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大学有医疗美容:黎子流:我极力主张旧城改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7/05 14:35:35
 

 上

  文/本报记者 张演钦

  图/本报记者 阙道华

  最近,羊城晚报连续推出了《广州历史文化非正常死亡》和《守护羊城文脉,延续历史记忆》的系列报道,引起强烈反响。在城市主政者的眼里,广州城建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巨大矛盾该如何处理?成效如何?4月下旬,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了黎子流先生。

  黎子流,1990年至1996年任广州市长,期间,广州城市改造和建设突飞猛进。

  认识广州:

  逐个问计专家

  文化也是重点

  “我文化水平比较低,所以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广州的历史文化,在任期间,召开过两次研究广州历史文化如何挖掘和保护的会议”

  羊城晚报:在我们的印象中,您是一个对文化特别有感情的人,比如您对粤剧十分喜爱。您到广州之后,是如何去认识广州的历史文化的?

  黎子流:我觉得广州的文化底蕴比较深。在进广州的时候,我专门找过一些老同志,一个一个地找,除了经济上问计之外,文化也是重点。特别是莫伯治,他是院士,设计了白天鹅宾馆。他讲了很多这方面的问题。文化界的其他人士也有接触。由于我自己文化水平比较低,所以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广州的历史文化到底是如何的。在我在任期间,召开过两次研究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如何挖掘和保护的会议。这个问题不是今天看来那么简单。当时的研究认为,文化是一种动力,文化是一种精神,也可转化为物质力量。我们说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如果离开了文化的力量,离开了人们的素质,就会事倍功半。当时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当年一首《义勇军进行曲》,凡是人们听到的,除了汉奸之外,无不为之动容,今天成了我们的国歌,为什么?就是因为它具有振奋人心的力量。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没了文化,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交通问题,实际上就是人的素质问题,和香港比,就有很大差距。这就关乎教育和人文素质。

  保护文化:

  南越遗址保护

  背后有一段古

  “我到广州当市长,财力有限,地铁接着动工,但文物保护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羊城晚报: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和观察后,您认为广州的历史文化在您的心目中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

  黎子流:历史文化名城不是我们自己命名的,是国家备案、承认的。

  我觉得,对旧城的改造有一个思路,应该是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全盘考虑。旧城一定要改造!不能说旧城全部保留,这是理想化的。新城一定要发展,不然广州不用扩大到2000平方公里。但是,老城区的面积太大,当时城区已经是200多平方公里。曾经召开过两次会议,专家、学者,还有当地的领导,一起共同研究广州历史文化保护的问题,我也是完全尊重这些意见的。

  我到广州当市长,当时财力有限,地铁接着动工。但文物保护在广州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如南越王墓、水关、南越王宫、宫殿的后花园,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宫殿遗址发掘的时候我看过,而当时已经有开发商开发了,因为你之前是不知道这里有文物的,在地下嘛。一经发现,我们立即要他们停止。何鸿燊博士说是国家特级文物,非常支持。保护下来,作为一个历史的博物馆。我觉得它具有和法国卢浮宫同样的价值。邓世昌的故居和坟墓,也是这时候保护起来的。

  羊城晚报:听您这么说,是否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您的施政过程中,文化的分量是比较重的?

  黎子流:我不敢这么说,因为我后来没有做过比较。红线女艺术中心、艺博院、芭蕾舞团、粤剧的重新振兴———更广泛一点,是教育的促进,我经历过三届“教育基金百万行”(都是我在任时建设起来的)。无论是对古代文化的发掘,还是对现代文化的发展,我觉得都是一脉相承的,应该这样去做,这样才能提高广州人的素质。

  主政广州:

  自认水平能力“不胜任”

  “我进广州时,各种声音都有,这很正常”

  “1993年,我61岁了,提出辞呈,希望另选贤能,但最后又是走不开”

  羊城晚报:1990年5月,您被任命为广州市的代市长。据说让您当广州市长,您的第一个想法是:“我不认识广州,广州也不认识我”。这是谦虚之语还是实事求是?

  黎子流:那句话不完整,但却是真实的。我说,广州人不是很认识我这个干部,我也不认识广州。这也是事实:广州人从干部到老百姓都不知道我这个从基层上来的干部,我从一个县委书记,再到一个中等城市的市委书记,现在到一个有着光辉历史文化的城市任职,而广州的历任领导都是德高望重的,以我这样的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是不胜任的。人贵有自知之明,我虽然不是“人贵”,但也是有自知之明的。我在特区办工作,很快就可以休息了,快够钟的了,57岁多了,再过两三年,60岁,可以走了。广州人他们未认识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后也证明,我进广州的时候各种声音都有,这很正常,无论批评也好,说我的普通话不行也好。我说我不认识广州,是因为这么伟大的一座城市,具有优秀的光辉的历史传统,改革开放又先走一步,在广州任职,任重道远。我对广州的干部、群众、历史,都没有深入研究过,因为没想到会到广州来。

  羊城晚报:您就是以这样的心态去对广州进行了解、调研,期待因此对广州有一个比较深入而全面的认识?您这个说法是否有这样的潜台词?

  黎子流:我的思想准备是:任重道远。要解决很多问题,应付很多困难。来到一个全新的地方,压力很大。我讲的是事实,不是故意谦虚,自己知道自己什么情况。但是组织决定的,我也没办法;人民通过了,我没法不尊重。1993年,我61岁了,提出辞呈,希望另选贤能。但是最后又是走不开。1996年8月我才离开市长岗位。1997年离开市委,1998年办理退休手续。省委要我担任广州市政府顾问,后来不了了之。我的态度很鲜明,只参加过一次会议;我担任过广州市市长,人家来接任,自然有自己的思路和办法,你这个老市长当顾问,听你的好还是听他的好?非常尴尬。我也不愿意多这个负担。

  旧城改造:

  “七十二家房客”怎生活

  “这么大的旧城,你不改造,几个问题没法解决”

  “就连市政府也是要计划搬迁的,当时考虑在珠江新城留300亩地,把政府迁到那里”

  羊城晚报:作为一市之长,您是如何看待和处理旧城改造和历史文化的关系和矛盾?

  黎子流:关于旧城改造,我是极力主张的,面对着这么大的一个旧城,最古老的旧城区有50多平方公里,你不改造,几个问题你没有办法解决。第一,你叫老百姓全部迁去新区?没可能的!我反复考察过也研究过,旧区一定要改造,为什么要改造?主要是为了老百姓改善居住条件。我入广州的时候,说得不好听,荔湾区还有8000多个马桶。我进过老百姓家,真是“七十二家房客”。十户八户住一间屋,怎么生活?而当时提出要追赶四小龙,人均居住面积要达到15平方米。旧城改造的立足点,是人民的居住改善,所谓安居才能乐业。中国人对住房是很重视的,农村的人一有钱,就想先起楼,娶“心抱”(媳妇)。

  第二,旧城改造是为了整个城市建设,符合都市发展的要求。新城区的发展是肯定需要的,而广州的老城这么狭窄,就连市政府也是要计划搬迁的,当时考虑到起码要在珠江新城留300亩地,把政府迁到那里,原来的市政府建成博物馆。但办成是很难的。一任书记一张号,一任市长一条路。旧区的改造目标很明确,但是,东山、西关大屋,这些特色一定要保留!比如上下九路,将传统历史文化保护和现代商业经济结合,变成步行街。

  羊城晚报:您在城市改造的时候,有没听到反对声音,说会严重破坏广州历史文化?

  黎子流:我们有一条很明确:一旦发现有文物,有无文物价值?要经过文物部门的鉴定———即刻停止,待证实,再考虑开工。如果建设非进行不可,又不是重要文物,我们又不能很死板,会原貌重建。假设建飞机场,难道中间要留个坟墓?不可能的嘛。所以,保护是前提,发掘、发展也是需要,而建设与旧城改造是有矛盾的。新区建设可能也有这个问题,我们不清楚整个地下是什么样子的。

  批评意见:

  “国际大都市”人大通过

  “广州城市规划,刚开始我和规划部门有很大分歧”

  “他们的话100句里有一句是准的,你也得采纳,其他99句不对,可以解释”

  羊城晚报:从最近的天字码头事情中,我们发现市民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

  黎子流:旧城改造在广州是一定要推行的,因为它太大了。老百姓的居住环境不改善不行。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不仅仅是我们,历届的市委、市政府都是保护的。我要说,现在人们讨论的呼声,是值得重视的。我说过一句话:他们的话一百句里有一句是准的,你也得采纳。其他99句不对,可以解释,可以用事实来回答,你可以讲话,我可以讲话,谁是真理,那就经由事实来鉴证。不是说你市长讲话就肯定是对的。一个人说了算,不行的。否则要人民代表大会干吗?群众保护广州的历史文化,比如天字码头,讨论得很热闹。批评的意见很值得吸收,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天字码头确有价值,能不能保护住?能否将保护与时代建设结合起来,两全其美?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划,严格执行国家法令,实事求是。

  羊城晚报:您对广州城的改造非常有魄力,比如整治通往白云机场的道路、开通地铁。

  黎子流:广州的城市规划,刚开始我和规划部门是有很大分歧的。我虽然知识不高,但我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我出去国外考察过,周边的地方也看过,珠三角我看得很熟了,我水平低,但经历多!我自己比较用心研究这个事情,一个大城市不是那么简单的,“市长一支笔”,但单靠市长不行,必须得靠制度和法律。 

  我们的建设有一个目标:要把广州建设成国际现代化的大都市。这是邓小平“南巡”后才产生的。这可不是一句口号。是经过专家科学论证,考究过“四小龙”的数据,经过市委、市政府认真反复的讨论,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的。

  地铁建设幕后 1

  “曾有人劝我

  不要搞地铁”

  羊城晚报:据说广州地铁论证了30年,最后在您的手里成了现实,为什么您能做得到?

  黎子流:我要向你们说明,地铁虽然论证了30年,很多难题没有解决;但是他们(前辈)没白费心机,讨论酝酿一直到我接任,每届市领导都做了许多具体工作,但确实是时机未到。

  我也碰到很多困难的!有人劝我,而且不是一般老百姓劝我,“别搞啦,你都五十七八了,还有两三年在任而已,继续讨论下去就得啦。广州人也不会怪你的。”但我觉得前辈历任领导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已为广州地铁做了很多研究设计酝酿等工作,我上任之前也到过许多国家考察过。这些都是准备工作。说黎子流突然整了地铁,那是不可能的。要实事求是。不能否认前人的历史功绩。

  地铁建设幕后  2

  地铁不走中山路

  难道建来摆展览

  羊城晚报:有一个说法:说地铁的线路不对,一号线为什么选在历史文化集中的中山路?为什么不是东风路?

  黎子流:地铁的线路也不是说随便可以改动的,都是经过很科学的论证的。如果遇到很有价值的文物,地铁的走向要重新调整。曾经有人问过,为什么一定要在最繁华的地方建地铁。我反过来问:为什么要建地铁?一定是人多、交通需要解决才建地铁,如果你先在南沙建地铁,没有人,你建地铁建来做展览呀?

  地铁艰辛:

  “老总贪污”不关地铁事

  “国家不给钱,省政府不给钱,钱从何来?要自己找哪”

  “1995年底我住院,地铁报告说没钱了,我说你马上找计委,找国土局,因为他们管着住房公积金”

  羊城晚报:您抓地铁,碰到什么困难?

  黎子流:广州搞地铁,三大难题:第一,没钱。国家不给钱,省政府不给钱,要靠广州人民自己搞,但是广州的财政不是独立的,交给中央和省后才是自己的。唉!两级财政自己能动的,才一百五六十个亿,已经是90年代了。钱从何来?钱要自己找哪。本来办特区是讲这句话的,但讲容易,做起来难,真金白银哪。第二,我们没经验,缺乏技术。没经验不是一般的没经验,地铁从地下穿过,我们是珠三角的冲积层,和其他的地铁不相似,和香港比较像。冲积层的基础比较困难,地比较软,没有一个周密安全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很容易出事。一出事就大件事!不是自己的乌纱不保,而是要坐牢。第三,拆迁量比较大。

  我们当时下定了决心。我走了很多地方,所有大城市都有地铁,我们国家就是北京、上海,它们的地基比广州好得多,没那么麻烦。我们一掘,不到一米就是水,而地铁要深入地下二三十米!广州没经验呀。一定要招标。全国有建设地铁的经验嘛。而且吸收了国际的经验,就是日本的青木株式会社。全部是盾构施工,不用大开挖,从保护城市等角度看,是很好的。

  羊城晚报:刚才说到的那些困难都是如何克服的?

  黎子流:这几个难题都一一解决了。1993年动工,1997年建成,设计的时候专家论证为146个亿,最后是花了126个亿,除了国家减免部分进口设备税收外,我们是十分严格控制工程费用,所以说原地铁总经理如何贪污,根本不关地铁的事!第一,是计委统一管收支;第二,统一招标,审计一开始就介入;第三,中国银行介入。三个机构“插入”地铁指挥部。我是总指挥,我想广州人民的钱,要力争一分都不浪费。建设地铁,大家集体讨论过,钱的来源,够了:(出让)54块地铁上盖,可以收入60亿港币,当时的港币可不是今天的港币;珠江新城6平方公里,10年之内可以收入300个亿。地价360个亿,我们搞好两期地铁,应该不成问题,但有时间差。当时银行一分钱都没借过给我们。国务院三个副总理签署,一年之后才借给了一个亿。

  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克服了很多困难。到了中期,建行第一个肯借钱,它有眼光!怕什么,广州市政府有财政收入的,而且它跑不掉的。后来环境变了,现在求你借钱呢。1995年底我在医院躺着,地铁总公司的经理报告说马上要停工,因为没钱了。我说你马上找计委救急,马上找国土局,因为他们管着住房公积金,有笔钱。我叫他马上借五个亿出来,马上!一天都不准停工!停工那还得了!我亲自批,计委照入账。停工了损失很大的。所以最后基本上按照工期完成了。全国那么多基建,能够按期完工,没有超计划的,十个没有一个。广州人民最体谅,拆迁量这么大,没出过事。我们努力安置好他们,家家访问过。他们反映的意见我们会解决。

  谈当官

   “1998年我退休,省委要我担任广州市政府顾问,后来不了了之。我的态度很鲜明,只参加过一次会议。人家来接任,自然有自己的思路和办法,你这个老市长当顾问,听你的好还是听他的好?非常尴尬。我也不愿多这个负担”

  

  谈旧城

  “我觉得,对旧城的改造有一个思路,应该是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全盘考虑。旧城一定要改造!不能说旧城全部保留,这是理想化的”

  

  谈规划

  “我虽然知识不高,但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我自己比较用心研究这个事情,一个大城市不是那么简单的,市长一支笔,但单靠市长不行,必须得靠制度和法律”

  

  谈拆迁

  “广州人民最体谅,(地铁)拆迁量这么大,没出过事。我们努力安置好他们,家家访问过。他们反映的意见我们会解决”

  ■旧事拾遗

  黎子流·普通话

  “平民市长”黎子流曾向媒体笑言:“我第一次向人大常委会报告政府工作,说:‘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人大常委问:‘你刚当广州市长,就拒绝接受人大监督’?原来‘自觉’和‘拒绝’这两个词的普通话发音我没搞清。第三届全国残运会开幕总结时,我说:女士们、先生们……他们哈哈笑,说你有那么多女儿?在场的都是你女婿?原来‘女士’和‘女婿’我也讲不清。”黎子流后来感慨:“可能由于我讲普通话经常闹出笑话,大家就把广东人讲普通话的笑话集中在我身上,很冤枉呵!”但黎子流坚持大胆讲,认真讲,普通话进步明显。1995年,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授予他“推广普通话特别奖”。

  地铁拆迁·先拆后谈

  据1994年中的媒体报道,当时地铁拆迁任务紧迫,多个区、局签下“责任状”。荔湾区提出“地铁重担万人挑”的口号,将责任状内容分解下去。越秀区则要求区属单位带头搬迁,必要时“先拆后谈”。

  闹市赛龙舟 黎子流够胆

  海珠桥至人民桥的闹市江面赛龙舟,曾中断近廿年,1994年,黎子流力主恢复。当时各界担心,若人群涌向江边,会否出乱子?黎子流认为交通与安全条件已具备,并为此做足准备。市民赞“政府真够胆”,黎子流说“对广州人有信心”。

  敬请留意

  黎子流访谈明日更精彩———

  大小马站:拆的时候我有责任

  平民市长:背后几多酸甜苦辣

(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金羊网 -- 羊城晚报 ”)