惆怅,不仅要问了:这个苍茫大地的深沉起伏应该由谁来主宰呢?这是个反问句,答案是由我们来主宰,虽然这个词的下边就回答了一个问题,这个第三句唱问大地很有这个气势的。
  下片“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是过渡,由眼前的景,不禁联想到我们过去曾经和同学们到这里,忧伤回忆到过去有很多不平凡的。毛主席在师范那时候的活动,“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义气,挥斥方遵。”这里面的“恰”也是我们同学少年的时候,青春年少的时候,风华正茂,才华正茂盛的时候,,谈论国事,谈论人生。发表了一些文字,把那些掌权的人们都看成粪土一样,下面的头两句是追往事,接着第七句,青年革命家的战斗丰采。是雕塑了青年革命家的形象,最后的三句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既以问做答,需要突显出来 ,我们记得吗?当时我们在中流击水的时候,引起的浪可以飞速行使船。这种气势说明了我们这一代青年能够担起历史的使命。
  这是关于这首词的解读,下面我对它的思想艺术解读,第一是有人把这首诗叫做登临诗,登山亲水,有人把他叫做言志诗,表达了毛主席青年时代的志向,掌握国家的利益,主宰这个世界。这种雄心壮志在这首词当中表现的非常充分,他用深情勾画了一个深秋景色图,这首词里面有两副图,上半阙是勾画的是深秋景色图,我们对古诗词常常抹上一层悲凉的色彩,毛主席一反悲伤的色彩深情的讴歌了充满生机活力的深秋,我们可以把上半阙看成是秋的颂歌,你看多灿烂,天空辽阔,远处是一片风云,进看万山红,因为江里面也一片生机。也是满江红,雄鹰在天空自由的飞,水当中的鱼在透亮的见底的水里自由的游。下半阙勾勒了才华横溢的青年革命家的形象。风华正茂指点江山 ,承担起时代的责任。都说明了,他们是血气方刚、才华横溢、有历史使命感和时代感的青年革命家。正代表着我们民族的精英,社会的栋梁、时代的希望。
  第二点,毛主席这首词,抒豪情,立壮志,他写的不但是个人的感触、个人的豪情,而是代表着一代青年人的志向,同时表现了诗人炽热的爱国救民的赤字之心。大地沉浮,拯救国家、拯救人民,这是第二点。第三点,全诗的构思以情为主线,以景和事相结合,勾勒出一幅图画,所谓情就是一种豪情壮志,又指大地沉浮的豪情壮志,要改造社会、改造人生这样的一种状况,这是情的一条主线 。而以景物所依托,万山红遍是整幅秋天的图画,这一幅景象是对青年时代的回忆。这是景和事作为尾,崇高美的图画,我们从生机勃勃的秋景的描写,得到一种艺术美,得到了信心和力量,这是第三。
  第四点,这画面的层次感特别鲜明,下半阙,远处是山,近处是江,“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由远而近、由上而下,一个是仰视看着天空,是由上而下,由分而总,山的镜头,鱼的镜头、鹰的镜头、水的镜头。然后总体来说,由分到总,诗的层次非常清楚,由远而进,由上而下,由分而总,也有层次不同感,即外而内,风华正茂的青少年面貌。紧接着是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是诗的一种内在的气势,这就是议论国事,评论人生。由远而近,即分而总所有这些。把万户侯当成粪土,所以下半阙色调和谐而分明,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美感,这是第五,语言准确精美。在这首词当中,对动词形容词的选择是非常好的,一个“击”一个“翔”换个词都不能把神写出来,不但有行而有神,那种气势,非“击”不能表现,那种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非“翔”不能表现,而且名词的活用“粪土”当作万户侯,把他看成粪土,这种活用加强了感情色彩,另外这也是语言运用,让我们感觉到一种线条感的流动,原本的语言文字,通过我们的联想,把他摄影下来,文字本来没有形象,通过我们的联想找到形象,这种感觉怎样树立起来的?语言的运用是起到很大的作用。层林进染一层层的树都染上了,有一种线条感,变成了流动的湘江北去,就像水晶一样透明,语言运用由于它准确精美,视觉形象,感觉形象,味觉形象,在这首词里面,感觉就这样。
  第三首是《采嗓子·重阳》,也是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相关题目问题,是重阳节写的,在1929年写的。“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里核心的句子是“战地黄花分外香”。如果没有这个句子都会黯然失色。这个核心句子怎么来的呢?1929年重阳节,这一年秋天西部攻克了。这个时候,漫山遍野的菊花分外的娇艳,分外的美丽。
  第二点解读一下,“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人生就是这样,你活一百岁你也老,天难老,你也不知道天有多少变化。最近变化比较大,热的不得了,但是一般情况下,一百年几十年的变化都感觉不到,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呢?每年一次的重阳节谁也改变不了。一般情况下人生易老天难老这是一个自然规律,我们应该怎样看待。
  我们今年和去年就不一样,我们战地的黄花分外的娇艳、分外的芳香、分外的灿烂。战地黄花分外香,不也是一种变化吗?和去年不是一样吗?这两句,回答了前面哲理的提问。战斗的人生美好而永恒。所以我们能够感觉大自然的美好黄花分外香,认真的思考真切地体验,对重大哲理问题进行了回答。这是上半阙,主要是对重阳节的真切感受,“战地黄花分外香”,下半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这个手法先抑后扬,一开始不似春光,为了衬托强调下面胜过春光。“辽阔江天万里霜”,辽阔的江天万地,而且洒满了云霜,很美的景象。所以这个情景,秋景也不比春天差呀,他要强调的是胜似春光。下半阙是赞美春光,头两句是赞美春光,为了衬托强调要进一步赞美春光秋色。
  这是第二个解读。下面是思想艺术解读,想说五点。
  第一个、这是一首秋的赞歌。它是哲学的诗,也是诗的哲学。为什么这样讲呢?在回答怎样看待人生易老天难老这样的一个命题,诗人呢?毛主席以战地黄花不似春光胜春光,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表达了革命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唯物主义的宇宙观,积极的人生观,和战斗的幸福观。它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充分表现了毛主席对秋的无限赞美之情。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在艺术构思上,对上半阙和下半阙大体上用相似笔法都是由议论到写景抒情,一开始,人生易老天难老,这是议论,然后,战地黄花分外香,写景抒情,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也是写景也是抒情,大体上的笔法都相似。这是第二。第三点,这首词的艺术结构也很有特点,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人生易天老难。充分证明唯物主义的思想色彩,胜似春光,表达了高昂乐观自信的豪情。第四点,他善于运用艺术辩证法和相关的技巧。你比如说,易老和难老是一种矛盾的对比 ,春光和秋光,是互相衬托。春光已经很美,秋光更美,今年重阳又不同了,今天又不同是因为对比,战地黄花分外香,不似春光胜似春光也形成了先抑后扬的效果。变相思维和艺术思维深刻的哲理内涵,闪烁着一种力量。第五点的语言情浓,我们不用解释就懂,没有什么特别华丽或者深奥的词语,相当口语化但意义非常深刻,它涉及到了个人规律、人生的哲学,所以意义非常深刻。
  下一首是《菩萨蛮·大柏地》,是1933年写的,第一点说明,在井冈山会师之前,还有1928年会师,1929年率红军从赣南到大柏地,到大柏地的时候,当时的那个国民党想消灭我们的部队,结果敌人被我们消灭了两个师,还俘虏了800位,缴获了大批的武器。这是我们红军离开井冈山的第一次大胜仗,跟这个有关,离开井冈山之后第一次胜仗,毛主席第二次离开了大柏地,国民党100万大军围攻我们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大围剿,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粉碎了围剿,蒋介石又征集了100万,围剿形势非常的危急,这是第二。第三个呢?王明左倾路线,把毛主席排挤出了中央领导。毛主席说我们虽然做地方工作,什么时候需要我你们马上叫我,用到我的时候叫我。在这个时候表现出了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毛主席不是说彩虹用了七种赤橙黄绿青蓝紫,借代用这些颜色代替了彩虹的构想,一开始写这个虹五彩缤纷,“谁持采练当空武,”把一个静态的虹变成动态的虹。这是天空的景色,七彩描绘了地上的景色,“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雨后太阳已经出来,已经是下午了,说是斜阳,刚刚还有一些云彩,云彩在太阳的照射下,一会儿色深,一会儿色浅,上片写的是斜阳夕照,关山的苍翠雨后的题材。下面“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由当前的景色美好,影响到当年的大柏地的战斗 ,毛主席参加大柏地的战斗,这是从井冈山出来之后第一次打胜仗,当年的鏖战是怎样的激烈,“弹洞前村壁”,子弹打穿了,这个弹痕我们也见得多了,由弹痕想象那种血战的情景,“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这个弹洞好像妆点的我们的关山更加好看了,完全以一种手法写了当年鏖战的情况。弹洞犹存同时写了胜利,今朝更好看, 是因为它是胜利的标志、是战斗的丰碑,所以使次关山才显得好看。
  我简单说几点:第一点,毛主席用熟悉的彩笔,描绘了根据地江山的壮美秀丽。
  第二、毛主席对战争的描写,既紧张激烈,包含了哲理的思想,又充满了深情厚意,毛主席写战争,幽默诙谐,轻松自如的加以描写,既能够激励斗志,别具一格,这个我们可以想到孙犁写战争的小说《荷花淀》,也是写的那样的从容,那样的轻松,不是血肉横飞,这跟诗人的精神有关。只有毛主席这样的思想品质,气质风度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这首词,他把景、事、情、理、人都和谐地统一进入了画面增加了色彩,丰富了内涵。它把自然的美、江山的美、历史的美、时代的美、情景的美,融合在一起,令人向往,令人陶醉。这是第三点。第四点他在语言技巧上灵活多样,他重色彩用了七种颜色加以描绘,关山用了苍翠,这既是一个变化,谁持彩练当空舞引起了奇想。接着用色彩代替虹。用拟人除了当空舞、装点此关山比拟描摹,这是第四。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能一起分析下几首诗词了,希望大家有时间多看一看,多读一读毛主席诗词,把它当成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以收获更多的快乐、知识、智慧和力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